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场村位于浍南镇南部,耕地面积5879亩,东邻新集镇朵水村,南与本镇郎湖村相邻,西靠本镇西营村相接,北本镇徐桥村接壤。全村辖双保、黄庄、盛圩、马场、管圩、郭庄、陈庄、耿庄、杨庄9个村民组,共354户,全村人口1768人。全村共有党员48人,5个党小组。村民代表33人,6名村干部。马场村是浍南镇的红旗村,在村两委的带领下,各项工作都名列前茅。2009年通过多方努力,投资50万新建了马场村小学,彻底摆脱了学生上学难问题。
马场村交通位置十分便捷,电力、电讯畅通,村容整洁,乡风淳朴,全村居民主要以农作物种植、养殖业为主。农民生产生活水平正在逐步提高。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40322111 | 233000 | -- | 查看 马场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裴家村 |
裴家村是由高家、裴家、单塘三个村合并而成,位于浍南镇西部,北与安子口村相距,西与固镇县王庄镇相连,南与沫河口镇相邻,东与肖许刘村相邻,向阳路穿庄而过,交通便利,土地资源丰富。 裴家村总人口3338人,876户,耕地面积10700亩,有劳动力1830人,流动人口300人左右。裴家村以小麦、水稻为主,农业总产值2140万元以上。村设立党总支部,下设三个党支部,有党员64名,流出党员6名。在党总支部的带领下,全村90%以上的农户安装有线电视和固定电话,货车5辆,小汽车4辆,摩托车580辆,9台大型收割机。村容村貌整洁,群众生活富裕,社会和谐稳定。 |
皇庙村 |
皇庙村位于浍南镇镇府所在地,东部与盛桥村相邻,南部同徐桥村接壤,西部和肖许刘村相邻,北部同白徐村相邻。全村三个自然村庄,辖皇南、皇新、皇一、皇二、皇三、皇四、皇五、皇六、杨庄、朱庄10个村民小组,598户,2398人,耕地面积4390亩,6个党小组,52名党员。 皇庙村交通十分便捷,电力,电讯畅通,村容整洁,乡风纯朴。在村两委班子的领导下,全村经济总产值达9800多万,人均纯收入多达3800多元。经济主导产业以种植,养殖业为主,其他产业诸如房地产,加工业正在有计划的进行,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正稳步的提升。 |
西营村 |
西营村位于浍南镇西南部,南接马场村的小杨庄、小裴庄,北与肖许刘村,皇庙村的小杨庄接壤,东靠浍临路,西和沫河口镇的横岭村,小鲁村相邻,全村面积4.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017亩,人口3319人,辖10个村民小组,1个党总支,3个党支部,6个党小组,共有党员69名,现有村干部7名。 西营村以种植小麦,水稻为主,兼种大豆、花生、玉米和其他作物。去年人均收入约3800元左右,经济收入稳步发展。 西营村小学一座,村卫生室一个,在党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下,西营村的干部、群众一定会把自己的家乡建设的更加美好。 |
盛桥村 |
盛桥村是由盛桥、孙桥两个村合并而成,位于浍南镇的东部,南部与本县新集镇时庄村交界,东部与马桥村交界,北部与徐桥村村交界。 全村共有14个自然村庄,村民小组31个,总人口2868人,耕地面积为6101亩。设党总支部一个,下辖2个党支部,四个党小组,现有47名党员。现有村干部8名,村民代表32名,党员议事会成员12名。 盛桥村是双培双带,种植、和养殖示范村。在两委班子的领导下,全村经济年总收入达到250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3780元。在两委班子的领导下,其他产业也在不断蓬勃发展。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
白徐村 |
白徐村地处三王路和泗临路交叉口处,北依浍河,南接浍南镇,交通便捷,地理位置十分优越。白徐村现有常住人口2371人,耕地面积5050亩。党员39名,村干部5名,村民代表30名,共分4个党小组。由白徐、关路、前新、后新、大胡、小胡,六个自然小村组成,共分13个村民小组。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浪潮带领下,白徐村积极主动的抓住机遇。现有一个村级民营精米加工厂,年产精米50万吨以上,很好的解决了当地水稻的销售,在劳动力就业问题上也解决了一些问题,当地村民可以足不出户在农闲季节增加额外收入。全村共有规模以上养殖户8户,其中白徐养猪大户徐家本,后新养鸡专业户杨彬彬的成绩尤为突出。在党和国家出台一系列的支农、惠农政策以后,本村村民的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由原先的勉强从事农业生产到如今的积极和抢这从事农业生产,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本村在生活上有了很大改观,现今人均年收入均达到3500元以上,基本告别了贫穷落后的帽子。 |
桑庙村 |
桑庙村位于浍南镇东北部,面积约8.5平方公里,西边与杨集村、白徐村接壤,北部是风景秀美、物产丰富的浍河,南部与白徐村相接,东部与新集镇相连。全村辖17个村民组,共720户,总人口3420人。全村设一个党总支部,6个党小组,76名党员,其中预备党员2名。桑庙村村两委配备合理,总支委三名,村委会5名,职务交叉任职,共有村民代表34人,党员议事会代表10名。 现桑庙村怀洪新河大堤路沿村北侧穿过,村村通水泥路已申报,明年预计动工。农业生产基础设施齐全,电站一个,村容村貌布局合理美观,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电话普及率达80%,有线电视普及率达30%,摩托车户拥有量600辆。 全村居民主要以作物种植,水产养殖为主,一麦一稻轮作,大水面以围网鱼、虾、蟹混养。过去有句民谣:“风吹浪打够烧的(指的是芦苇草),小鱼小虾够煮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水资源丰富,浍河蟹远销国内外市场,是浍南镇有名的养殖专业大村。 |
杨集村 |
杨集村位于五河县浍南镇北部,北靠浍河,南接白徐村,西邻沙湾村,东接桑庙村土地面积共5900亩。全村辖16个村民小组,共690户,总人口3102人。全村一个党总支部,下设三个党支部,三个党小组。全村共有党员81名,其中预备党员4名。 五安公路从村内穿境而过,交通便利,电力、电讯畅通,村容整洁,乡风淳朴。“村村通”工程正处于稳步有序的建设中,为村民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 本村主要以种植农作物为主,主要农作物有花生、小麦、水稻、玉米等。 |
马场村 |
马场村位于浍南镇南部,耕地面积5879亩,东邻新集镇朵水村,南与本镇郎湖村相邻,西靠本镇西营村相接,北本镇徐桥村接壤。全村辖双保、黄庄、盛圩、马场、管圩、郭庄、陈庄、耿庄、杨庄9个村民组,共354户,全村人口1768人。全村共有党员48人,5个党小组。村民代表33人,6名村干部。马场村是浍南镇的红旗村,在村两委的带领下,各项工作都名列前茅。2009年通过多方努力,投资50万新建了马场村小学,彻底摆脱了学生上学难问题。 马场村交通位置十分便捷,电力、电讯畅通,村容整洁,乡风淳朴,全村居民主要以农作物种植、养殖业为主。农民生产生活水平正在逐步提高。 |
李庄村 |
李庄村由李庄、申湖合并而成,村部设在申湖。李庄村现有两委人员6名,1个党总支,下辖2个党支部,4个党小组 ,有正式党员46名,预备党员1名,2积极分子发展对象3名,写入党申请书的6名。共2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村民代表30人,人口2400人。总面积约3平方公里,耕地7244亩,2008年人均纯收入3980元。 村两委成员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村两委下设纪检小组、财务监督小组、治保会、调解会等组织,做到事事有人管,件件有落实。制定了值班制度、学习制度等十余项制度,进一步规范各项工作。 发展党员实行三推荐、三公示、三票决制度。通过建立图书室、远程教育室,请专家讲课等方式,培养了大批懂技术的农民。现我村有种植、养殖、建筑专业户100多户,一大批致富能人涌现出来。建有图书室、文体室,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
黄圩村 |
黄圩村位于浍南镇中心,由黄圩肖巷、朱圩三个村合并而成,耕地面积8084亩,东临白徐村,南与皇庙村相邻,西靠年庙村,西南与肖许刘村相接,北与杨集村接壤,全村辖14个村民小组,共835户,全村人口3284人。全村共一个党支部,共有党员74人。现有村干部9名,村民代表30名,党员议事会成员10名。 黄圩村以种植小麦、水稻为主,是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绿色食品基地。 |
年庙村 |
年庙村位于浍南镇西北部,南部与李庄村接壤,北与彭圩村相邻;西部与安子口村相连,东部与黄圩村相接。三王路穿庄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年庙村拥有耕地3982亩,共有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875人,总户数347户,其中现有党员44名。几年来,年庙村各项事业发展迅速,成绩明显,2007年生产总值达2100万元,年人均纯收入为4350元。为结合新农村建设,更好的落实国家有关增加农民收入的精神,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 年庙村两委研究制定了新农村建设规划。 村党支部、村委会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着力发展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着力推进小康村建设,实现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增强,农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新要求。 |
安子口村 |
安子口村位于浍南镇西部,由安子口、朱庄合并而成,单王路、韩沫路贯穿村中心,交通十分便捷。全村总人口3450人,户数784户,自然村民组19个,党员87名,党小组9个,村民代表33人,实有土地10371亩。市场繁荣,经济发达,是浍南镇第二个小城镇开发地。 全村以种植业为主,养殖业、服务业等多种经营方式全面发展,全村农业总产值逐年上升,农民收入逐步提高,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夯实了基础。 |
朱袁村 |
朱袁村位于浍南镇西部,三王公路穿村而过,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本村辖3个自然庄,7个村民小组。全村共一个党支部,三个党小组,全村共有党员25人,预备党员2人,村民代表30人,党员议事代表11人,总户数383户,实有人口1975人,现有耕地面积5454亩,人均耕地2.24亩,主要农作物有小麦、水稻、玉米、豆类、芝麻等各种作物在本地都适应生长,物产丰富。 |
郭庙村 |
郭庙村位于五河县浍南镇西部,北临本镇元集村,东临安子口村,西接朱袁村,南接裴家村。全村现有人口3100人,流动人口390人,总户数670户,全村共有0党员75人,党小组3个,流动党员18人;实有耕地面积8100亩,人均住房面积50平方米,农业总产值6700万元,人均收入2008年已达4210元。主导产业是农业,特色产业花生、玉米等;有限电视入户率60%以上,农村100%电力线路到户,空调用户90户,电话装机70%以上;摩托车基本普及。2009年购买农机15台。 |
元集村 |
元集村位于淮洪新河南岸,东部与本镇彭圩村相邻,西部同固镇县陶刘村相邻,北与安子口村相邻。全村共有4个自然庄,16个村民小组886户人家,3720多人,耕地面积6700亩,6个党小组。共有党员92名。 元集村人杰地灵,自然条件独特在村两委同志的领导下,全村有以赵东玲、王成修等10户养猪专业户,年出栏3000多头。我村有以黄德仁,梁学义为首的种植大户5户,以赵儒玲,王培修为首的养鸭户4户,平均每户每年养鸭2000·5000只,全村经济总产值达420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3600元。 我村在冬闲时节,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现有一部分村民,在家发展一些小型企业,全村的社会治安、文化、生活、水平都有很大的提高。 |
彭圩村 |
浍南镇彭圩村位于浍南镇西北部,全村辖8个村民小组,5个自然庄,人口4210余人,耕地面积9300亩,全村设党总支部1个,党小组6个,共有党员76人。以前,该村是全镇的后进村,2007年底,在上级组织部门的关心下,从县税务局选派一名干部到村任党总支部-,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该村各项工作已步入全镇的先进行列。 过去一些年彭圩村经济基础十分薄弱,加之受到计划生育工作连续进入市区管理的困扰,村党支部队伍一直不稳定,所以造成了各项工作在全镇工作一直落后的不利局面。2007年底,选派干部到村任职后,在镇党委的支持下,为村里充实了支部书记,配齐了支部班子。在村两委干部了共同努力下,全村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找问题症结,分析原因,特别是通过小学教学活动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双向承诺,明确目标任务和整改时限,逐一落实任务。 2008年,选派干部利用4万元的选派资金,帮助村致富能手发展养殖业,不但发展了农村经济,而且得到了群众的一致肯定和欢迎。 |
沙湾村 |
沙湾村位于浍南镇西北部,北与淮洪新河接壤,西邻彭圩村,南与年庙村相邻,东与杨集村相邻,全村6个自然庄,466户,2525人,耕地面积5121亩,6个党小组。共有党员48名。 沙湾村人杰地灵,英才辈出,在村两委班子的领导下,全村经济总产量约3160万元,人均约3640元,经济主导产业以养殖业、种植业为主,农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其中水产养殖,以方国孝为首,综合养殖年收入在30万元左右,其他产业,也正蓬勃发展,农民越来越富。 |
肖许刘村 |
浍南镇肖许刘村位于浍南镇西部,全村辖8个村民小组,四个自然庄,人口1432人,342户,耕地面积3451亩,全村设党支部1个,党小组4个,共有党员40人。以前,肖许刘村是全镇的后进村,2007年底,在上级组织部门的关心下,从县招商局选派一名干部到村任党支部-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肖许刘村各项工作已步入全镇的先进行列,2008年,由于该村平时计划工作扎实,被乡党委授于“全乡计划生育工作先进村”称号。 过去的肖许刘村,经济基础十分薄弱,加之受到计划生育工作连续进入市区管理的困扰,村党支部队伍一直不稳定,所以造成了各项工作在全乡工作一直落后的不利局面。2007年底,选派干部到村任职后,在镇党委的支持下,为村里充实了支部书记,配齐了支部班子。在村两委干部了共同努力下,全村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找问题症结,分析原因,特别是通过小学教学活动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双向承诺,明确目标任务和整改时限,逐一落实任务。 2007年,选派干部利用4万元的选派资金,帮助村致富能手发展养殖业,不但发展了农村经济,而且得到了群众的一致肯定和欢迎。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