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淝村位于颍上县迪沟镇东北部,北邻陈桥镇,南于汤店村相接,东部紧靠凤台县,西与陈桥镇接壤,郑彭路、王铁路、截岗沟路南北向贯穿全村。有1427户,人口数5860,组数19个,耕地8310亩,党员127人。
颍淝村位于颍上县迪沟镇东北部。地势平坦、开阔,高差较小,地貌表现为黄泛河流地貌特征。颍淝村属温暖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气温15.1℃,历年最高气温41.4℃(1953年6月20日),历年最低气温-20.4℃(1969年2月5日)。多年平均无霜期220天左右。平均降水量881.3mm(19542001年),平均蒸发量1604.2mm。全年主导风向为偏东风,年静风频率为11.7%,年平均风速2.7米/秒。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41226116 | 236000 | -- | 查看 颍淝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迪东社区 |
迪沟镇迪东社区位于迪沟开发区颍利路以东,面积约为2.6平方公里,总户数2600多户,总人口11000多人,党员38人,迪沟中学、中心幼儿园、生态园、人民医院、农贸市场、服装市场、小商品市场坐落其中。人杰地灵,钟灵毓秀。 迪东社区自成立以来,始终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精神为指导,以服务群众、造福社会为宗旨;坚持以人为本、共驻共建、寓治理于服务之中、因地制宜的原则,推进社区治理体制改革,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和网络,夯实基础工作;以满足社区居民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促使社区工作社会化,强化了社会的社区意识,基本建成了较为完善的社区服务体系,使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有了改善。 |
迪西社区 |
迪沟镇迪西社区居委会位于迪沟开发区颖利路西部,迪沟镇委、镇政府所在地、也是全镇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全区总面积2.6平方公里,3506户、9708人,有“两委干部”7人、党员22人、居民代表63人.迪沟中心小学、安徽涉外旅游学院、农民广场、国家AAAA级风景区竹音寺坐落其中。 迪西社区自成立以来.始终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精神为指导、以服务广大居民、造福社会为宗旨、坚持以人为本、共驻共建治理于服务之中、因地制宜的原则.推进社区治理体制改革、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夯实基础工作、以满足社区居民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促使社区工作社会化、强化了社区意识、基本建成了较为完善的事情服务体系、使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有了改善。 |
谢彭村 |
谢彭村地处济河北岸,颍利路贯穿其中,全村原有16个自然庄,现拆迁开发区的有10个自然庄,老自然庄6个,辖1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198人,原有可耕地9236亩,由于受采煤塌陷无法耕种的5000余亩,现有可耕地4000多亩,全村总面积415平方公里,全村有队干部18人,村干部7人现有总劳力3527人。其中男劳力1930人,女劳力1597人,党员121人。 |
五岔村 |
迪沟镇五岔村位于迪沟镇东南部,面积约3200亩,总户数900户,人口约3800人,其中党员81人,村干部7人。 五岔村是颍上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有颍上县审计局下派干部1人,选聘生(省委组织部统一选拔的大学生村干部)1人。 五岔村属于煤矿塌陷区,因谢桥煤矿开采所致地面严重塌陷,目前全村除彭海队以外已经全部搬迁至迪沟镇开发区,主要安置在开发区东市场、金华街、五楼小区、杨庄新村、卢圩新村,共安置群众650户,安置总人口约为3400人。 五岔村有耀迪服装厂、裴燕蛋鸡厂、杨玉肉鸡厂、裴建云养猪厂等大型养殖厂,群众安居乐业,生产生活井然有序。 五岔村是塌陷安置最早的村,也是分批最多的村,第五批村民安置房已建成,近期分房。 |
杨庄村 |
杨庄村村位于颍上县迪沟镇中心地带,全村总面积为7.5平方千米,1197户,4934人,有耕地3618亩,辖9个自然庄,与迪沟生态园、动物园、谢桥煤矿相接壤。 近年来,杨庄村党支部从文明创建入手,立足自身区位优势,以农村党组织建设为统领、以加强支部建设为目的、以服务人民群众为核心、以村级经济工作为重点,一步一个脚印狠抓支部建设。先后创立一批经济实体,建成了近400平方米村办公楼房、村农贸市场3个、医疗卫生服务室1所、非机动车存放处2处、绿化休闲广场1处、道路建设8条,和谐支部初显雏形,支部建设成果丰盈。目前,杨庄村充分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初步形成集旅游、休闲、居住、集贸为一体的和谐综合性农村党建示范村。 |
汤店村 |
汤店村有总户数1320,总人口5285,11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5909,劳动力3327人,村干部数12,组干部数10人,党员115人,村民代表124人。 |
颍淝村 |
颍淝村位于颍上县迪沟镇东北部,北邻陈桥镇,南于汤店村相接,东部紧靠凤台县,西与陈桥镇接壤,郑彭路、王铁路、截岗沟路南北向贯穿全村。有1427户,人口数5860,组数19个,耕地8310亩,党员127人。 颍淝村位于颍上县迪沟镇东北部。地势平坦、开阔,高差较小,地貌表现为黄泛河流地貌特征。颍淝村属温暖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气温15.1℃,历年最高气温41.4℃(1953年6月20日),历年最低气温-20.4℃(1969年2月5日)。多年平均无霜期220天左右。平均降水量881.3mm(19542001年),平均蒸发量1604.2mm。全年主导风向为偏东风,年静风频率为11.7%,年平均风速2.7米/秒。 |
三河村 |
三河村有总户数1667户,人口5909人,有12个小组,耕地总面积6008亩。共有党支部1个,党员126名,入党积极分子7名,团支部1个,团员105名。 近年来,三河村党支部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全面贯彻党的-精神,按照“五个好”村支部的创建标准,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农村政策,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开展了“五个好”村党支部的建设,并取得了显著成绩。 |
卢高村 |
卢高村位于迪沟镇西部,总户数1291户,人口5162人, 耕地总面积6739亩。共有党支部1个,党员85名,入党积极分子5名,团支部1个,团员99名。近年来,村党支部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农村政策,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做好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积极在组织建设、教育方式、活动载体、工作内容、运作体系等方面大胆探索、勇于实践,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创新之路。 近年来,村支两委班子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根据上级政府关于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部署,紧密依靠群众,扎实做好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使我村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乡村道路完成硬化;50%农户改厕并用上了和城市一样的自来水;沼气新增用户50户;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100%;60%以上的农户修了两层以上的楼房;手机网络及电视信号和城区无异,村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村环境都得到了极大改善。村党组织除在引导村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长农民收入的实际工作中发挥着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还组织开展了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效果显著。我村连续多年均是零刑事案件发生,零吸毒人员,零辍学率,无非法组织、宗教活动,无群体性-事件,干群关系非常融洽,全村基本形成一个和谐的大家庭。并多次获得国家、省级荣誉:我村党支部于08年荣获安徽省“五个好”村级党组织;2009年被公示为文明村镇。一个文明、美丽、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正在形成。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