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于村为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共有人口中3088人,土地5500亩。村民组7个,村两委成员7人。该村实行了村民自治制度,基层组织不断加强,党务、村务、财务按时公开。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加强,该村在上级党委、政府坚强领导下,全体党员干部与群众团结一道,艰苦创业,按照新农村建设20字要求和该村规划要求,坚持“使农民收入稳定增长,使农村面貌显著变化的原则”,不断加强组织建设,以“双培双带”为载体,逐步开创农村建设的新局面,为实现新农村示范村的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建立村民自治管理体系,凡涉及村民或村集体的事物和村里重大事项及群众关心的问题都要通过民主决策,建立健全民主选举、民主评议、民主理财等管理和监督机制,村务公开透明、决策管理民主,进一步提-群素质,构建和谐村庄、促进全村经济发展。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41621110 | 236000 | -- | 查看 大于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青疃社区 |
青疃居委会共有人口4954人,土地7500亩,村民组10个,村两委成员7人。居委会在上级党委、政府坚强领导下,全体党员干部与群众团结一道,艰苦创业,按照新农村建设要求和该村规划要求,坚持“使农民收入稳定增长,使农村面貌显著变化的原则”,不断加强组织建设,以“双培双带”为载体,逐步开创农村建设的新局面,为实现新农村示范村的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建立村民自治管理体系,凡涉及村民或村集体的事物和村里重大事项及群众关心的问题都要通过民主决策,建立健全民主选举、民主评议、民主理财等管理和监督机制,村务公开透明、决策管理民主,进一步提-群素质,构建和谐村庄、促进全村经济发展。 |
孙庄村 |
孙庄村位于青疃镇东部,下辖17个村民组,人口3074人,土地6600亩,村两委干部7人,连续两年评为“五好村支部”。村两委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在农村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以经济发展为中心,推动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目前,全村人民在村党组织、村委会带领下,健康快速向前发展。 |
周墓村 |
周墓村位于青疃镇西南部,共有村民组9个,人口3023人,土地5644亩,村两委成员7人,设置党总支一个,党支部两个。该村经济发展目前主要以种植、养殖、劳务输出为主,村民发展规模养殖。 |
邱寨村 |
邱寨村共有人口3577人,土地4700亩,村民组11个,村两委成员7个。该村在上级党委、政府坚强领导下,全体党员干部与群众团结一道,艰苦创业,按照新农村建设要求和该村规划要求,坚持“使农民收入稳定增长,使农村面貌显著变化的原则”,不断加强组织建设,以“双培双带”为载体,逐步开创农村建设的新局面,为实现新农村示范村的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建立村民自治管理体系,凡涉及村民或村集体的事物和村里重大事项及群众关心的问题都要通过民主决策,建立健全民主选举、民主评议、民主理财等管理和监督机制,村务公开透明、决策管理民主,进一步提-群素质,构建和谐村庄、促进全村经济发展。 |
王小庙村 |
王小庙村共有人口4412人,土地8327亩,村民组14个,村两委成员7人。该村实行了村民自治制度,基层组织不断加强,党务、村务、财务按时公开。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加强,该村在上级党委、政府坚强领导下,全体党员干部与群众团结一道,艰苦创业,按照新农村建设20字要求和该村规划要求,坚持“使农民收入稳定增长,使农村面貌显著变化的原则”,不断加强组织建设,以“双培双带”为载体,逐步开创农村建设的新局面,为实现新农村示范村的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建立村民自治管理体系,凡涉及村民或村集体的事物和村里重大事项及群众关心的问题都要通过民主决策,建立健全民主选举、民主评议、民主理财等管理和监督机制,村务公开透明、决策管理民主,进一步提-群素质,构建和谐村庄、促进全村经济发展。 |
殷庙村 |
殷庙村共有村民组15个,下辖一个党总支,两个党支部,人口3272人,土地6508亩。本村为农业大村,全村以小麦、大豆、玉米等农作物为主,烟叶、西瓜、花生等经济作物种植较大,为镇烟叶种植基地。通村道路为“T”形后场路(水泥路)和四清路(柏油路)相接而成,通组道路为砂石路面,交通状况较好。殷庙村为传统集市,农历单日为逢集日,农资交易、蔬菜交易十分活跃,商品经济发展形式良好。 |
桥李村 |
桥李村共有人口3019人,土地3135亩,村民组10个,村两委成员7人。该村在上级党委、政府坚强领导下,全体党员干部与群众团结一道,艰苦创业,按照新农村建设要求和该村规划要求,坚持“使农民收入稳定增长,使农村面貌显著变化的原则”,不断加强组织建设,以“双培双带”为载体,逐步开创农村建设的新局面,为实现新农村示范村的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建立村民自治管理体系,凡涉及村民或村集体的事物和村里重大事项及群众关心的问题都要通过民主决策,建立健全民主选举、民主评议、民主理财等管理和监督机制,村务公开透明、决策管理民主,进一步提-群素质,构建和谐村庄、促进全村经济发展。 |
魏庙村 |
魏庙村共有人口中3035人,土地5680亩,村民组14个,村两委成员7人。该村主要经济农作物为小麦、黄豆、玉米等。村两委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在农村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以经济发展为中心,推动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
鲁庄村 |
鲁庄村位于青疃镇东北部,处于青阜铁路线南,人口3278人,土地6014亩,村民组14个。村党支部及第六届村委会换届后,新产生的村两委班子健全、精诚团结,能够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村级配套组织健全,党支部“三会一课”正常开展,村两委制订出适合本村发展的路子,产业结构调整情况良好,全体党员能够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双培双带”工程开展良好,党员干部能够带头致富,并带领群众一起致富奔小康,为构建和谐新农村、推动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出力献策。 |
大蒋村 |
大蒋村位于青疃镇东北部,共有人口中3281人,土地6165亩,村民组16个,村两委成员7人。农业生产主要以养殖和小麦为主。2008年人均纯收入3600元,村集体收入12000元。 |
张阁村 |
张阁村共有人口3004人,土地4928亩,村民组8个,村两委成员7人。该村实行了村民自治制度,基层组织不断加强,党务、村务、财务按时公开。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加强,该村在上级党委、政府坚强领导下,全体党员干部与群众团结一道,艰苦创业,按照新农村建设20字要求和该村规划要求,坚持“使农民收入稳定增长,使农村面貌显著变化的原则”,不断加强组织建设,以“双培双带”为载体,逐步开创农村建设的新局面,为实现新农村示范村的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建立村民自治管理体系,凡涉及村民或村集体的事物和村里重大事项及群众关心的问题都要通过民主决策,建立健全民主选举、民主评议、民主理财等管理和监督机制,村务公开透明、决策管理民主,进一步提-群素质,构建和谐村庄、促进全村经济发展。 |
大史村 |
大史村共有人口3242人,土地5971亩,村民组15个,村两委成员7人。该村主要农作物为小麦、黄豆、玉米等。该村在上级党委、政府坚强领导下,全体党员干部与群众团结一道,艰苦创业,按照新农村建设要求和该村规划要求,坚持“使农民收入稳定增长,使农村面貌显著变化的原则”,不断加强组织建设,以“双培双带”为载体,逐步开创农村建设的新局面,为实现新农村示范村的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建立村民自治管理体系,凡涉及村民或村集体的事物和村里重大事项及群众关心的问题都要通过民主决策,建立健全民主选举、民主评议、民主理财等管理和监督机制,村务公开透明、决策管理民主,进一步提-群素质,构建和谐村庄、促进全村经济发展。 |
大于村 |
大于村为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共有人口中3088人,土地5500亩。村民组7个,村两委成员7人。该村实行了村民自治制度,基层组织不断加强,党务、村务、财务按时公开。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加强,该村在上级党委、政府坚强领导下,全体党员干部与群众团结一道,艰苦创业,按照新农村建设20字要求和该村规划要求,坚持“使农民收入稳定增长,使农村面貌显著变化的原则”,不断加强组织建设,以“双培双带”为载体,逐步开创农村建设的新局面,为实现新农村示范村的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建立村民自治管理体系,凡涉及村民或村集体的事物和村里重大事项及群众关心的问题都要通过民主决策,建立健全民主选举、民主评议、民主理财等管理和监督机制,村务公开透明、决策管理民主,进一步提-群素质,构建和谐村庄、促进全村经济发展。 |
大袁村 |
大袁村是典型的农业村,以种植、养殖为主,外出务工人员较为多,为家乡带来资金与技术。该村共有人口3427人,土地6985亩,村民组17个。村两委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在农村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以经济发展为中心,推动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
冯圩村 |
冯圩村是典型的农业村,以种植、养殖为主,外出务工人员较为多,为家乡带来资金与技术。该村共有人口3427人,土地6985亩,村民组17个。村两委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在农村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以经济发展为中心,推动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
蒿堰村 |
蒿堰村共有人口4380人,土地8589亩,村民组24个。蒿堰村为传统农业大村,主要农作物为小麦、大豆、玉米等。依靠紧挨新汴河的优势,养殖业在汴南发展迅猛,山羊、牛、猪等大牲畜和鱼类养殖水平逐年提高,村内现有超过100头牲畜以上的养殖场(厂)1家。 |
蒋瓦房村 |
蒋瓦房村共有人口中3195人,土地5179亩,村民组12个,村两委成员7人。该村主要经济来源为种植业,主产小麦、玉米、高产红薯等农副产品,近年来养殖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现有养猪专业户30户,出栏率达2000以上,养鸡专业户20户之多,大多以肉鸡为主,每茬达3000只鸡。种植业更是更上一层楼,马湾村现有金针菇种植户50户,面积约150亩,每亩金针菇年产量达1万多斤。金针菇大棚已成为该村村民增收的一大亮点。 |
李圩村 |
李圩村位于青疃镇北部,靠近青疃火车站,离省道S202线不远,交通便利。人口3220人,土地6125亩。该村种植业发达, 为群众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
刘村 |
刘村共有人口3218人,土地6026亩,村民组12个,村两委成员7人。该村在上级党委、政府坚强领导下,全体党员干部与群众团结一道,艰苦创业,按照新农村建设要求和该村规划要求,坚持“使农民收入稳定增长,使农村面貌显著变化的原则”,不断加强组织建设,以“双培双带”为载体,逐步开创农村建设的新局面,为实现新农村示范村的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建立村民自治管理体系,凡涉及村民或村集体的事物和村里重大事项及群众关心的问题都要通过民主决策,建立健全民主选举、民主评议、民主理财等管理和监督机制,村务公开透明、决策管理民主,进一步提-群素质,构建和谐村庄、促进全村经济发展。 |
魏圩村 |
魏圩村处于青疃镇东部,人口4125人,土地7800亩,村民组共有13个。该村外出人员较为集中,多在上海打工。很多外出务工人员在学到技术以后,返乡创业,成为流动党员“双向带动”标兵。其村两委成员多为带头致富能手,带领群众勤劳致富奔小康。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