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营村:位于乡政府西部,2100多口人,3200多亩耕地。找营村所辖2个自然庄居于302省道两侧,沙冯路从找营村西边通过,徐明高速从找营村东边经过。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41323203 | 234000 | -- | 查看 找营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找营村 |
找营村:位于乡政府西部,2100多口人,3200多亩耕地。找营村所辖2个自然庄居于302省道两侧,沙冯路从找营村西边通过,徐明高速从找营村东边经过。 |
王海村 |
王海村 大庙乡王海村与江苏省李集镇接壤,302省道穿村而过。全村共10个自然庄,23个村民小组,1062户,总人口4793人。耕地面积5324亩。2012年度全村人均纯收入6700元。 近年来,王海村党组织一班人,能认真学习“-”重要思,-精神以及有关农业科技、文化、法律等知识,运行机制完善,各项制度健全,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能结合村情,制定切实可行的经济发展思路,村集体经济和群众收入连年增长,工作作风和工作实绩得到群众满意,党组织得到群众拥护和支持。村党组织在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中,始终坚持“抓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各项方针政策,深入持久地开展以实践“-”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0先进性教育活动,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广大党员积极投身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潮中去,为全体的发展稳定下坚实的组织基础。 |
大庙村 |
大庙乡大庙村位于县城北部30公里处,302省道穿境而过,地势优越,交通便利。现有5400口人,土地面积4978亩,下辖4个自然庄25个村民小组。虽人均土地不足一亩,但全体村民在村两委班子的积极带领下,结合我村现状寻求更加适合自己的致富之道。目前,我村已形成了养殖业、种植业并举,商贸流通业、板材加工业逐步壮大的可喜局面。新农村建设正在稳步推进。2012年人均纯收入7100元。 大庙村与找营村、王海村、齐张村、大杨村、王支村、王场村、沙滩村、沙南村、胡场村、马庄村、王谷村、沟涯村、王沈村、殷庄村相邻。 |
齐张村 |
齐张村位于大庙乡东北部,全村有4个自然庄,11个村民小组,人口2650人,耕地面积2860亩。党员55人,两委成员6人,党小组4个,2012年人均收入6900元。 近年来,在乡党委、政府领导下,以科学发展为统领,以改革为动力,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齐张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获得全面发展。 齐张村与找营村、王海村、大庙村、大杨村、王支村、王场村、沙滩村、沙南村、胡场村、马庄村、王谷村、沟涯村、王沈村、殷庄村相邻。 |
大杨村 |
大杨村 大杨村地处灵璧县东北,和江苏睢宁县李集镇接壤。人口3579人,耕地面积4437亩,户数1064户,辖6个自然庄。村支部一班人能够团结合作,廉洁勤政,自觉学习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能够自觉学习有关农业科技、文化、法律等知识,能够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按时开展党建系列活动,经济发展思路明确,措施得力,工作作风和工作业绩受到群众好评,连续两年满意率达95%。村两委依靠地域优势,不断解放思想、开拓思路,通过各种途径带动村民致富。2012年人均纯收入达6800元,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乡村文明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
王支村 |
王支村地处大庙乡西部,南接冯庙镇,西邻大路乡。全村人口3970人,耕地面积4805亩,辖6个自然庄,22个村民小组,支部现有党员71人,2012年人居纯收入6900元。 王支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能够团结合作,廉洁勤政,自觉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精神以及有关农业科技、文化、法律等知识,能够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能够按时进行组织活动,有清晰明确的经济发展思路,工作作风和工作业绩受到群众喜爱,满意率达95%。村两委依靠其地域及交通优势,不断解放思想、开拓思路,通过各种途径带动村民致富。经过不断发展,村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乡村文明建设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
王场村 |
大庙乡王场村位于大庙乡西北角,连接高楼镇与大路乡的县道大小路穿村而过,该村现有人口2434人,耕地面积2973亩,下辖王场、路宅、杨万春3个自然庄,6个村民小组,村支部共有52名0员,村两委干部4人,2012年人均纯收入6750元。 近年来王场村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村级经济的快速增长,通过示范户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扶持民营企业、种植业和养殖规范发展,带动了经济快速发展和农村居民生活的显著改善。 |
沙滩村 |
沙滩村概况 沙滩村位于大庙乡西北部,是全乡两个集贸市场之一。全村总人口4211人,941户,共10个村民小组,辖沙滩街、后赵庄,共101名党员,设一个党总支和三个支部,村两委干部8人,2012年人均纯收入7100元。 近年来,沙滩村党总支一班人,开拓进取,锐意创新,认真学习-精神,以科学发展观引领全村经济社会发展,村级组织运行机制完善,各项制度健全,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能结合村情,制定切实可行的经济发展思路,村集体经济和群众收入连年增长,工作作风和工作实绩得到群众满意,党组织得到群众拥护和支持。村党组织在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中,始终坚持“抓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突出小城镇建设这一主题和主线,认真贯彻落实党各项方针政策,引领科学发展,广大党员积极投身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潮,为十二五的更好更快发展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 |
沙南村 |
沙南村 沙南村西与大路乡接壤,北隔老濉河与沙滩街相望,交通便利,302省道穿境而过,由原仲庄、大徐等7个自然庄合并而成,现辖21个村民组, 4286人,耕地面积4420亩,村设党总支部、下辖两个支部、7个党小组,现有党员123名,村两委干部9人。沙南村农业经济以传统农作物种植为主,收入主要来源于传统农产品种植、养殖、外出务工收入,2012年人居纯收入7100元。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支部、村委会,带领全村党员群众,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加快经济发展步伐,保持社会稳定,结合我村实际,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引导村民大力发展养殖业,以农为主,发展经济作物,大棚蔬菜面积500亩,葡萄300亩。全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持续协调发展。 沙南村全体村民在村两委的带领下,在上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下,正在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村村民将以满腔热情,把沙南村建设成为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努力构建和谐新沙南。 |
胡场村 |
胡场村概况 大庙乡胡场村紧邻大庙街,全村总人口4300人,辖新庄、崔老宅子、崔位家、太平庄、小马家等个自然庄,,94名党员。2012年人均收入6800元。 近年来,胡场村村两委一班人,能认真学习"-"重要思,-精神以及有关农业科技、文化、法律等知识,制度健全,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能结合村情,制定切实可行的经济发展思路,村集体经济和群众收入连年增长,工作作风和工作实绩得到群众满意,党组织得到群众拥护和支持。村党组织在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中,始终坚持“抓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持久地开展以实践“-”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0先进性教育活动,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广大党员积极投身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潮中去,为全村的发展稳定下坚实的组织基础。 |
马庄村 |
马庄村 马庄村位于大庙乡西北部,2004年4月由原马庄、寿口和崔埝3个村合并而成,全村6个自然庄,1045户,4549人,5970亩耕地。 村两委班子健全、团结,富有战斗力。并村后,通过5年打基础,一个发展思路清新、村容村貌改善、产业结构优化、农民生活质量提高、村党组织有力的新马庄,先后3次被评为全县先进基层党组织,有1人获得省级劳动模范称号。 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修建村中心水泥路15.8千米,加强农田水利基本设施建设,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安装了26盏太阳能路灯和农民广场1盏高杆太阳能路灯,实现了村庄亮化。开发建设了马庄新村。以东西950米长、7米宽村主干道和南边30米宽的吉祥大道为中心,开发建设了76套农民公寓,村部、小学、卫生室和农民文化广场一应俱全。马庄已实现了道路硬化、绿化、净化、亮化和美化。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引进外资800万元新建的新亚电子厂已投产,解决了100多人留守妇女就业。投资500万元日产120吨的元强面粉加工厂已投产。 养殖业发展彰显特色。2009年,争取省财政扶贫连片试点项目资金100万元,建设占地53亩马庄生猪养殖园区,现存栏二元良种能繁母猪140头,预计今年出栏1300头。园区5户养猪大户入驻。吸引30人富余劳动力进入园区务工。500立方米大型养殖沼气池项目正在申报待批,可解决用电问题。辐射带动该村养殖业发展。全村10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大户69户。养猪业收入占全村农民人均收入的“大半壁河山”。 村室建设一流。总投资55万元,新建总建筑面积725平方米村室。设施完善、功能齐全、整洁美观。共有三层,一层:扶贫互助社、农家书屋、农资服务专业合作社。二层:村党组织,计生,治安、调解,青、妇、武等办公场所。三层:可容纳150人的会议室。 该村在有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下,新规划面积1500亩,新村建成后,可节约土地1150亩。去年,马庄村生猪养殖示范园区建成投入使用,年出栏生猪10000余头,为加快经济发展步伐,2011年计划引进外资500万元开办鞋业加工厂,大型服装厂和板材加工厂,届时可解决剩余劳动力500余人。 |
王谷村 |
王谷村地处大庙南部,北邻大庙街南与冯庙镇毗邻,交通便利。总人口3236人,902户,辖6个自然庄,设13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4089亩,现有党员54名,村干部7人。 王谷村是灵璧县闻名的板材加工专业村。目前该村有14个板材加工企业,其中3个为规模以上企业,1个板材加工业协会,2011年全村板材业生产总值达1.2亿元。近年来,王谷村两委一班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思想,开拓创新,积极发挥专业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经营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连接起来,致力于开拓农产品市场,把王谷村及周边地区的板材产品推向市场,产品销往合肥、上海、杭州、广州等20多座城市,板材销售收入占全年人均总收入的80%以上。 |
沟涯村 |
大庙乡沟涯村位于大庙乡北部,鲍虞路贯穿南北。全村总人口3030人,辖7个自然庄,12个村民小组,村党支部下辖6个党小组,71名党员,女党员7人,村两委干部7人,2012年人均纯收入6900元。 近年来,沟涯村党组织一班人,能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精神以及有关农业科技文化、法律等知识,村两委制度健全,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能结合村情,制定切实可行的经济发展思路,村集体经济和群众收入连年增长,工作作风和工作实绩得到群众满意,党组织得到群众拥护和支持。村党组织在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中,始终坚持“抓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广大党员积极投身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潮中去,为全村的发展稳定下坚实的组织基础。 |
王沈村 |
王沈村 王沈村位于大庙乡西部,紧邻302省道,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全村总人口1300人,耕地面积2000亩,辖王沈、小崔家2个自然庄,组,28名党员,村两委干部3人。 近年来,王沈村两委一班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精神以及有关农业科技、文化、法律等知识,运行机制完善,各项制度健全,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能结合村情,制定切实可行的经济发展思路,村集体经济和群众收入连年增长,村级基础设施建设走在全乡乃至全县前列,干部工作作风和工作实绩得到群众满意,党组织得到群众拥护和支持。村党组织在深入开展“三级联创”和“创先争优”活动中,始终坚持“抓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各项方针政策,深入持久地开展以实践“-”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0先进性教育活动,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广大党员积极投身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潮中去,为全体的发展稳定下坚实的组织基础。 |
殷庄村 |
殷庄村 殷庄村地处大庙乡腹地,县生态建设试点村,现辖7个自然村,23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4624人,耕地5083亩,全村共有95名党员,其中正式党员92名,预备党员3名,村两委干部9人。 按照中央“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本着因地制宜的方针和突出亮点全面发展的思路,努力争取县、乡和社会各个方面的支持,形成整体推进的建设格局。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两委”班子将齐心协力带领群众凝心聚力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积极调动农民群众的建设热情,发挥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共同建设新村庄,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塑造新风貌,力争把殷庄村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先进村.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900元。被乡党委授予先进党组织、“文明村”、“平安村”等荣誉称号。 今后发展目标:(一)培植好产业,实现生产又快又好发展。(二)建设新村庄,实现村容村貌整洁。(三)培育新农民,提高农民生产生活的能力和水平。(四)组建新经济组织,促进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五)塑造新风貌,提高乡风文明程度。(六)创建好班子,实现民主管理。 展望未来,全村干部群众上下一心,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继续努力、共同创造一个安全、文明、富裕的美好明天。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