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安徽省 >>宿州市 >> 灵璧县 >> 杨疃镇 >> 红光村

红光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红光村谷歌卫星地图)


红光村简介

  红光村隶属杨疃镇,距县城以北5公里左右。全村辖14个自然庄,27个村民小组,人口4560人,现有耕地10800亩。产业发展方面:去年全村全年的种植大户、养殖大户等5户(其中1户养猪大户年出栏100头)年产值160万元;并注册农村专业合作社1个,入社10户。其中以徐善芳的蛋鸡养殖最突出。劳务输出全年年产值达96万元;2012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5360元,比上年人均增收13.2%,真正实现村强民富。
  全村共有党员110名,其中女党员10人,预备党员2名。近年来,该村以创建“五个好”村党组织为目标,实施富民强村战略,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把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0员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来抓,以此推动了村级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先后被评为镇级先进党组织、先进集体、无-村等荣誉称号;计划生育工作在全县、全镇综合评比中位居第一、综治在全镇评比中位居第一;各项工作均位居全镇前列。红光村以学习贯彻“创先争优”为契机,切实加强村党组织建设。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与帮助下,我村被评为县级文明示范村。
  该村以美好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争取到了黄淮海开发项目近千万元,主要用于兴修田间的沟渠、机井、桥路等农田基本设施。并通过此项目带动,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新修水泥路5公里,新修村组道路15公里,全村的渣石路相通。
  2012年9月,全县基层组织建设年推进会在红光村召开。紧接着10月份我村又被作为全市基层组织建设年村部建设观摩点之一。宿泗高速、宿淮铁路从我村穿境而过,宿淮铁路灵璧站坐落于村。红光村与全县其他先进村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相信红光村在今后的发展进程中会奋起直追,争创一流。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41323104 234000 -- 查看 红光村谷歌卫星地图

红光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红光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刘圩村

  刘圩村位于杨疃镇西侧,全村东西长10公里,共有人口5554人,耕地面积11765亩。2008年村集体经济收入89400元,村里依托集镇建设,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2009年共复垦土地200余亩,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3万余元。   刘圩村与朱岗村、杨东村、郑庙村、杨集村、大亢村、七井村、一里王村、光明村、张圩村、庙王村、杨疃村、邱庙村、红光村、半店村、大余村相邻。

朱岗村

  朱岗村位于杨疃镇北侧,灵房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全村共有人口5437人,可耕地面积10120亩,党员125人,2008年集体经济收入77150元,人均纯收入3200元。   朱岗村与刘圩村、杨东村、郑庙村、杨集村、大亢村、七井村、一里王村、光明村、张圩村、庙王村、杨疃村、邱庙村、红光村、半店村、大余村相邻。

杨东村

  杨东村位于我县杨疃镇东部,灵房路东侧,禅梅路北侧。全村共有耕地9870亩,辖15个自然庄,总人口5780人,党员106人,村“两委”干部6人,杨东村作为杨疃镇农业大村,最近几年在镇委镇政府的领导下,杨东村党总支一班人团结一致、锐意进取,全面贯彻落实县委“1356”行动计划,加快美好农村建设步伐,使得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成就。现就近几年取得成绩简要汇报如下:   一、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合理谋划发展布局。自2012年省委出台美好乡村建设文件后,杨东村抓住有利时机,因地制宜,根据各自然庄的经济基础、自然生态环境等要素,围绕“生态、文明、和谐”的工作目标,扎实做好各项工作,逐步推进各类项目的落实和实施,村内公共设施和服务机构不断完善。2011年,杨东村通过土地置换项目和危改改造工程,积极打造美好乡村,建成了高标准、高起点杨东安居新村,项目通过拆迁小刘组旧庄,新建安居新村7.8万平方米,总投资1200万元。小区统一户型,均为两间两层,农民娱乐文化活动中心、农家超市、卫生室等生活娱乐设施正逐步配套完善。要想富,先修路,杨东村高标准5060米拓宽硬化道路已于2013年4月份全面完成,从而保证了夏收期间大型收割机械畅通无阻,今年年初又成功向县农委争取到小刘到沟口渣石路建设项目,这些道路的修建,大大改善了交通状况,彻底解决了困扰杨东村民多年的出行难问题。教育公平一直是各级政府提倡的一项惠民政策,为了解决杨东留守儿童上学难问题,村两委干部多次到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争取资金,功夫不负有心人,教育部门同意在杨东小学建立幼儿园,今年9月份杨东幼儿园顺利开园,解决了杨东村上百余名农村留守儿童的上学难问题。今年年初冬修水利工程实施以来,杨东村抓住有利时机,疏浚河道7500米,修建水闸4座,打井73眼,修桥5座,使得杨东境内的万余亩良田旱能灌、涝能排,保证了农业生产高效、稳产、增收。   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深化民主改革。首先,杨东村加强并完善村党建材料,充分利用好农村党员远程教育设备,大力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群众的第二课堂教育。村两委干部结合杨东村实际情况,不断完善了村务公开栏、宣传和资料整理等工作,对村里低保户、五保户及计划生育等数据, 制作相关信息统计表, 建立了档案资料库,方便了上级部门对本村各项工作督查和村两委对相关工作的开展。其次,杨东村民委员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经过全体村民民主协商,修改制订了《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村务公开工作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村规民约基本健全。另外,杨东村充分发挥选派干部和大学生村官的知识优势和政策扶持优势,积极争取惠民工程。选聘干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家书屋、数字化电影放映为主的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对农民文化知识和农业技能培训,帮助农民掌握种植、养殖、销售等实用技术,引导农民发家致富,培养致富能手21人,直接带动上百名群众脱离贫困。   三、完善民主管理机制,加强阳光村务工程建设。为推进“阳光村务工程”建设。杨东村坚持村党总支的统一领导,充分发挥杨东村民监督委员会的监督作用,完善和强化村级民主监督机制,按照民主监督、权力制衡、公开透明、村民自治的要求,对涉及村内的大小工程项目建设坚持群众参与,保证落实群众对“三资”清理工作的知情权、决策权、管理权和参与权,真正保证了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通过推进“阳光村务工程”建设,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家底清楚,“三资”开发处理公开透明,各项管理制度健全,村级管理规范有序进行。另外,也保证了村里党员、干部按制度规定办事,违纪违法现象明显减少,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得到解决,农民群众对村务管理和村干部的满意程度显著提高。   杨东村近几年正处于大发展时期,杨东村能有今天的发展,与村两委干部团结一致和共同努力是分不开的,更离不开全村党员群众的支持。美好乡村建设是时代的使命,干部的职责,人民的期盼,作为美好乡村的建设者,我们要以锐意进取的精神、扎实稳进的工作作风努力把杨东村打造成“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幸福家园!   

郑庙村

  郑庙村位于杨疃镇北侧,北部与尹集镇毗邻,全村共有人口5507人,耕地面积11605亩,是一个远近闻名的种职业大村,该村长期坚持种植优质经济作物,大豆、玉米等经济作物占种职业总面积的80%以上。2008年全村集体经济收入88050元,人均纯收入3200元。    郑庙村与刘圩村、朱岗村、杨东村、杨集村、大亢村、七井村、一里王村、光明村、张圩村、庙王村、杨疃村、邱庙村、红光村、半店村、大余村相邻。  

杨集村

  杨集村位于杨疃镇西北角,全村共有人口3946人,耕地面积7700亩,党员82名。2008年全村集体经济收入58350元,人均纯收入3150元。    杨集村与刘圩村、朱岗村、杨东村、郑庙村、大亢村、七井村、一里王村、光明村、张圩村、庙王村、杨疃村、邱庙村、红光村、半店村、大余村相邻。  

大亢村

  大亢村位于杨疃镇西北角,全村共有人口3687人,耕地面积8675亩。该村主要以种职业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是大豆、玉米为主,是个种植大村。    大亢村与刘圩村、朱岗村、杨东村、郑庙村、杨集村、七井村、一里王村、光明村、张圩村、庙王村、杨疃村、邱庙村、红光村、半店村、大余村相邻。

七井村

  杨疃镇七井村坐落在灵璧西北角10公里处,高速公路、灵房公路穿境而过,地势优越,交通便利。全村共有人口3400人,可耕地面积1万余亩,党员数68人。村两委一班人十分注重提高群众的收入,加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提倡农民在农闲时外出务工经商。2008年,全村集体经济收入6万余元。人均纯收入3300元。    七井村与刘圩村、朱岗村、杨东村、郑庙村、杨集村、大亢村、一里王村、光明村、张圩村、庙王村、杨疃村、邱庙村、红光村、半店村、大余村相邻。  

一里王村

  一里王村位于杨疃镇西侧,西部与宿州市接壤,东西全长15公里,人口5413人,耕地面积9720亩。党员125人。2008年村集体经济收入71950元,人均纯收入3200元。    一里王村与刘圩村、朱岗村、杨东村、郑庙村、杨集村、大亢村、七井村、光明村、张圩村、庙王村、杨疃村、邱庙村、红光村、半店村、大余村相邻。  

光明村

  光明村:地处灵璧县北郊,毗邻灵璧5公里,201省道穿境而过。全村共有人口3600人。半曹庄生产的酱菜远近驰名,年产量3万盒。  

张圩村

  张圩村地处杨疃镇西南角,毗邻汴河北岸,南面与娄庄镇相邻,全村共有人口2559人。党员61名,2008年村集体经济经济收入31750元,人均纯收入3100元。    该村长期种植花生等经济作物,经济作物面积占67%以上,大大提高了群众的收入。该村新班子成立以来,村两委班子加强自身建设,协调运作,不断提高“五个载体”的作用,建立健全村级工作机制,加快发展小集镇建设步伐,取得了显著成效。   

庙王村

  庙王村共有人口3744人,党员74名,2012年集体经济收入56203元,人均纯收入4320元。该村位于灵房公路西侧,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地理优势明显,村内长期在外务工经商人员达2000人之多,每年能带回资金2000万元左右。    庙王村与刘圩村、朱岗村、杨东村、郑庙村、杨集村、大亢村、七井村、一里王村、光明村、张圩村、杨疃村、邱庙村、红光村、半店村、大余村相邻。  

杨疃村

  杨疃村地处灵璧西北角15公里处,灵房公路穿境而过,全村总面积3平方公里,由10个自然庄和1个街道组成,共有人口6872人,土地1.8万亩,党员172名。近年来,村党总支一班人带领全村6千多群众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投入资金筹建民生工程。先后建设了大棚市场、小商品市场、企业集聚贸易市场等大型设施建设。    杨疃村与刘圩村、朱岗村、杨东村、郑庙村、杨集村、大亢村、七井村、一里王村、光明村、张圩村、庙王村、邱庙村、红光村、半店村、大余村相邻。  

邱庙村

  邱庙村紧扼杨疃镇“南大门”,距县城仅7.5公里,素有县城“后花园”美称。201省道(灵房路)、宿泗高速公路和建设中的宿淮铁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资源丰富,是全县重要优质小麦良种繁育基地、生猪养殖基地。全村13个自然庄,1300余户,5412人,耕地12231亩,2011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5000元,比上年增加1500元,增长42.8%。    村党总支下辖2个党支部,5个党小组,现有党员129人,其中女党员13人。现有村两委干部12人,其中省直机关下派驻点帮扶新农村建设干部1人、大学生村官1人。       2006年被确定为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2008年被评为“安徽省新农村建设先进村”。今年列入全市唯一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并进入到全市5个市县共建示范村序列和整村纳入全市现代农业建设城乡统筹试点工程。   

红光村

  红光村隶属杨疃镇,距县城以北5公里左右。全村辖14个自然庄,27个村民小组,人口4560人,现有耕地10800亩。产业发展方面:去年全村全年的种植大户、养殖大户等5户(其中1户养猪大户年出栏100头)年产值160万元;并注册农村专业合作社1个,入社10户。其中以徐善芳的蛋鸡养殖最突出。劳务输出全年年产值达96万元;2012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5360元,比上年人均增收13.2%,真正实现村强民富。   全村共有党员110名,其中女党员10人,预备党员2名。近年来,该村以创建“五个好”村党组织为目标,实施富民强村战略,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把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0员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来抓,以此推动了村级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先后被评为镇级先进党组织、先进集体、无-村等荣誉称号;计划生育工作在全县、全镇综合评比中位居第一、综治在全镇评比中位居第一;各项工作均位居全镇前列。红光村以学习贯彻“创先争优”为契机,切实加强村党组织建设。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与帮助下,我村被评为县级文明示范村。   该村以美好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争取到了黄淮海开发项目近千万元,主要用于兴修田间的沟渠、机井、桥路等农田基本设施。并通过此项目带动,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新修水泥路5公里,新修村组道路15公里,全村的渣石路相通。   2012年9月,全县基层组织建设年推进会在红光村召开。紧接着10月份我村又被作为全市基层组织建设年村部建设观摩点之一。宿泗高速、宿淮铁路从我村穿境而过,宿淮铁路灵璧站坐落于村。红光村与全县其他先进村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相信红光村在今后的发展进程中会奋起直追,争创一流。   

半店村

  杨疃镇半店村共有人口2651人,可耕地面积6万余亩,村党员数49名,其中发展大户6名.    半店村与刘圩村、朱岗村、杨东村、郑庙村、杨集村、大亢村、七井村、一里王村、光明村、张圩村、庙王村、杨疃村、邱庙村、红光村、大余村相邻。  

大余村

  大余村位于杨疃镇西侧,全村共有人口2608人,耕地面积5888亩,党员33名。2008年村集体经济收入44650元,人均纯收入3100元。    大余村与刘圩村、朱岗村、杨东村、郑庙村、杨集村、大亢村、七井村、一里王村、光明村、张圩村、庙王村、杨疃村、邱庙村、红光村、半店村相邻。  


红光村特产大全




红光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