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浙江省 >>杭州 >> 富阳区 >> 渌渚镇 >> 新浦村

新浦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新浦村谷歌卫星地图)


新浦村简介

  新浦村地处富阳西南,2008年村级规模调整,原二联村、五村村及原新江自然村仓子坞组合并成现在的新浦村。新浦村总面积达4.85平方公里,有10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共387户居民,总人口达1256人,其中有党员59名,预备党员2名。新浦村的东部、西部均为山林,山林面积4550亩,森林覆盖率达78%,山青林茂,山色宜人、自然风光优美,全村耕地面积1210亩,人均耕地面积0.94亩。
  近年来,该村在村党总支的带领下,全体党员干部与群众齐心齐力,村内各项事业得到的良好的发展,村民人均收入稳步提升,村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2010年按照上级党委的统一部署和村民的强烈要求,我们村进行了农村新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根据社区建设要求,按照因地制宜、综合利用、便民利民的原则,启动了农村新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硬件建设,并已竣工投入使用。社区服务中心的建成,进一步提升了村级工作效率,拓展了社区服务功能,得到了群众的大力支持。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30111103 310000 -- 查看 新浦村谷歌卫星地图

新浦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新浦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董湾村

董湾村  渌渚镇董湾村位于富阳市西南部,距富阳市区30公里。村庄三面环水,一面环水,一面环山,23省道自北而南延村而过,新建连村公路穿村而过,交通十分便捷。董湾村下辖12个村民小组,357户,1040人,耕地面积1196亩,山林面积3427亩,森林覆盖率90%,年人均收入8840元。   几年来,董湾村两委会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结合创建文明富裕活动,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村内加强了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对村内道路进行整体硬化。对董湾畈1400亩农田进行低产畈改造,水利设施建设,确保了农业旱涝保收。为提高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村内安装了健身器材、篮球场、老年俱乐部等。解决了全村村民饮用水,改善了村庄生活环境和村容村貌。   

山亚村

  渌渚镇山亚村地处富阳市西南部,村域东临渌渚江与该镇新港村相交,南与桐庐县的江南镇相接壤,交通十分便捷,23省道公路穿村而过,渌渚江边布满各类码头,是新登、龙羊地区黄沙、煤炭、石油运输的重要码头村,是水陆交通重要立体要地。   2007年12月在市委市政府和渌渚镇党委政府的统一指导和周密部署下进行了行政村规模调整,将原上畈、山亚、谢家三个行政村合并为现山亚村。目前,全村共有人口1360人,总户数394户,党员55人,党总支部下设老年协会、综合、运输三个支部。全村总面积5.5平方公里,山林面积5050亩,耕地面积1000亩。2012年村集体可用资金收入为43万元。是一个自然风光秀美、各项事业稳步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近几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山亚村三副班子认真响应党的号召,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方向,落实强村富民战略积极引导村民走致富之路,使全村各项事业得到长足发展。依托富阳山亚南方水泥有限公司落户的契机及村自身具有矿产资源的优势,兴办运输业、服务业;兴办特种水产养殖场,并延伸至休闲垂钓第三产业;建设麻山新农居点,改善村民居住环境;举办村全-动会,组建排舞队、龙舟队等,极大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营造了全民健身的良好氛围。并先后获得了省级远程教育“五好”学用示范点、杭州市爱国卫生先进村、富阳市文明村、富阳市“五好”村党组织、富阳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诸多荣誉。   

浦中村

  浦中村位于富阳市渌渚镇东北部山区,地处新浦片中部,毗邻新浦村和新岭村, 23省道连接线——蒋新线自南往北穿村而过,交通十分便捷。该地区植被茂密,空气清新,花草树木植物众多,春夏秋冬景色各异,自然生态景观优美。   该村于2007年的下半年,由原施家村和杜邵村合并而成。全村共有3个自然村,有村民小组9个,农户393户,总人口1216人;全村共有党员50人,其中女党员4人。村支两委会干部5人。辖域面积6.7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88.5亩,山林面积4500余亩,特别是在杜家建有黑布林园占地50余亩。2012年人均年收入16587元,集体年收入13万余元。多年来,该村两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努力推进基层政务、积极响应“四边三化”行动方案,凭借独创且到位的宣传、贴心且给力的服务不断简化村民的生活。自2011年以来,先后获得富阳市无-村、富阳市平安村、渌渚镇土地开发整理先进集体、渌渚镇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三等奖等荣誉称号。   这就是浦中,故事开始的地方!作为基层工作者我们深知“美丽中国”的圆梦之旅,是从“美丽家乡”做起,因而在浦中的战略蓝图里,我们仍将继续执着地追求美丽浦中。   

杨袁村

  杨袁村位于渌渚镇北部,古寺碧照胜地坐落于此,是新登简师抗日力量发祥地,总面积3.6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15亩,山林面积3303亩,果园面积600亩,是杭州市都市农业(蜜梨)示范村,渌渚镇水果基地中心村,辖9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农户265户,总人口890人。    1959年春建立杨袁生产队党支部,隶属六渚管理区总支,1961年7月,以乡建立人民公社,改为生产大队党支部,隶属六渚公社党委,1966年5月,“0”开始,1968年4月,党组织-停止活动,直到1970年9月才恢复活动。1984年3月,政社分设,建立渌渚乡,生产大队改为村,隶属渌渚乡党委,1987年11月,撤乡建镇,属渌渚镇党委至今。到2005年底止共有党员22人。  

六渚村

  渌渚镇六渚村行政区域地处富阳市西南部,距富阳市区30公里,23省道穿村而过,交通便利。2007年12月在行政村规模调整中由原六贤村和下村村合并而成,区域总面积5. 51平方公里,渌渚江自北而南穿村而过,距渌渚镇人民政府驻地岘口3公里。六渚村行政区域下辖溪东坞、石牌楼、弄里徐家、杜坞口、上村、下村、上坞、下坞里8个自然村,呈带状分布,12个村民小组,党员59名,村民代表41人,全村共有农户404户,总人口1307人。   六渚村区域内生态环境较好,村民较多从事农业生产,以种植水稻为主,当前村民经济收入主要以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为主。村内基础设施建设较完善,村级卫生保健普及率100%,自来水普及率100%,社会治安良好,村区主要道路硬化率达80%,各家各户小型车辆基本能通达门口。目前,村内设渌渚镇中心幼儿园一所,在园幼儿约为200人;渌渚中心小学一所,内有18个班,在校学生约为400人;渌渚初级中学一所。村内服务中心、村务活动室、党员远教活动室、广播室、星光老年之家,社区卫生院、文化活动场所和农贸市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建有休闲健身点6个,连锁超市2个。六渚村为南宋大孝子周雄的故里,在公元1188年,出生于原下村周家庄。周雄短暂一生,为国为民,尊老爱幼,沥尽孝道,人们以“大孝子”誉称。死后敬化为神,乡民敬其孝迹感天动地,立庙故里,俗称“太太殿”,立祠塑像,名扬四海。   六渚村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在村支两委及全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不断探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实行规范操作,使该村新农村建设步入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发展的轨道,努力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莲桥村

  渌渚镇莲桥村地处富阳市西南面,村域内地形为三面环山,一面临江(渌渚江),紧挨23省道,水陆交通十分便捷。2007年12月由原谢莲、罗桥两村合并,地域面积8.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43亩,农户280户,总人口867人。   村域西区地势较高,村东地势较低,为山涧小峡谷盆地地形。土壤60%属山地红土壤,旱地70%以土壤为主,水田均为水稻种植土壤。土质呈酸性,质地松软,适宜林木、旱作物和经济作物生长。村的南、西、北部均为山林,山林总面积9000亩,森林覆盖率达80%,山青林茂、山色宜人、自然风光优美。村西部建有白风岭水库和毛岭头水库二座,容量8万立方米,桃花岭山涧小溪自西向东穿村而过至石门坎水库。2011年度全村经济总收入4168.7万元,二、三产业收入达3642.11万元,村集体经济为26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14220元。   近年来,莲桥村紧抓契机,多管齐下,创新发展,着力打造农业特色基地,先后建起了罗桥观赏竹基地,杭州金山花木基地,下坞水产养殖地等,为新农村建设上台阶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这里环境宜人,群山环绕,气候温暖湿润,生态优势明显,茶果经济林木长势喜人。其中包括300余亩茶山,200余亩观赏竹,300余亩杨梅树和1000余亩毛竹林等等。   莲桥村在渌渚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村党总支的带领下,共建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全村村民的积极配合下,通过全体村干部的辛勤工作和不懈努力,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村级组织网络健全,服务功能齐全。环境卫生面貌得到极大的改善,社会治安明显好转,各项创建活动蓬勃开展。   莲桥村先后获得了浙江省科普示范村、浙江省卫生村、杭州市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杭州市文明村,杭州市“全面小康”示范村,杭州市“五好学用”示范点,杭州市小康体育特色村,富阳市城乡“双建设、双整治”活动先进村,富阳市“双基工程”党建工作示范点等荣誉称号。  

岘口村

  渌渚镇岘口村行政区域地处富阳市西南部,距富阳市区35公里,23省道穿村而过,交通便利。区域总面积2.5平方公里,岘口村行政区域辖5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党员39名,村民代表38人,全村共有农户394户,总人口1137人。今年来,在镇党委、政府以及各级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全村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岘口村的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农村信息化方面,岘口村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办公信息化设备基本具备:六台电脑,两条通宽带网线,一台电视机,一台打印机,一台传真机,一台扫描仪;农民信箱用户开通户172户,村内农户,企业电脑数上升到235台,普及率为51.2%,,宽带用户411户,普及率89.54%.镇里还不定期的召开信息技术培训会议,使村里的信息员更加熟悉掌握技术,更好的运用。  

桃花岭村

  渌渚镇桃花岭村地处富阳市西南,紧临桐庐县。2007年12月由原施公畈村、桃花岭村、余家庄三个村合并为桃花岭村,地域面积5.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93亩,辖有6个自然村,16个村民小组,农户315户,总人口976人,党员37名。桃花岭是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生态村。2012年按照上级党委的统一部署和村民的强烈要求,我们村进行了农村新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根据社区建设要求,按照因地制宜、综合利用、便民利民的原则,整合资源,我村启动了农村新社区综合服务管理中心硬件建设,并已竣工投入使用。社区服务中心,为实现“便民服务,贴心群众”这一目标,服务中心内设置了大社保、妇联、治保调解、计生卫生、建设土管等窗口,实现了面对面办事、一站式服务,从而进一步提升了村级工作效率,拓展了社区服务能力,得到了群众的大力支持。  

新浦村

  新浦村地处富阳西南,2008年村级规模调整,原二联村、五村村及原新江自然村仓子坞组合并成现在的新浦村。新浦村总面积达4.85平方公里,有10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共387户居民,总人口达1256人,其中有党员59名,预备党员2名。新浦村的东部、西部均为山林,山林面积4550亩,森林覆盖率达78%,山青林茂,山色宜人、自然风光优美,全村耕地面积1210亩,人均耕地面积0.94亩。   近年来,该村在村党总支的带领下,全体党员干部与群众齐心齐力,村内各项事业得到的良好的发展,村民人均收入稳步提升,村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2010年按照上级党委的统一部署和村民的强烈要求,我们村进行了农村新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根据社区建设要求,按照因地制宜、综合利用、便民利民的原则,启动了农村新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硬件建设,并已竣工投入使用。社区服务中心的建成,进一步提升了村级工作效率,拓展了社区服务功能,得到了群众的大力支持。  

新港村

  渌渚镇新港村地处渌渚镇西南部,北临渌渚江,向南隔富春江与桐庐县相望。2007年12月由原港东村和新江村合并,地域面积6.02平方公里,辖有3个自然村,分别是港东自然村、周家自然村、埠头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农户312户,总人口948人,党员38名,两委会成员5人,耕地面积862亩,山林面积4154亩。大多数村民经济收入主要靠就近务工或外出务工为主,同时兼顾农业生产,部分村民从事水产捕捞、水产养殖。2012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32.51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6398元。同时新港村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如新港八景、九姓渔民文化(东安许氏)、东吴点将台、港东古造船遗迹、古建筑群以及81株百年到千年的古樟树。   先后获得富阳市文明村、富阳市清洁城乡工作先进村、市无-村、市文化示范村、市五号妇代会、“双建设、双整治”创建活动二等奖、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三等奖、镇级计划生育先进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等各项荣誉称号。  

二连村

  二连村   渌渚镇二联村位于富阳市西南部,东南接该镇新江村,东北、北与该镇杜邵村相连,西邻该镇下村村、董湾村,西南与该镇五村村相接壤,南邻渌渚江。全村总面积3.28平方公里。近年来,通过全村村民的共同努力,先后荣获富阳市小康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先进党支部等荣誉称号。    气候水文   地处北纬29°54′30″,东径119°45′30″,由于纬度较低,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 降水分布为春夏季多,秋冬季偏少。常年主导盛行风向为南风、北风和西南偏西风。地下水源丰富,年无霜期约230天,适合人民生活,利于作物生长。灾害性天气主要有早春的低温多雨,夏季的台风侵害和秋季的干旱。    地质地貌     地处富阳市西南部,平均海拔10.9米,村域南地势较低为海拔7.5米,村北地势偏高为海拔14.4米,属长条形小盆地地形。土壤60%属山地红壤土,旱地70%为黄土壤为主,水田均为水稻种植土壤。土质呈酸性,质地松软,土粒均匀。适宜林木、旱作物和经济作物生长。村西北部建有寺坞水库一座,容量6万立方米,村东建有山芝坞水库一座,容量1万立方米。新浦溪自北而南穿村而过,溪水潺潺,汇入渌渚江。    自然资源   总面积3.28平方公里,村的东部、西部均为山林,山林面积3234亩,森林覆盖率达78%,山青林茂,山色宜人、自然风光优美,全村耕地面积566亩,人均耕地面积0.8亩。区域内生态环境现状较好,生物资源种类呈多样性,青石矿藏丰富。    行政区与人口    渌渚镇二联村行政区域总面积3.28平方公里,辖有4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2003年末,全村有农户188户,人口700人,其中农业人口695人,占总人口数的99.3%;非农业人口为5人,占总人口数的0.7%。2003年全村人口出生率为5‰,死亡率为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    经济与科技文化    2003年全村实现工业农业总产值2051万元,其中工业产值为 2000万元;村集体收入0.9万元;农业“一优二高”基地一个,面积200亩,粮食总产量15万公斤。生猪存栏500头,年出栏生猪600头,家禽存栏1.02万羽,出栏家禽3.03万羽。封山育林2000亩。工业企业2家,全为非公有制企业,工业产品销售收入1860万元,产销率93%。第三产业增加值213.06万元,村内有小商店4家,豆腐作坊二家。全村具有大专学历以上数20人,辅小一所,初级卫生保健普及率100%,自来水普及率100%,农户新建住宅8户,建筑面积0.24万平方米。       村民生活    2003年,二联村集体收入0.9万元,农民人均收入5400元,全村有液化气用户180户,电视机230台,小轿车10辆,农用拖拉机5辆。老年俱乐部一个,老年健身场小公园一个,社会治安良好,村民安居乐业,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交通与通讯    渌渚镇二联村交通十分便捷,新三(新浦至三山镇)公路穿村而过,离23省道(原320国道)1.5公里,离320国道窄溪段(一级公路)3公里;距富阳市区26公里。村区主要道路硬化率达80%,各家各户小型车辆基本能通达门口。离上港码头3公里,水陆交通十分便捷。近年来,邮电通讯发展迅速,全村有电话用户130户,手机用户350人,移动通讯信号覆盖率100%。  

谢莲村

  谢莲村   渌渚镇谢莲村位于富阳市西南部,东临渌渚江,南与该镇岘口村相连,西邻该镇罗桥村,北与该镇下村村相接壤。全村总面积2.69平方公里。23省道(原320国道)自北而南穿村而过,离320国道窄溪段(一级公路)5公里;距富阳市区35公里。村区主要道路硬化率达80%,各家各户小型车辆基本能通达门口。离上港码头4公里,水陆交通十分便捷。      村域内地形为三面环山,一面临江(渌渚江)。村域西区地势较高,村东地势较低,为山涧小峡谷盆地地形。山林面积3600亩,森林覆盖率达78%,山青林茂,山色宜人、自然风光优美,全村耕地面积535亩,人均耕地面积1.22亩。土壤60%属山地红壤土,旱地70%为黄土壤为主,水田均为水稻种植土壤。土质呈酸性,质地松软,土粒均匀。地处纬度较低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 降水分布为春夏季多,秋冬季偏少。常年主导盛行风向为南风、北风和西南偏西风。地下水源丰富,年无霜期约245天,适合人民生活,利于作物生长。区域内生态环境现状较好,生物资源种类呈多样性,其中野生动物有野猪、獾、雉、野兔等10余种,野生植物有马兰、益菜、荠菜、蕨、葛、水芹菜等10余种,自然生态优势比较明显。      辖有4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2002年末,全村有农户140户,人口440人,其中农业人口438人,占总人口数的99.5%;非农业人口为2人,占总人口数的0.5%。2002年全村人口出生率为 2‰,死亡率为11.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增长。实现工业农业总产值964万元,其中工业产值为 800万元;村集体收入11万元;农业“一优二高”竹笋、水果、花卉基地三个,面积700亩,粮食总产量15万公斤。生猪存栏170头,年出栏生猪380头。封山育林2050亩。工业企业4家,全为非公有制企业,工业产品销售收入798万元,产销率99%。第三产业增加值46万元。初级卫生保健普及率100%,自来水普及率90%,      该村为富阳市生态建设村、杭州市级园林绿化村,建有标志性的象征生态、奋发向上为主题的小公园、小花坛,总面积为1533㎡,地面基础部份为草坪、乔木、灌丛、休闲道路相结合。小公园以生态奋发向上主景配合花灯、石小品、休闲设施等,行道两侧及四周种植桧柏、海桐为主。东面是村蓝球场,周围栽种桧柏。杭州金山休闲农庄落户本村,为本村园林绿化建设起着新的推动作用,努力将建成集休闲观光、运动、花圃为一体休闲场所。  

官亭村

  渌渚镇官亭村东南接渌渚镇百前村,北与新登镇双塔村相连,西邻新登镇杜家坞村,西南与渌渚镇杨袁村相接壤。地处北纬29052′30″,东径119047′30″,由于纬度较低,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平均海拔11.2米,总面积0.93平方公里,村的东部、西部均为山林,山林面积980亩,森林覆盖率达78%,山青林茂,山色宜人、自然风光优美,全村耕地面积216亩,人均耕地面积0.9亩。村域土壤60%属山地红壤土,旱地70%为黄土壤为主,水田均为水稻种植土壤。土质呈酸性,质地松软,土粒均匀。适宜林木、旱作物和经济作物生长。渌渚江自东北而南擦村而过,江水潺潺,汇入富春江。地下水源丰富,年无霜期约245天,适合人民生活,利于作物生长。灾害性天气主要有早春的低温多雨,夏季的台风侵害和秋季的干旱。   历史沿革:1959年5月,从淳安县港口镇金星大队迁入,属百前生产队,1962年5月分建立金星大队(沿用淳安港口镇金星之名),1981年因重名,因此处有接官亭(建于1842年清道光22年)一名五里亭,改为官亭。   该村是一个纯新安江移民村,辖有4个村民小组。2003年末,全村有农户81户,人口220人,其中农业人口218人,占总人口数的98.2%;非农业人口为4人,占总人口数的1.8%。全村实现工业农业总产值300万元,其中工业产值为244万元;村集体收入0.9万元;农业“一优二高”水果生产基地一个,面积450亩,粮食总产量6.8万公斤。生猪存栏160头,年出栏生猪315头。蔬菜生产面积110亩,总产量550吨。封山育林500亩。工业企业2家,全为非公有制企业,工业产品销售收入232万元,产销率95%。第三产业增加值76.8万元,村内有小商店2家,豆腐作坊一家。全村具有大专学历以上数4人,初级卫生保健普及率100%,自来水普及率100%,电话用户50户,电脑用户8户。农户新建住宅6户,建筑面积0.19万平方米。   原320国道穿村而过,距富阳市区22公里。村区主要道路硬化率达80%,各家各户小型车辆基本能通达门口。离上港码头10公里,水陆交通十分便捷,给官亭村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新浦村特产大全




新浦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