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马村地处界首及界临郸路西侧,辖八个自然村,耕地2700亩,人口3200人,党总支成员4名,其中高中以上学历的3人,党员52人。该村党总支一班人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谋群众之所需,他们在群众面前集体许下“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把老百姓要求办的事办好,做一个称职的支部”的诺言。着手把提高党员干部素质、抓好班子建设放在第一位。
该村党总支结合本村实际,明确了“产业富村、科技兴村”的发展思路。在农业方面由种植业为主调整为种植和养殖业并重,按照村民自愿和村委会宣传推广相结合的原则,引进优质小麦豫麦18、内香188、大豆中皇13等品种,推广种植面积800亩,组织干部积极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仅此一项,全村人均增收30元;鼓励家庭作坊创业,以家庭为单位,念好致富经,大力发展尼龙绳加工业。目前,村已有80户进行尼龙绳加工,户均年纯收入1万多元;小型运输业得到较快发展,农户新购运输车8辆,运输户年创收3万余元;积极扩大就业门路。通过多种途径转移村富余劳动力,目前全村外出务工人员已达到820人,月平均收入达到800元以上。另外,还经常邀请具有丰富农业生产经验的老专家到村进行技术指导,深入田间地头,解决群众生产中的疑难问题。
该村党支部还用足用活专项扶持资金,兴办了村养牛厂,成立养殖协会,以养牛厂为龙头,以协会为依托,发展村养殖业,目前全村牛存栏达到200余头。
该村党总支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走群众路线,不断强化“新民、为民、富民、安民”的思想观念,把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工作重点,妥善的解决涉及农民利益的问题,让人民群众满意。一是成立了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室,村干部免费为群众办理生育证、户口本、身份证及小额贷款等各项事宜,目前共办理40多件,受到了群众的好评。二是村“两委”多方筹资,修村主干道3公里,村内修砖渣路1.5公里,涵桥4座,大大改善了村内生产、生活和交通状况;积极争取3万元水利基金,在市包联单位、交通局、水利局、科技局、办事处党委及全体群众的支持下,修好中心沟,使农民走上了放心桥;建立了图书室、“农民网吧”显老百姓带去了致富信息,丰富了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目前,村庄规划以及新农村建设正在稳步实施。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41282201 | 236000 | -- | 查看 聂马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前郭村 |
前郭村:位于靳寨乡最北部,S204线穿境而过,全村面积约5平方公里,辖9个自然村,现有人口5710人,耕地4600亩。 |
段寨村 |
段寨村交通便利,省道204线穿村而过,辖四个自然村,现有人口4162人,耕地面积3288亩,位于靳寨乡中心地带。党总支成员6名,其中高中以上学历的4人,党员87人。该村党总支一班人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谋群众之所需,他们在群众面前集体许下“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把老百姓要求办的事办好,做一个称职的支部”的诺言。着手把提高党员干部素质、抓好班子建设放在第一位。村两委班子团结一心、凝聚力、号召力强。本村有再生塑料加工的传统,有一支长年在外收购再生塑料的队伍。现在村里有再生塑料加工企业24家,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在百万元以上的企业3家。具体有建设再生塑料基地的条件。 该村党总支结合本村实际,明确了“产业富村、科技兴村”的发展思路。在农业方面由种植业为主调整为种植和养殖业并重,按照村民自愿和村委会宣传推广相结合的原则,引进优质小麦豫麦18、内香188、大豆中皇13等品种,推广种植面积800亩,组织干部积极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仅此一项,全村人均增收30元;鼓励家庭作坊创业,以家庭为单位,念好致富经,大力发展再生塑料加工业。 该村交通有利于原材料的购进和产品的外运;有长年在外收购塑料的队伍,有再生塑料加工的传统;有充足的电力,充沛的水源;劳动力充分,群众搞塑料加工的积极性也很高。 目前,村小型运输业得到较快发展,农户新购运输车8辆,运输户年创收3万余元;积极扩大就业门路。通过多种途径转移村富余劳动力,目前全村外出务工人员已达到820人,月平均收入达到800元以上。另外,还经常邀请具有丰富农业生产经验的老专家到村进行技术指导,深入田间地头,解决群众生产中的疑难问题。 该村党总支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走群众路线,不断强化“新民、为民、富民、安民”的思想观念,把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工作重点,妥善的解决涉及农民利益的问题,让人民群众满意。一是成立了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室,村干部免费为群众办理生育证、户口本、身份证及小额贷款等各项事宜,目前共办理40多件,受到了群众的好评。二是村“两委”多方筹资,修村主干道3公里,村内修砖渣路1.5公里,涵桥4座,大大改善了村内生产、生活和交通状况;积极争取3万元水利基金,在市包联单位、交通局、水利局、科技局、办事处党委及全体群众的支持下,修好中心沟,使农民走上了放心桥;建立了图书室、“农民网吧”显老百姓带去了致富信息,丰富了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目前,该村是靳寨乡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村庄规划以及新农村建设正在稳步实施。 |
靳寨村 |
靳寨村位于靳寨乡南部,西临界临郸公路,南靠靳黄路,与靳寨乡工业小区毗邻,交通便捷,村庄离界首市区约5公里。总耕地面积2232.5亩,人口3264人。由东靳、西靳、牛庄、冢杨庄四个自然村组成。 靳寨村有3个党支部,党员71名,2011年7月经党总支换届选举产生新一届党总支书记赵峰、副书记田明才、委员肖凤鸣。全村有5个村民小组,2011年7月换届选举产生40名村民代表。 2011年8月换届产生新一届村委会成员。主任王保鑫、副主任魏素珍、委员肖波、靳玉广。 |
魏庄村 |
魏庄村位于靳寨乡北部,系2006年12月由原王楼村和魏庄村合并而成,与河南省沈丘县刘湾镇接壤,辖东魏、西魏、大闫、赵海、前段、刘庄、前王楼、后王楼等8个自然村,全村总人口5160人,党员130人,党总支成员5人,村筹备委员会5人,其中交叉任职3人,干部平均年龄42岁。村路面整洁,交通便利,省道204线穿境而过,区位优势十分明显。魏庄村是靳寨乡的肉鸡养殖基地、果木种植基地,也是天然的林木加工基地。近年来,尤其是合并村以来,在总支的带领下,班子成员团结一心,艰苦奋斗,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各项工作均取得了长足发展。 村党总支书记段振系乡“三强型”干部,自并村以来,该村在党总支的领导下,从基础建设抓起,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培训,加大计划生育工作力度,使原来远近闻名的落后村一跃而成为乡各项工作的先进村,尤其是计划生育工作,连续三次月积分考核位居办事处前三名。 之前的魏庄村、王楼村,因农业结构调整而引起村级债务,群众-不断,新一届党总支从化解群众矛盾入手,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工作,发挥党员和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各项矛盾渐次化解。目前,魏庄村以原王楼村为基础,重点发展大棚养殖、肉鸡项目,已有22个肉鸡养殖大棚,养殖户年收入达3万元左右,而且村党总支注重发展特色,加强了村传统的塑料加工业。同时,利用该村区位优势,因势利导,积极培育发展公交车营运业和小型运输业,群众生活舒心,各项工作正步入规范化。 |
小张村 |
小张村位于界首市靳寨乡南部,辖小张、大梁、朱庄、大张、马庄五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975人;村干部4人,党总支成员3人,党员87人;耕地面积2260亩。该村路面整洁,交通便利,临界郸公路穿境而过,毗邻界首市工业园区,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村党总支一班人充分认识到要想发展本村经济,加快致富奔小康进程,关键要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几年来,他们始终以建设“五个好”支部为目标,自我加压,开拓进取,增强工作责任感和压力感。狠抓作风建设,发扬团结协作的作风,坚持廉洁自律的作风,艰苦创业,勤政为民,树立了良好形象,村支部为服务好群众,建立了为民办事全程代理接待室。 该村注重村容村貌建设,以改善村民生活、生产环境为已任,积极兑现承诺。于2006年初经多方争取资金,修了一座生产桥,大大改善了村内生产生活和交通状况。2011年底,修通了1500米的村内公路,并在主干道上安装了路灯,方便了群众夜间出行。 该村党总支结合本村实际,明确了“产业富村、科技兴村”的发展思路。 一是在农业方面由种植业为主调整为种植和养殖业并重,按照村民自愿和村委会宣传推广相结合的原则,引进优质小麦豫麦18、内香188、大豆中皇13等品种,推广种植面积800亩,组织干部积极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二是做好劳务输出工作。据统计,2010年全村外出务工人员750人,月平均收入达到1000元以上,2011年已超过900人。 三是充分利用小张村区位优势,村两委因势利导,积极培育发展公交车营运业、小型运输业。忙时搞生产、农闲时搞运输。 该村党总支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走群众路线,不断强化“新民、为民、富民、安民”的思想观念,把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工作重点,妥善的解决涉及农民利益的问题,让人民群众满意。 |
聂马村 |
聂马村地处界首及界临郸路西侧,辖八个自然村,耕地2700亩,人口3200人,党总支成员4名,其中高中以上学历的3人,党员52人。该村党总支一班人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谋群众之所需,他们在群众面前集体许下“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把老百姓要求办的事办好,做一个称职的支部”的诺言。着手把提高党员干部素质、抓好班子建设放在第一位。 该村党总支结合本村实际,明确了“产业富村、科技兴村”的发展思路。在农业方面由种植业为主调整为种植和养殖业并重,按照村民自愿和村委会宣传推广相结合的原则,引进优质小麦豫麦18、内香188、大豆中皇13等品种,推广种植面积800亩,组织干部积极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仅此一项,全村人均增收30元;鼓励家庭作坊创业,以家庭为单位,念好致富经,大力发展尼龙绳加工业。目前,村已有80户进行尼龙绳加工,户均年纯收入1万多元;小型运输业得到较快发展,农户新购运输车8辆,运输户年创收3万余元;积极扩大就业门路。通过多种途径转移村富余劳动力,目前全村外出务工人员已达到820人,月平均收入达到800元以上。另外,还经常邀请具有丰富农业生产经验的老专家到村进行技术指导,深入田间地头,解决群众生产中的疑难问题。 该村党支部还用足用活专项扶持资金,兴办了村养牛厂,成立养殖协会,以养牛厂为龙头,以协会为依托,发展村养殖业,目前全村牛存栏达到200余头。 该村党总支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走群众路线,不断强化“新民、为民、富民、安民”的思想观念,把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工作重点,妥善的解决涉及农民利益的问题,让人民群众满意。一是成立了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室,村干部免费为群众办理生育证、户口本、身份证及小额贷款等各项事宜,目前共办理40多件,受到了群众的好评。二是村“两委”多方筹资,修村主干道3公里,村内修砖渣路1.5公里,涵桥4座,大大改善了村内生产、生活和交通状况;积极争取3万元水利基金,在市包联单位、交通局、水利局、科技局、办事处党委及全体群众的支持下,修好中心沟,使农民走上了放心桥;建立了图书室、“农民网吧”显老百姓带去了致富信息,丰富了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目前,村庄规划以及新农村建设正在稳步实施。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