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安徽省 >>亳州市 >> 涡阳县 >> 高公镇 >> 三合村

三合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三合村谷歌卫星地图)


三合村简介

  三合村概况
   三合村,顾名思义,由三个村合并而成,即原王园村、靳寨村、前徐寨村。该村地处高公镇政府西南约4公里处,紧傍着西淝河,风景优美,空气清新。目前,全村人口3791人,耕地3604亩,辖9个自然庄,19个村民组,党员68名。2007年被涡阳县委组织部授予“五个好”村党组织称号。
   该村两委成员全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手笔规划三合美好明天。村村通水泥路,交通、文教、卫生、体育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达95%,政策性农作物保险达100%。
   农业产业化以小麦、黄豆为主导产业,以棉花、玉米、大棚蔬菜为辅导产业,水产资源十分丰富,是垂钓休闲、修身养性的境地。户办规模养猪场1个、养鸡场2个、养獭兔场2个,2010年人均纯收入4992元。
   村两委坚信,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全村干群的拼搏努力下,一定能够把三合村早日建设成“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三合村真诚欢迎社会各界人士前来投资兴业!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41621106 236000 -- 查看 三合村谷歌卫星地图

三合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三合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天庙社区

  天庙居委会在高公镇政府东南边境,是多年集镇,于2005年4月由原天庙村、肖湖村合并而成。    该居委会面积方圆4公里左右,3067口人,4788亩耕地,辖9个自然村,17个村民组,65名党员,被县委授予“五好支部”。    该居委会拥有2个楼板厂、1个制衣厂、1个绣花厂,年产值上百万;1个养鸡场,年出栏10000多只;养兔场1个,月出栏1000多只;养猪场10个,月出栏500头;大棚蔬菜11个,约90亩;规模超市9个,月盈利10多万元。    2010年修宽6米的水泥路5000米、冬修水利挖沟4000米、挖塘6个。   新农村建设    居委会有办公楼1座、敬老院1所、图书室1座、健身广场1个、1所中学、4所小学、2所幼儿园、4条街道。我们的特色产品天庙卤鸡远近闻名,味美价廉。   

高公社区

  高公居委会概况    高公居委会位于高公镇政府所在地,东南与利辛县张村镇接壤,西南紧邻太和县巩集,西北傍谯城区龙杨镇,是个鸡鸣听三县的地方。该地历史文化底蕴浓厚,据说汉高祖刘邦曾在此屯兵,古迹有:雁落寺、官阁、五祖坟等。    该居委会辖7个自然村、11个村民组、4350口人、2430亩耕地、102名党员、一个党总支、2个支部。2010年获得安徽省“先进党支部”称号、2007---2009年获得亳州市“五好标兵”党支部、连续十年被涡阳县委县政府授予“先进党组织”称号。    该居委会西临西淝河,北靠界洪河,水资源丰富,是发展水产生态养殖、休闲垂钓、修身养性的好地方。    该居委会修建三横六纵约9000米水泥路,9条商业街,3个商城(淝东、鸿昌、和谐),大小40多家超市,是商贾云集、贸易繁荣,易居易业的宝地。辖区内有规模企业:恒盛发制品有限公司、天源液化气公司等。   

镇北社区

  镇北居委会概况    镇北居委会因位于高公镇政府西北面而得名,其紧挨着高公街道,西与谯城接壤,东北临河北村。和平街、中心街、洪河街、高龙路贯穿全村,区域内公路网络已形成,交通十分便捷,商业发达,地理条件非常优越。    该居委会于2005年4月由原镇北村、王桥村合并而成,辖10个自然村、22个村民组、5104口人、5042亩耕地、101名党员、被县委授予“五好标兵”党总支。    该居委会积极引导居民进行农业结构调整,个别农户发展成种养殖大户,有规模企业凤礼面粉厂、3个粮食收购站、2个水泥预制厂、1个窑场等。2010年修洪河街水泥路1000米、修高公至龙杨水泥路1800米、修姚元自然村内水泥路660米,开发了环镇东环路,实施建设了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兴村

  三兴村:位于高公镇南部,村委会驻地徐营,距高公镇政府驻地6.5公里。东界天庙村,南连郭园村,西接三合村,北邻五里靳村。面积11平方公里,下辖12个村民小组,有1607户,总人口5972人。  

慕营村

  慕营村概况    慕营村位于高公镇政府的东面,高楚路的两侧,是高公的东大门,有较好的交通区位优势。    该村辖7自然村、14村民组、3140口人、4520亩耕地、54名党员。    慕营村党总支以“三级联创”为主抓手,以创建“五个好”村级党组织为目标,围绕“为科学发展创先进、为慕营建设争优秀”这一主题,深入开展四议两公开、双向承诺、双培双带、双向带动、设岗定责、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六大载体活动,引导党员在推动新农村建设中当模范、创先进、争优秀,取得了很大成就。慕营村在省、市、县、镇的正确领导下,基层组织建设持续加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发展力、服务力不断提升。    近年来,村两委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加快发展,富民强村”为目标,充分发挥倚临高楚路的交通优势,团结带领广大村民加快新农村建设,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目前,户办养殖场8个,大棚蔬菜15亩,有规模企业高公糖蒜厂、金雁升门业有限公司。    慕营村本着“节约耕地、整合资源、量力而行”的原则,把新农村建设与旧村改造、土地置换紧密结合起来,切实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目前,新村中的道路、排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完备,完全满足村民建房、居住要求。   

宗营村

  宗营村概况    宗营村位于高公镇政府东南,高楚路以南,东面和北面与店集镇搭界,南接姚楼,西临三兴村,肖天路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    该村下辖7个自然村、15个村民组、3587口人、5462亩耕地、1个党总支、2个党支部、72名党员。    作为亳州市新农村示范点,村两委重点围绕新农村建设“三清、三化、三改、三建、三通”的总体要求抓好新农村建设。目前,全村基本实现了通电、通水、通有线电视、通广播、通水泥路。有小学5所、幼儿圆1所、中学1所、敬老院1座(可容纳140位老人),村卫生室1座、农家书屋1座、体育健身广场1处,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村内自然风景贻人,村庄整洁秀丽。    宗营村是个传统农业村,种植业和养殖业发达。农业产业以小麦、黄豆为主导产业,以玉米、棉花、红芋为辅导产业,户办养殖场7个,2010年村人均收入达到4983元。   

三合村

  三合村概况    三合村,顾名思义,由三个村合并而成,即原王园村、靳寨村、前徐寨村。该村地处高公镇政府西南约4公里处,紧傍着西淝河,风景优美,空气清新。目前,全村人口3791人,耕地3604亩,辖9个自然庄,19个村民组,党员68名。2007年被涡阳县委组织部授予“五个好”村党组织称号。    该村两委成员全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手笔规划三合美好明天。村村通水泥路,交通、文教、卫生、体育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达95%,政策性农作物保险达100%。    农业产业化以小麦、黄豆为主导产业,以棉花、玉米、大棚蔬菜为辅导产业,水产资源十分丰富,是垂钓休闲、修身养性的境地。户办规模养猪场1个、养鸡场2个、养獭兔场2个,2010年人均纯收入4992元。    村两委坚信,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全村干群的拼搏努力下,一定能够把三合村早日建设成“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三合村真诚欢迎社会各界人士前来投资兴业!   

黄祖庙村

  黄祖庙村概况    黄祖庙村地处高公镇政府南部边陲,与利辛县和太和县交界,北接三合村,高黄路穿境而过,交通方便,四通八达。该村辖8个自然村、14个村民组、3017口人、3637亩耕地、59名党员。    近年来,该村在书记张克店同志的带领下,村两委一班人,充分利用黄祖庙村的自然优势,制定了一系列适合本村发展的措施和办法。带领全村人民开拓进取,真抓实干,促进了全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尤其是在“党员干部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工作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由于本村干部基本上都是在实现自身富裕的情况下当选为村两委干部,所以在致富方面都有一定的经验。本村依据自身情况,制定了统一规划:即党员干部实行包村包点,发展本村经济,帮助群众脱贫。    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村两委完善了党员干部带领贫困群众致富的制度,设置了脱贫所须达到的年收入目标,完善了帮扶对象资金、技术的管理,解决了群众发展的后顾之忧,为建设和谐黄祖庙、发展黄祖庙经济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村两委重点围绕新农村建设“五句话”的要求,抓好新农村建设。目前,全村基本实现了通电、通水、通有线电视、通广播、通水泥路,交通、文教、卫生、体育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村两委坚信,在高公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黄祖庙的明天会更美好。   

五里靳村

  五里靳村位于高公镇政府南面五里处,西淝河像个玉带一样绕在其西侧,东与三合村毗邻,南接黄祖庙。该村下辖8个自然村、18个村民组、4256口人、4568亩耕地、1个党总支、2个党支部、89名党员。    该村历史文化悠久,相传有位王子因厌倦皇宫中禁锢的生活,来到西淝河边。因迷恋这里的风光,便在此居住,流连忘返,死后葬在这里,名曰“王子坟”。此坟方圆约1000平方米,十分高大,由于历史原因,村民犁地耕种时,常见汉时砖瓦碎片(文化馆人员来考察过)。    村两委以创先争优为抓手,组织广大党员积极参与创先争优活动,加大整改力度、履行承诺、完善制度、强化两委班子建设,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以建设新农村和发展特色经济为突破口,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转变落后状况、争创先进支部。目前已建成村村通循环线,着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姚楼村

  姚楼村概况    姚楼村位于高公镇政府的东南,高楚路的南侧,紧邻店集镇。该村由刘竹、原姚楼村合并而成,下辖7个自然村、15个村民组、3120口人、4867亩耕地、58名党员。    近几年来,姚楼村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五句话”总要求,按照镇党委提出的“产业发展形成新格局、农民生活实现新提高、乡风民俗倡导新风尚、乡村面貌呈现新变化、乡村管理健全新机制”的基本思路,村两委一班人在招商引资、调整产业结构、推进新村建设、发展集体经济、带领群众致富等方面,不辞劳苦,真抓实干,使村里的各项工作得到了不断发展。   

河北村

  河北村,因在界洪河的北岸而得名。该村位于涡阳县高公镇政府东北面,西南接镇北村、东与临湖镇接壤、北临谯城区的龙杨。于2005年4月由杨拐湾村、武营村、崔老家村合并而成,耕地面积7898亩,5384口人,12个自然村,27个村民组。该村2008年成立了党总支,下设2个党支部、5个党小组,103名党员,其中预备党员2名。   


三合村特产大全




三合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