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安徽省 >>阜阳市 >> 颍上县 >> 建颍乡 >> 迟沟村

迟沟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迟沟村谷歌卫星地图)


迟沟村简介

  迟沟村位于颍河南端,乡政府北边,全村860户,4140口人,土地3553亩,有党员78人,现在家党员51人,老党员较多, 迟沟村是一个无型的传统农业管理村,15个生产组都紧靠颍河岸,有近10里路,人口多,底子簿,经济发展滞后,农业产业结构单一,缺乏集体经济收入,道路闭塞,水利有各别地方滞阻,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针对这一现状,全村党员干部集思广益,努力实现经济发展的新突破。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41226200 236000 -- 查看 迟沟村谷歌卫星地图

迟沟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迟沟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祁庙社区

  我村有5039口人,3465亩耕地,全村年农业收入320万元,畜牧业收入190万元,商业收放100万元,劳务收放800万元,年总收入1400万元,人均纯收入2800元。全村人均耕地0.7亩,主要种植作物是一麦一豆,他散经营,每户都有几场面承包地,大的地块1—2亩,很多只有几分地,不利于机械耕做,种植方式没有特色。养殖业以养猪为主,初具规模的养殖户有二十七户,年出栏生猪在2000头左右,收入2000万元,但市场变幻莫测,风险很大,由于规模不大,争夺战取不到政府的扶持。  

顺河村

  1、顺河村现有人口4512人,土地3050亩,人均土地不到0。7亩,但靠党在农村发展惠民政策,群众收入逐年增加,一九七八年前,人多地少的顺河人,吃粮靠救济,花钱靠贷款,年人均收入300元,2008年同样是人多地少的顺河人,吃粮能自足,花钱不用悲,科技种又挣外来钱,种养加工大发展,年人均收入近5000元,相当30年前的17倍。    全村种小麦面积3000亩,亩多可达800—1000斤,总多270万斤产值可过216万元,种大豆套玉米3000亩,大豆亩产300—400斤,总产值120万斤,产值240万元,套种玉米3000亩,套种产量可以达100斤,总产303斤,产值21万元,全年粮食收放总产近4203斤,总产值近480万元。    2、养殖发展势头良好,万只獭兔创效益    现有5000只养兔小区1个,母獭兔售价60元,年产值30万元,散户养兔25户,养殖总量5000只,年产值30万元,全年仅此养殖一项产值60万元。    养猪25户,养殖总量600头,母头售价1750元,产值可达100万远。    养蚕5户,经济收放可佳,养牛业户1个经济收入可观。    3、外出打工是农民增救的主要来源,全村外出打工人数达2000人,年每创收20000元,全村可创收4000万元。  

新庄村

  新庄村共有人口5277人,4600多亩土地,共16个自然村,4600余亩土地中,低湖洼地占1500多亩,易涝,秋季庄稼很少收成,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种植,养殖、苇编及外出务工几个方向,人均纯收入3500左右   

二龙村

  我村2007年由二友村和后屯村合并成的,现在耕地5666亩,5384口人,党员112人,外出务工近2800人,劳务收入达5000万元。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村坚持以毛泽东思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践行-的“-”荣辱观,解放思想、实事求事、与时俱进,全面推进我村的改革发展。  

范岗村

     我村现有人口4400人,土地面积4300亩,人均土地不到1亩,但靠看党在农村发展惠民政策,群众收入逐年增加,1978年前,吃粮靠救济,花钱靠货款,年人均收入不到300元,2008年同样是以前的地,以前的人,吃粮能自给有余,年人均收入近4000元,相当30年前的15倍。图为两层新村室。  

吴东村

  吴东村位于建颍乡西南端,全村4526口人,5700亩地,有党员92人,其中在家党员58人老人党员较多,通过主题教育活动学习,大家提高了认识,找出了差距,理清了发展思路。   吴东村是个典型的传统农业管理村,人口多,底子薄,经济发展滞后,农业产业结构单一,缺乏集体经济收入,位置偏辟,道路堵塞,成为滞约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针对这一现状,全村党员干部集思广益,努力实现经济发展的新突破。  

李老家村

  我村现有4925人,现有土地6423亩,靠党在农村惠民政策,群众收入逐年增加,花钱靠贷款,每人均收入260元。2008年,吃粮能自给,花钱沿海企业给,利用科技进行套种,养殖业也得到了发展,每人均收入4000元,相当30年前的15倍。  

陈屯村

  建颍乡陈屯村位于建颍乡的南部,与十八铺慎城镇接壤,建颍路从中穿过。现有人口5439人,耕地6776亩,党员104人,现有1个支部,7个党小组。连续三年被县委评为“五个好”村党支部,2006年度又被市委评为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党支部。陈屯村近年来在乡党委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农村党的建设“三好联创”活动为抓手,在实施“把农村党员、干部培养成发展能手,把农村发展能手培养成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先锋工程中成绩突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调动了广大党员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为民服务全程代表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党员承诺制表现了0的光明磊落、无私奉献的光辉品质,流动党员双向带动, 让流动党员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感觉到党组织的温暖,同时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由于工作得力,措施到位,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组织加强,民富村强,已取的群众满意的结果。   

王海村

  王海村现有人口5549人,现有土地6674亩,我村人均土地不到1。5亩,自然庄21个,现有党员101人。   我村现有养猪户45户,养牛大户3户,每户超百头,其中杜光明养牛场年收入近50万元,其中两上养牛场年收入近20万元左右,我村其它小型养殖户、种植树户的规模正在形成。   外出打工是我村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全村外出务工人员达2500多人,我村外出务工人员收入相当可观,我村通过主题教育活动走访党员群众,我们正在 求如何改变我村的经济发展状况,使我村经济发展上台阶,上水平,稳步较快地发展。  

管谷村

  我支部共有9个自然庄,1350户,5779人,4187耕地,现有党员84人央家63人,村队干部28人,通过主题教育活动的学习实践,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使学员干部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的谐社会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的理解更加深刻,对坚持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理论信念,执政意识,大局意识,组织纪律性敬业奉献精神,进一步增加对村今后的经济发展有所开拓,制定经济发展计虹,全村加有精养鱼池两个60人,分别承包两户,承包收入1。5万元,面粉厂承包给外商,承包费1万元,扩大大棚蔬菜面积加强技术指导800人,大棚蔬菜年处右达400万元,对户人工业进一步扩大加强制作,以彭台为基础,再扩大,在原有的基础上通过曾加20户,预计总利可过百万元,养牛、养猪进一步指导发展其他多种经营业开展。   

林拐村

  林拐村总人口5126人,土地6719亩,19个生产组,12个自然庄,人均纯收放1600元。   我村属于人多地多的农业为主的大村,我们以种植为主,种小麦4千多亩,种植结构调整3500亩,每亩平均收放2600地,主要种植西瓜、南瓜、海南的小南瓜,西瓜套种棉花花生,南瓜套种散分布在林拐村12个生产组。   养殖分面我们村红芋打粉,养猪户口比较多都是分散养多的达到50头,没有成规模,养牛户林家生养40头。   

圩沟村

  圩沟村位于建颍乡的西北部,距离乡7.5公里,2006年由圩沟、集台两村合并而成。目前全村有7个自然庄,七百五十户,人口3226人,党员78人,该村耕地面积2158亩,自然条件优越,环境优美。2006年以来,在村党支部书记马少云等同志的带领下, 立足本村实际,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实行规模经营,发展村办企业,抓好农业和公共设施建设,逐年实施村庄改造,全村发生了较大变化,农民人均收入由原来不足千元增加到现在的5000元,其中务农收入2800元,务工收入2200元。该村本着一抓种、二抓养、创造条件办工厂的发展思路,积极探索,大胆创新,采取种、养、加并举,科、工、贸一体的经济发展模式,通过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实行规模种植,集约经营,群众收入大幅增加。圩沟村已从一个贫困村变成远近闻名的小康村,逐步迈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道路。    圩沟村的成绩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充分肯定,马少云同志多次被评为市、区科技致富带头人   

丁楼村

  我村现有5514人口,现有土地8209亩 ,人均不到1亩7分地,但靠看党在农村发展惠民政策,群众收入逐年增加,一九七八年前,土地没人种,吃根靠救济,花钱靠贷款,年人均收入300元,2008年同样是,吃粮能自足,花钱不用悲,科技种好田,又挣外来钱,种养加工大发展,年人均收入近5000元,相当30年前的17倍。   

迟沟村

  迟沟村位于颍河南端,乡政府北边,全村860户,4140口人,土地3553亩,有党员78人,现在家党员51人,老党员较多, 迟沟村是一个无型的传统农业管理村,15个生产组都紧靠颍河岸,有近10里路,人口多,底子簿,经济发展滞后,农业产业结构单一,缺乏集体经济收入,道路闭塞,水利有各别地方滞阻,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针对这一现状,全村党员干部集思广益,努力实现经济发展的新突破。  


迟沟村特产大全




迟沟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