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安徽省 >>滁州市 >> 天长市 >> 汊涧镇 >> 双园村

双园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双园村谷歌卫星地图)


双园村简介

  双园村位于汊涧镇东郊,现有人口4150人,耕地面积6200亩,27个村民小组,1075户,党员100名,现有村干9名,我村西邻205国道、宁淮高速,新旧天滁路东西横穿我村,给全村交通带来了很大优势。
   双园村是圩岗地区,北邻白塔河,东邻下石桥河,现有涵闸6座,涝能排,旱能灌,这给农业生产带来很大优势,农业主要是以麦油稻为主,品种是优质稻、优质麦,产业结构调整合理。医疗卫生条件还不能适应形势需要,现有卫生室两外,还待改建,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在985。村有中心校一所,学生200名。双园村办公条件落后,急需新建办公室和添置现代化办公设施。
   汊涧镇食品工业园区建在双园村,内有华龙面业、华龙粉丝、今麦郎饮品。面粉和物流正在征地过程中,另有天帝塑机和益民汽贸集团。220千伏变电所、石油处等都建在我村,还有一些中小型民营企业,给双园村农民带来了就业方便。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41181101 239000 -- 查看 双园村谷歌卫星地图

双园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双园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汊涧社区

  汊涧社区由原西园村、三塘村和汊涧街道经行政区划调整合并而成。现有人口11949人,耕地面积2005亩,辖19个要志小组和4个居民小组,总户数3726户,劳动力7465人,党员113人。社区两委干部14名。    我社区在经济发展方面已形成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以蔬菜生产经营为主的蔬菜经济;二是以粮食生产为主的传统农业经济;三是以集镇区为中心的民营、私营和个体工商业、手工业、餐饮业以及其他第三产业。   

釜山社区

  釜山社区位于天长市汊涧镇西部,是天长市西大门,西与来安县半塔镇接壤,现有人口5100人,耕地面积6483亩,辖30个村民组、2个居民组,2007年人均纯收入4900元。       天(长)滁(州)公路横贯东西,宁连高速公路贯穿南北,由于位于江淮之间,属暖温带气候,降水充沛,山青水秀,物产丰富,该社区南距南京80KM,东距扬州80KM,西距滁州70KM,交通区位优势十分明显,近年来随着宁连高速公路的开通,投资环境得到充分显现,社区两委一班人能力开展招商引资,已有多家企业在该社区落户,经济发展已进入快车道。    社区热忱欢迎广大客商来我社区投资兴业。  

于洼社区

  于洼社区位于天长市汊涧镇南端,与江苏省六合区接壤,地理位置优越,新旧205国道贯穿本社区境内,气候条件温和,水资源丰富,全社区面积约为11平方公里,现有耕地8821.55亩,37个居民小组,4346人,整个社区对外联系便捷,环境优美。    于洼社区民风淳朴,社会安定和谐,有较为齐全的基础配套设施,有九年制学校、幼儿园、信用社、粮站、供销社、供电所、卫生院及电信营业所等。整个社会道路系统较为发达,有国道贯穿、村村通水泥路畅通,设有三个公交站台,公-车方便了居民的生活,街道没有多个垃圾池,主要路段路灯安装到位。    于洼社区经济基础较好,有很好的投资环境,企业发展执着强劲,现有6个箱包厂及相关所需配套产业,还有拉丝厂、米厂、天赐木业等企业,就业人数800人以上,就业人员人均纯收入达万元,企业税利逐年提高,餐饮业发展迅速。    社区农业生产稳定发展,普通推广良种种植,科学种田,粮食产量连年提高,畜牧业有较快的发展,建立了生猪良种繁殖基地,推动了本社区畜牧业的发展和提高。    于洼社区新农村建设发展较快,目前在新建新农村农民小区,前期准备已全面就绪,正在筹建之中,区内电话普及率达95%以上,通有广播、有线电视,广大社区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在质量上有了很大的提高,社区环境和谐安定。  

三店村

  三店村位于汊涧镇东南方,东与新街镇新街村相连,南同江苏省六合区叶营村相接,西与于洼社区相近,北与叶营村相邻耕地面积计5520亩,总人口2661人,有25个村民小组,共687户,村干部5人。小学一所,教师6人。    现有四家玩具加工厂,职工300多人,有两家保温材料加工厂,一家白石粉厂,现有新农村建设庄台五个,其中,我村大地庄台现定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此项工作正在筹备中,在全体村干的努力下,群众的配合下,我村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新家园为契机,为搞好我村村情村貌而努力。    组织建设方面:在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和民主管理建设中,我们相继建成了《三店村党支部党建工作组织制度》宣传栏,建立和完善了《村务党务公开制度》、《“一事一议”工作程序》、《村级干部首问负责制》等8项有关村党组织建设和村庄管理的规章制度。通过这些制度的建立、完善和落实,我村党支部的建设和党员管理实现了制度化,村庄管理和村民自治实现了民主化,新农村建设实现了规范化。  

郜山村

  郜山村位于汊涧镇西郊,2007年村级区划调整后,现有28个村民小组,1281户,总人口5000余人,耕地面积6844亩,旧205国道和天滁路交叉横穿境风,辖区内有两座轮窑厂、石油处、嘉亨玩具厂、两座电灌站、一座小二型未冲水库、郜山驻军部队和正在筹建的工业园区。    农业发展方面:稳固第一产业,发展第二产业,拓展第三产业是我们村两委发展农村经济的工作思路,也是我们村两委的工作重心。在发展农村经济工作中,我们既有成功的启迪,也有失败的教训。我们成功实施了基础产业的品种调优工作,在全村全面达到了水稻以“丰两优1号”、小麦以“扬麦12”为当家品种的第一产业目标。    组织建设方面:在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和民主管理建设中,我们相继建成了《郜山村党支部党建工作组织制度》宣传栏,建立和完善了《村务党务公开制度》、《“一事一议”工作程序》、《村级干部首问负责制》等8项有关村党组织建设和村庄管理的规章制度。通过这些制度的建立、完善和落实,我村党支部的建设和党员管理实现了制度化,村庄管理和村民自治实现了民主化,新农村建设实现了规范化。  

时湾村

  时湾村位于汊涧镇西北部,南与汊涧社区交界,北与江苏省盱眙县交界,西面是时湾水库库区,东与汊北村交界。    全村现有人口5723人,辖41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8552亩,盱汊公路从中心穿过。产业发展方面:稳固第一产业,发展第二产业,拓展第三产业是我们村两委发展农村经济的工作思路,也是我们村两委的工作重心。在发展农村经济工作中,我们既有成功的启迪,也有失败的教训。我们成功实施了基础产业的品种调优工作,在全村全面达到了水稻以“丰两优1号”、小麦以“扬麦12”为当家品种的第一产业目标。    农业发展方面:稳固第一产业,发展第二产业,拓展第三产业是我们村两委发展农村经济的工作思路,也是我们村两委的工作重心。在发展农村经济工作中,我们既有成功的启迪,也有失败的教训。我们成功实施了基础产业的品种调优工作,在全村全面达到了水稻以“丰两优1号”、小麦以“扬麦12”为当家品种的第一产业目标。    组织建设方面:在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和民主管理建设中,我们相继建成了《时湾村党支部党建工作组织制度》宣传栏,建立和完善了《村务党务公开制度》、《“一事一议”工作程序》、《村级干部首问负责制》等8项有关村党组织建设和村庄管理的规章制度。通过这些制度的建立、完善和落实,我村党支部的建设和党员管理实现了制度化,村庄管理和村民自治实现了民主化,新农村建设实现了规范化。  

双园村

  双园村位于汊涧镇东郊,现有人口4150人,耕地面积6200亩,27个村民小组,1075户,党员100名,现有村干9名,我村西邻205国道、宁淮高速,新旧天滁路东西横穿我村,给全村交通带来了很大优势。    双园村是圩岗地区,北邻白塔河,东邻下石桥河,现有涵闸6座,涝能排,旱能灌,这给农业生产带来很大优势,农业主要是以麦油稻为主,品种是优质稻、优质麦,产业结构调整合理。医疗卫生条件还不能适应形势需要,现有卫生室两外,还待改建,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在985。村有中心校一所,学生200名。双园村办公条件落后,急需新建办公室和添置现代化办公设施。    汊涧镇食品工业园区建在双园村,内有华龙面业、华龙粉丝、今麦郎饮品。面粉和物流正在征地过程中,另有天帝塑机和益民汽贸集团。220千伏变电所、石油处等都建在我村,还有一些中小型民营企业,给双园村农民带来了就业方便。  

汊北村

  汊北村位于汊涧镇北大门,由原汊北、和平、双竹、马路四村在2007年度区域调整后合并而成,新旧205国道贯穿我村,交通十分便利,现有农业人口5484人,耕地7794亩,农户1550户,辖35个村民组。    农业生产主要为一麦二稻,特色农业为百合种植,全村百合种植面积达2500亩,打工收入和百合种植为我村两大经济支柱。全村共有0党员114名,预备党员2名,积极分子11名。    全村在外务工经商近800人,每人年人均务工收入达8000元以上。  

漂牌村

  漂牌村是全省新农村建设“千村百镇”示范点之一,位于天长市汊涧镇西部,宁连高速公路由南向北穿境而过,2007年11月村级区划调整后,全村现有29个村民小组,1350户,5292人,党员109人,17个党小组,耕地面积8349亩,2007年实现人均纯收入5500元。    一、新村建设方面    2006年,漂牌村被确定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后,按照“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和“三年打基础,五年见成效,力争十年奔小康”的目标,扎实稳步的开展新农村建设。一是在镇党委政府的帮助下,通过村民代表决议的形式,成立了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制定科学可行的规划方案。我们规划了一个以村部为中心,能容纳600户的村民集中居住区,规划区内的农户建房,从户型选定、工程招标、价格确定等都由建房户自行决定,村两委注重做好组织协调服务工作,不搞土地开发,不搞统一代建,在保证规划一致性的前提下,多种模式开展建设。二是通过村理事会的协助,发动村民进行小范围的土地置换调整,将规划区内原有的350余座坟墓迁移,平整了近50亩的住宅地和工业用地。同时,我们正在结合《安徽省建设用地置换暂行办法》的有关精神,利用1到2年的时间,通过建立村民集中居民区的方式,对村民零星分散的宅基地进行复垦,扩大规划区内的建设用地,实现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三是按照“四个一点”的投入机制,开展新村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建成自来水厂、主次干道、公交车站、景点水塘、村卫生室、便民商店、电力设施、泄洪渠道、综合办公楼、污水排放管网、有线电视和宽带专线、居民区绿化带等基础设施,美化了村庄环境、改善了人居条件、提高了服务能力。四是加快农民住宅区建设,目前小区内已建成18户,正在建设中16户。    二、产业发展方面    稳固第一产业,发展第二产业,拓展第三产业是我们村两委发展农村经济的工作思路,也是我们村两委的工作重心。在发展农村经济工作中,我们既有成功的启迪,也有失败的教训。我们成功实施了基础产业的品种调优工作,在全村全面达到了水稻以“丰两优1号”、小麦以“扬麦12”为当家品种的第一产业目标。目前,全村有100多名人员在外营销和2000多名人员在外务工,这既是农民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径,也为招商引资提供了条件,通过招商引资,现引进建成了一个投资500万元的服装加工厂,洽谈成功了一个投资200万元的一次性塑料拖鞋厂,一个投资600万元的电子加工厂也正在洽谈之中,这些投资项目的成功,可望解决我村及邻村1500名农村劳动力当地就业的问题。在产业调整方面,我们积极探索新路子,寻求新发展,2006年选派了3人到日本学习种植生菜技术,设想在我村建立一个生菜种植基地。    三、组织建设方面    在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和民主管理建设中,我们相继建成了《漂牌村党支部党建工作组织制度》宣传栏,建立和完善了《村务党务公开制度》、《“一事一议”工作程序》、《村级干部首问负责制》等20余项有关村党组织建设和村庄管理的规章制度。同时,我们还把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作为保障新农村建设的一项有效措施,结合《漂牌村党风廉政建设实施方案》的要求,建立了村级党风廉政室、聘请了村级党风党纪监督员,签订了村干党员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确保每一件涉及村级发展和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都能在党员、干部和村民的支持与监督下具体实施。  

长山村

  长山村地处皖苏两省交界处,西与来安毗邻,南与六合区接壤,交通便捷,宁连高速公路贯穿南北,地势高低起伏,属丘陵地带,全村现有人口2936人,23个村民组,耕地5947亩,2007年人均纯收入4900元,山地400亩,村级集体水面260亩。    村内有企业两家,年产值400万元以上,村村通工程建设在2005年全部结束,村村通水泥路面9公里,村民收入来源以劳务和农业相结合为主,农业生产作物以水稻、小麦、油菜为主,村级集体收入年均在5万元以上,村民纯朴憨实,欢迎各界客商到此投资兴业。    组织建设方面: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和民主管理建设中,我们相继建成了《长山村党支部党建工作组织制度》宣传栏,建立和完善了《村务党务公开制度》、《“一事一议”工作程序》、《村级干部首问负责制》等20余项有关村党组织建设和村庄管理的规章制度。通过这些制度的建立、完善和落实,我村党支部的建设和党员管理实现了制度化,村庄管理和村民自治实现了民主化,新农村建设实现了规范化。  

张营村

  张营村位于汊涧镇西南,与釜山相邻,两面环江苏。现有人口2913人,耕地面积7239亩,辖26个村民小组,850户居民户,现有党员70名,村干部6名。    张营村地处偏避,属于高岗地区,水利资源条件差,常规农业生产滞后,属于贫困村。06至08年投入20万元,新开挖当家塘2面。    我村劳动力资源丰富,现有外出务工人员1200人,其中长年在外务工的有350人,年可创经济收入450万元。    我村利用现有资源积极开展一村一品工程,以陈明坤为主的肉鸭饲养和水产养殖为一体的养殖示范基地,结合双培双带开展党员群众示范教育活动,目前已形成了规模养殖三户,年产值约60万元。    随着仪表经济的发展,我村新兴一批仪表个体户,规模较大的6户,年产值约1000万元。    为了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我村新开辟新农村建设用地100亩。目前已有60户居民入住新农村建设规划点。新建房11户,待建房17户。    我村现有小型规模玩具企业三家,其他企业两家。   

叶营村

  叶营村位于汊涧镇东南部,分部在新205国道东西两侧,东与新街镇城桥村交界,南与于洼社区新农村建设规划点交界,西与郜山村新庄组交界,全村总人口3536人,耕地面积6361.30亩,共有873户,27个村民组,村村通工程水泥路面达7公里。    全村共有新农村建设规划点6个,现有到规划庄台户30余户,共有小型灌溉电站6个,中心小学一所改在原叶营村,共有劳动力2200人。    全村共有养殖大户3户,养猪大户丁志祥是谭井组,目前共有猪圈50余间,现有占地面积6亩地,共有繁殖母猪20头,种猪2头,每年育肥猪300头,仔猪1500头,养羊大户黄恩太是黄庄队人,现共有250只羊,羊圈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每年收入2万元左右,养鱼大户陆云田是中心队人,鱼塘面积20亩,每年投入10000万尾鱼苗。    在工业方面,现有5个玩具厂,工人共有300人,在农业方面主要以水稻、小麦种植为主。  


双园村特产大全




双园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