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寨社区地处界首东部,308线穿社区而过,总人口3772人,全社区辖5个自然村,全社区拥有党总支一个,辖颖张、颖李、徐寨、韩湾4个党支部,有党员112名,党员112名。工业园区座落于此,党总支坚持解决思想、转变观念。结合社区实际,认真谋划和制定发展思路,努力培养经济增长点,全面加强了“三个文明”建设,使徐寨社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06年荣获阜阳市老龄工作先进单位,东城办事处综治工作第一名。
徐寨社区是界首市工业园区的主要阵地,为界首市工业园区用地提供了大力支持,为界首市的经济发展做了积极的贡献和供地保障工作,确保了界首市工业园区的顺利扩展,也带动了社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居民的就业为题,对整个社区的意义将是深远的,为徐寨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和目标。
徐寨社区居民和谐安定,生活幸福,居民友好相处,民风淳朴,是一个宜居地,居民勤奋工作,生活态度积极,努力致富,互帮互助,展现一片优秀的生活态度,为周围社区做好榜样!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41282001 | 236000 | -- | 查看 徐寨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富饶社区 |
富饶社区总人口4323人,总户数1167户,党员总数67人。新阳路以北,界光路以东直至东城小康村,面积4.5平方公里。该社区于2006年11月29日进行两委换届,新一届两委成员共7人。该社区位于界首北部,区内有界阜蚌高速公路和漯阜铁路穿过,居民多从事传统的装卸。区内瓜子厂众多,是界首市小食品生产基地,也是民办学校集中地,区内有三所民办中学,居民尊师重教,蔚然成风。该社区共建单位为:-部、国土局、农机局、畜牧局。 |
富强社区 |
东城街道新建社区方位为:大桥北路以东,东城一路以西,新阳路以南,中原路以北。面积3.5平方公里左右。该社区所辖7940户,党员61人。 该社区于2007年4月进行了两委换届,新的两委成员共7人。该社区为居民集中居住地,西有市二中,东为街道办事处,辖区内居民民风淳厚。 该社区共建单位有:市政法委、市法院、市检察院、市卫生局、市总工会。 |
余路社区 |
余路社区是东城街道办事处最北边的一个行政村,人口4031人,耕地3000亩,支部成员5人,村委会4人,党员共79人。 多年来,该村在两委的带领下,以创建“五个好”村支部为目标,紧紧围绕发展农村经济这一主题作文章,致富能手李庆广种植的红芋、棉花等优质品种的试验田达60亩,带动20多户农民脱贫致富。制良种棉能手李子宏优质产品有三种,另外,养殖、经商能人倍出,是一个人杰地灵显身手的风水宝地。 |
顺河社区 |
顺河社区地位富强路以东,文昌路以西,中原路以南,沙河坝堤以北,总人口10073人,社区办公地址在原老汽车站以南。 该社区系我市经济中心,辖区内工厂林立,服务、餐饮、住宿各项条件优越,交通发达。区内有中原路、人民路、胜利路、富强路、文昌路等三横二纵,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交通网络。 该社区于2006年11月29日成功进行了两委换届,现有两委成员7人,其中支部成员3人。2007年4月,根据工作需要,该支部又升格为总支,现有党员110人。 该社区所辖东顺河街系界首市尼龙绳专业市场,客商云集,产品远销河北、山东、河南、山西。东城农贸市场座落于该社区,是界首市主要农产品集散地。 该社区共建单位有:市政府办、市-、市民政局、市地税局。 |
徐寨社区 |
徐寨社区地处界首东部,308线穿社区而过,总人口3772人,全社区辖5个自然村,全社区拥有党总支一个,辖颖张、颖李、徐寨、韩湾4个党支部,有党员112名,党员112名。工业园区座落于此,党总支坚持解决思想、转变观念。结合社区实际,认真谋划和制定发展思路,努力培养经济增长点,全面加强了“三个文明”建设,使徐寨社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06年荣获阜阳市老龄工作先进单位,东城办事处综治工作第一名。 徐寨社区是界首市工业园区的主要阵地,为界首市工业园区用地提供了大力支持,为界首市的经济发展做了积极的贡献和供地保障工作,确保了界首市工业园区的顺利扩展,也带动了社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居民的就业为题,对整个社区的意义将是深远的,为徐寨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和目标。 徐寨社区居民和谐安定,生活幸福,居民友好相处,民风淳朴,是一个宜居地,居民勤奋工作,生活态度积极,努力致富,互帮互助,展现一片优秀的生活态度,为周围社区做好榜样! |
大沈社区 |
大沈社区地处东城科教办事处西部,紧临界首市东城工业园区,交通十分便利,耕地3564亩,总人口4943人。2006年以来,该村强抓机遇,结合工业园区毗邻该社区的优势,总支一班人带领全村党员干部及群众依托工业园区狠抓经济发展,全面加强“三个文明”建设,使大沈社区的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进步。20026年,获东城街道办事处“综治工作第二名”的称号,总支利用经济发展的优势,新盖了4间党员活动室,购置了新的桌椅,建立了农民网吧,硬化了办公地面,重新粉刷了村务公开栏,村级阵地建设走在了办事处前列。 该村在农村多种经营方面,种植业、养殖业同步发展。村民刘廷贵发展种植基地100余亩,每亩收入近4000余元,仅此一项就可收入近40万元;村民沈树杰养猪20余头,年利润达8万多元,同时带动了沼气的合理利用,方便了群众;以王俊新为代表的尼龙绳加工业遍及大沈各个自然村,为农民改善生活,创造了有利条件;2006年以来,大沈村土地被工业园区征用,给国家做出贡献,群众得到土地补偿,也给该村的稳定和经济发展以及新农村建设创造了条件。目前,该社区老田、小田、汪庄实现了“村村通油路”。另外,两委还积极引导农民外出务工,积极拓展就业渠道,扩大农民收入。而且成立了种养殖协会,以协会为依托,大力发展养殖业,促进群众脱贫致富。 |
刘黄社区 |
刘黄社区的区位南到胜利路,北到中原路,西到东升路,东到东城一路,总人口949人,面积1.1平方公里,是东城办事处面积最小的一个村。 刘黄社区总支支委2人,村委2人,党员13人,是东城又一个蔬菜专业地,多种植无公害蔬菜和反季节蔬菜,几年来在村两委的带领下,大力培养“双培双培”的带头人,为广大菜农开拓市场找发展,创新思路求效益,涌现了一批致富带头人,本地十万元以上的农户占80%,村民盖起了漂亮的楼房,使上了手机,有的还买了轿车,俨然如城里人一般。 |
东旭社区 |
东旭社区位于办事处中心地带,该社区南临人民东路,北临界阜蚌高速公路,中原东路和螺阜铁路从社区中贯穿而过。该社区村容整洁,交通发达,是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区位优势十分明显。总人口3671人,党员60人,耕地1428亩,支部成员5人。大吕村有着悠久的种植蔬菜历史,是市有名的蔬菜种植示范基地,也是远近闻名的废旧塑料回收加工基地。书记肖应帮、主任刘军均为“三强型”干部,不仅自己能够致富,而且能够带动群众致富。06年以来,两委成员团结一心,开拓进取,以“五个好”支部建设为目标,集体经济发展迅速,农民收入稳步增长,辖区内社会治安稳定。 该社区依居优势,成立了蔬菜种植协会和废旧废料回收加工协会,明确了协会负责人,制定了协会章程。通过协会的力量,促进了群众致富的速度,有效的推动了本社区的经济发展。 |
张孔社区 |
张孔社区位于城郊结合部,系市工业园区和新城区建设重点社区。胜利东路、东城一路、东旭路“路出”该村区位优势。 该社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水利资源丰富,总人口2858人,耕地459亩。现有党员73人。党总支5人,其中高中以上3人,平均年龄41岁。 近年来,该社区不断加强党总支的自身建设。两委紧紧围绕“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畜牧养殖,壮大招商引资,共建和谐农村”的发展思路,坚持科技兴村。2003—2004年界首市唯一被阜阳市表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2005年办事处计生第一名受市表彰;2006年办事处综合评比第一名,支部书记了振杰被评为“十大杰出青年”。 该社区注重村容村貌建设,以改善居民生活、生产环境为已任,积极兑现承诺。于2006年初经多方争取资金,在张孔村东头修了一座生产桥,大大改善了社区内生产生活和交通状况,06年底,修通了920米的田楼至张孔村内公路,并在主干道上安装了路灯,方便了群众夜间出行。 |
东顺河社区 |
东顺河社区居民委员会 驻地:界首市胜利路2号 设立时间:2006年10月 户数:2100 户 人口:8100余人 归属:东城街道办事处 辖区面积:1平方公里 办公面积:2000平方米 服务中心面积:160平方米 活动中心面积:400平方米 场所权属:东顺河社区 活动场所数:4 社区工作站数:3 市场化服务组织数:2 志愿者服务组织数:3 社区特色:社区文化、志愿服务 社区理念:服务基层群众 建设和谐社区 资源优势:1、党政资源 2、教育资源 3、商务资源 4、景观资源 受奖情况: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安徽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妇女之家”建设示范点、“绿色社区”、“科普示范社区”;阜阳市“文明社区”、“平安家庭示范社区”、“安全社区”;界首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平安社区”、“文明社区”、“卫生社区”、“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先进关工委社区”等。 社区于2012年11月完成新一届两委换届,现有两委成员9人,其中,党总支组成人员7人,居民委员会成员5人,平均年龄39岁。 社区共建单位有:市政办、市文明办、市工商局、市电视台。 |
连后楼社区 |
连后楼社区地处界首市火车站两侧,辖4个自然村,耕地1185亩,人口2493人,支部成员3名,党员61人。村两委成员有较强的带头致富能力,其中支部委员龚广印和村计生专干刘素勤是办事处“三强型”干部。 多年来,该社区在两委的带领下,以创建“五个好”村干部为目标,紧紧围绕发展农村经济这一主题作文章,各项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1、连后楼社区是远近闻名的蔬菜基地。 该社区两委借助紧靠市区的优势,大力发展蔬菜种植,尤其是无公害蔬菜种植的推广,在全社区全面扩展。该社区居民大多从事时令蔬菜和反季节蔬菜的种植,尤其是连后楼和吕菜园两自然村是界首市的“菜篮子。”村民一年四季、一天到晚与蔬菜打交道,经济收益较为可观。社区两委因事利导,大力发展无公害产品,既使群众受益,也使蔬菜生产成为该社区的支柱产业。 2、连后楼社区是远近闻名的副食品基地。 连后楼社区是传统的生猪屠宰地,尤其是龚庄自然村,该村80%的党员和村民从事生猪屠宰。通过生猪屠宰,带动了副食品的加工生产,富裕了当地群众。 目前,全社区上下齐心协力,以共创文明新村和满意总支为契机,两委结合实际,更进一步地明确了发展思路,在农业方面以种植业为主,做大做强蔬菜基地和无公害品牌。引进先进技术,组织干部积极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力争人均收入在原有的水平上更上一个台阶,从而更好地富裕群众。 |
王刘村 |
王刘村地处界首及太和交界,辖五个自然村,耕地3035亩,人口3026人,是东城办事处的养殖村,党总支成员3名,其中高中以上学历的2人,党员92人。该村党总支一班人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谋群众之所需,他们在群众面前集体许下“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把老百姓要求办的事办好,做一个称职的支部”的诺言。着手把提高党员干部素质、抓好班子建设放在第一位。 该村党总支结合本村实际,明确了“产业富村、科技兴村”的发展思路。在农业一方面以种植业为主,另一方面以种植和养殖共同发展,齐头并进。按照村民自愿和村委会宣传推广相结合的原则,引进优质小麦豫麦18、大豆中皇13等品种,推广种植面积800亩,组织干部积极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仅此一项,全村人均增收30元;鼓励家庭作坊创业,以家庭为单位,念好致富经,大力发展尼龙绳加工业。目前,村已有80户进行尼龙绳加工,户均年纯收入1万元;小型运输业得到较快发展,农户新购运输车8辆,运输户年创收3万余元;积极扩大就业门路。通过多种途径转移村富余劳动力,目前全村外出务工人员已达到820人,月平均收入达到800元以上。另外,还经常邀请市有丰富农业生产经验的老专家到村进行技术指导,深入田间地头,解决群众生产中的疑难问题。 该总支还用足用活专项扶持资金,培养“双培双带”致富能人,养鸡专业户王勇,养羊专业户王好蓝,培养养羊专业户,医疗门诊致富能手纪松,养猪专业户纪庆贺,建筑致富带头人王好夫,还成立了建筑协会,以协会为依托,发展村各项经济。村民纪勇带头兴办废旧塑料加工厂,吸纳本村35人就业,人均月收入达到400余元,不仅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还有效地解决了本村的劳动力剩余问题。 该村党总支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走群众路线,不断强化“新民、为民、富民、安民”的思想观念,把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工作重点,妥善解决涉及农民利益的问题,让人民群众满意。一是成立了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室,村干部免费为群众办理生育证、户口本、身份证及小额贷款等各项事宜,受到了群众的好评。二是村“两委”多方筹资,修村室后排水沟1200米,安装路灯10盏,村内修砖渣路1.5公里,涵桥4座,大大改善了村内生产、生活和交通状况;积极向市文化局争取阅览柜和各种图书,建立了农民图书室、“农民网吧”,为老百姓提供了致富信息,丰富了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
方楼村 |
方楼村位于界首市东城街道办事处东部,辖方楼、张学、夏关三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1232户,总人口5285人;村干部3人,党总支成员3人,党员85人;耕地面积3787亩。该村路面整洁,交通便利,界皮路穿境而过,毗邻界首市工业园区,区位优势十分明显。方楼村是东城办事处养殖、种植基地、界木种植基地,也是小型加工业、深加工业(如花生、尼龙绳等)的基地。 几年来,该村在村两委的带领下,按照村民自愿和村委会宣传推广相结合的原则。重点发展了牛、猪养殖业,比较上规模的有五家以上;成立了“憨友”西瓜种植协会,“憨友”西瓜的种植面积逐年递增,市场前景广阔,利润丰厚;大棚蔬菜向上规模、上档次发展。尤其是方楼的西瓜远近闻名,年种植面积1200亩,目前村里已有26个蔬菜大棚,15个肉鸡养殖大棚,种植、养殖户年收入达万元左右。而且该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注重发展特色经济。 加强村传统花生深加工业,方楼每年花生种植面积860亩,已形成集种植、收购、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完整的产业链条。鼓励村民上规模、上档次。 做好劳务输出工作。据统计,2007年全村外出务工人员520人,月平均收入达到700元以上,2008年已超过850人。 充分利用方楼村区位优势,村两委因势利导,积极培育发展公交车营运业、小型运输业。忙时搞生产、农闲搞运输。村两委还积极联系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业务,帮助村民解决购车难的问题。 实施“引凤还巢”。两年来,先后有肖克祥、王占帮、夏省义三位党员回乡创业,带动了更多的群众走上了致富之路。 该村多年来各项工作走在前列,在党建、综治、计生工作中都有突出的表现。 |
随湾村 |
随湾村:位于东城办事处东部,系2007年3月由原朱张村和随湾村合并而成,与太和县税镇接壤,省道308线穿境而过,辖朱庄、张庄、杨湾、随湾、华湾等7个自然村,全村总人口4760人。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