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安徽省 >>亳州市 >> 蒙城县 >> 马集镇 >> 坝湖村

坝湖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坝湖村谷歌卫星地图)


坝湖村简介

  坝湖村位于镇西北部,村域面积4.81平方公里。村有11个自然庄,11个村名小组,3120人,党员人数59人。有小学两所,十里井小学占地5亩,1到3年级,60-70多人;祖师小学,规模15亩,学生500多人,1到6年级,私人幼儿园6间房,100多人,卫生部紧邻村部,村部与养猪养殖厂、中粮集团储备库(年储备量一千多吨)、岳王酒厂靠街,村内有一外李祖庙,属于该村0祠,农历十月十五开庙会,景象繁荣,闫集街每两天赶集一次,赶集以农副产品为主,村内主导产业小麦、大豆、玉米,村内生产专业种植合作化即将建成,股份制为村民的种植提供了技术和资金的支持,村内年人均收入2400左右。马集中学紧靠闫集街,坝湖村以马铃薯、大葱,小麦等种植业为主。2007年马集镇实施村庄合并,坝湖村保留没有和其他村合并。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41622108 236000 -- 查看 坝湖村谷歌卫星地图

坝湖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坝湖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田桥社区

  田桥村位于马集镇的北部,西与涡阳县相邻,东与驼涧村相连,南与薛湖村相连,北与小涧镇接壤。现有人口5040人,党员人数111人。村域总面积约7.52平方公里。2007年马集镇实施村庄合并,由原来的田桥村、沈庄和丁楼村三村合并而成。靠近307线现状有小学、中学和卫生院各一所,全村主要产业为种植小麦、玉米和大豆。  

马集社区

  马集村概况   马集村地处马集镇政府所在地,是清末爱国抗日名将马玉琨的故里。村总人口6488人,街道经商人口2286人,土地面积12380亩,党员127人,有特色经济大户6户(种植大户:葛雷子、养殖大户:葛绍超、淮中超市经理:马春城、农资经营大户:王少华、药材种植大户:李凯、致富能手:马新科)。马集村人杰地灵,是名人故里,是经济发展和旅游观光的胜地,是我镇经济文化的中心。马集村两委班子团结,村民经济建设中是我镇的标兵。   

太平村

  太平村位于马集镇的北部,西与薛湖村相邻,东与柴河村相连,南与马庙村相连,北与涡阳县接壤。现有人口3400人,党员人数,60人。村域总面积约5.53平方公里。2007年马集镇实施村庄合并,由原来的瓦坊村和太平村二村合并而成。现状小学在村的南部,靠近马楼,规划后保持不动。村部在李老庄的南部,保持不动。全村主要产业为种植小麦、玉米和大豆。  

风光村

  风光村位于马集镇西北部,东与坝湖村相连,南邻三官村,西与利辛县接壤,北靠涡阳县。    村域总面积约10.47平方公里。本村现有人口6116人,1664户,党员人数102人,有17个自然庄。    村内有蔺圩小学和袁圩小学,共有学生500余人,教职工27人,占地约20余亩。    2007年马集镇实施村庄合并,把王圩村和蔺圩村合并成现在的凤光村。    全村主要产业为种植小麦、玉米和大豆。其他经济:山羊养殖、生猪养殖、肉鸡养殖、蔬菜种植和器材加工。   

三关村

  三关村位于马集镇的西部,西与利辛县接壤,东与李巍村相连,南与马集村相连,北与风光村相连。现有人口4899人,党员人数103人。村域总面积约7.78平方公里。2007年马集镇实施村庄合并,原来的刘圩村和凤南村合并成现在的三官村。村中有一所小学,有学生310人,教师16人,共报告6个年级,一个学前班和7个小学班,共8个班。有一个卫生所,与小学在一起,部分村庄供电引至岳坊镇。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小麦、玉米和黄豆,并且有野猪的特色养殖。  

李魏村

  李魏村位于马集镇镇区北部,东与薛湖村相邻,西与三官村相接,南靠马集镇镇区,北连马庙村。2007年马集镇实施村庄合并,由原来的李南村和魏庙村二村合并而成,李魏村总人口为3090人,共710户,党员人数,59人。村域面积5.97平方公里,村内耕地面积5300亩,6-8米大路、养殖场2,水泥预制板厂1,在外地研究生、博士、铁道部工程部人员10人,现有大专、中专专科生30名,各项指标位于马集镇前列。全村主要产业为种植麦子、玉米和大豆。  

坝湖村

  坝湖村位于镇西北部,村域面积4.81平方公里。村有11个自然庄,11个村名小组,3120人,党员人数59人。有小学两所,十里井小学占地5亩,1到3年级,60-70多人;祖师小学,规模15亩,学生500多人,1到6年级,私人幼儿园6间房,100多人,卫生部紧邻村部,村部与养猪养殖厂、中粮集团储备库(年储备量一千多吨)、岳王酒厂靠街,村内有一外李祖庙,属于该村0祠,农历十月十五开庙会,景象繁荣,闫集街每两天赶集一次,赶集以农副产品为主,村内主导产业小麦、大豆、玉米,村内生产专业种植合作化即将建成,股份制为村民的种植提供了技术和资金的支持,村内年人均收入2400左右。马集中学紧靠闫集街,坝湖村以马铃薯、大葱,小麦等种植业为主。2007年马集镇实施村庄合并,坝湖村保留没有和其他村合并。  

马庙村

  马庙村位于马集镇域北部,东与柴河村相连,北靠坝湖村和太平村,西与三官村相接,南与李魏村接壤。2007年马集镇实施村庄合并,原来的马庙村和李北村合并成马庙村。总人口3700人,党员人数,76人,村域总面积约6.62平方公里。村内设有小学2所和卫生所一所,其中卫生室占地约2亩,袁圩小学1-3年纪,学生100多人,教师12人;育才小学占地6亩,学生80人1-2年级。该村主要产业为种植麦子和蔬菜大棚。村内还有粮站一所,占地21.5亩。  

柴河村

  柴河村位于马集镇北部,辖12个自然村,东临天桥村,北与涡阳县接壤,南与薛湖村接壤,西接太平村。全村人口约5019人,党员人数89人,村域总面积约7.1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257亩。2007年马集镇实施村庄合并,管楼和许桥二村合并成形成柴河村。全村主要产业为种植小麦、玉米和大豆。   

驼涧村

  驼涧村位于马集镇的东北部,西与田桥村相连,东与岳坊镇相连,南与薛湖村相连,北与小涧镇相连。现有人口5477人,党员人数115人,务工人口占总人口的32%左右,村域总面积约7.69平方公里。2007年马集镇实施村庄合并,由原来的朗庙村、代元村和驼涧村三村合并而成。村内有小学一所在庙后,幼儿园一所,小学1-5年级,有学生200人,教师11人,学校占地3亩多地。全村主要产业为种植小麦、玉米和大豆。    近年来,我村两委人员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和“-”重要思想,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坚持“以人为本,安居乐业”,开创文明村庄建设新路子,坚持“依法治理、民主自治、以德育人、服务居民”的理念,努力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旨在创建一个环境优美、邻里和谐、服务便捷、文化活跃、治安良好、居住安宁的和谐村庄。在村两委和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驼涧村在2010年被蒙城县人民政府综合考评先进行政村,2011年被蒙城县综合评比先进村,2011年被马集政府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11年被镇政府综合评比一等奖等荣誉称号。   

薛湖村

  薛湖村位于马集镇的东部,东靠岳坊镇,北临涡阳县,西靠利辛县,村域面积9.6平方公里。2007年马集镇实施村庄合并,由原来的薛湖村和南庙村二村合并而成。本村现有人口4527人,党员人数97人,有14个自然庄,共有1269户,劳动力总数3000人,常年外出打工人数2000人,村内剩余劳动力均以务农为主,年人均纯收入仅一千多元左右,耕地较少,全村每年种植仅以大豆,小麦为主,无其他农副产业。  

韩楼村

  韩楼村位于镇政府东西3.5公里,15个自然庄,24个村民组,1300户,人口6700多人,村域面积11.05平方公里,耕地1.1万亩,党员107名。2007年马集镇实施村庄合并,赵桥村与韩楼村合并为韩楼村。近年来随着新农村改革不断深入发展,利用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黄牛、生猪生产,村办养猪厂1个,年出栏400余头,村成立生猪、黄牛销售加工点一个,年销售加工生猪1200多头,收入50多万元。有一个预制板厂,规模1300平方米,销售状况良好。现有小学一所,规模10个教室,300多学生,无幼儿园,卫生所一座,高压线走廊1000千伏,无老年公寓,无配电房,一条东西20米沟渠(从西往东),一条南北向柴沟经大李庄,从南往北流向。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小麦和玉米。  

鹤庵村

  鹤庵村位于马集镇的南部,东南部紧邻岳坊镇,西南部与利辛县接壤,西北部紧靠马集村,东北部与韩楼相连。2007年马集镇实施村庄合并,由原来的鹤庵村和老寨村二村合并而成,现有人口6380人,1597户,党员人数,131人。村域面积12.2平方公里。村内有二所小学,鹤庵小学,6个年级8个班,有学生310人。葛沟岔小学,6个年级7个班,有学生240人。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小麦和黄豆,还有一个窑场和养猪厂。  


坝湖村特产大全




坝湖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