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源社区东至小东坡河,南至南环路,西至高桥路,北与城厢街道相邻。社区紧临南江公园,环境优美,道路整洁。社区总面积0.5平方公里,总户数418户,现有在册人口1698人,外来人口5000人左右。
社区建有文源社区文化大礼堂一处,总面积800平方米。社区建有星光老年之家一处,总面积280平方米,内有棋牌室、阅览室、健身室、老年学校、电视茶室等。社区拥有龙舟协会一个,协会成员10人。广场舞队伍一支,人数30人。室外健身点2处,总面积2400平方米,充分满足了辖区居民的健身需求。
近几年来,社区借助地理优势积极发展三产,2014年度社区可用资金1191万元,人均收入达到22473元,百姓安居乐业。
文源社区便民服务室电话:0571-82376192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30109004 | 310000 | -- | 查看 文源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商城社区 |
商城社区成立于2002年4月25日,地处繁华的商业城四周,由商城花园、通达小区、丽华公寓、商城东苑、商城西村、井头王公寓、雅云花园、杭柴厂宿舍、金马名仕园、杭瓷厂宿舍、柠檬公寓、滨水名庭和金马同盛大厦、御景湾共十四个小区组成。占地总面积达0.32平方公里,现有常住户4191户,常住人口12524人,户籍人口3233人。社区现有配套服务用房1137平方米,其中包括星光老年之家、市民学校、阅览室、健身房、瑜伽室等,充分满足居民文化娱乐休闲的需要。 社区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工作理念,以“心系民生,情满商城”为创建目标,制定了社区服务建设的总思路,成立了“民生万象工作站”、“乐瑜珈”课堂、“蒲公英”志愿团、“阳光雨露”助残助困工作室。以社区网格化为基础,建立社区服务的组织网络和工作机制,充分挖掘社区资源,携手共建单位,利用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巾帼文明岗、爱心团队、社区工作室等特色团队优势,积极开展服务活动,不断提高社区服务质量,努力营造文明和谐的社区氛围。 商城社区便民服务站联系电话 82719117827153398275121382695545。 |
郎家浜社区 |
郎家浜社区隶属于萧山区新塘街道,位于萧山商业城以东。东临新塘街道下潦社区,南临新塘街道下畈朱社区,西邻萧山区火车站,北临萧山区新街镇长山村。 全社区拥有住户150户,人口622人(其中非农人口178人),外来人口935人。全社区拥有耕地158亩,其中围垦38亩。村民代表20个,正式党员25名,60岁以上老人110名。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郎家浜社区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目前社区内已拥有规模以上企业1家,物流企业5家。社区连年投资兴办公益事业,社区内道路已基本硬化,河塘已砌石护岸,绿化面积不断上升,1994年重新修建通货桥,同时,对部分村民的生活污水进行了统一收集处理。 在党中央对三农工作重视的总方针指引下,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经过郎家浜社区党支部、村委会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对村容村貌进行了改造,投入人力、物力等对通货路的进行休整,减少灰尘对周边村民的影响,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而努力。 |
董家埭社区 |
董家埭社区位于杭州萧山商业城南边,下辖董家埭、塘上王两个自然村,设居民小组四个。占地0.35平方公里,人口户数284户,常住人数836人,外来人员6500左右。辖区内有新塘虎山路初中、萧然女子专修学校;蓝天宾馆、耀都商务酒店和宾得利商务酒店;商瑞富地大厦、滨水名庭高层住宅小区。有人民路.拱秀路.商城路穿境而过。 08年度工业产值和销售产值均为26860万元,农牧销售产值3200万元,社区集体资产3300万元,人均收入13914元。 08年度被区政府评为文明社区。 |
姚江岸社区 |
姚江岸社区简介 姚江岸社区位于萧山城区南部,通惠路西侧,育才路南端,与王有史社区、吕才庄社区相邻。下辖8个村民小组,区域面积1.2平方公里,户数265,常住人口 1153人,外来暂住人口3500余人。2009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为217万元,人均收入达13780 元。完成工业总产值 8591万元。社区现有落户中小型企业 25 家,主要以生产服装、机械制造、羽绒为主。 据萧山县志记载,社区于1950年3月成立农会,并设村长,1955年11月组织了新建等2个农业合作社,1956年7月成立建兴高级农业合作社,1958年10月改为姚江岸生产队建制,1961年3月建立姚江岸大队管理委员会,同月成立了姚江岸大队党支部,1968年5月改名为姚江岸大队革命领导小组,1978年10月恢复管委会,1984年6月改为姚江岸村民委员会,2005年,根据萧政发(2005)94号文撤销姚江岸村,建立姚江岸社区沿用至今。 社区有固定的办公地点,有活跃的老年活动室、图书馆,周六、周日实行村干部轮流值班,为进一步认真贯彻上级政府有关政策和发展社区经济,现代农业、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素质、促进社会和谐,提供有效的保障。 几年来,社区先后获得了“信用村”、“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先进党组织”、“重点工程建设先进集体”、“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综合治理先进集体”、“信访工作先进集体”、“经济强村”等10余项殊荣。 近年来,社区三委人员在街道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主题,依靠社区党员及广大群众的力量,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高村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
油树下社区 |
油树下社区是浙江省杭州萧山区新塘街道下辖的社区区划代码为330109004,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30109。邮政编码为310000,长途电话区号为0571 ,车牌号码为浙A。与姑娘桥村、西许村、姚江岸社区、一都孙村、董家埭社区、郎家浜社区、朱家坛村、霞江村、傅楼村、桥南沈村、曾家桥社区、金家浜社区、畈里童社区、五联村、紫霞村、联华新村、前塘社区、塘里陈社区、新丰村、泰和社区、汇宇社区、广泽社区、浙东村、裘江新村、娄下陈村、涝湖村、行头村、下潦社区、王有史社区、下畈朱社区、四季花城社区、双桥社区、商城社区、琴山下社区、吕才庄社区、井头王社区、半爿街社区、和平桥村、文源社区相邻。 |
曾家桥社区 |
萧山区新塘街道曾家桥社区位于城区以南约二公里处,社区东紧靠03省道和浙赣铁路,南与所前镇城南村隔河相望,西同新塘街道王有史社区隔河相邻,北靠半来公路,水陆交通十分便捷;全社区有常住居民户112户,常住人口402人(其中:非农16人),外来流动人口3250人;内外耕地面积179亩(其中围垦土地32亩);一个自然村落分设三个片组,总面积约0.35平方公里,辖区内有企事业单位26家。 |
金家浜社区 |
金家浜社区位于城厢街道东南,社区东紧靠浙赣铁路,社区南与萧山良种场相邻,社区北接原裘江办事处办公楼,辖有半江陈、金家浜、火园、东陈四个自然村,2007年底共有住户169户,668人,耕地16亩,设四个居民小组。 金家浜社区因村边有河浜,居民中原以金氏聚居,故名。相传,金氏于南宋绍兴年间从河南迁诸暨金家,后分支到此定居。民国二十年间属一都八图。建国初期属东蜀乡。农业合作化时建立金家浜大队,属裘江公社。1984年建金家浜村民委员会,属裘江乡,1992年起属城厢镇裘江办事处。2001年8月起“三合一”后,改属新塘街道办事处。2005年5月撤村建社区,更名为金家浜社区。 |
下畈朱社区 |
下畈朱社区:社区办公地址位于商城东苑小区传达室对面。 |
畈里童社区 |
畈里童社区位于萧山区新塘街道,社区东与一都孙村相邻,西与萧山良种场相邻,南与杜家塘、琴山下接壤,北与金家浜接壤,浙赣铁路南北穿越而过,杭甬铁路复线新塘特大桥和新塘公路紧靠社区以北而过。辖区有畈里童、李家弄二个自然村,共有住户211户,783人,耕地187亩,水面72亩,设6个村民小组,外来暂住人口6597人。 畈里童社区因村东有河浜,原以童氏聚居,故名。相传童氏系由新塘一都孙村童家桥分支到此发族。民国二十年属于一都八图。建国初为东蜀乡畈里童村。人民公社化时改名为畈里童大队,属于裘江公社。1984年建畈里童村民委员会,属于裘江乡,1992年起,属于城厢镇裘江办事处,2005年6月转制,属于新塘街道办事处。 社区工业发展迅速,早在1985年就有1家企业,到1997年发展到5家,现均转制。目前在畈里童社区,羽绒企业遍地开花,吸引了大批的人才和资金,外来人口也大量涌入,羽绒产品出口美国、日本、欧盟、台湾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社区也多次被评为经济强村、文明社区、标兵村等荣誉,至2005年6月转制以来,已将近四年,目前社区总体发展良好,居民安居乐业。 |
半爿街社区 |
新塘街道半爿街社区属城乡结合部最早的14个转制村之一,97年正式由村委会转为居委会,目前全社区共有246户834人,2004年实行股份制。居住占地面积约100亩左右。2013年进行城中村改造征迁,安置地点在通惠路与文化路交叉口(国泰宾馆以南)。 社区拆迁后,在社区党委的具体负责下,专门成立了建设工作小组,挑选了四位组织信任、思想素质好的党员和代表组成工作小组,负责监督安置房、老年过渡房的建设,施工质量、材料采购等工作。老年过渡房已投入使用,真正为拆迁户老年人解决了过渡难问题。党员代表的参与提高了工作的透明度,增强了敏感问题与居民关注问题的监督机制和可信度。 同时,社区十分重视“五水共治”工作,清理垃圾、拆违一样也不放松。在清理的同时,社区向路过的村民、居住在周边的村民宣传“五水共治”工作,号召大家讲卫生,不要向河道两边和河道里扔垃圾,保持河道和两岸的清洁。 虽然社区拆迁了,居民分散了,但居委会为社区居民提供民政援助、法律咨询、就业指导、岗位信息、计生指导等一站式服务的热情和质量一分不减。 半爿街社区服务站位于半爿街社区居委会内,联系电话82750655 |
井头王社区 |
井头王社区于2002年4月建立,位于新塘街道萧绍路北。井头王社区交通便利,附近商业较发达,东面是繁华的商业城,西面是天虹百货、乐购超市,北面是金马饭店,南面是和泰宾馆、半爿街菜场,地理位置相当优越。 社区总面积0.5平方公里,绿化面积占6%。社区现有居民197户,人数826人,社区建有星光老年之家、阅览室、棋牌室、室外健身点等活动场所,丰富了广大社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在近几年来,在全社区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井头王社区先后被评为文明村、经济50强村、卫生村、区级绿化社区、环境建设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 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电话:82719601 |
琴山下社区 |
杭州市萧山区新塘街道琴山下社区位于新塘街道西南部,东临畈里童社区,西临姚江岸社区通惠路,交通便利。由琴山下、张家两个自然村组成,分为三个村民小组。社区现有农户150户,居民650人,党员44人,外来人口近3000余人。社区工业企业主要有中小型工业企业30家,2014年共计完成工业产值1.8亿元。社区集体可用资金收入为330万元,居民人均收入为14750元。 多年来,琴山下社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注重两个文明建设,求真务实,扎实工作,为建设和谐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2002年来社区先后获得了“萧山区文明村”、“萧山区先进基层党组织”、“萧山区二级文化村”、“街道先进党组织”、“萧山区现代化建设标兵村”、“萧山区文明社区”“街道经济强村”等荣誉称号。现在又积极投身到“五水共治”、最清洁城乡工程,为居民群众营造干净整洁、和谐的生活居住环境而努力。 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位于琴山下社区居委会内,联系电话 82369006、82307859 |
下潦社区 |
下潦社区地里位置在金城路北侧,下设6个居民小组长,全社区总人口635人,总户数172户,外来人口1520人,人均收入13900元,全社区有8 家企业,2008年工业产值134562万元.全社区共有党员34人,2004年被评为萧山区党组织先进集体,新塘街道先进集体,2007年新塘街道先进集体,2008年萧山区计划生育先进集体,新塘街道计划生育先进集体. |
双桥社区 |
新塘街道双桥社区位于新塘街道中心,东邻涝湖村,南至萧绍东路,西至行头村,北抵下潦社区,地处萧绍路和新城路交叉口,萧绍运河穿村而过,地理环境十分的优越。新塘街道双桥社区于2006年5月建社区,下辖上岸林、塘下楼、十里铺三个自然村,占地总面积为0.459平方公里,共有住户211户,户籍人口922人,外来人口1585人。 双桥社区由于紧临104国道、新城路,交通十分便利,二产经济较为发展。在发展二产的同时,积极引进三产,形成了良好的商业氛围,浙江万盛汽车4S店、杭州东盛汽车有限公司、杭州振宇汽车有限公司、杭州福东汽车有限公司等相继座落我社区,使社区集体经济也得到了持续的发展。年集体可用资金达到320万元左右,并呈逐年上增趋势。 社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积极发展公益事业。建有星光老年之家活动室,居家养老活动中心等老年文化娱乐场所。村庄范围内主要道路硬化率达到100%,硬化面积达到8000平方米,建有文化公园1个,有线电视,电话,广播,自来水入户率达到100%,目前又进行华数电视安装,新农村联建房18户已基本建造完工。 社区多年来获得标兵村,经济强村称号,于2009年获得平安社区称号,2010年获得区级财务规范化管理先进单位,2011年获得街道经营管理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12获得萧山区财务规范五星级先进单位,2012年被评为萧山区党风廉政建设四星级单位等。 便民服务站位于双桥社区居委会内,电话:83712619 |
四季花城社区 |
四季花城社区成立于2007年11月,下辖四季花城小区、文源广场、广悦小区、名门世家、汇宇和庭,共5个小区组成。总占地面积51.64万平方米,总住户3071户,人口7103余人,迁入户籍2322人,迁入户数789户。 四季花城社区环境优美,绿树成荫,是一个绿色环境显特和文化氛围浓厚置一体的文明和谐社区。以街道提出的“和谐新塘”这一主题,开展各种创建活动,并被评为杭州邻居节最有创意的社区,“萧山区区文化示范社区”、“杭州市文化示范社区”、“萧山区科普文明社区”“杭州市科普文明社区”“杭州市充分再就业”、“杭州市企业退休人员示范社区”,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先进社区、等。四季花城以“服务、凝聚、平安、和谐”四个方面为创建特色社区的新思路,结合社区特点,开展社区广场文化等文体、健身活动,为社区群众创建一个平安、健康、文明、和谐的生活家园。 四季花城社区紧紧围绕“用心服务,打造品质,共创和谐”的社区服务理念,本着“服务不求最好、但求更好”的宗旨,急居民所想,想居民所想,发挥传统优势,发掘新亮点,努力提高社区居住软环境。 便民服务大厅位于四季花城社区居委会二楼,电话82627516 |
泰和社区 |
泰和社区坐落在道源路以南区域,东邻文源社区,南至南环路,西枕南门江,北与风景秀丽的南江公园仅一步之遥,高桥路南北穿区而过。社区总面积23万平方米,现有住户2216户,人口6800余人。 社区现有配套服务用房950平方米,其中活动用房总面积达628平方米,包括阅览室、乒乓球室、健身房、棋牌室等。室外有游泳池、网球场、时光广场、鹅卵石喷水池、九龙柱休闲广场,充分满足各年龄段住户休息、散步、运动、健身的需要。社区内主干道宽阔大气,实行人车分离,大片绿地花木扶疏,是一个宁静而优美的花园式绿化小区。 泰和社区以提高社区文明程度和社区居民生活质量为目标,以加强社区党建、完善社区功能、强化社区管理、优化社区服务为重点,着力打造平安和谐社区,进一步提高全体居民的文明意识和文明素质,满足居民生活需求,增强社区活力、凝聚力和向心力。在加强与创新社区工作的过程中,紧紧依靠社区居民、共建单位开展工作,在服务内容上,不断细化,针对不同群体的不同需要,因人制宜、因类制宜开展工作,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广大居民群众及共建单位的支持配合下,扎实开展平安社区、健康社区、文化社区、文明社区、和谐社区建设,形成共建共享的生动局面,努力为广大居民群众营造一个平安祥和的社会环境。 便民服务站位于泰和社区居委会一楼,联系电话 82623901、82633631 |
王有史社区 |
王有史社区位于萧山城区南部,与姚江岸,曾家桥,吕才庄及所前镇的城南村相邻。辖区由王有史,朱家埭,后岸陈3个小自然村组成,全村共设7个居民小组,到2015年底全村总户数233户,总人口1085人。 王有史社区在人民公社化时改为王有史大队,属裘江公社。1984年改设王有史村民委员会,属裘江乡,1992年起属城厢镇裘江办事处。2003年萧山区行政区划改制后,并入新塘街道办事处。2009年王有史社区实施了城中村改造,新的王有史星际公寓安置房小区建设工程已基本完工。新的王有史星际公寓位于育才路以东,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居住环境十分优美。 便民服务站位于王有史社区居委会内,电话82393719 |
文源社区 |
文源社区东至小东坡河,南至南环路,西至高桥路,北与城厢街道相邻。社区紧临南江公园,环境优美,道路整洁。社区总面积0.5平方公里,总户数418户,现有在册人口1698人,外来人口5000人左右。 社区建有文源社区文化大礼堂一处,总面积800平方米。社区建有星光老年之家一处,总面积280平方米,内有棋牌室、阅览室、健身室、老年学校、电视茶室等。社区拥有龙舟协会一个,协会成员10人。广场舞队伍一支,人数30人。室外健身点2处,总面积2400平方米,充分满足了辖区居民的健身需求。 近几年来,社区借助地理优势积极发展三产,2014年度社区可用资金1191万元,人均收入达到22473元,百姓安居乐业。 文源社区便民服务室电话:0571-82376192 |
前塘社区 |
前塘社区居民委员成立于2005年5月,位于新塘街道东南边,03省道东复线横穿本社区,与绍兴县隔西小江相望。多年来,我们前塘社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注重两个文明建设,求真务实,扎实工作,为建设和谐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社区党支部、村委会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抓住毗邻新塘工业园区的优势,不断夯实了村级集体经济基础。村在注重村级经济发展的同时,不断加大对村级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着力推进民生工程,实现有线电视、自来水进村入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达到了全覆轰,从而使全社区村容村貌得到了明显改善,村民的生活品质得到了极大提升,新农村建设得到了大力推进。由于工作出色,连续多次被街道评为先进党支部。 |
塘里陈社区 |
塘里陈社区原名塘里陈村,相传塘里陈村形成村落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早年有姚唐里在绍兴做官,回祖籍,官船路过,见这里山明水秀,风光特好,就在这里居住落户,繁衍生息,故名唐里庄。南宋初,有东阳陈姓迁居此地,发族,后村内以陈氏聚居,始名塘里陈。 2005年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原塘里陈村转制为塘里陈社区,全社区由三个自然村组成,分别为后塘、滨头、和槐花村。社区位于新塘街道中部,街道办事处所在,东邻浙东村,南接前塘社区,西与一都孙村相连,北面和紫霞村接壤,新螺路和南环路两条区主干道东西横向穿境而过,辖区内有新塘信用社、新塘派出所,新塘小学,新塘幼儿园,新塘消费品综合市场,是新塘街道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社区共有13 个居民小组,居民416 户,常住人口1503 人,外来人口5000 余人。耕地面积503 亩,人均0.37 亩。社区有农业龙头企业一家,工业企业50 多家,其中2000 万元以上7 家,500 万元以上23 家,主要经营羽绒加工,纺织化纤,服装制造,机械五金,塑料包装等,2012年完成产值4.7 个亿,社区多次获得先进党组织,杭州市和谐社区,经济强村等先进荣誉称号。 社区内道路己全面硬化,主要道路两侧均进行绿化和路灯亮化,社区内建有公厕15只、垃圾箱28只、垃圾中转站一处;社区2007年6月完成电网改造,2008年8月完成自来水管网改造,社区居民电网、自来水、有线电视按装均达到100%。 近年来社区三委人员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带领党员干部和全体居民以“-”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党的“-”会议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重点,紧紧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主题,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团结协作,积极进取,为实现生态文明、繁荣富强、和谐健康的小康社区不懈地努力,2010年社区投入5000万元对新塘消费品综合市场进行改造,目前该工程已基本完工,预计这一新塘街道最具规模的新型综合农贸市场将在2013年正式投入使用。 |
广泽社区 |
广泽社区:社区办公地址位于广泽小区南面一楼。 |
汇宇社区 |
汇宇社区:位于新塘街道以西3公里处,汇宇花园小区。 |
吕才庄社区 |
吕才庄社区位于新塘街道西南端,东与王有史社区和广泽小区相邻,南与所前城南村相邻,西临南门江,与蜀山街道曹家桥村相邻,北靠晨辉路和南环路,与广悦小区和广和小区相邻,现有总人口1356人,总户数284户。 50年代农村合作化时期,吕才庄社区有先锋、友谊、新华三个低级农业合作社,56年三个低级社合并为建国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后同姚江岸、曾家桥、王有史合并为建合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61年改为裘江公社吕才庄管委会,1984年改为吕才庄村民委员会,2005年转制为吕才庄社区居民委员会,下设7个居民小组,现属萧山区新塘街道办事处。 吕才庄社区自从2010年城中村改造以来,现在的安置房已经基本完工了。新的吕才庄社区地理位置优越,东、南、西三面环河,在高桥路以东,晨辉路以南,交通便捷,居住环境十分优美。 多年来,社区先后被获得先进党支部、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便民服务站位于吕才庄社区居委会,电话82363098 |
傅楼村 |
傅楼村位于新塘街道最东端,与衙前镇的螺山村为邻,分为河南娄、河北楼、傅家畈三个自然村,共有耕地566亩,山林165亩,水面30亩,13个村民小组,2012年底止本村共有住户366户,总人口1473人,村委驻地为河南娄自然村。 民国三年《萧山县志》就有本村名记载,民国二十年属五都七图,建国初傅家畈、河北楼属新朱乡,河南娄属霞江乡。农业合作化时,办起傅家畈、河北楼一社、河北楼二社,河南娄四个低级农业合作社,后合并建有五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化时为城东公社霞江管理区五丰生产队。1961年3月分设为双楼、傅家畈二个大队,1965年初二个大队合并为傅楼大队。1984年改设傅楼村民委员会,现属新塘街道办事处。 本村个私经济发展较快,全村共有私营企业30多家,其中亿元企业3家, 村工业企业主要以羽毛、羽绒制品加工业、纺织业和塑料包装业为主。2012年,全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2.9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2.8亿元,销售12.2亿元,上交税金3919万元。村级可用资金17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18106元。连年被新塘街道评为经济强村。 |
五联村 |
五联村位于新塘街道中部,东邻和平桥村、朱家坛村,南与浙东村仅以一条杭甬铁路相隔,西与西许村相连,北靠萧绍路,03东复线从东穿境而过。全村现有总人口2199人,540户,分布在5个自然村,20个村民小组,外来人口有7000余人。区域面积为1.35平方公里。2013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为297万元,人均收入达23381元。完成工业总产值18亿。本村现有落户中小型企业100余家,主要以生产羽绒、家纺、机械制造为主。近三年来获得的荣誉有:2011年为街道先进党组织、卫生工作先进集体、十佳工会组建工作先进单位,区级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五星级村、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全国统计工作达标村,杭州市“庭院整治”工作示范村;2012年获街道先进党组织、街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区创先争优“和谐班子”;2013年获街道一户多宅和空心村整治示范村、社会管理优胜村、计划生育先进集体等。村内道路己全面硬化,硬化面积达7.5万平方;河道全部完成砌石,新建改建桥梁4座;主要道路两侧均进行绿化和路灯亮化,现有绿化面积26500平方、路灯247盏,万余平方休闲公园一处,健身场二处,标准篮球场一处;建有污水处理池6只,可容纳490户农户污水进行处理,公厕11只、垃圾箱21只、垃圾中转站一处;村内电网、自来水、有线电视按装均达到100%;村文化中心500余平方,设施齐全。 近年来村三委人员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带领党员干部和全体村民以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贯彻党的“-”会议精神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为重点,紧紧抓住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这一主题,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团结协作,积极进取,为实现生态文明、繁荣富强、和谐健康的小康村庄不懈地努力。 |
紫霞村 |
新塘街道紫霞村位于新城路东测,北至萧勇铁路,南至萧勇复线。现有农业人口1280人,居民人口30人。全村管辖15个村民小组,总农户358户,党员58人,60周岁以上老人228人。现有土地680亩(包围垦士地在内),河道水面400亩。全村工业企业18家,规摸以上3家。村庄道路全部水泥硬化,主干道路全部安装好路灯。有线电视、电话、自来水等落户率100%。建造公厕15只,并配有专职卫生保洁员5人。设有村医疗卫生室、警务室。村庄环境整洁,社会治安稳定,各项公益事业全面发展,村民生活日新月异。 |
联华新村 |
新塘街道联华新村成立于2005年5月26日,由原沙河沈村、会郎曹村两村合并而成。所辖沙河沈、会郎曹二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新江公路穿村而过,南环西小江,北靠杭州绕城公路,东、西分别与桥南沈村、霞江村相连,区域面积1.52平方公里,农户501户 , 总人口2056人,其中农业人口 1462 人,非农人口 594 人,内地耕地面积956亩。辖区内有工业企业26家,主要经营羽绒加工、建筑材料、纺织化纤、机械五金、服饰制造、塑料包装六大行业,2008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5亿元,销售2.3亿元。出0货值0.8亿元,利润920万元。2009年计划完成总产值2.8亿元,销售2.50亿元,出0货值1亿元,利润1000万元。村级集体资产1143万元,2008年度可用资金216万元,2009年计划可用资金250万元。 |
姑娘桥村 |
新塘街道姑娘桥村位于新塘街道北部,东邻和平桥村、南与萧绍东路相连接,西与涝湖村相邻,北靠长山和新街镇,104国道、萧山东入城口高速横穿村中,与杭金衢高速相连接,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全村共有村民户358户,总人口1368人,分布在3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外来人口有2500余人,区域面积为1.2平方公里。2011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为382万元,人均收入达18000元,完成工业总产值5.72亿,完成街道下达指标的124%。本村现有落户中小型企业50余家,主要以生产加工羽毛、家纺、机械制造、纸品加工为主。村内道路己全面硬化,硬化面积达3.9万平方;村内河道、池塘全部完成砌石,新建改建桥梁1座;主要道路两侧均进行绿化和路灯亮化,现有绿化面积90000平方米、路灯170盏,健身场一处,标准篮球场一处;公厕14只、垃圾箱20只、垃圾中转站一处;村内电网、自来水整网、有线电视安装均达到100%;村文化中心300余平方,设施齐全。村投资1200余万元的村级标准厂房已竣工,每年可产经济效益180余万元。村新增发展用地15亩,手续正在审批中。 近年来村三委人员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带领党员干部和全体村民以“-”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党的“-”会议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重点,紧紧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主题,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团结协作,积极进取,为实现生态文明、着力打造村庄整治村、生态达标村、繁荣富强、和谐健康的小康村庄不懈地努力,为迎接党的-的胜利召开打下扎实的基础。 近几年所获的荣誉: 2006年为街道计划生育先进集体、社会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农村经营管理先进集体;2007为街道先进党组织、经济强村;2008年为区、街道先进党组织、街道经济强村;2009年度为街道计划生育先进集体、被萧山农村合作银行评为“信用村”; 2010年被评为街道十强村;2011年被街道评为综合先进集体、计划生育先进集体。2012年度被街道评为社会管理优胜村、城建土管先进集体。2012年喜获萧山区“整洁庭院内外、共建美好家园先进村”称号。 |
新丰村 |
新丰村位于03省道东复线东侧,由十间楼村与西河沈村合并成立,全村下属14个村民小组、350户、1400在册人口,有工业企业16家、年产值15000万元。 |
朱家坛村 |
朱家坛村(原城郊村)座落在萧明线以南,杭甬铁路以北,03东复线以东,杭金衢高速公路穿村而过,辖区有前朱、后朱、庙东金、河西莫4个自然村,全村区域面积1200亩,水面67亩。设18个村民小组,总户数515户,总人口1920人。 朱家坛村历史悠久,因地域形似坛,曾称坛里金,原以金姓聚居,相传后有朱姓、即思想家朱熹七世孙于南宋末从安徽婺源迁居到此,金姓衰落,朱姓发族,故名朱家坛。民国三年《萧山县志》有朱家坛村名记载,民国二十年属五都七图。建国初曾在此设新朱乡人民政府,农业合作化时建有城郊高级农业合作社,人民公社化时改为城郊大队,属城东公社,1984年改设村民委员会,称城郊村,属城东公社。2006年为保护故居,向国务院申请,于7月改为朱家坛。 朱家坛村在清道光年间有名人朱凤标,殿试中榜眼,官居翰林院御史等,为官清廉,为后人颂扬,其墓葬在所前,其故居被萧山区列入重点文物管理单位。 全村现有党员61名,建有党员活动室一个,全村有工业企业9家,农业龙头企业2家,2008年全村集体可用资金120万元。村内建有老年星光之家、卫生室、幼儿院、健身场等公益设施齐全。村区域内还有萧山区三星小学、夏家桥火车站、区级500KV变电所,都驻在本村。村主要道路硬化率达100%,主要道路路灯按装达100%。 目前,朱家坛村村民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安居乐业,生活美满,社会稳定,村级各项事业有序展开,相信朱家坛村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
一都孙村 |
新塘街道一都孙村位于通惠路东侧,南环路、新螺公路、萧甬铁路穿村而过,现有农业人口1391人,居民人口24人,全村有党员51人,2006年获新塘街道经济强村,先进党组织称号。全村1.1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465亩,河道150亩。辖10个村民小组,369户,4个自然村。2008年全村工农业总收7.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13407元,村级可用资金120万元,村内有工业企业15家,农业龙头企业1家,村庄道路全部硬化,主干道路全部实现亮灯,有线电视、电话、自来水落户率达100%,建公共厕所16座,配有专职卫生保洁队伍,设有卫生室、警务室,村庄环境卫生、社会治安良好稳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安居乐业。 |
西许村 |
杭州萧山新塘街道西许村位于萧绍东路68号,办公地点在萧绍东路与新城路交叉路口。全村下属8个自然村,农户602户,村民2300人。近年来,西许村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领导的不懈努力,在发展二产的同时,积极引进三产企业,浙江孚达汽车有限公司的马自达4s店落户在我村,形成了良好的商业氛围。村级集体经济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04年8月,村投资1600多万元建造了村标准厂房,建筑面积19000多平方米。2007年,全村实现工业总产值14.08亿元,产品出口4.69亿元,利润5443万元,工业经济总量在新塘街道排名第一位,连续十年被街道评为亿元村或经济强村。村级集体可分配收入达到350万元以上。 |
桥南沈村 |
桥南沈村位于新塘街道东部,东邻傅楼村,南与绍兴县杨汛桥镇隔江相望,西与霞江村相连,北与新丰村相连,大南线和杭金衢高速公路从东西和南北贯穿而过,全村现有总人口2064人、500户,分布在七个自然村,十六个村民小组,外来人口有2037余人,区域面积为1.5平方公里,2012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为300万元,人均收入达19238元,完成工业产值54198亿元,本村现有落户中小型企业65家,主要以生产羽绒、家纺、制线业为主。 近几年来经过村三委班子人员的共同努力,在广大党员干部和村民的大力支持下,多年被评为街道经济强村、计划生育先进集体、农业先进集体、综合治理先进集体、信用村等荣誉。 村内道路已全面硬化,硬化面积近4.7万平方,河道已基本完成砌石,主要道路安装路灯146盏,建造健身场所三个,公厕 14只,垃圾箱 25只,垃圾中转站一处,村内电网、自来水安装率100%,有线电视、固定电话安装率达到95%以上。 近年来村三委人员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带领党员干部和全体村民以“-”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党的“-”会议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重点,紧紧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主题,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团结协作、积极进取,为实现生态文明、繁荣富强、和谐健康的小康村庄而不懈努力。 |
和平桥村 |
新塘街道和平桥村位于新塘街道东北角,商业城以东5公里。东临新塘街道娄下陈村、南连新塘街道朱家坛村、西接03省道东复线和新塘街道五联村、姑娘桥村、北靠新街镇山末址村。萧绍路、杭金衢高速公路、104新复线、萧绍运河穿境。 全村现有住户521户,人口2154人、外来务工人员2000多人,有5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村民代表41人,正式党员81人。村内设有社区健身中心五处,设立假日学校、健身舞蹈队,村图书馆、老年活动室即将投入使用,娱乐生活设施较为完善。 我村是一个工业、农业齐头并进,三产发展较快,水陆交通放便,地理环境优越的综合村。村内主要产品有苗木、苗禽、羽绒制品、纺织品等,主要企业有萧山苗禽交易市场、永和园林有限公司、杭州三星羽绒制品有限公司等。 |
行头村 |
杭州市萧山区新塘街道行头村位于城郊结合部,坐落于商业城东,进出交通十分便利,西与下畈朱社区接壤,北与下潦社区相邻,东临新城路,南临萧绍东路。全村区域面积1.02平方公里,所辖五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总户数356户,人口1589人,外来人口4000余人。 2014年底村级集体总资产达2915万元,村级可用资金479万元,人均收入22432元。全村规上工业企业2家、规下工业16家;三产服务业41家;个体工商户45家。实现工业产值1.55亿,利润320万元。 行头村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村内主要道路硬化率100%,硬化面积达20000平方米,绿化面积近3000平方米,全村建有公厕14座,垃圾中转站1个,污水处理池4只,有线电视、有线电话、自来水入户率达100%,主要道路安装路灯110盏,村内河道完成砌石率达95%,并建有老年活动室一处,文化广场一座,村内有农贸市场一个,萧山激光医院一座,幼儿园一个,外来民工学校一个。辖区内的“萧绍东路”、“城东路”二、三产业欣欣向荣,特别是城东路文明街,已经成为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之一。 历年来行头村已多次被上级有关部门评为先进党组织、文明村、标兵村、经济强村等荣誉称号。全村社会稳定,其它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村风文明,村民生活富裕。 行头村办事服务站位于行头村村委会内,电话:82713033 |
涝湖村 |
涝湖村坐落在新塘街道北部,萧山区农产品批发市场边,东接姑娘桥,南接京杭运河,西接下潦社区,北接长山,104国道和金城路横穿而过。辖区内共有三个自然村,分别是西陈自然村、东陈自然村和横塘头自然村。全村耕地面积1164亩,共11个村民小组,有总户数667户,人口2763人。2014年全村集体可用资金532万元,人均22810元。涝湖村以推进文化阵地建设为目标,以大力发展群众文化为切入点,投入20万元建150平方米的老年活动中心和100平方米的医务室,已建好规模72户的新农村联建房,老年中心等公益设施齐全,全村社会稳定。其他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村风文明人民生活富裕,安居乐业。 涝湖村便民服务站在涝湖村委会内,联系电话 82789016、82786219。 |
娄下陈村 |
娄下陈村位于新塘街道的东北部,东邻衙前镇南庄王村,南与南庄王村、傅楼村相接,西与朱家坛村、和平桥村相连,北与新街镇元沙村相连。杭金衢高速公路、萧明公路、萧绍运河穿越娄下陈村。娄下陈村区域面积0.65平方公里。全村现有在册总人口1384人,农户338户,分布在塘埠头、娄下陈二个自然村,有村民小组3个,村民代表50人,党员62名,外来人口2000余人。2014年村级集体经济可分配收入91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2126元。全村现有耕地465亩,以种植苗木等农作物为主,农民收入主要是种植苗木收入,2014年实现农业总产值352万。娄下陈村现有规模以上企业2家,主要以生产晴纶纱、羽绒家纺为主。近几年来,通过道路两侧拆违整治和“五水共治”等工作,村庄环境面貌有了极大改善,目前村主要道路硬化率达100%,硬化面积达到2.5万平方米,村庄内建小型健身场所3个,全村绿花面积近万平方,场所设有各种健身器材,基本满足了辖区群众的文化娱乐设施需求。 娄下陈村便民服务站位于娄下陈村委会内,联系电话:827803728278030182788921 |
裘江新村 |
裘江新村成立于2005年5月,由原先的杜家塘村和打纸埭村合并而成,地处新塘街道南端,03省道横穿裘江新村,与绍兴市相邻,全村有14个村民小组,农户419户,人口1661人,面积0.8平方千米。全村现有企业36家,涉及行业有羽绒、棉纺、制衣、五金等,农业以苗木和种植蔬菜为主。2014年农民人均收入23070元,2014年工业总收入3.2亿元,村级可用资金每年约320万元。 自2014年3月全面开展“五水共治”工作以来,裘江新村前后共投入了1100万元用于河道的拆违、驳坎、清淤、绿化工作,令境内河道面貌大为改观,水质日益好转,真正做到了水清岸绿、环境优美。目前村内建有有健身广场一处,老年活动室两处,另有公园若干,美丽的协兆湖更是增添了裘江新村的文化底蕴。多年来,我们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注重两个文明建设,求真务实,扎实工作,为建设和谐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裘江新村办事服务管理站位于裘江新村村委内,联系电话 0571-83710110 |
浙东村 |
浙东村辖东河、东京钱、上杨三个自然村,区域面积1.45平方公里,内地耕地面积1050亩,围垦321亩,水域面积307亩。农户478户,常住人口1999人,村级共有集体资产4758万,可用资金250万。 浙东村毗邻新塘街道行政中心区块,南环路穿村而过,交通网络发达,地理位置优越。现有企业158家,其中规上企业6家,新塘羽绒工业园区座落浙东村,村级经济发展势头较好。 浙东村民风淳朴,注重传统,每年农历五月五月廿二浙东村都保持着纪念划彩龙舟的传统活动,划彩龙舟是为了纪念“孝感动天”的孝女娘娘曹娥,以及祈福国泰民安。与其他地方纪念曲原和竞技有所不同,浙东村的彩龙舟更多的是表演和祈福,彩龙舟注重装饰效果,插彩旗,上 书“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等吉祥之语;龙舟上配以乐队,划动时鼓乐喧天;划龙舟的表演形式有“四龙点睛”、“龙穿花阵”等等。除了传统文化,浙东村的现代文化设施与十分齐全,文化广场由篮球场、文体健身点、绿化景观组成,农民书屋、老年活动室等也已投入使用,基本满足辖区群众的业余文化需求。 为了能够更好的为村民服务,浙东村在村委会一楼设置便民服务大厅,联系电话0571—83719008。 |
霞江村 |
霞江村是新塘街道最大的一个行政村,座落在新江公路与新螺公路的交叉地段,杭金衢高速路穿村而过,西南濒临西小江运河,北与新丰村以横河为界,东接桥南沈,南接联华新村,西北与东河前塘交界,全村区域面积2581亩,有总户数673户,人口2715人,有民工公寓楼一座,住外来民工1500余人,内外总人口近万人。 全村有党员85人,村曾多年被上级有关部门评为杭州市级、区级文明村、区级先进党组织、现代化建设标兵村、经济强村等等荣誉称号,2006年全村集体可用资金250万元,人均收入15360元,全村工业企业33家,2006年实现工业产值73200万元,利润1037万元,出口创汇22350万元,全村有个体工商户近百户,工业、商业从业人员5000余人。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