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安徽省 >>宿州市 >> 砀山县 >> 良梨镇 >> 三坝集村

三坝集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三坝集村谷歌卫星地图)


三坝集村简介

  三坝集村春季农业生产中注重抓好三招:推广科技、加大投入、搞好服务。目前,春耕备播工作搞得有声有色,形势喜人。首先加强了科技的推广和应用,建立健全了技术推广网络,采取举办学习班、培训班和聘请科技人员讲课、印发科普简报等形式,使农民学习掌握了春季麦田管理、西瓜育苗、嫁接、棉花浸种、拌种、播种要点和配方施肥新技术。其次是加大投入、搞好服务。重点抓好了政策、供种、施肥等三个统一,干部入户为群排忧解难。全村已购进良种10万多公斤,化肥、农膜、农药等10多吨;金融、农技、电力等部门也为搞好春季农业生产大开绿灯、提供方便、搞好服务。目前,全村每天有百余名劳力上阵,奋战在春耕生产第一线。为今年农业丰产丰收打下基础。
   村党总支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奋发有为的村两委班子的积极组织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在每月28号的党员学习中,各位党员都能积极参加学习,在深入学习创先争优活动后,我们党组织开展了大讨论、大走访,征求各方意见,找出差距,发扬成绩,解放思想,总结发展致富经验。在“双培双带”先锋工程的实施中,个个支部都搞起了帮带活动。“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更是开展的有声有色,无职党员结合自身优势自选岗位,再结合岗位职责为群众办事,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赢得了群众的满意,让群众和组织贴的更近了。
  
   三坝集村按照县委镇委的决策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紧紧围绕兴村富民为目标,以创建五个好村党组织为宗旨,以加快村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为总抓手,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不断加强党组织建设,团结和带领广大村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好事实事,一心一意谋发展。
   下一步工作打算:(一)利用国家有关惠民政策,加大对土地的集约化改造,形成集约型农业。根据市场的要求,加产业结构调整,从本村实际出发,建立相应的农业专业合作社组织,提升农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二)加大对村民的各方面的教育投入,利用村民外出考察学习,开阔农民的眼界,了解先进地区的农业管理经验,和有关部门联系,开设农民创业培训班和农民外出技能培训班。使有条件的农民能够创业,使外出务工者都有一技之长,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三)加大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力度,特别是对村两委班子成员的教育,使他们在思想和实际工作中,树立公仆意识,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本着对党对群众,对自己负责的思想意识去处理各种农村事务,积极发展村集体经济,保证正常的办公费用,使各种活动正常开展,村务、政务及时详细公开。增强村党组织和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41321111 234000 -- 查看 三坝集村谷歌卫星地图

三坝集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三坝集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三坝集村

  三坝集村春季农业生产中注重抓好三招:推广科技、加大投入、搞好服务。目前,春耕备播工作搞得有声有色,形势喜人。首先加强了科技的推广和应用,建立健全了技术推广网络,采取举办学习班、培训班和聘请科技人员讲课、印发科普简报等形式,使农民学习掌握了春季麦田管理、西瓜育苗、嫁接、棉花浸种、拌种、播种要点和配方施肥新技术。其次是加大投入、搞好服务。重点抓好了政策、供种、施肥等三个统一,干部入户为群排忧解难。全村已购进良种10万多公斤,化肥、农膜、农药等10多吨;金融、农技、电力等部门也为搞好春季农业生产大开绿灯、提供方便、搞好服务。目前,全村每天有百余名劳力上阵,奋战在春耕生产第一线。为今年农业丰产丰收打下基础。    村党总支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奋发有为的村两委班子的积极组织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在每月28号的党员学习中,各位党员都能积极参加学习,在深入学习创先争优活动后,我们党组织开展了大讨论、大走访,征求各方意见,找出差距,发扬成绩,解放思想,总结发展致富经验。在“双培双带”先锋工程的实施中,个个支部都搞起了帮带活动。“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更是开展的有声有色,无职党员结合自身优势自选岗位,再结合岗位职责为群众办事,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赢得了群众的满意,让群众和组织贴的更近了。       三坝集村按照县委镇委的决策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紧紧围绕兴村富民为目标,以创建五个好村党组织为宗旨,以加快村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为总抓手,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不断加强党组织建设,团结和带领广大村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好事实事,一心一意谋发展。    下一步工作打算:(一)利用国家有关惠民政策,加大对土地的集约化改造,形成集约型农业。根据市场的要求,加产业结构调整,从本村实际出发,建立相应的农业专业合作社组织,提升农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二)加大对村民的各方面的教育投入,利用村民外出考察学习,开阔农民的眼界,了解先进地区的农业管理经验,和有关部门联系,开设农民创业培训班和农民外出技能培训班。使有条件的农民能够创业,使外出务工者都有一技之长,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三)加大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力度,特别是对村两委班子成员的教育,使他们在思想和实际工作中,树立公仆意识,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本着对党对群众,对自己负责的思想意识去处理各种农村事务,积极发展村集体经济,保证正常的办公费用,使各种活动正常开展,村务、政务及时详细公开。增强村党组织和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   

桃源村

  桃源村位于良梨镇西北部,与葛集镇、城关镇接壤,全村人口7936人,辖阎王庙、北马庄、木龙坝、吴庄、狼屯、试验场、訾庄、侯王庄、马路口等自然村,古黄河大坝横过境内,见其身而不见首尾,土地多为黄河冲击淤泥而成的沙滩地,适宜栽植桃、梨、苹果等多种果树。近年来,该村以栽植黄桃为主,春天桃花盛开时“十里桃花荡春风,漫天烟霞落九重,诚招陶公来桃源,无须在外觅仙境”桃源村因此得名。    该村自然村村名奇特,颇惊人。如阎王庙相传该村当年在黄河大坝上建有“阎王庙”一座,焚香祈祷,以防黄河水患。木龙坝村名更富传奇色彩。相传有一年黄河发大水,村民为加固拦河大坝,家家户户用鸡笼、兔笼等木笼装土构造拦河坝。说也奇怪,当晚黄河水上涨,有人见一条木龙11人于大坝之上,水涨木龙则涨,硬是拦住了黄河水,后来这个村就叫木龙坝。狼屯是黄河改道后迁入黄河滩涂的穷人村,刚入住时,出门难睁眼,张口沙打牙,五谷不生,茅草齐腰,是野兽出没的地方,多为野狼。勤劳而执着的人们向风沙开战,向茅草要田和狼群挣食硬是把不毛之地改造成果海绿州。为了纪念祖先们的开拓精神,村名就叫狼屯。    党组织班子协调团结,坚强有力,有凝聚力与战斗力,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组织经过创先争优活动的熏陶,健全了组织,制度充分完善,能够长期不懈地坚持总支会议,按时召开党员大会,并能认真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活动日开展的丰富多彩。通过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和党员承诺,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按照党章和“五带头”、“五先锋”、“五模范”“五个强”严格要求自己,服务于人民,无私奉献,为本村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绝大部分党员对本次创先争优活动认识到位,思想到位,一致认为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非常及时,非常重要,是科学发展观的继续延伸,是对我们党组织和每个党员的真正的评议与考验。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事关长远、事关根本,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时间紧、任务重、意义大。我们要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以与时俱进、创先争优的精神状态,切实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年各项工作,为促进我村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良梨村

  良梨村是砀山县良梨镇的一个行政村,位于良梨镇东部,“文家河”从这个村流过。全村9000余人,耕地面积9500亩全部栽上了果树,其中300年以上的老龄树近千亩,著名的“梨树王”就位于该村,该村产的优质酥梨清朝乾隆年间以贡品晋京,是闻名遐迩的砀山酥梨的发源地和重要产地。以生产优质酥梨而闻名,所以该村叫“良梨村”。良梨村辖10个自然村,都以水果为主导产业,但各庄有各庄的特色,如代庄的梨、黄苗的苹果、王庄的改良梨等。近年来,农民收入不断增加,2009年底人均收入达到4400元,该村的代庄自然村是安徽省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良梨村有“梨树王”,自然有梨树王的由来、。相传清朝乾隆皇帝多次南下江南视察,每次行宫都设在离良梨村不远的訾庄寺院,都要品尝良梨村的“砀山梨”,就是因为砀山梨好吃,这皇帝老儿还要捎带回去为他死去的祖先尝尝。乾隆皇帝闲暇时就到良梨村梨园骑马踏青。一回那马啃掉了一棵幼梨树的顶梢又在树下拉屎拉尿。第二年乾隆皇帝再来这里,发现这棵梨树高大威风,众星捧月般屹立于百亩老梨园,嘅叹曰“群龙有首,梨树亦有王也!”“梨树王”的名字由此而来,相传至今。    “梨树王”高八只,冠盖地半亩,虽逾300高龄,但仍枝葳叶茂“三月阳春乌龙披雪银花蔽天,八月金秋碧叶缠绕金珠坠地”最高产达双吨。还有在梨树王前举行婚礼或在其枝条上系上红丝带,即可长命百岁,金玉满堂。有民俗唱到“谁能把它搂一搂,保持你活到九十九;谁能和它合个影,保你越活越年青。”吃了老龄梨树的梨果,强身健体,祛病消灾,延年益寿。每年梨花节,梨树王景点热闹非凡,年轻人结对在这里举行婚礼,中外游人争相与梨树王合影,留下美好的瞬间。中国原致公党主席、国家环保委副主任杨继珂先生亲题“梨树王”刻碑树下。    村党总支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奋发有为的村两委班子的积极组织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在每月28号的党员学习中,各位党员都能积极参加学习,在深入学习创先争优活动后,我们党组织开展了大讨论、大走访,征求各方意见,找出差距,发扬成绩,解放思想,总结发展致富经验。在“双培双带”先锋工程的实施中,个个支部都搞起了帮带活动。“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更是开展的有声有色,无职党员结合自身优势自选岗位,再结合岗位职责为群众办事,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赢得了群众的满意。   

丰棉村

  丰棉村,位于良梨镇西部,由原丰棉、李阁两村合并而成。因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此处丰产棉花,故名丰棉村。砀唐路、贾庄-蒋营路在此交叉成“十”字型结构。现该村已不再种植棉花,而是盛产酥梨、苹果和黄桃。   村党总支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奋发有为的村两委班子的积极组织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在每月28号的党员学习中,各位党员都能积极参加学习,在深入学习创先争优活动后,我们党组织开展了大讨论、大走访,征求各方意见,找出差距,发扬成绩,解放思想,总结发展致富经验。在“双培双带”先锋工程的实施中,个个支部都搞起了帮带活动。“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更是开展的有声有色,无职党员结合自身优势自选岗位,再结合岗位职责为群众办事,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赢得了群众的满意,让群众和组织贴的更近了。   我们按照县委镇委的决策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紧紧围绕兴村富民为目标,以创建五个好村党组织为宗旨,以加快村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为总抓手,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不断加强党组织建设,团结和带领广大村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好事实事,一心一意谋发展。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事关长远、事关根本,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时间紧、任务重、意义大。我们要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以与时俱进、创先争优的精神状态,切实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年各项工作,为促进我村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杨集村

  杨集村位于良梨镇东北,黄河故道南岩,与唐寨镇毗邻。全村人口近万人,水果产业为经济支柱。近年来,该村闯出一条发展观光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壮大集体经济的新路子,加快了新农业建设步伐。    著名的砀山梨花节旅游景点----鳌头观海就位于杨集村的黄河故道大坝上。登上鳌头观海极目远望无边花海从脚下铺开,向天边涌动,不是东海胜东海,尽占梨乡0,令人心旷神怡。每年来这里观光旅游的游客数万人。观光农业收入开阔了这个村干部的经济发展思路,集思广益开发了观光旅游新景点------梨花湾。来这里旅游,花巷斜径深入花海,足下轻音乐相伴,但见清澈见底的小河是花船往来,农家风味小吃应有尽有,斗鸡抵羊、唢呐歌舞、民俗文化突显风采,深受游客欢迎。    村名的由来。杨集村位于良梨镇东北部,由原杨集、孙庄两村合并而成。杨集是该镇东北部的重要集市,是砀杨路的终点村。解放前,最早由杨氏地主在此居住,后来聚集很多农户,形成买卖农产品的集市,称之为杨集,一直延续至今。现境内的张何庄自然村后有县梨花观赏景点――鳌头观海,每年4月初,吸引成千上万的国内外游人来此观赏,络绎不绝,川流不息。该村主产酥梨和苹果等水果。    去年冬季以来,杨集村动员广大果农加强果园冬季管理,通过清理果园、兴修水利、整形修剪、防治病虫害和施肥翻土,使冬季管理工作扎实有序。去年夏秋季因低温多雨天气等原因造成水果受灾较重,果农歉收。良梨镇党委、政府邀请省农科院和县植保站水果专家,结合镇情实况,针对性制订果园植保措施,并开展水果生产科技讲座,进行“阳光工程”培训,参训果农达2000多人。采取五项举措积极动员广大果农,利用“冬闲”时间抓好果园冬季管理。    一是清理果园,及时集中清除病果、病叶、杂草,统一销毁或深埋,并去除杂木树,疏散过密园片,为减少病虫害打下基础。    二是冬修水利。经过认真规划和实施,规划出杨集、马庄2个重点工程治理片,形成水利冬修“全面开花”的良好局面。    三是整形修剪,对交叉枝、重叠枝、下垂枝、病虫枝进行适当疏枝和缩剪,重点解决通风透光和枝组培养的难题。 目前,全村果园全部修剪一遍。    四是做好病虫害防治,及时刮掉树上的老翘皮集中烧毁,并用石灰涂白剂进行树干涂白;刮治腐烂病,并用石硫合剂等涂抹。    五是施肥翻土。春节过后,土地解冻,全镇掀起翻土施肥的热潮,采用环状、放射状、条形等挖沟施肥法,主要施用饼肥、人畜粪便、草叶沤制农家肥等有机肥料,配施磷肥和氮肥;结合施肥深翻树盘和果园,提高土壤孔隙度,增强土壤的透水性和保肥力,同时冻死越冬害虫和草根。   

礼河集村

  一、村情概况:    砀山县良梨镇礼河集村,位于良梨镇的中心是良梨镇的一个行政村,现辖13个自然村,8000多人,耕地面积7600亩,全部为梨、苹果、黄桃等10多种果树所覆盖,是一个典型的水果专业村。今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下,该村重点抓好水果改良,依据优势大力发展工商业,带动养殖业,农民收入不断增加,2009年底人均收入4300元,新农村示范小区建设初具规模。   二、村名典故:    说起礼河集村名的由来还有一段引人入胜的小故事。相传,元朝至正末年,战乱四起,红巾军领袖韩山童的军队连打胜仗,元朝的统治者非常害怕,就派军队追杀红巾军将士及其家人,为了避难,韩山童的妻子就带着儿子韩林儿来到了“礼河集村”,当时这个村并不叫“礼河集“村。乡亲们也不知道韩林儿母亲的来历,只当是逃难的。后来,红巾军打了打胜仗,元朝统治者摇摇欲坠,可是不幸的是红巾军领袖韩山童却阵亡了。拿下亳州后,红巾军副帅张献忠派人来接韩林儿母子,欲拥立韩林儿在亳州坐朝当皇帝。韩林儿母子和乡亲们相处很好,听说韩林儿要去当皇帝,乡亲们也高兴,全村老少都来相送到南河边。韩林儿母子劝说乡亲们不要再送了。到了河南岸,韩林儿回头看乡亲们还没回去,十分感动,就在河南岸对乡亲们大礼向谢,乡亲们见皇帝对他们施大礼也齐跪下还以大礼。自那以后,这条河就叫“礼河”,韩林儿避难的村庄也改名叫“礼河集”。至今,礼河集村犹保留韩林儿居住的遗址、纪念碑刻等。  

马庄村

  马庄村位于良梨镇南部,陇海铁路和“310”国道擦边而过,辖马庄、张楼、孙庄、魏楼、陈庄、吴菜园、王套楼8个自然村,2006年并村时,又将卢王庄、卢庄、魏寨、陈马路口5个自然村并入马庄村,现马庄村总人口8082人,果园面积7400多亩。       在10多个自然村中,马庄是个小村,现在的村名为什么还叫“马庄”而不叫其它?具体说,旧社会时马庄有寨围子,成为马庄寨,受到土匪侵扰时全体村民奋勇守寨,有时把来犯的土匪打得望风而逃,故有“马庄寨铁打的,失了北京不咋的”传说。还因为马庄位于该村正中,地理位置优越,所以多年以来一直沿用“马庄村”之名。    近年来,这个村的果农将中青梨树“高接换头”,将砀山酥梨嫁接为皇冠、元黄、翠玉等日韩梨系列品种,一年抽枝,二年献花,三年结果,第四年就丰产。改良梨外观美,口感好,成熟早,上市早,价格高,初上市本地价卖到每市斤1.5—1.9元,即使次梨也不低于每市斤0.5元,是砀山梨的2倍多。近年来由于气候变暖,良梨镇由过去的十年九旱变为十年九涝,阴雨连绵的天气对砀山梨生产极为不利,易导致梨黑星病、炭疽病、等病虫害的爆发。由于改良梨成熟早,加之水果套袋、疏花蔬果,恰恰避开了不利天气。水果改良促进了农民增收,陈李庄村一户5口人,年收入逾10万元。马庄村是良梨镇水果改良示范基地。    马庄村村委主任魏勇创办的“鑫泰果业”专业合作社是改良水果的核心,统一技术管理,按绿色水果标准施肥、用药,现已发展社员1000多户,规模种植4000多亩,先后与香港“达意”国际贸易公司和法国“家乐福”超市及马来西亚等公司签订了水果订单。2007年8月,魏勇被评为安徽省“农民创业带头人”。2008年10月被党组织批准为党员。    马庄村还有养殖业,党组织“双培双带”致富先锋,勇立潮头敢争先的青年党员王宏伟,他的“金丰”良种猪繁育基地被宿州市畜牧局授予“百强示范场”称号。王宏伟目前是马庄村村民委员会委员,砀山县政协委员。  


三坝集村特产大全




三坝集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