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关社区概况
西关社区位于灵城西郊,地处城乡接合部,东起凤山路,西、南与徐杨村相连,北与山南村相邻,是由原西关村部分切块组建而成,于2006年9日1日挂牌运行。辖区总面积1.1平方公里,下设6个居民小区,常住居民1238户,4950人,居民成份以失地农民和国有企业下岗工人为主,其中失地农民747人,享受城镇低保人员1142人,农村低保38户,分散供养五保户2名。
社区设立党总支部委员会,总支委员3人,下辖第一、第二两个支部,党小组3个,共有正式党员35人,其中预备党员2人。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41323100 | 234000 | -- | 查看 西关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虹川社区 |
虹川社区是2006年9月在原来的西蔬居委会的基础上与西关村、难关村合并成立的。 该社区位于灵城镇东部,东与太平社区、南与南姚社区、西与西关社区、北与庄陈村相邻。该社区有虹川小区、太白小区、玉带小区、庆云小区、牌坊小区、铁巷小区、龙固小区等8个小区。 社区委会办公室位于牌坊小区内。 系该社区的东南位置,交通便利,方便群众办事。该社区有卫生室3 个,小学校1个,该社区主要交通道路有解放西路、宿泗路、环城西路等3条,外与迎宾大道干道相通。 该社区现有人口5675人,土地135亩,农作物主要以水稻、小麦为主,社区民主要收入以务工经济为主。 该社区现有党员72名。社区设有党总支1个,党支部2个,社区党总支由4 人组成,社区委会委员由8人组成。社区两委班子健全。 |
南姚社区 |
南姚社区概况 南姚社区。人口:1209户、4836人,流动人口30户、120人。管辖范围:东至钟馗路(老灵固路),南至新汴河,西至凤山南路,北至南环西路。包括木材公司居住小区、灵运集团居住小区、农机局居住小区、汽车站居住小区、防疫站居住小区、司法局居住小区、大修厂居住小区、交通局居住小区、医药监督管理局等。办公地点设在县农广校。 南姚社区是2006年9月在原来的南关居委会的基础上与西关居委会合并成立的。 该社区位于灵城镇 西南部,东与光明社区、南与七里村、西与西关社区、北与虹川社区相邻。该社区有信合小区、郭庄小区、汽运小区、姚庄小区、钟馗小区、奇石小区6个小区。 社区委会办公室位于奇石大市场内。 系该社区的中心位置,交通便利,方便群众办事。该社区有卫生室1个,该社区主要交通道路有奇石大道、南二环路、迎宾大道、宿泗路等4条,外与省道303干道相通. 该社区现有人口5076人,土地210亩,农作物主要以小麦、水稻为主,特色农业主要有 泰山红石榴,目前有养殖大户2个,种植大户 1个,创办返乡企业1个,社区民主要收入以奇石销售、底座加工经济为主。 该社区现有党员30名。社区设有党总支1个,党支部2个,社区党总支由3人组成,社区委会委员由3人组成。社区两委班子健全。 |
太平社区 |
太平社区是2006年9月在原来的太平居委会的基础上与花园井居委会合并成立的。 该社区位于灵城镇东部,东与皇庙社区、南与光明社区、西与虹川社区、北与北关社区相邻。该社区有中心校区、沈园小区、凤河巷小区、凤仪小区、胜利巷小区、地税小区、花园井小区、实小小区等8个小区。 社区委会办公室位于中心小区。 系该社区的中心 位置,交通便利,方便群众办事。该社区有卫生室2个,小学校1个。 该社区现有人口7870人社区民主要收入以 务工、经商,企事业单位上班为主。 该社区现有党员84名。社区设有党总支1个,党支部2个,社区党总支由3人组成,社区委会委员由 4人组成。社区两委班子健全。 |
隍庙社区 |
隍庙社区基本情况 隍庙社区是2006年9月在原来的隍庙居委会的基础上与云路居委会合并成立的。 该社区位于灵城镇东部,东与东环城河、南与南环城河、西与建设路、北与北环城河相邻。该社区有家得利小区、隍庙小区、明城小区、云路小区等8个小区。 社区委会办公室位于明城小区。 系该社区的中心位置,交通便利,方便群众办事。该社区有卫生室2个,小学校 1个,该社区主要交通道路有建设路、解放东路、教育东路等 3条,外与宿泗路干道相通。 该社区现有人口7055人,社区民主要收入以经商经济为主。 该社区现有党员64名。社区设有党总支 1个,党支部2个,社区党总支由3人组成,社区委会委员由7 人组成。社区两委班子健全。 |
北关社区 |
北关社区是2006年9月在原来的北关居委会的基础上成立的。 该社区位于灵城镇 北部,东与东北村、南与太平、隍庙社区、西与灵双路、北与庄陈村相邻。该社区有来璧小区、爱民小区、建设小区、马园小区、凤泉小区、灵双小区等6个小区。 社区委会办公室位于爱民小区。 系该社区的中心位置,交通便利,方便群众办事。该社区有卫生室5个,小学校1个,该社区主要交通道路有北二环路、建设北路、灵双路等3条,外与钟馗大道干道相通。 该社区现有人口5300人,土地200亩,农作物主要以小麦、玉米为主,,目前有养殖大户2个,种植大户2个,创社区民主要收入以务工、经商经济为主。 该社区现有党员68名。社区设有党总支1个,党支部 2个,社区党总支由3人组成,社区委会委员由 2人组成。社区两委班子健全。 |
东蔬社区 |
东蔬社区是2006年8月在原来的东蔬村的基础上成立的。 该村位于灵城镇东部,东与东关村、南与岳罗河、西与东外环路村 、北与东北村相邻。该村有菜籽桥、鹿鸣、凌园、龙桥、三皇庙、大寺门等6个自然庄。 村委会办公室位于凌园自然庄。 系该村的中部位置,交通便利,方便群众办事。该村有卫生室1个,小学校1个,该村主要交通道路有解放东路、民兵路等8条,外与泗宿公路干道相通。 该村现有人口2850人,村民主要收入以务工和经商为主。 该村现有党员64名。村设有党总支1个,党支部2个,村党总支由2人组成,村委会委员由2人组成。村两委班子健全。 |
滨河社区 |
滨河社区是2010年1月在原来的南李村(居委会)的基础上成立的。该社区位于灵城镇南部,东与工业园区、南与七里村、西与南姚社区、北与光明社区相邻。该社区有酒厂小区、航运公司小区、廉租房小区、原老村路东小区、路西小区、祥和小区、祥和庄园、移动公司小区、宏泰栖凤苑小区、奇石大道以北居民区等七个小区。 社区委会办公室位于居民小区。 系该社区的北部位置,交通便利,方便群众办事。该社区有卫生室1个,小学校1个,该社区主要交通道路有奇石大道、建设南路、老村中心路等,外与奇石大道干道相通。 该社区现有人口5800人,土地500亩,农作物主要以小麦、玉米为主,特创办返乡企业1个,社区民主要收入以 务工、经商经济为主。 该社区现有党员39名。社区设有党总支1个,党支部 2个,社区党总支由6人组成,社区委会委员由3人组成。社区两委班子健全。 |
西关社区 |
西关社区概况 西关社区位于灵城西郊,地处城乡接合部,东起凤山路,西、南与徐杨村相连,北与山南村相邻,是由原西关村部分切块组建而成,于2006年9日1日挂牌运行。辖区总面积1.1平方公里,下设6个居民小区,常住居民1238户,4950人,居民成份以失地农民和国有企业下岗工人为主,其中失地农民747人,享受城镇低保人员1142人,农村低保38户,分散供养五保户2名。 社区设立党总支部委员会,总支委员3人,下辖第一、第二两个支部,党小组3个,共有正式党员35人,其中预备党员2人。 |
光明社区 |
光明社区:人口:2460户、9840人,流动人口77户、308人。管辖范围:东至罗河村,南至南李村界,西至钟馗路,北至南环中路。 包括光明东西两区、地税新村居住小区、水电公司居住小区、酒厂居住小区、劳动局居住小区、供电局居住小区、大理石厂居住小区、人民银行居住小区、棉麻公司居住小区、种子公司居住小区、畜牧水产居住小区、物资局居住小区、供电局居住小区、运输公司居住小区、飞翔双语学校等。办公地点设在原南关村委会。 |
高许村 |
高许村基本情况 高许村是2005年5月在原来的高许村的基础上与前进村合并成立的。 该村位于灵城镇西南部,东与七里村、南与周田村、西与娄庄镇淹周村、北与界沟村相邻。该村有李家、张家、枣田、刘庙、吴家、前李、刘井、黑李、陈家、田家、高家、许家,赵家等13个自然庄。 村委会办公室位于原前进村部自然庄。 系该村的东部位置,交通便利,方便群众办事。该村有卫生室1个,小学校2个,该村主要交通道路有红旗路、友谊路、大寨路、前进路,胜利路等5条,外与宿泗、灵固省道干道相通。 该村现有人口4125人,土地11092亩,农作物主要以小麦、玉米为主,特色农业主要有小麦、玉米、花生,目前有养殖大户5个,种植大户10个,创办返乡企业1个,村民主要收入以农业经济为主。 该村现有党员103名。村设有党总支1个,党支部2个,村党总支由3人组成,村委会委员由4人组成。村两委班子健全。 |
山南村 |
山南村是2005年3月在原来的山南村的基础上合并成立的。 该村位于灵城镇北部,东与庄陈村、南与徐杨村、西与刘赵村、北与山西村相邻,该村有东王一、东王、田庄、程东、程西、西王,徐庄等9个自然庄。 村委会办公室位于程东自然庄。 系该村的中心位置,交通便利,方便群众办 事。该村有卫生室1个,小学校1个,该村主要交通道路有迎宾大道、东风后街、花园街等山南路四条条,外与东风路干道相通。 该村现有人口2737人,土地1516亩,农作物主要以小麦、玉米为主,特色农业主要有玉米,目前有养殖大户1个,种植大户1个,村民主要收入以交通运输经济为主。 该村现有党员58名。村设有党总支1个,党支部1个,村党总支由3人组成,村委会委员由3人组成。村两委班子健全。 我村位于灵城西北角,处于城乡结合部,有灵房路从村里穿过,交通便利,山石资源丰富,辖区内居民有5000多人,530余户;9个自然庄,村民2288人,耕地面积1500亩,党员有54名(包括1名预备党员)。 |
亢田村 |
亢田村基本情况 亢田村是85年4月在原来的亢田村村委会的基础上与徐王村委会合并成立的。 该村位于灵城镇西北部,东与刘赵、南与界沟、西与娄庄镇汴河村北与新汴河相邻。该村有前田、后田、小亢、北王、小闫、柴赵、东王、西王、小徐、等九个自然庄。村委会办公室位于后田自然庄。系该村的中心位置,交通便利,方便群众办事。该村有卫生室1个,小学1个,该村主要交通道路有界亢路,亢东路,亢西路等3条,南与宿泗路干道相通。 该村现有人口2800人,土地8000亩,农作物主要以小麦、玉米为主,特色农业主要有大蒜、目前有养殖大户30个,种植大户50个,创办返乡企业1个,村民主要收入以种植和务工经济为主。 该村现有党员40名。村设党支部1个,村党支委由3人组成。 |
七里村 |
七里村基本情况 七里村是1999年8月在原来的七里村的基础上与闵家村合并成立的。 该村位于灵城镇南部,东与向阳乡艳阳村、南与罗田村、艳阳村、西周田村、北与滨河社区、徐杨村相邻。该村有油坊、闵家、陆庄 、代庄、张庄、桥王、项庄等8个自然庄。 村委会办公室位于油坊自然庄。 系该村的北部位置,交通便利,方便群众办事。该村主要交通道路有闵庄中心路、油坊路、代家路、陆家路等4条,外与灵固路干道相通。 该村现有人口2500人,土地6000亩,农作物主要以小麦、玉米、大豆为主,特色农业主要有蔬菜,目前有养殖大户2个,种植大户1个,创办返乡企业1个,村民主要收入以种植业经济为主。 该村现有党员63名。党支部1个,两委成员共6人。村两委班子健全。 |
周田村 |
周田村基本情况 周田村是2005 年4月在原来的周圩村的基础上与大田村合并成立的。 该村位于灵城镇西南部,东与罗田村、南与罗田村,黄湾镇、西与娄庄镇、北与高许村,七里村相邻。该村有周圩庄、三周庄、姚庄组、大田、小田等7个自然庄。 村委会办公室位于周圩自然庄。 系该村的偏东位置,交通便利,方便群众办事。该村有卫生室1个,小学校1个,该村主要交通道路有春田路 、胜利路、上集路等3条,外与灵固路、宿泗路干道相通。 该村现有人口2789人,土地11600亩,农作物主要以小麦、玉米为主,特色农业主要有良种繁殖,目前有养殖大户2个,种植大户16个,村民主要收入以花生经济为主。 该村现有党员53名。村设有党总支1个,党支部2个,村党总支由5人组成,村委会委员由3人组成。村两委班子健全。 |
山桥村 |
山桥村基本情况 山桥村是2005年4月在原来的薄刘村的基础上与何山村合并成立的。 该村位于灵城镇东北部,东与虞姬乡、南与开发区、西与开发区、北与禅堂乡相邻。该村有薄山庄、何山庄、刘桥庄、等3个自然庄。 村委会办公室位于何山自然庄。 系该村的偏北位置,交通便利,方便群众办事。该村有卫生室1个,小学校1个,该村主要交通道路有刘桥路、薄刘中心路、何山环村路等3条,外与灵双路干道相通。 该村现有人口3710人,土地5071亩,农作物主要以小麦为主,特色农业主要有小麦、玉米,目前有养殖大户3个,种植大户5个,创办返乡企业1个,村民主要收入以外出务工经济为主。 该村现有党员66名。村设有党总支1个,党支部2个,村党总支由3人组成,村委会委员由7人组成。村两委班子健全。 |
山西村 |
灵城镇山西村位于灵城镇北部,北、西与杨疃镇接壤,东与工业园区十里村相连,南与灵城镇山南村相邻,全村共有人口近4800人,耕地面积9000余亩,有前朱、张瓦、小张、后朱、后李、陈店、大刘、卓庄、薛庄、汪庄10个自然庄。 该村交通便利,有201省道,大外环,龙山大道先后经过我村,钟馗文化园,生态博览园分别坐落在我村南部和东部。热情好客的山西人民随时欢迎着各方客人的到来。 |
徐杨村 |
徐杨村位于县城西郊,新汴河、宿泗路、灵固路、城域解放西路都穿村而过。南有新汴河大桥,西有灵西大闸,交通便利,地处城镇结合部。下辖7个自然庄,村民720户,现有农业人口2316人,耕地1014亩,人均耕地面积不足半亩。下设两个支部,共有党员65名。全村总面积约4.7平方公里,居民人口有7000人。我村辖区内:美丽的奇石公园、灵城镇人民政府、灵西派出所、水上派出所、闸管所、航运公司、五金公司、灵西粮站、工商所、地税所、财政所、盐业公司、渔场宿舍、4201宿舍、盐业公司宿舍、酒厂西宿舍南宿舍、开发公司宿舍、林业检查站、灵西中学校、英才学校、龙腾塑料颗粒有限公司等47个单位坐落我村。 |
罗田村 |
罗田村是2005年4月在原来的田安村的基础上与罗桥村合并成立的。 该村位于灵城镇南部,东与向阳乡艳阳村、南与向阳乡武圩村、西与周田村、北与七里村相邻。该村有春张、梨树孙、小田、小黄、小孙、小李、小吴、蒋庄、陈庄、王共、田安、程庄、高庄、罗桥等14个自然庄。 村委会办公室位于王共自然庄。 系该村的中心位置,交通便利,方便群众办事。该村有卫生室 1个,小学校2个,该村主要交通道路有李吴、小田、蒋陈、梨树孙、胜利等5条,外与省道灵固路干道相通. 该村现有人口3750人,土地12222亩,农作物主要以小麦、玉米为主,目前有养殖大户6个,种植大户10个,创办返乡企业1个,村民主要收入以种植、养殖经济为主。 该村现有党员68名。村设有党总支1个,党支部 2个,村党总支由3人组成,村委会委员由3人组成。村两委班子健全。 |
刘赵村 |
刘赵村是2005年4月在原来的仓赵、陈家村的基础上与张巷村合并成立的。 该村位于灵城镇西部,东与徐杨村、南与高许村、西与界沟村 、北与山西村相邻。该村有周柳、陈家、刘家、殷家、彭家、张巷、田家、三庙,仓赵等9个自然庄。 村委会办公室位于灵璧四中对面。 系该村的中部偏北位置,交通便利,方便群众办事。该村有卫生室1个,小学校1个,该村主要交通道路有胜利路、大寨路、殷田路等5条,外与303省道干道相通。 该村现有人口4679人,土地6706亩,农作物主要以小麦、玉米为主,特色农业主要有花木培育、蔬菜大棚,目前有养殖大户22个,种植大户15个,村民主要收入以种植经济为主。 该村现有党员120名。村设有党总支1个,党支部2个,村党总支由4人组成,村委会委员由3人组成。村两委班子健全。 |
庄陈村 |
庄陈村位于灵城镇东北部,东与山董村、南与灵城、西与山南村 、北与十里、山西村相邻。该村有张合、华家、陈家、大李、小李等8个自然庄。 系该村的中部偏北位置,交通便利,方便群众办事。该村有卫生室1个,小学校1个,该村主要交通道路有迎宾大道、磬山北路、建设北路等3条,外与徐州、睢宁干道相通。 该村现有人口2445人,土地1364亩,农作物主要以小麦为主,特色农业主要有花木培育、蔬菜大棚,目前有养殖大户45个,村民主要收入以个体经济为主。 该村现有党员55名。村设有党总支1个,党支部2个,村党总支由4人组成,村委会委员由3人组成。村两委班子健全。 新村部于2012年1月份建成,2012年4月份投入使用。新村部配备了服务大厅、儿童驿站、家庭指导室、棋牌活动室等,为广大村民提供便捷的服务。 |
东北村 |
东北村地处灵城镇东北部,北接虞姬乡田万村,南至东蔬社区,东接虞姬黄冈村,西至北关社区。虞姬大道纵穿南北,钟灵大道横穿东西,交通便利,处在政务新区核心。东北村现设有小张组、前吕组、吕中组、后吕组、小王组、刘东组、刘西、后刘八个村组,人口2145人。 东北村与光明社区、高许村、虹川社区、南姚社区、太平社区、隍庙社区、北关社区、东蔬社区、滨河社区、山南村、西关社区、亢田村、七里村、周田村、山桥村、山西村、徐杨村、罗田村、刘赵村、庄陈村、界沟村相邻。 |
界沟村 |
界沟村基本情况 界沟村位于灵城镇西部,距县城10公里,西临娄庄镇蒋圩村,S303省道穿村而过,全村共有14个自然庄,30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1310户,总人口5400人,其中劳动力3300余人,常年在外务工700余人,村现有党员158名。村设有党总支1个,党支部2个,村党总支由3人组成,村委会委员由7人组成。村两委班子健全。耕地面积15500亩,林地3500亩,水塘1300亩,村民住房占地面积1750亩。种植业主种小麦、玉米占95%以上;养殖业主要以养猪、养鸡、养羊,猪年出栏在4000头左右,羊年出栏1800余只,鸡年出栏5000余只;林业以经济林为主,品种为意杨、女贞、花水、葡萄。人均年收入6500元。 省、市、县关于美好乡村建设文件出台后,镇委、镇政府确定界沟村为首批卫星社区,将界沟村列为安徽省“美好乡村试点村”。界沟村“美好乡村”建设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怀下,以及在村党员干部群众的努力下,我村各项建设得到了上级政府的肯定和群众的好评。 安徽省政府于12年9月中旬印发《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2012—2020年)》。 《规划》总体目标是建设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美好乡村。到2016年,力争全省40%以上的中心村达到美好乡村建设要求;到2020年,力争全省80%以上的中心村达到美好乡村建设要求;到2030年,全省中心村全面达到美好乡村建设要求。 《规划》明确,从2013年开始,每年重点培育建设1500个左右中心村,全面推进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周期2年。每年治理10000个左右自然村,以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建设周期1年。 中心村为乡村基本服务单元,主要建设任务是完善基本乡村公共服务及支农服务功能,配置小学、幼儿园、卫生所、文化站、图书室、乡村金融服务网点、公共服务中心等11项基本公共服务和公交站、垃圾收集点、污水处理设施、公厕等4项基础设施,吸引人口向中心村集聚。自然村为乡村基层单元,主要建设任务是保留乡村特色,改善人居环境,配置健身活动场地、便民超市等公共服务设施和垃圾收集点。 在设施建设上,道路交通工程应尽量利用原有乡村道路,按交通需求合理确定宽度。在城镇供水半径内的村庄应优先采用管网延伸供水,不在城镇供水服务半径内且具备水源条件的大、中型村庄应采用独立集中供水,小型村庄和相邻村庄可结合实际采用区域集中供水,新建村庄应采用雨污分流排水系统。按照“村收集、乡镇运、县处理”的模式,逐步实现村庄垃圾分类收集、封闭运输、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规划》根据省内区域差异明显的特征,将全省分为皖北片区、皖中片区、沿江片区、皖西片区、皖南片区,实行差别化的美好乡村建设路径。村庄建设主要采用改造提升、拆迁新建、旧村整治、特色保护4种模式。在建筑风格特色上,皖北片区总体建设风格宜采用中原地区风格,皖中片区总体建筑风格宜融合皖南民居和皖北民居的特点,沿江片区宜融合江南水乡和皖南民居特点,皖西片区总体建筑风格宜带有部分徽派元素,建筑形式简洁流畅,皖南片区总体建筑风格为徽派建筑风格。 乡村环境应合理利用地形,保持田园风光,结合民俗民风,体现乡土气息。营造体现村庄特色与标志性风貌的村口景观,整治疏通河道水系,改善水质环境,以村口、道路两侧、宅院周边、滨水地区以及不宜建设地段为绿化重点,适当布置休息、健身和文化设施,注重营造和谐宜居的邻里交往空间,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在适宜发展旅游业的村庄,合理设置游客休闲设施。鼓励村民积极美化庭院,营造户户皆美景的环境效果。 产业发展上,全省将规划建设淮北平原地区、江淮丘陵区、沿江平原区、皖南、皖西大别山等5个农产品生产集聚区,保障传统产业发展,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加快兴业富民步伐。 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界沟村两委以党的“十二五”规划精神为指导,努力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响应“中国梦”,特别是美好乡村建设以来,紧紧围绕美好乡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方针,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农村发展,以村容村貌和路容路貌的集中整治为突破口,切实改善界沟村生产生活条件,力求带领广大群在“小康生活”的基础上,带领众发家致富,致力于提高村民生活生活水平,为实现“中国梦”贡献一份微薄但坚定的力量。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