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王村位于工业园北,惠民路穿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全村2个自然庄,15个村民组,党员数64人,村民代表25人,党员议事代表7人,总户数880户,实有人口3850人,劳动力人口1400人,流出人口680多人。现有耕地面积6700亩,人均耕地1.8亩。
花木王村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集体经济迅速发展壮大。由于花木王村所处的特俗地理位置,县工业园征地,花木王村积极做好失地农民补偿统计、上报工作,为失地农民建安置小区,现在安置小区基本完工。花木王村2007年荣获五河县“平安示范村”荣誉称号。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40322107 | 233000 | -- | 查看 花木王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薛林村 |
薛林村位于浍河南岸张家沟东,距五河县城13公里处,道路交通十分便利。 本村拥有3个自然庄,16个村民组,党员数63人,村民代表33人,党员议事代表16人,总户数856户,实有人口3640人,劳动力人口2000人,流出人口1100多人。本村现有耕地面积5300亩,人均耕地0.68亩,(粮食作物以小麦、大豆为主,另有玉米、花生、大豆类、芝麻等杂粮,各种作物在此地都适宜生长,物产非常丰富,养殖业以家禽、家畜、为主,工业以板材加工、建材加工为龙头,带动原材料采购、加工、运输等行业的发展。 目前,全村电力100%到户,电话装机500户以上,拥有手机用户1000多人。摩托、家电全面普及,数字电视、农用自来水、农村沼气建设等正在建设安装中,现代化设施的普及,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在“村两委”班子不懈努力以及广大村民的努力下,薛林村多次受到镇党委、政府的表彰以及县委、县政府的奖励,1997年荣获“蚌埠市红旗村单位”,2005年荣获蚌埠市“五个好村党组织标兵”荣誉称号,1998年荣获五河县“两基先进村”称号,1998年荣获五河“五村民自治村”。 |
大方村 |
大方村位于县工业园区中心,距五河县城2公里处,306省道穿村而过,地理位置优越,道路交通十分便利。 本村拥有2个自然庄,3个村民组,党员数31人,村民代表30人,党员议事代表5人,总户数302户,实有人口1300人,劳动力人口800人,流出人口115多人。本村现有耕地面积1019亩,人均耕地0.25亩,物产非常丰富,养殖业以家禽、家畜、水产养殖为主,年出栏家禽5000只以上有3户,年出栏在100只以上的有82户,年出栏家畜1000头以上的有3户,年栏在50头以上的有40户,另外 水产养殖也非常丰富,鳙、鲢、草、青、鲤、鲫等品种繁多,从事汽车运输达50户,08年工农业总产值3500万元,人均纯收入约3000元。 目前,全村电力100%到户,电话装机300以上,拥有手机用户500多人。摩托、家电全面普及,数字电视、农用自来水、农村沼气建设等正在建设安装中,现代化设施的普及,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在“村两委”班子不懈努力以及广大村民的努力下,大方村多次受到镇党委、政府的表彰以及县委、县政府的奖励。 |
花木王村 |
花木王村位于工业园北,惠民路穿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全村2个自然庄,15个村民组,党员数64人,村民代表25人,党员议事代表7人,总户数880户,实有人口3850人,劳动力人口1400人,流出人口680多人。现有耕地面积6700亩,人均耕地1.8亩。 花木王村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集体经济迅速发展壮大。由于花木王村所处的特俗地理位置,县工业园征地,花木王村积极做好失地农民补偿统计、上报工作,为失地农民建安置小区,现在安置小区基本完工。花木王村2007年荣获五河县“平安示范村”荣誉称号。 |
冯刘村 |
冯刘村地处头铺镇东北端,紧邻县城南工业园。 冯刘村位于五蚌路南侧,距五河县城3公里处,地理位置优越,紧邻县城南工业园。本村拥有2个自然庄,18个村民组,党员数66人,村民代表30人,党员议事代表15人,总户数890户。实有人口3780人,劳动人口780人,流出人口210多人。 现有耕地面积6200亩,人均耕地1.64亩,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养殖业主要以养羊、养牛为主,结合本村实际,成立了冯刘村畜牛养殖协会,冯刘村金桥园林园艺农民专业合作社。 |
柿马村 |
柿马村位于五蚌旁,全村现有人口6128人,流动人口200人,总户数500户,流动党员2人;全村劳动力资源总数1500人,实有耕地面积9200亩,农业总产值100万元。主导产业是小麦、大豆,养殖业主要以养殖波尔山羊为主,年均人均收入达3000元。柿马村是安徽省小麦测土配方试验小区,为农民科技种田提供了依据。全村有线电视入户率20上以上,农村电力100%到户,电话装机80%以上,家电普及率达75%。 在水利建设上,我们除利用好现有水利设施,保证现有水浇地和果园灌溉外,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6万亩,亩均增收100元左右。在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成立了农民种粮专业合作社,为外出务工人员解除了后顾之忧;积极组织广大党员定期召开党员民主议事会,商议本村公益事业。 |
花园村 |
花园村位于五蚌路边,道路交通十分便利。 本村拥有10个自然庄,10个村民组,党员数4人,村民代表30人,党员议事代表10人,总户数632户,实有人口2630人,劳动力人口1700人,流出人口600多人。本村现有耕地面积5894亩,人均耕地2.3亩。 目前,全村电力100%到户,电话装机500户以上,拥有手机用户600多人。摩托、家电全面普及,数字电视、农用自来水、农村沼气建设等正在建设安装中,现代化设施的普及,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在“村两委”班子不懈努力以及广大村民的努力下,薛林村多次受到镇党委、政府的表彰以及县委、县政府的奖励,2002年荣获“优秀标兵村”的光荣称号;2006年在民兵整组活动中表现优秀,收到五河县政府的表扬。 |
屈台村 |
屈台村位于五河县城西南七公里处,头铺镇政府所在地,总面积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918亩,现有人口3282人,62名党员,34名村民代表。1998年9月23日,-同志亲临屈台村视察,对屈台村民自治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高度评价,称为“屈台模式”。 全村农业生产以小麦、大豆为主,自1999年以来屈台村充分利用新农村建设资金建成占地120亩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全村共有养羊大户30户,养猪大户20多户,工业主要以砖窑生产为主,带动200多人就业,年人年均纯收入3700元,村两委干部以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为抓手,走村民自治道路。2003年屈台村被全国妇联命名为“美德在农家”示范点,2004年被国家-、民政部授予“全国民主法制示范村”,2007年被确定为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
金岗村 |
金岗村位于五河县城南1公里处,全村有3个自然庄,3个村民组,党员数78人,村民代表32人,党员议事代表20人,总户数830户,实有人口3600人,劳动力人口2100人,流出人口900多人。本村现有耕地面积4600亩,人均耕地1.27亩,农业以张先道的百亩梨园为代表,是村里的支柱产业,村两委从农业抓手,创建无公害果蔬基地,建果园基地,养鸡,并且下一步准备建养猪示范基地;工业以逐步强预制厂为龙头企业,带动原材料采购、加工、运输等行业的发展。 |
刘马村 |
刘马村位于头铺镇西北,距五河县城13公里处,五蚌路北。 本村拥有6个自然庄,17个村民组,党员数69人,村民代表38人,党员议事代表15人,总户数954户,实有人口3833人,劳动力人口2150人,流出人口2003多人,刘马完小一所。本村现有耕地面积6500亩,人均耕地1.7亩,(粮食作物以小麦、大豆为主,另有玉米、花生、豆类、芝麻等杂粮,养殖业以家禽、家畜、养殖为主,年出栏在100只以上的有82户,年出栏家畜100头以上的有3户,年栏在50头以上的有4户,从事汽车运输达22户,08年工农业总产值5200万元,人均纯收入约3200元。) 目前,全村电力100%到户,电话装机600户,拥有手机用户1500人。摩托、家电全面普及,数字电视、农用自来水、农村沼气建设等正在建设安装中。在“村两委”班子不懈努力以及广大村民的努力下,刘马村多次受到镇党委、政府的表彰以及县委、县政府的奖励。 在创建新农村过程中,村两委领导班子团结一致,树立了开拓进取、清正廉洁、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在群众中树立了较高的威信。为全村村民办了许多实事、好事,集资进行村道路硬化,并有专人打扫卫生,完成了村照明电路改造,整理土地1500亩,财务帐每月份公布一次,得到了全村村民的好评。村两委在群众中真正发挥了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的作用。平时认真学习-理论和“-”重要思想,把创建示范村工作摆上重要日程,围绕示范村的标准责任到人抓落实,人人做到为创建示范村工作尽职尽责。 |
郜台村 |
郜台村位于淮河岸边,距五河县城7公里处,全村有2个自然庄,12个村民组,党员数42人,村民代表30人,总户数526户,实有人口2710人,劳动力人口2100人,流出人口6930多人。本村现有耕地面积3645亩,人均耕地1.4亩。 郜台村加大村民的普法力度及国家政策的宣传力度,使广大村民群众自觉地维护公共卫生、公共设施。 加强村两委党员、干部党员队伍建设:一,以提高工作能力为重点,集中精力抓好干部队伍建设。二是全面开展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严格按照上级党委部署,坚持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思想政治建设。 |
八岔村 |
八岔村位于头铺镇西南端,南靠淮河,西与新集镇搭界。一条二千多米水泥路横穿村庄,交通便捷,环境优美。 该村现有耕地2950余亩、680多户、3300多人。一个党总支下辖二个党支部,现有党员70人。该村成立了八岔村林果协会,并拥有“香圃”牌注册商标。现有梨园400亩,庭院经济以银杏和大枣为主约300亩,o8年人均纯收入4800元。 该村97年被评为“全国绿化千佳村”;06年、07年分别被市政府命名为“市级生态村”和“特色产业主导村”。07年12月被授予“全国绿色小康村”称号。 |
安淮村 |
安淮村位于淮河岸边,距五河县城15公里处。全村现有人口2786人,流动人口900人,总户数670户,全村共有0党员56人,党小组2个,流动党员4人;全村劳动力资源总数1686人,实有耕地面积1011亩,人均占有耕地0.6亩,农业总产值400万元,2008年人均收入达2000元,集体经济收入250000元。主导产业是小麦、大豆,有线电视入户率10上,农村电力100%到户,空调用户25户,电话装机80%上。 在水利建设上,我们除利用好现有水利设施,保证现有水浇地和果园灌溉外。继续搞好农网改造工程,将没有完成的农网改造在近1-2年内完成。 充分利用好天然经济林经济效益的同时,为了提高退耕地经济效益。大力发挥本村协会组织作用,为本村果业的产、供、销及深加工提供保障。为了确保生态环境优美,本村将增加绿化、美化树种栽植数量。 村党组织狠抓各项制度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把群众带到致富的大路上。每月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重点是表扬先进个人,使党员、干部真正起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党员联系户每人联系2—4户,每月至少到家庭走访一次,了解群众家庭和个人情况,听取意见、建议和呼声,把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作为我们治理村务的良策。 |
凌欧村 |
凌欧村位于淮河北岸头铺镇南,距五河县城10公里处,安訾路穿村而过。 凌欧村拥有两个自然庄,12个村民组,党员数56人,村民代表31人,总户数801户,实有人口3208人,劳动力人口900人,流出人口700多人。 本村现有耕地面积5210亩,人均耕地1.6亩,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养殖业以家禽、家畜为主,年出栏家禽5000只以上有2户,年出栏在100只以上的有30户,年出栏家禽100头以上的有2户,年出栏在50头以上的有10户,工业以渔具加工为主,带动原材料采购、加工、运输等行业的发展。从事汽车运输达5户,2008年工农业总产值9600000元。凌欧村1998年荣获“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
单台村 |
单台村位于淮河北岸,全村12个村民组,党员数44人,村民代表36人,党员议事代表10人,总户数615户,实有人口2098人,劳动力人口1885人,流出人口1095多人。本村现有耕地面积3478亩,人均耕地1.65亩。 单台村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电话入户率、有线电视入户率、自来水入户率、医疗合作率均有所提高。单台村在经济能人中发展党员2名,办好党员示范服务基地,认真开展“党员活动日”活动,集中组织党员开展“双学双比”和“双带”工作,提升党员整体素质。 单台村计生与综治工作,以保民主、保稳定、保增长为目标,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全村稳定,无-事件,人口与计划生育紧抓不懈,按照“七到位,两规范”要求,完成目标责任制。 |
陈台村 |
陈台村位于淮河大堤北侧,距五河县城12公里处。08年新修水泥路穿村而过, 本村拥有3个自然庄,10个村民组,党员数17人,村民代表30人,党员议事代表10人,总户数417户,实有人口1670人,劳动力人口1050人,流出人口620多人。本村现有耕地面积2700亩,人均耕地1.62亩。 陈台村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扎实开展了整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逐步拆除违章建筑,扩大村道,另一方面组织党员干部、广大村民对河道等卫生死角的垃圾进行了彻底地清扫,并集中进行了处理,使村容村貌得到根本改观。为全面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村两委始终把加强对村民的学习教育当做重点工作来抓,村两委先后制定了村民代表议事会等制度。 |
方台村 |
五河县头铺镇方台村位于皖东北淮河中游下段,距五河县城仅5.5公里,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十分便利。 本村拥有五个村民组,党员数25人,村民代表36人,党员议事代表11人,总户数409户,实有人口1791人,劳动力人口512人,流出人口387人。 本村现有耕地面积2500亩,人均耕地1.53亩,(粮食作物以小麦、大豆、玉米为主,各种作物在此地都适宜生长,物产非常丰富,经济作物以蔬菜为主,全村共有蔬菜大棚29个,全部成产反季节蔬菜,在当地素有“东菇、西果、中蔬菜”的美誉,生产的反季节蔬菜远销南京、合肥、上海等地。养殖业以家禽、家畜为主,工业以生产鱼钩为主,全村有鱼钩厂8家,解决剩余劳动力200余人,人均年收入达3000元,目前,全村电力100%到户,拥有手机用户803人。摩托、家电全面普及,有限电视、农用自来水、村村通工程、农村沼气建设等正在建设安装中,现代化设施的普及,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在“村两委”班子不懈努力以及广大村民的努力下,方台村多次受到镇党委、政府的表彰以及县委、县政府的奖励。 |
訾圩村 |
訾圩村位于淮河岸边,距五河县城10公里处。 本村拥有1个自然庄,8个村民组,党员数23人,村民代表30人,党员议事代表10人,总户数455户,实有人口1820人,劳动力人口760人,流出人口200多人。本村现有耕地面积2400亩,人均耕地1.6亩。该村主要农作物为优质小麦、大豆和特色蔬菜。蔬菜种植面积860亩,品种以春季萝卜、秋冬春蒜苗为主。4—6月份为市场提供优质萝卜3450吨,11月至翌年2月又为市场提供春蒜苗600余吨。 为配合农业产业化进程,该村于2007年8月份成立了“滋味”萝卜﹢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訾庆连。 为配合新技术推广应用,提高生产效益,该村先后举办了多期生产技术培训班,并设立了“农民培训学校。” 该村在2008年,被五河县政府授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一村一品”先进村。 目前,全村电力100%到户,电话装机250以上,拥有手机用户140多人。摩托、家电全面普及,数字电视、农用自来水、农村沼气建设等正在建设安装中,现代化设施的普及,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在“村两委”班子不懈努力以及广大村民的努力下,訾圩村多次受到镇党委、政府的表彰以及县委、县政府的奖励,先后荣获“农业结构调整特色村单位”等荣誉称号。 |
官桥村 |
官桥村位于头铺西,距五河县城10公里处,五蚌路旁。 本村拥有2个自然庄,15个村民组,党员数70人,村民代表27人,党员议事代表13人,总户数760户,实有人口3180人,劳动力人口1300人,流出人口750人。 本村现有耕地面积5620亩,人均耕地2.1亩。官桥村2007年荣获五河县“先进党支部”称号。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