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安徽省 >>亳州市 >> 谯城区 >> 立德镇 >> 铁庄村

铁庄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铁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铁庄村简介

  铁庄村:位于立德镇东南,下辖20个自然村,23个村民组,人口6516,地亩9246亩。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41602119 236000 -- 查看 铁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铁庄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铁庄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铁庄村

  铁庄村:位于立德镇东南,下辖20个自然村,23个村民组,人口6516,地亩9246亩。  

闸口村

  闸口村位于立德镇北部,全村辖18个自然村,5010人,党员105名,面积7.5平方公里,耕地8532亩。我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积极探索新农村建设,发展农村经济摆到突出位置,我村两委班子着重抓养殖、种植业增加农民收入,争取最大限度地实现可持续发展,努力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种植业以小麦、黄豆、玉米为主。大力发展水产养殖。   闸口村建设的总体思路:按照原村规划,充分利用村资源优势,逐年实施,以土地经营和改造荒地为重点,做强粮食;以养猪、养鸡为基础打造无公害畜产品品牌;以建设新农村为主抓手,大力发展公益事业,把村建设成一个村民富裕、环境优美、物质丰富、精神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立德村

  立德村位于谯城区西南40公里处,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辖23个自然村,8406人,现有耕地7052亩,0正式党员113名,0预备党员5名。村干部7人。辖区内拥有众多个体私营经济,是立德镇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立德村因古代建筑有“立德寺”而著名,喻含“立德树人”之意。    立德集是一个经济繁荣,商贾云集的集贸市场,每年的每年的农历3月18日,是立德逢古会的日子,方圆百十里地的群众蜂拥而至,吸引四面八方商客云集。立德村积极对市场进行了整顿,采取道路硬化、建立广场、疏通下水道、安装路灯和种植绿化树,使集贸市场更加文明、更加美化、亮化起来。勤劳善良、聪明睿智的立德村民正向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努力奋进,积极创造宽松、和谐的社会环境吸引更多的商贾到来。   

李村村

  李村位于立德镇西部,共13个自然村,5138人,党员119名,面积8.5平方公里,耕地7866亩。我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积极探索新农村建设,发展农村经济摆到突出位置,我村两委班子着重抓养殖、种植业增加农民收入,争取最大限度地实现可持续发展,努力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上图为李村村部规划图)    广济高速穿村而过,路两侧杨树绿树成荫, 挖成的水塘为群众养鱼带来便利。    在物质生活显著提高的同时,李村村也没有忘记精神文明的建设,以提高人居环境为抓手的新农村正在建设;解决看病难的村级卫生服务所和农家书屋等一批民生工程相继建成,不仅改善了医疗条件,而且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精神生活。   

何大村

  何大村位于立德镇西南部,与龙杨镇接壤,全村共8个自然村,3550人,面积5平方公里,耕地5700亩。近年来,村“两委”认真开展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双培双带、党务村务公开等载体活动,村级组织凝聚力、服务力不断增强。该村种植业以小麦、大豆为主。通过结果调整,小辣椒普遍种植,增加了农民收入。   何大村以提高人居环境为抓手,新农村建设工程相继完成;农家书屋的建成,丰富人们了人们文化精神生活。目前,全村正打响“十二五”开局第一枪,努力建设成为我镇现代农业的示范地。   

塔桥村

  塔桥村为原马前、马刘村合并而来,位于立德镇西部,西与古城镇接壤。全村14个自然村,5156人,面积7.5平方公里,耕地6861亩。塔桥村党支部在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活动,切实落实中央和省十个关于建立保持0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文件精神,进一步增强了党支部的凝聚力好号召力,各项工作都居于领先地位。   塔桥村是立德镇较传统的农业种植村。本村农业种植以小麦、黄豆为主,经济效益十分低。在周边村经济迅速发展的影响下,在传统农业种植的基础上,逐步摸索出一套适合本村发展的道路。大力推广间作套种技术,即发展了传统农业,又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本村推广间作套种2000亩,主要套中的经济作物品种有小辣椒、棉花等。尤其是小辣椒发展迅速,大有后来居上之势,成为继传统农业后,又一本村经济增长的亮丽景观。   

乔楼村

  乔楼村为原乔楼、岳小、修刘三个村合并而成,位于立德镇北部。全村23个自然村,6543人,党员109名,面积8.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500亩。我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积极探索新农村建设,发展农村经济摆到突出位置,我村两委班子着重抓养殖、种植业增加农民收入,争取最大限度地实现可持续发展,努力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乔楼村土地肥沃,人民勤劳朴实,延续了传统种植习惯,加之耕地面积较大,本村农作物种植种类繁多,有小麦、玉米、大豆等主要作物种植。春天放眼田野,碧波荡漾,绿油油的麦苗载歌载舞,像给大地铺上了漫无边际的绿地毯;金秋十月,大地一片金黄,像在田野散漫了金豆子,空气里弥漫着丰收的气息。目前,全村种植模式也在发生着变化,农民已经开始尝到了经济作物种植带来的巨大效益,2011年,农业部在全国50个产粮大县,500个乡镇开展小麦、玉米整建制高产创建工作,立德镇代表谯城区位列其中。为稳定和发展粮食生产,乔楼村积极扩大玉米种植面积,按照项目要求,落实关键技术,抓好示范区10000亩玉米种植。种植结构的调整,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渠道。   

申楼村

  申楼村位于亳州市谯城区立德镇西北部,分别与古城镇、大杨镇接壤。全村共有22个自然村,7230人,1800多户,面积7.5平方公里,可耕地11600亩,主要种植小麦、大豆、玉米等粮食作物,是立德镇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申楼村两委一班人按照镇委打造亳州“东南粮仓”的要求,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抓手,大力优化产业结构,不断增强组织凝聚力,使全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改善。    2011年,农业部在全国50个产粮大县,500个乡镇开展小麦、玉米整建制高产创建工作,立德镇代表谯城区位列其中。为稳定和发展粮食生产,申楼村积极扩大玉米种植面积,按照项目要求,落实关键技术,抓好示范区10000亩玉米种植。   在抓好经济增长的同时,申楼村没有放松精神文明建设,以改善人居环境、就医、精神食粮的摄取为主要抓手,落实了民生工程建设,全村土地增减挂钩组卷200亩,新农村建设正在实施,修建乡村水泥道路3公里,占地2000多平方米的村级卫生服务站已经投入使用,摄取精神食粮的农家书屋均已投入使用,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   


铁庄村特产大全




铁庄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