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吴村位于小圩镇政府东约1公里,五固公路南侧,东临大王村,南至双河怀洪大堤,西邻钟杨村,北至五固公路。
全村面积约11.5平方公里,全村辖十九个村民组,共832户,人口3911人。全村共一个党总支,下设两个党支部,六个党小组。全村-员74名,其中预备党员3人,流动党员14人。本村农作物主要以种植小麦、水稻、大豆、玉米为主。也是水产养殖大村。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40322105 | 233000 | -- | 查看 大吴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凤凰村 |
凤凰村位于小圩镇西部,距镇政府7.5公里处,五固路北侧,西与东刘集小吴村搭界,北至大沟,东与沟谢搭界。全村共11个村民组,508户,总人口2206人,有劳动力1200人,流动人口680人。全村有50多名党员,划分为三个党小组,现有村干部五人。现有村民代表34名,党员议事代表7名。村部设置村两委办公室二间,党员活动室三间,党员状况良好。 全村土地面积有4645亩,人均2.1亩。村民主要靠种植业为主,属于旱作区,主要以种植小麦、玉米、花生为主,效益较低。目前,全村青年劳动力大多外出打工,有少数青年结合本村实际情况和现有基础条件,从种植业、养殖业、运输业等各方面想法设法来发展本村经济,有的搞大棚蔬菜种植,有的养猪、养牛,大家各尽其力,为不断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而努力,为农民们慢慢地过上幸福富裕的生活而奋斗。现村内共安电话370户,有货车5辆,小汽车8辆,摩托车170辆,农机20台。 |
钟杨村 |
钟杨村位于小圩镇东南部,面积约14.3平方公里,东与大吴村相邻,南面怀洪新河,西临下黄村,北接小圩镇。全村十个村民组,共477户,全村人口2075人。钟杨村党支部下设三个党小组,共有党员38名,其中预备党员4名,党员议事会由9人组成,村民代表32人。 钟杨村钟小路穿村而过,与朱仲路形成交叉,交通十分便捷。电力、通讯畅通,村容整洁,乡风淳朴。新农村建设分三期工程,一期工程70户已基本建成。 全村居民只要以农作物种植为主,主导产业是优质水稻和优质小麦的种植,以水稻种植为经济发展支柱。另外,也有一些水产养殖,比如螃蟹养殖。外出务工人数占全村劳动力人口的50%,人均收入3700元左右,拥有固定电话470部,手机800余部,货车12辆,小汽车15辆,摩托车160多辆,大型收割机7台。 |
陈巷村 |
陈巷村位于五河县小圩镇西,五固公路南侧,土地面积共6112亩。全村辖16个村民小组,共720户,总人口2456人。全村一个党总支部,下设两个党支部,四个党小组。全村共有党员70名,其中预备党员4名。 五固公路从村内穿境而过,交通便利,电力、电讯畅通,村容整洁,乡风淳朴。“村村通”工程正处于稳步有序的建设中,已铺好从杜圩庄至朱洼村部的4.4公里的水泥路工程,为村民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 本村主要以种植农作物为主,其中陈巷片以稻区为主,沟谢片以旱区为主。主要农作物有花生、小麦、水稻、玉米等。 |
四陈村 |
四陈村位于小圩镇东部,与沱湖乡、头铺镇、新集镇相接,304省道怀洪新河穿村而过。四陈村由原先四陈、龙湖和浍南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全村总人口4015人,土地面积约7000余亩。 2000年2月份四陈村成立党总支,下设三个党支部,九个党小组,全村-员105人。村民委员会下辖13个村民小组,村民代表41人,以及各配套机构。四陈村主导产业以小麦良种繁殖、杂交水稻耕种及大豆示范区推广和水稻机械化推广等为主,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建文明新农村,村党总支委员会拟定了发展规划三年内建成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村两委严格按照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办事做到公开公正公平,重大事项事经民主决定方可执行,严格按照程序办,先方案、再通过先公告后实施等使干部顺心,村民放心,村务财务计划等按时按月进行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在公开,在公开工作中由于成绩突出,获省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村的称号。 2009年四陈村申报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并顺利通过验收并实施,为新农村建设村内自筹资金20多万元,“村村通”工程建设有序稳步进行中,其中道路建设在逐步完善。为美化环境,村两委又多方筹借资金近万元购置风景树对水泥路和防渗渠进行了绿化。村内严格按照规划实施,统一标准,以水泥路为依托搞好民房建设,多方面有机结合规划,实施改造,现已完工,投入使用,得到村民的普遍拥护,全村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优化美化环境,给村民提供了一个舒适、安静、安全、整洁、美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
下黄村 |
下黄村位于小圩镇中南部,面积10平方公里,东临钟杨村,北临小圩镇,西临赵圩村,南靠怀洪新河。全村18个村民组,共790户,全村人口3552人。全村共一个党总支,下设两个党支部,四个党小组,全村共有党员69人,其中预备党员4人。 全村的主干道都分别铺有沥青路面,水泥路面和砂石路面,交通环境较以往有很大改善,泥泞的道路变得干净整洁多了,农民们出入也方便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稳步发展中。全村村民主要以农作物种植、水产品养殖、生猪养殖为主,是全县有名的养殖村和劳务输出村。 |
管咀村 |
管咀村位于小圩镇西南部,面积约8.5平方公里,西边是风景秀美、物产丰富的香涧湖,南靠浍河。全村辖17个村民组,共625户,总人口2585人。全村共一个党支部,五个党小组,48名党员,其中预备党员2名。管咀村两委配备合理,支委三名,村委会四名,职务交叉任职,共有村民代表34人,党员议事会代表5名。 现管咀村怀洪新河大堤路沿村南侧穿过,南北柏油路与省道五固路相通,村村通水泥路已申报,明年预计动工。农业生产基础设施齐全,电站一个,村容村貌布局合理美观,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电话普及率达80%,有线电视普及率达30%,摩托车户拥有量600辆。 全村居民主要以作物种植,水产养殖为主,一麦一稻轮作,大水面以围网鱼、虾、蟹混养。过去有句民谣:“风吹浪打够烧的(指的是芦苇草),小鱼小虾够煮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水资源丰富,中华绒蟹远销国内外市场,是小圩镇有名的养殖专业大村。 |
大吴村 |
大吴村位于小圩镇政府东约1公里,五固公路南侧,东临大王村,南至双河怀洪大堤,西邻钟杨村,北至五固公路。 全村面积约11.5平方公里,全村辖十九个村民组,共832户,人口3911人。全村共一个党总支,下设两个党支部,六个党小组。全村-员74名,其中预备党员3人,流动党员14人。本村农作物主要以种植小麦、水稻、大豆、玉米为主。也是水产养殖大村。 |
大王村 |
大王村北临沱湖,南临浍河,东至怀洪新河,西至小圩镇经济开发区,304省道穿村而过,交通便捷,通讯发达,全村户户有电话,手机1405部,电力设施齐全。同时,大王村土地肥沃,资源丰富,环境优美,村容村貌整洁,民风淳朴,治安良好,是居住、旅游的好去处。 大王村面积共20.6平方公里,有13个村民组,共923户,3215人,劳动力人口1489人,流动人口432人,土地面积5280亩,人均面积1.6亩,养殖水面和湿地有3280亩。全村共一个党总支,下设2个党支部,9个党小组,83名党员,其中5名预备党员。各类组织建设配套完整,支部战斗堡垒强,充分调动各类组织的职能作用,为他们撑舵护航,做坚强的后盾。新农村建设正如火如荼的进行中。目前,大王村已上报县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预投资696万元进行整化、规划、绿化、亮化本村的新农村建设。 大王村现完成近500亩的低洼地整治工作,使十年九涝的低洼地改建成路通、水通、桥涵配套齐全、丰产、高产的良田,是造福子孙后代的粮仓工程。同时,1100米余长的防渗大渠正在建设中,有望在7月底竣工完成,这也是一项富民工程。 大王村农民主要以农作物种植和示范种植,生猪、水产养殖,私营企业、联户办企业等为主,是全镇有名的种植、养殖、企业生产加工的大村,又是生猪繁殖基地,在全县都是具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 一、以支部为核心,充分调动和发挥村级各类组织作用,带动全村群众谋发展。广泛征求意见,民主决策,以“先锋在线”为教育基地来传播、教育和宣传法律法规、惠农政策和科技知识,全面提高全村党员、干部、群众的各方面素质,加强自身修养。以“全程代理”春节前后、“七一”期间的入户访民等为窗口,了解民情民意,贴近民心,为民解难题、办实事、办好事。为老人做到“四有”,即有的吃、有的穿、有的住、有病给治;对儿童做到“无一”,即无一适龄儿童未有上学、辍学。 二、全村上下齐心协力谋发展,以特色经济带动全村全面快速发展。村两委通过掌握的各类渠道信息,先后引进外资560多万元,建设一座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养猪场——康乐养猪场。早出栏生猪近万头,利润800万元,解决当地15名劳动力就业问题。以各类钢材为原料建成投产体育器材公司——建业五金配件有限公司,年产值500万元,利润60万元,员工22名。还有年产值280万元,利润32万元的塑窗厂——显胜塑钢窗门厂,员工12人。同时,利用本村近3000亩优质水资源进围网养殖“中华绒螯蟹”和其它特、优水产品。利用沱湖省级自然保护旅游区的优势,我村正在筹建以2000多亩湿地进行的生态旅游项目的开发。与此同时,大王村两委班子千方百计协调有关部门,先后为本村的经济发展注入活力,为村内部分群众购置大型收割机9台,旋耕机6台,轿车15辆, 摩托车679辆,为我村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三、树形象,建基地,带动全村经济发展。以新农村建设试点为契机,建成人文、居住、商业、教育、卫生、娱乐、休闲旅游为中心,以村庄整洁、文明、交通便捷、绿化亮化为重点来树立大王村的形象,以“示范基地”为抓手,大力培养致富能手。全村共3个企业基地,3个养殖基地(养猪、养鹅、水产养殖),2个种植基地,致富能手86名。以“基地”示范作用,带动引导其他群众创业致富,以致富能人的作用来激励他们去致富。同时,村两委还把这些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建党积极分子、村干部、村后备干部,从而激发全村上下共同发展共同致富的激励和渴望。 四、开展树新风、讲文明活动。全村现已形成讲文明、树新风的良好氛围,做到邻里、同志、家庭和睦相处,新事新办,大事简办,全村未有出现-老人、妇女、儿童的现象发生,每年都组织6—10场电影下乡放映活动,2—3场戏剧下乡演出,大大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同时,本村彩电户均1台以上,通过这个活动,本村未有一例刑事案件发生,未有集体-时件发生,因此树新风讲文明活动是行之有效的,也为本村的新农村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文化保障。 大王村全体人民在上级领导正确领导下,上下齐心协力,乘着“-”的东风,走科学发展观之路,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走下去。相信大王村的经济会更加腾飞,人民生活会更加美好,多姿多彩。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
朱洼村 |
朱洼村位于小圩镇10公里西南角,怀洪新河北岸,香涧湖坐落于村境内,人口3232人,850户,18个村民小组,面积约8平方公里,土地面积9800亩,承包土地面积6800亩,街道一个,小学校一所,村级卫生室一所。 党员总数102人,设立党总支一个,下设两个党支部,9个党小组,总支委由三人组成,村委会5人组成,村民代表40人,党员议事会22人组成。青年、妇联、民兵、计生、治安村级组织配套齐全。 朱洼村一条5公里的“村村通”工程新铺水泥路贯穿南北,南通怀洪新河大坝,北接省道和国道。一条柏油路通往曹庙街道,一跳砂石路连接水泥路和柏油路,交通便利,畅通无阻,是投资经商的理想环境。 全村以种植为主,主产小麦、水稻,兼种玉米、花生、油菜等杂粮作物和经济作物。全村有劳动力1800人,外出务工占40%,其余在家从事农业、经商、运输、养殖等。人均年收入在4200元左右,百万元以上户有几十户,10—50万元户占比重更多。村内辖两座农电站,为集体年创纯利7万元以上。2009年在县土地部门精心设计下,投资280万元,对我村低洼地2000亩进行改造施工,可造精养鱼塘1500亩,预计可为集体经济年纯收入带来经济效益30万元。 全村有照明变压器4台(400千瓦),农用供水变压器2台(520千瓦)。村部设施齐全,有远程教育示范点,农家书屋,计生服务室等。村中农用手扶机基本上是每家每户一台,大型收割机和大型农用拖拉机50余台,运输车13辆,客运小车4辆,基本上实现每小时1次来回运输,出门办事方便、快捷。村内农家住宅别墅多处,私家轿车20多部,电话、手机、彩电、冰箱、空调、摩托车普及千家万户,有线电视覆盖全村农户,和城里人享受一样的小康生活。 朱洼村党支部曾多次获县、市“先进党支部”、“村民自治示范村”、“五个好党支部”、“小康村”等光荣称号。党支部书记朱正满也多次荣获县、市级“先进党组织书记”、“优秀党员”的光荣称号。 |
薛集村 |
薛集村位于小圩镇西部,距五河县城20公里处,五固公路穿村而过,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本村辖8个自然庄,18个村民小组。全村共一个党支部,下设两个党支部,三个党小组,全村共有党员65人,预备党员6人,村民代表42人,党员议事代表11人,总户数820户,实有人口3326人,劳动人口2200人,现有耕地面积7479亩,人均耕地2.24亩,主要农作物有小麦、水稻、玉米、豆类、芝麻等各种作物在本地都适应生长,物产丰富。 本村养殖业以家禽、家畜为主,年栏家禽3000只以上有5户,年出栏100只以上有50户,年出栏40头以上有10户。本地以粮食丰富为有利条件从事加工、收购、销售一条龙服务的有6户,从事汽车运输的达20户,其中还有移动网点一家,联通网点一家,农村超市一家。2008年全村的工农业总产值达8200万元,人均收入约2500元以上。 目前,全村电力100%到户,电话装机80%以上,拥有手机2000多人,摩托、家电全面普及,数字电视、农村沼气建设正在计划实施中,新农村规划正在稳步进行中。现代化设施的普及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生活水平在逐步提高。 在村两委班子的不懈努力及广大村民的努力下,薛集村多次受到镇党委和政府的表彰,以及市委、县政府的奖励,先后荣获“红旗村党支部”、“先进村党支部”、“综治科技示范村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
赵圩村 |
赵圩村位于小圩镇西南部,面积约12.2平方公里,东邻下黄村,北邻薛集村,西邻管咀村,南靠怀洪新河。全村辖二十个村民组,共886户,人口3859人。全村共一个党总支,下设两个党支部,6个党小组,全村共有党员89人,其中预备党员6人。 全村有主干道柏油路经省道陈桥,路经大杨,直穿赵圩村中央而过,延伸怀洪新河大坝,交通方便,电讯通畅,村容村貌整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在有条不紊的展开中。全村村民主要以农作物种植、水产养殖为主,农作物主要以种植水稻、小麦、大豆、玉米等为主。 生猪、牛、羊养殖户逐户增长,其中水产养殖5户,养牛大户2户,规范户养猪1户,是畜牧养殖、水产养殖的大村。 |
大圩村 |
大圩村位于小圩东5公里处,五固公路贯穿达2.5公里,南临怀洪新河,北靠中国五大名蟹生产基地——沱湖,西以山西庄闸为界,东与四陈村为邻。全村辖11个村民组,共575户,全村人口2353人,土地面积3225亩。全村共一个党总支,下设两个党支部,五个党小组。全村-员74名,其中预备党员3人。 现大圩村有省道五固公路穿村而过,南有浍河轮渡,交通十分便利,电力、电讯畅通,村容整洁,乡风淳朴。另外,小圩镇敬老院也座落于此,敬老院也将继续扩建,给老人以及无家可归的人营造更良好的生活环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和谐社会的建设在全村已形成。 目前,村建轮窑厂正在火热的全面生产中,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安置全村农民闲置劳动力100多人。大圩村利用三面临水的特点,先后建成了水产养殖场和砂石厂,其中水产养殖场有18个,砂石厂4个。 全村居民主要以农作物种植为主,同时发展了一批养羊、养牛、养鹅和养猪大户,是全镇有名的养殖和种植大村。 |
小圩村 |
小圩村位于镇政府所在地。土地总面积8.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44平方公里,东临大王村,南邻下黄村,西临薛集村,北临南欧村,全村辖24个村名小组,共1111户,全村总人口4414人,劳动力人口2500人,其中流动人口1500人。全村共有党员103名,其中预备党员9人,党小组10个,党员协会3个。 小圩村304省道横穿境内,水路交通便利。本村主要以种植业、加工业、商贸流通业和水产养殖为主导产业。近几年来,村两委以农业产业化为抓手,积极发展劳务输出和第三产业,重点抓大棚蔬菜。2008年,生产总值达3840万元,人均纯收入约3000元以上。该村全覆盖有线电视,固定电话1000台,手机用户达2000之多,大小车辆1400多台。其中,货车20辆,小汽车20辆,摩托车350辆,大型收割机10台2,农用手扶机1000台,自来水入户工程正在进行。该村群众基本上都居住在五固公路两侧,现在基本上已经形成规划有序、排列整齐的中心村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雏形已基本形成。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