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安徽省 >>亳州市 >> 谯城区 >> 十河镇 >> 孙瓦村

孙瓦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孙瓦村谷歌卫星地图)


孙瓦村简介

  孙瓦村地处宋汤河西岸,十河镇西北角,现有16个自然村,22个村民组,耕地面积8034亩,1217户,总人口4869人,党员102人,村两委干部共7人。
  一年来我村遵照区镇党委工作指示精神,广泛发动党员干部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开展以创先争优为先导,积极带领全村群众发家致富,着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近几年来我村养殖业发展迅猛,规模较大的养猪厂4个,年出栏量都在2000头以上,小型饲养场、养鸡厂村村节有,发展温室塑料大棚16个,面积50余亩,小拱棚蔬菜种植面积15亩,无籽西瓜种植在我镇孙瓦村第一,总面积800亩以上,辣椒、药材间作套种在各逐年递增,为农业丰产增收奠定了良好的生态基础。
  2011年修成断头水泥路一公里,通过一事一议群众筹资、中央省区补助,总投资为36.52万元,新打机井30眼,投入资金26万元,基本解决了旱天无水浇地现象。
  自去年秋天以来,我村遭遇近50年以来罕见旱情,秋冬春连续8个多月无有效降雨,给小麦及时播种带来难题。我村不等不靠,发动群众造墒抢种,每天发动抗旱机械500台以上,出动劳力千人以上,积极造墒播种,截至2010年10月18共播种小麦8600亩以上,全部完成秋种任务,受到镇党委政府一致好评,全镇抗旱秋种第一名。但天不随人愿,种后仍无降雨,直接给小麦苗齐苗壮带来困难,如不能及时补水,将给小麦收成造成直接影响,于是二次抗旱保苗战斗再次打响,调动所有抗旱机械,人人参与抗旱,5天时间小麦普浇一遍,经过一冬春连续5次浇水灌溉,从今年的小麦长势来看,产量超过2010年。抗旱保苗的胜利,取决于村两委班子团结战斗,肯吃苦,发动工作得力,执行上级党委布署坚决有力,发动群众及时有措。
  计划生育常态管理扎实有效,各项措施得到落实,育龄妇女对计生政策知晓律增强,自觉遵守计生法律法规,干部抓计生工作力度到位,群众支持配合,四项手术不欠账,提前完成社会抚养征收任务。
  我村在新的工作起点上力争再创佳绩,计划在2011年到12月份,新修水泥路2公里,修生产桥21座,充分发动群众筹资,上级奖补的办法确保各项任务完成。
  新建村级卫生室一个,已投入使用半年,解决群众求医难、看病远的难题。
  加强党员干部基地建设,以解决群众办事偏远的问题,村室位置十分重要,村室活动建设标志着一个村的整体形象,能体现出一个村的生机活力。群众的观助力和向心力。计划全年改建村党员活动室,总投资计划在55万元,健全完备,设篮球场架一个,为群众休闲健身提供方便。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41602114 236000 -- 查看 孙瓦村谷歌卫星地图

孙瓦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孙瓦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大周村

  大周村基本情况   十河镇大周村距离亳州城19公里,距离十河镇4公里,位于105国道以西,区道梅百路横贯东西,交通便利,经济和社会发展一直走在全区的先进行列,是安徽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全村共有人口3100人,耕地面积6500亩,13个自然村。设有一个党总支,下辖三个党支部,有党员73人。近年来荣获:2005年度安徽省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五个好”村党组织标兵、2006年度亳州市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五个好”村党组织标兵、2008年度谯城区主题教育活动先进村党组织、2005年度谯城区设施蔬菜示范村、2006年度谯城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2007年度谯城区巾帼文明示范村、2007年度谯城区农村公路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有村干部7人,其中有一名选派干部、一名选聘生。村支书杨华,现年54周岁,1994年任现职,近年来荣获:2005年度全省蔬菜百强经纪人、2005度亳州市首届劳动模范、2005年当选亳州市二届人大代表、2006度年全省百名优秀农村经纪人、2006年度谯城区十佳优秀村党支部书记、2006年度亳州市党风廉政建设先进个人、2007年当选谯城区人大常委会委员、2008年当选安徽省十一届人大代表、2011当选安徽省十二届人大代表。   适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周村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成立了土地流转服务站,带动村民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全村已流转土地800多亩。积极发展壮大天意蔬菜合作社,为菜农搞好服务进一步做大做强蔬菜主导产业,村“两委”一班人充分依托合作社,积极为蔬菜种植户调整建棚用地并争取补助资金。目前大周村已成为蔬菜生产专业村,现有日光温室大棚500亩,阳光棚1000亩,加上露天种植的蔬菜,已成为安徽省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常年生产黄瓜、苦瓜、番茄、辣椒、茄子、萝卜、韭菜、土豆等多种蔬菜,其中有黄瓜等五个品种已经获得国家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当地农民也因此走上了致富的快车道,2009年农民人均收入达到6000元,一个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将展现在大家面前。   

十河村

  十河村位于十河集东关,辖24个自然村,有1420户,总人口7761人,西靠105国道,东有赵王河,交通便利,水资源丰富。该村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同时盛产棉花油菜等经济作物。    2010年,在村委会的牵头下,成立了永鑫养鸡技术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的成立,为农民提供了大量的养鸡技术和市场供求信息,带动了本村经济的发展。    2011年,我村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满足群众生活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步骤,我村已经建成杨庄社区120户,农民已经顺利搬进新居,完成土地复垦300多亩,改善群众的生活状况,美化了环境,节约了土地。目前,孙大庄新村正在建设之中,计划12年底完成新村建设85户。    我们相信,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村委会和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十河村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杨岗村

  杨岗村简介    杨岗村位于宋汤河以西,有人口3958人,耕地面积7059亩,有16个自然村,村部占地10亩,现有村干部7人,特色经济是养殖,致富能人杨俊利、李运鸿。   

孙大村

  孙大村简介    孙大村位于十河以西,总人口4662人,耕地面积6250亩,包括15个自然村,村部占地200平方米,现有村干部7人,现在本村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治安较好。    本村大力发展药材种植,并且进行了药材加工,呈现了一批药材深加工企业,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路楼村

  路楼村简介    路楼村位于十河西南,有人口4000人,耕地面积7200亩,有10个自然村,村部占地1300平方米,现有村干部6人,有1个党总支,2个支部。   

褚刘村

  褚刘村简介   褚刘村共有16个自然村,座落在十河镇的东南部,人口4127人,耕地面积9000亩,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行政村,现有村干部7名,党员76名。   近年来,在上级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我村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并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处处为民办事,为群众排忧解难,每个干部党员每年为民办事实行公开承诺,由于实行全程代理,村民办事不出村就可以办好,大大方便了群众。   在党员发展方面,我村在素质好,文化水平高,有责任人的年轻人当中积极培养,让他们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成为先进分子,每年发展党员3—4名,为党增加了新鲜血液。   通过各方努力我村新建了村部,内有党员活动室、远程教育岗、计划生育服务室等,为每个党员提供很好的学习环境和活动场所,每月10号组织村全体党员进行学习教育,让他们了解新形势,掌握新知识,以便在群众中广泛宣传。   为方便群众看病难的问题,我们投资6.3万元新建起了村卫生室,现有医生护士4名,群众看病药费及时报销,极大方便了群众。   为使广大群众及时了解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有利群众生活,我们筹资在16个自然村安装了17组广播,覆盖了整个行政村,利用广播为民办事,使广大干部群众随时掌握村里的各项工作,宣传各项技术、外出务工、信息等,为群众发家致富,发展地方经济发展挥了应有作用。   在村党支部的不懈努力下,我村成立了养殖协会,现有养殖户12户,年出栏生猪3000头,极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为提高广大干群的文化理论和各项技术,村建起了农家书屋配套各种图书1000余册,各种光盘30多张价值20000多元,从而充实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和各种技术的需求。   计划生育工作在农村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在工作中我们积极宣传党和国家各项计划生育政策,利用广播大力宣传计划生育的优惠政策和计划生育对个人、家庭、国家的好处,让每个村民了解,从而推动了我村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   保护耕地是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大事,也是一项国家的基本国策,我村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对原刘光窑厂进行土地复垦,新整土地60多亩,从而为农民增收致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位李村

  位李村简介    位李村位于十河西南角,有人口5630人,耕地面积9000亩,有17个自然村,村部面积4分地,现有村干部4人,特色经济是养殖、家具加工,致富能人李井运、程修利、李运民   

李小村

  李小村简介    李小村位于十河以西,红旗沟以南,总人口4117人,耕地面积5316亩,包括9个自然村,村部占地1.5亩,现有村干部7人,成立1个支部,本村特色经济是良种繁殖、门窗加工。    近年来,在村书记李杰的带领下,我村先后培育了一批良种,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效益。同时,我村把握新农村建设的契机,大力发展门窗加工业,方便了人民群众的生活。   

佟营村

  佟营村简介   佟营村位于十河以西,有人口4047人,耕地面积6276亩,有15个自然村,村部占地2亩,现有村干部9人,有1个党总支。   

西关村

  西关村位于十河以西,有人口6800人,耕地面积11000亩,有16个自然村,村部占地2亩,现有村干部11人。   

孙瓦村

  孙瓦村地处宋汤河西岸,十河镇西北角,现有16个自然村,22个村民组,耕地面积8034亩,1217户,总人口4869人,党员102人,村两委干部共7人。   一年来我村遵照区镇党委工作指示精神,广泛发动党员干部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开展以创先争优为先导,积极带领全村群众发家致富,着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近几年来我村养殖业发展迅猛,规模较大的养猪厂4个,年出栏量都在2000头以上,小型饲养场、养鸡厂村村节有,发展温室塑料大棚16个,面积50余亩,小拱棚蔬菜种植面积15亩,无籽西瓜种植在我镇孙瓦村第一,总面积800亩以上,辣椒、药材间作套种在各逐年递增,为农业丰产增收奠定了良好的生态基础。   2011年修成断头水泥路一公里,通过一事一议群众筹资、中央省区补助,总投资为36.52万元,新打机井30眼,投入资金26万元,基本解决了旱天无水浇地现象。   自去年秋天以来,我村遭遇近50年以来罕见旱情,秋冬春连续8个多月无有效降雨,给小麦及时播种带来难题。我村不等不靠,发动群众造墒抢种,每天发动抗旱机械500台以上,出动劳力千人以上,积极造墒播种,截至2010年10月18共播种小麦8600亩以上,全部完成秋种任务,受到镇党委政府一致好评,全镇抗旱秋种第一名。但天不随人愿,种后仍无降雨,直接给小麦苗齐苗壮带来困难,如不能及时补水,将给小麦收成造成直接影响,于是二次抗旱保苗战斗再次打响,调动所有抗旱机械,人人参与抗旱,5天时间小麦普浇一遍,经过一冬春连续5次浇水灌溉,从今年的小麦长势来看,产量超过2010年。抗旱保苗的胜利,取决于村两委班子团结战斗,肯吃苦,发动工作得力,执行上级党委布署坚决有力,发动群众及时有措。   计划生育常态管理扎实有效,各项措施得到落实,育龄妇女对计生政策知晓律增强,自觉遵守计生法律法规,干部抓计生工作力度到位,群众支持配合,四项手术不欠账,提前完成社会抚养征收任务。   我村在新的工作起点上力争再创佳绩,计划在2011年到12月份,新修水泥路2公里,修生产桥21座,充分发动群众筹资,上级奖补的办法确保各项任务完成。   新建村级卫生室一个,已投入使用半年,解决群众求医难、看病远的难题。   加强党员干部基地建设,以解决群众办事偏远的问题,村室位置十分重要,村室活动建设标志着一个村的整体形象,能体现出一个村的生机活力。群众的观助力和向心力。计划全年改建村党员活动室,总投资计划在55万元,健全完备,设篮球场架一个,为群众休闲健身提供方便。   

梅城村

  梅城村简介   梅城村位于十河以西,人口5031人,耕地面积5920亩,有9个自然村,村部占地1.2亩,现有村干部6人,特色经济是养殖,致富能人陈兴伦。   

卞铺村

  卞铺村位于十河镇南部,下辖14个自然村,总户数888户,总人口3608人,交通便利,水资源丰富。全村以种植业为主,养殖业为辅,特色经济是玻璃、楼板加工,耕地总面积7100亩。村委会占地面积达1.5亩,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现有村两委干部4人。    我村遵照区镇党委工作指示精神,广泛发动党员干部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带领全村群众发家致富。近几年来我村着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养殖业发展迅猛,辣椒、药材间作套种在各逐年递增,为农业丰产增收奠定了良好的生态基础。    我村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步骤,农民已经顺利搬进新居,改善了群众的生活状况,美化了环境,节约了土地。    计划生育常态管理扎实有效,各项措施得到落实。干部抓计生工作力度到位,群众支持配合,自觉遵守计生法律法规,育龄妇女对计生政策知晓率增强,四项手术不欠账,提前完成社会抚养征收任务。    新建村级卫生室一个,已投入使用半年,解决了群众求医难、看病远的难题。    加强党员干部基地建设,以解决群众办事偏远的问题。村室位置十分重要,村室活动建设标志着一个村的整体形象,能体现出一个村的生机活力,群众的观助力和向心力。计划全年改建村党员活动室,总投资计划在55万元,健全完备,设篮球场架一个,为群众休闲健身提供方便。    现在我村干部正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创先争优为目标,以全程代理工作为契机,积极听取和吸纳群众的呼声和愿望,全方位的为群众服务,为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努力奋斗。我们相信,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村委会和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卞铺村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木楼村

  木楼村位于十河西南,有人口3160人,耕地面积5116亩,有8个自然村,村部占地5亩,有1个党总支,4个支部,现有村干部3人,致富能人胡占斌   


孙瓦村特产大全




孙瓦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