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桥村位于黄湾镇政府所在地,位于黄湾街东头,S201省道自北向南通过居委会,交通十分便利。全村下辖11个村民小组和一个街道,分别是桑庄、李集、戈沟、柯庄、胡庄、程庄、高庄、田庄、徐庄、小陈、潘桥和黄湾街道,占地面积近万亩。
居委会共有745户,5410人,劳力3625人,占总人数的67%,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1%,18岁以下占总人口的22%左右。
居委会下设一个党总支,3个党支部,5个党小组。-员101人,其中女党员11人。黄湾居委会共有村民代表51人,其中女代表17人。
全村耕地面积8640亩,其中主导经济作物产业花生,2011年种植近4000亩。粮食生产以小麦、玉米、大豆为主,其中玉米种植面积3000亩,大豆2000亩,小麦种植面积5500亩。畜牧业方面,全村猪存栏近千头,2010年人均纯收入3400元。全村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村民经济收入主要靠外出打工为主。
近年来,黄湾居委会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深入发动社会力量,参加新农村建设,倡导社会新风尚,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由于工作扎实到位,加之得益于国家的惠农政策,黄湾居委会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产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极大的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2001年以来,我村被0灵璧县委和灵璧县人民政府多次授予“灵璧县文明单位”、“红旗村党组织”、“综治维稳平安单位”、“计生工作基本实现 ‘三为主’ 合格村”、“计划生育 ‘村为主’ 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被0黄湾镇委和黄湾镇人民政府多次授予“红旗村党总支”、“综治工作先进单位”、“财贸工作先进单位”、“党建工作先进单位”、“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信用村”、“先进基层党组织”、“民兵预备役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但从全县新农村的整体发展现状来看,我们的发展还是远远不够的,由于地理位置和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黄湾居委会的发展还很难跟上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41323102 | 234000 | -- | 查看 胡桥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宋河村 |
宋河村:位于黄湾镇整体西侧稍偏北,比邻南沱河,与娄庄镇搭界。宋河村下辖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54户,2199人,耕地面积6987.28亩。 |
陆集村 |
陆集村:位于黄湾镇整体北侧偏西,与娄庄镇搭界,三山路穿村而过。全村共有490户,2419人,耕地8902亩。陆集下辖6个村民小组,分别是王庄组、廖庄组、魏庄组、董王组、陆集组、戈宅组。 |
庙李村 |
庙李村:位于黄湾镇南部。总人口3230人,耕地面积7227亩。距离201省道2.5公里。庙李村下辖7个村民小组,分别是龙水组、姚庄组、周王小李组、庙李组、宴庄组、叶庄组、薛桥组。 |
砂坝村 |
砂坝村:位于镇政府偏东南10公里处。南与固镇县濠城镇、石湖乡隔水相望,东连垓下古战场金银山村,北邻朱圩村,西毗庙李村。全村辖12个自然庄,11个村民组,777户,3668人,耕地面积7110.9亩,村委会驻地砂坝街。 |
晏路村 |
晏路村地处灵南,灵固路穿村而过,距黄湾镇政府4公里,是黄湾镇政府的北大门,地理环境优越。 村内所辖九个自然庄,十二个村民小组,827户人家,全村5082人,12200亩土地,此地人民智慧勤劳,富有开拓精神,大户能人众多,现已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试点新村,居民小区正在建设中,其他建设也正在有序地进行。 晏路村与宋河村、陆集村、庙李村、砂坝村、朱圩村、胡桥村、三桥村、王桥村、双桥村、张龙村、柯湖村、红星村、单营村相邻。 |
朱圩村 |
朱圩村概况 一、地理位置及行政概况 朱圩村位于淮北平原的灵璧县南部,地处徐州和蚌埠两市中间,向东33公里与104国道相连,往西37公里同合徐高速对接,S201省道临村而过,乡村水泥路通达顺畅。村总面积13.5平方公里,辖8个自然村,农户689户,人口2989人,劳动力1605个。 二 、自然条件及资源优势 ⑴自然条件 朱圩村地处淮河流域,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农业气候区,雨量丰沛,光照充足,地势平坦,土质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和机械化作业。 ⑵资源优势 ⒈土地资源丰富,但基本处在自然农业阶段,开发利用空间大,全村耕地面积7616亩,自然环境良好。 ⒉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价格低廉,全村共有劳动力1605个其中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58.4℅,年富余劳动力达855人。 ⒊农田水利﹑乡村道路﹑电力、通讯等基础条件较好,原始积累基本完成。全村年末拥有各种成份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达1850万元,其中大中开型农业机械67台。 ⒋农副产品资源丰富,但出售初级产品较多,加工增值前景可观。朱圩村及周边地区每年可向市场提供优质小麦10万吨,玉米7万吨,花生果4万吨,生猪3万头,家禽50万只。 三、人文环境及村组织建设情况 朱圩村是历史上楚汉相争的古战场,著名的‘垓下之战’就发生在这里,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崇尚文明﹑向往和谐的美德却世代相传,延续至今,孕育出淳朴的乡风民情。他们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豁达开朗、乐于助人。全村现有党员63名。村两委干部5人,平均年龄41岁,大专学历1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4人。 |
胡桥村 |
胡桥村位于黄湾镇政府所在地,位于黄湾街东头,S201省道自北向南通过居委会,交通十分便利。全村下辖11个村民小组和一个街道,分别是桑庄、李集、戈沟、柯庄、胡庄、程庄、高庄、田庄、徐庄、小陈、潘桥和黄湾街道,占地面积近万亩。 居委会共有745户,5410人,劳力3625人,占总人数的67%,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1%,18岁以下占总人口的22%左右。 居委会下设一个党总支,3个党支部,5个党小组。-员101人,其中女党员11人。黄湾居委会共有村民代表51人,其中女代表17人。 全村耕地面积8640亩,其中主导经济作物产业花生,2011年种植近4000亩。粮食生产以小麦、玉米、大豆为主,其中玉米种植面积3000亩,大豆2000亩,小麦种植面积5500亩。畜牧业方面,全村猪存栏近千头,2010年人均纯收入3400元。全村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村民经济收入主要靠外出打工为主。 近年来,黄湾居委会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深入发动社会力量,参加新农村建设,倡导社会新风尚,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由于工作扎实到位,加之得益于国家的惠农政策,黄湾居委会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产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极大的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2001年以来,我村被0灵璧县委和灵璧县人民政府多次授予“灵璧县文明单位”、“红旗村党组织”、“综治维稳平安单位”、“计生工作基本实现 ‘三为主’ 合格村”、“计划生育 ‘村为主’ 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被0黄湾镇委和黄湾镇人民政府多次授予“红旗村党总支”、“综治工作先进单位”、“财贸工作先进单位”、“党建工作先进单位”、“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信用村”、“先进基层党组织”、“民兵预备役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但从全县新农村的整体发展现状来看,我们的发展还是远远不够的,由于地理位置和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黄湾居委会的发展还很难跟上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
三桥村 |
三桥村位于黄湾镇南部,距镇政府驻地2.5公里。现全村辖5个村民组,共有450户,2100人,耕地5441亩。本村主要以粮食种植业为主导产业,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860元。 三桥村现有党支部一个,有党员67人。近年来,村党支部一班人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为着眼点,着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加强队伍建设,增强组织凝聚力,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对村级领导班子引领发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三桥村党支部以创建“五个好”村党支部为目标,认真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解放思想,增进团结,加强协作,深入推行重点工作包抓责任制,以重奖重罚的形式,充分调动村干部落实工作的积极性,并进一步激发村干部工作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健全了村级干部的纪律约束和监督机制,各项重大决定、重大开支由集体研究决定。通过无职党员设岗定责,为无职党员充分发挥履职作用搭建平台。真正实现了党建工作与经济发展的紧密结合,把党员队伍建成了群众的领头雁和致富奔小康的主力军,并把“创先争优”和党员致富能力考评与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联系起来,激发大家“比、学、赶、超”的创业热情。 二、狠抓产业结构调整,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 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是增加农民收入,村党支部一班人紧抓新时期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放开思路,立足本地资源优势,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壮大设施养殖和规模养殖,在致富能人的带动下,帮助农民群众迈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第一步。 三、认真做好其他各项工作。 为了给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村里成立的专门的治保组织,采取群防群治、齐抓攻关的策略,并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群众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意识。今年以来,全村没有一例刑事民事案件发生。计划生育工作中坚持“村为主”,创新工作方法,主动作为,利用广播橱窗等形式,宣传计划生育政策、法规,做好育龄妇女的环孕检和生殖保健服务,计划生育工作在全镇位居前列。 心系群众解民忧、真心实意办实事,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三桥村正在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稳步迈进。 |
王桥村 |
王桥村位于黄湾镇西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约3公里,201省道穿村而过,南沱河从村南流过,隔河与固镇县沱河接壤。全村有8个自然庄,2450口人,4650亩耕地。共有3个党小组,49名党员(含选派-)。现有村“两委”干部5人(不含选派-),均是由2008年换届选举产生,其中书记、主任是“一肩挑”。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种植业、养殖业和外出务工等。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300元。村级无集体收入。 |
双桥村 |
双桥村位于黄湾镇西,紧邻黄湾镇街。全村辖5个自然庄,有2670人,6200亩耕地。辖4个小组,40名党员,其中预备党员1名,现有村干部5名。 双桥村与宋河村、陆集村、庙李村、砂坝村、晏路村、朱圩村、胡桥村、三桥村、王桥村、张龙村、柯湖村、红星村、单营村相邻。 |
张龙村 |
张龙村位于黄湾镇西北部,全村辖15个自然庄,4240人,12000亩耕地。村党总支下辖3个党支部,有96名党员,分为4个党小组。现有村干部10人,以种植和养殖业为主。 张龙村与宋河村、陆集村、庙李村、砂坝村、晏路村、朱圩村、胡桥村、三桥村、王桥村、双桥村、柯湖村、红星村、单营村相邻。 |
柯湖村 |
柯湖村位于黄湾镇政府所在地北,全村辖11个自然庄,9000余亩耕地,4028人。2008年人均纯收入3560元。全村共有正式党员79名,预备党员2名。支部委员会由5人组成。 柯湖村与宋河村、陆集村、庙李村、砂坝村、晏路村、朱圩村、胡桥村、三桥村、王桥村、双桥村、张龙村、红星村、单营村相邻。 |
红星村 |
红星村位于黄湾镇北部,于娄庄镇相邻,“三南路”穿村而过,是市级小康示范村。全村辖7个自然庄,1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288人,耕地面积9626亩。村党组织设总支1个,下辖2个支部,党员57人。村“两委”干部5人。 红星村近年来大力发展特色经济,种植业以花生为主,种植面积达5000亩;养殖业以养牛养猪为主。同时,大力发展花生加工与销售,农民人均纯收入3800元。 红星村与宋河村、陆集村、庙李村、砂坝村、晏路村、朱圩村、胡桥村、三桥村、王桥村、双桥村、张龙村、柯湖村、单营村相邻。 |
单营村 |
单营村位于黄湾镇北部,北沱河南岸,东靠201省道,山南路穿村而过,是黄湾镇北大门。全村共有7个村民小组,885户,4215人,21200亩耕地。村党总支下辖3个党支部,10个党小组,93名党员。现有“两委”干部9人。 单营村与宋河村、陆集村、庙李村、砂坝村、晏路村、朱圩村、胡桥村、三桥村、王桥村、双桥村、张龙村、柯湖村、红星村相邻。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