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苗村位于泗县经济开发区东北部,南临古汴河,北靠奎濉河,辖五里庙、曹庄、苗庄、崔庄、十里井五个自然庄,总面积6400亩,耕地面积4359亩,518户,2125人,现有党员40人,其中预备党员2名。
曹苗村村民自古濒水而居,由西向东自然形成“十里长庄”,沿堤岸植杨柳,村后种粮摆园。曹苗村村民擅长于种植蔬菜,全村蔬菜种植面积达800亩,以芹菜、萝卜、西红柿、黄瓜为主。依托村民传统的种植技术和充分的水源,曹苗村的蔬菜不仅受泗县人民的欢迎,还远销周边县城。尤其是曹苗村的青萝卜美名远扬,在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萧县的葡萄砀山的梨比不上曹苗的萝卜皮”。
曹苗村有着优秀的历史文化、运河文化。2012年4月,安徽省考古研究所对运河泗县故道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各类文物百余件,其他各类陶瓷残片数以千计,陶瓷器,以唐宋为主。文物中有代表性的有:宋代青釉四系罐,保存完整,釉不及底,釉薄而光亮。2012年6月18日,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泗县段被纳入2014年中国大运河申遗项目,“隋堤烟柳”说的就是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段。唐朝白居易咏《隋堤柳》:大业年间炀天子,种柳成行傍流水。大业年间春二月,柳色成烟絮如雪。西有黄河东接淮,绿影一千三百里。
流经曹苗村的6.8公里的河段因较为完整地保留了隋唐运河的原始风貌被推到申遗项目的最前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运河保护工作,立即成立申遗办公室开展运河清淤和河道边坡植树等工作。县妇联、开发区工委等单位对接帮扶曹苗村,古运河遗址各项保护工作顺利开展。这条一千四百余年的中国大运河遗址充满勃勃生机,碧波荡漾的河面上偶尔还会有野生的白鹭出没。2013年9月21日,联合国申遗专家到曹苗村作了最后的验收,并对中国大运河这段“活遗址”的保护工作予以高度评价。千年大运河依然在曹苗村发挥着灌溉、水产养殖、观赏等作用,造福村民。
2012年底,曹苗村又被县委县政府确立为美好乡村建设示范点,依托大运河着力打造生态宜居示范村。曹苗村积极开展美好乡村建设,如今已经建立了污水处理厂,水冲式公厕,自来水管网。运河沿岸一排整齐的垃圾箱像环保卫士,将村民的生活垃圾收集起来。村庄“硬化、美化、亮化”等工作正在一步步实现。一副标题为“中国梦、运河情”的曹苗村鸟瞰图悬挂在村头,向村民们展示了曹苗村的美好未来!
在这个挑战与机遇共存的新的历史时期,曹苗村两委干部唯有努力再努力,化压力为动力,率先垂范,振奋精神,团结一心,科学谋划,带领广大党员群众为中国大运河申遗项目的顺利通过和实现“科学规划布局美、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建设目标拼搏苦干。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41324400 | 234000 | -- | 查看 曹苗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汴光社区 |
汴光社区位于泗县城的东部,东临东发社区和二环路,南靠开发区及衡尤社区,西靠主干路及东关社区,北靠小汴河,面积约4平方公里。汴光社区辖区内共有11个住宅区.社区人中约有1430户、5000余人,全部入住人口约有20000余人。 |
东发社区 |
东发社区重组于09年9月,由原张何社区和刘赵社区合并而成。 东发社区位于开发区境内东部,东接汴光社区和于圩村,西至大刘村和小陈庄,南临赵位村,北至曹苗村。303省道横穿本社区,交通便利。 社区下辖11个小组,蒋庄、马庄、王庄、孙庄、何东、何西、张庄、仇庄、岳庄、宅庄、汴庄组。共有3950口人,全村总面积5230亩,农田水利设施完备。农业主导产业为小麦、玉米、大豆和中小棚蔬菜种植及部分猪、羊、鸡等养殖户。社区有多家中小型企业,如金禾肥料厂、西湖恒达食品有限公司、面粉厂等。另外,泗州学校也坐落在社区境内。 |
曹苗社区 |
曹苗村位于泗县经济开发区东北部,南临古汴河,北靠奎濉河,辖五里庙、曹庄、苗庄、崔庄、十里井五个自然庄,总面积6400亩,耕地面积4359亩,518户,2125人,现有党员40人,其中预备党员2名。 曹苗村村民自古濒水而居,由西向东自然形成“十里长庄”,沿堤岸植杨柳,村后种粮摆园。曹苗村村民擅长于种植蔬菜,全村蔬菜种植面积达800亩,以芹菜、萝卜、西红柿、黄瓜为主。依托村民传统的种植技术和充分的水源,曹苗村的蔬菜不仅受泗县人民的欢迎,还远销周边县城。尤其是曹苗村的青萝卜美名远扬,在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萧县的葡萄砀山的梨比不上曹苗的萝卜皮”。 曹苗村有着优秀的历史文化、运河文化。2012年4月,安徽省考古研究所对运河泗县故道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各类文物百余件,其他各类陶瓷残片数以千计,陶瓷器,以唐宋为主。文物中有代表性的有:宋代青釉四系罐,保存完整,釉不及底,釉薄而光亮。2012年6月18日,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泗县段被纳入2014年中国大运河申遗项目,“隋堤烟柳”说的就是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段。唐朝白居易咏《隋堤柳》:大业年间炀天子,种柳成行傍流水。大业年间春二月,柳色成烟絮如雪。西有黄河东接淮,绿影一千三百里。 流经曹苗村的6.8公里的河段因较为完整地保留了隋唐运河的原始风貌被推到申遗项目的最前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运河保护工作,立即成立申遗办公室开展运河清淤和河道边坡植树等工作。县妇联、开发区工委等单位对接帮扶曹苗村,古运河遗址各项保护工作顺利开展。这条一千四百余年的中国大运河遗址充满勃勃生机,碧波荡漾的河面上偶尔还会有野生的白鹭出没。2013年9月21日,联合国申遗专家到曹苗村作了最后的验收,并对中国大运河这段“活遗址”的保护工作予以高度评价。千年大运河依然在曹苗村发挥着灌溉、水产养殖、观赏等作用,造福村民。 2012年底,曹苗村又被县委县政府确立为美好乡村建设示范点,依托大运河着力打造生态宜居示范村。曹苗村积极开展美好乡村建设,如今已经建立了污水处理厂,水冲式公厕,自来水管网。运河沿岸一排整齐的垃圾箱像环保卫士,将村民的生活垃圾收集起来。村庄“硬化、美化、亮化”等工作正在一步步实现。一副标题为“中国梦、运河情”的曹苗村鸟瞰图悬挂在村头,向村民们展示了曹苗村的美好未来! 在这个挑战与机遇共存的新的历史时期,曹苗村两委干部唯有努力再努力,化压力为动力,率先垂范,振奋精神,团结一心,科学谋划,带领广大党员群众为中国大运河申遗项目的顺利通过和实现“科学规划布局美、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建设目标拼搏苦干。 |
大刘村 |
大刘村南与开发区于圩村相接壤,北面临东发社区与曹苗村,东面靠近草庙镇。该村人口2726人,土地5781亩。全村8个自然庄,16个生产组。有正式党员72人,预备党员1人。 大刘村与汴光社区、东发社区、曹苗社区、于圩社区、赵位社区、衡尤社区相邻。 |
于圩社区 |
于圩村位于泗县经济开发区东南部,东与草庙镇接壤,南与新汴河和墩集镇接壤,北与303省道相邻,开发区六条主干道贯通全村,现有农户1130户,总人口3740人,党员75名,群众代表45人,其中女代表15人,五保户18户,低保户71户157人,其中A类7户14人、B类35户78人、C类29户65人,全村特困户35户、普通困难户115户,党员困难户12户,全村辖8个自然庄(于圩庄、顾庄、张庄、陈庄、康庄、张沟庄、大丁庄、小丁庄),16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7494余亩,人均耕地2亩,现有 1至6年级小学、村卫生室各1所;村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种植业、养殖业和劳务输出,村集体经济薄弱。 全村党员75名,按组织程序成立于圩村党总支部(暨种植业党支部,二三产业党支部)其中种植业党支部党员35人,二三产业党支部党员40人。村两委干部6人,村两委交叉任职,县聘专干2人,选派书记1人(任于圩村党总支部-),选聘干部1人(大学生村官)任于圩村主任助理。群众代表45人,其中女代表15人;党组织活动基本正常,党员能按时交纳党费,党的方针政策能够得到较好的贯彻落实。村支部和村委会运转正常,“两委”班子团结协作,具有一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
赵位社区 |
泗县经济开发区赵位村位于泗县经济开发区东南方向,南靠新汴河河,西临石梁河,东与草庙镇相连,北接衡尤、东发社区。占地面积6120亩,其中耕地面积4500亩。全村共有3068人。村内交通便利,主要道路是“村村通建设工程”的长1.6公里、宽3.5米水泥路。村内主导产业为农业,农产品以玉米、小麦为主,蔬菜种植仅为小面积零散种植。闲散劳动力以外出打工居多。村容整洁。村内企业现有一家恒星烫画机械有限公司,固定资产500多万元,年产值1000多万。 村两委班子于08年4月改选,支部委员会书记尤逢英,支部委员为魏球、彭国柱。村委会主任魏球、文书彭国柱、民兵营营长赵敬峰。村党支部有0员57人,女党员10人。党支部在村级服务和建设中起到政治核心作用,尤其在组织党员和协调村委会工作方面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
衡尤社区 |
衡尤社区成立于2002年2月,位于泗县经济开发区西南部,东起东二环,西临石梁河,南接赵位村,北至环城河。辖区面积4.5平方公里,辖13个居民小组、建材新村、房改小区、玉兰小区、阜康联邦花园、香格里拉花园小区。衡尤社区拥有两委干部9名,社区居民2500余户,常驻人口9500余人,党员85名。辖区内有企事业单位20家。社区服务中心座落在虹乡路南段、香格里拉花园小区南侧。目前衡尤社区建有综合服务中心面积1300平方米,在社区两委的共同努力下,衡尤社区服务功能日益完善,衡尤社区两委有决心为和谐社区创建努力不懈。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