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东社区地处浙江省杭州市临浦镇东部约0.5公里,社区东接华家村,南连高田陈社区,西至山阴街社区,北至03东复线,社区区域面积为1.3平方公里。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30109105 | 310000 | -- | 查看 临东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蔡东藩社区 |
蔡东藩社区成立于2002年11月,由原来的东藩路、万安路两个居委会合并而成。社区所辖地理范围比较规则,略呈四方形,西临蔡东藩社区,北至人民路,东接临浦内河,南到峙山北路。社区按照地理划分为东藩片、万安片、浴美施路片三个小区,下设31个行政小组。共有楼幢60幢,单元楼道160条。辖区内有环卫所、临浦机械厂、工商所、邮电局临浦支局、临浦电信、镇小、镇中心幼儿园等企事业单位。镇健身广场也在辖区范围内。社区现有专职工作人员4人,书记、主任各1人,工作人员2人。 社区现有户籍人口2500人,常住人口4500人左右,现有家庭户数1700户。蔡东藩社区于2009年7月成立党委,下设六个支部,拥有在册党员90人,在职党员142人。社区现有60岁以上老人323人,占社区总人口的12.6%,其中80岁以上47人,90岁以上5人。社区现有育龄妇女624人,现有登记城镇失业人员160人,社会化管理企业退休人员423人。 社区现有办公活动场地300多平方米,下设3个办公室,档案室、党建活动室、图书阅览室、老年活动中心等场所。社区内群众性自治文体队伍有5支,活动比较活跃的有社区戏曲队和腰鼓队。 |
柏山陈社区 |
柏山陈社区成立于2005年8月,位于临浦镇北面,东临临北村,西与谭家埭社区接壤,南接杭金衢高速公路连接线出口,北至杭甬大运河。03省道穿社区而过,交通十分便利。 |
前孔社区 |
前孔社区位于临浦镇北大门,东接浙赣铁路,南临浦阳江,03省道线直穿而过,把前孔分成东西两半,水陆交通十分便捷,是临浦镇的黄金地段,面积近1平方公里,居委会成立于1998年2月。 |
石塔社区 |
石塔社区位于临浦镇西南角,村南濒临浦阳江,西、北为詹家埭村与自由孔村。 |
自由孔社区 |
萧山区临浦镇自由孔社区位于临浦镇集镇西,东至峙山西路,南临浦阳江,西至临浦镇初级中学,北连西苑小区,总计0.44平方千米。历史上,自由孔因位于峙山后,以孔氏聚居,故名峙后孔。民国16年成立农民协会后,改名为自由孔。1998年转为居民村,2005年改为社区,现已融入集镇区,为首批由农业行政村改为集镇居民村之一。 |
临东社区 |
临东社区地处浙江省杭州市临浦镇东部约0.5公里,社区东接华家村,南连高田陈社区,西至山阴街社区,北至03东复线,社区区域面积为1.3平方公里。 |
山阴街社区 |
山阴街社区是临浦镇上的一个老社区,这里居住着很多元老级的老居民,他们对临浦的文化和民俗有着独特的见解。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的祖国正一步步走向强盛。时光流逝,三十年过去了,我国的各项事业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改革开放这三十年,是一个不寻常的三十年,一个值得骄傲的三十年,一个值得回忆的三十年。为了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临浦镇推出“回首三十年,展望新三年”,让我们一起感受三十年的沧桑巨变。 我们临浦山阴街社区成立于2002年11月,由原三个居委会合并而成,社区办公大楼地处临浦镇老城区中沙街东端,社区辖区面积为1、75平方公里,南临风景秀丽的浦阳江,社区地域位置:东到临东路、南至火神塘路、西至西江塘路、北至新河路,社区现有长住户1345户其中在册1090户,常住人口3420人,在册2785人,60岁以上老年人609人,是典型的老龄社区,社区本着以人为本、服务居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镇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历年来不断完善为居服务的设施,为居民提供优质舒心的服务,社区现有星光之家一个,社区医疗服务站一个,社区设有社区服务中心,室外健身苑一个,健身苑设有篮球及健身器材,06年底又开始新建45平方米的老年棋类活动室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和硬件设施,为我们社区创造了良好的服务条件,06年社区积极响应镇政府创建国家卫生的号召,对辖区内的公共卫生设施进行了整治,并取得了良好的效应,社区现公共卫生设施齐全、环境清洁优美、道路硬化整洁,社区现有三格式公厕15座、垃圾房31只、62幢楼幢全面落实了垃圾袋装化。 |
詹家埭社区 |
沿着03省道向南走,10多分钟后便到了临浦镇詹家埭社区。一进社区,只见道路两旁晒满了绿绿的大白菜;再往前走几步,随处可见摆放着腌菜大缸的开放式小屋,阵阵腌菜香味扑鼻而来。质朴的腌菜农户告诉我们,这里,就是南片最有名的腌白菜出产地詹家埭社区。 詹家埭社区位于临浦镇以西,东于自由孔社区接壤,西、南为浦阳江,北至谭家埭社区,社区沿浦阳江,03省道由社区东而过,水陆交通十分便捷。社区于2001年8月由农业行政村改为城镇居民村,所有村民户口均转为集镇居民户口,在2005年8月所有村民户口均转为集镇居民户口,在2005年8月25日经萧山区人民政府批准为詹家埭社区居民委员会。但目前因尚有耕地,故仍保持农业村的面貌。 社区目前有耕地115.7亩,居民小组4个,共119户,394人。 |
西市街社区 |
西市街社区座落于浦阳江畔,东与山阴街社区(西江塘南伸路)为界,北与东麓池(勇进河)为界,西与石塔村及西山路为界,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社区总面积0.33平方公里,总住户740户,户籍人口1854人,常住人口2591人,25个居民小组,党员165人,其中在职党员86人,非公有制企业11家,个体经营户65家。社区以党建为龙头,以“-”精神为动力,以迎奥运为契机,以各种创建为抓手,不断加强卫生环境、生态环境、文化素养和文明创建的提升,社区已创建有老龄规范化社区,杭州市科普文明社区和区三星级文明社区等13个品牌,社区成立了志愿者服务队伍,文化俱乐部等业余组织。西市街社区坚持以人为本,从居民群众的实际要求出发,依托社区多年发展,在旧城改造的同时,充分发挥整体综合优势,务实工作基础,提升服务品牌,促进和谐社区的构建。 |
高田陈社区 |
高田陈社区地处萧山区临浦镇东南,东起麻溪坝进化河内,西临浦阳江,南至茅山闸进化镇三江村,北至临东社区,浙赣电气化铁路,杭金衢高速公路和03省道东复线穿越而过,社区管辖塘里陈,傅家,外塘二户联建新区4个自然村,交通十分便利。 全社区总面积约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76亩,共有村民小组8个,512户农户,人口达1733人,外来人口1600多人,28家个私企业。社区共有党员81名,其中预备党员2名。下设党支部3个,分别为综合支部1个。近年来,我社区党总支连续几年被评为区先进党组织,获区卫生社区、安全文明社区、文明社区、清洁庭院内外,共建美好家园清洁行动“投户”工作示范社区、文化社区,镇十强社区、信用社区,新农村建设先进集体、萧山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先进集体、妇联工作先进集体、治安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社区内设有党员活动室、党员文体活动室、党小组学习中心,同时配备了电脑、网络、电视机、音箱、话筒等等硬件材料,定期开展党员远程教育活动。党员活动室内全社区党员照片上墙,党员基本权利、义务上墙,村规民约、年度计划等等各项制度上墙。党员文体活动室,内设乒乓球室、图书室、学习中心、室内活动室。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社区党总支、社区居委会虽然富裕了,但心中始终装着老百姓,从2005年起就开始实施了全村70岁以上老年人每人年底一次性生活补贴200元,预计今年发放老年人生活补贴达到24400元。同时社区还为社区实地人员购买了养老保险,为社区居民的生活提供了保障。 我们社区党总支在上级党委的关心下,坚持发挥党员积极作用,从而各方位来增加村级集体经济建设;坚持党员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加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发扬党内民主制度,社区内各项大小事务由社区居民代表、党员代表来决定。实行班子人员工作联系单制度。 我们全社区三委班子人员,依靠广大居民、党员群众的共同努力,在今后的发展道路过程中,一定将会把我们高田陈社区建设成百姓安居乐业的新社区。 |
东麓池社区 |
东麓池社区地处临浦镇商贸繁华地带,区域面积0.4平方公里,东至步行街,南至勇进河,西至03省道,北至人民路。社区有住宅楼52幢,楼梯127条,平房127间,小组30个,我们现有常住户1668户、人口4215人、60岁以上老年人342人,现有在册党员100人。社区有居民自治小组30个,社区警务室1个,社区成立了残疾人协会、老年协会、计生协会、妇代会、人民调解委员会、党员会客室、社区文体队、关工委等各类群众组织8个,社区现有工作人员5名,社区志愿者近50人。 社区在萧山区委、区政府和临浦镇党委政府、社区办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党的领导和民主自治,坚持以人为本和服务居民,依法建居,科学管居,和谐兴居,坚持体制创新与机制创新并举,软件完善与硬件建设同步,重心下移与强化自治结合,紧紧围绕“打造文明温馨家园、创建和谐东麓池”的奋斗目标,坚持从社区实际出发、从群众的需求做起,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确定了以社区为载体,以居民为主体,以提高居民文明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标,开创了全民共建的新格局。 |
浴美施社区 |
浴美施社区地处萧山区临浦镇建成区北面,因境内有“古浴美施闸”而得名。社区区域面积0.855平方公里,东至浙赣铁路,西至03省道与临浦镇前孔社区相邻,南至人民路与临浦镇蔡东藩社区相邻,北至杭金衢高速公路连接线,由汇宇清和园、莱茵达都市春天、中南江景园、永翔景泰公寓、恒逸金榈湾五个住宅小区组成,常住人口5000余人,在册党员39人,三委班子成员4人。社区环境优美,配套设施齐全,辖区有小学、幼儿园、文体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西施文化公园等公益设施。 社区自2010年7月成立以来,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先”的理念,以文明创建为抓手,以构建和谐社区为目标,增强创新意识、服务意识、大局意识、廉洁意识,扎实做好民生、综治、文化等工作,不断满足居民各类需求,受到上级组织和群众的一致好评,先后成功创建成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杭州市气象防灾减灾示范社区、杭州市卫生社区、杭州市计划生育先进集体、萧山区文明社区、萧山区民主法治社区、萧山区无传销社区、浙江省老龄工作规范化社区等荣誉称号。社区自创建为“全国减灾示范社区”后,荣幸的被国家民政部、亚洲基金会列为浙江省唯一一个“社区灾害管理项目”试点单位,通过施点项目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居民防灾减灾意识,提高居民遇灾自救的能力,促进了平安社区的创建。 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浴美施社区将继续发挥社区工作人员的创造性,加强社区服务,繁荣社区文化,美化社区环境,不断提高社区管理水平,努力把浴美施社区打造成为平安、文明、和谐的新型社区。 |
谭家埭社区 |
谭家埭社区成立于2005年8月,位于临浦镇中心地段,东临柏山陈村,南与前孔社区接壤,西接萧山发电厂,北至萧山联发电化厂。03省道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区域面积3平方公里,共有住户420户,常住人口1080人,共有党员51名。 近年来,我社区在建设新农村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社区于2006年2月新建了医疗室,同年9月投入20多万元创建了“星光老年之家”。2007年至2008年新建了2个健身广场。3年来建有4块科普宣传栏。2008年5月社区投资200多万建造的综合办公楼也已落成。今年社区又投入巨资正在新建贯通03省道的乡村连接线,有望于10月初通车。 我社区已经开通有线电视、数字电视、程控电话、无线通讯和宽带互联网络。社区道路全面硬化,社区内主要道路全部安装了路灯。社区建有集健身、娱乐为一体的文体场所。 目前,社区快捷便利的交通、优质高效的服务、和谐安定的社会,谭家埭社区建设新农村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正是由于近几年来社区党总支部和居民委员会的重视,以及广大居民坚持不懈的努力,社区在各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在很多方面受到了各级领导的好评。社区先后荣获了“杭州市文明社区”、“萧山区科普文明社区”、“萧山区文化社区”、“萧山区三星级民主法治社区”、“萧山区2003至2005年度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2006——2008年度萧山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临浦镇2008年度先进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在此基础上,社区将在未来的几年内权利推进社区整治,完善公共设施,优化社区环境,通过3到4年的努力,使新农村建设更上一个台阶。 |
戴家桥社区 |
戴家桥社区是临浦镇镇中村。东与蔡东藩社区相邻,南接峙山北路,西临东麓社区,北与石塔社区相连,是镇的中心位置。社区现有2个村民小组,总户数98户,人口256人。由于土地基本被征用完,社区主要劳动力以从事务工、个私经营为主,已由原来单一的“农业村”逐步向“城中村”转化。 |
大庄村 |
大庄村位于临浦镇西北角,东至03省道,南连新河村,西与王村村为邻,北与三峰村接壤,依山而立,地理位置优越,生态环境优美。在05年村规模调整中,由原大庄、西庄、高家坞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全村总面积2.8平方公里,共有住户538户,总人口1688人,其中农业人口1644人,非农业人口44人,村民小组15个 ,党员107人。村现有耕地面积669亩,其中水田613亩,旱地56亩。山林面积1420亩,有茶叶、桃子等果木特产。2011年全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9343.97万元,其中工业产值8300万元,人均农村经济总收入4.98万元,村级集体收入达200多万元,村民人均收入15586元。 为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提升群众的生活品位,在大庄和高家坞两个自然村建造“星光老年之家”,同时建成了图书馆、篮球场、文化活动广场、乒乓室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为优化生活环境,改变村容村貌,对全村范围内的道路进行了硬化和绿化,增加了公共卫生设施。2009年,紧抓创建区级整治村的契机,拆除旧房、危房6880平方米,拓宽道路3000余米,新增绿化面积2000余平方米,路灯140余盏。拓宽重建大庄桥、西庄桥。修建了生态污水处理池3座,铺设污水管网30000余米,对村民的生活污水进行了统一收集处理。2011年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对大庄前河、后河实施整治,2012年对全村道路进行柏油浇注,改善了老百姓的居住环境。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全体村民和村三委班子的努力下,我村先后获得了浙江省卫生村、杭州市爱国卫生先进村、萧山区五好远教示范点、萧山区“春泥计划”优秀村、萧山区文明村、区级整治村、生态村、“户投”工作示范村、综合治理工作先进集体、卫生工作先进集体、临浦镇先进党支部等荣誉称号。 |
新联村 |
新联村位于萧山区临浦镇南片地区,东靠浦阳江,南至浦南村,西邻浦二村,北至南江村,辖区分三个自然村,即新联自然村,水埠自然村,塘头钟自然村。全村有耕地1296亩,住户540户,人口1962人,现有村民小组21个,党支部党员120名,预备党员6名,全村60周岁以上老年人每月享受老年福利金20元。 全村共有个私营企业33家,主要为五金,机械,服装等产业。其中5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4家。 近年来,新联村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先后被授予省级卫生村,杭州市文明村,新农村优胜村,明主法治村,临浦镇好班子等荣誉称号。 |
通二村 |
通二村位于临浦镇北面,东、北与所前镇三泉王、三里王村毗邻;南与苎萝村、杭金衢高速临浦出口相邻,西与本镇通一村、03省道东复线、杭金衢高速公路穿村而过,全村共有14个村民小组,到2007年底全村在册人口1998人,农户数541户,内地围垦耕地410亩,村面积1.9平方公里。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临浦镇二期工业园区落户我村,村内共有企业15家,到2007年底全村工农业产值618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1777元。经济的发展,加快了社会各项事业的建设步伐,村内先后投入大量资金对全村实施了道路硬化、路灯亮化、村庄绿化、河道洁化、环境美化等工程,新建7个篮球场、10个健身广场,对村内河道、池塘全部砌石护岸,并安装了栏杆扶手。全村家家户户安装了有线电视,自来水入户率达到100% |
浦二村 |
浦二村位于临浦镇西南,紧邻03省道和1918包洪线,2005年村规模调整后由蒲山韩、桥里、钟家坦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全村区域面积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58亩,有村民小组11个,农户441户,人口1555人,党员70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村工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现有个私企业23家,2009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40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2450元,村可用收入91万元。同时全村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了丰硕成果,曾先后获得浙江省卫生村、杭州市文明村、杭州市最清洁之村、杭州市远程教育示范村、杭州市健康村、杭州市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萧山区生态村、萧山区党建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走在浦二村的村道上,水泥、柏油路面洁净得像刚用水冲过一样。村道路边看不到堆积物,公厕、垃圾箱旁也见不到飞舞的苍蝇。村里环境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主要得益于村里管得好。近年来,投放到村道建设、卫生基础设施配套上的资金力度一直不小,以往窄得连车都开不进来的村道,现在拓宽到4米多,轿车能开到家门口。300多个露天茅坑,被瓷砖贴地的23个公共厕所取代了,43只封闭式垃圾箱旁看不到散落的垃圾。村里还给每户人家发放一个脚踏式垃圾筒。生活垃圾统一实行户投,村收,镇运制度,同时对河砍和池塘进行了清淤砌石。对于环境保洁,村里落实了8个保洁员,全村道路分段管理,并按照城镇管理模式来完善卫生保洁,环境长效管理,绿化养护,庭院环境监督等保洁机制,对每户每家提出倡议书,力争家家户户都实现“三有三无”即无乱搭建、无建筑垃圾和柴草堆积物,房前屋后无卫生死角,有自来水、有绿化、有卫生户厕 村民的业余生活日益丰富,如今的浦二村有一个120平方的老年活动室,拥有图书2700册的图书室,还新建了3个灯光篮球场,5个健身休闲园,并安装了不少健身器材。村民们吃完晚饭都喜欢出去散步纳凉,锻炼身体,大家都说现在的日子越来越惬意,过得真像城里人了。 为了给老百姓带来更好的实惠,过上更好的生活是村支村两委一直在努力的目标。村即时调整产业结构,把水稻种植改为苗木种植,效益一下子就提高了不少。在现有发展花卉、苗木特色经济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力度,整合资源,实现土地集体发包,顺带解决了村里很大一部分闲置劳动力,不仅让村级资金翻了好几倍,也增加了村民的收入。村民们自己不用掏一分钱就能享受新农村合作医疗带来的实惠,因为参加新农村保险的钱全由村包了。全村60岁的老人村每年每人补贴200元的福利,对困难户的家庭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助金,对特困难户家庭帮其办理低保手续。 |
浦南村 |
浦南村位于临浦镇东南面,东临浦阳江,南与浦阳桃花源度假区接壤,西接横一村,北至新联村,新建包洪线穿境而过。2005年村级规模调整时由田头庄、麻车倪、坂里朱三个行政村扩并而成。全村有16个村民小组,2006年底有农村常住户646户,人口2322人,耕地面积1412亩,林地166亩,水面池塘57亩。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工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全村有大小企业29家,农业企业有苗木场3个,蔬菜基地1个,2007年新开发引进130亩苗木场一个,110亩西瓜种植场一个。2006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0423万元,其中农业产值1723万元,工业产值8700万元,人均收入8428元。近几年来,村里连年投入巨资兴办公益事业,村内道路全部硬化,开通了公交车。丁字支河两岸、村内池塘全部砌石护岸,新建500平方米办公综合楼一幢,新建老年活动室2幢,新建蓝球场、健身广场、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池,村庄道路二旁池塘周围建了花坛种上绿化。基本达到了一个五化标准的新农村,我村2005年被命名为浙江省卫生村、杭州市文明村、萧山区一级文化村。 |
横一村 |
横一村位于临浦镇的最南端。于2005年由横一自然村、大坞坑自然村、梅里自然村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东至浦南村、南至浦阳镇桃北新村、西至横二村、北至横二村,包洪线穿境而过。全村有住户676户,人口2307人,外来务工人员150多人。全村有耕地1450亩,山地1253亩,旱地125亩。村民小组28个,村民代表44位。正式党员83名,预备党员1名。60岁以上老人330名。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目前村内已引进企业15家,年产值8000万。村民有60%以上已劳力务工为主,20%的劳动力从事交通、运输、建筑业。2007年全村工农业产值达到9000余万,其中工业收入达到8000万,人均收入9620元近年来。 村里连年投入巨资兴办公益事业。村内道路已基本硬化,部分池塘已砌石护岸,村内绿化面积不断上升。2005年,投入62万新建梅里桥,大大方便了梅里自然村村民的进出。2007年,紧抓创建区级整治村的契机,陆续投资新建了老年活动室2个,健身广场2个,篮球场2个。拓宽道路1000余米,新增绿化面积2000余平方米。路灯100余盏。流动垃圾箱80余个。拓宽重建横一桥一座。修建了生态污水处理池2座,对部分村民的生活污水进行了统一收集处理。横一村基本已符合了一个现代化新农村的标准。 横一村群众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彩。村里马灯历史悠久,05年参加了西博会、省农博会,06年还参加了休博会的演出。并分别又成立了龙舟会等群众性组织。在临浦镇横一村属文化生活最活跃的村之一。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横一村取得了生态村、文明村、卫生村、整治村等各种光荣称号,先后获得了镇级计生先进集体、人武民兵先进集体、文化广播先进集体、民政先进集体等各项年度先进称号。 发展中的横一村,欢迎广大客商前来投资。 |
通一村 |
临浦镇通一村位于临浦镇北面,03东复线西面,杭甬运河穿村而过,水陆交通十分便捷,是临浦镇工业园区的中心点,村域面积近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71亩。村委会成立于2005年,由原后沈村、上戴村、下戴村合并而成,辖15个村民小组,全村总人口1450人,农户445户,党员64名。通过村庄整治,成立村级文化中心,老年星光之家,制定村规民约,来大力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使全村呈现出“五多五少”的可喜变化:农民收入增多了,贫困家庭少了;整治示范户多了,环境污染少了;文明礼貌多了,粗鲁蛮横少了;家庭和睦多了,邻里纠纷少了;学文化科学多了,烧香拜佛少了。2008年全村实现农村经济收入10429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4900元。我村党支部,村委会荣获区级 “先进党组织” ,省“无-村”,市级“卫生村”、“文明村”,区级“卫生村”、“文明村”、“新农村建设优胜村”、“民主法制村”、“文化示范村”。 经济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保障,3年来全村投入资金100多万元,用于河塘疏通,池塘砌石道路修筑等农业设施的改造,使全村的农业基础实施得到进一步完善。康家湖水产养殖场、珍珠养殖、生猪养殖、蔬菜种植、花木种植等农业生产。凭着我村独特的交通地理优势,抓住机遇,积极引进外来企业,鼓励本村中小型企业集聚。到目前全村有大小企业32家,其中500万元以上企业10家,千万以上5家。以搞活流通为手段,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到目前为止,我村个体工商户发展势头良好,超市,卫生百货、药店落户我村。为通一村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提供便利的服务。对增加农民收入和通一村经济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07年在文体、娱乐、建设等方面投入资金174.8万元,新建“星光老年之家”,室内设有阅览室、健身室、棋牌室、电视室、乒乓室、卫生室及老年学校的等。在三个自然村分别新建篮球场三个,其中灯光球场一个,健身广场6个,同时配备了各种体育器材150余件,农闲时间每晚都会有参加跳舞、扭秧歌等娱乐活动,对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村民,村委会提供一切便利条件,最大限度的予以满足。 2006年至今我村硬化村道20000多平方米,修建污水管道10787米,拆除废弃旧院90多间,拆除门前厕所460多个,新建公共厕所17个,改造新修围墙3300平方米,拓宽改造道路5000米,修建绿化带12000多平方米,绿化公园3个,新装路灯80盏,共计162盏,新建中转站2座,总计投入经费573万元。为了确保村容村貌整洁卫生,村道亮化,村委会建立了长期有效的管理机制,并分别成立了通一村村容村貌整治领导小组,每个小组配备了专业的环保人员,做到了垃圾日产日清,彻底杜绝了村道脏、乱、差的现象,大力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引导和帮助农民重点解决柴草乱垛、粪土乱堆、污水乱泼、垃圾乱倒、禽畜乱跑、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等问题,教育引导农民群众增强健康意识、卫生意识、环境意识,逐步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努力实现村容整洁。 |
塘郎孙村 |
塘郎孙村位于临浦镇北侧,工业园区中心,03东复线、杭金衢高速连接线及杭甬运河穿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全村由9个自然村组成,共有住户423户,人口1423人,村民代表18人,党员54名。 现在的塘郎孙村,无处不在散发着新意,新办公楼,新建身广场,新菜场,新河岸,新绿化,还有村民的新精神,新福利。对于塘郎孙村人来说,新农村,已不再是纸上抽象的概念,而即将是实实在在的生活了,因为在每年的重阳节时70岁以上的老人会有100元的红包;全村村民的医疗保险费用、307户村民每年每户168元的有线电视费,村里也全包了;年底每个村民还会有现金以及其他福利发放。 这些都离不开村级经济的发展,在2009年塘郎孙村共创产值2亿元,村民人均收入达到13458元。在萧山区文明村、萧山区文化村、萧山区信用村、计划生育先进集体、杭州市“五好”妇代会等头衔下,村委班子将更加努力,全力构筑生活品质之村,和谐平安之村。 |
白鹿塘村 |
白鹿塘村位于临浦镇最北端,北接蜀山街道,东邻所前镇。素有“临浦北大门”之称。全村目前共有人口531户,1780人,其中党员75人,由原来的白鹿塘、鲁家坞、邱家坞三个自然村合并组成。村庄紧邻杭金衢高速公路,浙赣铁路、03省道复线。其中杭金公路贯穿全村而过,村内设有4个公交站点,有多路公交车在此通过,交通十分便捷。目前为止全村范围内所有道路已经硬化,主要路段全部安装了路灯。村内设有3个文化体育场所。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建设完善,极大的提高了村民的生活品质。 白鹿塘村物华天宝,盛产丰富。出产有茶叶、柑橘、水蜜桃、板栗、柿子等。并积极引进淡水珍珠养殖,创建了萧山第一大淡水珍珠养殖场,一跃成为萧山的龙头产业。 四通八达的交通和良好的生活环境等网络的构成,奠定了实现白鹿塘村经济跨越式的坚实基础。 |
华家村 |
华家村,位于临浦镇东侧,西至杭金衢高速公路和浙赣电气化铁路,东至进化镇诸坞、鲁家二村山脉和所前镇三泉王村山岗为界,南至03省道东复线高田陈、临东社区耕地为界,由大华家、小华家两个自然村组成。全村占地总面积约1.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21亩,自留地50亩,林地800亩(不包括宅基地、道路园地),总人口1125人,共有326户,分村民小组14个。 |
横二村 |
横二村,由原后倪、上倪、下甫王、周家坂四个自然村合并组成,位于萧山区南部,临浦镇西南部,东靠浦南村、新联村,南与横一村相连,西与戴村镇接壤,北与浦二村相邻。 |
新港村 |
新港村由原桥南村和茅潭村合并而成。东隔浦阳江为进化镇,南与新联村为邻,西与南江村相连,北隔浦阳江为临浦集镇。 |
南江村 |
南江村位于临浦镇南端,北靠浦阳江、东邻新联村、南至浦二村、西至临一村,村区域面积为1.2平方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环境优美、地利人和。南江村从2005年经村规模调整后,由张家坂、陈家塘两个自然村合并而成 |
临一村 |
临一村地处临浦镇西南边,南靠浦阳江,东临03省道,是沿江景观线最长的一个行政村。自2011年6月,临一村被列入创建杭州市“三江两岸”美丽乡村精品村以来,临一村把精品村创建作为全村重要工作来抓。 |
苎萝村 |
苎萝村位于临浦镇东北侧,东临杭金衢高速公路路段出口处,西临03省道东复线,交通十分便利。 |
苎东村 |
苎东村由原汀联、邱家桥村合并而成。村东、南、北均与所前镇接攘,03省道东复线穿村而过。 |
新河村 |
新河村位于03省道穿越而过,南至柏山陈社区,西至王村村,北至大庄村,东至西小江。自2005年5月村规模调整后,由原油车桥(老十房,三组)、西葛、三庄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 |
王村村 |
王村村东邻三庄村,南到西为王家山,西与义桥镇茅山头村相连,北为下头坞村,南北向王村河连续大庄河与西小江支流,村中有西庄长池、姚家池。 |
三峰村 |
三峰村位于临浦镇西北角,新义大公路北,西至义桥镇联三村金山,东至大庄村,依山而立,有原周家湖、下头坞、后山坞三村合并。村区域面积1.75平方公里 |
临北村 |
临北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2008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1723万元,利润9800万元,村可分配收入65万元,人均收入12126元。临北村03、04、05年分别被评为:萧山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集体、萧山区计划生育先进单位、临浦镇好班子、镇先进党组织等、村基层工会联合会被评为萧山区和镇先进集体。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