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鹤村位于瓶窑镇西北端山区,由白鹤、奇坑合并而成,下辖12个村民小组,400户,总人口1579人,区域总面积7平方公里。近年来,奇鹤村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先后获得国家级人口计生示范村、省级卫生村、市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市文明村、区“五好”村党组织、区级生态村、区新农村建设四星级村、区文化村、等诸多荣誉。
我们村的陈家祠堂,我们当地的村民取名为后村庙,是一座晚晴时期的古建筑。坐西朝东,由门厅、正房、偏方围合成四合院式建筑,总长26米,宽17米。古戏台设在门厅内,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被发现,于2010年列入我区不可移动文物“五年保护计划”,原祠堂及戏台因年久失修已经破烂不堪,后在市区相关领导的重视及区财政的大力支持下进行了修缮。具有较高的研究保存价值。
大殿正房为5开间,内设佛龛,供奉佛像,前面有三个供桌,镌刻“光绪庚子谷旦”、“宣统贰年仲夏月日立志”等字样。
每年都有传统戏剧曲艺巡回演出在我村古戏台表演,周围邻村也都前来观看表演,古戏台上演传统戏剧曲艺与古建筑的相得益彰,让村民们再次体验到久违的在祠堂古戏台看戏的感觉。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30110110 | 310000 | -- | 查看 奇鹤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溪东社区 |
溪东社区筹备组位于瓶窑镇瓶仓大道16号。东至瓶仓大道,南至前程路,西临笤溪南路,北至羊城路。社区现有四个楼盘,柳郡苑、桂花溪园、南北乐章、农林集团。占地面积0.44平方公里。现有户籍人口458户,995人。现有党员8人,其中一名是双报到党员,一名流动党员。 溪东社区是2013年底新成立的社区。新的办公楼正在施工当中,基础设施有待完善。等正式办公楼投入使用后,将会有党员活动中心、居家养老服务站、育龄妇女B超室、图书阅览室、便民服务大厅。便民服务大厅设有六大窗口:党员服务、综合服务、计划生育、民政服务、社会保障、社会组织。社区本着“发展共谋、平安共建、服务共享、为民共利、和谐共促”的宗旨和共融和谐的理念,为社区居民谋福利。 |
华兴社区 |
华兴社区于2003年12月18日挂牌成立,位于瓶窑镇东兴路158号,社区地域广阔,东起杭生路,西至东兴路,南临104国道,北靠瓶窑母亲河苕溪,辖区占地0.53平方公里,由25个居民小组组成,常住人口10320人,户籍人口5038人,住户3158户,环境优美,邻里和谐,社区以人为本,与时俱进,规范有序地开展服务工作。 社区党委下设四个支部,党员111名,社区居委会现由10名专职工作人员组成,平均年龄39岁,基本学历大专,社区班子团结协作,分工明确,社区现有办公用房700平方米,设施齐全,服务体系完善,各项服务工作有序推进,社区共创建了区一级示范社区、区文化示范社区、市文明社区、市绿色社区、市体育先进社区、民主法治社区、市电子信息共享工程,远教五好示范点等三十五项创建。 |
新窑社区 |
新窑社区位于瓶窑镇大桥南,东起东兴路,西至苕溪,南连老104国道,北至闻溪路,面积0.51平方公里,拥有常住人口4771人,外来人口485人,其中党员230人,企业退休人员971人,残疾人46人,80岁以上老人75人,下设36个居民小组。社区内设有青少年活动中心、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党员活动室、调解室、乒乓球室、妇女之家等场所,成立议事协商委员会、关心下一代委员会、联合工会委员会、妇女工作委员会、残疾人协会等组织,办公用房共630平方。社区工作人员9人。社区自成立以来,本着“以人为本竭诚服务”的工作理念,开创了社区工作的新局面,先后获得了浙江省和谐社区、浙江省充分就业示范社区、浙江省体育先进社区、浙江省体育先进俱乐部、浙江省老年规范化社区等省、市、区荣誉称号70余项。 |
里窑社区 |
里窑社区位于瓶窑镇窑山脚下,于2003年由外窑、里窑、西溪居委会组建而成。东临窑北村,南至上窑街,西临里窑街,北靠窑山,依山傍水,占地面积0.402平方公里,社区总户数1349户,人口3126人,退休人员690人,60岁以上老人765人,还有外来人口836人,在册党员106名,党委建制(下设四个支部五个党小组)、居委会、议事协商委员会,居民代表大会四大组织机构,设立20个居民小组。辖区内有两家企事业单位,有个体玉雕工业艺术品生产业。自2003年社区建立以来,我社区围绕“以党建为龙头、服务为中心,以创建出提升”的工作目标,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全体党员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先后获得余杭区一级示范社区、文化社区、文化示范社区、五星级服务社区、四星级民主法治社区、杭州市绿色社区、杭州市充分就业社区等30余项先进荣誉。 社区本着为居民做好事、办实事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在镇党委政府的重视下,一是加大设施建设,增强服务功能,于2010年1月22日搬迁新办公用房约1530平方,设立社区办事服务大厅、党员远程教育活动室、图书阅览室、教育宣传栏、健身广场、乒乓球室、篮球场等,配套齐全,为强化社区服务功能,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设施服务保障。二是抓好队伍建设,发挥社区自治特性,组建社区党群志愿者队伍,分别是敬老志愿服务队、维权志愿服务队、环保志愿服务队、夜巡志愿服务队、防汛抗旱志愿服务队、便民志愿服务队、文艺志愿服务队,为社区居民群众提供便民利民服务。三是做好是社区居家养老亮点服务工作,为独居困难老年人提供就餐、日托、棋牌等便民服务。四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特色工作,自2004年组建社区“金秋艺术团”后,相继成立舞蹈队、健身队、腰鼓队、锣鼓队、中老年乐器队、棋类队、太极拳剑队、小品曲艺队、书画队,并在2006年荣获“余杭区二级业余文体团队”荣誉称号,社区太极拳队员在今年参加“浙江省传统武术锦标赛”荣获团体第一名的荣誉,活动的开展,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增强了社区凝聚力,提升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稳定的基础。 |
瓶窑社区 |
瓶窑社区位于瓶窑镇政府中心位置,新104国道南北两侧,华兴路和瓶仓大道横穿于我们社区,是瓶窑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由原来的羊山村和乌山村合并而成,东边是凤都工业区,西边是经济商贸区,整个社区现有11个居民小组,本地常住户453户,常住人口1781人,其中劳动年龄段的居民有1060人。 由于我们社区是一个撤村建居的新社区,自从征用土地和撤村建居后,在区、镇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帮助下,培养了一批富裕劳动力,为工业区提供了劳动力,同时也为居民提供了就业的岗位。 瓶窑社区在撤村建居前曾荣获 “省级文明村“、“市级园林绿化村”、“市级生态村”、“市级文明村”、“民主法制村”、“重点整治村”等荣誉称号。 目前瓶窑社区党委下设三个支部,党员人数83人,有居民代表52名,组成了居民情联系网,为居民提供友情服务。 |
窑北村 |
窑北村位于杭州市北郊,地处瓶窑镇镇北城乡结合部,良渚遗址保护区,在村规模调整中,由原毛元岭、西中、河中、六头四村合并而成,村域面积13.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007.07亩,山林面积10908亩,有村民小组33个,农户931户,常住人口3376人,村民代表67人,党员161人,村党委下设六个二级支部。2014年村级可分配收入745.85万元,村民年人均收入23415元。 近年来先后被评为省级卫生村、杭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级农村信息化示范村、杭州市文明村、杭州市生态村、杭州市都市农业市级示范村、余杭区新农村建设“五星级”村、余杭区十佳经济强村、余杭区“庭院整治”示范村、综合治理安全村、良渚遗址保护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 窑北村便民服务中心设于窑北村村委大楼内。便民服务大厅设有多个窗口,包含党员服务、综合服务、信访调解、老年服务、计划生育、民政服务、邮政服务、银行服务、社会保障、工会组织、社会组织等服务内容。工作站将以饱满的热情、优质的服务、一流的管理竭诚为辖区群众提供良好的、和谐的、舒心的公共管理服务。打造一个生态文明、平安和谐、高效便捷、服务一流的新型农村社区。 |
南山村 |
与苕溪为畔,南山为邻,厚重的历史积淀,秀丽的自然风情,这就是南山村,全村共有22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2361人,耕地2949.6亩,2008年村级收入20万元,人均收入10042元。近年来,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南山村呈现出了新的面貌,环境优美,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全村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建设,在村委的组织和带动下,南山村以水稻种植为基础,蔬菜、水果种植为支持,逐渐走上了一条多元化特色化农村发展之路。 历史不会停下她的脚步,南山村也将带着她的历史继续前行,勤劳朴实的村民们会用他们的努力,延续南山的美丽,迎接新的起航! |
西安寺村 |
西安寺村概况 西安寺村位于瓶窑镇西北方向,东毗邻北湖滞洪区,西毗邻杭宣铁路,南临北苕溪,位于苕溪以北的行政村。由原西安寺村和圣堂村合并而成面积8.56平方公里,该村有村民小组25个,农户947户,农业人口3330人;有水田4626亩、旱地657亩、渔塘704.7亩、茶园340亩、果园199.5亩;村级收入28万元、村积累性收入27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22687.33 |
凤都村 |
凤都村位于余杭区西北面,瓶窑镇凤都工业园区之东,一0四国道之南。东面与本镇长命村相望,南面是良渚文化村,西面和本镇崇化村为邻。 在村规模调整中,凤都村由北村和城隍山村合并而成。全村共有14个村民小组,623户村民,总人口2240人,总面积6.7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400.93亩,水田2240亩,用材林905亩,竹林1439亩。 按照上级政府的建设规划,实现“经济强镇、文化名镇、优美城镇”的宏伟目标,从2005年开始,村党支部、村委会把“环境治理、生态村建设”作为工作重点,坚持“环境保护与发展经济”并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大力进行环境整治,有效进行环境保护,全开展整治村和生态村建设,经过全村干部、党员和村民的共同奋斗,已取得较好成效。现在,村庄面貌有了很大改变,村民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凤都村正走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的大道上,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全村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凤都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
塘埠村 |
塘埠村位于杭州市的北郊,瓶窑镇的西北端,距杭州西湖30公里,04省道穿村而过,在村规模调整中,塘埠村由原长岭、石门、西坞和塘埠四个自然村合并而成,下辖27个村民小组,1135户,4千多人,村区域面积22.3平方公里。 塘埠村盛产竹与竹笋,95%的农户有竹园,笋干加工业300多户,现已成为浙北最大的笋干加工基地,村内有多处名胜古迹:坛石寺是一座千年古寺;村东北的相见岭关隘、古吴越间道;还有馒头山、黄坟;王家村古村落、长岭顶龙池;再有白鹤山生态园、登高了望亭;白鹤山麓下的石门水库,群山抱绿水,绿水映青山,风光独特,景色秀美。 |
彭公村 |
彭公位于杭州西部浙皖交界处,中国三大竹子之乡余杭、安吉、德清三县交界核心地带,104国道、宣杭铁路、04省道纵贯而过,距离规划中的杭州绕城二线、杭长高速出口仅1.5公里。竹林面积6.2万亩,素有“竹海”之称,内有“全国最大竹制品专业交易市场和杭州市万亩有机笋基地”全村区域面积25平方公里,辖27个村民小组,1129户农户,人口4162人。由原卸车、大山、板石、东皇坞、两水坞等五个建制村合并而成。全村主导产业以竹笋、竹制品加工、商贸为主,年产早竹笋1873.4 吨,竹制品市场产值近十亿元。 近年来,我村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的发展思路,以各项创建为载体,推进彭公竹器商贸城建设,大力发展村级经济与社会各项事业,全村上下齐心协力,正以积极、健康、稳定、和谐的心态,打造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全村环境优美,山林面积广阔,自然风光秀丽。农业特色明显,积极发展主导产业。彭公村班子成员紧密团结,相互协作,战斗力强,先锋作用明显。近年来连续被评为区、镇级先进党组织、“五好”村党组织、农村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村民对村班子工作的满意率和支持率越来越高。 彭公村曾先后荣获浙江省卫生村、浙江省绿化示范村、杭州市园林绿化村,杭州市城乡一体化重点村庄整治村、杭州市计生文化示范村、杭州市民主法制示范村、余杭区先进基层党组织、余杭区”五好”村党组织、四星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区文明村、文化村、生态村、安全村等荣誉。 今年,村党委、村委会以创建市级文明村,五星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为中心,响应区委,区政府“清洁余杭,打造生活品质之城”精神,促进全村各项事业发展,为争取成功创建市级文明村和五星级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将围绕这一目标而不懈努力。 我们深信,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在全村广大党员、干部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彭公村必将迎来更快更好的发展,迎来更灿烂的明天! |
大观山村 |
大观山村位于杭州市北郊,古镇瓶窑的东北面,老104国道穿村而过,交通极为便利。行政村东与瓶窑镇长命村相连,南依新104国道,西靠瓶窑镇,北和良渚镇杜城村接壤,全村区域面积3.4135平方公里,耕地面2555.75亩,全村主干道路2条,分干道路8条,全长7.8公里;河道7.32公里;池塘面积约230亩。全村现有16个村民小组,本地常住户740户,常住人口2508人,外来人口3300多人,党员101名;2008年村集体经济收入59.6万元,人均年收入11310元,09年随着投资1100多万元的村农贸市场建成使用,年村集体经济将突破200万元。村内有多家企事业单位入驻,素有“中华第一城”之称的良渚古城遗址就在我村境内。 近年来我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大观山村班子成员紧密团结,相互协作,战斗力强,先锋作用明显。近年来连续被评为区、镇级先进党组织、“五好”村党组织。村生产发展快速,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先后被授予市级卫生村、新农村建设“三星级”村、区清洁余杭“示范村”、区文明村、区文化村、区生态村、区生态示范点、良渚遗址保护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 |
长命村 |
长命村位于瓶窑镇政府东北侧2公里,2003年由原长命、胡林两村合并而成。区域面积6.75平方公里,总人口4050人,28个村民小组。全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居住环境良好。举世闻名的良渚文化遗址核心区块位于我村。 近年来,村党委、村委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标准,努力构建和谐农村,走强村富民,可持续发展道路。在上级领导机关的关心支持下,全村村民齐心合力,共同奋斗,在发展本村经济,美化村庄环境,建设农村精神文明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点成绩。几年以来,村集体经济稳步增长,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村容村貌大幅改善,社会保障事业蓬勃发展,社会持续和谐稳定。 在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上,我村下了很大的精力,把村集体经济收入从并村时的每年30万元增加到现在的每年近300万元。我村地处良渚文化保护区,可用土地资源十分有限,但是我村没有等靠要,而是积极盘活利用现有的土地资源,发挥土地最大的利用率,在村属土地上建造厂房上万平米,出租土地给企业近70亩。杭州联顺筑养场、松泉五金厂、力丹家具厂、五菱涂料厂、长命法兰有限公司等都是租用村建厂房或土地建立的。同时我们将闲置的建筑整理后出租,将新办公楼一二层、老办公楼等出租给友谊餐厅、联合一百超市、瓶窑幼儿园长命分园等。去年我村还投入一千万元改建了长命农贸市场,通过招租为村每年增加了113万元的收入。我村通过出租厂房和土地吸引企业落户长命,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而且为广大村民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极大地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农业上,我村积极发展以水稻、蔬菜、苗木种植为主的产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积极引入优质新品种,不断寻找市场机会,增加市场竞争力。发展效益农业,注重农产品品牌建设。 我村的基础设施建设逐年完善,通村通组道路硬化率达到100%。我村较早实现了自来水通村到户,并于2008年对全村实施了大面积的二次改水工程,改造原先废旧管道,安装一户一表,杜绝浪费水及水费计算不明的现象,使全村的自来水入户率及一户一表率都达到100%。我们现在所在的村办公楼是2008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的,设有容纳200人大型会议室,可以召开全村村民代表大会、党员大会等重要会议,同时配有多媒体教室、党员远程教育室,是党员教育、村民学习的好场所。全村文化体育设施齐全,设有图书室、乒乓球室、健身公园,全天向村民开放。与此同时,我村还组织了村级乒乓球队、锣鼓队、拔河队等多支文体队伍。 村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失地农民办好养老保险,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大力开展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参保率达到99.9%。对低保户、五保户、困难户、残疾人都建立档案,实行专人负责。村班子成员都他们经常性走访,及时了解他们的要求,并提供必要的帮助。 我村经济发展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大力开展村庄整治工作,我村是区级环境卫生重点整治村和“清洁余杭”合格村,村庄总体规划和建设规划已经完成,全村环境得到了一个很大的提升。村花三十三万一年对村庄保洁实行物业化管理,进行长效保洁,在清理存量垃圾的同时,垃圾桶装化工作立即跟进,实现每户一只(包括外来人口),并安排专职人员,每日上门收集1次。村级道路和组级道路每天有专人进行打扫。逐步拆除露天粪坑,进行三格式卫生厕所改建。对拆除露天粪坑和建三格式卫生厕所的农户,村都进行经济补助。 我村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长命”建设,健全治安巡逻队,治安防范明显加强,广大群众的安全感得到有效提升。及时排查和调处各类人民内部矛盾和纠纷,努力把各种社会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各种违法犯罪明显减少,社会治安稳定。 在发展经济,改善村庄环境的同时,我村十分重视党建工作。目前,我村共有党员117名,小学及以下文化38名,初中32名,高中35名,大专及以上12名。设有党务公开栏,对发展党员、党费收缴情况进行公开,各类党建制度上墙,并规范了村里党员的日常教育和管理。制定了党员培养发展制度,实行培养对象培训制度,定期开展培训,加强对党的认识。把在农村有文化、有成绩、素质好的村民培养加入党组织。关心困难党员,每年年终都对困难党员和老党员进行慰问,在送上慰问品和慰问金的同时还向他们介绍村里的发展情况。 长命村班子成员紧密团结,相互协作,战斗力强,近年来连续被评为杭州市“五好”村党支部、区农村基层组织“先锋工程”建设“五好”村党组织、余杭区先进党组织。村庄建设发展快速先后被评为市级小康村、市级卫生村、余杭区新农村、市新型生育文化建设示范村。 几年来长命村虽然在发展经济、关注民生、村庄建设、保护环境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离新农村的要求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全体长命村人会努力再努力,学习再学习,把长命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
崇化村 |
崇化村位于瓶窑镇东面,东苕溪的东岸,东面与本镇凤都村为邻,南面与仓前镇接壤。下辖29个村民小组,1095户,4336人,党员145人,面积7.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305亩,水域面积1000亩。 村两委特别注重发展都市农业、生态农业,引导村民发展效益农业,增加了收入,近几年来,村级逐步壮大,村民收入稳步提高,201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2950万元,村级可分配收入14.57万元,成员人均收入21302元 崇化村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种植水稻、瓜果,兼有水产养殖、家禽生态圈养。我们的宗旨是“以人为本,优化环境,促进发展,转变观念,创建美好家园”。 |
外窑村 |
外窑村:位于杭州市北郊,南依苕溪,北靠窑山,在瓶窑镇新老城区之间。辖区面积2.36平方公里,总人口546人,有8个村民小组,村民户数235户。 |
张堰村 |
张堰村位于杭州市西北郊、东苕溪的北岸,瓶窑镇的西南端,距杭州市中心25公里。东、北面分别与本镇南山村、西安寺村相连;西和径山镇接壤;南隔中苕溪与永建相望。 张堰村地处平原,土地肥沃,河港交叉,池塘众多,水量充沛,地理位置优越,生态环境优美,气候宜人。 张堰村下辖13个村民小组,520户农户,1750人,其中党员66人。村区域面积4.8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247亩,水域面积1700亩,鱼塘面积1300多亩,茭白种植面积1300多亩。 近年来,村党支部、村委会特别注重发展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引导村民在原基础上发展水产养殖和生态种植,在党的开放政策下,村民依苕溪河水,靠勤劳汗水,逐步走上富裕之路。2015年,村民人均收入达23900元。 张堰村早在七十年代就以水稻优质高产出名,曾获省、市、县农业战线先进单位;在九十年代,张堰村又以水产养殖成名;进入21世纪,生态农业领航潮流,张堰村凭借地理优势,再以茭白种植文明,几年来,“张堰”牌茭白声名鹊起,畅销全国各地。张堰村在生态农业、都市农业的大道上越走越宽广。 |
石濑村 |
石濑村位于瓶窑镇西郊,2003年9月由原来的石濑村和翁家村合并而成,东临窑北村,南接西安寺村,西连杭州茶叶实验场,北靠彭公村,区域面积10.8平方公里,有20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2781人856户,常住人口5500余人。现有党支部5个,共有党员102人。辖区内有小企业151家,单建工会25家。石濑村办公位于彭公老集镇(原彭公乡政府),辖区内有幼儿园、社区卫生服务站、超市等,配套设施完善,功能齐全。 2010年5月石濑村建立便民服务中心,重新整合资源,在便民服务大厅设有计划生育及妇联、综治调解、土管城建等十大窗口。本着“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宗旨,为全村百姓谋福利。 |
奇鹤村 |
奇鹤村位于瓶窑镇西北端山区,由白鹤、奇坑合并而成,下辖12个村民小组,400户,总人口1579人,区域总面积7平方公里。近年来,奇鹤村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先后获得国家级人口计生示范村、省级卫生村、市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市文明村、区“五好”村党组织、区级生态村、区新农村建设四星级村、区文化村、等诸多荣誉。 我们村的陈家祠堂,我们当地的村民取名为后村庙,是一座晚晴时期的古建筑。坐西朝东,由门厅、正房、偏方围合成四合院式建筑,总长26米,宽17米。古戏台设在门厅内,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被发现,于2010年列入我区不可移动文物“五年保护计划”,原祠堂及戏台因年久失修已经破烂不堪,后在市区相关领导的重视及区财政的大力支持下进行了修缮。具有较高的研究保存价值。 大殿正房为5开间,内设佛龛,供奉佛像,前面有三个供桌,镌刻“光绪庚子谷旦”、“宣统贰年仲夏月日立志”等字样。 每年都有传统戏剧曲艺巡回演出在我村古戏台表演,周围邻村也都前来观看表演,古戏台上演传统戏剧曲艺与古建筑的相得益彰,让村民们再次体验到久违的在祠堂古戏台看戏的感觉。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