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坝村概况
将原石坝村、东联村、黄郢村整建制合并,设立新的石坝村,人口4290人,耕地面积2792亩,20个村民组,村址设在石坝东大街新农村建设规划小区内,2009年10月建成,占地面积300平方米,建筑面积520平方米为8上8下砖混结构2层楼房,成为村民和党员的活动中心,满足了大家的需求。
该村属于石坝镇中心街道村,309省道从集镇中心而过,有23家瓜子加工商户在此落户,商业贸易服务繁荣,经济发达,是石坝镇商业贸易中心地;同时该村还被明光市确定为水稻提升行动和小麦良种示范种植基地;2008年开始该村统筹规划,在位于东大街进行新农村建设,集中开发新农村居住小区,小区基础设施配套齐全,是我镇的新农村建设典范。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41182105 | 239000 | -- | 查看 石坝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汪北村 |
汪北村概况 汪北村地处林东水库上梢,是由原北廖村和汪郢村整建制合并,设立的汪北村,现有人口3332人,耕地面积4466亩,辖19个村民组,党员有81名,总支部下设汪郢、北廖两个党支部。该村组织活动场所设在汪北村松里村民组,2010年底建成占地面积280平方米,建筑面积520平方米,为8上8下砖混结构2层楼房,该活动场所电教设备配备齐全,各项工作制度挂牌公示,档案资料规范,是村民议事和党员的活动中心,能满足大家活动需要。 该村地理位置优越,地处江淮分水岭,有丰富的山场资源,非常适合发展养殖和种植。生猪养殖70多户,年出栏生猪20000多头,养殖业在协会引导下,不断扩大。另外,种植的甜叶菊、紫干薯、花生作为主导产业发展,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 |
东贾村 |
东贾村位于风景秀丽的老嘉山山脚下,于2007年底由原东贾村、下赵村整建制合并,设立新的东贾村,居住人口有3450人,耕地面积4640亩,16个村民组,村总支部下设下赵、西徐、下湾三个党支部。该村组织活动场所设在西徐村民组,2010年底建成占地面积240平方米,建筑面积540平方米,为8上8下砖混结构2层楼房。该活动场所电教设备配备齐全,各项工作制度挂牌公示,档案资料规范,是村民议事和党员的活动中心,满足大家活动需要。。 该村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距离104国道仅8华里,蚌宁高速路穿境而过,并且留有高速路出口,村民组之间水泥路、沙石路纵横贯通,交通便利,每天有往返明光、滁州的客运班线多达8趟。2008年6月份签约的越龙湖风景区开发项目配套工程三界至老嘉山林场的水泥路建设施工完毕,方便人们进出仙人桥观景。这里群众有多年种植甜叶菊的习惯,也为广大农户增加了收入;板材加工是本村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位于村中心的集贸市场在农历的三、六、九逢集,引得周边4个乡镇的人到此赶集,带动了一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
苏郢村 |
苏郢村概况 该村是在2007年底村级区划调整之后原由苏郢村、齐郢村、坝程村、徐渡村整建制合并设立新的苏郢村,人口在5609人,耕地面积10496亩,28个村民组,村址设在包集街道(原苏郢村村部),一个总支下设4个支部,现有党员155名,总支下设苏郢、齐郢、坝程、徐渡4个党支部。该村组织活动场所设包集街道北端,占地面积280平方米,建筑面积520平方米,为8上8下砖混结构2层楼房,建于2009年9月,该活动场所电教设备配备齐全,各项工作制度挂牌公示,档案资料规范,是村民议事和党员的活动中心。 该村位于包集街道,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大棚蔬菜种植是该村的主导产业,同时还有丰富的凹凸本棒黏土资源,为该村的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2010年该村在此新建了配套齐全的新农村建设示范小区,为石坝镇新农村建设的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
包集村 |
包集村概况 现在的包集村是于2007年底村级区划调整之后由原包集村、瓦陆村、王土岗村、桥口村整建制合并设立的,人口为4599人,耕地面积8406亩,32个村民组,村址设在段郢(原包集村村部),一个总支部下设4个支部。 该村地处石坝镇北部中心,村组之间都有水泥路、沙石相通,交通便利,每天有6班瓦陆至明光的交通班线穿村而过,肉鸡、品种猪养殖都上规模,意杨树种植达600亩,位于该村王土岗的500亩低产田改造项目全面完工,沟渠、绿化配套设施完善,极大的改善了该村的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9年位于该村瓦陆村民组的明绿种植项目已获得省级批准,通往示范基地的道路施工完毕。位于桥口村民组的新农村示范小区配套设施齐全,改善了农民的居住环境。近年来,在村级两委干部的共同努力下,该村各项工作位居全镇前列,受到各级表彰。 |
太平村 |
太平村地处石坝镇东,是原太平村、陈桥村、庄陈村三村合并而成,总人口3748人,耕地面积7124亩,辖22个 村民组,共有98名党员,总支部下设太平、陈桥、庄陈三个党支部。该村组织活动场所设在太平村太平村民组,占地面积226平方米,建筑面积528平方米,为8上8下砖混结构2层楼房,建于2010年12月,该活动场所电教设备配备齐全,各项工作制度挂牌公示,档案资料规范,是村民议事和党员的活动中心,满足活动需要。 该村地理位置优越,309省道穿境而过,现在的主导产业为甜叶菊、西瓜、黑瓜子、绿豆,紫甘薯,近年来村两委积极引导村民进行经济作物的种植,特别是西瓜和紫甘薯的种植,位于张茂村民组的千亩联片西瓜种植远销滁州、南京等地,2009年底村里整合各种资源建成紫甘薯储藏基地,为农民进行反季节销售提供了便利,为大家增加收入增加了一个亮点。 |
胜利村 |
胜利村概况 胜利村地处石坝镇东南,是原胜利村、下汪村、岗郢村三村合并而成,总人口3669人,耕地面积5687亩,26个村民组,现有党员110人,村总支下设胜利、岗郢、下汪三个党支部。该村组织活动场所设在胜利村下汪村民组,占地面积270平方米,建筑面积520平方米,为8上8下砖混结构2层楼房,建于2010年9月,该活动场所电教设备配备齐全,各项工作制度挂牌公示,档案资料规范,是村民议事和党员的活动中心,但村级区划调整后,已不能满足活动需要。 该村是江淮分水岭的中心地带,资源丰富,主要特色产业有花生、甜叶菊、玉米、西瓜子等种植,近年来,为了增加农民的收入,村两委干部在引导农民抓好特色种植的同时,成立了石坝镇最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运作规范,是农民的贴心组织。该村还以土地整治为契机,加到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杨岗新农村示范小区的建成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环境。 |
团结村 |
一、基本村情:石坝镇团结村位于石坝镇正南三公里处, 地处小洪山脚下,镜内矿产资源丰富,水泥、沙石路纵贯村组,是由原团结、钟落、北岗三村合并而成,现有人口3177人,耕地面积5600亩,其中旱田2350亩,水田3250亩,25个村民组,一个总支部下设三个支部,分别为北岗支部、团结支部、钟落支部。村址设在北吴(原北岗村村部)。 农作物以甜叶菊、水稻、小麦、玉米、花生、无籽西瓜为主,属江淮风水岭气候,有小二型水库两座,大小塘坝42处,村民委员会共有三名成员,辖23个村民小组。全村贫困户40户、五保户11户。 二、组织建设方面:团结村总支部共有82名党员,平均年龄47.6岁,村总支部委会员共有四名成员。村级组织建设特别是党组织建设,抓紧物色和培养党组织继任书记人选。按照发展能力强、奉献精神强和公道正派理念强的“三强”要求加快村继任书记人选的物色和培养工作,培养了三名年富力强、致富带头能力突出的同志做为继任书记人选。在加强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建设,深入实施“双培双带”先锋工程,把发展能手培养成党员干部,把党员干部培养成发展能手不断提高农村党员干部执行政策的能力 、加强发展的能力、推广科技的能力、依法办事的能力和维护稳定的能力。通过开展无职党员“评星挂牌”活动,要使我村的无职党员党性观念、宗旨观念得到了明显增强;无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发挥;村的党支部形象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村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得到了进一步规范。 三、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全村以甜叶菊为龙头的“一村一品”特色农业已经形成,全村甜叶菊种植面积超过3400亩,有甜叶菊合作社两所,集育苗、技术培训、收购仓储为一体。经镇村大力招商引资,目前已和江西赣州鑫隆高科技食品有限公司初步达成协议在我村投资建厂,投资金额首期达30万元。 四、乡情文明方面:目前团结村按照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在村级大力开展“四民主、两公开”,即深化和规范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坚持完善村务公开、党务公开。三是推进村级工作的规范化建设。认真贯彻执行《安徽省“两委”工作规则》全面落实各项制度,理顺两委关系,形成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确保村级工作运转有序。 五、村活动场所建设: 石坝镇团结村位于石坝镇正南三公里处, 是由原团结村、钟落村、北岗村三村合并而成,总人口3177人,耕地面积5600亩,辖25个村民组,党员92名,村总支下设北岗、团结、钟落三个党支部。 该村组织活动场所设在北吴村民组,占地面积240平方米,建筑面积520平方米,为砖混8上8下2层楼房,建于2010年10月。该活动场所电教设备配备齐全,各项工作制度挂牌公示,档案资料规范,是村民和党员的议事中心。 |
三关村 |
石坝镇三关村是由原三关乡的夹港、陈岗、河口三村合并而成,全村有13个村民组,有人口2950人,有承包土地4350亩,其中水田2050亩,旱田2300亩。三关村位于中、小嘉山境内,属江淮分水岭地区,全境以浅山和高丘为主,土地贫瘠。该村农民居住分散,村庄绵延十多公里,且地形复杂。全村有山场1230亩,塘坝20多面,面积300亩。2007年全村农民人均收入3500元(含务工收入)。全村外出务工农民约520人,其中整户外出72户241口人,外出务工收入占农民收入的30%左右。三关村现有党员104人,成立了三关村党总支,下设三个支部,分别为夹港、陈岗、河口支部。 种植业方面:三关村的主导产业是花生、水稻、小麦和玉米。为此,该村积极引导村民在优质花生、优质稻、甜叶菊、三康红薯等方面做文章。年花生种植面积约2500亩,水稻种植面积约1500亩,、小麦种植面积约1100亩,玉米种植面积约700 ,亩,甜叶菊种植面积约1000亩,板栗80亩。 副业方面:副业也是我们村的一大特点,全村东部养牛、西部养猪,夹港、陆港、陈港、丁庄、黄郢,几乎户户养牛,多则6-7条、少则2-3条,养牛大户陈继兵书记养牛82头,是全镇的养牛状元,村副书记汪永利养牛10头,年收入15000元左右;村副书记张文武年出栏生猪500头,江郢组养猪大户姚付军养猪场,目前年出栏生猪1500多头,目前有母猪55头,现正计划扩大规模,明年发展成年产2000头的中型猪场;上河组家庭规模养猪很有特色,有6-7户年出栏生猪都在30-50头,年收入在3万元左右。陈港组养鸡大户郝如权,发展工厂化养鸡,每批6-8000只,每批45天左右,年出栏肉鸡50000只。且组建专业合作组织,如养牛、养猪、养鸡合作社,走农业产业化、品牌化之路。 该村属街道村,立足村情,在原新农村规划的基础上,按照新村的建设要求、因地制谊,重点搞好规划整治,搞好小城镇建设。从“五清五改”农民住房功能等方面入手,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农村落后面貌。 |
铁山村 |
铁山村概况 该村是于2007年底由原铁山村、桥东村整建制合并的,现有人口2947人,耕地面积6411亩。20个村民组,一个总支部下划分有两个支部,该村组织活动场所设在铁山村洪郢村民组,这里也是该村2010年新建的新农村示范小区的中心,村室占地面积 280平方米,建筑面积540平方米,为8上8下砖混结构2层楼房,建于2010年9月,该活动场所电教设备配备齐全,各项工作制度挂牌公示,档案资料规范,是村民议事和党员的活动中心,已不能满足活动需要。 该村的主导产业为水稻种植,2008年在新的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村里明确新的发展思路,把发展养鸡作为增加农民创收的新亮点,实践证明,农民收入明显增加,他们盘活村里资产,增加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010年10抓住土地整治这一契机在洪郢建成了配套齐全的新农村示范小区,改善了村民居住条件。在村两委一班人的努力下,近年来,各村的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新农村建设等工作都位于全镇前列。 |
王桥村 |
王桥村概况 该村是于2007年底区划调整之后由原王桥村、新桥村、马尾山村三个村整建制合并,设立的新王桥村,人口4600人,耕地面积7252亩,31个村民组,现有党员158名,该村一个总支下设三个支部;村组织活动场所设在王桥村皇里村民组(原王桥村部),属新农村规划点,占地面积280平方米,建筑面积520平方米为5上5下砖混结构楼房,建于2008年10月,该活动场所电教设备配备齐全,各项工作制度挂牌公示,档案资料规范,是村民和党员的议事中心。 王桥村是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也是0安徽省纪委新农村建设帮扶村。近年来 ,在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关心下,该村领导班子大力推进水利建设和标准化农田建设,以生产发展为中心,努力调整产业结构,该村着力从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建立甜叶菊种植基地,以生产合作社为平台,搞好育苗、种植、销售一条龙服务,支持鼓励村民搞猪羊鸡大规模养殖,同时引导和组织农业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发展,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同时,抓住国家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历史机遇,大力推进村容村貌整治,积极争取资金,全面推进四个安置点小区的道路、绿化、排水、商业配套、公园等建设,安置点面貌发生历史性地变化,受到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近年来所获得的主要荣誉:2010年被省委组织部授予“五个好先进支部”称号,2008-2010年连续三年被滁州市评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2008-2010年连续三年被明光市评为计划生育先进村,2009年度低产田改造受到滁州市表彰。 |
津里村 |
津里村概况 该村属于街道村,于2007年底区划调整之后由原津里村、大庞村、朱岗村三村整建制合并,设立新的津里村,人口为5140人,耕地面积达8038亩,现在的村址设在津里街道(原津里镇政府院内)。 该村紧邻七里湖和红旗圩,有着丰富的水资源和优质土壤,新任村两委把发展优势产业,即把发展水产养殖和特色品种土豆作为主导产业,引导农民扩大养殖、种植规模,以次带动本地经济快速发展。2009年村里多方筹措资金对原津里镇政府的办公用房进行改造完善,并在此基础上新建了村党员活动中心,该中心建筑面积680平方米,内部设施配套齐全,保证了村民、党员活动的需求,使村干部也有了固定的办公场所,近年来村两委干部从自身做起,带头发展水产、畜牧养殖业,并初具规模,带动了全体村民走上了新的致富之路,同时该村还抓有利时机,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改善了村民的居住条件。 |
魏桥村 |
魏桥村概况 现在的魏桥村是2007年底年是区划调整后,由原石坝镇魏桥村、方涧村、大宋村整建制合并设立的,人口3491人,耕地面积6792亩,23个村民组,党员有98名,总支下划方涧、魏桥、大宋三个党支部。该村组织活动场所设在魏桥村薛岗村民组,占地面积226平方米,建筑面积520平方米,为8上8下砖混结构2层楼房,建成于2011年2月,该活动场所电教设备配备齐全,各项工作制度挂牌公示,档案资料规范,是村民议事和党员的活动中心,满足大家活动需要。 该村地理位置优越,309省道穿境达3.2公里,特色种植有意杨联片种植和大棚蔬菜种植基地,每年的蔬菜为农民增加了收入。村民的包产田块位于石坝水库下游,灌溉条件有利,水稻和小麦种植年年丰产,也是明光市水稻提升工程和小麦攻关示范区。2009年石坝镇在该村新近规划了石坝镇工业集中建设控制区,有特色企业落户该区,带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
石坝村 |
石坝村概况 将原石坝村、东联村、黄郢村整建制合并,设立新的石坝村,人口4290人,耕地面积2792亩,20个村民组,村址设在石坝东大街新农村建设规划小区内,2009年10月建成,占地面积300平方米,建筑面积520平方米为8上8下砖混结构2层楼房,成为村民和党员的活动中心,满足了大家的需求。 该村属于石坝镇中心街道村,309省道从集镇中心而过,有23家瓜子加工商户在此落户,商业贸易服务繁荣,经济发达,是石坝镇商业贸易中心地;同时该村还被明光市确定为水稻提升行动和小麦良种示范种植基地;2008年开始该村统筹规划,在位于东大街进行新农村建设,集中开发新农村居住小区,小区基础设施配套齐全,是我镇的新农村建设典范。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