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观村位于临安市东面,横畈镇工业功能区一期区块落户于村内。全村总面积8.5平方公里,共有27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2216人,总户数725户,党员107人,非党员的组长以上干部16人。200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6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212元。近年来,先后获得杭州市文明村、临安市安全文明村、调解治保先进村、村级财务管理先进村等荣誉,村党支部也多次被评为市、镇两级先进基层党组织。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30112008 | 310000 | -- | 查看 雅观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青山社区 |
青山社区:位于青山湖景区东侧。 |
坎头村 |
坎头村 临安区青山湖街道坎头村位于临安市东部,与杭州市的余杭区接壤,距临安市区9公里,青山湖街道南苕溪北面,东与余杭区白牧村接壤,南至南苕溪,西至青山村大园组,北至余杭区竹园村接壤,区域面积为4.38平方公里。全村有相坞里、师古坪、鲍家滩、坎头湾、戴家滩、江家滩、石神弄、肖家、夏家岭等九个自然村,辖9个村民小组。2001年全村有农户475户,总人口1484人,村域面积为4051亩。2002年到2007年,坎头村土地被浙江省临安经济开发区征用,到目前为止已被征用水田面积1600余亩,旱地面积800余亩,山地面积2400余亩。5年来,鲍家滩、坎头湾、戴家滩、江家滩等自然村农户的房屋相续被征用拆迁,共拆迁农户400余户,分别被安置在:幸福家园、湖畔小区、龙门家园、相坞里等居民住宅小区内。 |
庆北村 |
庆北村位于临安市北面与余杭区交界处,全村有13个村民小组,378户1063在册人口,有耕地面积826亩。中心点海拔30米,居横畈镇集镇中心。 现经村两委的正确带领下,通过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带动,通过整治道路,卫生环境,安装路灯,种植绿化,创建体育乡村,建立图书室,老年活动室,配制健身器材,为老年人和年轻人创造了良好环境。坚信在各级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村两套班子带领下,广大村民团结拼搏下,庆北村将成为一个富裕、文明、美丽、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
孝村村 |
孝村村 孝村位于横畈镇西北面,有3个自然村组成。全村有14个村民小组,403户人家,在册人口1317人,有耕地面积743亩,人均收入9910元,最高海拔400米,风景优美,白水涧旅游区必经之地。 在村两委的正确引导下,对白水溪沿线进行了卫生整治。新农村建设:有毛竹示范基地,饮用水工程等项目实施,坚信在各级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村两套班子带领下,广大村民团结拼搏下,孝村村将成为一个富裕文明、美丽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
朱村村 |
朱村村 朱村村坐落于临安青山湖畔,杭徽高速和杭昱公路穿境而过,文化底蕴深厚,乡情民风淳朴,早在50年代就受到过国务院嘉奖。全村面积8.92平方公里,辖14个村民小组,有农户739户,人口2184人,党员123人。主要以矿山开采和交通运输为主导产业,2010年,在村两套班子的有力领导下,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094元,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166万元,可经营性收入达到62万元 近年来,该村坚持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作为方针,加快建设富裕、民主、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取得了显著成绩。 在2007年11月,村规模调整中,原朱村村与锦里村合并后,村党支部及时完善了共青团、妇代会、老年协会、治保调解、民兵连等基层组织,为进一步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奠定了组织基础。切实加强了领导,完善基层组织。 该村始终把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放在重要位置,在现有的产业发展基础上加大了农业投入,对一些溪沟进行了砌坎,水沟进行了修复,农田灌溉渠道进行了整修等,为农民农业发展、增收提供了保障。同时通过各种就业培训,鼓励个私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利用青山工业园的优势,鼓励村民到园区就业。 合并后的朱村村布局比较分散,村党支部、村委会积极主动,按照新农村建设规划,对道路进行了硬化、浇筑,落实了专职保洁人员,对村大礼堂、老年活动中心等群众活动场地进行了改造,并完善了村庄绿化加快了村庄整治步伐。在全村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朱村村已经顺利通过了杭州市新农村建设重点整治村验收。 朱村村有着良好的文化活动基础,改革开放以来,该村先后恢复创作了“凤辇花轿”、“岸龙舟”、“龙腾狮跃”等节目,参加了多场表演,被各大日报新闻媒体所报道,并获浙江中国民间艺术展览会金奖、西博会表演奖、全省广场舞蹈大赛金奖等多项奖。朱村村现有文体队8支,其中多支被评为临安市优秀民间艺术表演队伍。以朱村村民为骨干的临安青山民间艺术团还远赴捷克,代表中国参加了国际民间艺术团。2007年,以朱村为首的8个村向全省农民发出了《我们都来“种文化”》倡议书,吸引了61个县(市、区)的115个村加入参赛行列。2008年1月8日,全省服务“三农”出版物赠送仪式在朱村村举行。 在村党委会的领导下,全村村民的共同努力下,相信朱村村将会被建设的更好更和谐。 |
胜联村 |
胜联村 胜联村位于临安余杭交界处,共7个村民小组。分布在孟家、横塘、阮家、麻岭、大山、百家。全村共有人口1346人,总户数378户,有党员45人。全村有标准化农田1334亩,有山林(竹)8700亩;村民经济以制砖业、农业承包经营为主,有花卉基地一个。 近年来,村党支部坚持先锋工程建设,不断推进基层民主法治。村两委会一班人团结带来全村人民合力拼搏,以“建设开发区、打造新青山”为目标,推动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
青南村 |
青南村 青南村坐落于临安青山湖畔,位于青山湖街道南面,东靠洞霄宫村,南邻杭州市余杭区中泰乡,西接本市板桥乡,北与研里村隔山而居。2007年村规模调整时由斜阳、杨家、桥头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村委会设在桥头自然村,全村区域面积17.6平方公里,拥有耕地303亩,种植水稻193亩,有农户682户,总人口2060人,民风淳朴,社会和谐,文化底蕴深厚,地理环境优越。近年来,该村坚持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以建设文明村为抓手,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作为方针,加快建设富裕、民主、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取得了显著成绩。 青南村始终把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放在重要位置,在现有的产业发展基础上加大了农业投入。青南村除水稻种植和竹林笋农副产业外,石子厂、石灰窑、精制石灰厂是村级主要经济产业。2007年,全年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1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160元,比上年增长11.9%。 合并后的青南村现有15个村民小组,布局比较分散。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群众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 高。村党支部、村委会积极主动,按照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快了村庄整治步伐。在全村村民的共同努力下,青南村已经通过了浙江省新农村建设重点整治村、浙江省文明村的双重验收。 青南村有着良好的文化活动基础,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推进,村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村级集体经济的不断壮大,村级文化娱乐活动又蓬勃的开展起来。村委会认真对照贯彻落实杭州市农村小康体育特色村标准,努力做好将青南村打造成为杭州市农村小康体育特色村的创建工作。 青南村两套班子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重,科学规划”的发展理念,引导广大村民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们将立足现有基础,强化目标管理,完善激励机制,做到建设与维护相结合,进一步建立健全新农村建设的长效管理机制。让全体村民真正享受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实惠和成果,把青南村建设成为蓬勃向上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
青山村 |
青山村 青山湖街道青山村位于苕溪北岸,临余公路、青舟公路穿村而过,全村面积4.3平方公里,辖1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300人。 青山村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旧时曾是繁华的乡村集镇,现仍存杭徽古道、驿站、码头等遗迹,历史传说、人文故事非常丰富。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临安经济开发区向该村推进后,极大地加快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青山村旧貌换新貌,处处新气象。 青山人民欢迎您的光临! |
泉口村 |
泉口村是在2007年新村规模调整中由原先的泉口、市地两村合并而成,总人口1442人,共分18个村民小组,党员人数83人,村两委会成员7人。泉口村地处临安的东大门,紧邻杭州西郊的余杭,南接我市青山省级经济开发区,今年即将动工兴建的长西公里(彭浦线)也将贯穿该村,值得一提的是作为07年规划兴建的横畈镇二期工业功能区也座落于泉口村。该村有山林面积7717亩,2008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542元。 |
潘联村 |
潘联村位于青山湖街道西北方,由原先的上潘和下潘两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全村总面积4.58平方公里,全村共有耕地968亩,林地3986亩。有13个村民小组,346户村民,总人口1032人,其中党员52人。201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33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15262元。 近年来,在历届村级班子的努力下,我村先后荣获浙江省村级体育健身俱乐部、省级重点待整治村、杭州市生态村、临安市信用村、临安市安全文明村、临安市文明富裕村、临安市“清洁乡村”明星村等一系列荣誉。 我村坚持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以建设“卫生村”、“小康体育村”、“新农村建设重点整治村”、“清洁乡村示范村”为抓手,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治、管理民主”二十字作为方针,以“建设绿色家园、富丽山村”为目标,加快建设富裕、民主、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一、新农村建设规划科学、布局合理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村新一届两委班子对新农村建设工作高度重视,特地邀请了浙江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针对村庄布局工作进行了规划设计,设计了我村村庄规划图(2006——2020)。根据规划图的设计方案及新农村建设工作的任务,我村已初步完成了村庄的合理布局。2008年至今,我村已顺利通过了杭州市生态村的创建工作,新农村建设省级重点待整治村的创建工作。 二、村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快,人们生活富裕 2011年我村的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3余万元,人均收入15262元,人们生活富裕。村里有电缆厂、节能灯厂、食品厂、花木公司等10多家企业,很好地为村民提供了就近就业的机会。同时我村的种植业、畜牧业等也有很好的发展,出现了一批承包茶园、养鸭专业户等村民,提高了生活水平。 三、以“清洁乡村”为抓手,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2009年9月,我村顺利完成了生活污水净化处理过程的建设。到目前为止,已铺设截污管网3000余米,建造集中处理池1只,化粪池235只,共计池容250立方米,自来水入户率达到100%。在2012年,我村预计将在新农村建设中继续投入资金,用于两个自然村主要道路的修建硬化和路灯维护,白水溪的堤坝修建及各山塘水库的整修工作。同时对本村的公墓进行了改造,以创建生态公墓为目标,至今已投入资金3万元开挖梯形面积1000平方米左右。 四、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 我村现有篮球队、排舞、腰鼓队、乒乓球、羽毛球、象棋等文体队伍6支,群众参与积极性非常高,至今已投入资金60余万元,对文化活动场地及设施进行了改造和完善。现有老年活动中心一个、室外灯光篮球场1个、还建有图书室、棋牌室、宣传橱窗、羽毛球场、健身苑等文化阵地,文体健身设施较为完善。2012年,我村组织一大批中青年对他们进行成人教育学习,同时将增添各类书籍的,增加村未成年人的教育投入。 五、进一步构建和谐新村,保障村民安居乐业 2010年,根据上级的统一部署,我村开展了“百姓档案”工作和劳动力调查工作,对全村的各类情况都进行了深入细致地了解。全村九年制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100%,各项惠农惠民工作都走在全市前列。我村设立了综治办公室,并有专人负责调解,力争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做到小事不出户、大事不出村,切实有效地协调好村民之间的各种矛盾,为我村的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也推动了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六、进一步巩固成果,坚持长效管理 近年来,我村通过创建新农村建设的多项工作,已经得到了一些成绩,但是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我们的工作还刚刚起步,各项工作还有待于规范化,我们决心不断总结经验,拓宽思路,要立足现有,强化目标,完善机制,做到硬件建设与软件管理相结合,进一步推进和完善我村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让全体村民享受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来的美丽成果。 |
研口村 |
研口村 研口村坐落于青山湖街道中南部,美丽的青山湖畔,S102省道惯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利。研口村历史悠久,相传东晋时葛洪曾在毗邻的研里村炼丹,因见村形地势如一研槽,故将研槽外端叫作研口,村名由此沿用至今。研口村现有人口2469人,家庭户791户,共有党员105名。辖有15个村民小组及1各居民小组,分布在白浪头、石亭子、黄泥岭、研口、胡家坟、研口安置小区、幸福家园、龙门家园、湖畔家园。村处于临安经济开发区境内,征用拆迁较多,现有耕地面积58亩,林地4000余亩,2013年农民所得人均收入25454元,2014年为28910元,比上年增幅13.5%,村交通运输服务业较为发达,村民生活安康富裕。村先后获得浙江省小康示范村、浙江省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浙江省兴农富民示范村、杭州市民主法治村、杭州市文化示范村、杭州市小康体育特色村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
安村村 |
安村村 安村村位于临安区青山湖街道横畈区块南面,由原安村自然村和塘下自然村合并而成,面积5.66平方公里。其中原安村自然村有沃山脚、程家畈、上安村、中安村4个自然村,原塘下自然村有乌潭坝、塘下、华家头、下安村4个自然村。全村现有家庭总户数523户,总人口1570人,农村劳动力882人,16个村民小组。村党总支下设二个支部,共有党员75名,村民代表34名。耕地面积1427.4亩,其中水田1312.4亩,旱地115亩。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为打工和竹笋。 近年来,安村村先后荣获了临安市先锋工程五好村党组织、临安市文明村、农村财务管理先进集体、文明富裕村、农村小康示范村,横畈镇招商引资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并通过了省级重点整治村、临安市基层党建示范村验收。 |
蒋杨村 |
青山湖街道蒋杨村处于山青水秀的青山湖下游,东邻研口村,南邻研里村,西邻锦里村,北邻临石公路,是青山湖街道的集镇中心,也是青山湖街道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中心。在村规模调整中,将原先的蒋杨村、岳山村、新村三村合并成了现在的蒋杨村,新成立的蒋杨村共辖24个村民小组,全村现有总人口3843人,1353户,2012年人均收入23208元。 近年来,在村党委和村委会地正确指导下,蒋杨村以发展经济为核心,不断提高全村群众的生活水平,以创建全面小康村、建设示范村为目标,不断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加强和促进蒋杨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蒋杨村坚持科学发展,壮大生态经济;坚持以人为本,实行民主管理;坚持规划先行,建设整洁村庄;坚持民主法治,打造和谐村风。统筹人与自然、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初步实现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目标。 蒋杨村班子成员现有9人,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团结做好村内及上级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群众反映较好。2009年7月,街道党工委在考虑蒋杨村实际情况的前提下,研究决定由原蒋杨村党支部升格为蒋杨村党总支部,并下设二个党支部,为促进蒋杨村党建工作、增强组织战斗力奠定了基础。 今年来主要做的工作有:1、青中街道路延伸工程,投资30万元;2、村自来水第二期改造工程,投资150万元;3、岳山自然村乌龟塘加固工程;4、村第二健身场建造工程,投资25万元;5、蒋杨社区服务中心建造工程,投资120万元。 |
洪村村 |
洪村村位于临安市横畈镇北部山区,由洪村、曹前、湖山三村合并而成;共有21个村民小组,603户农户,人口1828人,耕地1568亩,林地12737亩,现人均收入12082元;村集体经济近百万,村民收入主要来自竹笋的培育与销售。 |
白水涧村 |
白水涧村位于临安市青山湖街道西北部,地域面积12平方公里,2008年由姜村、立塔和泉坑3个自然村合并而成,目前共有16个村民小组,522户,常住人口1409人。 白水涧村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环境优美,景色清新,置身其中,移步换景,小桥流水人家,处处呈现山水田园诗画,有着“梦中香格里拉、人间世外桃源”的美誉。白水涧村先后成功创建临安市“信用村”、“卫生村”、“文明村”、“文化示范村”、“小康体育村”、“生态文明村”、杭州市农家乐旅游特色村、临安市“绿色家园、富丽山村”特色村、杭州市“美丽乡村”精品村、杭州创“国内最清洁城市”示范点等,2017年,白水涧村被列入临安市首批创建型村落景区村庄。 |
研里村 |
临安市青山湖街道研里村地处美丽的青山湖畔,东面和南面与青南村相邻,西邻朱村村、北接02省道,杭徽高速穿境而过,交通便利,且素有经济开发区“后花园”的美誉。 研里村,古名研川,相传东晋葛洪曾在此处炼丹,因见其山川形如碾槽,故取名碾川,亦作研川,后世人以胡家坟为界,将此地分为研口村和研里村。研里人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舞狮子唱越剧的传统经久不衰。村里的集体经济主要依靠矿山、毛竹和雷竹经济林。曾先后获得临安市“绿色家园、富丽山村”精品村、“全国示范农家书屋”、浙江省农房改造建设示范村、杭州市计划清洁庭院示范村、杭州市计划生育示范村,杭州市卫生村、杭州市文明村等60多项荣誉。并获得了省内外各重量级考察调研团共计63批次,3500余人次的一致好评。 近年来研里村致力于“杭州市中心示范村”的建设,在延续研里村民俗风情,维护研里村悠久历史文化的基础上成功打造农家书屋,创新文化传承,科学发展竹林经济,实现新农村经济发展和历史文化环境的完美融合。 “研里”地名小考 研里村得名,因其“居研溪源里”。《临安县志》载:研溪发源研里石壁山麓,经研口入苕溪。乾隆版《临安县志》称研里;宣统版《临安县志》称研川。群山夹峙,研溪贯流,村沿山垅呈带状分布,位于县城东20里。 相传晋葛洪(稚川)在丹山炼丹,用研槽(石槽)来研丹药粉,留下研槽,研槽里端为研里,研槽外端为研口。又有研槽即碾槽,研、碾同音之说。 研里村沿革 研里村是文化古村,有记载可上溯千年,清乾隆称研里,至宣统称研川。1949年属青山乡,1950年为朱研乡,1956年属临东乡,1958年属亭子公社,1960年为青山公社,1984年公社改乡,1985年建镇,199?年又改街道。 研里村1950年与朱村合称朱研乡,1958年为朱研大队,1959年分开称研里大队,1984年大队改称村。 |
洞霄宫村 |
青山湖街道洞霄宫村因村中有道教名胜之地--洞霄宫而得名,地处临安市东大门,与杭州市余杭区毗邻,2007年村规模调整时由石泉、宫里两村合并而成。全村分宫里、石泉、夹沙坞、汪家埠四大区块,辖5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共有党员67名,农户437户,总人口1289人。 目前村建有3个篮球场,1个羽毛球场,4个健身场所和2个停车场,极大的丰富和改善了村民业余生活和生活质量。 现村呈现出“以商贸服务业为主、农业为辅”的现状,2009年人均收入达到1.8万余元。村里实行林地承包制度,大力发展毛竹与茗茶;此外,因村独特的地理优势---西临临安省级经济开发区,每年有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入住洞霄宫,给洞霄宫房屋租赁和商贸服务业带来商机,着实提高了洞霄宫村民的经济收入与生活水平。 近年来,先后获得“临安市新农村建设工作先进集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集体”、临安市“清洁乡村”先进集体、青山湖街道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
郎家村 |
郎家村 郎家村位于青山湖街道横畈的西北部,东南接潘联村,南邻庆北,西北接孝村,北接白水涧村。郎家村共有土地7686亩,其中:耕地963亩,园地360亩,山林6354亩,水面9亩。郎家村在册人口348户,1192人,共分14个村民小组。现在的郎家村由原郎家村和原全胜村两个村于2008年合并而来,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原郎家村和原全胜村均隶属于当时的潘村。1954年,原郎家村和原全胜村各自成立了初级站,原郎家村叫五星初级站,站长朱仁夫,原全胜为全胜初级站,站长张生福,到1955年7月,郎家、全胜和上潘、下潘四个初级站合并,成立了潘村高级站,站长朱仁夫,并成立了第一个党支部——潘村党支部,第一任党支部书记黄樟树。1958年下半年,郎家、全胜作为两个生产队,隶属于潘村大队。1961年上半年,潘洪公社成立,郎家、全胜分别升格为大队,郎家大队第一任大队长潘柏钧,第一任书记胡柏松,全胜大队第一任大队长宋全法,第一任书记蒋培春。1967年革命委员会,1972年恢复生产队,改革开放后,随着生产队的推出历史舞台,郎家村、全胜村作为两个行政村,登上历史舞台。2008年,临安市村级行政区划调整,郎家村与全胜村再一次合并,形成了现在的郎家村。 |
雅观村 |
雅观村位于临安市东面,横畈镇工业功能区一期区块落户于村内。全村总面积8.5平方公里,共有27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2216人,总户数725户,党员107人,非党员的组长以上干部16人。200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6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212元。近年来,先后获得杭州市文明村、临安市安全文明村、调解治保先进村、村级财务管理先进村等荣誉,村党支部也多次被评为市、镇两级先进基层党组织。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