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粥集行政村下辖管粥集、赵楼两个自然村,人口5336人,3363亩耕地,22个村民小组。管粥集行政村有党员82名,2008年12月成立管粥集村总支委员会,下设管粥集党支部和赵楼党支部。
村党支部以抓学习、抓制度、抓作风和抓成效“四个抓”,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在广大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树典型、察民情、倡新风、送温暖、讲文明、促和谐”活动,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同时,不断创新选人用人机制,把有文化、有能力和有公心和有群众基础的优秀青年作为村委后备干部和党员发展对象。
该村北面、东面与江苏省铜山接壤,西与杨楼镇为邻,南依故黄河北岸。农民收入主要靠果树。管粥集村内有知名的私营企业萧县-厂,占地面积25亩,从业人员100人,年纯收入千万余元,2008年上交税收800多万元。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41322105 | 234000 | -- | 查看 管粥集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赵庄村 |
赵庄村位于刘套镇中部,南面与李圩村接壤,西面与陈屯村为邻,北面与徐安村相连,东面是故黄河的西岸,该村辖赵庄、郝庄、陈圩、马场4个自然村,共有3600多人口,耕地面积3400多亩。目前,该村有15个养殖场,1个果苗基地,2个规模企业,农民收入主要靠果树和养殖。 赵庄村有中学一所,小学2所,卫生室5家。隶属县农委的郝庄棉厂坐落在村内,规模企业有马场造纸机械厂。 萧管公路穿村而过,马场至郝庄的水泥路贯穿全村东西,与萧管公路线连接,4个自然村的主干道全部是水泥路面,赵庄村是县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2008年成立了赵庄村总支委员会,村党总支设赵庄、马场两个支部,6个党小组,党员117人。村“两委”干部共5人,总支委员会有3人组成,青年、妇联、治保、调解、计生等配套组织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制定完善。 |
芈集村 |
芈集村位于刘套镇的东南部,东面依靠故黄河西岸,南面与圣泉乡接壤,西面与李圩村为邻,北面是陇海铁路。芈集村下辖芈集、天齐庙、刘土楼、罗庄四个自然村,人口3615人,3479亩耕地,主导产业 果树。 芈集村南靠310国道,萧管公路穿村而过,村内水泥路贯穿东西,交通十分便捷。芈集村距离江苏徐州市仅有20公里,农民外出务工的地理条件十分优越,故劳务经济的收入是该村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芈集村由党员86名,2008年成立了芈集村总支委员会,下设芈集党支部和东方红党支部。 近年来,村两委一班人领导全村人民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根据地域特点,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根本目的,积极开展科技兴农活动,加大农田水利建设,大力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村两委积极引导、帮助村民发展养鸡、养猪、养鱼,培养“双带”示范大户。 |
陈屯村 |
陈屯村位于刘套镇政府南部,南边是陇海铁路,西边是杨楼镇,北边是刘套村,东边是赵庄村。人口4305人,耕地3856亩,辖肖厂、范庵、陈屯、宗台子、郑庄5个自然村。该村以农业为主,养殖业近年来发展很快,劳务输出也是该村群众收入的重要来源。 2008年12月,陈屯村成立了陈屯村党总支,下设两个支部:陈屯党支部、郑庄党支部。 近年来,村两委一班人领导全村人民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根据地域特点,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根本目的,积极开展科技兴农活动,加大农田水利建设,大力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村两委积极引导、帮助村民发展养鸡、养猪、养鱼,培养“双带”示范大户。 同时,针对本村剩余劳力多之实际,积极有序地做好劳务输出工作,鼓励创业有成人士回乡创办实体,带领群众发展一方经济。切实加强党组织建设。运用保持0员先进性教育取得的成功经验,按照“三级联创、双培双带”以及对照党章,切实将多条战线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组织上来。确保每年都有新党员产生,为党员的队伍增添了新鲜血液。 |
张庄村 |
张庄行政村下辖大张庄、小张庄、纵庄三个自然村,人口3971人,3874亩耕地,12个村民小组。行政村有94名党员,设张庄村总支委员会,下辖3个党支部。该村南与刘套村接壤,西与杨楼镇为邻,东与三大家村相连,北靠故黄河。 张庄村主要以农业为主,坚持以建设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结合,认真制定生态文明建设实施项目:(1)、积极做好新村委办公楼和村委文化室和敬老楼筹建工作,通过自筹资金,争取上级党委政府和各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发展农村生态经济。(2)、以争创生态文明建设为契机,实现“八化”标准(道路硬底化、村庄净化、环境绿化、村容村貌美化、生态优化、文化化、环保化、节约化)。(3)、改善生态环境,整治破坏生态行为,转变群众陈旧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保护好自然生态环境。(4)、充分发挥中心镇和新城大道向桥头村拓展的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发展壮大村的集体经济。 |
三大家村 |
三大家村位于故黄河的南岸,东面与常楼村为邻,西面与张庄村相连,南面与徐安村接壤。县级公路萧管路穿村而过,交通十分便捷。 三大家村下辖陈庄、三大家两个自然村,人口3796人,4334亩耕地。全村有党员78名,2008年成立三大家村总支委员会,下设陈庄党支部和三大家党支部。 该村土质肥沃,农业基础设施完善,是本镇农业高产区域。农民的收入主要靠种植,主要发展订单农业,为多家种子公司培育良种。 三大家村秉持“以人为本,民生为重”的理想信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经常深入群众,广注听取群众意见,为群众多做好事办好实事。1、加强村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建设各自然村道,成为镇通电、通有线电视、通电话和通水泥路“四通”较快的村之一。2、关心教育事业建设。争取创强资金近千万元,重新建设新桥头小学,目前,学校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完成并准备投入使用,切实改善了村委小学教学办学环境。3、村的各项建设事业得到了长定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村的三个文明建设跃上了新的台阶。4、深入对“五保户、低保户、特困户、特困党员、重残疾人员和军烈属等家庭进行送温暖和慰问活动。为31户低保户,32名残疾人办理应保尽保工作,让他们享受政府的救济,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上遇到的实际问题,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
管粥集村 |
管粥集行政村下辖管粥集、赵楼两个自然村,人口5336人,3363亩耕地,22个村民小组。管粥集行政村有党员82名,2008年12月成立管粥集村总支委员会,下设管粥集党支部和赵楼党支部。 村党支部以抓学习、抓制度、抓作风和抓成效“四个抓”,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在广大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树典型、察民情、倡新风、送温暖、讲文明、促和谐”活动,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同时,不断创新选人用人机制,把有文化、有能力和有公心和有群众基础的优秀青年作为村委后备干部和党员发展对象。 该村北面、东面与江苏省铜山接壤,西与杨楼镇为邻,南依故黄河北岸。农民收入主要靠果树。管粥集村内有知名的私营企业萧县-厂,占地面积25亩,从业人员100人,年纯收入千万余元,2008年上交税收800多万元。 |
常楼村 |
常楼村东面、北面紧靠故黄河、南面与赵庄村接壤、西面与三大家村和徐安村为邻。该村农民收入主要靠种植和养殖。 常楼村下辖常楼、魏安两个自然村,人口5754人,6473亩耕地,23个村民小组。该村有党员108人,2008年该村成立了常楼村总支委员会,下设常楼党支部和魏安党支部。 在农村社会建设事业中,常楼村始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力推进依法治村工作、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通过开展创建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示范村活动,由村民和民主监督、理财小组监督村的工作,规范了村务公开,强化了民主管理,不断推进“文明建村、经济强村、民主理村、依法治村”的进程。 为了保障实行村民自治,由广大农民群众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有效工作机制,常楼村健全了由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坚持党的绝对领导。要求村“两委会”班子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执行村务、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及时听取群众意见,不断完善规章制度,努力改进工作作风,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
徐安村 |
徐安村位于刘套镇中部,南面与赵庄村相连,西面与刘套村为邻、北面是三大家村、东面是常楼村,下辖后徐安、中徐安、前徐安、冯安、刘场5个自然村,人口3877人,5604亩耕地.县级公路萧管路穿村而过,交通十分便捷。 徐安村有党员146名,2008年成立徐安村总支委员会,下设冯安党支部和徐安党支部。 徐安村的冯安自然村建有木炭窑40多座,村民依靠当地更新换代废掉的果树资源,烧制木炭,而后销往外地,收入十分可观。村民住房条件改善,90%人口住上楼房,人均居住面积约40平米,95%家庭有机井,饮用地下水,人居环境良好。60%家庭享有高档电器(冰箱、彩电、摩的),10%家庭拥有私家轿车,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改革发展创新,给年轻人提供发展机遇,施展才华机会。目前我村相当一部分经济人在外大力发展建筑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帮助带动本村闲散劳力提供就业创收机会,走共同发展富裕道路。 |
李圩村 |
刘套镇李圩行政村下辖陆庄、李圩、刘圩、李集、南张庄5个自然村,现有人口4600人,4400亩土地,7个村民小组。2008年行政区划时成立了“李圩村党总支”,党总支下设南张庄党支部和李伟党支部,共有党员103人。陆海铁路穿村而过,村内铁路下有地下函4座。萧管公路和金黄庄矿区公路相互衔接,交通十分便利。 在农村社会建设事业中,李圩村继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力推进依法治村工作、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通过开展创建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示范村活动,由村民和民主监督、理财小组监督村的工作,规范了村务公开,强化了民主管理,不断推进“文明建村、经济强村、民主理村、依法治村”的进程。 为了保障实行村民自治,由广大农民群众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有效工作机制,李圩村健全了由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坚持党的绝对领导。要求村“两委会”班子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执行村务、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及时听取群众意见,不断完善规章制度,努力改进工作作风,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
刘套村 |
刘套村是刘套镇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镇政府的所在地。下辖刘套、月河、靳海、沙庵子四个自然村,人口5858人,耕地面积4958亩,28个村民小组。 刘套村南与陈屯村接壤,北与张庄村为邻,东与徐安村相连,西面是萧县杨楼镇。村内有刘套和靳海两个集贸市场,商业贸易发达。2008年底,该村新修了6.9公里的路面,为活跃市场、促进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刘套村萧县“书画之乡”的中心,现建有农民书画院一所。多年来,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农民书画家,如郑正,其作品和名声享誉全国。 刘套村有156名党员,2008年成立了刘套村总支委员会,下设,刘套党支部、月河党支部、靳海党支部。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