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口村位于下楼镇西南5公里处,距尤集镇政府3公里,辖田口,郑沟 代楼等11个村民小组,765户,总人口3482人,共有党员64名,其中女党员7名。总土地面积16.5平方公里,耕地7495亩,以塬地为主。
近年来,村党支部、村委会突出项目建设,大办私营企业,加快草畜、林果业发展,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加快基础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努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至2008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560元。
一是产业结构调整有新进展。栽植果树1020亩;建暖棚畜舍2700间,猪存栏3000头,养鸡2万余只,现有养殖大户86户。养畜1.2万头(只),建沼气池30多座,实施完成了“畜—沼—果”家园生态农业,既改善生态环境,又节约劳动力,更发展经济。
二是发展农村经济。村党支部因势利导,热情服务 招商办理塑料加工厂, 解决300余剩余劳动力。
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村级道路分东西纵贯南北,与 个村民小组公路共同形成全村公路的主框架,至目前,全村所有主线路均已表油或铺砂硬化。多方筹资资金,完成喷灌1000亩,打机井3眼,建水塔1座。筹资修建了村部。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41323108 | 234000 | -- | 查看 田口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付寨村 |
付寨村地处下楼镇西部,人口4597人,户数1005户,土地面积7286亩,党员数73人, 下辖7个自然庄。近年来村两委不断增强学习,认清自身,不断地将“-”和科学发展观的思想与自身村情民意相结合。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一、提高认识,抓好班子自身建设 在开展“三级联创”活动伊始,村党总支一班人深刻认识到,开展这项活动是落实党建责任制,实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推进、常抓不懈的有效载体。同时成立了由书记任组长的村党总支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村党组织一班人能够认真学习“-”重要思想,-精神以及有关农业科技、文化、法律等知识,团结协作,廉洁勤政,规章制度健全,战斗力较强,能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明确的经济发展思路,村集体经济 =、明确发展思路,积极发展经济工作 大道理小道理,发展才是硬道理。村党组织一班人始终坚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经济工作的重点,着力拓宽增收渠道,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确立了“积极调整种植业,发展养殖业,兴办工副业,发展集市贸易,鼓励劳务输出”的经济发展思路。大力开展“全民创业行动”引导农民既重务工就业,更重自我创业,大力创造条件,引导外出务人员返乡创业,加大其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有力地带动了村内经济的发展,人均纯收入4000元以上。由于该村班子强,风气正,战斗力强,各项工作都比较先进,上上下下评价较高。2007年镇党委授予“先进村党支部’。 |
古城村 |
古城村位于下楼镇中部,沿省道201两侧展开。全村辖6个自然村,15个居民组。共有1058户4362人,土地总面积6416亩,支柱产业为传统农业及养殖业。是镇农业生产大村。同时,劳务经济发展较快,现有劳务输出人员2000余人。2009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4000元以上,现已基本走上了小康之路。 古城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点建于2008年8月,现已正常投入使用。通过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政策法规教育,全村党员群众的致富本领明显增强,为加快其奔小康进程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村党党总支部现有党员95名,其中女党员5名,现有村级后备干部3名。村两委一班人进一步坚定了信心,明确了工作目标,坚持以科技为先导,大力实施“双培双带”工程,确保到2010年人均纯收入达到4500元以上。 |
龙山村 |
下楼镇龙山村位于下楼镇西部,与宿县栏杆镇接壤。全村总人口4867人,辖7个自然庄,土地7150亩。近年来,龙山村党组织一班人,能认真学习贯彻党的-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及有关农业科技、文化、法律等知识,制度健全,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能结合村情,制定切实可行的经济发展思路,村集体经济和群众收入连年增长,工作作风和工作实绩得到群众满意,党组织得到群众拥护和支持。村党组织在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中,始终坚持“抓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持久地开展以实践“-”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0先进性教育活动,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广大党员积极投身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潮中去,为全体的发展稳定下坚实的组织基础。2010年集体经济增长,实现人均收入5000元,村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
凌固村 |
凌固村概况 凌固村位于下楼镇的最西北端,与江苏省郭集乡相邻。全村土地面积4757亩,全村辖4个自然村,共586户,2664人。群众主要经济收入靠粮食、水果、养殖业等传统农业和外出务工。村村通工程完工以后,该村交通条件优势突显,发挥了与江苏省相邻的优势,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迅速发展,该村现有服装加工厂一家,其他私营企业若干,正在向着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宏伟蓝图迈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程庙村 |
程庙村概况 程庙村地处下楼镇的北部,与江苏省铜山县房村镇紧邻。距104国道仅6公里。交通条件十分优越。该村现辖自然村一个,人口2384人,共453户。土地面积4383亩。特色农业以水果和白水藕种植为突出。 该村有淮海战役烈士陵园一座,现经过开发整理,已成为我镇乃至我县重要的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我镇人民的宝贵财富。 目前该村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其中以荣华粮贸有限公司最为突出,现已建设成为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明显。 纵观未来,程庙村广大人民充满热情和希望,正大踏步地走向更为美好的明天。 |
陈潭村 |
陈潭村基本概况 下楼镇陈潭村位于下楼镇西北端,辖两个自然村,四个村民小组,290户,1310人,耕地面积1375亩,行政村通水、通电、通公路,有学校、卫生室、远程电化教育室。全村85%农户有电话座机,94%的农户有手机。村党支部党员58人,四个党小组 一、加强班子建设,打造事业发展的核心。 1、强化班子建设,2008年,村支部、村两委顺利换届选举,使有致富能力,有文化,有开拓进取精神瓣年轻人进入“两委”班子,提高了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向心力。 2、健全配套组织。妇会会、青年、民兵、治保等群团组织进一步充实和加强。提高了办事效能。本着提高素质,优化结构,增加活力的原则,把村级各组织负责人,村民组长,民事调解员,致富能手,优秀青年吸引到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中。 3、强化制度建设。依法办事,照章办事,建立村两委工作制度及议事制度,结合主题教育完善村干部培训教育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干部制度等,使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严格财务审批,切实发挥村务公开监督组的作用,加强组织性,自觉坚守岗位,认真履行。 4、强化作风建设,一是加强培训,提高素质,党支部的党员活动是为主陈地,加强干部的政策理论,法律意识,农业科学知识,提高领导水平和办事能力。 5、加强硬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开展各项活动提供有力保障。村建起了党员活动室,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室,配齐远程电化教育器材,有计划,有步骤的结合实际需要对党员村民进行政治、农科教育,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打造一支“双强”型 党员队伍。 1、抓好党员发展工作,村支部因势利导,将一批文化素质高,懂经营管理,年轻有为的同志列为重点培养对象,努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特别注重培训妇女发展对象,2009年以来,已有5名同志向党组织交了入党申请书。根据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严格程序,个别吸收的原则,成熟一个,发展一个。 2、发挥党员的“双带”作用。支部要求凡有一个能力党带动1—2户贫困户脱贫致富。结对帮扶,注意搜索市场信息,及时提供给村民。 3、为民全程代理服务。为被动为主动, “两委”班子成员都是代理点,对群众申办的事项登记造册,逐事办理,办理结果及时回复,暂时不能办理的说明情况,解答群众咨询,公开联系号码,告知当事去向,提高服务质量。 4、建立党员联系户制度。村室安装一部电话,每个干部有一张联系卡,便于群众联系,建立一支以党员为主体的便民服务队,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倾听群众意见,认真宣传好,贯彻好,执行好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 5、充分发挥村民代表的作用,在村民自治中坚持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做到大家的事大家议,大家的事大家办,大家的事大家定,有效的维护好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 三、以党的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建和谐社会 通过开展保持0先进性主题教育活动,兴起农村改革新热潮,谱写科学发展新篇章,激发了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争上先锋岗,承诺办实事,支部以此为契机,开展评诺,督查活动,有力的促进了我村的经济发展。 在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二十字方针指引下,我村的新农村建设不断出现的气象。 公共公益事业不断发展,新建了美化绿地,人们健身场所,文化生活活跃,成立了腰鼓队、狮子旱船队,把身边的好人好事编成节目,自编自演,自娱自乐,自我教育。 |
吴楼村 |
吴楼村位于下楼镇西北部,村庄与江苏省郭集乡紧临。本村人口2274人,350户,可耕地面积4300多亩,人均约2亩。辖5个自然庄,12个村民组。共有党员46名。 村两委班子成员齐心协力、全心全意为村服务、为民服务,积极开展村中的工作,能够认真学习贯彻-精神以及有关农业科技、文化、法律等知识,团结协作,廉洁勤政,规章制度健全,战斗力较强,能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明确的经济发展思路,村集体经济和群众收入连年增长,群众满意率较好。认真落实“五个载体”,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带领村民致富,发展村中的特色产业。 |
刘安村 |
下楼镇刘安村位于下楼镇东部,与我县朝阳镇接壤。全村总人口5243人,辖11个自然庄,土地9413亩。近年来,村党组织一班人,能认真学习"-"重要思,-精神以及有关农业科技、文化、法律等知识,制度健全,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能结合村情,制定切实可行的经济发展思路,村集体经济和群众收入连年增长,工作作风和工作实绩得到群众满意,党组织得到群众拥护和支持。村党组织在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中,始终坚持“抓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持久地开展以实践“-”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0先进性教育活动,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广大党员积极投身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潮中去,为全体的发展稳定下坚实的组织基础。2008年集体经济增长,实现人均收入5000元,村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
田口村 |
田口村位于下楼镇西南5公里处,距尤集镇政府3公里,辖田口,郑沟 代楼等11个村民小组,765户,总人口3482人,共有党员64名,其中女党员7名。总土地面积16.5平方公里,耕地7495亩,以塬地为主。 近年来,村党支部、村委会突出项目建设,大办私营企业,加快草畜、林果业发展,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加快基础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努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至2008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560元。 一是产业结构调整有新进展。栽植果树1020亩;建暖棚畜舍2700间,猪存栏3000头,养鸡2万余只,现有养殖大户86户。养畜1.2万头(只),建沼气池30多座,实施完成了“畜—沼—果”家园生态农业,既改善生态环境,又节约劳动力,更发展经济。 二是发展农村经济。村党支部因势利导,热情服务 招商办理塑料加工厂, 解决300余剩余劳动力。 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村级道路分东西纵贯南北,与 个村民小组公路共同形成全村公路的主框架,至目前,全村所有主线路均已表油或铺砂硬化。多方筹资资金,完成喷灌1000亩,打机井3眼,建水塔1座。筹资修建了村部。 |
火庙村 |
火庙村概况 火庙村北部104国道穿境而过,紧靠徐州观音机场,地理位置优越。全村耕地面积6771亩,总人口5720人,下辖14个自然村。 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村两委的带领下,全体村民不甘落后,勇于开拓。现如今,火庙村已从单一的农业生产发展为以皇冠梨为代表的各种新品种梨生产基地和瓜套棉种植基地,并辅以养殖大户为头领的养殖业,并扶持板材加工、木材加工业、面粉加工业和水泥预制板加工业等民营企业,给广大群众找出就业门路。 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力地促进各项工作的创新,在全体村干部努力和广大村民的支持下,火庙村正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活力。 |
东高村 |
东高村概况 东高村东高村人口2346人,户数539户,耕地面积4116亩。 东高村党组织一班人能认真学习党的-精神,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团结协作,有较强的战斗力,能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能带领群众积极发展养殖业,村集体经济和群众收入不断增长,党群干群关系密切群众满意率较高。工作作风和工作实绩得到群众满意,党组织得到群众拥护和支持。 |
洛涧村 |
洛涧村位于下楼镇西南部,全村总人口3225人,辖6个自然庄,17个村民组,65名党员。近年来,洛涧村党组织一班人,能认真学习贯彻-精神以及有关农业科技、文化、法律等知识,制度健全,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能结合村情,制定切实可行的经济发展思路,村集体经济和群众收入连年增长,工作作风和工作实绩得到群众满意,党组织得到群众拥护和支持。村党组织在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中,始终坚持“抓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持久地开展以实践“-”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0先进性教育活动,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广大党员积极投身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潮中去,为全体的发展稳定下坚实的组织基础。2012年集体经济增长,人均收入6110元,村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
杨山村 |
杨山村概况 杨山村地处灵璧北大门下楼镇中心位置,人口3380人,779户,土地5359亩,辖属三个自然村。几年来,杨山村在镇党委领导下,深入开展的“三级联创”活动,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找准农村党的建设与发展经济的最佳结合点,抓突破抓完善,着力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创出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最强音,促进了农村各项事业的全面和谐进步。党建、计划生育、信访稳定、综治连续位居全镇工作前列。2006-2007年全乡党建、计划生育、综治均第一。 |
王集村 |
王集村地处灵璧县北端,是下楼镇南部重要农贸集市。人口3407人,耕地面积4280亩,户数1064户,辖5个自然庄。 王集村党组织一班人能够团结合作,廉洁勤政,自觉学习和实践“-”重要思想,-精神以及有关农业科技、文化、法律等知识,能够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能够按时进行组织活动,有清晰明确的经济发展思路,工作作风和工作业绩受到群众喜爱,满意率达95%。村两委依靠其地域及农贸市场的优势,不断解放思想、开拓思路,通过各种途径带动村民致富。经过不断发展,村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乡村文明建设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
谢楼村 |
谢楼村地处下楼镇东部,人口3816人,户数879户,土地面积6303亩,党员数73人, 下辖5个自然庄。近年来谢楼村两委不断增强学习,认清自身,不断地将“-”和科学发展观的思想与自身村情民意相结合。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一、提高认识,抓好班子自身建设 在开展“三级联创”活动伊始,村党总支一班人深刻认识到,开展这项活动是落实党建责任制,实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推进、常抓不懈的有效载体。同时成立了由书记任组长的村党总支党建工作领导小组 谢楼村党组织一班人能够认真学习“-”重要思想,-精神以及有关农业科技、文化、法律等知识,团结协作,廉洁勤政,规章制度健全,战斗力较强,能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明确的经济发展思路,村集体经济和群众收入连年增长,群众满意率较好 二、认真落实“五个载体”,为群众搭建致富平台。 三、明确发展思路,积极发展经济工作 大道理小道理,发展才是硬道理。村党组织一班人始终坚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经济工作的重点,着力拓宽增收渠道,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确立了“积极调整种植业,发展养殖业,兴办工副业,发展集市贸易,鼓励劳务输出”的经济发展思路。大力开展“全民创业行动”引导农民既重务工就业,更重自我创业,大力创造条件,引导外出务人员返乡创业,加大其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有力地带动了村内经济的发展,人均纯收入4000元以上。由于该村班子强,风气正,战斗力强,各项工作都比较先进,上上下下评价较高。2007年镇党委授予“先进村党支部”,书记张青被镇授予“优秀党组织书记”称号。 成绩只能代表过去,谢楼村党组织决心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事业中,奋力拼搏,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力争给上级党组织和广大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
小圩村 |
小圩村概况 小圩村人口2629人,耕地面积3748亩,辖4个自然庄。小圩村党组织一班人能认真学习党的-精神,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团结协作,有较强的战斗力,能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能带领群众积极发展养殖业,村集体经济和群众收入不断增长,党群干群关系密切群众满意率较高。工作作风和工作实绩得到群众满意,党组织得到群众拥护和支持。 小圩村是美好乡村建设示范村之一,如今小圩中心社区正在筹建。根据美好乡村“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为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总要求,把小圩村打造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好示范村。我们将发展特色农业,利用有利的地理优势,有利的商业环境,将特色推广出去。 |
花楼村 |
花楼村概况 花楼村人口2373人,耕地面积3474亩,下设4个自然庄。花楼村党组织近年来按时开展组织生活,组织党员系统地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经济发展思路清晰,工作作风和工作实绩群众满意,自觉学习和实践“-”重要思想,学习-精神以及有关农业科技、文化、法律等知识,能够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能够按时进行组织活动,有清晰明确的经济发展思路,工作作风和工作业绩受到群众喜爱,满意率达95%,村集体经济收入较低。 |
高王村 |
高王村概况 下楼镇高王村位于下楼镇东部,与我县朝阳镇接壤。全村总人口4678人,辖8个自然庄,土地6637亩。近年来,高王村党组织一班人,能认真学习"-"重要思,-精神以及有关农业科技、文化、法律等知识,制度健全,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能结合村情,制定切实可行的经济发展思路,村集体经济和群众收入连年增长,工作作风和工作实绩得到群众满意,党组织得到群众拥护和支持。村党组织在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中,始终坚持“抓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持久地开展以实践“-”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0先进性教育活动,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广大党员积极投身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潮中去,为全体的发展稳定下坚实的组织基础。2007年集体经济增长,实现人均收入5000元,村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
蔡塘村 |
蔡塘村概况 蔡塘村现有人口4627人,土地面积4760亩,人均年收入4800元。该村经济发展突出优势在水果、水稻、水藕种植上,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长期坚持对村民进行科技培训,使得村民对农业生产和经营有了较高的认识和技术水平. 村党总支首先把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作为首要工作来抓,两委班子成员均是政治素质较好,综合素质较强,有经济头脑,思想清晰,战斗力强的同志,我们通过“两推一选”的办法,选举出党总支成员4名。严格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安徽省选举办法》通过村民无记名投票直接选举出村委会成员。该村共有7个村民组,两个支部。经村民代表,党员大会推举成立了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民生理财小组,社会治安综合领导小组,三级治保调解网络组织等,在组织建设、民生决策、民生治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三级治保调解网络方面都分别制定一整套规章制度,使之有幸可循,责任到人,保障了村民小组工作有效的运行,不断增加了群众的热点工作,如计划生育、财务治理、批地建房,耕地占用税征收等各项工作的透明度、村务、财务、政务定期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干部清白、群众明白,广大村民对村务公开的满意率达90%以上。 蔡塘村村牢固树立“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稳定作为第一任务的思想意识”在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我们通过落实治安联系户长制等形式,对全村20名治安联防户长实行分片治理,各负其责,常年坚持站岗,打更巡逻、放哨,处理联户中的各种事务,实行分类整理,村综治办定期或不定期查岗,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处理,并坚持本村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排查,做到“四前”既组织建设走在工作前,保证预防化解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检测工作走在前,尽早的排查矛盾隐患,预防工作走在前,调解前,努力减少矛盾,尽可能避免纠纷,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调解工作走在激化前,力争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突击“快”,注重“细”,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村,结合镇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通过这些工作,目前全村人均年收入大幅度增加,安民安居乐意,给全村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全村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群众思想稳定,生产生活秩序井然,发家致富,奔小康的劲头充足,干群关系融合,为建设新型的农村经济打下了良好了基础。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