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浙江省 >>杭州 >> 萧山区 >> 戴村镇 >> 张家弄村

张家弄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张家弄村谷歌卫星地图)


张家弄村简介

  张家弄村地处戴村镇的东南部,地域面积2.2平方公里,农户548户,全村现有总人口1765 人,18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1301亩,山林面积456亩,水面245亩,曾荣获杭州市萧山区三星级民主法治村称号。
  改革开放以来,村党委支部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带领群众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抢抓机遇,与时俱进,大力扶持个私经济发展。规模以上的企业引进有两家。
  村班子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以村点、民富、班子强为目标,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努力加快现代化农村建设。
  一、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引导土地流转。积极引导大户、农户土地流转,发展种植、养殖业,优化品种,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村集体投入大量资金,新建路、渠、埠等农田配套设施。
  二、培育家庭工业,促进村级集体经济。鼓励个私企业发展,因村级经济薄弱,经村两委会提议,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决定利用废弃山地、杂地租赁给个私企业主,促进个私企业发展,同时使村集体增加收入。
   三、加强党的建设。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领导下,村党支部努力抓好党员教育和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先进性教育和远程教育活动,经常召开党员会,对党员进行集中学习和教育,健全党的“三会一课”制度,建立党员联系结对制度,与困难户结对。
   四、抓好民主管理、“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和社会综合治理工作。进一步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完善党务、村务、财务公开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小组、工程招投标监督小组,发生重大事项,广泛征求村民意见,提交党员、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形成决议,按时公开“党务、村务、财务”;做好社会综合治理工作,做到矛盾不扩大,小事不出村,把问题解决在萌芽常态,做到防控结合,使村民安居乐业。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村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村民自治民主,政治进一步加强,村庄建设和生态环境日趋改善,新住宅小区已形成,村实现了水泥路配套,电话、有线电视入户率达97%,自来水入户率达到100%,高档轿车进入百姓家,卫生户厕达93%,村民安居乐业,科教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村文化综合大楼、老年活动室、合作医疗、幼儿园、阅览室、大型会议室相继搬入新居,文娱卫生设施日益完善,篮球场、设置运动器械,为村民提供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张家弄村正以生机勃勃、健康、文明的新风尚,以日新月异的面貌展示着现代化新农村的英姿。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30109102 310000 -- 查看 张家弄村谷歌卫星地图

张家弄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张家弄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中心社区

  戴村镇中心社区位于戴村镇新甸路54号,2011年又新建了茗香庭小区,到2015年中心社区有锦鸿苑小区、茗香庭小区、人民路小区三个小区和两家医院、五个学校及一个机关,在册居民765人,根据单位性质分为12个居民小组,有新型小区锦鸿苑和茗香庭住户484户,镇机关、学校、医院和供销社、粮管所、二轻系统等解体居民402户,社区实际管理居民886户,实际管理人口2400多人。中心社区共有党员96名,社区支部党员20名,大学生支部党员76名(尚未报到不算)。   为打造戴村中心社区成萧山一流农村社区,社区定位于“服务城镇发展,服务居民群众,营造社区特色,打造社区品牌,创造一个和谐平安的萧山农村一流社区”的目标。几年来,社区以“暖民、助民、乐民、惠民、安民”五民为载体,做到“民思我想,民忧我解,民求我应,民需我做,民难我帮”使居民群众得实惠,给社区工作树口碑。   社区为精心打造文化品牌,创建了社区中球冠艺术团、老年书法协会、老年篮球队、腰鼓队、舞蹈队等5支文体特色队伍。为帮助居民解决一些生活上的困难,社区成立了志愿者服务站,有注册志愿者102名,在锦鸿苑小区建立“居民爱心超市”,长期服务于居民群众,深受居民群众欢迎。   从2008年起的五年内社区创了浙江省卫生社区、浙江省老年工作规范化社区、杭州市文明社区、杭州市和谐社区、杭州市计划生育模范社区、杭州市三产服务业先进集体,杭州市治保调解先进集体,杭州市卫生社区和萧山区文明社区,卫生社区,普法先进社区,远程教育五好示范点,也是戴村镇先进党支部。   由于社区居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出,团结和谐,五年来社区一直保持着无人违法犯罪,无计划外生育,无越级群众-的“三无”社区,一个和谐稳定的萧山农村一流社区正在兴起。   便民服务中心地址:戴村镇中心社区新甸路54号,联系电话 82232422   

半山村

  半山村位于戴村镇西面,距离戴村镇中心2公里,东靠山头山,北邻上董村,西和沈村村接壤,南与八都村隔山相望。2005年由丁村、后宅、凌山和李家坞四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区域面积约5平方公里。全村有农户663户,人口2168人,农田1468亩;其中内地1268亩,围垦200亩;有山林2944亩,杂地200亩,水面70亩。其中万方以上水库6座。    半山村交通便捷,戴云公路、307公交车穿村而过,出行十分便利,云石溪绕村而过。改革开放以来,村党支部充分发挥领导班子的核心作用,带领群众以经济发展为中心,抓住机遇,与时俱进,大力扶持个私经济发展,07年工业收入10000万元。村班子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以村点、民富、班子强为目标,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努力加快现代化农村建设。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村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村民自治民主,政治进一步加强,村庄建设和生态环境日趋改善,村庄建设和生态环境日趋改善,新住宅小区已基本建设完成,村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全村实现了水泥路配套,电话、有线电视入户率达98%,自来水入户达100%,高档轿车进入百姓家。全村村民安居乐业,科教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村文化综合大楼、老年活动室、合作医疗、幼儿园、阅览室、大型会议室相继搬入新居,文娱卫生设施日益完善,篮球场、设置运动器械,为村民提供体育锻炼,增强体质。营造生机勃勃、健康、文明的新风尚,以日新月异的面貌展示着现代化新农村的英姿。      半山村依山傍水,风景秀丽,鸟语花香,是人居及旅游开发的宝地,且我村景观保存完好。凭借良好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以及随着大杭州、大旅游、大产业发展思路的确立,0杭州市第九次代表大会确立了西湖-石牛山旅游带,这使得戴村的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更具潜力,成为旅游休闲、度假观光的胜地。现中球冠集团已与我村进行协商进行生态旅游开发,我们确信在不久的将来半山村将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佛山村

  佛山村是位于杭州市萧山区的西南,是革命烈士钟阿马的故乡,四至位于东至半山村,南接沈村村,西至富阳,北连义桥昇光村。全村有3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现有总人口1251人,总面积3.93平方公里。村地貌属丘陵地区,区域内丘陵起伏,层峦叠嶂,山中竹林连绵。耕地面积426亩,山林面积有3744亩。 自2007年村庄整治建设后 ,村中道路全面硬化,卫生设施建造齐全,村中杂地绿树成荫,道路两侧路灯亮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佛山村先后被评为“萧山区文明村”、“卫生村”、“社会治安安全村”和“村民自治模范村”等。  

三头村

  三头村东濒集镇,南有凌溪流水,西临“戴村美地”仙女湖,北及戴村工业园,为钟灵毓秀之地。桥戴公路、03省道、戴尖公里在此汇合,k745、K738、K737、875路公交车贯通本村。   2005年由大湖头、凌桥、墙头三个自然村合并组成,区域面积2.1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417人(外来人口2450人)农户662户。2009年6月升格为设村党委,下设四个党支部,有党员110名。三头村秉持经济建设,寻求集体经济全面发展,全力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变村庄面貌,提升村庄品位。2012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26056万元,集体可分配收入359.12万元,人均收入20503万元。全村现有各类大小工业企业48家。1999年创建成区级卫生村,建有14名名固定的保洁员队伍,有公共厕所20只,垃圾箱(固定)25处 (可移动)65只, 中转站一处,有村卫生服务中心,祖传茶亭中医骨伤专科医院就在我村。2006年创建区级文化村,建有村文化活动中心,萧山图书馆三头村分馆,有篮球场二处,健身场三处(2950平方米),健身器材38件,宣传栏6处,阅报栏,3处。2001年、2005年、2006年,三个自然村先后完成区级村庄整治村创建,全村主要道路100%硬化,去年完成自来水一户一表改造。全村有路灯74盏( 其中新增杆式路灯97盏)。2007年创建区级生态村创建,对全村户厕,排水管网进行了改造,村排水管网接入镇污水处理厂   三头村在党的方针政策指引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寻求集体经济的全面发展,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变村庄面貌,提升村庄品位。村班子团结协作,开拓进取,各项工作政令畅通,乡风民风明显好转,老百姓的居住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显著提高。历年的工作得到了上级的肯定,取得了丰硕的成绩:2005年村合并后萧山区“规范化人民调解委员会”,萧山区“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先进集体,萧山区“三级文化村”,萧山区2003-20058年“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萧山区“环境村庄整治村”;2006年萧山区“一级文化村”,杭州市四星级民主法治村,萧山区2005-2006年各项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萧山区新农村建设“巾帼示范村”,萧山区“规范化人民调解委员会”,萧山区“五好”示范协会,萧山区新农村建设竞赛活动优胜单位;2007年萧山区创建“学习型”村先进单位,杭州市文明村,萧山区“五四”红旗团支部,萧山区信用村,萧山区生态村;2008年萧山区2006-----2008年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杭州市民主法治村,萧山区动物防疫示范村,萧山区村级“和谐班子”; 2009年浙江省文明村,杭州市村(社区)计划生育示范协会,萧山区总工会合格基层(职工)俱乐部,浙江省总工会,省文化厅“文化共享工程”进企业“职工电子书屋”,萧山区图书馆学会优秀分馆萧山区先进基层党组织,萧山区“整洁庭院”工作“户投”示范村,杭州市基层(社区 行政村)老年人体育协会先进单位;2010年萧山区廉政文化示范点,萧山区“十一五”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萧山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萧山区二星级老年活动中心;萧山区廉政文化示范点,萧山区“十一五”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萧山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萧山区二星级老年活动中心;2011年萧山区实施“春泥计划”优秀村。   

戴村村

  戴村村位于萧山区南部,戴村村东南面,东邻河杨湖村,北倚03省道,西与闻戴公路接壤,南为南山村并接,村内道路交叉,原杭金公路、镇人民路、锦绣路穿村而过,交通极为方便。 戴村村于2005年6月由原来的戴村村、后郑村2个自然村合并而成,村域面积为1.5平方公里,全村551户,1821人口,耕地面积为877亩。  

郁家山下村

  郁家山下行政村位于戴村镇东面距镇政府2公里。03省道北侧,行政村分三个自然村(郁家山下自然村、河由里自然村、黄洞庙山自然村),全村面积1.5平方公里。   东临临浦桥里村,南临03省道和东风村,西临永富3路和前山山脉,北临本村山脉和螳堂郎村。    全村现有总农户381户,总人口1350人,农田712亩,山林246亩,村民自由地40亩,水面130亩,行政村分12个村民小组,村三委班子人员8人,共有党员38人。本村形成村落已有800多年历史,南宋初年节度使郁绵随宋室南迁,初居杭州,后居良渚,其曾孙经商,路过萧山燕窝山(今郁家山下村),见山灵水秀,便择居于此,村内原以郁氏聚居,又座落在山脚下,故为郁家山下村。目前村里共有姓氏93姓,其中郁为大姓630人,占总姓氏46.7%。三个自然村之间路面和全村支路全部硬化。   

方溪村

  方溪村位于戴村镇西面,四面环山,西南同富阳相邻,737公交直达,交通便利.全村总面积4.75平方公里,山林面积5520亩,长年翠竹滴绿,几处悬崖、苍松虬龙、夏秋云雾宛如黄山云海。农地120亩,时鲜蔬菜,架挂藤蔓。采茶季节,茶香歌亮。登云石度假山庄,盘山公路,崖壁栈道,环境优雅,天赋佳境,几个自然村空气新鲜,冬暖夏凉是天然氧吧!实在是一个四季宜居的好地方。  

八都村

  八都村位于萧山区戴村镇云门山下,浦阳江南岸半山区,离萧山城区28公里,辖前方、中潭、麦元、盛家四个自然村,离杭金衢高速公路3.5公里,距戴村镇政府3公里,交通十分便利。七都溪和八都溪在村0汇,形成凌溪。“一溪碧水穿村过,两岸青山相对排”便是八都村的真实写照。    全村总面积3.8平方公里,现有农户665户,人口2271人,耕地1100亩,山林3860亩,是萧山区文明村、卫生村、生态村、文化示范村、社会治安安全村和村民自治模范村。   改革开放以来,村党总支充分发挥核心领导作用,带领群众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抢抓机遇,与时俱进,大力扶持个私经济发展,2010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0224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3407元。目前为止,全村主要道路已全部硬化,有线电视入户率达100%以上,自来水入户率达100%,卫生设施日趋完善,电脑、轿车进入了平常百姓家,村民安居乐业。  

张家弄村

  张家弄村地处戴村镇的东南部,地域面积2.2平方公里,农户548户,全村现有总人口1765 人,18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1301亩,山林面积456亩,水面245亩,曾荣获杭州市萧山区三星级民主法治村称号。   改革开放以来,村党委支部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带领群众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抢抓机遇,与时俱进,大力扶持个私经济发展。规模以上的企业引进有两家。   村班子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以村点、民富、班子强为目标,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努力加快现代化农村建设。   一、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引导土地流转。积极引导大户、农户土地流转,发展种植、养殖业,优化品种,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村集体投入大量资金,新建路、渠、埠等农田配套设施。   二、培育家庭工业,促进村级集体经济。鼓励个私企业发展,因村级经济薄弱,经村两委会提议,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决定利用废弃山地、杂地租赁给个私企业主,促进个私企业发展,同时使村集体增加收入。    三、加强党的建设。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领导下,村党支部努力抓好党员教育和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先进性教育和远程教育活动,经常召开党员会,对党员进行集中学习和教育,健全党的“三会一课”制度,建立党员联系结对制度,与困难户结对。    四、抓好民主管理、“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和社会综合治理工作。进一步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完善党务、村务、财务公开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小组、工程招投标监督小组,发生重大事项,广泛征求村民意见,提交党员、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形成决议,按时公开“党务、村务、财务”;做好社会综合治理工作,做到矛盾不扩大,小事不出村,把问题解决在萌芽常态,做到防控结合,使村民安居乐业。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村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村民自治民主,政治进一步加强,村庄建设和生态环境日趋改善,新住宅小区已形成,村实现了水泥路配套,电话、有线电视入户率达97%,自来水入户率达到100%,高档轿车进入百姓家,卫生户厕达93%,村民安居乐业,科教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村文化综合大楼、老年活动室、合作医疗、幼儿园、阅览室、大型会议室相继搬入新居,文娱卫生设施日益完善,篮球场、设置运动器械,为村民提供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张家弄村正以生机勃勃、健康、文明的新风尚,以日新月异的面貌展示着现代化新农村的英姿。   

枫桥村

  枫桥村位于萧山区戴村镇南部,东临七都溪,西靠林木葱郁的石牛山森林公园,南接顾家溪村,北连青山村。戴尖线公路穿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利。   我村在2005年全区村规模调整中,由枫树、响石桥二村合并而成,现有村民小组8个,农户399户,人口1218人。全村总面积2.94平方公里,耕地233亩,山林2237亩,围垦土地230亩。枫桥村是萧山区文明村、整治村、信用村、卫生村、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全村道路全部硬化,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100%,自来水入户率达到100%,卫生设施日趋完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村民安居乐业。   

尖山下村

  尖山下村位于杭州市萧山区戴村镇云石西南半山区。下辖尖山下、上门、洪潭桥、长爿田4个自然村。村区东有庾青岭,西接蜈蚣山,南绵梧桐岭,北连下石岭,村落南北长1800米,宽约200米,全村总面积约36万平方米。村北有公路与萧山金华公路相接,距镇8公里,蜿蜒曲折的凌溪沿山道穿村而过,从西流向东北,溪两边有狭窄的沟谷平地。在钱塘江涂围垦区310亩,其中耕地132亩,渔塘36亩;笋竹园70亩;塘地40亩;海拔在100-600米的林业用地5382亩,全村有8个组,376户,1276人口。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抢抓机遇、与时俱进,按照“村美、民富、班子强”的要求,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努力加快村庄现代化建设,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苦创业,基本实现农村工业化,村庄城建化,生活现代化。先后被命名为萧山区卫生村,花园式单位,三级文化村、安全文明村、治安安全示范村。   近年来,我村坚持科学发展观,发展工业经济;结合创建“先锋工程”、民主法制村、文明村等活动,以创建规划为龙头,从拆旧治理,加大村庄环境整治力度,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以人为本,加大生态建设,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了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态协调、社会文明进步。   

顾家溪村

  顾家溪村地处风景秀丽的钱塘江南岸,位于杭州市萧山区的南部。2005年5月由原勤工、平山二村合并而成。现有人口1287人,山林3203亩,耕地176亩,水面70亩。村集体可用资金784600元,上年度人均可分配收入594.09元。   村级党组织下设三个党支部,共有84名党员。近年来,先后荣获杭州市萧山区先进党组织、生态村、文明村、卫生村、村民自治模范村、镇综合先进村等荣誉称号。   便民服务中心地址:戴村镇顾家溪村村委办公楼一楼   联系电话 0571-82259076   

永富村

  永富村地处风景秀丽的钱塘江南岸,位于杭州市萧山区的南部。2005年5月由原冗里、马安、积堰山三村合并而成。现有人口2410人,山林1011亩,耕地2054.5亩,水面85亩。村级集体可用资金1054200元,上年度人均可分配收入437.42元。村党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117名党员。   历年来,永富村先后荣获杭州市萧山区整治村、生态村、文明村、卫生村、村民自治模范村、区一级文化村、区平安家庭示范村、镇综合先进村等荣誉称号。   

青山村

  青山村四面环山,是适合发展生态旅游的胜地,天蓝、水绿、山青,人和。   位于云石境内海拔659米的石牛山上,相传南宋年间农民沈三清因功德升天,人们造殿纪念。现存三清殿,修于1981年,为萧山境内道教活动场所之一。殿内奉祀了玉清、太清、上清三真人及大小佛像24撙。石牛山海拔659米,是萧山市第三高峰。该山右首略下垂,似俯首牛头,左首徒然下落,似悠然下垂的牛尾,故名石牛山。山岗上有一块大的怪石,相传为神牛所化,卧于山岗,并且肚底下有一股清泉流出,终年不断。   便民服务中心地址:萧山区戴村镇青山村村委会   联系电话 0571-82259071   

沈村村

  沈村村位于萧山的西南部,浦阳江依南半山区,离城区30公里,七都溪沿村而过,绿色覆盖率达到80%以上,是一幅“两提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美景,全村总面积1.88平方公里,山林1781亩,人口1401人,2014经济总收人****元,人均平均收人****元,集体可分配资金****万元。   几年来沈村村在村党委为核心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村民群众,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富裕和谐新农村,经济稳定发展,社会治安良好,人民安居乐业,村庄品味提升,村先后获得市、区文化示范村、文明村、生态村、五好示范点、党员远程教育示范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竞赛活动优胜村、“十大”和美之地提名奖、美丽庭院创建奖、科技示范村和省级卫生村等荣誉。   便民服务中心地址:萧山区戴村镇沈村村村委会   联系电话 0571-82256042   

马谷村

  马谷村位于戴村镇西南5公里,座落于云门寺山东北麓,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浓厚,山青水秀、谷深峰雄、民风淳朴、民俗传统、民居古老。全村占地约2.5平方公里,有耕地350亩,其中围垦170亩,山林面积3523亩。全村共有农户396户,人口1280人。村干部共5名,党员39名,设2个支部。上年度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0万元,人均可分配收入达18300元。近年来,在上级的关心、指导和帮助下,马谷村有了很大的变化,获得了很多荣誉。   2008年区级“卫生村”、“信用村”。2009年区级“文化村”、“整洁庭院内外,共建美好家园”先进村、区“户投工作示范村”、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模范村。2010年区级“文明村”、市“计划协会”示范村、区财务规范化管理“先进单位”、区“最清洁村”市“重点整治村”、镇“清洁城乡优胜单位”。2011年镇“综合先进村”、区“生态文明村”、镇清洁城乡工程“先进集体”、区“文化示范村”、市“卫生村”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2012年区级“生态文明村”、“文化示范村”。2013年“先进村”、最清洁城乡工程“优胜单位”。2014年“先进党组织”、“最清洁村庄”等   

南三村

  南三村紧邻集镇中心,03省道旁穿村而过,现有人口1790人,土地2686亩,其中山林1504亩,201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200万元,人均收入20802元,先后获得新农村建设优胜村、粮食生产优胜村、萧山区生态村、森林村庄、戴村镇先进党组织、戴村镇综合先进村等多项荣誉;村行色产业为农业(粮食)、小五金及建筑服务;  

上董村

  上董村处于镇郊结合部,南与三头村为邻,东倚戴村镇工业园区,北邻大石盖村。全村行政辖区面积为1.71平方公里,现居住总户数292户,在册总人口1053人,外来务工人员居住在300多人,有耕地面积460亩,山林面积889亩,全村共有4个村民小组,村民代表50人。村现有党员35名,两委班子成员6人。近年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自身的特点和实际出发,完善基层民主决策机制,积极推行村级重大事务民主决策票决制,不断推行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全村经济社会和党建工作呈现出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先后荣获浙江省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浙江省文明村.浙江省卫生村.杭州市文明村.杭州市卫生村.杭州市先进基层组织.萧山区先进基层党组织.萧山区“五好”党建示范点.萧山区生态村等荣誉称号。   

大石盖村

  戴村镇大石盖村位于萧山区南片、戴村镇政府以北、闻戴公路穿村而过,2002年由原孙家村、陆家村、畈里村、石盖村合并而成。全村常住人口2097人,外来常住人口达2000多人。行政村土地面积为1818亩,山地面积为873亩,村年可用资金达240万元。近几年来,村级各项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先后获得“萧山区文化村”、“萧山区富裕和谐新农村建设先进村”、“萧山区综合先进村”、文明村等称号。全村现有党员102名,村民代表42人,设2个党总支,8个村民小组。   

石马头村

  戴村镇石马头村位于杭州市南郊,03省道穿村而过,距杭州萧山国际机场35公里,离浙赣线萧山火车站25公里,距省城杭州仅3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2005年6月由石盖坞自然村合并而成,村民生活安逸和谐,精神健康快乐。总占地面积约1.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266.7亩,林地面积451亩;全村有15个村民小组,611户,1963人。   石马头村的主要特色有:地理环境较优越,交通较便捷738、745、737、875路公交车,省03国道贯通石马头村。   

河杨湖村

  戴村镇河杨湖村位于永兴河东南,属丘陵地带,区域面积1.47平方公里。村规模调整后有河上桥、杨家桥、后马湖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全村总户数472户,人口1569人,耕地1110亩,山林316亩,水面47亩。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03万元,上年人均可分配收入220元,便民服务中心地址河杨湖村杨家桥自然村53号,电话:82273368,先后被评为戴村镇委评为先进党支部、区级生态村、戴村镇党委、政府评为生态建设先进集体、萧山农村合作银行评为信用村、萧山区文明村、戴村镇评为先进党组织、萧山区文化村、全区统计工作达标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戴村镇信访(维稳)工作达标村、戴村镇综合先进村等  

东风村

  东风村位于杭州市萧山区戴村镇东大门03省道旁,为河谷平原区,全村总面积1.25平方公里,农户389户,总人口1342人,耕地面积896亩,山林面积266亩。村级集体经济为106万元,上年度人均可分配收入200万元。东风村党委现有党员99人,五金产业为东风村村级特色产业。被评为杭州市全面小康示范村、杭州园林绿化村、萧山区先进基层党组织、三星级民主法制村、萧山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先进单位、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萧山区级生态村、新农村建设竞赛活动优胜单位、富裕和谐新农村建设先进村、杭州市平安农机示范村等。   

骆家舍村

  骆家舍村地处萧山区西南部,戴村镇的西南角,位于海拔600多米的船坞山脚下,村庄坐落在山间狭长低谷处,绵延几千米,农宅错落有致,别有一番景致。村四周群山环绕,生态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全村面积有5.34平方公里,其中山林6841亩,茶园400亩,果园300于亩,围垦土地400亩。   全村现有农户471户,人口1482人。全村有8个村民小组,2014年农民人均收入14000多元。   村内自然环境优美,人文景观历史悠久。有始建于唐代的白云庵,因年代久远,风雨侵蚀,在保留原貌的基础上经过多次扩建和修缮,呈现出目前的面貌。白云庵香火旺盛,尤其是每年的六月十八,很多香客都会慕名而来,为自己和家人祈福。村内有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人民公社大会堂两处,杨氏祠堂和李氏家庙也重新修缮,焕然一新。村内有萧山区海拔最高峰船坞山744米,2014年村就地取材,召集了几位有经验的石匠在船坞山上设立地理标志——“船坞山”的石碑。村内还有老鹰石,这块天然形成形似一只老鹰,像一只老鹰在空中翱翔累了后在那里休息。另外还有桃花洞、蟒蛇潭瀑布等等,数不胜数。目前骆家舍村连绵的群山已经成为了很多登山爱好者必须问鼎的地方。   便民服务中心地址:戴村镇骆家舍村村委会,联系电话82251225   


张家弄村特产大全




张家弄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