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台村处于大新镇南部,位于淮河西岸,南临郭府村,北接沟北村,五临路穿村而过,交能便捷。全村共有三个自然庄,小郭庄、何台、韩台,耕地面积3000亩,人口1900多人,党员43人,青年党员、致富能手10余名。其中。村内有四条水泥路,其他生产路均为砂石路,建有一所学校、一所医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为95%以上,在本村卫生院就可以看病就诊。韩台村已形成集中养鸽基地,年销售近万只,已打入南方市场。形成了手工艺扎扫帚基地,组织留守人员进行集中和分散经营,已形成了部分劳动力转移的局面。三月份筹建韩台村大白菜基地项目,在村部往西修建砂石路通往郭府。另外,在淮河西岸边利用低洼地200多亩,租赁给刘升勇养殖甲鱼,年纯收入达百万元。现在我村已形成韩台村大白菜协会,手工艺品协会、养鸽协会、外出流动党员协会等,农民纯收入达到了4100元,集体经济收入达10万元以上。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40322108 | 233000 | -- | 查看 韩台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王场村 |
王场村民委员会共有十五个村民小组,930户,4370人。耕地面积6850亩,西面、北面与许场居委会相邻,南面、东面与头铺镇岔村相接。全村系汉族人。 全村4370人均属农业户口,全村现劳动力2100人,其中男劳动力1150人,女劳动力950人,文化程度参差不齐。从事建筑业劳动力有300人,从事交通运输业有30人,从事种养殖业有370人,从事其他行业有300人,外出务工经商有1100人。 |
毛滩村 |
毛滩村位于大新镇北部,离集镇2公里左右,村庄内3公里水泥路横穿全村,与五蚌公路相通,交通便利。毛滩村由原毛滩村和金台村合并而成,全村8个村民小组,人口3400人,其中党员65名,耕地3100亩,水塘面积300余亩,林地300余亩,主要作物是小麦、大豆、花生和西瓜。 |
韩台村 |
韩台村处于大新镇南部,位于淮河西岸,南临郭府村,北接沟北村,五临路穿村而过,交能便捷。全村共有三个自然庄,小郭庄、何台、韩台,耕地面积3000亩,人口1900多人,党员43人,青年党员、致富能手10余名。其中。村内有四条水泥路,其他生产路均为砂石路,建有一所学校、一所医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为95%以上,在本村卫生院就可以看病就诊。韩台村已形成集中养鸽基地,年销售近万只,已打入南方市场。形成了手工艺扎扫帚基地,组织留守人员进行集中和分散经营,已形成了部分劳动力转移的局面。三月份筹建韩台村大白菜基地项目,在村部往西修建砂石路通往郭府。另外,在淮河西岸边利用低洼地200多亩,租赁给刘升勇养殖甲鱼,年纯收入达百万元。现在我村已形成韩台村大白菜协会,手工艺品协会、养鸽协会、外出流动党员协会等,农民纯收入达到了4100元,集体经济收入达10万元以上。 |
沟北村 |
沟北村地处淮河北岸,由三个自然村庄组成,耕地面积4300亩,由9个村民小组,人口2860,其中党员63人,村部坐落在村庄中心,旁边建有一所小学校。该村以农业种植为主,主要种植小麦和大豆,小麦亩产约480公斤,大豆亩产约140公斤,农业特色为菜豆种植和麦套西瓜,本村现已成立了毛豆种植协会。 |
郭府村 |
郭府村共有农业人口3302人,党员71名,耕地面积5310亩。该村依托交通便利、土质肥沃、水源充足等方面优势,大力发展以蔬菜种植为主的特色农业。该村在全市首创的马铃薯──早熟毛豆──秋大白菜高产高效种植模式,年亩产蔬菜近二万斤,亩收入始终在3500元以上,有力地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特别是近年来,该村优质大白菜种植业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全村常年种植大白菜3800亩,平均亩产5800公斤,总产2200万公斤,人均收入达2600元,占全年人均总收入的70%。为提高市场竞争力,该村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不断调整和优化种植品种和种植模式,实现了蔬菜生产上的上档升级,该村引进的“青杂三号”大白菜品种具有品质好,产量高,抗病强,耐储存的优点,在市场上颇受客商的青睐,推广面积在3000亩以上。 |
刘朵村 |
刘朵村位于五河县大新镇西北1.5公里处,由六个自然村组成,总人口3605人,村庄占地600亩,拥有农田900亩,村内交通便利,南北主干道水泥路穿村而过,村内砂石路10条,长20000米,大型生产沟2条,宽30米,大沟两岸生态林有600亩。 刘朵村12个村民组,村两委干部6人,其中大专3人,高中3人,平年龄43岁,我村以生态养殖、生态林种植、农作物种植为主要特色。现已建成一座中型养殖场,年纯利润10余万元。大沟两旁生态林环境优美,白杨伟岸挺拔,长势喜人。由于套种,旱改水我村人均年收入4600元,在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的前提下,加大对水稻的投入,同时带动大家对农作物的调整,如麦套棉,麦套瓜等种植模式,鼓励个人到外投资,发展壮大后返村办厂,比如韩氏鞋业经理韩成礼,就是返村人物代表,带动20多位村民就业。 刘朵小学村拥有教室48间,教师20余人,学生700多人,即将动工乡村卫生室,使刘朵村村医疗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
府台村 |
府台村由费府寺、郭台和后府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全村9个村民组,984户,总人口4023人,耕地面积12618亩,人均耕地3。6亩,人均纯收入3300元,主要以农业为主导产业,境内五蚌和浍临两路穿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土地资源优厚,发展潜力较大。农作物主要有小麦、大豆、水稻、花生、玉米等,农民收入主要靠农业,其次靠外出务工,再其次部分农户还有养殖业收入。 府台村区基本设施建设良好,形成了通水、通电、通车的布局,医院、学校、活动中心等配套设施相得益彰,使农民的生产、生活文化气息焕然一新。目前已铺好水泥路2000米,砂石路2500米,修下水道800米,在村部、果园和假山之间建文化广场,美化假山,对费府中心大沟进行改造,建成可进行娱乐休闲的“垂钓中心”,并对安全墙及边沟进行改造、美化、亮化,对费府老沟进行清淤改造,改造后涝了可以排水,旱了可以蓄水,可灌溉农田2000余亩,还可以发展水产品养殖,经济效益十分可观,上述基础设施建成,还可以发展农家乐,形成寓观光、娱乐和经济收入于一体的观光业。 |
大新村 |
大新村位于淮河北岸,五蚌路中段,地处大新街,总人口3436人,839户,党员总数69名,实有土地面积3586亩,该村农民主要从事麦套西瓜种植,收入可观。 大新村作为“民主听证质询会”制度的试点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工作开展得好,有力地促进了村级工作的顺利开展。先后三次代表五河县接受省、市领导的检查指导,并获得好评。 大新村大豆营销协会党支部充分发挥资金优势、技术优势和信息优势,为广大会员的生产提供了全程系列化服务,解决了农民单枪匹马闯市场的局面,在抓好长途运输的基础上,重点发展加工业,以蛋白肉等加工为基础,走出粮食生产、加工、贩运、销售一体化的致富之路。 |
张圩村 |
张圩村坐落于淮河北岸,地处大新集镇,位于五河县城南25公里,蚌埠市28公里,洛宁高速公路入口处8公里。村内有大型渡口一个,渡船3艘,连凤阳县和我县的交通。省道306穿村而过,水路陆路交通便利,是大新集镇的商贸经济重地。全村有9个自然村庄,总人口2250人,583户,耕地面积4150亩,现有村两委成员4人,党员59名,预备党员1名。村民小组7个。 张圩村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崇尚勤耕好学。村办公大楼建筑面积1180平方米,各项配套设施齐全,有图书室、阅览室、计生服务室、大小会议室、党员活动室等。张圩村集体经济来源主要来自于街边门面出租,共有街道出租房24间,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 该村麦套西瓜皮薄肉甜,闻名遐迩,产品远销江浙沪等地,2008年全村麦套西瓜种植面积达2000多亩,估计亩收入可达1200元,人均收入在1000元以上。另外,该村杂粮购销市场较为繁荣,是皖北有名大豆集散地,产品买全国,卖全国。从事杂粮收购的大户60多户,运输车辆53台,经纪人26人。 |
新北村 |
新北村位于蚌埠市五河县大新镇北部一公里处,由原新东村、新北村合并而成,东靠淮河大堤,西沿五蚌公路,于2009年6月完成“村村通”工程全部长2800米宽3.5米的水泥路,交通十分便捷。村辖12个村民小组,总户数590户,总人口2406人,全村共有58名党员。主导产业为小麦、大豆种植,占总人口的40%,外出务工、从事手工艺品加工、糖葫芦销售等占55%。 新北村是有名的“糖葫芦村”,“卖糖球,住高楼”,可谓闻名遐迩,各级领导多次莅临我村视察,不管在广东、浙江还是上海、江苏都能吃到香甜可口的新北糖球。手工艺品编制也是我们村的特色产业之一。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