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河北省 >>唐山市 >> 迁安市 >> 杨店子镇

杨店子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杨店子镇谷歌卫星地图)


杨店子镇简介

  杨店子镇(Yangdianzi Zhen)位于河北唐山迁安市西部,距市区10.6千米。面积86.27平方千米,人口7.45万人(2002年)。辖36个行政村,镇政府驻杨店子村。卑水铁路、钢城公路、野兴公路、卑水公路过境。
  杨店子镇位于迁安市西10公里,辖36个行政村 杨店子镇在河北省内位置,总人口7.5万人,镇域面积86.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4万亩。是迁安特色中等城市规划建设的河西区,是迁安西部工业聚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首钢矿业公司和河北省首钢迁钢公司所在地。该镇有着优越的产业优势、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交通优势和园区优势。 
  交通发达,通讯便捷,野兴公路纵贯南北,卑杨公路、迁杨公路横穿东西,首钢卑水铁路专用线穿境而过,并设有地方专用站台。水、电资源丰富,建有220kV、110kV、35kV变电站各一座。
  镇域经济迅猛发展,1999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70600万元, 自2004年以来,该镇财政收入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024亿元,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3亿元。到时2008年,财政收入突破5亿元大关,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7.3亿元。近两年来,因受金融危机及迁钢固定资产抵税的影响,全镇财税任务完成受到一定程度影响,其中2009年财政收入3亿元,地区生产总值27.72亿元,2010年财政收入2.56亿元,地区生产总值34.43亿元。自2007年起,该镇连续四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红旗乡镇党委”。
  -
  历史沿革
  1953年建杨店子乡,
  1958年属钢铁公社,
  1961年建杨店子公社,
  1984年改乡,
  1992年建杨店子镇。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7.45万人 86.27平方公里 130283107 064400 0315 查看 杨店子镇谷歌卫星地图

杨店子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杨店子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迁安镇

  迁安镇地处迁安市区,下辖6个党工委,98个行政村,54543户,152126人,总面积133.2平方公里。是迁安市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迁安地处京津唐秦承旅游客源腹地,地理位置十分优越。独特的自然景观,悠久的人文历史以及丰富的特产、矿产,构成了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   -   简介   迁安镇地处迁安市区,下辖6个党工委,98个行政村,54543户,152126人,总面积133.2平方公里。是迁安市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该镇党委政府立足区位优势,抢抓机遇, 迁安镇大干快上,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力打造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头羊”为目标,以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加快中等城市建设,实施全民创业工程为重点,努力构建和谐大镇、经济强镇。2006年,全镇完成国民生产总值41.5亿元,占目标41亿元的101.2%,同比增长25%;农民人均纯收入5520元,占目标的100%,同比增长12%;完成全部财政收入2.85亿元,占目标2.65亿元的106.4%,同比增长30.3%;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19亿元,占目标1.04亿元的105.8%,同比增长3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62亿元,占目标102.1%,同比增长25%。连续多年被评为项目建设先进单位、开放工作先进单位、发展民营经济先进镇乡、城镇建设工作标兵单位、农业农村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夏官营镇

  【概况】全镇总面积68.69平方公里,辖28 个行政村,耕地面积52150亩,人均耕地1.7亩,总人口28817 人,人口自然增长率4.58‰。   2000年,夏官营镇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和依靠全镇人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坚持“立足实际、发挥优势、重点突破、加快发展”的总体思路,扎实开展各项工作,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有效地推动了全镇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0完成了迁安市委、市政府下达给我镇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年完成国民生产总值2.86亿元,比上年增长7.85%;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3568万元,其中生产性固定资产投入2927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和21.8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430元,比上年增长0.9%。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一是大力实施了以节水灌溉为重点的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年共新打机井19眼,配套12眼,上喷灌10台套,新增水浇地面积5000亩。二是按照市委、市政府“稳住粮油、改造种植、发展畜牧”的思路,以设施菜、设施果、鸡和甘薯淀粉为重点,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果品生产上,一方面对原有果树改劣换优,更新果树1600亩;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名、优、特、新”品种,新植各种优质果树1065亩。特别是通过村干部的引导、示范、带头,在西峪村、赵店子村发展了32亩大棚油桃和葡萄,实现了夏官营镇设施果生产的新突破。蔬菜生产上,充分发挥和利用市高科技园区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引导镇村干部群众压粮上菜。全年新发展设施菜1000亩,露地菜2000亩,粮菜套作3000亩。肉鸡生产上,按照“原有小区扩规模,新建小区上档次”的思路,把肉鸡生产作为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产业来抓。新建1.5 万只以上肉鸡养殖小区4个,使全镇肉鸡存栏规模达到了26万只。甘薯淀粉生产上,以粉条加工专业村梁庞庄村为龙头,建基地,扩规模,开拓市场,辐射周边地区发展粉条生产,努力把粉条加工业发展成为东部山区农民致富的主导产业。为扩大甘薯生产能力,推广栽植脱毒一窝红和卢选一号等优种薯1.2万亩,亩增产1000公斤左右, 为甘薯产业化打下了基础。.  

杨各庄镇

  杨各庄镇位于迁安市的最东部,与秦皇岛市卢龙县毗邻,辖区内一无矿产资源,二无工业企业,是纯农业镇。全镇总人口36982人,其中妇女18010人,占总人口数的48%,是当地农业产业的主力军。   杨各庄镇(Yanggezhuang Zhen)位于迁安市东北部,距市区17.7千米。面积76.48平方千米,人口3.81万人(2002年)。辖37个行政村,镇政府驻杨各庄村。大秦铁路、迁曹铁路、迁(安)徐(流营)、三(屯营)抚(宁)公路过境。   辖37个行政村,总人口3.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6万人,劳动力资源丰富,是传统的农业大镇。主要农副产品有玉米、小麦、花生、大豆、红薯、苹果、桃、梨、杏、葡萄、李子、栗子、核桃、大枣、山枣等,素有“迁安第一粮仓”、“迁安后花园”和“干鲜果品之乡”的美誉。   全镇总面积76.48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7395亩,人均耕地面积1.6亩,所辖37个行政村,总人口39922人,其中农业人口36199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67%。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石英石、澎润土。   -   历史沿革   1953年建杨各庄乡,1958年属东风公社,1961年建杨各庄公社,1984年改乡,1989年改设杨各庄镇。  

建昌营镇

  建昌营镇隶属于河北省迁安市,镇辖区面积为90.8平方公里,其中镇建成面积为6.5平方公里。由50个行政村组成,是汉、回、满、蒙古等七个民族聚居地,总人口为4.8万,其中镇区人口为2.4万,人均生活水平4125元。位于大秦铁路北侧,两条省路平青大路和三抚路交叉处,距京沈高速公路30公里。.  

赵店子镇

  迁安县辖镇。1953年建赵店子乡,1958年属旭日公社,1961年建赵店子公社,1984年复改乡,1986年改赵店子镇。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18公里。面积36.1平方公里,人口2.1万。野(鸡坨)兴(城)公路斜贯镇境。辖赵店子、马古寺、李官营、新庄子、申刘庄、沟南庄、小店、大李庄、北代庄、康官营、郑店子、炉上、营里、马庄、三港湾15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铁选、建筑、农机服务、服装加工等厂。农业主产玉米、小麦、高粱。盛产板栗、苹果。.  

野鸡坨镇

  【概况】 野鸡坨镇总面积72.93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3527亩,人均耕地口36902人,人口自然增长率3.05‰。   2000年,野鸡坨镇坚持以-理论和-同志“-”重要思想为指导,狠抓经济体制、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施“三大战略”(工业化、城镇化、民营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各项目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31136万元,工农业总产值27939万元,同比增长12%和15.9%;完成农村经济总收入3359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33元,同比增长9.8%和1%;完成乡镇企业总产值19422万元,乡镇企业利税1889万元,同比增长38.9%和42.4%;完成财政收入266.5万元,同比增长-0.5%;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4669万元,同比增长16.6%;完成粮食总产17038吨,蔬菜总产31161吨。   【农业取得突破性进展】 1、农田基建工程。一是完成喷灌工程2400亩,全镇喷灌面积达1.6万亩,新打机井11眼。二是荒山拍卖、小流域治理取得较好成绩。2000年拍卖荒山3830亩,完成小流域综合治理1平方公里,共挖鱼鳞坑4.5万个,水平沟5000米,修水囤4个。三是3000亩示范园区建设进一步完善。新修道路2400米,栽植毛白杨3.6万株,紫穗槐15万株。2、农业结构调整工程。一是全年共上优质果树8700亩,其中千亩以上工程有3处,2000亩以上工程1处。二是以猪、鸡为重点的养殖场迈出新步伐。野鸡坨镇建存栏万只蛋鸡养殖场1个,卜官营新建存栏700头猪养殖场1个,全年蛋鸡存栏14万只,瘦肉型猪出栏40320头。3、科技兴农工程。推广加工专用型硬质小麦“9428”、示范“中优9507”共2000亩,推广花生“双花20”1万亩,并引进优质花生品种“华育16、华育17”。新上果树选用丰水梨、中华圣桃、凯特杏等优质品种,并推广使用保水剂、生根粉等高新技术。不断利用板报、技术讲座等多样化形式,狠抓农业技术培训,全年完成农广校招生33名,绿化培训340人。.  

大崔庄镇

  为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扩大民营企业之间信息交流,推介民营经济精品,展示民营企业形象,报道各地发展动态,提高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为建设“钢铁迁安、中等城市”目标服务。配合市政府建立民营经济网站,大崔庄镇现将有关资料汇报如下:   一、乡镇概况   大崔庄镇地处迁安市西北部,长城脚下,总面积69.92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900亩,山场面积16715亩。全镇共有6730户,总人口24567人,其中农业总人口23650人,劳动力共有13185人,白羊关长城长4552米,铁精粉产量达20多万吨,水泥产量近百万吨。   二、民营经济发展概况   个体私营经济快速发展。 一是目前共发展个体工商户278户;二是水泥产业发展迅速,年产水泥近百万吨,支持原长城水泥厂投资进行技改扩建;三是发展芦荟产业深加工,集种植深加工为一体,现已成立康乐泉芦荟种植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座公司兼农户的龙头型企业;四是白羊峪长城旅游区建设已初具规模;五是铁选业,全镇大小15个铁选厂,都已进行整顿治理,运作正常;六是经济小区建设,现以初步形成桑园工业小区、擂鼓台、沙坨子商贸小区、大崔庄经贸小区四个小区构筑的三抚路沿线经济开发带。   三、投资环境   大崔庄镇有三抚路经过,距京沈高速公路只有30公里,村村通油路,交通便利。镇里有白羊河、三岭河、滦河三条河流经过,水利资源丰富。大崔庄镇资源丰富,经探明石灰石储量超过2亿吨。大崔庄镇为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1、税收方面,按照迁安市新上项目税收办法,进行收缴。2、投资占地,对投资者实行前3-5年免收土地租凭费等。   四、特色产业   1、水泥产业   我镇现有年产量10万吨以上水泥厂三座,另外三座正在筹建之中。   2、旅游业   白羊峪长城旅游区有得天独厚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古长城生态农业,都是良好的旅游资源,目前,正在筹措水关的建设及古长城的修复。   3、铁精粉生产业   现有铁选厂15个,年产铁精粉20多万吨。.  

杨店子镇

  杨店子镇(Yangdianzi Zhen)位于河北唐山迁安市西部,距市区10.6千米。面积86.27平方千米,人口7.45万人(2002年)。辖36个行政村,镇政府驻杨店子村。卑水铁路、钢城公路、野兴公路、卑水公路过境。   杨店子镇位于迁安市西10公里,辖36个行政村 杨店子镇在河北省内位置,总人口7.5万人,镇域面积86.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4万亩。是迁安特色中等城市规划建设的河西区,是迁安西部工业聚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首钢矿业公司和河北省首钢迁钢公司所在地。该镇有着优越的产业优势、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交通优势和园区优势。    交通发达,通讯便捷,野兴公路纵贯南北,卑杨公路、迁杨公路横穿东西,首钢卑水铁路专用线穿境而过,并设有地方专用站台。水、电资源丰富,建有220kV、110kV、35kV变电站各一座。   镇域经济迅猛发展,1999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70600万元, 自2004年以来,该镇财政收入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024亿元,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3亿元。到时2008年,财政收入突破5亿元大关,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7.3亿元。近两年来,因受金融危机及迁钢固定资产抵税的影响,全镇财税任务完成受到一定程度影响,其中2009年财政收入3亿元,地区生产总值27.72亿元,2010年财政收入2.56亿元,地区生产总值34.43亿元。自2007年起,该镇连续四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红旗乡镇党委”。   -   历史沿革   1953年建杨店子乡,   1958年属钢铁公社,   1961年建杨店子公社,   1984年改乡,   1992年建杨店子镇。  

蔡园镇

  【概况】2000年,蔡园镇广大党员干部以-理论和江总-“-”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稳定为目标,狠抓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项目建设、城乡一体化等几项工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0完成“九五”计划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44611万元,比上年增长12.5%;完成财政收入2188.3万元,占年目标的101.4%;实现工农业总产值96616万元,比上年增长10.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400元,比上年增长1.2%;个体私营经济注册资金、上缴税金分别达到14976万元和1287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20.4%和18.5%;乡镇企业总产值和利润分别为157139万元和11143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8.8%和41. 6%;粮食产量5153吨,果品产量达到3656吨,比上年增长12.5%。   【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在项目建设上一是巩固前段成果,抓好新上项目后续工作的落实,重点抓好蜂窝纸板厂产品的市场开发,在开拓产品市场上狠下功夫,促进企业尽快达产增效,已先后与青岛海尔冰箱厂、北京环宇开发公司、安阳显像管厂签定了销售合同,供应板、芯及托盘等产品,同时正在与广东东莞越发蜂窝纸制品有限公司洽谈,强强联合组建北方包装生产基地。二是抓住铁精粉市场回升的有利时机,积极巩固矿业生产,不断扩大规模,有水快流,加速企业资本周转,增加企业效益。    2000年全镇矿业扩规模总投入达500多万元,镇内共计新建烧结竖炉6座,铁矿5座,年可增加铁精粉产量15万吨,球团产量12万吨,全镇可增加工业产值7600万元。   【农业结构调整进展迅速】 在农业结构调整工作上,紧紧围绕已确定的“三大主导产业、两项重点”的思路,精心安排,合力攻坚,全镇人民热情投入,广泛参与,使农业结构调整工作取得新突破。1、以板栗为重点的林果业生产。2000年,蔡园镇结合镇情,确立了“压杂树、压老树,压杂粮,大上板栗扩规模”的思路。采取统一规划,统一苗木,统一栽植,分户管理的方式。该工程完工后,加之现有的1万亩,将形成连片15000亩的板栗生产基地。2、以平菇为重点的食用菌生产。2000年全镇农业生产因旱灾严重而减产减收,镇党委、政府把平菇、双孢菇生产作为减少旱灾损失,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点工程,多次召开专项会议进行安排部署。.  

马兰庄镇

  【概况】马兰庄镇总面积45.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083亩,辖17个行政村,4192户,人口自然增长率8.5‰,总人口12874 人。   2000年,全镇完成国民生产总值5.24亿元,比上年增长8.5%;完成乡镇企业总产值13.8亿元,比上年增长16.1%;乡镇企业上缴税金2388万元,比上年增长42%;完成财政收入2700万元,比上年增长8.9%;农民人均纯收入4850元。农民储蓄余额达5亿元。   【农村经济稳步增长】累计复垦造地500 亩;实施果树改劣换优1000亩。确定以突出特色抓农业产业化,“扶大户”促个体的发展思路。在全镇范围内,掀起了大办养殖的0。全镇建养牛专业村两个,合同肉鸡养殖专业村2个,投资200万元和100万元建立大型现代化养鸡场两个,规模养殖小区4个,年出栏肉鸡30万只,百头养猪厂4个,百头养牛场2个,发展规模养殖户达600户。实现了农业产业化稳步发展,规模养殖初见成效的大好局面。2000年度被市委市0授予宽裕小康建设先进乡镇。   【小城镇建设成绩斐然】立足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本着“高起点、高投入、快发展、创一流”的方针,加大小城镇建设力度。投入4500万元,用于公共设施、基础设施、形象工程、绿化、美化等配套建设。17个行政村全部实现了道路硬化,村村通电话和自动调频广播,村村安装了有线电视,全部用上了自来水,刘官营、前裴庄、后裴庄、柳河峪、李家沟5个村在全市率先实现了电话村,全镇拥有程控电话4500多部,手机800多部,有小汽车200多辆。镇区4条主要街道全部铺设了高标准的水泥路面,两侧铺设了道砖、花池和草坪,180盏新颖别致的路灯,点缀其间。开通了总长15.5公里的镇村公路,建成了省内第一座铁浮桥。建成了各具特色、独立设置的居民小区4个,工业小区1个,商贸小区1个。2000年度受到省建委、省人大城建环保委、省小康办验收组的好评。   【个体私营经济实现新突破】重点实施“城建启动”工程,通过完善市场建设,以农贸中心为核心,在街区两侧建商贸楼,引导个体户向镇内集中,规模发展。并以小城镇建设为依托,积极引导,政策扶持,提供场地,协调关系等行之有效的服务措施,全镇实现了“一个突破、四个增长”,即:私营企业发展新突破,私营企业发展到89个。个体私营户数、注册资金、产值和税收四个增长。.  

沙河驿镇

  【概况】 沙河驿镇共辖19个行政村,总面积41.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0511亩,有6920户,23612口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4‰。2000年,全镇共完成国民生产总值25968万元,比上年增长12%,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完成4934万元、10254万元、10873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10.6%、13.4%。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0998万元,比上年增长17.1%;工农业总产值完成37906万元,比上年增长12.3%。其中农业总产值完成5896万元,比上年增长10%,工业总产值完成32010万元,比上年增长12.8%;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519.5万元,比上年下降10.6%。小口径财政收入完成348.7万元,比上年下降7%;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完成11001万元,比上年增长3%。其中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485万元,比上年下降1.4%;农民人均纯收入3690元,比上年增长1.1%;乡镇企业总产值完成59129万元,比上年增长38.8%。乡镇企业利润完成5099万元,比上年增长41.6%。乡镇企业税金完成596万元,比上年增长4.6%。乡镇企业增加值12432万元,比上年增长13%;工业利润完成3431万元,比上年增长12.4%。工业税金完成525万元,比上年增长15.9%。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势头良好】 “102国道两侧万亩板栗连成片,卑杨公路两侧果菜一条线,西部北部葡萄柿子、特色养殖进庭院”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模式已具雏型。种植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在河东栽植板栗4300亩,成活率60%。在沙河以西由上麦下粮改种大白菜1000亩,亩效益较原来提高了600元。在山区栽植核桃、柿子500亩。在沙地发展瓜油豆种植模式300亩。新上设施蔬菜50亩。栽植雪松苗圃150亩;养殖业取得新突破:发展存栏50头以上的养牛场3个,全镇年出栏肉牛2773头。新建养鸡场8个,年出栏肉鸡25万只,建成养鸡小区2个。发展养猪基地村5个,新建200头以上的养猪场5个,全镇年出栏瘦肉型猪3万头。为弥补旱灾造成的农业损失,大力发展养兔业,建成养兔小区3个、养兔专业场4个,全镇种兔存栏8万只。.  

木厂口镇

  【概况】 全镇共辖19个行政村,总面积58.0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058亩, 总人口19797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7‰。2000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40215万元, 比上年增长12%;工农业总产值达到81098万元,比上年增长8%;社会固定资产投入达到6512万元,比上年增长3%;财政收入达到473万元,比上年增长13%; 人均纯收入达到3490元,比上年增长1%。   2000年,木厂口镇党委、0在上级党委、 0的正确领导下,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 以建设“养殖大镇、干果重镇、铸造强镇”为目标, 突出抓好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两个重大问题。稳定党的各项农村政策, 稳定土地承包,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发展山区旱作农业工程,在西部山区,以北营、 水泉、榆山三个村为主,共建水池31个,水窖157个,蓄水容量达1.6万立方米,可灌溉果树1.2万亩, 为干果生产打下良好基础。积极与市电力局协调,投资1300 万元,建变电站1座,解决了电力不足的问题。坚持以效益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加快以养殖业、 干果业为主的农业结构调整。 进一步推进以松汀北阳生态养殖场为龙头的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 努力建设民营工业小区。   镇党委、0在大力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 注重狠抓精神文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 在全镇范围内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宣传-理论, 广泛开展“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教育, 深入学习-总-“-”的重要思想。 扎实开展以“十星级”文明家庭评比为主的农村家庭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村容村貌、 镇容镇貌和群众的精神面貌都有明显改观。 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加强, 顺利完成了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的换届工作,村两委班子得到加强。村务公开、 政务公开取得新进展,公开质量和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 认真开展民情民意大调研活动,深入基层听取群众呼声, 实实在在帮助群众解决问题,超前化解矛盾,消除不稳定因素。 坚持领导干部信访接待日制度, 及时认真解决群众信访反映问题,稳定了全镇信访局势,较好维护了全镇的稳定。乡村道路建设取得新进展, 修通了北营至榆山的高标准水泥路。民政工作、 计划生育工作继续保持全市先进水平。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全面加强。.  

扣庄乡

  扣庄乡地处迁安城东,距市区5公里,冷大公路东侧。迁徐公路、夏青公路横贯全乡,所辖27个行政村,3.8万口人,总耕地面积6.9万亩。   几年来,全乡干部群众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农村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民营经济如雨后春笋迅猛发展。到2001年底,全乡已有加油站、液化气站,烧结厂、造纸厂等私营企业18家,从业人数达2500人。   粉条粉丝加工业是该乡历史悠久,独具特色的传统产业,也是立乡富民的主导产业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勤劳智慧的扣庄人不断研究粉条生产技术和生产品种。使粉条生产由过去的手工作坊生产发展到现在的机械化高标准真空冷冻粉丝生产,品种也有过去的3、4个发展到现在的10多个品种。到2001年底,全乡有粉条加工户700多户,联合体粉坊130个,高标准真空冷冻粉丝小区3个,粉丝厂15个大型淀制工业公司一个,粉条粉丝年产量1亿斤,创产值1.2亿元,产品远销东北三省、内蒙及京、津、唐等大中城市。特别是金牛淀粉厂是河北省唯一采用现代化生产技术加工淀粉及系列产品的企业,生产的粉制淀粉及系列产品已走出国门,销往韩国,加拿大,蒙古等国家。   今年,乡党委、政府从实际出发,而对加入世贸组织的机遇与挑战,决心下大力量以金牛淀粉厂为龙头,做大做强甘薯产业。一是年内投资300万元在金牛淀粉厂新上年产5000吨的变性淀粉生产线一条;二是投资1200多万元在寺后、寺前、刘家村新建三个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的真空冷冻粉丝小区;三是广泛宣传、新发展粉条加工户300户。使全乡粉条粉丝加工业从业人数达到5000人,年产量2亿斤实现产值2.5亿元。努力实现规模效益。   扣庄乡市场 活跃,经济繁荣,辖区内有扣庄、陈官营、郎庄三个综合集贸市场。不仅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而且为了广大经营者、个体户创造了良好的。   扣庄乡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乡党委、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大力吸引外资。先后在灾荒山开发,投资办厂等方面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引进乡外资金1000多万元。   扣庄乡党委、政府班子年富力强,工作扎实。愿以诚恳的态度、良好的环境、一流的服务,欢迎各界朋友到扣庄乡投资办厂,合资合作,发展经济。.  

彭店子乡

  【概况】 彭店子乡位于迁安市东南部,东与卢龙相邻。全乡辖18个行政村,总面积42.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0539亩,人均耕地面积1.47亩,总人口20688人,人口自然增长率4.16‰。   2000年,全乡国民生产总值1.9亿元,同比增长11.29%。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6478万元、7487万元、4576万元,同比分别增长3.4%、17.8%、6.9%。乡镇企业总产值达2.76亿元,占目标101.6%,同比增长17.8%。农业总产值5440万元。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581.9万元,占目标105.5%。   【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乡党委、政府把发展农村经济放在首位,充分发挥本地优势,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一是畜牧业快速发展。全乡发展存栏百头规模养猪场33个,其中在杨坡村发展2000头规模优质猪场1个,出栏生猪2.5万头,同比增长31.5%;同时发展肉鸡养殖场50个,1.5万只以上规模养殖场4个,肉鸡出栏78万只。二是发展林果业。在小邹庄村投资20万元,建成用苗1.3万株,占地1370亩的优质天王桃园。三是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本着“适应市场需求,增加农民收入”的原则,发展设施菜1000亩,露地细菜2100亩,并在王孟庄村建成了占地150亩的花卉、苗木基地。四是积极推广食用菌栽培技术。通过科委技术人员的现场指导、示范,在王孟庄村推广平菇20万袋,双孢菇6000平方米。2000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农业经济工作先进镇乡三等奖。   【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 该乡不断加大个体私营经济的扶持引导力度,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快速发展。2000年,全乡个体私营经济上交税金367.22万元,占目标131%,同比增长68.6%;注册资金达1624.5万元,占目标300%,同比增长283.2%,经迁安市综合评比居全市第三位,并积极培植了纳税5万元以上私企2户。   【扎扎实实抓好精神文明建设】 一是加大思想政治工作力度。机关全体工作人员每周一下午坚持学习,除系统学习理论、观看电教片外,副科级以上领导结合工作实际和学习体会,轮流辅导讲课,提高了全员的政治素质。二是做好法律宣传。对国家颁布的各项法律、法规认真做好宣传,让群众学法、知法、守法,增强依法办事意识。.  

上射雁庄乡

  上庄乡位于迁安市北部,辖24个行政村,总面积44平方公里,总人口2.4万人,耕地面积4万亩,是个典型的农业乡,全乡现有设施农业3000亩,各类私企32家。200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1.56亿元,实现财政收入1462.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06元。经济社会发展处在从农业穷乡向工业强乡的过渡时期。   区位优势   发展基础优势日益突显。   一是区位优势,该乡距迁安市区10公里,距京、津各200公里,距唐、秦各100公里,境内有大秦铁路横贯东西,平青大公路纵贯南北,马兰路延伸至平青大线即将全线贯通,实现了村村通油路,交通十分便利。二是自然资源优势,该乡有4万亩土地,可开发利用土地(荒坡、荒滩等)丰富 ; 境内有白洋河、东沙河流经,靠近青龙河水系,水资源较丰富;三是人力资源丰富,全乡农村劳动力总量达到11200 口人,剩余劳动力达到7560 人,为今后二、三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基础设施优势   发展基础设施优势明显。依托大秦铁路建成的九江煤炭储运公司,年可卸煤 750 万吨;迁曹铁路南接京唐港、曹妃甸,已全线贯通,成为全市工业原料及产成品运入运出的重要出海通道和拉动全市经济大发展的生命线;境内省道平青大公路,县道兰大公路、平马公路构成项目建设大三角,三条线也将成为全乡经济发展的三条“隆起线”。同时依托大秦铁路、九江煤炭储运公司,上庄乡建有龙虎山工业园区,占地3000 亩。园区内正在构建公路网格,其间建有110千伏变电站一座,南4 公里处2×20万千瓦热电高压线路也可直接引进园区。   时机优势   发展机遇千载难逢。大发展的气候日渐浓郁,2003年以来,乡党委、政府提出了“工业强乡、科技富民”的指导思想,明确了“农业发展抓提高,工业发展谋突破”的两手抓思路,一批工业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上庄正在从过去单纯以农业为主向工农并举、工业经济主体地位日趋突显方向发展。迁北货场、迁曹铁路两大项目的投入运营,企锋特钢项目的全面启动,必然会推动全乡经济实现新突破、大发展,促使上庄经济驶入发展快车道。   -   经济发展   民营经济发展呈现良好势态。上庄乡工业发展初具规模。全乡现已建成煤炭储运、机械制造、新型建材、耐火材料、服装加工、造纸包装、淀粉饲料、铁精粉和球团生产等 32 家工业企业。全乡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均衡,设施果菜、特色杂粮、养殖业已形成规模。设施果菜面积 3000 亩,有大棚油桃、黄瓜、彩椒、西红柿等40多个品种,年产设施果菜5000吨。 2002 年被河北省政府确定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民雁”牌苹果年产4200吨,以糖度高、适口性好而远销北京、秦皇岛、深圳及东北市场。养殖业发展不断壮大,目前全乡蛋鸡养殖累计达到25万只,奶牛600 头,肉牛800头。  

闫家店乡

  【概况】 阎家店乡辖17个行政村,总面积41.18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0553亩,总人口24047人。   2000年,乡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坚持以小康建设总揽全局,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突出发展与稳定两大主题,围绕全年奋斗目标,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有效措施,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一是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结合“双思”教育,在全乡上下深入开展了以抓发展、促进步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激发斗志。二是深入调研,查找不足。让广大干部重新认识山河,重新认识自己,从而明确努力方向。三是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选准突破口,为全年乃至以后的工作选路子。根据全乡的实际,确定了大农业“三个一”工程,即发展1万亩水浇地、1万亩优质果及1万头肉牛养殖基地建设,乡镇企业“稳定采选,发展新型医药”等工作思路。四是层层建立责任目标,狠抓了工作落实,使全乡的两个文明建设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2000年,全乡国民生产总值完成23000万元,比上年增长20%;财政收入完成466.2万元,比上年增长16.4%;生产性固定资产投入完成5010万元,比上年增长6%;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3580元,比上年增长0.8%;个体私营经济注册资金实现280万元,比上年增长18%;个体私营上缴税金404万元,比上年增长19%。   【农业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产业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 阎家店乡党委、政府坚持以小康建设为主线,以产业结构调整为突破口,组织动员全乡人民完成世行喷灌项目9000亩,山地上水工程1000亩,使全乡水利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在产业结构调整中,重点突出了林果和养殖业。年内,全乡新上中华圣桃2400亩,果品改劣换优2000亩,发展酒葡萄100亩,平菇10万袋,种植优种率达到95%。通过狠抓规模养殖场建设,肉牛出栏3000头,肉鸡出栏100万只,猪出栏5万头,并发展了鸵鸟、獭兔等特种养殖,使全乡养殖业达到了空前的水平。.  

五重安乡

  【概况】五重安乡位于迁安城北25公里处,西与迁西相临,北与青龙相接,是迁安市的北大门。全乡辖29个行政村,总面积67.32平方公里,总人口25145人。有着丰富的石灰石、大理石、紫页岩等矿产资源和全国唯一的大理石长城以及北方罕见的钟乳石溶洞。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以强乡富民为目标,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促进了“建材大乡、生态大乡、旅游大乡”的建设进程。全乡上下政通人和、百业俱兴,经济和社会得到全面进步,财政收入年年翻番,2005年达到3141万元,是2001年的11倍。刚刚竣工的迁擂公路五重安连接线大大缩短与市区的时间距离,省道三抚路从境内通过,乡内三横三纵的交通网络已经形成。五华里商贸街基础设施已完备,千亩轻工业园区已有3家企业入驻,五重安乡已成为社会各届投资置业的热土。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重点抓好了4项工作,一是以水利开发为重点,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2000年,发展水池水窖(标准型)1310个,增加抗旱保播面积4000亩,小流域治理4平方公里,累计工程长度4000米,垒彻石方3000立方米,上喷灌工程1100亩,维修新打大口井75眼,水利产权制度改革102处。二是以市场为导向,发展林果业。林果更新面积4100亩,主要品种是板栗和天王桃,采取2*5长短结合模式,集中在沙河庄、母庄、高古庄、万宝沟、黄金寨、红峪口、小何庄等村。新育苗圃85亩,更新河滩片林400亩。三是巩固养殖业发展,注重规模养殖。建肉牛养殖场1个,肉牛基地村3个(小崔庄、才家沟、茶井沟),肉牛出栏2000头。建瘦肉型猪养殖场7个,基地村2个(杏山、张庄子),出栏1.7万头。发展獭兔养殖专业户4户20组。四是增强农民科技素质,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小麦全程机械化实现5500亩,覆膜穴播200亩,铁茬播种1500亩,农业机械覆膜2000亩,玉米盘玉移栽550亩,西瓜、甜瓜小拱双膜栽培1000亩。.  

大五里乡

  大五里乡位于迁安市西部,与迁西县莲花院乡相邻,内辖16个行政村,有风景秀丽的万亩林场;总人口头禅6124人,总面积53.4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7048亩;2001年度完成社会总产值42233万元,人均纯收入达3460元,果品总产量达2900吨。   2001年,大五里乡民营经济工作各项指标都0完成或超额完成任务:到工商所换照1000户,工商户发展到1103户;个体私营企业发展3户;发展个体工商户30个;从业人数达2916人;注册资金达2650万元;新增投入500万元,占目标的132%;个体私营经济上激税金160万元,占目标的102%。   积极培育个体私营经济大户,搞好龙头企业。唐山市挂云山乳业食品有限公司,在迁安市三江养殖场的基础上,又投资20万元从天津、大连、浙江等地购进奶制品生产设备,建成了奶制品深加工生产线,日处理鲜奶能力达到20万吨,主要产品有瞬间消毒鲜奶、AD钙奶、酸奶、乳酸奶、纯净水等。目前,该公司占地100亩,总建筑面积达18000平方米,肉牛和奶牛存栏达到了500头,创利润100万元。乡党委、政府在扶持乳业公司建立一个奶站的同时,大力发展“公里+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推动全乡奶牛业和出口肉牛养殖业的发展。这样,既解决了农户的销路问题,又解决了公司的原料问题,促进了公司以更快的速度发展壮大。   扶持个体户项目建设。根据市场需要,我乡张家峪村赵广星,投资30万元,利用废弃地1.5亩,建立一个橡胶制品厂,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改善了就业结构,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目前,该厂已经投入生产,主要生产矿山机械配件,年产量达48万吨,年可上缴税金8万元。   今年初,我们对镀锌厂进行了二轮改制。改制后,该厂与山东一客商联营,共投资500万元,其中投资120万元进行技改(投资81万元上了一台拉伸矫直机,投资30多万元加宽了电炉炉口,拖滚张力滚等镀锌机组设施)。技改后,使原来只能生产400mm以内宽的镀锌板增加到能生产700mm以内宽的镀锌板,扩大了产品的用途和市场,广泛用于工业、农业、建筑、五金等,现技改设备调试安装已基本完成,五一后即可投入生产。.  

太平庄乡

  【概况】全乡辖16个行政村,总面积52.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385亩,人均耕地面积1.5亩,总人口14904人,人口自然增长率4.4‰。   2000年全乡经济总收入26643万元,比上年增长8.6%。其中种植业收入3500万元,比上年增长2.5%;工业收入16436万元,比上年增长14%;运输、建筑、商饮服务业收入3203万元,比上年增长6.1%。人均纯收入3385元,比上年增长1%。   一年来,乡党委、政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一手抓改革发展,一手抓稳定,实现了两个文明建设双丰收。物质文明方面:进一步加快了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结合实际,突出特色,抓住了市场这个关键点,抓准了奶牛养殖这个共鸣点,夯实了农民增收这个落脚点,0完成了市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精神文明方面:以外树形象、内强素质为重点,不断提高乡村两级干部队伍的素质和工作水平,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使全乡呈现了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进步的良好势头。   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不断提高内在质量。一是全乡上下共认的奶牛养殖业发展迅速,成为农民增收的落脚点。一年来,奶牛养殖由庭院养殖过渡到庭院与小区相结合的养殖形式,奶牛养殖业现已成为兴乡富民的主导产业,并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和表彰;二是优质果品基地建设初具规模。南部沿京沈公路两侧的千亩优质梨带初具规模,北部山区的千亩优质杂果带建设与其同步发展,主要以大扁杏、李子、柿子、核桃等优良品种为主;三是粉条加工业逐渐形成,不断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引进良种,扩大种植面积,使粉条加工业迅速发展起来。   巩固基础,扩大规模,进一步促进私营企业的发展。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不断加大“两石”开发力度。全年新建石灰窑10个,改造15个。投资15万元,完成了乡第一白云石矿的技改项目,投资30万元新建产值80万元的宏利白云石矿一个,投资80万元建坚炉烧结厂一个,创产值192万元,利税32万元。个体私营经济注册资金881万元,占市达目标的550.6%,上缴税金180万元,占市达目标的107.1%,新增投入790万元,占市达目标的359.1%,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3385元。.  


杨店子镇特产大全




杨店子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