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山社区成立于1996年,地处城乡结合部。东起儒林路,西至沿河巷,南起南岳西路,北至花园路。辖区总面积约0.8平方公里,总人口12588人,党员141人。辖区内企事业单位11家,网吧、歌舞厅等娱乐场所星罗密布。社区充分发挥县体育场的地理优势和硬件设施,为居民提供健身、娱乐、休闲、学习的良好环境。
办公地点:体育场路39号
联系电话 2319022 5035747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41124100 | 239000 | -- | 查看 屏山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江海社区 |
江海社区:下设10个居民小组,实住居民4560户,15850人。 |
笔峰社区 |
笔峰社区:占地面积1.67平方公里,有居民4494户,人口13482人,办公地点在老民政局对面原南屏社区。合并后区域范围:东以广源路莲花山庄为界,南以晶禾西苑为界,西以儒林路为界,北以吴敬梓路为界。 |
传塘社区 |
传塘社区:成立于2015年9月,辖区内有住户1110户,约3320人,面积约7.9平方公里,是襄河镇占地最大的社区。东以杨桥新村怀大路为界,南以城南大道襄河下游襄河大桥东北至杨桥新村为界,西以城南大道为界,北以国道口至S311路杨桥新村为界,区域范围内辖杨桥工业园区,办公地点位于传塘小区物业办公楼二楼。辖区范围内设传塘一组、传塘二组、传塘三组、传塘四组、老儒林酒厂组、福爵花园组、杨桥工业园区组7个居民小组。 |
屏山社区 |
屏山社区成立于1996年,地处城乡结合部。东起儒林路,西至沿河巷,南起南岳西路,北至花园路。辖区总面积约0.8平方公里,总人口12588人,党员141人。辖区内企事业单位11家,网吧、歌舞厅等娱乐场所星罗密布。社区充分发挥县体育场的地理优势和硬件设施,为居民提供健身、娱乐、休闲、学习的良好环境。 办公地点:体育场路39号 联系电话 2319022 5035747 |
南屏社区 |
南屏社区成立于二00二年六月,位于县城以南,属城乡结合部社区,面积为五平方公里。社区下设12个居民小组,有中、小学各一所,辖区内共有行政事业民营企业40多家,常住人口12892人,5218户,其中农业人口2142人,483户,社区有一个党总支,3个党支部,党员 46人。社区现有工作人员4人,文化程度,大专2人,高中2人,分别担任社区建设的各项工作。社区居委会具体工作有:社区党建、社区服务、社区计生、社区卫生、社区治安、社区文化、社区环境,以及设有青、妇、关、武等群众团体组织,社区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了居民代表会议制度,居民议事协商制度,居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计划生育制度,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社会治安管理制度,信访工作制度,社区工作人员工作、学习制度,党建工作制度,廉洁建设制度等规章制度。 办公地点:全椒县襄河镇儒林路 服务电话:0550-5184838 |
宝林社区 |
宝林社区居委会组建于50年代。东抵全椒县城最繁华的步行街新华路,南临贯穿全城的206省道,西接襄河社区居委会,社区居委会西北倚河而建,正北连南城社区居委会,社区划分六个片,下设6个居民小组,占地面积1.5平方公里。现有居民2900多户,总人口8200余人,居支委成员5人,0党员96人。 宝林社区居委会属于全椒县城的老城区,有丰厚的文化沉积和深厚的群众文化基础,不仅有集宣传、教育、娱乐、开展各种文体活动于一体的综合文化活动场所,而且拥有音乐、美术、摄影、书法、诗歌、民间歌舞等各类文艺骨干150多人。社区党组织以服务居民群众、创建和谐社区为己任,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在党建、社保、综治、创建、安全生产等多项工作中获奖。 |
城南社区 |
城南社区:位于全椒之东南,原老观陈境内,前凸而后凹,成立于2013年9月,紧邻火车站与政府政务新区,共有13个住宅小区,面积约2.5平方公里,目前社区下设16个居民小组,已入住常住户约6000户,20000人。辖区范围内有县医院、人武部、消防大队等驻区单位。 |
太平社区 |
全椒县襄河镇太平社区居委会位于县城东北方向,东至襄河闸,南起洪栏桥,西至吴敬梓,北到高架桥,占地1.5平方公里。社区现有居民户1823户,5300人,党员68人。社区下设8个居民组,卫生保洁员8名,主要巷道11条,各类企事业单位8个,辖区内有著名古迹吴敬梓纪念馆和风景名胜太平桥。 社区办公室面积约180平方米,计划生育服务室15平方米,现有电脑2台,打印机2台,25吋彩色电视机1台,VCD播放机1台,空调2台,并设置了固定宣传栏和公示栏,各项硬件设施比较齐全。 社区一班人能够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各项制度和规定,始终坚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坚持党风廉政建设与改进干部作风相结合,规范化落实政务公开、民主生活会等制度。注重用制度管人管事管物,尊重群众的决策权,为民服务,替政府分忧,抓综合治理,促文明建设。多年来从未发生过重大突发事件,社会治安稳定,受到各方的好评。 |
新华社区 |
襄河镇新华社区最早成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随着经济发展、城市扩建、原来的居委会重新划分,目前的新华社区辖区面积约0.25平方公里,地处县城政治、经济、文化及购物中心带,辖区共有繁华路段6条,大型集贸市场一座,企事业单位45家,个体工商户1045户,因此具有商业门点多、交通车辆多、人口流动性大的特征。社区共有常住人口5384人,5个居民小组。本社区系老城区,机关单位、宿舍多,机关工作人员及离退休人员多,因此社区本着“以人为本,服务为民”的宗旨来开展社区各项工作。 |
城东社区 |
城东社区位于全椒县襄河镇新马桥路10号,辖区自吴敬梓路新襄河大桥至312国道口之间路两侧,面积约109公顷。社区内有居民2563户,7638人,属城乡结合部,堪称全椒东大门,是通往滁州地区其他县市自312国道下道的必经之路,也可以说是大滁州建设的门面。 |
襄河社区 |
全椒县襄河社区居委会是一代文豪吴敬梓的故里,社区三面环城,南有南屏山,北有北极阁,襄河穿居而过,交通便利,社区11个居民小组,居住人口近万人。4家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220多家。 多年来社区“两委”秉承“服务至上,群众至上”的理念,坚持发展经济服务于民,发展二、三产致富于民,发展公益事业造福于民的方针,努力壮大集体经济,积极提供便利、快捷的服务,曾被0安徽省委授予先进党总支。社区“三个文明”建设长足发展,07年创社区总产值9000万元,上交国家税费68万元,人均收入4000元,无刑事发案率,曾被省、市司法厅、民政厅授予“民主法制示范”村。 07年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区一班人的积极努力下,信访工作,党建工作,农村综合工作取得好成绩,分别荣获一等奖,三等奖,得到大家认可,为早日实现和谐社区、平安社区而奋斗。 |
秦岗社区 |
秦岗社区隶属襄河镇管辖区域,地处全椒县城南新区的黄金地段,南临宁西铁路火车站、椒陵大道、内环路、儒林大道、南屏大道穿村而过;西至儒林新城、凤凰花园、安居小区等建在其中,慈济中学、慈济高级中学、城南小学环社区而建;椒陵医院、计生指导站、幼儿保健站等多家卫生部门在此生根,商贸网点遍布,全社区辖区内人口35000人,管辖人口5174人,农业人口3871人,土地面积890亩,本社区条件优越,地理位置属黄金地段,是开发、商贸、教育、卫生、休闲为一体的集中地带,社区人民生活优越,民风淳朴,能人荟萃,主打产业以个体企业,经商、运输、客运、务工等。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 |
儒林社区 |
全椒县襄河镇儒林社区位于县城东北方向,四面环水,共有四座桥进出社区,分别为积玉桥、新桥、洪栏桥和拖板桥。社区由奎光路、仙鹤街两条主干道和仙鹤巷等7条巷道组成,社区下设4个居民小组,共1094户,2752人。辖区内有著名古迹、省文物保护单位—奎光楼、百年历史的省重点中学—全椒中学及一座供广大市民休闲娱乐的环清公园。 社区办公室面积约180平方米,计划生育服务室15平方米,现有电脑2台,打印机2台,25吋彩色电视机1台,VCD播放机1台,空调1台,并设置了固定宣传栏和公示栏,各项硬件设施比较齐全。 社区一班人能够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各项制度和规定,始终坚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坚持党风廉政建设与改进干部作风相结合,规范化落实政务公开、民主生活会等制度。注重用制度管人管事管物,尊重群众的决策权,为民服务,替政府分忧,抓综合治理,促文明建设。多年来从未发生过重大突发事件,社会治安稳定,受到各方的好评。 |
花园村 |
花园村 花园村地处襄河镇,距襄河镇政府1公里。村区域总面积6平方公里。全村现有住户1600户,户籍人口5700人,外来流动人口2500人左右,共有26个村民组。耕田面积6500亩,山地30亩。村级经济主要以种植、养殖业为主。全村现有党员175名。 该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环境优美,S206省道和全章路穿越我村,是经济发展的好去处。该村地形属丘陵、平原地带,多年来该村立足本地,积极引导广大村民走“科技兴农、种、养结合”的路子,使全村的农业生产正向优质、高产、高效方向迈进,广大村民的经济收入正在逐年增加。 |
千佛庵村 |
千佛庵村:位于全椒县东郊,面积约16平方公里,有25个村民组,人口6800人,有耕田7700多亩。东面和十字镇接壤,北面和长安村接壤,南面濒临襄河,西面和全椒县城相连,312国道横穿村内。千佛庵村新建三个新村,分别为余郭新村、油坊新村和付沟新村。 |
邱塘村 |
邱塘中心村位于县城西郊三公里处,全神路路边。中心村始建于2009年7月,2011年7月竣工。总占地面积130亩,现一期、二期全部入住,入住总户数152户,入住总人口550人。中心村内基础设施配套齐全(主次干道共计20条,总长度2500米,下水道、厕所及污水处理设备一应俱全)。绿化面积达6500平方米。中心广场设置休闲健康器材。卫生管理长效机制正在落实,打造出一个环境优美,广大居民安居乐业的美好新村。 |
八波村 |
八波村位于县城西郊,距离县城约8公里,东西短、南北长,形如长方形,北面与石沛镇相接,西、南两边与六镇镇相邻,由黄粟树水库流往襄河的河道为分界线,东部自北向南分别与本镇教场村、邱塘村相接,一条长约7.7公里的笔直的西大路(水泥路)自北向南横贯全村中部,与相邻的两镇道路相连接,与西大路相垂直的南大路和北大路向东延伸,与县城道路相接,并且南大路继续向西延伸,村内砂石路面纵横交错,交通便利。该村内小型水库、塘坝零星分布、沟渠畅通、沿河一带又建有几座小型电站,农业用水资源十分丰富,全村共有31个村民组,3756人,耕地面积6370亩,多平原、少邱陵,多年来该村立足本地,积极引导广大村民走“科技兴农、种、养结合”的路子,使全村的农业生产正向优质、高产、高效方向迈进,广大村民的经济收入正在逐年增加。 其中河东新村位于八波村河东村民组,是我镇重点打造的“美好乡村”建设样板村,新村一期建设规模占地37.8亩,建设复式住宅77套、1.14万平米,安置拆迁户77户,共投资970.2万元。河东新村二期占地50亩,建设复式安置房111套,四合院32套,总建筑面积1.79万平米,安置五个村民组拆迁农户143户。整个新村建成后,可容纳近千户拆迁农户居住。 新村通过一、二期建设已初具规模,建成后的新村内新建地下供排水管道总长度5400米,通过农村电网改造项目在新村内架设了三台400千瓦的变压器,安装了太阳能路灯40盏;景观照明灯69盏;铺设4米宽的村内循环水泥路面1800米,修建村民健身步行道235米,全部做到了硬化,已建成占地4亩的停车场2座,休闲健身广场1处,新村内还修建了1个公共厕所和1座垃圾收集房。2011年、2012年开始实施新村绿化、亮化、美化工程,绿化覆盖率达30%。新村内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共投入资金约500万元。 河东新村充分利用现有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家乐,依托全椒至神山寺的旅游专线,准备兴建投资100万元的仿古式农家庄园和占地约40亩的垂钓中心。利用新村周边水利资源和多年的绿化环境,新建一座河边森林公园,充分利用当地的桃、柿、桔、葡萄等水果,结合乔、灌、花、草、绿道等相互映衬,构造出原生态的园林景观,成为新村内广大村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 |
教场村 |
教场村由原教场村和郭墩村于2008年合并。地处县城北部,交通便利。全村耕地面积5248亩,辖28个村民组,共有人口3332人。本村自然风光优美,民风淳朴。该村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能人荟萃的人文优势,紧紧围绕“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的主题,走“以高兴村、以农富村”的发展给予,村发展了农业和养殖业。 |
杨桥村 |
杨桥村由原杨桥村和王村村于2008年合并,地处县城东部,交通便利,全村耕地面积7201亩,辖区27个村民组,共有人口3671人。本村自然风光优美,民风淳朴,国道312,省道浦合路贯穿全村,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能人荟萃的人文优势,紧紧围绕工业集中获新农村建设。 |
长安村 |
长安村简介 长安村地处县城北部,交通便利,全谭路穿村而过,全村耕地面积7084亩,辖区19个村民组,农户1172户,3962口人。全村正式党员共95名,预备党员6名,入党积极分子3名。我村环境优美,民风淳朴,有较好的生产,生活氛围。当前村两委主要由柏玉其、钱朝龙、靳仲宝、汤永来、周志文、石文云、李玲等成员组成。 我村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能人荟粹的人文优势,紧紧围绕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的主题,全村重点发展了农业和养殖业。例如,长山村民组韭菜大棚面积约100亩,以及杨志柱办的儒林特种经济植物园的油桃种植面积约180亩,均已形成规模并创造了较高的经济价值。梅井村民组村民周传友创办了养殖场,圈养母猪24头,肉猪80余头,年收入达10多万元,并相继带动了周边村民组养殖业的发展。 我村认真执行党务、财务及时公开制度,定期考察,党务活动定期公开。低保、五保人员、特困补助、移民、财务等及时公开,以示公平公正。例如,水涝干旱灾害、农作物受灾台帐,核实统计以后,及时公开,并对村民提出的问题,做了耐心细致的说服,讲解工作化解了矛盾,使村民情绪趋于稳定。 |
老观陈村 |
按照上级关于村级行政区划调整的指示精神,2008年3月份,原经陈村和原老观陈村合并为现在的老观陈村,老观陈村地处全椒县城南,东靠襄河,西接花园村,南临荒草圩,北与S206接壤,属半山半圩地形,合宁铁路穿村而过,老观陈村地理环境优越、交通便利,民风淳扑,全村耕地面积3800亩,辖22个村民组,673户2481人,可养殖水面2000亩,该村利用靠近城郊独特的地理优势,和种、养殖大户能人荟萃的人文优势,积极开展“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的发展模式,以“稳农扩经,种养并举”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农业和养殖业。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