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巷村位于朱顶镇东南部,全村现有人口2846人,流动人口800人,总户数720户,全村共有0党员48人,党小组3个,流动党员4人;全村劳动力资源总数1680人,实有耕地面积4018亩,人均占有耕地1.41亩,人均住房面积20平方米,农业总产值900万元,人均收入2008年已达2500元,主导产业是小麦水稻,特色产业甜叶菊、香葱;有限电视入户率50%以上,农村100%电力线路到户,空调用户60户,电话装机95%以上,截止2009年自来水入户率达40%。
村两委通过协会例会、结合法律法规教育广大村民和10多位经纪人,公买公卖,从质量、价格入手,从无欺商害农行为、维护公正的良好社会氛围。
村支部、村委清醒的认识到,种植是资金的积累,发展才是硬道理,村两委及时动员有资金的农户逐步向养殖业过渡,通过协调,入股等方式
围绕新农村建设、村两委清醒认识到,经济的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大胆提出农产品深加工是村民增收的前提,打算着手建立一些产品的深加工厂,通过实地考察,决定引进设备,依靠协会的加力量,提高农产品的经济效益,产生一个以农产品深加工为龙头的巨大产业链条。以此带动广大村民的种植,养殖积极性。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40322110 | 233000 | -- | 查看 石巷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梁巷村 |
梁巷村位于五河县城以东四公里处,全村现有人口2326人,流动人口240人,总户数680户,全村共有0党员53人,党小组4个,流动党员3人;全村劳动力资源总数1000人,实有耕地面积2901亩,人均占有耕地1.25亩,人均住房面积30平方米,农业总产值350万元,人均收入2008年已达3700元,集体经济收入50000元。主导产业是农业,特色产业矿产;有限电视入户率20%以上,农村100%电力线路到户,空调用户50户,电话装机95%以上。奔驰在全国各地的大汽车15部、摩托车基本普及。2009年购买农机15台,截止2009年6月份自来水入户率达60%。 在创建新农村过程中,村两委领导班子团结一致,树立了开拓进取、清正廉洁、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在群众中树立了较高的威信。为全村村民办了许多实事、好事,集资进行村道路硬化,财务帐每月份公布一次,得到了全村村民的好评。村两委在群众中真正发挥了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的作用。把创建示范村工作摆上重要日程,围绕示范村的标准责任到人抓落实,人人做到为创建示范村工作尽职尽责。 |
邱塘村 |
邱塘村位于朱顶的东南方向,全村现有人口2466人,流动人口257人,总户数562户,全村共有0党员51人,党小组3个,流动党员6人;全村劳动力资源总数1542人,实有耕地面积4311亩,人均占有耕地1.75亩,人均住房面积20平方米,农业总产值550万元,人均收入2008年已达3200元,集体经济收入30000元。主导产业是小麦、大豆,有限电视入户率10上,农村100线路到户,空调用户25电话装机80上。截止2009自来水入户率入达15%。 在水利建设上,我们除利用好现有水利设施,保证现有水浇地和果园灌溉外。继续搞好农网改造工程,将没有完成的农网改造在近1-2年内完成。 充分利用好天然经济林经济效益的同时,为了提高退耕地经济效益。大力发挥本村协会组织作用,为本村果业的产、供、销及深加工提供保障。协会要做好内引、外联工作。确保果农产品有销路。为了确保生态环境优美,本村将增加绿化、美化树种栽植数量。 村党组织始终抓住各项制度建设,毫不放松。以人为本,把人教育好,既把群众带到富路上,又把群众带到正路上。生活会,党员每月一次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重点是批评帮助别人,使党员干部真正起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党员联系户每人联系2—4户,每月至少到家庭走访一次,了解群众家庭和个人情况,听取意见、建议和呼声,使党员与群众打成一片,结合所反映的意见和建议等,作为依法制定符合本村实际的各项制度的依据。 |
小柳村 |
小柳村位于朱顶东南方向,紧靠朱石路,全村现有人口3600人,流动人口1156 人,总户数768户。全村共有0党员65人,党小组6个,流动党员18人;全村劳动力资源总数1800人,实有耕地面积5800亩,人均占有耕地161亩,人均住房面积20平方米,农业总产值1385万元,人均收入2008年已达2600元。特色产业1500亩,农村99%电力线路到户,空调用户5%户,电话装机40%以上。奔驰在全国各地的大汽车4部、摩托车基本普及。截止09年6月0日自来水入户率达20%。 今日,小柳村邻里和睦、百业盛旺。 村两委班子积极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为他他们提高一些技术和政策方面的支持,小柳村的双孢菇基地的建立就是很好的例子,前些日子,安徽大学的一批学生特地跑过来参观,而且还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这个基地不但给村里带来巨大的集体收入,也解决了一些村民就业,还可以带动村里的其他村民一起创业,共同致富。 村村通水泥路,让所有的村民出行再也不是难事了。新农村的建设也给村里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一排排整齐的楼房,农民住的舒服比什么都重要。 充分发挥农民生产积极性,体现农民建设的主体性,培育种植大户,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
朱顶村 |
朱顶村位于朱顶镇新庄中心,全村现有人口4853人,流动人口248 人,总户数1184户,全村共有0党员86人,党小组4个,流动党员2人;全村劳动力资源总数3300人,实有耕地面积6675亩,人均占有耕地1.3亩,人均住房面积15平方米,农业总产值7342500万元,人均收入2008年已达1512.98元,集体经济收入2万元。主导产业是种植业,特色产业花生;有限电视入户率10%以上,农村95%电力线路到户,空调用户120户,电话装机65%以上。奔驰在全国各地的大汽车12部、摩托车基本普及。2009年购买农机1台,截止2009年自来水入户率达5%。 村两委建立以书记、村长为组长,各实施组组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并由镇农业服务中心提供技术保障,实行行政技术-服务,充要发挥农村经纪人的作用,健全完善营销服务体系,促进农产品流通,确保农民增产增收。 充分发挥农民生产积极性,体现农民建设的主体性,培育种植大户,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积极争取项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环境,营造农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充分利用交通优势,为路人提供餐饮、商品等服务,不但方便路人,还可以使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带动本村经济的发展。 |
张许村 |
张许村位于淮河南104国道东至井头大闸,全村现有人口3087人,流动人口 170,总户数730户,全村共有0党员58人,党小组6个,流动党员17人;全村劳动力资源总数1700人,实有耕地面积3858亩,人均占有耕地1.3亩,人均住房面积10平方米,农业总产值190万元,人均收入2008年已达4130元,主导产业是小麦、黄豆,特色产业是花生;有限电视入户率90%以上,农村100%电力线路到户,空调用户80户,电话装机80%以上。奔驰在全国各地的大汽车43部、摩托车基本普及。2009年购买农机70台。 村两委建立以书记、村长为组长,各实施组组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并由镇农业服务中心提供技术保障,实行行政技术-服务,充要发挥农村经纪人的作用,健全完善营销服务体系,促进农产品流通,确保农民增产增收。 充分发挥农民生产积极性,体现农民建设的主体性,培育种植大户,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积极争取项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环境,营造农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充分利用交通优势,为路人提供餐饮、商品等服务,不但方便路人,还可以使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带动本村经济的发展。 |
河口村 |
河口村位于104国道两侧城乡结合部,,全村现有人口3215人,流动人口586人,总户数815户,全村共有0党员52人,党小组6个,流动党员3人;全村劳动力资源总数1655人,实有耕地面积3406亩,人均占有耕地0.06亩,人均住房面积15平方米,农业总产值510万元,人均收入2008年已达3550元,集体经济收入2万元。主导产业是种植业,有限电视入户率80%以上,农村100%电力线路到户,空调用户120户,电话装机80%以上。奔驰在全国各地的大汽车62部、摩托车基本普及。2009年购买农机34台。 在上级领导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村党支部的正确带领下,通过全村群众的共同努力奋斗,村经济社会各项工作得到长足的发展,全村呈现出:建设新农村,处处新气象,村庄大变样,廉政春风吹,群众也欢喜的大好局面。 河口村有十几户养殖大户,每户年产值都在10万元以上,村两委也积极为他们提供一些技术上和资金上以及销路上的帮助。河口有成规模的梨园好几个,年产值约在20万左右,销往上海、南京、武汉、等大城市,品种更是多样,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河口的汽车运输业规模很大,有一百多辆汽车从事汽车运输业,来回拉货。都给河口村的村民生活带来了保障。 |
石巷村 |
石巷村位于朱顶镇东南部,全村现有人口2846人,流动人口800人,总户数720户,全村共有0党员48人,党小组3个,流动党员4人;全村劳动力资源总数1680人,实有耕地面积4018亩,人均占有耕地1.41亩,人均住房面积20平方米,农业总产值900万元,人均收入2008年已达2500元,主导产业是小麦水稻,特色产业甜叶菊、香葱;有限电视入户率50%以上,农村100%电力线路到户,空调用户60户,电话装机95%以上,截止2009年自来水入户率达40%。 村两委通过协会例会、结合法律法规教育广大村民和10多位经纪人,公买公卖,从质量、价格入手,从无欺商害农行为、维护公正的良好社会氛围。 村支部、村委清醒的认识到,种植是资金的积累,发展才是硬道理,村两委及时动员有资金的农户逐步向养殖业过渡,通过协调,入股等方式 围绕新农村建设、村两委清醒认识到,经济的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大胆提出农产品深加工是村民增收的前提,打算着手建立一些产品的深加工厂,通过实地考察,决定引进设备,依靠协会的加力量,提高农产品的经济效益,产生一个以农产品深加工为龙头的巨大产业链条。以此带动广大村民的种植,养殖积极性。 |
井头村 |
井头村位于五河县城东,全村现有人口3400人,流动人口250人,总户数827户,全村共有0党员56人,党小组4个,流动党员6人;全村劳动力资源总数2200人,实有耕地面积5142亩,人均占有耕地1.51亩,人均住房面积17.5平方米,农业总产值130万元,人均收入2008年已达3800元,集体经济收入3万元。主导产业是种植业,特色产业菱角;农村100%电力线路到户,空调用户80户,电话装机50%以上。奔驰在全国各地的大汽车52部、摩托车基本普及。2009年购买农机30台,截止2009年自来水入户率达100%。 村支部、村委及时召集经纪人,种植能手,组织成立了井头村蔬菜种植协会,以支部书记张茂江为会长,以组织三学三争活动为动力,号召党员,一个带富三、五户的实际行动,结成帮学对子的热潮迅速在全村展开。使全村百分之九十的农户种起了以土豆、菱角、芋头、瓜为主的高收入经济作物,村民经济收入大幅提高。 村两委干部积极为民办事,为方便村民饮用水,去年在村里建立自来水厂,有专人负责水厂的一切工作,净化水质,让村民和上干净放心的自来水。 在创建新农村过程中,村两委领导班子团结一致,树立了开拓进取、清正廉洁、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在群众中树立了较高的威信。为全村村民办了许多实事、好事,集资进行村道路硬化,并有专人打扫卫生,完成了村照明电路改造,财务帐每月份公布一次,得到了全村村民的好评。村两委在群众中真正发挥了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的作用。平时认真学习-理论和“-”重要思想,把创建示范村工作摆上重要日程,围绕示范村的标准责任到人抓落实,人人做到为创建示范村工作尽职尽责。 |
三塘村 |
三塘村位于五河县朱顶镇东部,北临江苏泗洪,东临明光浮山,全村现有人口3312人,流动人口890人,总户数801户,全村共有0党员63人,党小组3个,流动党员18人;全村劳动力资源总数1010人,实有耕地面积3980亩,人均占有耕地1.2亩,人均住房面积26平方米,农业总产值565.66万元,人均收入2008年已达3225元,集体经济收入50000元。主导产业是农业,特色产业甜叶菊、林果业;有限电视入户率60%以上,农村100%电力线路到户,空调用户90户,电话装机70%以上。奔驰在全国各地的大汽车13部、摩托车基本普及。2009年购买农机15台,截止2009年自来水入户率达90%。 村两委从农业抓手,创建无公害果蔬基地,一直以来都把荒山的开发作为一项致富项目,在荒山上建果园基地,养鸡,并且下一步准备在山上养猪, 在创建新农村过程中,村两委领导班子团结一致,树立了开拓进取、清正廉洁、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在群众中树立了较高的威信。为全村村民办了许多实事、好事,集资进行村道路硬化,并有专人打扫卫生,完成了村照明电路改造,整理土地1500亩,财务帐每月份公布一次,得到了全村村民的好评。村两委在群众中真正发挥了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的作用。平时认真学习-理论和“-”重要思想,把创建示范村工作摆上重要日程,围绕示范村的标准责任到人抓落实,人人做到为创建示范村工作尽职尽责。 |
刘台村 |
刘台村位于淮河南岸,朱顶镇东部,全村现有人口1890人,流动人口500人,总户数494户,全村共有0党员24人,党小组3个,流动党员11人;全村劳动力资源总数995人,实有耕地面积2596亩,人均占有耕地1.36亩,人均住房面积20平方米,农业总产值21万元,人均收入2008年已达1100元,主导产业是小麦、大豆,有限电视入户率95%以上,农村99%电力线路到户,空调用户8户,电话装机80%以上。 经过几代人的艰苦拼搏,这里从几个村民到上百户邻里,由黑暗的茅草屋变成了宽敞明亮的砖瓦房,从人为耕地到机械化种植,由单一品种生产到多种经营联合开发,从渴望温饱到生活富裕,充分体现了刘台村人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的勤劳本色,体现了经济蘩荣、文化丰富、社会和谐的景象。 目前,刘台村人在县、镇两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正向电话入户率、有线入户率、自来水入户率、住房砖瓦化率、医疗合作率、村民致富率和群众满意率等“七个一百”目标努力工作。在经济能人大户中发展党员2名,从党员中培养经济能人大户,办好三个党员示范服务基地,认真开展“党员活动日”活动,集中组织党员开展“双学双比”和“双带”工作,提升党员整体素质,努力树立0员新形象。 |
西堌村 |
西堌村位于104线西侧,益洪边南北两侧,全村现有人口2137人,流动人口360人,总户数630户,全村共有0党员22人,党小组3个,流动党员2人;全村劳动力资源总数1200人,实有耕地面积2945亩,人均占有耕地1.3亩,人均住房面积15平方米,农业总产值340万元,人均收入2008年已达1590元。主导产业是小麦、黄豆,有限电视入户率95%以上,农村100%电力线路到户,空调用户20户,电话装机40%以上。奔驰在全国各地的大汽车5部、摩托车基本普及。2009年购买农机4台,截止2009年自来水入户率达0.3%。 近年来,西堌村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导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找准了适合地理气候等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的种植,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而且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为主线,以崭新的面貌在向小康社会一步步的迈进。 利用村里接近礁子涧水库的优势,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村里好多村民从事水厂养殖,增加村民的收入,村两委也给养殖户提供资金和技术的帮扶。 |
洪山村 |
洪山村位于朱顶镇东部,全村现有人口1726人,流动人口172人,总户数453户,全村共有0党员29人,党小组4个,流动党员13人;全村劳动力资源总数1023人,实有耕地面积2628亩,人均占有耕地1.52亩,人均住房面积25平方米,农业总产值299.6万元,主导产业是农业,特色产业甜叶菊、香葱;有限电视入户率60%以上,农村100%电力线路到户,电话装机30%以上。奔驰在全国各地的大汽车3部、摩托车基本普及。2009年购买农机5台,截止209年自来水入户率达25%。 在村中推进“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服务措施,加快新农村建设的进程,提高村民的文明素质。在现有“文明家庭户”创建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村民的普法力度及国家政策的宣传力度,使广大村民群众自觉地维护公共卫生、公共设施。 加强村“两委会”干部党员队伍建设,完善“两委会”各项功能 。一是以提高工作能力为重点,集中精力抓好干部队伍建设。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规范领导班子的民主生活会,努力形成合心合拍合力的良好氛围。二是全面开展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严格按照上级党委部署,坚持一手抓经济,一手抓思想政治和党性教育,做好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
胡庄村 |
胡庄村位于朱顶镇和明光市紫阳乡交界,全村现有人口2243人,流动人口243人,总户数306户,全村共有0党员40人,党小组2个,流动党员5人;全村劳动力资源总数1243人,实有耕地面积3500亩,人均占有耕地1.7亩,人均住房面积15平方米,农业总产值350万元,人均收入2008年已达3000元,集体经济收入30000元。主导产业是小麦、水稻,特色产业甜叶菊;有限电视入户率50%以上,农村100%电力线路到户,空调用户15户,电话装机40%以上。奔驰在全国各地的大汽车2部、摩托车基本普及。2009年购买农机35台,截止2009年自来水入户率达68%。 村委会下一步的工作思路:一是抓好党员先进性教育,提高党员素质和两委班子的战斗力。二是抓好村办公室建设,切实改善办公条件。三是抓好环村路建设和通信,有线电视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升群众生活水平。四是抓好宅基地规划和公路经济长廊建设,促进村域经济发展。六是抓好稳定工作,推动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胡庄村社会稳定,政治安定,经济发展,群众安居乐业。 |
石坑村 |
石坑村位于邱塘东部,柳湖南部,洪山西部,全村现有人口2380人,流动人口588人,总户数620户,全村共有0党员44人,党小组3个,流动党员4人;全村劳动力资源总数1720人,实有耕地面积4760亩,人均占有耕地2.2亩,人均住房面积20平方米,农业总产值27万元,人均收入2008年已达35元,主导产业是小麦、黄豆,特色产业甜叶菊;有限电视入户率65%以上,农村100%电力线路到户,空调用户5户,电话装机45%以上。摩托车基本普及。2009年购买农机40台。 村两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民心工程”,逐步改善群众姓的生产生活条件。 石坑村紧紧咬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围绕村庄“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的要求,扎实开展了整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逐步拆除违章建筑,扩大村道,另一方面组织党员干部、广大村民对河道、阴沟等卫生死角的垃圾进行了彻底地清扫,并集中进行了处理,使村容村貌得到根本改观。 为全面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村两委始终把加强对村民的学习教育当做重点工作来抓。 |
东堌村 |
东堌村位于国道104穿村过,县城南部,全村现有人口2647人,流动人口680人,总户数345户,全村共有0党员25人,党小组1个,流动党员5人;全村劳动力资源总数750人,实有耕地面积2414.89亩,人均占有耕地0.91亩,人均住房面积10平方米,农业总产值135万元,人均收入2008年已达510元,主导产业是农业,有限电视入户率30%以上,农村100%电力线路到户,空调用户150户,电话装机80%以上。奔驰在全国各地的大汽车4部、摩托车基本普及。2009年购买农机12台。 兴建村民安全饮水工程,争取农田灌溉基础设施立项。此外,我们确定的项目逐步实施,如:村卫生室改造、综合养殖,村基层组织建设。 加强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服务能力。按照“五个好”要求,加强村党组织建设。一是抓好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增强村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二是抓好党员干部队伍建设,选拔和培养村组后备干部2名,拓宽农村基层干部使用渠道,注重从村致富能手、农民企业家、知识青年、复员-、外出打我返乡人员中选拔干部,开展党员干部联系困难党员、村民,联系帮扶返乡农民工,解决实际困难。三是抓好村基层组织运行机制建设。建立健全党支部各项规章制度,在村里开展设岗定责,创先争优活动,发展村组民主建设,健全村组民主管理制度。 |
陈台村 |
陈台村位于淮河南岸,全村现有人口1848人,流动人口150人,总户数498户,全村共有0党员30人,党小组3个,流动党员10人;全村劳动力资源总数1080人,实有耕地面积2034亩,人均占有耕地1亩,人均住房面积18平方米,农业总产值200万元,人均收入2008年已达3500元,集体经济收入3万元。主导产业是种植业,特色产业青苗大蒜;农村100%电力线路到户,空调用户10户,电话装机40%以上。奔驰在全国各地的大汽车9部、摩托车基本普及。 村两委根据本村的自然特点、地域优势、狠抓养殖业,养殖大户有6家,存栏都在200多头,养鸡大户有5家,存栏每户1000多只以上,把发展养殖业作为村里的支柱产业,大力发展提倡规模养殖,做大做强。 本村农作物主要是以小麦、玉米、水稻为主,并有特色产业青苗大蒜和柿子树,都给农民带来很大的收入,使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 |
珩庄村 |
珩庄村位于三塘村南部,胡庄村北部,靠山沟东侧,全村现有人口2311人,流动人口863人,总户数647户,全村共有0党员39人,党小组2个,流动党员13人;全村劳动力资源总数1137人,实有耕地面积3474.77亩,人均占有耕地1.5亩,人均住房面积15平方米,农业总产值277.92万元,人均收入2008年已达1200元,集体经济收入1800元。主导产业是种植业,特色产业优质小麦;有限电视入户率95%以上,农村99%电力线路到户,空调用户14户,电话装机90%以上。奔驰在全国各地的大汽车4部、摩托车基本普及。2009年购买农机6台。 我村在上级党委、政府领导下,坚持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大力加强三个文明建设,经过多年的艰苦创业,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建设成为文明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依靠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与关怀和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各项工作只讲效果,不摆花架子,不走形式,在努力发展集体经济的同时鼓励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开发改造荒苇地,工、农、商并抓,多业兴旺,带领村民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而且经济的发展,为公益事业提供了物质保障。村两委班子通过长期不懈地对广大村民进行先进思想和先进文化教育,使广大村民的政治素质、文化素质有了较大提高。利用闭路电视等宣传设施,人人争做文明村民,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
柳湖村 |
柳湖村位于朱顶镇东北部淮河南,全村现有人口1936人,流动人口398人,总户数543户,全村共有0党员42人,党小组4个,流动党员8人;全村劳动力资源总数1200人,实有耕地面积2705亩,人均占有耕地1.39亩,人均住房面积20平方米,农业总产值270万元,人均收入2008年已达200元。主导产业是种植业,农村100%电力线路到户,空调用户20户,电话装机90%以上。奔驰在全国各地的大汽车3部、摩托车基本普及。2009年购买农机10台。 柳湖村村民团结,村风正派,农民生活安定,村干部也积极的为民服务,倾听百姓的疾苦,及时向上级反映,及时的解决问题。 在创建新农村过程中,村两委领导班子团结一致,树立了开拓进取、清正廉洁、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在群众中树立了较高的威信。为全村村民办了许多实事、好事,集资进行村道路硬化,并有专人打扫卫生,完成了村照明电路改造,财务帐每月份公布一次,得到了全村村民的好评。村两委在群众中真正发挥了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的作用。围绕示范村的标准责任到人抓落实,人人做到为创建示范村工作尽职尽责。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