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沟村位于城西镇西部,北靠涡河,东临石雁沟,西靠狐沟,南邻省道S307线。全村共有自然村4个,村民组10个,户数701户,人口约3085人,耕地面积2857亩,共有党员65名,总支下设2个支部。
尹沟村以农业种植为主。村有轮窑厂一座,吸收50多人就业。规模养猪厂7个,每年可出售成品猪5000多头。养鸡厂5个,每年出售成品鸡50000多只。村有小学1所,村卫生室3个,深水井20眼,道路硬化率达100%,各户均用上自来水,治安状况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41621002 | 236000 | -- | 查看 尹沟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俞庄社区 |
城西镇俞庄社区位于镇西北部,也是城乡的接合部,南临省道S307线,北靠涡河,交通便利,有丰富的地上和地下资源。全村所辖7个自然村(蒋大、俞庄、尹庄、尹王、郑庄、朱庄、马沙滩),共有13个村民组,人口3685人,其中党员83人,耕地面积4156亩,人均1.13亩。俞庄村是个传统的农业村,以种植和养殖为主导,现有养种鸡、蛋鸡大户两户,养殖猪、羊等共8 户的养殖基地,蘑菇大棚6座,现均已初具规模,同时也吸收了本村的务工人员,人均收入也随之上升。2008年初新建高标准村窒两层320平方米,各种制度均已上墙,办公设备齐全,村两委班子各司其职,能较好地完成上级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 2010年度被评为“五个好”先进村级党组织。 |
马寨社区 |
马寨居委会坐落在城东街道北侧,西靠火车站,北倚涡河,徐阜铁路、S307省道在村内交汇,水陆交通方便。现有耕地572亩,有790户居民,人口3518人有6个村民组,现有党员95名。居委会拥有运输公司、装卸队等村办企业。 近年来,居委会共投资190万余元,新修了7.1公里环村水泥路,极大的方便了居民的生产生活。三层的居委会办公室,能同时容纳一百多人的党员活动室,极大的方便了党员的活动。 马寨居委会为选派和选聘村,各项工作均走在城东街道前列,多次被评为省级、市级、县级“五个好”党支部。 2012年集体经济收入140余万,人均收入达6500元以上。用于新农合、农村养老保险、农业保险、治安保险、年终慰问、安装路灯、修路等共计83余万元。 |
蒙关社区 |
蒙关村位于亳州市涡阳县城东镇1.5,分别与城关镇、闸北镇接壤。全村共有4个自然村,2624人,耕地2671亩,主要种植小麦、大豆、玉米等粮食作物,是城东镇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2012年,通过产业调整,形成了草莓基地、葡萄基地、蔬菜基地等一批现代农业基地。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本村两委一班人按照镇委的要求,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抓手,大力优化产业结构,不断增强组织凝聚力,使全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改善。 |
杨王社区 |
杨王村位于城东街道东南1公里处,在S307北侧,交通十分便利,辖13个自然村、20个村民组,962户,人口3900人,耕地4160亩。 该村以传统的农业。运输业为主导产业,是全县粮食产业主导区之一,盛产小麦、大豆产品。近年来新修公路3.1公里。 杨王村是选派和选聘村,各项工作正在逐渐走向整个街道的前列。 |
赵瓦房村 |
赵瓦房村位于城西镇南部,西临省道S202线,交通便利。全村辖10个自然村。共10个村民组,耕地面积4006亩,人口3130,党员51。赵瓦房村是个传统的农业村,以种植和养殖为主,村内多处养殖基地(猪、鸡)均已初具规模。人均收入逐年上升。 赵瓦房村各项工作均走在城西前列,2008年被评为“五个好”党支部。 赵瓦房村通过多种形式发展经济,使农民人均收入得到提高。其中卫生医疗点2个,小学两所,村村通工程已修14.5千米,这极大的方便了群众的卫生和出行,方便了群众的生活,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 |
焦尧村 |
焦尧村位于城西镇西部边陲,全村共有自然村9个,村民组22个,人口约4056,耕地面积6548,共有党员77名,总支下设三个支部。近两年来村支两委在上级党委、政府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使村各项工作走在区、镇的前列。 焦尧村以农业种植为主,村有轮窑厂一座,可供50多人打工,窑厂年利润在30万元。规模养殖厂4个,每年可出售成品猪1000卫生和出行,方便了群众的生活。多头,成品鸡10000多只。村内有小学2所,卫生医疗点2个,农家书屋1个,深水井1眼,“村村通”工程正逐步进行,有力的改变了群众的出行。 |
陈李村 |
城西镇陈李村位于城西东南部,东接城东张寨,西临涡双路,南接双庙,濉阜铁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全村辖12个自然村:陈庄、罗庄、陈李、王庄、范庄、段庄、西李、杂姓营、宋庄、王凤池、李寨、南张王。共12个村民组,耕地面积5148亩,人口3873,党员59 。2006年新建村室六间165平方米和学校358平方米;2009年新建村卫生室9间,形成村室与卫生室于一体的服务场所。目前,陈李村通往各项自然村的水泥路已经全部修通。陈李村是个传统的农业村,以种植和养殖为主,村内多处养殖基地(猪、鸡)均已初具规模。人均收入逐年上升。 陈李村为选派和选聘村,各项工作均走在城西前列,2008年被评为“五个好”党支部。 |
尹沟村 |
尹沟村位于城西镇西部,北靠涡河,东临石雁沟,西靠狐沟,南邻省道S307线。全村共有自然村4个,村民组10个,户数701户,人口约3085人,耕地面积2857亩,共有党员65名,总支下设2个支部。 尹沟村以农业种植为主。村有轮窑厂一座,吸收50多人就业。规模养猪厂7个,每年可出售成品猪5000多头。养鸡厂5个,每年出售成品鸡50000多只。村有小学1所,村卫生室3个,深水井20眼,道路硬化率达100%,各户均用上自来水,治安状况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
潘寨村 |
潘寨村位于城西镇南部,东临省道S202线,交通便利。全村辖12个自然村。共12个村民组,耕地面积5551亩,人口3754,党员42。潘寨村是个传统的农业村,以种植和养殖为主,村内多处养殖基地(猪、鸡)均已初具规模。人均收入逐年上升。 潘寨村各项工作均走在城西前列,曾被评为“五个好”党支部。 潘寨村通过多种形式发展经济,使农民人均收入得到提高。其中卫生医疗点2个,小学两所,村村通工程已修3.5千米,方便了群众的卫生和出行,方便了群众的生活,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 |
史寨村 |
史寨村是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位于城西镇南部,西临涡阜路,南接双庙,交通便利。全村辖7个自然村。共7个村民组,耕地面积3700亩,人口3040,党员41。史寨村是个传统的农业村,以种植和养殖为主,村内多处养殖基地(猪、鸡)均已初具规模。人均收入逐年上升。 史寨村为选派,各项工作均走在城西前列,2009年被评为“五个好”党支部。 史寨村通过多种形式发展经济,使农民人均收入得到提高。其中卫生医疗点2个,小学两所,村村通工程已修2.7千米,,这极大的方便了群众的卫生和出行,方便了群众的生活,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 |
盛庄村 |
位于城东镇东南1公里处,全村区域面积4279亩,辖7个自然村,14个村民组,村内居住972户,总人口3961人。主要作物小麦、棉花、朝天椒等。 村两委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在农村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以经济发展为中心,推动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
刘旮旯村 |
刘旮旯村委会坐落在亳州市涡阳县城东街道东南侧2公里处,S307省道西南,交通方便。现有耕地4495亩,居民831户,人口3452人,10个自然村,17个村民组。 刘旮旯村是个传统的农业村,以种植和养殖为主,村内主要种植小麦、大豆、玉米等粮食作物,是城东镇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
黄庄村 |
黄庄村委会坐落在亳州市涡阳县城东街道东南侧2.5公里处,分别与城关镇、闸北镇接壤,S307省道从村内穿过,交通方便。现有耕地8800亩,有居民910户,人口3547人,9个自然村,17个村民组,现有党员75名。 黄庄村是个传统的农业村,以种植和养殖为主,主要种植小麦、大豆、玉米等粮食作物,是城东镇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村内多处养殖基地(猪、鸡)及蔬菜大棚均已初具规模。2012年引进安徽天普辣椒种植基地,种植面积2000亩,是一个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经济联合组织,带动近千人就业。 黄庄村为选派和选聘村,多项工作均走在城东前列。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本村两委一班人按照镇委的要求,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抓手,大力优化产业结构,不断增强组织凝聚力,使全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改善。 |
田小庙村 |
田小庙村坐落在城东街道东侧,是城东街道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村,也是城东街道的边缘,北倚涡河,交通方便。现有耕地8114亩,现有居民1305户,人口5298人,有16个自然村,18个村民组。 田小庙村是个传统的农业村,以种植和养殖为主,村内农业已初具规模。人均收入逐年上升。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