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庄村位于珠龙镇西部,西与大柳镇接壤,北与广卫村相邻,南与兴珠村相接,全镇总人口1600余人,辖10个村民组,分别是断腰、张赵、王西、山王、湾塘、斗板肖、大黄、崔巷、方徐、徐郢。
木庄村以种植业为主,主产水稻、油菜、花生等作物。
木庄村是珠龙镇林业大村,以松树、竹木、杉木等为主要林业产品,是木制品加工的重要原料。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41103104 | 239000 | 0550 | 查看 木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清流社区 |
清流社区于2007年6月行政区划调整时由原来的街道村调整而来,全社区总人口约3200余人,其中农业人口1450人,非农1200人,流入人口大约550人。社区位于珠龙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滁定公路、珠杨公路、沙河水库穿境而过,交通便利,社区辖6个居民组,分别是珠龙、农田、罗庄、街头、菜队、南元。 清流社区是乡镇政府驻地,社区居委会承担着集镇建设发展、卫生管理、市场管理等多重功能。 近年来,清流社区建设水平明显提高,新建的盈福路具备相当规模,居民入住率明显提高。集贸市场建设进一步加强,集市贸易兴隆。 |
兴珠村 |
兴珠村位于珠龙镇西部,全村总人口2300人,辖10个村民组,分别是墩王、邢郝、羊马头、下陈、大涂、岳许、大许、岱胡、瓦胡、平塘徐。兴珠村党总支下辖两个支部,共有党员57人。 兴珠村是珠龙镇草坪发展的起源地,全村目前共有草坪2000余亩,主要品种为高羊茅、马尼拉等,产品销往南京、上海、合肥等地。 兴珠村境内山场、水面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 |
木庄村 |
木庄村位于珠龙镇西部,西与大柳镇接壤,北与广卫村相邻,南与兴珠村相接,全镇总人口1600余人,辖10个村民组,分别是断腰、张赵、王西、山王、湾塘、斗板肖、大黄、崔巷、方徐、徐郢。 木庄村以种植业为主,主产水稻、油菜、花生等作物。 木庄村是珠龙镇林业大村,以松树、竹木、杉木等为主要林业产品,是木制品加工的重要原料。 |
北关村 |
北关村基本概况 北关村位于珠龙镇北部,地处沙河集水库南岸,是珠龙镇北大门,全村总面积23平方公里,下辖14个村民组,607户,总人口2598人,其中移民人口781人,是全省10个移民示范村之一。耕地面积3018亩,山场面积3520亩,水面面积1100亩,农业生产以种植业为主,水稻、小麦为其主导产业,近年来通过落实镇党委、政府提出的“个十百千万”工程,正大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目前已经建立500亩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和200亩菊花种植基地。2010年人均收入5220元.村党总支下设2个支部,8个党小组,现有党员76人,村两委班子7人(包括1名选派干部和1名大学生村官)。 北关村发展优势 北关村区位条件优越,自然资源丰富,农业转型升级发展潜力较大,已具备加快发展的良好优势。 一是区位条件优越。北关村处于滁州市郊,滁定路穿村而过,交通便利,同时也是珠龙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根据珠龙镇总体规划综合判断,未来一个时期集镇人口还将大幅度增加,预计到 2015 年集镇人口将达到12500人左右。随着北关中心村、农贸市场的加紧建设,北关村承接沙河集水库和珠龙镇辐射的能力更强,发展生态农业、物流等服务业。旅游业的空间将会持续扩大。 二是自然景观资源丰富。北关村沿沙河集水库的岸线资源丰富,拥有大片湿地,与散布的村落、田野风光融为一体,风景秀丽,环境优美。滁定公路东南侧主要为低山地区,植被与地形、地貌搭配良好。加之古清流关口这一历史文化资源,北关村发展生态农业和休闲旅游优势较大。依托以上风格各异的自然景观资源,北关村将形成以生态农业和都市休闲旅游为主体的发展方向。 三是耕地及园地较多,农业转型潜力较大。北关村人均耕地及园地资源较多,充分挖掘耕地及园地资源潜力,是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当前,北关村通过积极发展大棚蔬菜、滁菊、苗木花卉、优质水果等高效经济作物,引进珍稀畜禽新品种,进行规模水产养殖,农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 预计经过努力,高效农业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将稳定在30%左右。 |
珠龙村 |
一、行政概况 珠龙村位于珠龙镇西部2公里处,滁定公路窜村而过,交通和便利,环境优美。全村总面积约6.5平方公里;辖10个村民小组,全村总人口2150人;耕地面积2800亩,山场面积1500亩,水面350亩;村民组经济收入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外出务工人员较多。 二、经济发展现状 1、农村经济主要以水稻、小麦、油菜、玉米和棉花为主。通过产业结构调整,特色产业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全村已有藤稔葡萄40余亩,苗木花卉150余亩,草坪近千亩,食用菌栽培约50亩和年养蛋鸡2万只的养殖场一个。另有外出务工人员约450人。2011年全村人均纯收入在7000元以上,全村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2、招商引资方面,2009年我村引进了投资200万的免烧砖厂,让农村劳动力不需要外出,在家门口就可以打工。我村还通过提供土地等措施,积极为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创业提供平台,目前,一座50亩的食用菌创业园初步建成并投入使用,我村还以大学生牵头,创立了兴龙食用菌专业合作社,通过请农业专家免费上门指导等办法,鼓励大学生进园发展食用菌。目前已引进大学生5名、我村农户15户,创业园食用菌生产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计划在两年内,建成钢架大棚200栋,带动农户50户。今年,我村和政府合作,将滁定路边林场组30多亩土地拿出来,集中规划,作为工业园区,前期将水、电、路等设施配套完善,向外公开招商引资,从而更好的加快村经济发展,带动村民尽快致富。 三、新农村建设情况 1、珠龙村于2006年被确定为市级新农村示范村,目前已确定新农村建设集中规划点为干山头村民组,目前已建成农民新居18套,每套160平方米,同时对规划点进行道路硬化,修建水泥路3.5公里,建成自来水、下水道等公益设施。2011年,我们又在新村部前及干山头中心规划点上,建了20多套土地置换安置房。 2、通过土地置换,推进新农村建设。在2008年,我村用自筹资金30余万元及争取的部分资金,新建了一个“三位一体”的新村部,总面积440平方米。近年来,我们置换出土地300亩,建设2处自来水,修通环村水泥路5公里。我们现在农民出门不超过500米就是水泥路,出行条件明显改善。为推进农村新型能源建设,我村又建成沼气池300多座,农民用沼气烧饭,既清洁,又实惠,农村环境也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3、土地置换与整村整治。土地置换是因为既促进城市发展,又保证18亿亩耕地这条“红线”而推行的一项政策,就是把农村闲散的住房拆迁掉,集中到规划点上居住,把老宅基地复耕,我们村09年拆迁了22户置换出50多亩土地,2010年又在团山组、白坂组拆迁了几十户,置换出近200亩土地。 珠龙村注重加强党的建设,多次被评为先进党组织,其中2007年被省委组织部表彰为全省“五个好”村党组织标兵,2006、2008年被评为南谯区先进基层党组织。 |
广卫村 |
一、 村基本情况 1、地理位置 广卫村位于珠龙镇西部,西与大柳镇相接,北与解放军某部训练基地相邻。滁定路穿境而过,交通发达。 2、村情 广卫村共有20个村民组,3130口人,辖20个村民组,分别是:大江、山头徐、明塘、新村、苏梅、仙安、兴里、小庙、罗成、广北、广南、贾湾、曹坊、小庄、邵大塘、平桥、玉河、塘墩、曹圩、涂庄。市500KV的清流变电所位于境内。 3、产业结构 广卫村所辖面积10.355平方千米,现有耕地10132.91亩,基本农田8733亩,林地2706亩,荒山、荒坡1290亩,水域面积2353亩,非生产田地2053亩。由于广卫村地形复杂,西北部山丘连绵,东部关山为屏,中部地势较较平坦。主导产业是水稻种植。广卫的副产业以畜牧业养羊和种植草坪为主。 4、经济状况 村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是种植农作物,比如小麦、玉米、大豆等;二是外出务工或经商。广卫村有将近三分之一外出务工者,外出务工者又以青壮年为主,主要务工地为南京浙江沿海等南方城市。人均年收入为1700元。 5、基层领导班子建设情况 广卫村两委班子共6人,支部书记裴昌友,村主任丁王林。全村共有党员35名,党员年龄以40岁以上为主,党组织健全。村两委班子团结,责任分工明确,能听取村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工作都很认真负责,公道正派,凝聚力较强。 二 存在的问题 1、 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 农业生产结构单一,主要为分散单独经营模式。由于广卫村家畜业分散,各家各户进行自家养殖,不利于家禽的饲养、防疫治病和销售。村民们各自生产,各自经营,缺少科学种养带头人,缺乏信息交流沟通,农业发展速度较为迟缓。 2 村两委组织建设问题: 党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后备干部及党、团员培养不足。村干部中没有经济能人,双带能力不够强。 4、精神文明建设问题: 村民安于现状,进取精神不足,文化生活贫乏、单调。精神文明建设有待加强。 5、村民教育问题: 村民普遍文化水平低,特别是中老年人文盲数量偏多,有一部分青少年初中毕业便开始回家务农或外出务工,没有再继续上学深造,因此村内人才较少。 三 对策建议 (一)农业及经济建设方面 1、农业生产应集中规模化以提高生产效率 广卫村的农业生产分散经营影响了整个村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解决对策:将各农户分散的可耕地集中起来,连成几十亩甚至上百亩的庄稼大区,由少数种田能手承包,可以实行入股、联包、雇佣等多种合作方式,把土地耕种规模化、产业化。这样对田地集中管理,有利于对庄稼进行集中播种、集中施肥、集中收割,提高了农作效率,同时也解放了更多的劳动力,使他们可以安心在外务工或经营其他项目,不用担心耕地闲置或无人管理,还可以享受到所属土地的收入,一举两得。 2、发展多种农产品,优化种植业以达增收目的 (1)开发种植经济作物,来增加农民收入。广卫村种植农作物仅以种植水稻、小麦、玉米、大豆为主,几乎没有其它经济作物。关键是村上缺少科学种养带头人,缺乏市场与科学信息,多数农民不懂得应该种植哪种经济作物,又没有技术,不知道该如何去种植,更不知道农作物的市场行情,怕种植太多没有销路或是收购价格太低。例如发展蔬菜大棚种植,蔬菜大棚种植技术已大规模推广,而广卫村目前还没有大棚种植。建议利用大棚来种植反季节蔬菜,因为反季节蔬菜价格高,市场需求量大,且能给农户带来更高更直接的经济利益。正确引导农民来开发种植尤为重要。首先村干部应在此起到积极带头作用,多整理一些有关大棚成功种植且回收利润的资料,增加群众种植信心;其次可以带领一些积极户到其他大棚种植成功的地区做实际考察学习;再次可以高薪聘请一些技术人员来村上做技术指导。相信通过正确合理的引导工作,村民们一定能经营好大棚种植。 (2)开发经济林项目。经济林是有特殊经济价值的林木。广卫村目前成片绿林几乎为零,大力发展林业尤其是经济林,不但可以优化村里的环境,并且能为群众带来可观的收入。比如说枣树林、无花果林、花椒林等等,这些林木易于种植,易于管理且果实价格较高,近些年市场上需求量一直很大。通过合理配置村内土地,开发经济林项目,一定能给村民带来增收。 3、家畜应集中养殖以便于管理和销售 广卫村的家畜以分散养殖为主,各家各户进行自家养殖,不利于家禽的饲养、防疫治病和销售。现在国家针对养殖业给予很多特殊的优惠政策,比如说养鸡,只数达到1万——3万只的,国家给予10万元的经济补贴。如果将村内养殖户聚合在一起,形成规模化养殖场,统一实行育种、饲养、防疫治病、销售,同时可以引进新品种、新技术,一方面大大降低了养殖成本,另一方面可以更快享受到利润,还可享受到国家的优惠政策。如果一旦形成供销链,则足不出户就可收到利润。 (二)资源合理利用方面 1、合理充分利用水地 (1)广卫村内湛河贯穿而过,有丰富的水资源,但却基本上未利用,只有个别临河住户种殖少量莲藕,散养少数量的鸭。针对丰富的水资源,建议临河种植水稻,河内种植莲、藕,另外可发展水产养殖业,养殖鱼虾等水产品,充分利用天然资源。 2、秸杆禁烧归田 由于近年来国家禁止焚烧秸杆工作逐步加强,村两委班子不断宣传上级政策,加强监管,广卫村的秸杆禁烧工作做得相当成功,但是秸杆还田工作还未完全做到位。秸杆无法处理,村民们便在田地、路边到处堆放,不但影响村容,且易造成火灾。因此在禁烧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村干部还应鼓励群众把秸杆合理利用,如可粉碎归田、制作饲料、培育蘑菇等。这样不但解决了秸杆堆放问题,而且合理利用了资源。 (三)村干部及党团组织建设方面 1、广卫村干部文化程度不高,村干部中没有经济能人,双带能力不够强。针对此情况,应加强组织班子学习,丰富他们的科学文化及法律知识,培养他们的领导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使班子成员能为人民群众带好头,指引好方向,办好事,成为人民群众的好干部。 2、党组织不十分健全,整体党员数量较少,且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低。根据这一情况,村里应在广大青少年中发展一批高素质、有能力、有文化的共青团员和党员,让村里的青少年积极向党团组织靠拢,培养他们的价值观、世界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把他们吸纳到党团组织里来,充实党团的力量。在发展党团组织建设的同时不能放松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因为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是加强党的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的必然要求。 (四)村民教育方面 我国一直把教育问题作为头等大事,只有加强文化教育,提高人民素质,才能强大国家力量。而武湾村村民普遍文化水平低,特别是中老年人文盲数量偏多,村里对于青少年的教育重视度不够。对此应鼓励青少年接受教育,学习深造,并对人才给予肯定和重视,适时对村民大力进行政策宣传、科普教育及法律教育尽量多的传输一些先进文化知识,尽可能地提高村民文化层次。 (五)精神文明建设方面 党和政府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在这样大好形势的感召下,广卫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但村民文化生活贫乏、单调,闲暇之余没有相应的好地方消遣。对策:开展和谐农户创建活动,树文明新。组织科技、文化、卫生下乡活动。利用农闲时间,组织村民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致富技术,由村两委协调规划场所,建设篮球场、健身器材、图书室等文化场所,活跃全村人的文化生活。 (六)社会治安方面 社会安定,人民群众才能安居乐业,长期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非常重要。广卫村相对来说治安比较好,村两委带头发动群众,形成群防群治的良好局面,但今后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仍应加强开展。对全村的不稳定因素及时发现及时解决,不留后患,为全村营造一个和谐安定的生活局面。 现在正处于新农村建设的大潮中,国家出台了许多支农惠农的政策,只要我们的村民在“在个代表”以及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指导下,扎实肯干,农村经济一定能飞速发展,农村景象更加繁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也将早日实现。通过近两个月对广卫村的调研,使我对农村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我本人作为大学生村官,将一如既往地深入农村,踏踏实实去学习,为村建言献策,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为村更好的服务,为把广卫早日建设成为富裕的小康村而努力 |
陈王村 |
陈王村位于珠龙镇北部,分别与珠龙镇珠龙、广卫、北关村和沙河镇相接,全村总人口2098人,辖14个村民组,分别为丁坝、李王、上郢、下郢、上扬、下扬、下高、陈王、小张、黄冲、陈风岭、大苏、双塘、小郢。 陈王村境内山场、水面资源丰富。境内有丁坝水库、对面黄水库、牛头水库等,水产品丰富。 陈王村以种植业为主,盛产水稻、油菜、花生。 该村近年来各项工作取得优异成绩,先后多次被为先进单位。其中2008年被区委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计划生育工作被评为全区一类村第一名。 |
官塘村 |
官塘村位于珠龙镇西南部,2007年6月由原珠龙镇清流村和官塘村合并而成。全村人口3600余人,辖22个村民组,具体为:大河王、小叶、大石塘、小施、杨塘冲、娄塘、瓦屋刘、大官塘、三官塘、塘兴赵、张家洼、杨大郢、塘面坊、丁庄、石咀、黄泥塘、大河流、大河里、余庄、小官塘、大户庄、蚂蚁塘 。 官塘村以种植业为主,主要作物为水稻、小麦、玉米等作物,境内草坪面积较大,全村种植草坪面积达2500余亩,产品销往江苏、浙江等地,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 官塘村境内山场、林木资源丰富,松木、竹木面积较大,是木制品加工基地。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