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宅村位于大杨乡东南部,距离乡政府驻地约1.5公里,平黄公路、南环乡路贯穿全村,地理条件优越,村党总支下设粮油协会、瓜蔬协会、养殖协会三个党支部,党员76人,全村780户,村域面积11.1平方公里,辖10个自然庄。近年来,村党支部严格按照“五个好”标准抓好支部建设,不断加强村民自治,确保党在农村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有力推动了全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广大干群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不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目前,全村发展无籽西瓜800亩,脱毒山芋500亩,有规模养殖户35户,粮油购销大户20户,成为全乡闻名的无籽西瓜和脱毒山芋推广种植基地、规模养殖示范基地、粮油购销中转基地,并辐射带动周边村及全乡经济发展。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41324201 | 234000 | -- | 查看 马宅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马宅村 |
马宅村位于大杨乡东南部,距离乡政府驻地约1.5公里,平黄公路、南环乡路贯穿全村,地理条件优越,村党总支下设粮油协会、瓜蔬协会、养殖协会三个党支部,党员76人,全村780户,村域面积11.1平方公里,辖10个自然庄。近年来,村党支部严格按照“五个好”标准抓好支部建设,不断加强村民自治,确保党在农村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有力推动了全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广大干群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不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目前,全村发展无籽西瓜800亩,脱毒山芋500亩,有规模养殖户35户,粮油购销大户20户,成为全乡闻名的无籽西瓜和脱毒山芋推广种植基地、规模养殖示范基地、粮油购销中转基地,并辐射带动周边村及全乡经济发展。 |
吴集村 |
吴集村位于大杨乡南部,村域面积11.4平方公里,人口4016人,辖小徐、谷李、大徐、李场、李渡、李圩、吴集、大熊8个自然庄。吴集村党总支成立于2008年3月,由原吴集、谷李、大熊三村合并而成,现有党员78名(其中正式党员73名,5名预备党员),下设三个支部:吴集社区党支部、先锋党支部、老年党支部。其中男党员90人,女党员10人。村级区划调整以来,吴集村党总支一班人抓班子,带队伍,强素质,树形象,认真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带领广大党员群众认真落实党委政府的各项工作部署,取得了显著成绩。 |
曹安村 |
曹安村位于大杨乡西北部,由区划调整前的曹安和大曹两个村整建制合并而成,村部经上级同意设在原大曹村部,东部与北部与黄圩镇接壤,西部与灵璧县相邻,南部与高集村相邻,辖区总面积8.9平方公里,辖人口4449人,11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 全村干群、党群关系融洽。 多年来,始终坚持种植、养殖相结合,推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双培双带”工作相结合,大力加强村工业集中区建设,不断拓宽和加大对工业集中区的建设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早日建成有规模、有效益、有辐射带动力乡村工业集中区,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以此带动招商引资、计划生育、农田水利等各项工作同步推进,为建设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经济发展、生活宽裕、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曹安努力奋斗。 |
李庙村 |
李庙村村位于大杨乡西北部,有6个自然村1357户,人口4200人,耕地7900亩,村党总支下辖3个支部,直属党员75人,近年来村级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农民收入稳步提高,三个文明建设同步发展,为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被乡党委授予“小康示范村”、 “优秀基层党组织”等光荣称号。 农村党组织是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打铁需要自身硬,工作行不行 先看党员成不成。一是加强阵地建设。二是加强党的组织建设。三是抓党的作风建设。他们始终把密切联系群众,带头劳动致富,廉洁奉公,扶贫帮困作为对党员干部考核的基本条件。党总支成员建立了工作联系点,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要求,并不断发挥“党员责任网”的职能作用,帮助村民致富奔小康发挥积极作用。由于不断加强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在李庙村有了一支高效务实的党员队伍作为联系群众的纽带,使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 李庙村党总支决心以学习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真抓实干,开拓创新,为建设文明、富裕、和谐的新李庙做出更大的贡献。 |
小丁村 |
小丁村位于大杨乡政府西部,区域面积8.4平方公里,现有村民4065人,村党总支成立于2008年3月,由原小丁、大万两村合并而成,村党总支下辖养殖协会党支部、夕阳红支部、流动党员党支部,共有党员74名。近年来,小丁村党总支以-理论、“-”重要思想为指导,在新形势下不断拓展思路,强化举措,按照上级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联系村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总支在开展村级建设、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增强党员自身素质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具体体现如下: 一、发挥领导班子的核心作用 小丁村党总支以-理论、“-”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升党员综合素质和党组织战斗力为目标,抓好党员的理论武装、教育培训和思想建设,提高学习的有效性,不断提升理论修养和能力水平,保证广大党员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保持政治清醒和立场坚定,为小丁村的经济发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村子富不富,关键在支部”,建设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培养造就一支强有力的农村党支部带头人队伍,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中之重。因此在村级区划调整之时,就确立了以原小丁村支部书记杨步奎为支部书记的领导班子,支部领导班子成员在工作中高标准、严要求,能起模范作用,带头在党员队伍建设、村级发展中树立团队意识,坚定政治立场,发挥团结互助精神,勤政廉政,提高工作办事效率,落实各项工作,切实做到敬职履职。领导班子成员还坚定抓好党建工作的信心和决心,找准经济工作与党建工作的联结点和切入点,使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相得益彰,共同发展。 同时,支部领导班子还担任着上传下达的重要作用,向上反映民情,传递民意;向下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支部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重要问题支部领导先统一意见,然后集体行动,发挥整体效应,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沟通联系的桥梁,支部定期与党员们开展贪心活动,把他们的意见、建议和思想动态随时记录在案,定期归纳、整理、分析,能够解决的及时解决,不能解决的逐级向上反映。支部领导班子还扶贫帮困,每逢节日都会上门看望困难党员户,嘘寒问暖,妥善解决好贫困人员的基本生活,使他们真正感受党和政府的温暖。 二、加强支部的队伍建设 小丁村党总支作为一支基层组织队伍,作为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作为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永葆党的先进性的前沿和关口,加强支部队伍建设,不断增强其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既是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举措,因此小丁村党总支从思想、政治、组织、作风等各方面入手,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和“两推一选”制度,有效地实施党内监督,改进作风,增强团结,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有效贯彻执行,提高了党的战斗力、凝聚力。 小丁村党总支建立健全了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大大加强党员的先进性教育,增强党员作为先进分子的责任感。在党会党课上,组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认真学习《党章》,学习-的重要论述,学习科学发展观学,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传达上级党组织的有关文件和指示。坚持开好支部党员大会,认真做好预备党员、发展对象、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考核工作。充分发挥党支部的作用,并把支部建设和日常工作结合起来,使支部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使支部成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提高支部的队伍力量。支部还严格要求党员们要勤政廉政,奉公守纪,不断要求进步。对党员们实行严格要求、严格监督、严格管理。立足实际,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激励制度,真正解决有章理事的问题。 三、开展丰富的支部活动 为进一步提升基层党员的素质,调动党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支部力量,小丁村党总支采取多种活动形式开展组织生活,既有支部会议,党员集中学习,又有开办讲座等互动交流。 同时支部还配备了电视机、DVD机和有线网络,开通了远程教育网络,将党员教育落实到农村最基层。同时,还扎实地开展了村干部勤政廉政承诺上岗、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员双向承诺等活动,通过这些支部活动,党员们学到了党员精神,有了发挥作用的平台,更好的保持了党员的先进性。 |
杨集村 |
杨集村位于乡政府所在地—杨集街,由区划调整前的杨集村、双李村、三王村整建制合并而成,调整后经上级许可新村名称为杨集村,辖杨集、大杨、双李、东赵集、小孔、小史、东王、中王、西王9个自然村,村民小组12个,面积12.9平方公里,人口5133人,村活动场所经核准后设在原杨集村村部,.现在的杨集村现有党员112人,其中预备党员4人。全村以农业为主,是传统的农业区。近几年来,在党的富民政策的引领下,全村干群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逐步形成了以原双李村为中心的辣椒、大蒜种植基地,并辐射带动周边的经济展。 |
三时村 |
三时村位于大杨乡西南部,由区划调整前的陈严村和三时村整建制合并而成,西面与本市的灵璧县相邻、南部与长沟镇隔河相望、北部与高集村相邻,东部分别与小丁村和时圩村相邻,辖区总面积8.4平方公里,辖人口3681人,陈庄、小严、大严、孙场、时塘圩、后庄、大庄、小场、前圩9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 |
赵集村 |
赵集村位于大杨乡西北部,是原泗县黄圩区赵集公社所在地,撤区并乡后划入现在的大杨乡,它北部与黄圩镇相邻,东部、南部和西部分别与时圩村和李庙村相邻,2008年3月,村级区划调整后,有原来的谷卢村和赵集村整建制合并而成,辖区总面积8.1平方公里,辖人口4392人,7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现有耕地7800亩。村党总支下辖社区、老年、流动三个党支部,共有党员84名,其中预备党员8名,村党组织在党的-及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导下,在乡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响应党的号召,落实强村富民战略积极引导村民走致富之路。 到目前,我村外出务工人数占全村30%上,外出务工人员学到了一定的技术。同时经济上得到了长足发展,我们将认真学习和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坚决走群众路线,畅通民情渠道,善纳群众意思意志,按照群众的意愿办实事。引导广大群众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人,培育新型农民,大力推进文化建设,进一步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步伐。 |
高集村 |
高集村村位于大杨乡西部,西面与本市的灵璧县相邻、东部、南部和北部分别与李庙村、三时村、曹安村相邻,辖区总面积9.1平方公里,辖人口4809人,8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近年来,乡党委政府非常重视全乡集镇街道的开发建设工作,通过多方引资,不断加大开发建设力度,累计引进开发建设资金近2000万元,目前高集街道已初具小城镇雏形,随着建设的不断深入,高集街道的集市贸易功能一定会日臻完善,必将充分发挥它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引领带动作用。 |
时圩村 |
时圩村位于大杨乡中部,由区划调整前的三田村和时圩村整建制合并而成,村部经上级同意设在原时圩村部。东、南、西、北部分别与杨集村、小丁村、三时村、赵集村村相邻,辖区总面积9.6平方公里,辖人口4251人,郭圩、时圩、大卢、小卢、东田、后田、田熊、刘李、小时圩9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党总支下设先锋党支部、老年支部两个党支部,共有党员63人,一年来,全村广大群众在党总支和村民委员会的坚强领导下,不断发挥和调动各方面的优势力量,投身全村经济建设,改善村级道路落后状况,经过现任村两委干部和全村广大群众尤其是外出务工群众的共同努力和无私捐助,目前村级道路基本实现庄庄通。村两委将一如既往地以党的-及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思想为指导,切实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推动全村工作再上新台阶。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