径乐社区成立于2003年12月12日成立,由原来的径东和径西居委会合并而成,是一个村镇混杂型社区,位于原长乐集镇,辖区面积约1.6平方公里,现有七个居民小区,住户630户,常住人口1180余人,流动人口94人,辖区单位9个,学校2个,卫生服务站1个。
社区占地1500平方米,办公用房500平方米以上,包括80平方米的办事大厅、计生室、谈心室、档案室、劳动保障和社会救助室、党员活动室,老年舞厅、室内健身康复室、乒乓室、桌球室、图书室,社区健身点1个,平山农场健身点1个,20米宣传长廊1个。
社区成立以来先后获得浙江省老龄工作规范化社区、浙江省充分就业社区、杭州市文明社区、杭州市卫生社区、杭州市社区老年人体育协会先进单位、余杭区文化社区、余杭区五星级服务社区、余杭区平安社区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社区将积极贯彻科学发展观要求,以服务居民为宗旨,以公益活动为载体,完善基础设施服务功能,提升社区服务质量,力争把社区建设成为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现代化和谐社区。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30110109 | 310000 | -- | 查看 径乐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桥头社区 |
余杭区径山镇桥头社区于2004年1月正式成立,由原来的潘板居委会和双溪居委会合并而成。东起锦城街潘板大桥、求是路宏丰桥,与良渚文化的小古城遗址相邻,西经吴山大桥至龙皇路到底,南面以田园路荷塘花苑小区为起点,北靠吴山市民公园。辖区内共有户籍居民户786户,户籍居民1560人,户籍内劳动年龄段人数737人,流动人口626人,有8个居民小组,有4个新建小区。 驻辖区单位有径山镇政府、径山工商所、余杭区公安局林业派出所、余杭区农村合作银行径山支行、径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农林集团漕桥分公司、余杭水务有限公司径山供水分公司、径山城管执法中队、径山供电所、径山电信分局、径山邮政支局、径山广电站、四岭水库管理所、径山派出所、径山潘板幼儿园、潘板中心小学等,辖区内市级爱国卫生先进单位2个,满意站所2个,社区服务中心1处,幼儿园1家,小学1处。 通过努力,2004年获得余杭区文化社区称号;2005年获得余杭区一级示范社区、余杭区绿色社区、浙江省老龄工作规范化社区称号;2006年获得余杭区科普社区、余杭区卫生社区称号;2007年获得杭州市文明社区称号;2008年获得杭州市四星级民主法治社区称号;2009年获得余杭区精品社区、余杭区平安家庭示范社区称号;2010年获得余杭区社区信息化先进单位、杭州市老年人体育协会先进单位称号;2011年获得杭州市卫生社区、杭州市社区规范化档案室、余杭区统计基础规范化社区、余杭区反-示范社区称号;2008年起每年均获得杭州市充分就业社区称号;2012年获得杭州市五星级社区公共服务工作站、余杭区健康单位称号。 |
径乐社区 |
径乐社区成立于2003年12月12日成立,由原来的径东和径西居委会合并而成,是一个村镇混杂型社区,位于原长乐集镇,辖区面积约1.6平方公里,现有七个居民小区,住户630户,常住人口1180余人,流动人口94人,辖区单位9个,学校2个,卫生服务站1个。 社区占地1500平方米,办公用房500平方米以上,包括80平方米的办事大厅、计生室、谈心室、档案室、劳动保障和社会救助室、党员活动室,老年舞厅、室内健身康复室、乒乓室、桌球室、图书室,社区健身点1个,平山农场健身点1个,20米宣传长廊1个。 社区成立以来先后获得浙江省老龄工作规范化社区、浙江省充分就业社区、杭州市文明社区、杭州市卫生社区、杭州市社区老年人体育协会先进单位、余杭区文化社区、余杭区五星级服务社区、余杭区平安社区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社区将积极贯彻科学发展观要求,以服务居民为宗旨,以公益活动为载体,完善基础设施服务功能,提升社区服务质量,力争把社区建设成为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现代化和谐社区。 |
西山村 |
西山村坐落于大杭州城西,浅藏径山,104国道、207省道、杭长高速、路路通达,从容接轨杭城。西山村位于径山镇西南,依山而居。2003年9月由西山、邵家畈规模合并立名,区域总面积达8.5平方公里,18个村民自然组,村民代表57名,总户数728户,其中党员104名,总人口2238人,全村主要以农、林、牧、副、渔为生产格局。近年来,西山村在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认真学习实践“-”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贯彻执行党的农村各项方针政策,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刻苦工作,不断进取,三个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村级事业稳步发展,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村庄建设焕然一新,环境卫生整洁优美,精神文明同步发展,村民素质不断提高。先后摘得“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区级生态村”、“区级法治示范村”、“区级文化示范村”、“市级文明村”、“余杭区首批文化礼堂之一”“杭州市公共体育设施提升村达标单位”、“浙江省公共体育设施提升村达标单位”等荣誉称号。 西山村人文自然资源丰富,四周群山环抱,峰峦叠嶂,交通便捷,生态蕴含着我们西山丰富的物质环境资源,活力体现着我们西山人团结一致的建设美好新农村精神,和谐创导引领我们西山村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健康发展。昨天,我们西山勤劳善良、今天,我们西山美丽和谐、西山人以前所未有的姿态,以生态为抓手,以项目推进为契机,以提升休闲旅游产业为重点正打造着杭州市区又一个旅游度假休闲胜地。生态西山、活力西山、和谐西山、明天,我们为建设一个标准的区域“景区化”村庄而努力,打造一个名副其实的生态、宜居、美丽西山。 |
潘板桥村 |
潘板桥村成立于2003年9月,由原来的感塘村和汪家村合并而成,地处径山镇中心区域,东至求是村,南至漕桥村,西至双溪村,北面以北苕溪为界,北苕溪沿村而下,龙皇大道和径双公路穿村而过,距杭州市中心40公里。区域面积7.63平方公里,现有人口2632人,户数769户,19个村民小组,村民代表61人,党员107人,村党委下设6个党支部。耕地面积2300余亩,山林面积5500余亩,绿色生态茶园800余亩,森林覆盖率78%,山清水秀、生态优美,自然环境得天独厚。潘板桥村民风淳朴、尚节俭、耐勤劳、民性沉毅亢爽。潘板桥村地处径山镇区域中心,是径山镇政府所在地。辖区内有径山镇农村信用合作社,径山镇工商所,径山镇供电所,径山镇林业派出所,径山镇水务公司,径山镇卫生院,径山镇中心幼儿园等企事业单位及径山镇农贸市场,是径山镇经济、行政服务中 吴山公园,建于2001年,是村民休闲、健身、锻炼身体的理想场所,环境幽静,空气清新,登吴山之顶,可俯瞰全镇。 潘板桥村物产资源丰富,农业发展基础良好,全村拥有山林面积5500亩,其中经济林3400亩,主要种植毛竹,毛竹产量在1000万斤以上,茶园面积800亩,以农户自产自销为主,村内有竹海茶业有限公司和永宏茶厂二家茶业加工企业,农业种植以水稻为主,同时近几年来在传统种植基础上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种植和农业技术开发项目,有蔬菜专业合作社一家,建有大棚面积100余亩,以及径海园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以“公司+农户”的模式,种植加工芡实,提高了农户种植效益和土地使用率。同时潘板桥村是名符其实的钻机之村,全村有各类大小钻机300余台,从业人员200余人,年产值在八千万至一亿元左右,钻机作为村的第三产业,在促进农民创收的同时,解决大量劳动力。 潘板桥村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翠竹、绿茶、清溪交相辉映,景色怡人,森林覆盖率78%,龙皇大道和径双公路为村内主要公路,北苕溪是主要河道,通过几年来的整治,水质明显提高,为全村提供丰富的灌溉和生活用水。 村内各主要道路基本完成道路硬化和路灯亮化工程,各自然村都建有休闲健身场所,通过卫生整治和清洁余杭活动,村民创卫意识增强,拥有一支素质良好的保洁员队伍,在充分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广大村民文化娱乐活动丰富,活跃着一支腰鼓队和民间越剧爱好者组成的越剧表演队,为群众带来丰富健康的业余文化生活。全村经济收入主要由种植业、加工业和第三产业三部分组成,种植业从原先种养结合逐步转变为单纯性种植,由于前几年对苕溪河道整治及村内环境整治的需要,实行禁养,已基本杜绝规模性养殖,种植以水稻为主,以及竹地、茶山等经济性作物。加工业方面主要有利德肠衣、俊健服饰等10余家中小心企业。第三产业主要是钻机经营以及服务性行业,2016年农民人均收入27391元。 潘板桥村在村规模调整以来,通过多年来不断努力充分利用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在村级经济较为困难的情况下,统筹兼顾,量力而行,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事业建设快速发展,环境卫生得到整治,村容村貌大为改观。 |
漕桥村 |
漕桥村位于余杭区西部,2003年由原漕桥、香下桥、小五山三村合并而成,是一个跨区域合并的行政村,位于余杭区西郊径山镇中部,东临前溪村,南临麻车头村,西接15省道,北临求是村。全村面积约12.8平方公里,共有20个农民小组,总户数723户,2387人,其中流动人口484人。全村共有党员106名,下设五个二级支部,2006年创立了余杭区第一个村级党校。2014年村级集体可分配收入173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4219元。驻辖区有二个工业园区,一个是龙皇塘工业园区,还有一个是漕桥经济发展园区,(其中有区级文明单位3家等),辖区内有社区服务中心1处,径山镇成人文明技术学校1所。 近年来,漕桥村十分重视党建工作,通过“搭建平台、创造载体”的两翼模式,积极服务村民群众。为方便群众办事,漕桥村于2011年10月设立便民服务中心,大厅分设五个窗口,窗口人员全部实行亮牌亮岗,对村民事务实行全程代理。在服务形式上,以“两网合一”为抓手,全村划分3个片,20小组,建立7支服务队伍。通过党员收集信息,掌握社情民意,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协调解决问题。在为民服务体系运行上,村每日安排村干部进驻办事大厅,为民办事;每周召开班子例会,群策群力;每旬例行集中走访村民,排忧解难;每月月末集中审理财务,接受监督;每季集中讨论党务村务大事,民主决策;每年年末村干部进行“述职述廉”、“评议工作、评议报酬”,接受民主评议。 自2013年以来,漕桥村在区委、镇政府的统一部署下,深入开展“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等美丽乡村建设重点工作。结合实际,上下联动,掀起了“无违建”创建工作高潮。通过创建,共清理一户多宅22户,全部予以拆除,拆除面积2368平方,拆除违建6处,拆除面积650平方米,拆除及整改违法建筑,折后土地有效利用7处,共计利用面积3560平方,折后利用率达78%。全面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加大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对全村590户农户进行截污纳管污水处理建设,共计投入资金500余万元,污水处理户率达80%以上,大大提高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能力。全面开展境内河道整治,深度清理了河道内淤泥、建筑垃圾、大石块、植物秸秆等,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有效整治了农村“脏、乱、差”问题。 通过平台和机制建设,漕桥村工作模式从“管理村民”转移到“服务村民”上来,基础组织制度日渐完善,监督体系有效运行,党群干群关系日益和谐,并获得了浙江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卫生村”,杭州市“文明村”、“四星级民主法治村”余杭区五好村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
求是村 |
求是村地处径山镇东面,是由原来的求是村、陶村桥村二村合并而成,015省道从中间穿过,是径山镇中心地段,辖区内有潘板中心小学、潘板中学、径山工疗站等多家单位,村招商引进了森禾园艺和画境种业两家园林绿化公司,百分之六十的土地已流转承包种植各类景观苗木,生态环境优美,村建立党委,下设六个支部,有党员130人,共21个村民小组,农户891户,村民代表53人,村主要产业为农林牧副渔。农民人均收入25326元。 2012年3月求是村社区服务中心正式启用。村社区服务中心配备了远程教育、图书室、党员活动室等基础设施和阵地,增设了电视机、电脑、书架等设备,社区服务功能完善。社区服务大厅统一设置服务岗位标牌,明确了岗位职责,为村民办事提供了方便,减少了村民一事多次跑腿的现象,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为民服务。村综合楼绿化、健身园、门球场、灯光篮球场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
前溪村 |
前溪村位于径山镇东南角,东与瓶窑镇张堰村交界,西临漕桥村,南为中沼溪,北依求是村。207省道和216县道穿村而过,交通便利;辖区内面积5.89平方公里,现有人口2267人,农户688户,全村耕地面积5151亩,村属水塘766亩,生态甲鱼养殖场4家,村内无工业企业,村民以种养殖业为主,另有建筑基础设备桩机经营户55家,2014年全村资产总计为2251万元,村民年均纯收入21708元。 |
小古城村 |
小古城村地处杭州市西郊余杭区径山镇的东大门,杭长高速,015省道、潘双乡道、北苕溪均穿径而过,境内有国家AAAA级景区“江南第一漂—双溪竹海漂流”、准五星级“陆羽山庄度假村”、“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小古城遗址”。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达到了80%以上),文化积淀丰厚。全村区域面积12平方公里,22个村民小组,农户993户,人口3555人,村民代表69人,0员167人,村党委下设9个二级支部。2011年村集体可分配收入466万元,人均收入17588元,农村经济总收入6.254亿元。 近年来,村全体党员、干部和村民群众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以村党委为核心的正确带领下,紧紧围绕“生态靓村、园区富村、品牌名村、依法治村”的发展思路,以开展创建民主法治村为载体,坚持以“民主理事、公正办事、干净干事”为目标,加强了全村民主、法制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了村党员、干部的党风廉政建设及广大村民群众的法律素质和意识,至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一个“村民提、代表议、会议定、干部做”的村务运行机制,促进了小古城村的社会和谐稳定,切实推动了村级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协调发展,并先后获得了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国家级生态村、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浙江省农村基层“五好先锋工程”党组织、浙江省绿化示范村、浙江省卫生村、浙江省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浙江省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浙江省文明村、浙江省文化村、浙江省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浙江省森林村庄、浙江省小康体育村杭州市级先进党组织、市级安全村、市级人民调解先进单位、市级最清洁单位、余杭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星村、十佳最具魅力新农村等等荣誉和称号。 小古城村是国家级生态村,这里环境优美、自然人文资源丰富,今后更将被打造成余杭的“休闲之窗”。2011年1月8日,规划面积1.8万亩、计划投资60亿元的径山镇“小古城休闲之窗”项目举行了奠基仪式。“小古城休闲之窗”,是把现代农业与旅游、休闲、体育、养生等产业有机结合起来的一个区域性新农村综合建设项目。它以整个小古城村的地理范围为项目建设基础,主要由生态农业公园、生态休闲体育公园、生态养生社区三大部分组成。其中,生态农业公园面积约8000亩,将以高效农业基地、婚庆基地、民俗旅游、青少年认知教育和小古城农耕文化等为主题;生态体育公园面积约5000亩,将开展山地自行车、滑草、滑翔伞、攀岩、登山等休闲体育项目,配备乒乓球、羽毛球、壁球、台球、网球、游泳等场馆和场地,建成后计划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各种国际赛事;生态养生社区面积约1000亩,将参照美国太阳城的标准,引入瑞士等国先进的绿色、低碳技术,打造适宜养生居住的高品质生活大型主题社区,并配有大型的养生体检中心等。 |
径山村 |
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径山村位于天目山脉东北峰,江南五山十刹之首——径山寺风景区,距省城杭州40公里。径山村辖6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全村有农户515户,其中有0党员71名,村民(社员)代表43名,村班子人员7名,人口共计1610人。2010年,径山村人均收入达到了13480元,村级可支配收入为86万余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以上。径山村总面积为13.6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98%,是一个山多地少,以茶叶、竹、笋和乡村旅游为主导产业的美丽乡村。 座落于我村辖区内的径山享有“江南第一山”的盛誉,其主峰凌霄峰海拔769.2米,为杭州市内海拔最高点。径山寺是径山顶的“夜明珠”,径山的景观以其最负盛名,兴于唐代、盛于宋代的径山寺为佛教文化胜地,宋时被列为江南“五山十刹”之首,日本佛教临济宗视径山寺为祖庭,并于13世纪传入日本,一直是中日佛学、文化交流的一个热点。 提到径山村自然少不了径山茶,径山茶自唐代径山寺开山祖师法钦禅师“手植茶树数株”算起,至今已1200余年历史,自宋至清,一直列为贡茶。径山茶宴茶具精美,程序精细,仪式隆重,声名远播,800年前传至日本,成为日本“茶道”之源。解放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径山茶在多次省级名茶评比中荣获第一,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优质产品,先后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原产地证明商标,浙江省著名商标,浙江省名牌产品,浙江省十大名茶,除茶叶外,径山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笋干、酱、酒等制品也十分有名。 具体路线: (1)乘车:武林门华浙广场有直达径山寺的车 早上8:40出发,下13:40返回,票价12元 (2)自驾车路线:杭州勾庄下绕城高速到沿省道行驶至径山镇,由双溪或者长乐前往径山寺。一路有景区标志引导。 |
双溪村 |
双溪村位于径山山麓,因太平溪、黄湖溪汇流于此而得名,交通便捷,生态环境优美。2003年9月村规模调整,由原双溪、竹山、化城、坑西、台山五村合一而成双溪村,辖区内有28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416户,人口4355人,其中0党员180名,村民代表89人。村地域面积17.13平方公里,竹林15450亩,用材林1868亩,经济园林2624亩,农田3697亩,森林覆盖率90%,地表植被极其丰富,山、水、竹、茶造就了双溪村是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 五村合并以来,双溪村被评为浙江省“小康体育特色村”、“村级体育俱乐部”、“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杭州市“文明村”、“小康体育特色村”,区级“文明村”、“安全村”、“文化村”、“生态村”、“卫生村”、“文化示范村”、“清洁余杭示范村”和区级农村基层组织“先锋工程”、“五好”村党组织。在上级领导的指导、关心下,村干部合力协作下,村集体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百姓生活日益富裕,人人安居乐业。 |
四岭村 |
四岭村位于径山镇西部,区域面积18平方公里。交通便捷,漕雅线县道穿境而过。 四岭村人文自然资源丰富,境内有与圣山十刹之首的径山寺密切相关的同安寺;集灌溉、发电、饮用于一体的四岭水库,面积980亩,是余杭区饮用自来水重点基地。林地(森林、竹林)面积11664亩,森林覆盖率达到89%,松涛、翠竹、绿茶、清溪,勾勒出一幅神奇的自然山水画。 四岭村特色农业和生态旅游业发展方兴未艾,外有国家AAAA级双溪竹海漂流景区,西有国家AAAA级山沟沟生态旅游胜地,为我村三产发展及生态旅游发展提高了良好的平台。良好的生态、丰富的资源,为我村特色生态农业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全村茶园2250亩,竹园面积1510亩。四岭茗茶厂的“双径”牌茶叶被评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年产名茶500担,产值1000万元。 四岭村特色工业,块状经济明显凸现。杭州贝尔电器厂,明丰塑料,宏德实业等企业,发展迅猛,经济效益显著。企业的壮大既推进了村庄建设,环境治理有促进了生态农业向纵深发展。使生态、经济、效益三者得到有机和谐的统一。 |
麻车头村 |
麻车头位于径山镇东南,太湖支流中苕溪贯穿全境,古时官道自境内穿过,水陆通衢,为明清时重要商埠。境内杨坞山山脚费墅,风景秀丽,是自古名人雅士的隐居地。境内山丘与河谷平原交错,自然资源丰富,是径山镇产粮重村和水产基地。 全村总面积12.3平方公里,34个村民小组,农户935户,人口2978人,其中党员110人,村民代表64人。全村有耕地4626亩,山林5010亩,茶地800亩,渔塘900亩。 近年来,麻车头村注重开发与保护并重,森林覆盖率达到80%以上,苕溪进行禁养、清污,水资源得到保护,水源清洁,环境优美。 近年来,麻车头村不断坚持“三个文明”,以党总支为核心,干部群众一条心共同建设麻车头村,坚持生态立村,依法治村,经济强村的思路,为建设一个文明、富裕、和谐的麻车头村而努力奋斗。曾先后荣获区“先锋工程”建设“五好”村党组织、先进党组织,杭州市卫生村、农机安全示范村、绿化特色村等荣誉称号。 现在的麻车头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白鹭翩翩,人民安居乐业,到处是一派祥和自然的景象。 |
绿景村 |
径山镇绿景村位于余杭和临安交界处,是由原绿景塘、冷水桥、桥北三村于2003年9月合并而成,总面积达10.5平方公里,村委现驻于进贤村。 绿景村具有优越的区位条件:长西公路穿村而过,环境优美,交通便捷,距余杭临平70公里,杭州50公里,临安仅27公里。 绿景村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气候怡人,民风淳朴,包含11个自然村,下辖27个村民小组,共有农户1040户,人口3206人。2009年全村总收入3.2亿元,人均收入11799元。全村现有耕田3607亩(其中水田面积2828亩,旱地779亩),山地6169亩, 2200亩,茶园649亩,果园362亩。 |
平山村 |
径山镇平山村地处江南佛教旅游胜地径山风景区的脚下,海拔400米左右,距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杭州45公里,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全村土壤结构合理,气候适宜,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山清水秀,环境怡人,盛产径山系列名茶和春笋。 全村区域面积12.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700亩,绿色生态茶园1200亩,山林面积14100亩,无公害早竹林面积2735亩,全村共有村民小组14个,农户631户,总人口2030人,其中党员62人,2008年人均收入达到11380元,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村 |
长乐村 |
径山镇长乐村地处余杭区径山镇的西大门。2003年9月底随着村规模的调整,由原长乐村、长西村、大坞村三村合一成现长乐村。地隶关系属半山区,距杭州市中心40公里,距离区政府60公里,015省道由北至西窜村而过。全村总面积8.6平方公里,共有23个村民小组,813户农户,总人口2558人,有党员97人,村民代表56人,耕地面积3004亩,山林面积6000亩,绿色生态茶园800余亩,森林覆盖率90%,山清水秀、生态优美,自然环境得天独厚。我村境内有各类企业36家,企业职工共1100余人。本村农户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为绿色种植业和生态养殖业。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