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安徽省 >>亳州市 >> 谯城区 >> 沙土镇 >> 张庄村

张庄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张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张庄村简介

  张庄村位于沙土镇北部,与观堂镇相邻,人口5100人,13个自然村,辖3个党支部,52名党员,1320户。
  张庄村是沙土镇东北粮仓的产粮大村之一。主要农作物种植有小麦、大豆、玉米等;经济作物有苔干、棉花、小辣椒、中药材等。张庄村鉴于人均耕地较少的实际情况,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改变过去传统的种植模式,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增加科技含量,鼓励农民积极发展设施农业,农产品产量逐年提高,人民收入显著增加。成为沙土镇成为沙土镇粮食产量大军的领军集体。
  张庄村在粮食产量不断增加的基础上,还大力发展了养殖业。全村规模以上养猪企业达到4家,不断通过技术革新和管理,效益蒸蒸日上。带动了全村60多户农民积极参与散养大队伍之中,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又一支柱产业。
  通过村党总支的积极引导和参谋,全村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在抓好物质文明的同时,结合文明创建工作,努力向精神文明奋进。通过近年来民生工程的建设,大大提高了人民生活品位和人居环境。张庄村2010年就开始了土地增减挂钩和新农村建设工作。目前,土地增减挂钩工作已完成组卷500亩,新农村建设第一期工程入住农户68户,第二期工程正在启动阶段。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朵艳丽的奇葩在全村人民共同建设中会开得更加鲜艳。正值“十二五”开局之年,张庄村人民正抢抓机遇,为建设文明富强的新张庄共同奋斗着。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41602110 236000 -- 查看 张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张庄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张庄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张竹元村

  张竹元村位于沙土镇北部,耕地面积11250亩,人口5446人,辖3个党支部,党员87名。   张竹元村是沙土镇典型的种植大村之一。传统种植农业,积极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种植农作物主要有小麦、大豆、玉米等,经济作物有棉花、西瓜、小辣椒、苔干和药材。积极开展间作套种,特别是一年两季苔干,使人民群众收入大增。   2009年开展新农村建设,目前已初具规模,全村建设新村农户110余家,第二期工程建设已经开工。修建了长达6公里的水泥道路,方便了群众出行和农副产品的运输。乡村卫生院、农家书屋、健身广场等民生工程已建设完毕,为人民强身健体和丰富精神生活提供了保障。   2003年围绕车庄自然村开始建设生态村,环村开挖鱼塘42亩,种植杨树3000多棵。如今已经是绿树成荫,鱼戏水中,成为人们休闲垂钓娱乐的美好去处。   当前村两委班子齐全,紧密团结在沙土镇党委政府周围,积极开展各项中心工作和民生工程建设,抢抓“十二五”开局之年的大好机遇,努力开拓,朝着美好幸福的明天而奋进着......   

张庄村

  张庄村位于沙土镇北部,与观堂镇相邻,人口5100人,13个自然村,辖3个党支部,52名党员,1320户。   张庄村是沙土镇东北粮仓的产粮大村之一。主要农作物种植有小麦、大豆、玉米等;经济作物有苔干、棉花、小辣椒、中药材等。张庄村鉴于人均耕地较少的实际情况,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改变过去传统的种植模式,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增加科技含量,鼓励农民积极发展设施农业,农产品产量逐年提高,人民收入显著增加。成为沙土镇成为沙土镇粮食产量大军的领军集体。   张庄村在粮食产量不断增加的基础上,还大力发展了养殖业。全村规模以上养猪企业达到4家,不断通过技术革新和管理,效益蒸蒸日上。带动了全村60多户农民积极参与散养大队伍之中,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又一支柱产业。   通过村党总支的积极引导和参谋,全村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在抓好物质文明的同时,结合文明创建工作,努力向精神文明奋进。通过近年来民生工程的建设,大大提高了人民生活品位和人居环境。张庄村2010年就开始了土地增减挂钩和新农村建设工作。目前,土地增减挂钩工作已完成组卷500亩,新农村建设第一期工程入住农户68户,第二期工程正在启动阶段。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朵艳丽的奇葩在全村人民共同建设中会开得更加鲜艳。正值“十二五”开局之年,张庄村人民正抢抓机遇,为建设文明富强的新张庄共同奋斗着。   

代楼村

  代楼村位于涡河北岸,距离沙土镇2公里,沙土至义门县道穿村而过,村中道路通达。滨临涡河,水系丰富,适宜于农作物生长。全村7000亩耕地养育着5620名人民,辖3个党支部,113名党员。   代楼村由于人多地少实际状况,经济作物种植飞速发展,成为沙土镇两大经济主导产业的大村之一。与涡阳县义门镇毗邻,苔干苔干发展优势极为凸显。苔干种植面积达4000亩,春秋两季苔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闪光点。同时由于水资、源丰富,中药材种植,也在飞速发展,全村套种中药材3000多亩,种植的品种有白芍、白术、牡丹、菊花等。人均种植业收入4800元。   代楼村由于耕地面积较少,闲置了一批无工人员,于是一批农民企业应运而生,迅速发展,涌现出宏升面粉厂、宏泰养猪场、传玉养猪场、德发粉皮加工厂等数家民营企业,成为带动农民迈向幸福生活的领军集团。   养殖业和种植业突飞发展,给农民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物质文明程度明显增强,同时更进一步促进了精神文明的发展,修通水泥道路8公里,建成了村卫生服务站和农家书屋,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的精神生活。完成土地增减挂钩组卷120亩,新农村建设已入住38户。   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全村正朝着现代设施农业进行转型。一大批养殖加工业的发展必将成为代楼村新的经济增长主导,为建设富裕、文明的新农村贡献力量。   

蒋集村

  蒋集村位于蒋集村最北部,与观堂镇毗邻。乡镇主要干道穿村而过,“双大路”连接全镇7个行政村,交通十分方便,信息渠道畅通。全村耕地面积7680亩上,生活着4700名朴实劳作的农民。辖4个党支部,党员87名。   多年来,蒋集村积极发展种植业,成为沙土镇东北粮仓的组成村之一,粮食种植一度成为农民增产增收的主要渠道,种植的粮食作物品种有小麦、大豆、玉米。目前,随着全镇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不断加大,蒋集村经济增长十分之后,在组织的积极引导下农民群众慢慢摸索着收入增加的渠道。借它山之石,养殖业、加工业、现代中药材种植已经逐渐取代了传统农业。   涌现出的养殖加工大军成为带动农民积极发家致富的领头羊。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确立,使人民群众人均纯收入显著增加,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000元。在种植、养殖、加工多元化经济发展模式齐头并进之时,更没有忘记农民精神文明的建设。以民生工程为抓手,修建了桥里自然村道路配套下水道共计860米,投资163400元;蒋集社区下水道1300米,投资247000元,土地增减挂钩100亩,新农村建设已经开始。   勤劳朴实的蒋集村民,正发挥自己的聪明智慧,创造属于自己的传奇。   

大杨村

  大杨村位于沙土镇最东北端,是沙土镇最偏远的行政村之一,东面与涡阳县、河南省接壤。全村人口3842人,耕地面积10122亩,党支部共有党员61人,辖18个自然村民组。   大杨村2007年并村之前,是沙土镇36个行政村中最大的行政村之一,并村后成为沙土镇最小的行政村。由于地理位置偏远,长期以来,农业生产一直受传统农业的影响,积极开展粮食生产,是沙土镇东北粮仓的主要产区之一。近年来积极开展小麦高产攻关示范田,玉米振兴计划等方案实施,粮食产量逐年上升,农民收入一直稳步不前。在镇村两级干部的积极引导下,积极开展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引进经济作物进行兼做套种,主要种植了药材、苔干、棉花等间作套种,现代农业生产的雏形逐渐形成,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党的十七届六中、七中全会后,村两委干部积极贯彻党的精神,落实市、区、镇党委工作精神,大力开展了土地增减挂钩工作,率先开展了农村建设,建成了农家书屋、基层卫生室,积极落实党的惠民政策和民生工程建设,不断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而今全村干部积极带领群众开展文明创建工作,积极开展文化建设,不断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农村建设要求,建设着自己美好的家园。   

李大村

  李大村位于沙土镇西部,滨临涡河,与大杨镇隔河相望。耕地面积6600亩,人口4960人,辖3个党支部,党员人数86人。农业产业以药材种植为主。   李大村是沙土镇两大经济板块中面积最大的村,药材种植面积达5000亩,产品远销全国各地,部分产品销往海外。春季来临,如霞的芍药花,粉嘟嘟的牡丹,花香四溢;秋天到了,遍地的金黄,这是盛开的菊花,成熟的白芷,给人们带来收获的骄傲。目前,李大村千亩白芍GAP种植基地已经筹备完毕,它的建成必将成为李大村药材种植的领头产品。   李大村现代药材种植比较成功,期间也有着历史文化的痕迹,姜子牙钓鱼台位于涡河边上,耸立起高高的土堆,令人遐想当年姜尚垂钓的情形。传说当年姜尚在此直钩垂钓,钓的是贤君明主,也曾吸引了无数的诸侯到此寻访贤者,留下多少传奇故事已随涡河远远流淌......   如今,李大村正在沙土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积极发展现代中药种植,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上大做文章。积极开展了土地增减挂钩工作,完成土地增减挂钩100余亩,新农村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张大村

  张大村地处沙土镇北部,座落在武杨河畔,北面与观堂镇相连。乡镇道路双大路穿村而过;南邻亳沙路,交通十分便利。全村9300亩耕地养育了4707名勤劳朴实的村民。辖3个党支部,67名党员。水系发达适宜于农业种植开发。   张大村是沙土镇较传统的农业种植村。本村农业种植以传统农业为主,经济效益十分低。在周边村经济迅速发展的影响下,在传统农业种植的基础上,逐步摸索出一套适合本村发展的道路。大力推广间作套种技术,及发展了传统农业,有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本村推广间作套种7000亩,主要套中的经济作物品种有苔干、小辣椒、药材和棉花等。尤其是棉花、苔干和小辣椒发展迅速,大有后来居上之势,成为继传统农业后,有一本村经济增长的亮丽景观。   在积极推广间作套种的同时,也有一部分人民掌握了日光大棚生产技术,发展反季节蔬菜生产,种植的品种有:黄瓜、番茄、茄子等品种,效益相当于传统农业效益的数倍以上。更多的农民正在掌握这种技术,形成良好的发展态势,必将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又一大支柱。   在物质生活显著提高的同时,也没有忘记精神文明的建设,以提高人居环境为抓手的新农村建设,解决看病难的村级卫生服务和农家书屋等一批民生工程相继完成,不断丰富人们的文化精神生活。目前,全村正打响“十二五”开局第一枪,努力把张大村建设成为沙土镇现代农业的发源地,走上幸福美好的明天。   

沙土村

  沙土村座落在沙土集,与亳沙路相邻,交通便利。是沙土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4个党支部,18 个自然村,耕地面积 6900亩,人口11200人(含流动人口)。沙土村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渊源,有传说中曹操幼时读书遗址义门寺和少数民族礼拜的清真寺。“三山夹一井”的传说曾吸引无数的好奇游客。如今通过涡河治理,又把涡河长廊治理成人民休闲娱乐的美好去处。    沙土村是沙土镇第一大村。产业结构调整布局合理。苔干和药材两大支柱产业迅速发展,尤其以苔干种植、加工和销售在全省名列前茅,被国家认证为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产业。   沙土集是一个经济繁荣,商贾云集的集贸市场,每年的农历三月二十八、十月十五和十一月十六的庙会,吸引四面八方商客云集。沙土村积极对市场进行了整顿,采取道路硬化、疏通下水道、安装路灯和种植绿化树,使集贸市场更加文明、更加美化、亮化起来。勤劳善良、聪明睿智的沙土村民正向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努力奋进,积极创造宽松、和谐的社会环境吸引更多的商贾到来。   

王楼村

  王楼村位于沙土镇东端,涡河畔产业结构调整十分合理的村之一。与涡阳县义门镇毗邻,县乡道路穿村而过,联系着加强了两地人民的交流,交通便利,信息通道畅通,水利设施齐全,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保障。全村人口5130人,耕地面积6900亩,辖2个党支部,党员87人。   鉴于人多地少,王楼村滨临涡河,砂质土壤,适宜于经济作物种植。王楼村是沙土镇苔干生产发源地,苔干生产引领着全镇苔干产业的发展,全村种植达4000余亩(春秋两季)成为当地农民收入的主要渠道。国家农业部认真的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主要产区。除苔干外还积极发展现代中药材生产,种植的中药材品种有牡丹、白芍,白术,桔梗,白芷等数多品种,面积达3000多亩,成为继苔干产业之后,又兴起的一个飞速发展的产业,是王楼村增加农民收入的两朵鲜艳的奇葩。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5200元。   目前,全村人民在积极发展两大产业的同时,也在积极吸取着精神的食粮。积极落实民生工程建设,修通水泥道路2公里,农家书屋、村级卫生服务站即将投入使用,新农村建设已经开工。全村人民带村两委的带领下,紧紧围绕党委中心工作目标,积极进取,努力开拓,朝着美好幸福的新生活奋斗着。   

闫楼村

  闫楼村地处沙土镇东北部,沙观路穿村而过,武家河、九里长沟等河流环绕本村,水利资源十分丰富。全村耕地面积 9863 亩,人口5861 人,辖三个党支部,89名党员。是沙土镇东北粮仓的产粮大村。   闫楼村土地肥沃,人均耕地 1.5 亩。人民勤劳朴实,延续了传统种植习惯,加之耕地面积较大,本村农作物种植种类繁多,有小麦、玉米、大豆等全村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达 亩。春天放眼田野,碧波荡漾,绿油油的麦苗载歌载舞,像给大地铺上了漫无边际的绿地毯;金秋十月,大地一片金黄,像在田野散漫了金豆子,空气里弥漫着丰收的气息。目前,全村种植模式也在发生着变化,农民已经开始尝到了经济作物种植带来的巨大效益,药材和苔干种植正在本村大面积推广,不久的将来必将与粮食作物种植一样,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渠道。   当前,闫楼村两位正紧紧围绕在沙土镇党委、政府周围,积极落实民生工程,积极反映农民诉求,把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作为工作重点,把人民群众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追求,作为工作的奋斗目标。   

田大村

  田大村位于沙土镇最西端,是沙土镇的西大门。与涡河相伴,砂质土壤,与谯东镇、观堂镇为邻。悠悠的涡河水滋润着全村6400亩耕地,养育了5130名勤劳朴实的人民。全村共有党员66名,辖3个党支部。   田大村是沙土镇两大支柱产业药材的种植大村,药材种植面积达4500亩,品种有白芍、牡丹、桔梗、知母、防风、菊花、杜仲、白芷、紫丹参等数十个品种。产品远销全国各地,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渠道。   田大村积淀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生长在田沟小学内的千年古松,枝叶繁茂,遒劲挺拔,随风舞动,像在招呼着路过的远方游客。相传是在远古时代一位有钱的员外在自家家庙里种植的,与远处的谯陵寺相互呼应。可惜谯凌寺已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了。为回忆那段历史,如今的村民又重新自发修建了谯凌寺。素有“南有谯凌寺,北有铜陵寺”之说。   穿村而过的狐狸涧,更有着神话的色彩。相传是一位修行千年的狐仙化作一位美女嫁给了一位非常孝顺且勤劳能干的青年。引来无数有钱有势的浪子垂涎。当时正值大旱瘟疫流行,村里死了不少的婴儿,他们散布谣言说是这个女子的妖气害死了婴儿。于是请来了道行很高法师捉拿狐仙。狐仙恳请法师放过她,法师说只要能在三天内挖一条与涡河相连的沟解决旱情就可以放了她。最后一天,狐仙奋力沿涡河拱去,只见身后出现一条很深的水沟与涡河相连。法师食言了,还要捉拿她。只见一朵祥云飘然而至带着青年和奶奶他们一起升上了天空。人民为了纪念这位美丽善良的狐仙,把这条沟取名为狐狸涧了。   

薛庄村

  薛庄村位于沙土镇西部,与谯东镇相邻。耕地面积10870亩,人口5400人,辖3个党支部,党员人数105人,农业以药材种植业为主。   薛庄村是沙土镇面积较大的村,药材种植面积达8000亩,产品远销全国各地,部分产品销往海外。春季来临,粉嘟嘟的牡丹,如霞的芍药花,花香四溢;秋天到了,遍地的金黄,这是盛开的菊花,成熟的白芷,给人们带来收获的骄傲。   薛庄村不光是药材种植大村,近年来,其他经济作物发展也很迅速,辣椒、棉花、苔干都已成功引进本村种植。绿油油的苔干收获后,种上了尖尖的辣椒,套种的棉花迎风舞动,煞是惬意。当前药材和其他经济作物的种植,使全村人民经济效益超越历史,人均纯收入达7000元。   在抓好经济增长的同时,也没有放松精神文明建设,以改善人居环境、就医、运动,精神食粮的摄取为主要抓手,落实了民生工程建设,全村土地增减挂钩组卷500亩,新农村建设正在实施,修建乡村水泥道路4公里,占地3000多平方米的村级卫生服务站已经投入使用,强身健体的运动场,摄取精神食粮的农家书屋均已投入使用,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   薛庄村在“十二五”的第三年,紧紧围绕党委中心工作,积极建设落实各项民生工程,抢抓机遇,力争实现开门红,朝着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而努力着。   


张庄村特产大全




张庄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