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牌张村是墩集镇的东大门,辖区总面积16.98平方公里,有户数1101,人口5748人,区划调整前为张陶、开庄、恒庄、赵庄,共四个行政村共11自然庄。
合并以后,全村人在以赵大勇为书记的党支部坚强领导下,大刀阔斧的进行新农村建设,贯通了几个自然庄的主干道,水泥路面施工已经全部完成,墩集镇是全县最为缺水的乡镇,而界牌张村是墩集村最为缺水的村,村两委为了解决农民群众的饮水难问题,又边筹资边争取项目资金,终于使农民的吃水问题得到缓解,在全镇该村又率先进行了标准化村活动场所的建设,加强了阵地建设。
界牌张以种植水稻为主,这里曾经是皇家贡米的出产地之一,稻质好,糯、甜。界牌人在发展传统农业的同时也积极拓展就业渠道为村里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界牌张村共有党员145名,划为一个总支,建有种植协会、养殖协会、企业协会共三个支部。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41324101 | 234000 | -- | 查看 界牌张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霸王村 |
霸王村位于墩集镇最南部,是霸王古城就坐落在此。霸王村总面积13.64平方公里,有920户,共5417人,调整前由孙庄、任集、朱庙三个行政村共10个自然庄组成,霸王村正在进行着小城镇建设,高标准的规划,整齐的街道,以及新农村示范小区的建设,无不显示着霸王人奔小康的豪迈和建设新农村的热情。该村因为具有保存完好的霸王古城,所以有着美好的历史传说,现在的霸王村人以开放、友好的精神面貌迎接着新的历史机遇。该村主要以小麦、大豆、水稻等为主要栽培品种。该村在积极发展本村农作物经济的同时也大力的发展着对外劳务,霸王村近年来已成为墩集镇主要劳务输出村,该村成立了外出务工联络处,对内培训劳动力,使他们掌握劳动技能,有一技之长,对外他们推荐优秀的劳工人员,大量的外出务工人员也带动了该村经济的腾飞。 霸王村共有党员103名,划分一个总支,建有种植、养殖、经商三个支部。 |
项沟村 |
项沟村位于墩集镇南部,该村总面积16.82平方公里,有1177户共5474人,所辖人口是全镇最高的,在区划调整前为大魏、严岗、仇岗三个行政村共9个自然庄。项沟村目前正在进行着稻田龙虾的大规模养殖,在项沟村严帮如、韩昌文的带领下,全村种植龙虾的积极性很高,同时他们不断摸索钻研养殖技术,先后解决了龙虾冬季管理,水稻防虫治病与龙虾养殖的矛盾等技术难题,每亩收益超过4000元,使稻田龙虾成为墩集农业的一个特色和亮点。 2008年他们又注册成立了稻田龙虾养殖合作社,入社农户近70户,入社农户的龙虾养殖面积在1000亩以上,在技术服务、资料采购、龙虾销售、信息共享等方面实行四位一体。并注册“金霸龙”商标,为墩集龙虾产业做大做强奠定了基础。 项沟村共有党员102名,分为一个总支,建有养殖协会、种植协会、村务活动三个支部。 |
石梁河村 |
石梁河贯穿石梁河村,该村辖区总面积10.90平方公里,有900户,共4122人,由朱圩、尹庙两个行政村共12个自然庄组成,是著名石梁河暴发源地,革命的土地孕育了英勇的人们,石梁河人勤劳、勇敢。他们在这片土地上创作着、收获着,石梁河村的老尹庄境内,距泗墩路仅1公里,就是墩集草莓园区的坐落地,该村具有20多年草莓种植历史,群众种植经验丰富、技术较为成熟。 2008年该村被列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治理项目区,成立了“永利”草莓种植专业合作社,并已注册了“蜜恋”牌商标,通过反租、倒包等方式,集中连片种植,大棚草莓面积由去年46亩扩大到了300亩,形成了草莓种植园,入园农户达76户。 园区总投资400多万元,已开挖蓄水塘一面,占地面积10亩,疏浚中、小沟9条300米,桥涵配套25处,计划铺设园区水泥路1000米,建设机站一座,全部实现变频自动供水灌溉,草莓园区核心面积近400亩,辐射区600亩,力争通过几年努力形成千亩草莓种植园区。园区建成后,草莓可提前至春节前上市,每亩收入8000-10000元,比常规种植每亩增加一倍以上,同时提高了草莓质量,改善了草莓品质。 在该园区的带动下,石梁河村正形成以草莓为龙头经济的特色经济产业带。 目前,该村共有党员105名,分为一个总支和草莓协会支部、养殖协会支部、村务活动支部三个支部。 |
墩集村 |
墩集村位于泗县墩集镇政府所在地,北邻新汴河、西邻火箭沟,泗墩公路和墩马公路穿村而过,形成了这个村便利地交通条件,全村辖齐岗、周吴、墩集等8个自然庄,全村总面积12700亩,984户,总人口5080人,劳动力3936人,其中,贫困户343户,贫困人口1717人,贫困劳动力1200人,全村现有耕地面积8939亩,其中,旱田6898亩,水田2035亩,现有水面700亩,主产玉米、小麦、水稻。 为了扎实有效推进新农村建设,积极组织实施整体推进土地整治项目,涉及六个片点、四个行政村、八个自然庄。先期对墩集村周、刘、王三个自然庄实施整体搬迁,该项目由村民委员会组织实施。复垦出土地290亩,新增建设用地面积218亩,新复垦的土地正在协议用来发展杭白菊特色种植。目前,墩集村安置点152户群众已搬进新居,余下安置户正在建设之中。此外,墩集村还将土地复垦与水利冬修工程结合起来,清理杂物、推土填塘、整平汪塘、平整土地,开挖六条排水沟,修建过路桥涵40处。 墩集村“两委”班子共5人,付继前任书记,全村共有党员128名,现分为一个总支、三个支部。分别为:建筑运输协会支部;种植养殖协会支部;村务活动支部。建筑运输协会支部有党员44名,其中女党员2名;种植养殖协会支部有党员39名,其中女党员2名;村务活动支部有党员45名,其中女党员11名。 在加强和完善流动党员管理上,重点建立落实了建档制度。按照“一个都不能少”的原则,及时建立流动党员档案。为切实掌握流动党员情况,墩集村对所有党员进行详细摸底排查,并将流入、流出党员的基本情况、外来(出)时间、所从事的职业、流入(出)地址、联系办法、组织关系接转、参加组织生活等情况,一一登记备案。墩集村在顺利的完成换届后,班子稳定,年青化,战斗力强,各项工作都在全镇前列。 |
界牌张村 |
界牌张村是墩集镇的东大门,辖区总面积16.98平方公里,有户数1101,人口5748人,区划调整前为张陶、开庄、恒庄、赵庄,共四个行政村共11自然庄。 合并以后,全村人在以赵大勇为书记的党支部坚强领导下,大刀阔斧的进行新农村建设,贯通了几个自然庄的主干道,水泥路面施工已经全部完成,墩集镇是全县最为缺水的乡镇,而界牌张村是墩集村最为缺水的村,村两委为了解决农民群众的饮水难问题,又边筹资边争取项目资金,终于使农民的吃水问题得到缓解,在全镇该村又率先进行了标准化村活动场所的建设,加强了阵地建设。 界牌张以种植水稻为主,这里曾经是皇家贡米的出产地之一,稻质好,糯、甜。界牌人在发展传统农业的同时也积极拓展就业渠道为村里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界牌张村共有党员145名,划为一个总支,建有种植协会、养殖协会、企业协会共三个支部。 |
汴河新村 |
汴河新村位于墩集镇西部,毗邻新汴河,总面积9.1平方公里,有799户,人口3629人,耕地面积6421亩,由原来单沟、小贺两个行政村共11个自然庄组成。汴河新村原行政村单沟村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单沟村共铺修村庄道路6公里,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单沟村共铺修村庄道路6公里,实现了该村庄庄通水泥路,疏浚藕塘沟和火箭沟等大中小沟12条,恢复二座电站,修 支干渠2000米,桥涵配套41处,治理中低产田800亩,这个村基本实现了“旱能灌、涝能排”。 为了提高村民生活质量,健康水平是新农村建设基础。几年来,在示范村实施了规范“三圈、一厕、一路、一沟”活动,在单沟村小黄庄实施了26户改水改厕和农村沼气工程,做到圈舍、垃圾、厕所、绿化、沼气五统一,彻底改变了过去的“脏、乱、差”现象。投资20万元改善单沟小学办学条件,购置电脑、课桌、乒乓球桌、篮球架等教学器材,建成了一个篮球场,投资10万元建成一个村级卫生室。 同时该村利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推动示范村项目建设,在单沟村形成了一个500亩的水稻种植区,并示范了“龙虾进稻田”项目,成立了“庆才供水专业合作社”,发展了大棚草莓和瓜菜种植示范基地,新兴养殖户14家,农用运输户8家,农业产业化趋于合理,真正体现了示范村的示范作用。该村有74名党员,设一个总支,建村务活动支部、养殖协会支部两个支部。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