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安徽省 >>宿州市 >> 灵璧县 >> 禅堂乡 >> 黄桥村

黄桥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黄桥村谷歌卫星地图)


黄桥村简介

  黄桥村位于禅堂乡西北,东邻三周村,西邻王莽村,南靠新河,北与浍沟镇相连。全村754户人家,人口有3250人,流动人口有1120人。可耕地面达5697亩,人均耕地达1.75亩,农业总产值为1025万元,外出务工收入约为1100万元,人均总收入为6540元。现有联合收割机9台,耕地机4台,在农忙时能够解决本村的耕作机器供应问题,无需借用别村的耕种机器。
  黄桥村的主导产业是农业,另有一些特色产业,如村民龚贵阳家的蔬菜种植大棚,王佩洲家的生猪养殖。虽然规模不是太大,收入不高,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本村其他村民寻找致富之路的热情。
  黄桥的村干部们在朱敏书记的带领下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积极做宣传,积极联系电信,移动公司,帮助村民实现现代化生活,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状况。到目前为止,村子里已经有800台有线电视,80户固定电话,宽带21户,移动电话使用很高,平均起来一家一户。
  村子主干路的水泥路已经铺好,给村民的出行带来了极大方便。现设一个总支,下辖三个党支部,全村有64名党员。经济以种植为主。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41323204 234000 -- 查看 黄桥村谷歌卫星地图

黄桥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黄桥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王莽村

  王莽村:位于禅堂乡西北方向,全村共3个自然庄,王莽、刘秀、倪家,耕地面积3620亩,现有人口715户,2910人。  

禅堂村

  禅堂村地处灵璧县城东北,灵双公路唐河交叉传境而过,是禅堂乡政治文化中心,全村2013年总人口3391人,劳动力人口1238人,流动人口700人,土质为黑花域,总面积约3780亩,人均1.14亩耕地,林地面积78亩,农业总产值7万余元,人均收入6000元,全村两个面粉加工厂,有线电视800余台,固定电话113部,宽带安装52户,半挂运输车22辆,挖掘机3部,小轿车22台,大型联合收割机4台,翻耕机3台,三轮运输车120余辆,全村一个总支委员会,下辖两个党支部,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连年被评为先进党总支,2012——2013年被授予县“五个好”党总支,全村正式党员76名,预备党员6名,两个支部,四个党小组。

八一村

  八一村坐落在禅堂乡东,灵双路南侧2公里,奎濉两岸,唐河东岸。耕地面积6268亩,建设用地1300亩,林地100亩,人口3785人。4个自然庄,14个村民小组。水泥路1、5公里,砂石路11条3公里,人均面积2.26亩。主导产业有小麦6268亩,黄豆4300亩,玉米1900亩。企业现状:养鸡20多户,在栏鸡10万多只,养猪3000多头,其中养鸡大户冉现鹏养鸡5万多只,场地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    我村劳动力2300人,外出人口1900人。有线电视830户,电话780户,宽带安装32户。大型农机13台,小型农机800多辆,自来水入户876户。    我村共有党员76人,一个党总支,5个党小组,3个支部。我村党组织、村委会成员5人,村民代表53人,监督委员会3人。   

小潘村

  小潘村现有人口4400人,土地总面积941.2公顷。【其中;耕地10110亩、园地3.87亩、林地1047.5亩、建设用地1578.8亩、未利用土地360亩、其他地1017亩】。自然庄8个,村民小组16个。全村党员94人,设置党总支一个,党支部三个。该村经济发展目前主要以种植、养殖、劳务输出为主,村民刘学杰、姬号、王宗前、周飞、乔泽树、王雷、王恒敏等发展规模养殖,年出栏生猪300多头,陈琼、李传文等长期在外务工,从事城市园林绿化,现以成立公司,资产近百万,带动家乡100多人随其外出务工,深受群众的好评。    小潘村党总支现有党员94其中:外出务工党员22名,党员中男性党员88名、女性党员6名;35岁以下党员15名;35-60岁党员50名,60周岁以上的29名,小学文化程度的21名,初中文化程度的49名,高中文化程度的14名。  

司庙村

  司庙村位于禅堂街东一里,地处唐、濉两河之畔。领双公路从境内横穿而过。辖7个自然庄,16个村民组,686户居民,总人口2858人。其中劳动力1460人,外出务工人口有1200.司庙村有3620亩耕地,人均耕地113亩。零散林地总计800亩。建楼房的家庭有300户。    农、工、商、牧、副总产值1980万元。2013年人均纯收入6500元。主导产业是农、工、牧劳务输出。农业以生产粮食为主。有3家养猪场,其中年出栏为1000头的有两家。有八家养鸡户,养鸡只数在4000只以上。儿童玩具加工厂一家。   司庙村村党员总数为82名。设一个党总支,3个党支部,6个党小组,组织健全。党组织活动开展正常,大多数党员都能在工作、生产、学习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郭海村

  郭海村位于禅堂乡西北部约10公里,禅欧水泥路旁。交通状况:庄庄通水泥路,水泥路总长10公里,砂石路15公里连接农田。全村总人口5692人,总户数1381户,共有劳动力3634人,流动人口2795人。耕地面积7608亩,人均1.33亩,林地780亩,人均0.13亩。近年来,共开发商品房135套。郭海村农业总值31000000万,人均纯收入5600元。主要产业为小麦、黄豆、玉米,养鸡8户,养羊4户。我村有线电视庄庄通电话手机2300台,宽带安装38户。村车辆购买165辆,自来水没有安装。村设党总支,下辖三个党支部,9个党小组,共有党员84名。  

张宋村

  张宋村坐落在禅堂乡边陲西南部,东与创业村相邻,南与开发区接壤。西与北部A杨疃镇相邻,隶属于禅堂乡,交通通畅,北有禅堂大道,东贯大吴集,穿村4公里的水泥路面,光滑如镜,我张宋村有十四个自然庄,895户,4363人,2836个劳动力,流动人口1328个,共有土地13620亩,农用地12273亩,耕地10526亩。林地724亩,其他用地1023亩,建设用地1347亩。人均土地3.1亩。新农村建设按乡政府规划正在设计实施,经济发展迅速,相继成立了3个农业合作社和一个农机专业合作社。农业总产值373.5万。人均收入8500元,人均纯收入6573元,集体经济收入15万元。主导产业小麦玉米,特色产业有蔬菜大棚,养猪大户,户户通有线电视,电话,有20%的农户安装宽带,有90%农户有农用拖拉机,5%农户有农用汽车,3%农户有轿车,自来水正在实施建设,但目前家家户户具有饮用深水井。    我村一个党支部,下辖三个党支部,共有党员71名,党支部由5名成员组成,村委会有7名成员,52名村民代表分布在14个自然村,机构设置有:治安领导小组、计生领导小组、环境卫生领导小组,财务管理领导小组、为民排忧解困领导小组。  

凤河村

  一、基本情况   禅堂乡凤河村位于灵城北10公里,灵双公路东侧,禅堂乡东南部,司闫水泥路及备战路贯穿境内,与灵双路相接,交通十分便利。凤河村目前下辖4个自然庄分别为陈东、闫山、潘西、潘东。人口3712人,耕地6751亩,村目前设总支,下辖三个支部,党员共计105人。   该村在2008年被列为市级新农村示范村。   二、经济发展   目前该村工业经济及养殖业方面在全乡发展较快,凤河砖厂目前有工人40名,年产值100多万元;凤河鸭厂属股份制企业,占地10多亩,,该厂利用附近鱼塘30亩发展循环养殖,年产值130多万元,不仅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而且为周围的村民提供了10多个就业机会。   另外该村还有大砖厂一个,年产值20万元,养猪专业户10户,年产值100万元,养鸡大户5户。   三基础设施   该村有农村中学一所,小学两所拥有在校学生700多人。乡敬老院座落在该村,目前以基本竣工,新建房屋51间,包括配套设施投资总价值在100多万元,为全乡五保户的生活保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体现了党的政策对他们的关怀。   该村目前有5个卫生室,分别坐落在三个自然庄,全村村民参加新农合率在95%以上,基本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到乡卫生院,解除了村民看病难的难题。  

大吴村

  大吴村位于禅堂乡南部,灵双公路穿境而过。大吴村现有人口50009人,其中劳动力3230人。耕地9555亩,人均2亩地。自然庄14个,村民小组15个,村民代表87人。近年来大吴村大力发展苗圃业,成立了陈德起苗圃种植协会,加盟农户60户,为农户增收创收。    随着新农村建设,我村被市委市政府列为全市6个新农村示范村之一,现已初见成效。我村有农贸市场大吴街,可容纳近万人进行市场交易。家家有有线电视、电话。我村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各村民小组都有耕地机、收割机。农业总产值6000万,人均纯收入6530元,集体收入6万元。    我村以党建抓工作,村里村部占地大约900平方米,内设会议室、党建、治安、计生等部门办公室。我村2011-2012年被县委评委创先争优先进村光荣称号,2012年以前多次被乡评为党建工作先进村。我村共有党员134人,其中男118人,女16人。预备党员1人,流动党员8人,设置党总支一个,党支部三个,村两委成员一共4人。   

双李村

  双李村位于禅堂乡政府东北,灵双公路穿境而过,全村有人口2017人,耕地面积3600亩,村设党支部,有四个党小组,党员58名,村养殖业在全乡较为发达,涌现出了吴兴勇、吴兴来等养殖大户。 双李村与王莽村、禅堂村、八一村、小潘村、司庙村、郭海村、张宋村、凤河村、大吴村、三周村、河北村、李言村、黄桥村相邻。  

三周村

  三周村位于禅堂乡政府西侧,乡镇公路直通村部。有630户人家,有2760口人,劳动力1280人,流动人口有575人。三周村耕地面积有4960亩,林地有91亩,人均耕地面积有1.7亩。大型联合收割机有7台,大型运输车辆21辆,农用小四轮131辆,大型拖拉机6辆,这些农用机械在农忙时减轻少了村民的劳作量,提高了收割和耕种的速度。三周村的农业总产值约为740000元,人均收入约为5500元。   黄桥村村委会的所在地在是在村小里的,玻璃残缺,冬冷夏热,条件很艰苦,但是村干部们没有心思关心工作条件的简陋,而是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积极做宣传,帮助村民早日实现现代化生活。在村干部的努力下,村中有线电视有649台,电话94部,宽带25户。为解决学生的课外阅读问题,三周村的村干部积极配合文化站的工作,在村部的工作地点建立农村书屋,为学校和村民提供了约1千份书籍,极大的丰富了学生和村民的文化生活。   黄桥村的村民周井芝,今年78岁,儿女都在外打工,他一个老人在家自己养了13头牛,年收入大7万元。村民马相成养羊100头,年收入达10万元左右。村两委成员多次到马相成家中学习养羊经验,并鼓励马相成把自己的养羊经验和技术传播给村民,从而带动其他村民致富。今年,邻居们在马相成和村干部的带动下开始养少量的羊。村干部周朝玖告诉村民,马相成已经在村子里讲述了他的养羊经验,但是开始不要养太多只养,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在逐年加大数量,这样可以减少风险。   

河北村

  河北村位于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禅堂乡政府南部15公里,新河两岸,灵双公路穿境而过,西片位于禅堂乡禅梅路两侧,全村共有户数575户,总人口2893人,流动人口585人,耕地面积5530余亩,人均耕地1.9亩,全村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及外出务工为主。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豆、玉米、棉花,农业总产值17358000元,人均收入6000元,全村以种植业为主。全村通有线电视、电话、宽带网络。现有农机中小型农机300台,村设党支部,有党员38名,其中女党员4名,预备党员2名,每月组织全体党员参加一次党日活动,每季度上一次党课。   

李言村

  李言村位于禅堂乡西北,紧临灵房省级公路,交通便利,北面与尹集交界, 南面与杨疃镇交界。现有6个自然庄,14个村民组,人口3115人,耕地5475亩。一个党总支,下辖三个党支部,有党员70人。经济以种植及外出务工为主。劳动力有1990口人,流出人口有2135人,人均纯收入为5600元。 李言村与王莽村、禅堂村、八一村、小潘村、司庙村、郭海村、张宋村、凤河村、大吴村、双李村、三周村、河北村、黄桥村相邻。

黄桥村

  黄桥村位于禅堂乡西北,东邻三周村,西邻王莽村,南靠新河,北与浍沟镇相连。全村754户人家,人口有3250人,流动人口有1120人。可耕地面达5697亩,人均耕地达1.75亩,农业总产值为1025万元,外出务工收入约为1100万元,人均总收入为6540元。现有联合收割机9台,耕地机4台,在农忙时能够解决本村的耕作机器供应问题,无需借用别村的耕种机器。   黄桥村的主导产业是农业,另有一些特色产业,如村民龚贵阳家的蔬菜种植大棚,王佩洲家的生猪养殖。虽然规模不是太大,收入不高,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本村其他村民寻找致富之路的热情。   黄桥的村干部们在朱敏书记的带领下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积极做宣传,积极联系电信,移动公司,帮助村民实现现代化生活,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状况。到目前为止,村子里已经有800台有线电视,80户固定电话,宽带21户,移动电话使用很高,平均起来一家一户。   村子主干路的水泥路已经铺好,给村民的出行带来了极大方便。现设一个总支,下辖三个党支部,全村有64名党员。经济以种植为主。   


黄桥村特产大全




黄桥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