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安徽省 >>宿州市 >> 萧县 >> 龙城镇 >> 岱湖社区

岱湖社区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岱湖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岱湖社区简介

  一、区域概况
   岱湖社区位于萧县县城西北郊的凤山、虎山、灵山脚下,位居城乡结合部,311国道穿境而过,辖区内有著名圣泉寺等名胜古迹,萧县电视塔座落在辖区内的灵山顶峰。
  
   二、基本情况
   岱湖社区所辖12个自然村,27个村民组,总人口5216人,耕地3120亩,现在职干部9人,其中党总支委员5人,村民委员会委员4人,党总支书记许开强,48岁,大专文化,村民委员会主任郑勇。
  
   三、经济发展情况
   近年来在村两委的领导下,加快了村的城乡一体化建设,招商引资项目相继在辖区内落户,其中有县重点项目:柏星集团碧水星城房地产开发项目、县农资大市场项目、萧城新汽车站,村招商引资项目:金星水泥搅拌帮、张学东机械修理厂。在种植业方面,粮食生产逐年上升,山杂果栽培已达700亩,其中岱桥的石榴已达400亩,养殖业也有较大的发展,村内存栏蛋鸡1万只,鸡场1个,年出栏2万只,肉鸡场1个,村里山羊年出栏2000只。辖区内还有丰富的石灰石资源,采石加工业蓬勃发展。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41322100 234000 -- 查看 岱湖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岱湖社区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岱湖社区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城北社区

  城北社区位于美丽的凤山脚下,县委、县政府、司法局、党校等重要单位座落其中,行政隶属萧县龙城镇,组建于2004年4月。社区总面积1.1平方公里,社区现有居民2087户、7053人,驻区党员316人,其中直管党员40人。近年来,城北社区始终以“-”为指导思想,以组织建设为保证,以社区服务为基础,以和谐共享为目标,缔造了社区内团结、向上、安定、文明、有序的平安和谐环境。 城北社区与刘行村、龙霄社区、前梅社区、后梅社区、虎山社区、黄桥社区、岱湖社区、城西社区、城东社区、城南社区、凤山社区、龙湖社区、黄山社区、姬村村、帽山村、王大庄村、人民村、王典村、房庄村、李台村、毛郢孜村、龙山社区相邻。  

龙霄社区

  一、区域位置    龙城镇龙霄社区位于萧县县城南部中心地段,呈东西狭长分布,东以萧淮路为界,西至老虎山;北以311国道(东西走向)为界,南至车站路(东西走向),占地面积约2.1平方公里。健康路、马五路、西环路、虎山路南北贯穿,丰收沟、虎山沟穿区而流过,社区内交通便利,环境优美。       二、基本情况    龙霄社区成立于2004年初,由原南关行政村1、2、3、4、5、6、村民小组、原西关行政村4、5、6、9村民小组和县直部分企事业单位家属院组成。社区常住人口7010余人,1990户,居民均系城镇户口。有共驻企事业单位17个(其中事业单位11个、企业单位6个),社区有警务室1个,社区卫生室1所,各类学校5所,敬老院2所。社区现有工作人员10名,两委班子有5人组成,其中支委3人,居委3人,交叉任职。辖区党员210余人,其中直管党员64人,下设3个党小组。社区成立了 残疾人协会、老年协会、科协、计生协会、妇女协会、人民调解委员会、社区文体队、关工委等各类群众组织7个,各类组织配备齐全,社区志愿者近60余人。       三、社区设施情况    1、供水情况。    全社区居民户已经全部用上自来水,新一轮的自来水管网改造正在分段实施。    2、供电情况。    新的电网改造工程已经完成,电价合理,供电正常,基本无无故断电现象。    3、水利情况。    丰收沟、虎山沟东西穿区而过,因今年部分居民建筑原因,导致河面便窄,汛期时有疏水发生,影响部分居民生活。    4、公共设施情况。    辖区内有学校5所,卫生室1所,敬老院2所,棋牌娱乐室多所,基本满足居民生活需要。  

前梅社区

  一、区位情况:    前梅社区位于萧县县城南部,萧淮路西侧,北面与后梅社区、南面与黄桥社区、西南与李山村相互接壤,交通便利,环境优美。    二、基本情况:    前梅社区由6个自然村组成,12个村民小组组成,区域面积6.2平方公里,全社区总人口2650,600余户,全部为汉族,劳动力1389人,其中高中毕业560人,现有耕地1200亩,主要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山地5000余亩,其中林地2000亩,主要以优质山杂果为主,山上有联办石料厂两家。该社区各类村级组织配合齐全,两委班子5人组成,其中支委3人,居委委员2人,计划生育专干1人,交叉任职,现有党员65人,下设3个党小组。支部书记许成斌,41岁,大专文化。前梅社区建立居民自治管理体系,凡涉及居民或集体的事物和重大事项及群众关心的问题都要通过民主决策,建立健全民主选举、民主评议、民主理财等管理和监督机制,财务公开透明,决策管理民主,进一步提-群素质,构建和谐社区,促进全社区经济发展。       三、设施状况    1、道路设施:该社区有东西长约4公里的村村通水泥路,贯穿前梅社区,通往李山村,与李山村相接,其余社区内外道路均为砂石路面,约5公里,该社区交通便利    2、供水设施:该社区实现了集中供水,有三眼百米深井全日供水,自来水覆盖率达100%,完全能满足群众的生活用水。    3、排水设施:该社区原排水系统不完善,生产生活污水以明沟排放和地下渗漏为主,夏季雨水大时,污水漫延时有发生。07和08年两年投资8万元新建下水道500米,该社区全部用下水道,生活生产污水全部入下水道排放,污染少,建水冲式公厕一所,正常使用。    4、能源利用:2008年上半年新建试点沼气池10个,使用太阳能的农户共60多户。    5、水利设施:社区西部有两个蓄水库,在旱季时能灌溉部分农田,不能完全解决旱情。    6、电力、电讯设施:该社区电力、电讯设施正常,农户用电动力用电设施正常,农网改造工程已完成,电价合理,供应正常,全村固定电话320余部,移动电话1480部,信息畅通,邮政设施、宽带和有线电视设施齐全。    7、公共服务设施:该社区有萧县中学、萧县梅村中学、梅村小学,总占地150余亩,教职工1600余人。居委会占地2千平方米,支部活动室、居委会办公室、计划生育服务室等设施齐全,社区卫生服务站一所,合作医疗工作正在开展,有乒乓球台两台,蓝球场一所等娱乐设施。       四、经济发展    近年来,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两委积极宣传贯彻党的农村政策,带领群众勤劳致富,社区筹资建设一个农贸市场,占地10亩,有固定摊位120个,流动摊位100个,在村两委的带领下,前梅社区群众勤劳致富,人均收入有所提高。  

后梅社区

  后梅社区位于龙城镇西南,约1公里处,它东靠龙河,西靠老灌山,南同前梅社区搭界,北与虎山社区接壤,交通便利。   后梅社区有三个自然村五个生产组形成,全村总人口1350人,353户口,男女劳动力782人,现有耕地487亩,以种植小麦、玉米、蔬菜为主,村有个体建筑队5个,石料厂1个,该社区各类组织配套齐全,两委班子6人,支委3人,村委3人,现有党员42人,预备党员6人,总计48人。支部书记黄敬祥,现年56岁,高中文化,有20多年的工作经验。       后梅社区建立村民自治管理体系,建立健全民主选举、民主评议、民主理财、民主管理等等机制,村务、党务公开透明,决策管理民主,进一步提-群素质,构建和谐村庄,为促进全村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后梅社区东西约1.5公里,以世纪大道为中心,以健康路为终点,西至老灌山。2007年度村村通工程铺设水泥路2公里,形成东西两条,南北两条的便民大道,庄内的道路全部用石子铺修一遍,交通非常便利。    后梅社区有深眼井3个,全休村民以每方0.5元的价格吃上自来水,各种建筑、灌溉用水全部以最-收取。    后梅社区自农网改造后,用电正常,电价合理,无发生因欠款停电,百分之八十五的户都有固定电话或手机,村庄内夜灯长明,全部按上路灯。    后梅社区的党员活动室,村委会办公室、卫生室、计划生育服务室等按设施配套齐全,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百分之九十八以上。       经济建设发展:    近年来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两委班子人员认真宣传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带领群众勤劳致富,发展多种经营,一点带面,全面发展。我村人多地少,光靠种地解决了生活问题,大多数青壮年劳力出外打工,年收入都在万元左右,剩余人员在家养鸡、养猪、养羊。2008年,该村养鸡户5户,都在2000只以上,养猪户10户,都在20头左右,养牛户25户,都在10头以上,个体建筑队5个,解决部分闲散劳力。种无公害蔬菜、大棚户在不断扩大,在村两委人员的带领下,在全体党员群众的支持下,在村两委人员的带领下,在全体党员群众的支持下,后梅村的前景越来越好,生活水平不断在提高。  

虎山社区

  一、区位情况    虎山社区位于县城西南,东与城南社区,南与梅村社区,西与辘湾村、帽山村,北与龙霄社区、岱山口村接壤。老虎山、老鹳山环抱本区,内有古迹龙王庙,黑龙潭、龙潭沟澈水长年不涸,“马五”公路跨区而过。西环路拟建于本区。交通十分便利,环境宜人,山青水秀。       二、基本情况    虎山社区由6个自然村组成,县“光荣院”,镇养老院,三里变电所,凤虎山林场等企事业。全区人口2700人,辖区面积6.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80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其中山地400亩,林地250亩,主要有石榴、枣、杏等山杂果。水利有许山水库、-窝水库、徐林桥闸、刘孟桥闸等设施,灌溉防洪十分到位。全区全部为汉族,700户,劳动力1300人,大学16人,中专10人,高中350人。    该社区各类组织配备齐全,两委班子5人组成,其中支委3人,村委2人,交叉任职,现有党员50人,下设4个党小组,支部书记张衍军55岁,大专文化,负责社区全面工作,并负责党建。许成刚任支委,41岁,初中文化,宣传委员。支委:刘敏,女,37岁,高中文化;主任:刘松伟,男,43岁,高中文化;委员:-,男,36岁,高中文化,负责民兵、治保、文书工作。镇下派干部李磊同志包村。    社区建立居民自治管理体系,重大事项都要通过民主决策,全民选举,民主评议,民 理财和监督机制。该区连年被县委评为“五个好”村党支部,综治委评为“先进单位”,人武部评为“民兵先进标兵”等先进称号。       三、社区设施状况    1、该社区2.5公里“马五”路均铺为水泥面,小区均以水泥路为主,公交车在本区有几个停靠点,“的士”可达小区每处。    2、供水设施该区为集体供水,自来水覆盖率100%。    3、排水设施该区生活污水以明沟排放和地下渗漏为主,下水管道进行改造,区东、北、西、南建有公厕。    4、能源利用,全区使用太阳能户达80%。    5、水利设施,许山头水库、-窝水库、黑龙潭、龙潭沟、徐林涵闸、尚庙桥闸等水利设施,旱能浇,涝能排,防洪十分到位。    6、电力、电讯设施,供电正常,再进行城网改造,有线电视、宽带到小区各处,移动通信达95%。    7、公共设施,该社区有小学一所,占地6400平方米,教室2000平方米,教职工28人,学生280人, 区占地500平方米,支部活动室、主任委员办公室,计生服务室等设施齐全。卫生室一所,合作医疗全面开展。    四、经济发展    该社区主要发展养猪、养羊、养鸡产业,种植经济果林,居民以运输、建筑、耐火材料等为主。    五、社区规划建设情况    该社区位于城乡结合部,各项发展极快,要求房屋造型美观,道路、通信、水电等齐全,绿化,卫生室正在进行安排。  

黄桥社区

  一、区位情况:    黄桥社区位于龙城镇最南部,萧淮公路、老龙河穿境而过,该村距县城2公里,南与丁里镇接壤,东与本镇的房庄村接壤,西靠健康路,北与城南社区一路之隔,交通便利,环境优美。    二、基本情况:    黄桥社区由6个自然村组成,隶属龙城镇,全村380户1480人,400亩耕地。村设1个党支部,3个党小组,共有党员37名,劳动力888人,其中高中毕业350人,占40%。几年来本村土地连续被国家征用,总面积达350多亩,用于建立萧县污水处理厂、黄桥变电所,汽车站、大修厂、汽车五队等单位。剩余土地用来种植小麦、玉米供给村民食用。    村组织配套齐全,按期进行换届选举,两委班子由6人组成,其中支委3人,村委3人,交叉任职,支部书记李世举现年58岁,高中文化,组织部给我们选派大学生1名,闫瑜同志任主任助理。村建立了村民自治管理体系,凡涉及村民或村集体的事物和村里重大事项及群众关心的问题,都要通过民主决策,建立了村民主选举制度,民主评议、民主理财等管理和监督机制,村务公开透明,进一步提-部素质,更好的为村民服务,构建和谐村庄,促进经济发展。该村几年来连续被上级党委评为“先进单位”、“先进集体”和“五个好”党支部。       三、村庄设施    1、道路设施:该村南北长约3公里,大部分村靠近萧淮公路,村内有四条东西路,2006年后黄桥自然村铺设了一条水泥路0.5公里,韩庄自然村在县环保局的支持下,铺了一条柏油路面长约1公里,2008年王庄自然村自发的铺了一条0.5公里的水泥路,其余路面已硬化。 村民出入都便利。    2、能源利用:2008年上半年新建沼气池20个,使用太阳能的农户150户,占农户的35%。    3、供水设施:该村实现了集中供水,本村有深井三眼,自来水、卫生水覆盖率达100%。生产排水东西有沟,东面有老龙河,排水方便,灌溉有一定的困难。    4、电力、电讯设施齐全:2002年全村已全部完成了电改任务,2006年全村都安上了有线电视,有线电视户占农户的90%,电价合理,供应正常,全村现有固定电话330部,普及率85%,移动电话500余部,信息畅通。    5、公共服务设施:该村有村卫生室1个,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100%。村委会占地面积500平方米,支部活动室、村委会办公室、计生服务室等设施齐全,该村设养老院、娱乐室。   

岱湖社区

  一、区域概况    岱湖社区位于萧县县城西北郊的凤山、虎山、灵山脚下,位居城乡结合部,311国道穿境而过,辖区内有著名圣泉寺等名胜古迹,萧县电视塔座落在辖区内的灵山顶峰。       二、基本情况    岱湖社区所辖12个自然村,27个村民组,总人口5216人,耕地3120亩,现在职干部9人,其中党总支委员5人,村民委员会委员4人,党总支书记许开强,48岁,大专文化,村民委员会主任郑勇。       三、经济发展情况    近年来在村两委的领导下,加快了村的城乡一体化建设,招商引资项目相继在辖区内落户,其中有县重点项目:柏星集团碧水星城房地产开发项目、县农资大市场项目、萧城新汽车站,村招商引资项目:金星水泥搅拌帮、张学东机械修理厂。在种植业方面,粮食生产逐年上升,山杂果栽培已达700亩,其中岱桥的石榴已达400亩,养殖业也有较大的发展,村内存栏蛋鸡1万只,鸡场1个,年出栏2万只,肉鸡场1个,村里山羊年出栏2000只。辖区内还有丰富的石灰石资源,采石加工业蓬勃发展。  

城西社区

  一、区位情况    城西社区位于萧县龙城镇西部,淮海路以南,健康路以东,交通路以北,虎山以西。       二、基本情况    城西社区是2004年萧县城成立起来八个社区之一,区域0.8平方公里,总人口5980人,2300户,全部为汉族,劳动力1836人,高中以上学历525人,占28.6。该社区各种组织配备齐全,两委班子成员由5人组成,其中支委3人,居委3人,交叉任职,现有党员39名,支部书记许成祥,47岁,大专文化。龙城镇民政办杨芳任包村干部。城西社区实行居民自治管理体系,几涉及社区居民和社区的事物和社区的重大事项及居民关心的问题都要通过民主决策,建立健全民主决策,建立健全民主选举,民主评议,民主理财等管理和监督机制,居务公开透明,决策管理民主,进一步提-群关系素质,构建和谐社区,促进社区全面工作发展。该社区2006年5月被安徽省授予“百佳社区”,2006年11月被宿州市授予“文明社区”称号。       三、社区设施状况    1、供水设施:社区范围内全部居民都是江源自来水公司供应。现在水质杂质比较多,自来公司将要进一步净化。    2、供电系统、电信系统:该村使用淮北市供电系统网络,电信使用中国萧县电信公司信号。全社区固定电话1236部,普及率80%以上,移动电话3800部,信息畅通。邮政、宽带和有线数字电视设施齐全。    3、公共服务设施:有学校一所,占地8000平方米,教室1200平方,教职工39人,学习586人,居委会暂时由于拆迁没有固定地点。    4、社区规划建设情况    社区每年修2000米水泥道路,公厕(水冲)2个,供水供电、文化娱乐、道路绿化、卫生室将进行统筹安排。  

城东社区

  1、城东社区概况。    城东社区位于龙城镇东南部,交通四通八达,西邻肖淮路,北邻311国道,东面是铁路、火车站,南面与地税局大楼相邻,新修的环城龙山路从中间穿过,是一个发展商业、文化、运输交通的中心。    2、城东社区基本情况。    城东社区总面积0.982平方公里,现有居民1906户,实有人口8391人,其中常住人口6185人,特行11家,企事业单位22个,其中:交通局、汽车站、供电所、白酒厂、火车站等重要机关单位位于其中,该社区组织配备齐全,两委班子共计4人组成,其中:支委3人,居委3人,居委班子由支委班子抽调2人到居委兼职,交叉任职。现有党员46名,下设3个党小组,支部书记董祥龙,55岁,高中文化,城东社区建立社区自治管理体系,凡涉及社区或社区集体的事物和社区重大事项及群众关心的问题都要通过民主决策,建立健全民主选举、民主评议、民主理财等管理和监督机制,政务公开透明,决策民主,进一步提-群素质,构建和谐社区,促进社区经济发展。       3、社区设施状况。    (1)道路设施:2006年四小区铺设了一条500米的水泥路,通往肖淮路,2007年小区铺设了一条300米的水泥路通往龙山南路,村民出行便利。    (2)供水设施:社区采取集中供水,自来水覆盖率100%。    (3)公共服务设施:该社区有小学一所,占地约7000平方米,教室2000平方米,教职工24人,学生500人,社区居委会占地300平方米,支部活动室、村委办公室、计生服务室、党员活动室、电教室、娱乐室等设施齐全,合作医疗全面展开。       4、经济发展。    近年来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社区两委积极宣传贯彻党的富民政策,带动群众勤劳致富,社区集体经济不断壮大,社区有养猪专业户2户,生猪存栏300头,年出栏500头,经济收入可观,预制厂一个,私营企业3家,个体经济户10户。    5、社区规划建设情况。    为了紧跟当前形式发展,县城不断扩大的需要,根据广大干部群众的迫切需求,进行了总体规划,在三小区石油专线,龙山南路铺设一条长300米,宽6米的水泥路,路两旁修建高标准的下水道,总投资18万元,现已初具规模,同时修建一栋高标准化的社区,成为文化、娱乐一体化多功能的社区。  

城南社区

  1、区位情况    城南社区位于县城东南部,萧淮路以南,东站路以南,健康路中南段,纵穿社区而过,北接龙霄社区,东邻城东社区,西邻虎山社区,南接后梅社区。       2、基本情况    城南社区由2个自然村整个城南开发区组成,全部人口5446人,1820户,就业人口2220人,主要从事建筑业、餐饮业、商业、交通运输业。该社区各类基层组织配套齐全,两委班子5人组成,其中支委3人,居委3人,交叉任职,现有党员471名,其中在社区支部的党员44名,支部书记张长永,现年41岁,大专文化,城南社区建立居民自治管理体系,凡涉及居委或集体的重大事项都要通过居民决策,建立健全民主选举、民主评议、民主理财等管理和监督机制,居务公开透明,决策管理民主,进一步提-部素质,构建和谐社区,促进社区经济发展。       3、社区设施状况    ①道路设施:除主干道萧淮路、健康路外,另硬化小街小巷道路5条,共长2.8公里;    ②供水设施。该社区实现集中供水,采取深井无塔全日供水,自来水覆盖率100%。    ③公共服务设施。该社区有幼儿园4所,小学一所,初中一所,居委会占地500平方米,支部活动室、居委会办公室、计划生育服务室等设施齐全,社区卫生服务站一所,居民医疗保险工作正在开展。养老院3所,娱乐室1个。    ④经济发展   几年来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导下,社区两委认真宣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带领社区居民勤劳致富,发展第三产业,先后新建楼板厂两个,建筑队5个,人均收入5000元,集体收入10万元,集体个休收入不断扩大。

凤山社区

  一、区位情况    凤山社区位于萧县县城西北角,健康路以西,淮海路以北,西靠311国道,南与城西社区相邻,东西龙湖社区,城北社区相邻。          二、基本情况    凤山社区总人口6278人,1893户,面积约1平方公里。社区两委班子由5人组成,其中支委3人,村委3人,交叉任职,现有党员36名,下设两个党小组,支部书记张祖军,47岁,大学本科。辖区内有以下企事业单位:萧城一中、熙可安粮食品有限公司、古井双喜葡萄酒厂、葡萄酒罐头联合公司、园艺总场、银海粉业有限公司、西关粮站、-等。   

龙湖社区

  一、基本情况    龙湖社区隶属龙城镇,地处萧县城区中心,辖区面积1.8平方公里,现有居民3360户11000人,驻社区单位53个。社区干部11名,其中党支部3人平均年龄40岁。党支部管理党员54名,其中离退休党员13名。党支部下设5个党小组。以“三级联创”为抓手,以构建和谐社区为目标,在夯实基础、完善机制、整合资源、创新载体、服务群众等方面狠下功夫,该社区几年来连续被评为“全国敬老模范社区”“省社保工作先进单位”“市首批先进社区”“五好党支部”等等。       二、保持党的先进性,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1、抓班子,切实加强两委的自身建设。11名社区干部设岗定责,分片包干,联系共驻单位,积极开展共建共创活动。真正做到政治上的坚强、思想上合心、行动上合拍,增加了党支部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    2、抓阵地,构筑党员活动场所。健全完善了计生、低保、社保、警务、法律咨询、为民服务代理室等服务性机构,社区内建有老年大学、人口学校、市民学校、幼儿园、图书阅览室、卫生服务室和各种文化体育设施。积极利用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3、抓制度、规范党员的行为。健全和规范了党支部、社区的各项组织生活制度。做到制度上墙、切实有用。工作有计划、有督促、有检查、有总结、有记录、有特色。       三、繁荣社区文化、占领社区思想文化阵地    运用先进文化艺术占领社区思想文化阵地,是社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结合社区特点,建设棋牌室、健身房、乒乓球室等活动场所,成立了社区秧歌队、腰鼓队、舞蹈队和合唱队,以社区内公园、体育场、广场等为场地,积极组织居民开展各种文化健身活动。多次举办画展、歌舞和乒乓球赛、围棋赛等活动,丰富了群众的文体活动。    四、服务群众,增强党建工作实效    1、开展“爱心救助”活动。社区党支部成立了“爱心家园”,对困难家庭摸清情况,及时掌握信息,尽可能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就业上的一些实际情况,并建立困难家庭档案。    2、开展社区再就业服务。对社区内待业的人员,逐户摸底登记,并多方联系就业渠道,安置待业失业人员。与-门、民营企业、再就业媒介等单位开展岗位救助活动,与外地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联合,加大外出务工人员的输出,解决就业问题。    3、开展“五进社区”活动。以社区现有资源为依托,着力开展法制、卫生、健康、科普、服务“五进社区”活动。社区设立文化课堂,开办社区“市民学校”、“老年学校”、图书阅览室;健全社会治安防范体系,实行群防群治,组织开展经常性、群众性的法制教育和法律咨询活动;利用电教设备,定期给党员群众放映党课教材和科普教育影片等等,巩固了文明创建成果。    五、整合资源,建立工作机制    为营造齐抓共管的社区党建氛围,龙湖社区党支部建立了党建联席会制度,并与驻这区单位签订了社区共建协议,每个季度召开一次会议,共同商讨创建活动内容,完善创建措施。通过社区党建联席会议,强化了辖区单位“共驻共建”、“共建共享”的意识,形成了以社区党支部为核心,社区内单位齐心协力抓党建的新格局。又成立志愿者服务队,积极开展各种便民利民活动。    龙湖社区将积极探索新路子,不断加强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和0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为社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努力开创龙湖社区新的业绩。目前,龙湖社区正向着更高的社区标准大步迈进。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黄山社区

  1、区位情况    黄山社区位于萧县县城东部,属城区规划范围,现村内已建成2条主干道,龙凤大道100米与311国道连接,顺河路60米与省道萧刘公路连接,交通便利,有山有水,环境优美。    黄山社区有4个自然村12个村民组,面积6.2平方公里,全村人口3012人782户,全部为汉族,现有耕地3100亩,主要以种植小麦、玉米、大豆为主,山地2800亩,其中林果地1500亩,主要有优质石榴、杏、枣等杂果,该村村级各类组织配备齐全,村两委班子5人组成,其中支委3人。现有党员83人,下设7个党小组,2个支部,农民致富协会1个。          2、村庄设施状况    ⑴村内道路设施:有龙凤大道、顺河路、萧刘路,交通便利。    ⑵供水设施:该村有深井5眼,其中村村饮水是无塔自控设备,群众吃上安全水。    ⑶人力资源情况:村有劳动力1586人,在外大中专毕业生109人,外出务工370人,在建筑工地、采石厂600人,在家务农养殖507人。    3、、经济发展    魏楼村为城市规划区,现在村以城市为依托,大力发展第二产业,扩大了劳动力在当地就业。村党组织引导帮助村民利用当地优势,种植优质杂果1000亩,主要以石榴、杏、枣为主,现已有可观的效益。村内有规模养殖大户5户,2008年全村人均收入突破5000元。  

龙山社区

  一、区位情况:龙山社区位于萧县东大门,办公地点座落在龙山地下道立交桥北,与龙山小学相邻,2004年成立社区。切块划分,从龙山路始南至城效警区,北至凤山花园,以东所有单位、居民以及原祖庄居委会和龙山居委会,东至李台村,魏楼村以西属龙山社区居民委员会。符夹铁路线从中而过。       二、基本情况:铁路、公路交叉而过。辖区内有两个老居委会和24家企事业单位,新建凤山花园小区,在建有龙凤大道、顺河路、行政大道、新长途汽车站、木塑胶合板厂等招商引资项目。现居民户数是2778户,常住人口是9275人,另外还有4所中学、2所小学及武警中队驻军。两委班子6人,社区工作者14人。在过去的两年中,两个老居委会共征土地2000余亩,正在开征的有100多亩,现还有耕地400余亩在红线范围内没有开征。该社区自成立以来,经过两次换届,现组织配套齐全,并于2008年9月被龙城镇党委批为党总支,下设两个党支部,5个党小组,党员总数106人,总支书记:张井泉 现年46岁,中专文化。龙山支部书记:张学哲,现年45岁,中专文化,祖庄支部书记:朱乾坤,现年33岁,中专文化,(三位同志正在萧县电视大学就读)。社区居委会建立居民自治管理体系。仍有耕地的居民采取各小组海选居民代表5—7人,辖区单位和居民通过划小区的方式选出居民代表,凡涉及居民小区生产生活就业等重大事项,宣传到位,全心服务于居民,涉及政府征用土地、拆迁安置补偿低保救助都要通过民主决策,建立全民主评议,民主理财,公开透明,各小组都有公开栏,提-部素质,密切干群关系,构建合谐社区,促进经济发展,创造优良投资环境。06年07年先后被评为“五个好”党支部,07年被评为“招商引资优质服务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三、社区设施状况:    道路设施:该居委会按龙城镇政府部署,每年亮化一至三条街巷。2006年铺设了311国道至邵庄村长约1400米,宽约3.5米。此路属村村通工程。2007年先后亮化塑料巷小区。该小区道路长约600米,宽4米,并铺设了约800米下水道及花园等配套设施。安装了6盏路灯。2008年在交通东路南侧金鑫洗浴中心以南修南北长约400米、宽4米道路及下水道。修路资金来源采取集资、筹资及上级拨款等多种方法。亮化、美化、绿化且安装路灯及体育器材。改变了部分街巷居民的生活环境。    供水设施:由于龙凤大道拆迁改道,祖庄48户老居民经过协调现已改装完毕。管理用水移交至自来水公司。龙山老居民自来水管道兴建于1984年,其中有多处主管道老化,去年投资万元对部分主管道实施更换,确保居民生活用水。    公共设施:社区办公室在原龙山居委会,不足200平方米,按照县政府“七个一点”的精神,单位赞助,用夹心板扩建三楼,160平方米及传达室、车棚等,室内重新装修,更换新办公桌椅,增设4台电脑,一部复印机及一部打印机需办业务,不让居民跑二趟,分类设立为民全程代理。更好的为服务居民。现有社区医疗服务室一所,城镇医疗参保人数每的递增,托儿所、幼儿园就近可见。2008年在地下道北侧用龙山老资产房屋,修建离退休人员娱乐室等。    招商引资、经济发展:近年来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招商引资促经济扩建一个新凤城的正确引导下,两委班子成员积极宣传贯彻党的富民政策带领居民勤劳致富,发挥特长,集体经济不断壮大,辖区内的锦丰集团、造纸机械厂、伟大家具厂、农机配件城以及龙凤大道、行政大道、顺河路、新汽车站等在建工程,利用区位优势安置失地、失业、-,大学毕业等闲置人员,使他们有用武之地。失地农民年龄在60以上的,人均低于3分地的居民已农转非,并享受城镇低保,不符合务工条件的且年龄在50岁左右,可参与建筑和装卸,总之组织好失地农民、引导下岗职工再就业,确保一方安定。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姬村村

  1、区位情况    姬村位于萧县龙城镇东北部,符加铁路和311国道从村前横穿而过。该村距县城8公里,东、南分别与江苏徐州市铜山县和淮北市杜集区段圆镇相接壤。距徐州市15公里,受徐州市经济圈覆盖。北靠老虎山和凤凰山,南有三龙支河,交通便利、环境优美。       2、基本情况    姬村由一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组成,区域面积6.3平方公里,全村总人口2896人,778户,全部为汉族。劳动力1595人,其中高中毕业480人,占30%;现有耕地3038亩,主要以种植小麦、玉米、棉花为主;山地2600亩,其中林地1500亩,主要有优质石榴、枣、杏等山杂果。水面64亩,暂未利用,山上有联办石料场7家;该村各类村级组织配合齐全,两委班子5人组成,其中支委3人,村委3人,交叉任职,现有党员69名,下设7个党小组,支部书记张学民,51岁,高中文化。市统计局下派干部马广伟同志任-。姬村建立村民自治管理体系,凡涉及村民或村集体的事物和村里重大事项及群众关心的问题都要通过民主决策,建立健全民主选举、民主评议、民主理财等管理和监督机制,村务公开透明、决策管理民主,进一步提-群素质,构建和谐村庄、促进全村经济发展。该村2004年被国家民政部、-授予“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称号,2005年被省委组织部命名为“‘五个好’党组织标兵”。   3、村庄设施状况    (1)、道路设施:该村东西长约3公里,通往311 国道有三条南北道路,均为1.5公里,2005年铺设了中间一条水泥道路1.5公里,2006年村村通工程铺设水泥路1.6公里。其余村内外道路均为砂石路面,约1O公里。该村群众出行主要靠萧县县城至徐州市班车,交通便利。    (2)、供水设施:该村实现集中供水,采取深井无塔全日免费供水,自来水覆盖率100%。但现有水井已出现老化,旱季供水不足,影响群众生活。现正在进行自来水管网改造。   (3)、排水设施:该村原无排水系统,生产生活污水以明沟排放和地下渗漏为主,村内污水较多,污染严重。2007年投资万元新建下水道340米,投资4万元新建公厕4个,新建家庭水冲式厕所150个,2008年5月可全部建成使用。    (4)、能源利用:2006 年上半年新建沼气池100个,占农户的12%,使用太阳能的农户共37户。    (5)、水利设施:村前有三龙支河,上源为江苏铜山,下游属淮北市段圆镇,辖区内无涵闸,旱季上源关闸闭水,河水断流,雨季上源开闸泄洪,水面较高,造成旱不能灌,涝不能排,村南1000多亩耕地己多年连续受淹。作物灌溉依靠两眼机井,远不能满足生产需要,制约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6)、电力、电讯设施:该村电力、电讯使用淮北市网络,农户用电动力电设施正常,农网改造工程已完成,电价合理,供应正常。全村现有固定电话360部,普及率47%,移动电话215部,信息畅通。无邮政设施、宽带和有线电视设施。    (7)、公共服务设施:该村有小学一所,占地6000平方米,教室900平方米,教职工18人,学生186人;村委会占地20OO平方米,支部活动室、村委会办公室、计生服务室等设施齐全,村卫生室3所,合作医疗工作正在开展;无养老院、娱乐室等设施。    4、经济发展   近年来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村“两委”积极宣传贯彻党的农村政策,带领群众勤劳致富,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该村发挥靠近沈庄、袁庄两个煤矿的优势,筹资建设一个农贸市场,占地 30亩,有固定摊位 256个,流动摊位185个,年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联办石料场7个,年集体收入3.5万元,村委会用集体经济收入投资在山上栽植石榴、冬枣、杏等山杂果1000余亩,现已有400多亩石榴挂果,以每株1元的价格承包给农户年收入200多万元,村集体年增收2万元。在村两委的带领下,姬村群众勤劳致富,人均收入高于全镇其他村,2006年达2500元。为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该村制定了发展规划:在原有山杂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规模力争使山杂果面积达2000亩;建好以奶牛、山羊、鸡为主的养殖场,争取奶牛数量达 300头,年出栏山羊 2000只、肉鸡 50000 只,存栏蛋鸡 50000只;发挥山石资源优势,建好以石料为主的建材加工业,规模不断扩大;争取资金项目,建好一个高科技农业示范园,3年内发展无污染大棚水果蔬菜12O亩,供应徐州及两矿,年收入100万元。    5、村庄规划建设情况   近年来,姬村经济发展较快,村庄规模不断扩大,但缺乏统一规划,房屋参差不齐,道路弯曲狭窄,排水系统不全,道路质量较差,给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不便。根据广大干群的迫切需要,2006年初该村请县规划局对村庄进行了总体规划,新规划村庄占地面积700亩,新占耕地150亩,利用荒废地 5 3亩,建成后可增加耕地40O亩。新规划对房屋设施、供水供电、文化娱乐、道路绿化、卫生室、养老院进行了统筹安排。  

帽山村

  一、基本概况    帽山村位于萧县县城西南,距城区5公里,马五公路贯穿南北,村村通工程连接东西。三面环山,形如聚宝盆,交通便利,资源丰富,环境优美。       帽山村下辖12个自然村,29个村民小组,区域面积2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273亩,山地面积3500亩。全村总人口6009人,1610户,劳动力3060人,高初中毕业生占35%以上,该村以彩色水泥厂、天源瓷矿等为龙头企业,以大棚蔬菜、山芋育秧为特色产业,其中帽山的萝卜历史悠久,远近闻名。2004年帽山蔬菜被农业部批准认证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和无公害农产品。该村于2008年4月在第七届村民委员会换届中,由原帽山村、李山村、纵林村、辘湾村等四个村合并而成,在换届选举中,成立了帽山党总支委员会,总支委员会成员4人,下设4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51人。该村在2009年农村党员干部主题教育活动中,建立了党员议事会制度。凡涉及本村党务、村务、发展规划及其他社会性、公益性、群众性等重大事务,需经党员议事会商议,形成意见。然后由村民代表会议表决,通过后实施。       该村自换届选举后,班子团结,干群党群关系进一步改善,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该村道路、水电、通讯、医疗、文化等规划完善,基础设施不断完备。    近年来,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村“两委”班子齐心合力,积极宣传贯彻党的各项农村政策,带领群众勤劳致富,共奔小康,村“两委”决心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为民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党员主体地位和先锋模范的作用,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各项规划设施。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领群众让帽山的明天更美好。

王大庄村

  1、基本情况    我村辖8个自然村,区域面积6平方公里,全村总人口5194人,1460户,现有耕地面积4000亩,全年以种植小麦、玉米、大豆为主,村庄南部有两座小山种植山杂果,村东部有小型水库一座,在2000年时修建渠道,对村里的耕地能够起到灌溉作用,有引资过来建场四座砖场,村部各类设施齐全,两委班子有5人组成,2008年度与郭楼村并村,总支书记王吉林,高中文化,有106名党员,设5个党小组,村委会各项事情实行民主选举,民主评议,民主理财,重大事件采取一事一议,民主决策,2000年被评为安全小区示范点,招商引资先进单位,1998年被评为小康村,2001年被评为“五好支部”。      2、区位情况及设施情况。    我村位于龙城镇西南部,南靠311国道,在肖淮路的接口处,到萧城马云桥刚修一条六米宽水泥修,交通便利,全村自来水覆盖率70%,准备在2010年争取覆盖100%,太阳能用户70多户,水利设施在农田地块有10多处深眼井,电力、电讯设施完整,有小学一座,2009年度新农合村卫生室能正常开展工作。    3、我村蔬菜种植有多年的经验,蔬菜品种齐全,远销淮北、徐州等地,特色菜有许多品种,近年来外出务工的劳动力到发达的沿海等地,人均收入在二万元左右。    4、道路和能源情况。2007年修水泥路一条,约二公里,2008年又集资修建马五公路,现在完成一半路面,建立沼气池三十多个,我村东部有白石山几座,正在开发利用。    5、村级班子建设。在2008年新成立总支,以王吉林为总支书记,负责全面工作;村主任郭吉涛,负责村务工作;计生专干穆井平,孟凡新负责郭楼支部及财务工作,葛长林负责财务及党建工作,曹世军负责治保工作和王大庄支部工作。    6、经济的发展及村庄规划建设。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指导下,村两委积极宣传贯彻党的政策,带领群众勤劳致富,发挥我村资源优势,筹建几座砖场,原来山林场又开展荒山,种植山杂果,经济收入大大提高。  

人民村

  一、区位情况    我村位于萧县龙城镇南部,与丁里镇接壤,距县城约8公里,马五公路纵贯我村,三面环山,一面靠水,风景优美,交通便利。         二、基本情况    人民村由7个自然村组成,分11个村民组,全村总人口3100人,土地面积2744亩,山地500亩,主要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村两委班子5人组成,其中支委3人、村委2人,村现有党员58名,下设5个党小组,村里重大事件通过民主决策、民主评议,实行村务公开,提-群素质,构建和谐村庄,促进全村经济发展。  

王典村

  1、区位情况    王典村位于萧县龙城镇东南部,北靠萧桃公路省道,南靠连霍高速公路,距离高速公路出口约4公里,永马公路穿境而过,皖北煤电毛郢孜煤矿、安徽雪纳非金属有限公司、安徽岱河酒业有限公司座落我村,地埋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             2、基本情况    王典村由7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组成,区域面积7.5平方公里,全村总人口3345人,1080户,全部为汉族,劳动力2230人,其中高中毕业630人占30%,现有耕地1800亩,因采矿现已有塌陷土地1300亩,塌陷形成水面约700亩,已治理200亩,剩余500亩待治理,村里现有小学一座,村卫生室一座,方便村民子女上学和村民就医,目前我村有运输队、装卸队、矸子石捡煤场、农贸市场、村办养殖厂等企业,村里现有个体运输户60户,现有各类运输车辆100多台,这些现已成不全村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近年来,我村又发展25户养殖专业户,60户种植专业户,其中他们有养牛、养鸡、养猪、养羊、养鱼等,种植有葡萄、梨、苹果、大棚菜等,该村各类村级组织齐全,两委班子5人组成,其中支委3人,村委3人,交叉任职,现有党员127名,下设两个支部,6个党小组,总支书记曹峰,男,44岁,大专文化,村委会主任梁昌喜,男,47岁,支委。卢次选,男,50岁,支委。张斯文,女,25岁村委会副主任;刘影,女,50岁,村委成员。王典村建立民主自治管理体系,凡涉及村民或村集体的事物和村里重大事项及群众关心的问题,都要通过民主决策,建立健全民主选举、民主评议,民主财务等管理和监督机制,村务公开透明,决策管理民主,进一步提-群素质,构建和谐村庄,促进全村经济发展,该村多年被市、县评为“小康村”,“发展乡镇企业十强行政村”“五好党支部”称号。    联系电话0557-5103180 13955712118  

刘行村

  刘行村位于萧县龙城镇东南部,距县城9公里,北部与淮北市段园镇接壤,南与永固镇、丁里镇相连,东靠两姜河,南临运粮河,环境优美,资源丰富。      刘行村由11个自然村,22个村民组组成,区域面积7.5平方公里,全村人口3665人,950户,全部为汉族,劳动力1965人,其中高中毕业520人,占25%,现有耕地3900亩,主要以种植小麦、大豆、玉米为主,养殖水面120亩,该村各类组织齐全,两委班子有4人组成,其中村党总支3人,村委会3人,交叉任职,现有党员95名,下设7个党小组,党支书记毛健,36岁,高中文化,正在进修大专,刘行村建立村民自治管理体系,凡涉及村民或集体的事物和村里的重大事项及群众关心的问题都要通过民主决策,建立健全村民自治民主选举、民主评议、民主理财等管理和监督机制,村务公开透明,决策管理民主,进一步提-群素质,构建和谐村庄,促进全村经济发展。    刘行村东西长约3公里,南北两条主干道贯穿我村,由于煤矿采煤造成塌陷,村村通工程暂未实施,村内道路均为河石道路,使用太阳能的用户280户,将近占30%,供水设施暂时没有这一供水,正在筹资打深井,安装自来水,水利设施方面,农田中小沟基本上疏通,但基本上无灌溉条件,满足不了农业生产的需要,员力设施方面,农户均需萧县农网区,电价合理,供应正常,农户动力电力设施正常,全村固定电话650户,占68%,移动电话900部,信息畅通。       经济发展方面    刘行村近年来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积极宣传贯彻党的农村政策,带领群众,勤劳致富,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村里有砖厂一座,解决一百多村民就业,村集体年收入3万元,村民年人均收入2500元左右,在龙城镇处中等水平。    刘行村领导班子健全,班子整体素质较好,体现年轻化、知识化,在总支书记毛健的领导下,在不久的将来,必须有更大的发展。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房庄村

  一、房庄村基本情况   房庄行政村坐落于萧县龙城镇东南,分为6个自然村,19个村民组,面积3.3平方公里,全村860户,总人口3209人。该村现有党员106人,下设7个党小组,支部书记许敬强,44岁,大专文化。两委班子成员共5人,交叉任职3人,一名女性,均于换届选举完毕后任职。我村2005年度被龙城镇评为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单位,2007年6月又被镇评为三级联创活动五个好基层党组织。也是全省实施“百乡千村”计划和青年中心建设第三批试点村以及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二、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状况    1、道路设施建设。我村南北长约2公里,各村建立村村通工程,交通便利,至年底会陆续完成主干道的硬化,形成畅通的道路网络。    2、饮用水工程建设。计划到2012年底,完成自来水改造工程,实现到户安装完毕,改善村民饮用水现状。    3、电力、电讯设施建设。我村电力、农户用电设施正常,农网改造工程已完成,电价合理,供用正常。    4、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我村有学校两所,占地6000平方米,教室900平方米,村委会支部活动室,村委办公室,计生服务室等设施齐全,村卫生室一所,合作医疗工作正在有序开展。       5、改厕工程建设。积极动员组织广大村民做好改厕工程,力争到2013年改厕率达到80%。   三、经济发展情况    近年来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导下,房庄村两委积极带领群众科学致富、勤劳致富,村集体经济不断状大,仅依靠农贸市场的运营,年集体经济收入就达到15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更达到14300000元。全村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劳务输出、从事二三产业为主要产业。现有耕地面积1493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作物,2010年小麦总产量达到687.40吨。有养殖水面167亩,葡萄园120亩,油料作物产量13.25吨。房庄村一直坚持“放开、扶持、搞活”的方针,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拥有以下经济实体:胜强新型墙体材料有限公司,强龙养猪场,牧果乳业有限公司,龙城镇建筑工程公司第五分公司。   四、基层组织建设情况    2011年8月31日,房庄村第八届两委换届选举成功落幕。选举出新的两委班子成员共5人,在村支部书记许敬强的带领下精诚合作,齐心协力,努力做好村里的各项工作,多次受到镇党委的表扬。房庄村两委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采取多项措施,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不断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加快基层组织建设步伐,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建成产业发展、收入稳定、设施改善、公路联网、信息畅通、科技推广、环境优美、邻里和睦、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1、全面深化了本村党建的“三级联创”活动。扎实推进了“创先争优”、“小学教”、和为民服务全程代理活动的开展,建立了村干部“一定三有”激励保障机制。    2、健全村干部管理机制。进一步规范了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党员培养发展制度、党费收缴等制度。实施了“双培双带”先锋工程,开展了“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和“双向带动”。        3、完善村“两委”班子建设及工作运行机制,实现村级组织的党务政务、财务实行全面公开制度,村民代表参与村内重大事务的决策,完善村民“一事一议”制度,完善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章程,实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  

李台村

  李台村位于萧县城东2公里,萧桃公路南侧,符夹铁路东侧,东于淮北市段园镇交界。全村面积2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00亩,全村4560人,7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村两委班子7人,女干部1人,党总支1个,党员145人,下设5个支部,其中2个非公企业支部,2个工业园,目前大中小企业18家,2011年评为省级新村建设示范村、市级文明卫生村。    目前我村主导产业有优质品种葡萄近400亩,水产养殖面积330亩,大棚基地100多亩,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大力发展菜篮子工程,我村从去年至今已集中流转土地500多亩,已有专业养殖基地4个,村内引资企业6家。    另外我村利用靠城近,煤矿多,交通发达的优势,大力发展建筑业和运输业,目前我村发展建筑行业队伍200多人,大、中、小型运输机械300多台辆,从事运输人员400多人。煤矿就业人员200多人,全村人均收入6000元以上。

毛郢孜村

  1、区位情况    毛郢孜村位于萧县龙城镇东部,301省道横贯全村,连霍霍高速、合徐高速出入口距村有1200米。东与萧县经济开发区相连,闸河流经该村。北与淮北市段园镇接壤。受县经济开发区带动,区位优势愈加明显,交通十分便利,环境优美。    2、基本情况    毛郢孜由一个自然村、三个村民小组组成,区域面积7.5平方公里,全村总人口为3862人,918户,全部为汉族。现有耕地面积3400亩。主要以葡萄、苹果、桃、梨为主的水果主导产业,以小麦、玉米、大豆为主的种植业。村有两座砖厂,一兽药厂。村现有党员91名,下设6个党小组,总支书记毛玉东,44岁,高中文化。村两委干部共有6名,村主任刘恒新,32岁,初中文化。毛郢孜建立村民自治管理体系,凡涉及村民或村集体的事务和村里重大事项及群众关心的问题都要通过民主决策,建立健全民主选举、民主评议、民主理财等管理和监督机制,村务公开透明,决策管理民主,进一步提-群素质,构建和谐村庄,促进经济发展。       3、村庄设施状况    (1)道路设施:省道301横穿全村,2005年铺设水泥路1公里,其余村庄生产、生活道路均为砂石路,交通便利。    (2)供水设施:该村主要以浅水井为供水,水质不符合卫生标准,严重影响群众身体。现正酝酿实行深水井供水。    (3)排水设施:该村排水系统破坏严重,生活污水多以下渗为主,污水较多,污染严重。    (4)水利设施:村现有钢管井3个,作物灌溉便利,对农民增产增收提供很好保障。    (5)电力、电讯设施:该村农户用电正常,农网改造工程已完工,电价合理,供应正常。全村现有固定电话630部,移动电话1800部,信息畅通,宽带、有线电视设施齐全。    (6)公共服务设施:该村有小学一所,占地8000平方米,教室1200平方米,教职工11人,学生198人。村委会占地200平方米,支部活动室、村委会办公室、计生服务室等设施齐全,村卫生室4所。合作医疗正在开展中,无敬老院、娱乐等设施。       4、经济发展    近年来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村两委积极宣传贯彻党的农村政策,带领群众勤致富,2007年,人均纯收入2600元。为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该村制定了发展规划。在原有水果的基础上,做好品种的更新换代工作;建好生猪、蛋鸡为主的养殖厂,争取年存栏蛋鸡10000只,生猪500头,利用县经济开发区的带动做好招商引资工作。    5、村庄规划建设情况    近年来,毛郢孜村经济发展较快,村庄规模不断扩大,但缺乏统一规划,房屋参差不齐,道路狭窄,排水系统不全,道路质量差,给群众生活带来不便。2008年初,该村经安徽建筑学院对村庄进行总体规划。对房屋设施、供水供电、文化娱乐、道路绿化、卫生室、养老院进行统筹安排。  


岱湖社区特产大全




岱湖社区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