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安徽省 >>亳州市 >> 蒙城县 >> 楚村镇 >> 常兴社区

常兴社区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常兴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常兴社区简介

  常兴社区位于楚村镇南侧,是蒙城的“南大门”,南临茨淮新河,西靠篱笆镇,东接中袁党总支,总人口5000人左右,耕地一万多亩,农民人均纯收4000多元,村内以种植小麦、油菜、玉米、大豆、红芋、花生等农作物为主。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41622111 236000 -- 查看 常兴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常兴社区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常兴社区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常兴社区

  常兴社区位于楚村镇南侧,是蒙城的“南大门”,南临茨淮新河,西靠篱笆镇,东接中袁党总支,总人口5000人左右,耕地一万多亩,农民人均纯收4000多元,村内以种植小麦、油菜、玉米、大豆、红芋、花生等农作物为主。  

楚村社区

  楚村镇楚村社区是楚村镇镇政府所在地,全村共有2200户,人口约6320人,党员62人,下辖16个自然庄。土地面积5600亩。2009年人均收入4472元,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村。   

沟北村

  沟北村位于楚村镇西北角,全村现有1324户,人口约4200人,党员56人,下辖9个自然庄。土地面积4200亩,2010年人均纯收入近5000元,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作物,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村。   

朱集村

  朱集村位于楚村镇南面,省道203线东侧。全村共有2420户,人口约5400人,党员113人,下辖12个自然庄,土地5900亩,2012年人均收入近7200元,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豆、花生、玉米等作物,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村。   

七里村

  七里村位于楚村镇南边,省道203线横贯而过。全村现有1241户,人口约4530人,党员69人,下辖9个自然庄。土地面积5200亩,2010年人均收入4800元,主要种植大豆、玉米、花生、棉花等农作物,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村。   

卢沟村

  卢沟村位于楚村镇南面,省道203线横贯而过。全村共有1645户,人口约4870人,党员80人,下辖14个自然庄。土地6400多亩,2012年人均收入7100元,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豆、花生、棉花等作物,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村。   

李马村

     蒙城县楚村镇李马村位于楚村集市西部约3公里处,交通便捷,全村辖13个自然庄,18个村民组,耕地5158亩,人口约4670人,党员73人。近年来,李马村党总支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村情实际,抓班子,带队伍,强基础,不断加强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双培双带”活动,狠抓党建工作基础,提升党建工作水平,以党建促发展,使农村基层工作取得丰硕的成果。图为李马新农村一景   

大刘村

  楚村镇大刘村位于蒙城南部楚村镇政府西一公里处,郭楚路和一条村级道路穿村而过,并且连接省道203线,交通非常便利。全村8个自然庄,14个村民组,719户村民,人口3000余人,耕地面积4148亩。该村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传统农作物以小麦,玉米、红薯为主。该村没有种植养殖大户,没有村办企业,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农民收入主要靠种地和外出务工,是一个经济发展滞后的村。   大刘村设立一个党支部,共有党员40名,其中60岁以上的党员有26人,党员年龄偏大、思想不能跟上时代步伐。村两委干部4人,支部班子职务健全,分工明确,但相互之间不团结。近几年来,大刘村在支部书记王影的带领下,认真贯彻执行上级指示精神,积极化解制约发展因素,使各项工作都大有起色。特别是在2011年的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中,大刘村的选举成功,也预示着广大党员和村民一改过去派系之间的争斗,齐心谋划发展,早日脱贫致富的决心和信心。   

新塘村

  楚村镇新塘村位于楚村镇西北2公里处,全村共有1820户,人口约3386人,现有22个村民小组,党员89人,下辖10个自然庄。土地面积6800亩。2010年人均收入4600元,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村。   

陈仙桥村

  陈仙桥村位于城南26公里处,省道203线纵穿南北,处于茨河与茨淮新河之间,现有人口3492人,耕地面积3840亩,14个自然庄,境内有蒙城县最大的养猪场——京徽蒙养猪场。该总支部共设2个支部,分别是陈桥支部和张李支部,7个党员小组,现有党员人数61名,其中男党员56名,女党员5名。    一、加强班子建设,打造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加强学习,提高素质,领导作用发挥好。新的村领导班子建立以来,时刻不忘党员和群众的期盼和信任,一方面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严格按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在工作中做到清正廉洁,克己奉公,办事公道,在生活中勤俭节约,不参与违法违纪活动,在党员和群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党支部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的作用,带领村委会、党小组、共青团、妇女、民兵等组织,按照既定目标做好本职的工作,并且协调好各组织之间的关系,成为具有强大战斗力的领导集体,共同为促进陈仙桥村各项工作的发展而努力。    优化党员,干部队伍结构,建设新时期具有先锋模范作用的党员队伍,在党员的培训和发展过程中,党支部一直在有能力、有开拓精神的年轻人中培养发展对象,把一批政治素质好、思想觉悟高、有文化、具有较强致富能力,同时又能带领周围群众共同致富的年轻人吸收到党组织中来,不断优化党员队伍结构,这些年轻党员掌握一定的科学技术,已逐渐成为陈仙桥村“经济能人”、“致富能手”,对群众具有良好的带动作用。    二、实施“党员素质教育工程”发展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抓好支部教育软、硬件建设,实施党员素质工程,培养高素质党员,党员干部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能否在新时期保持党员的先进性,为此,陈仙桥村党支部着力完善党员教育的软、硬件建设,设立了党员活动室、图书室、配备了电视机、影碟机等电教设备。同时还制订了一系列党员培训工作计划,在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开展多种形式的党员培训,有效地提高党员队伍的综合素质。    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党员的正常发展,开展民主监督,确保队伍的纯洁性。陈仙桥村党支部在党员发展和村干部方面,做到了年初有计划、有措施,年终有总结、有发展,计划每年发展党员3-5名。几年来,在全村经济能人、致富能手中发展党员8名,培养积极分子30人,常年保持培养积极分子6名以上,培养后备干部4人,对党员纳新对象和后备干部结合党员电教工作进行教育培训,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并严格按照成熟一个发展一个把原则,把他们吸收到党组织中来,实施民主监督制度加强组织管理,有效防止违法、违纪、违背国家政策、方针的事件出现,同时村党支部认真开展民主评议党员、民主评议支部和民主评议村委会工作活动,对不合格的党员、不称职的干部严肃处理,确保了党员干部队伍的纯洁。    三、建立良好的工作机制,坚持党务、村务公开    陈仙桥村党支部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的指导思想,以“三级联创”为载体,大力推行“双培双带”先锋工程,实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制,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党员承诺制,流动党员“双向带动”。建立健全了各种良好的工作机制,不断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    陈仙桥村党支部根据党建工作的目标要求,实行了党支部任期目标责任制,把目标任务具体落实到人,做到任务分清,责任分明,明确任期的目标任务的实现。与此同时,坚持落实组织生活会,“三会一课”等多项制度,确保支部工作的正常开展。   陈仙桥村党支部坚持推行党务、村务公开制度,凡属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集体财物、宅基地安排、救灾款项分配发放、兴建公益事业、发展党员、推荐先进、“八星户”、“遵纪守法户”评创、生育指标发放等重大问题都毫不保留向群众公开,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全村党员干部严格按照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办事,用党的纪律约束自己的行为,严格财经制度,不用公款接待上级领导和相互吃请,受到了全村群众的一致称赞,密切了干群关系。    长期以来,陈仙桥村党支部始终坚持“以一流班子带一流队伍,以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的基层组织建设思想,铸就了整体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村“两委”班子,团结奋进的陈仙桥村党支部带领全村人民走上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的快车道。   

高油坊村

  楚村镇高油坊村位于楚村镇东北5公里处,辖20个自然庄,25个村民组,总人口4633人,耕地面积6500亩。党总支辖2个党支部,6个党小组,共有党员72名。  

楚庙村

  楚村镇楚庙村位于楚村镇东北2公里处,全村共有2200户,人口约6320人,现有21个村民小组,党员62人,下辖16个自然庄。土地面积6600亩。2010年人均收入4600元,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村。   

于店村

  于店村位于楚村镇东南5公里处,全村共有720户,人口3065人,现有15个村民小组,党员78人,下辖14个自然庄。土地面积6400亩。2012年人均收入7100元,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村。   

楚店村

  楚店村:位于楚村镇北6公里处,分布省道203两侧。辖28个自然庄,总人口5360人,耕地面积6000亩。  

闫合村

  楚村镇闫合村位于楚村镇东南9公里处,全村共有653户,人口3011人,现有18个村民小组,党员76人,下辖14个自然庄。土地面积6400亩。2010年人均收入4980元,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村   

富达新村

  楚村镇富达新村位于楚村镇东南6公里处,全村共有1100户,人口5100人,现有27个村民小组,党员110人,下辖20个自然庄。土地面积1.2万亩。2010年人均收入5000元,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村。  

薛集村

  楚村镇薛集村位于楚村镇东南9公里处,全村共有765户,人口3499人,现有13个村民小组,党员87人,下辖18个自然庄。土地面积7200亩。2010年人均收入4900元,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村。   

高圩村

  楚村镇高圩村位于楚村镇西南3公里处,全村共有560户,人口2780人,现有10个村民小组,党员68人,下辖12个自然庄。土地面积5800亩。2010年人均收入4900元,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村。   

侯洼村

  楚村镇侯洼村位于楚村镇西南5公里处,全村共有540户,人口2017人,现有10个村民小组,党员63人,下辖10个自然庄。土地面积4500亩。2010年人均收入4800元,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村。   

赵圩村

  楚村镇赵圩村位于楚村镇西南10公里处,全村共有540户,人口2360人,现有10个村民小组,党员68人,下辖10个自然庄。土地面积4800亩。2010年人均收入4900元,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村。   

卢店村

  楚村镇卢店村位于楚村镇西南12公里处,全村共有640户,人口2473人,现有13个村民小组,党员48人,下辖13个自然庄。土地面积4500亩。2012年人均收入7000元,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村。  

赵店村

  楚村镇赵店村位于楚村镇西南6公里处,全村共有646户,人口2335人,现有13个村民小组,党员78人,下辖15个自然庄。土地面积4580亩。2010年人均收入4800元,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村。   

李集村

  李集村位于楚村镇西南角,西于篱笆镇接壤。全村共有2300户,人口约4900人,党员106人,下辖13个自然庄。土地面积6800亩。2010年人均收入4800元,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豆、花生等农作物,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村。  

卢楼村

  楚村镇卢楼村位于楚村镇西4公里处,全村共有638户,人口2793人,现有10个村民小组,党员86人,下辖14个自然庄。土地面积4580亩。2010年人均收入5000元,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村   

黄元村

  黄元村:位于楚村镇西北6公里处,沿县道陈三路分布。辖15个自然庄,18个村民组,总人口4870人,耕地面积7000亩。  

中原村

  楚村镇中原村位于楚村镇东南11公里处,全村共有1200户,人口约5120人,现有22个村民小组,党员106人,下辖16个自然庄。土地面积1.2万亩。2010年人均收入5000元,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村。   


常兴社区特产大全




常兴社区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