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润社区:位于新和社区北侧。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30109014 | 310000 | -- | 查看 新润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新润社区 |
新润社区:位于新和社区北侧。 |
新和社区 |
新和社区:位于荣新线南侧,新和人家小区。 |
长山社区 |
长山社区位于新街西部,东靠新塘街道下潦村,南靠金城路,西靠北干街道墩里吴村,北靠大寨河。辖区面积约0.75平方公里,下设18个居民小组,社区总户数268户,其中有辖区单位集体户7户,户籍人员881人,常住居民215户,常住人数505人,外来人口800人左右,社会化管理退休人员267人,现党总支有党员69人,社区现有工作人员7人。 近年来,长山社区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方针,发挥党总支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各项工作卓有成效,多年来曾被上级命名各项荣誉称号有:被省级评为老年协会先进集体,连续三年被市、区评为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先进集体,被区级评为平安社区先进集体,被区级评为社会治安规范化建设示范社区,三星级民主法治社区,被评为杭州市基层社区老年人体育协会先进集体,被区级评为和谐社区,被区级评为创建新光之家先进集体等荣誉。 长山社区的宗旨是上为政府排忧解难,下为居民群众服务,是社区建设永恒的主题,为广大居民精心打造服务平台,已基本形成门类齐全的社区综合服务体系,实实在在的工作,提升了社区服务品位,提高了社区党总支居委会在居民心中的地位,形成了“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良好氛围,为接轨城市社区而共同努力。 |
花城社区 |
花城社区成立于2005年5月,辖区面积2.5平方公里,现有5个居民小区,居民住宅楼125栋,住户1652户,常住人口960人,流动人口2225人,辖区单位3个,其中机关单位1个,学校2个,医院1个,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5个,个体商业网点365个,有志愿者队伍1支21人。近年来,社区以民生保障为第一出发点,以居民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点,以居民呼声为第一追求,紧扣“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群众得实惠”这一标准,在传统中求创新,在继承中求发展,做透“科学谋发展、建设促民生”。 |
盛中村 |
盛中村隶属钱塘江南岸的花木名镇新街镇,地处萧山城区东北,紧靠钱塘江大堤,并于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接壤,后解放河大治河从境内通过,萧山国际机场路穿村而过,南有浙江(中国)花木城,东有萧山国际机场,交通十分便捷,是花木之乡中的花木城,村内绿树成荫,环境优美,农业以苗木生产为主。 全村区域面积3.5平方公里,耕地3596亩,共有26个村民小组,2011年底止村民户1321户,总人口4005人,村级可支配收入266 万元。村内规模企业6家,其它个私企业20余家,涉及塑料、纺织、五金等多种行业,11年规模企业完成产值 12.0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 22.5%,完成销售 11.6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3%,农民人均纯收入20085元,增长11%。 农业以花卉苗木为主导,全村大部分农户种植苗木,村内有园林工程公司、苗木经销单位多家。通过苗木采购、批发、或者自产自销、承包工程,不但自己走向富裕,还带动了一个行业,带动了我村的经济。近年来村集体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和信息传导等服务,培育了一大批农村苗木经纪人,服务于广大苗农奔走全国各地。一二产业的发展带动了三产的迅速崛起,村内农贸市场、超市、商店、餐饮等服务行业设施齐全。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关心下,在村领导班子和全村村民的集体努力下,2005、2006年盛中村曾先后两次荣获新街镇先进党组织称号。2008年11月通过萧山区创建 “和谐班子”的考核评定。 |
陈家园村 |
陈家园村隶属钱塘江南岸的花木名镇新街镇,在北塘河南岸,三益线平行经过,与砍山镇的万安村、甘露亭村相邻,与杭州萧山国际机场相毗。全村共有12个村民小组,村民户715户,总人口2308人,耕地面积1580亩,其中内地1270亩,围垦面积310亩。现有新农村规划点一个,可安置农户100户,已安置36户。 改革开放以来,全村人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艰苦创业、奋力拼搏,到2003年底,我村大小企业57家,其中规模企业2家,百万私营企业10家,个体企业45家。主要产品:泡绵、五金配件、筛网、钢丸、纺织品、雨具、禽蛋制品等,实现工业总产值14679万元;销售产值14405万元,实现利润889万元,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2.3亿元。村级可用资金77万元,实现农民人均收入1.05万元。陈家园的村民,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充分利用资源开发,创造了可观的利润,为自己营造了美好的家园,并获得了萧山区区级卫生村。 陈家园村将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全体村三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围绕文化村、文明村创建这个目标,以科学的发展和正确的政治观,把陈家园村全力打造一个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新农村。 |
盈中村 |
盈中村隶属钱塘江南岸的花木名镇新街镇,位于北塘河北岸,杭州绕城公路穿村而过,东面与杭州萧山国际机杨毗邻,交通便捷,村内绿树成荫,环境优美,农业以苗木生产为主。全村共有16个村民小组,村民户864户,总人口2573人,耕地面积2348亩,其中内地1874亩,围垦面积474亩。现有新农村规划点一个,可安置农户276户,已安置42户。村里现有二三十家企业,涉及纺织、五金、食品、园艺、建材等多种行业!另外村里有大量村民从事苗木经纪人,通过苗木采购、批发、或者自产自销、承包工程,不但自己走向富裕,还带动了一个行业,带动了我村的经济。我村村民基本上以种苗木为生,特别是绿化苗木。苗木的种植不但给村民们创造了财富,而且还美化了村容村貌。 改革开放以来,全村人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艰苦创业、奋力拼搏,到2006年底,我村大小企业28家,其中规模企业5家,百万私营企业10家,主要以五金配件、纺织品为主,2004年实现产值1.13亿元,实现利润768万元,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7亿元。村级可用资金80万元,实现农民人均收入13115元。盈中村民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充分利用资源,进行苗木自产自销,创造了可观的利润,也将绿化苗木大量销往全国各地,同时也营造了自己的美好家园,并获得了萧山区区级卫生村。盈中的村民2004年苗木—项可创产值3000多万元。 盈中村将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全体村三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围绕文化村、文明村创建这个目标,以科学的发展和正确的政治观,把盈中村全力打造一个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新农村。 |
江南村 |
新街镇江南村位于新街集镇北端,2005年由原来新街村、华丰村、九号坝、盈上村四村合并而成。江南村所处位置交通便捷,东邻杭州绕城高速,南邻三益线,西邻03省道东复线,北机场路横穿我村,北邻开发区中国女装城。全村区域面积3.51平方公里,共有23个村民小组,村民户数1614户,总人口4644人,我村农业以花卉苗木生产为主,村属企业23家,规模企业6家,生产总值2.76亿元,村民人均收入16768元。 农业以种植花卉苗木为主导,全村农户家家种植苗木,村里有苗木专业合作社,园林工程公司,苗木经销单位。近年来村集体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和信息传导等服务,培育了一大批农村苗木经纪人,服务于广大苗农奔走全国各地。一二产业的发展带动了三产的迅速崛起,村内建有超市、商店、餐饮等服务产业。并将建立四村合一的社区医疗所,到时,村民将在家门口享受医保卡刷卡服务。 近年来,江南村在村三委班子的带领下,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村民生活富裕,村容村貌整洁,乡风文明和谐。 |
山末址村 |
山末址村位于中国花木之乡的萧山区新街镇南,杭金衢高速、03省道东复线、104国道、区内道路三益线。两纵两横的国道、省道、和区级主要主道路正好贯穿于村四周边缘。杭金衢高速萧山东出口、著名的浙江(中国)花木城,就建在村已被征用的土地上,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放便。 自解放来一直由山址头、小湾头、石桥头三个自然村组成,内地总面积(不包括围垦)1.3平方公里,2008年底止全村人口3650人,村级集体年可分配收入365万,年人均收入为16901元。2000年来列年被评为新街镇经济强村,2003年萧山区二级文化村、广播电视示范村分别达标,2005年被萧山区人民政府命名为文明村。 山末址村地处长山脚下的老海塘内,以水网平原为主,原为单一的传统农业水稻为主,改革开放后,特别是2000年来,该村抓住机遇以花木城为依托大面积扩展花木生产,现在已有省外、区外、镇外等生产基地万亩以上,全村有85℅的劳动力从事苗木生产,村内有年产值超亿元、国家一级资质的农业农头企业一家,上百个苗木经济人、数十户苗木营销大户将形成供产销一条龙服务,为提高花木品位和村民至富奔小康打下了扎实 |
新塘头村 |
新塘头村民工公寓楼坐落于新塘头村东工业园区附近,是由村经济合作社集资筹建。新塘头村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致力于发展工业企业,已建成相当规模的工业园区。外来务工人员已经是我村工业发展不可或缺的血液。为了能够给他们提供更好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我村斥资建设了新兴公寓。到2013年10月底,公寓楼全面交房启用。该公寓大楼的建设旨在解决现有民工出租房卫生设施较差、安全隐患多的实际问题,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优美、文明、和谐的生活环境,同时也是新塘头村构建美丽乡村的一大举措。 |
长山头村 |
和谐家园 文明长山 长山头村位于萧山城区东,新街镇西,南靠金城路,北临三益线。本村在2005年5月实施村规模规模调整后,由原来长山、荏山、富星三个村合并为长山头村。现有19个村民小组,农户1120户,3608人口,外来人口8000人,现有耕地732亩。2012年实现工农业产值222395万元,村民人均收入22362元,村级可用资金316万元。 长山头村是原长山乡所在地,工业基础比较好,外来人口居住集中,带动工业经济和集镇市场。全村现有亿元企业3家,规模以上企业16家。形成以电器照明、化工塑料、五金机械,服装羽绒为特色的多元化产业结构。集镇市场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吸引了外来人口的集中居住,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和再投入,形成三者之间互动发展。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村三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坚持以发展工业经济为主体,大力建设村庄公益事业,道路实现全面硬化,自来水一户一表改造基本完成,二号桥区块开发建设已经启动。全村治安监控布局正在完善,警务站实行全天候值班巡逻,排除外来人口多不安定因素。历年来被镇评为经济强村,先进党支部,党委。 励精图治建设富裕和谐新农村,团结奋进开创长山头村新纪元,我们愿以创建农村整治村为契机,开拓创新,为建设一个富裕和谐的新长山头村而努力奋斗。 |
新盛村 |
新街镇新盛村地处浙江(中国)花木城西侧,紧临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104国道,建设四路穿村而过,水路也较为畅通,南靠北塘河,西靠长山直解放河,北靠横解放河,三面环河,地里位置优越,交通十分方便。 新盛村现有村民小组19个组,公有1183户人家,常住人口3410人,外来流动人口近万人。全村现有耕地近2900余亩,其中包括东江围垦。目前,全村大大小小企业共有69家,五金,塑料,化纤,家具为其四大产业,本村有亿元以上企业3家,500万元以上企业18家。2008年,完成工业总产值61.85万元 |
芝兰村 |
坞里村因三面环山,故名。行政面积(包括钱塘江水域)3.12平方公里,东北紧贴赭山自然镇,西南靠红山农场,村三面青山环绕,西北紧靠驰名中外的钱塘江,交通十分便利,赭十四线、南新线(阳城大道)及 “红十五线”公路贯穿全境。为南阳历史最早也是唯一没有坍过江的村落。村设党总支(下属4个支部)村民委员会及村股份经济联合社,村民小组6个,农户508户,村民1513人。耕地面积342亩,山林944亩。坞里村是杭州市文明村、卫生村,萧山区现代化建设标兵村是南阳镇经济强村现有村属企业30余家,2007年实现销售产值4亿元。 坞里村在古代位于钱塘江北岸,约于明末清初江道变迁,在钱塘江南岸淤涨成陆,其村民多由原属县海宁迁来,其中冯姓于明永乐年间由慈溪迁居赭山、胡姓于明代从绍兴华舍迁至赭山。坞里村历史悠久风景秀丽有“赭山坞里好风光,三面青山靠钱江”美誉,南宋乾道年间翰林院命名的“赭山十景”位于境内。 |
同兴村 |
萧山区新街镇同兴村为于新街镇西侧,紧临104国道,北有建设四路,南有北塘河,交通发达。随着新城路北伸,二中合一,省级大型市场等一大批工程的建设,同兴村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凸显无疑。 同兴村现有村名小组15个,拥有人口2700余人,外来人口8000余人,现有土地2400余亩。全村现有大小企业1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7家,亿元以上企业3家。随着近几年的飞速发展,同兴村已经逐渐形成以纺织、五金、化纤、绣花为主,苗木业、服务业为辅的产业链。2008年,完成工业产值26.67亿元,农民人均收入17000元,都较07年度取得了长远的进步。 近年来,随着萧山区经济中心的后移,我村周围将逐步建立一大批综合性的市场,这是带动我村建设现代化新农村很好的一个契机,我相信在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指引下,同兴村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下,在全村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同兴村将迎来新的腾飞。 |
盛东村 |
盛东村:位于新街初中北侧。 |
元沙村 |
元沙村位于浙江花木城东侧,东靠大治河,南与新塘、衙前相邻,西接杭金衢高速,北邻双圩村,104国道复线穿村而过,地理位置非常优越。元沙全村地域面积3.28平方公里,辖24个村民小组,户籍农户1045户,常住总人口3808人,另有登记在册外来人口3102人,村民人均收入29800元。曾荣获省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市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区新农村建设优胜村、杭州市卫生村、文明村、生态村等等多项荣誉称号。 近年来,元沙村把推进新农村建设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围绕上级的要求,以坚持农房改造建设为抓手,不断提高农房集聚化水平,狠抓实干,加快了农房改造齐聚的步伐。积极发展公共事业,大力改善人居环境、农房质量和居住条件,2014年投入1300万元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个规划更科学、环境更优美、设施更齐全、服务更优质、管理更完善、社会更和谐的农村新社区初步建成。 |
双圩村 |
双圩村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新街街道东,杭金衢高速南北穿境而过,全村区域面积1.36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99亩,辖16个村民小组。全村现有农户836户,总人口2926人,党员116人。2014年,全村实现工业产值3.0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5612元。到目前为止,已拥有亿元企业一家,规模以上企业五家;在壮大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同时,大力发展苗木产业,在外地设立苗木基地近3000亩,成功的实现了特色农业走出去战略。建立了老年活动室、图书室、乒乓球室、篮球场,建有560平方米的健身公园,丰富了村民的文化娱乐生活。近年来,全村经济不断发展,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干群关系良好,民风淳朴,全村范围内形成了文明和谐的良好氛围。村党支部、村委会班子成员团结协作,较好地发挥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先后获得浙江省园林绿化村、杭州市全面建设小康示范村、萧山区生态村、卫生村和区三级文化村、信用村、镇级“先进党支部”等荣誉称号。 |
沿江村 |
沿江村地处萧山城区东北,紧靠钱塘江南沙大堤,杭金衢高速公路与机场路互通立交处,二条路交叉穿境而过,离杭州萧山国际机场2.5公里,离浙江(中国)花木城3.5公里,是花木街道中的花木村。村区域面积2.5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42亩,其中围垦494亩,2014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1.6亿元,工业总收入6240万元,村级可分配收入342.25万元,农民人均所得27779元。村内工业企业以金属制家俱、五金紧固件、蜂窝纸制品等为主,其中金属制家俱和五金紧固件专供对外出口。农业以种植花卉苗木为主导。近年来村集体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和信息传导等服务,培育了一大批农村苗木经纪人,服务于广大苗农奔走全国各地。村中心建起了老年星光之家,内设电视室、阅览室、健身室、棋牌室和谈心室,建有公园和露天篮球场,丰富了村内体育文化生活。 自2005年以来,沿江村曾先后被命名为浙江省和杭州市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萧山区新农村建设竞赛活动优胜村,萧山区级文明村、卫生村、文化村、生态村和萧山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建一流的人居环境,不断提升村庄品味,走经济社会与生态协调发展之路,始终是沿江人的奋斗目标。 沿江村便民服务中心地址:萧山区新街街道沿江村委会一楼 联系电话 82614199 |
盛乐村 |
盛乐村位于新街镇西北端,炮台湾直河东岸,紧临宁围镇。北靠钱江二桥和桥南经济技术开发区,104国道及机场高速公路穿境而过。 盛乐村形成村落约70-80年历史,在建国前属盛围里,后属盛围乡第19、20村,农业合作化时属长山乡,建立新民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化初期改属城北公社第一生产大队,1961年后改长山公社新民生产大队管委会,1981年改盛乐大队,1984年设盛乐村民委员会,现属新街镇。村属地系钱塘江淤涨沙土平原,主产棉花等经济作物。 村现有耕地1225亩,其中围垦地370亩,2011年底止有农户1060户,人口3070,设18个村民小组。村民人均收入19500元,村级可分配收入296万元。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