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镇桃源溪村位于太阳镇北面7.5公里处,因桃源溪而得名。北与横路接壤,南与上太阳村相接,通往横路、安徽方向的主要省道横乐线贯穿全村,交通方便,地理位置优越。桃源溪村由桃树岭、朱相坞、盛村三个自然村组成,全村共有23个村民小组,511户农户,总人口1532人。全村村域面积18.8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183亩,林地面积24321亩。
2016年全村的人均收入为23684元,桃源溪村以农业为主导产业,工业和服务业较少,主要种植的作物有竹笋、山核桃、水稻、茶叶等,其中竹笋和山核桃是村民主要收入来源。雷竹覆盖技术的普遍推广,使得雷竹种植成为全村致富的新途径。自然笋加工也成为了全村经济发展的一道特色,雷笋、早笋等大量加工成笋干和罐装笋,不仅提高了村民收入,还提高了村庄的知名度。此外,山核桃高产培育技术的推广,使近几年山核桃产量每年都在增长,一改往年大小年之分,甚至有几年面临绝收的风险,有效提高了村民的收入。
桃源溪村党总支共有党员68人,预备党员1人,女党员7人,党员年龄结构分布情况:35岁以下7名,35-45岁11名,46-60岁21名,60岁以上29名。党员学历程度分布情况:大专以上学历6名,高中及中专学历14名,初中及以下学历48名。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30112106 | 310000 | -- | 查看 桃源溪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双庙村 |
临安市太阳镇双庙村地处太阳镇南部,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环境优美,民风淳朴。全村区域面积7.8平方公里,全村境内有生态公益林1938亩,山林面积8258亩,耕地面积1342余亩,森林覆盖率在85%以上,人文景观丰富,生态资源独特。双庙村盛产茶叶、竹笋、小香薯等农副特产,“太阳公社”种植的原生态有机大米、蔬菜,养殖的禽畜更是远销各地。全村现有农户477户,人口1412人,分为25个村民小组,由9个自然村组成。2016年,村集体经济微薄,农民人均纯收入23011元,主要收入来源为村来料加工,镇企业上班,竹笋种植、外出务工。 |
大地村 |
大地村 大地村位于太阳镇南部横麻公路3.0公里处。区域面积达8.2平方公里,总人口1095人。全村共有党员45人。近年来,大地村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及各部门的支持下,大力加强党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组织建设,切实健全完善党内各项制度,不断引进农业新产品,提高村民经济收入。同时,广泛开展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提高村民素质,保持村容村貌整洁优美,各项工作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先后被评为浙江省杭州市园林绿化村、临安市经济生态双赢村、星光老年之家、信用村、太阳镇先进党支部等荣誉称号。 村组织领导坚强有力。村党支部、村委会坚持把创建文明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目标,两套班子团结带领全村村民合力拼搏,以发展经济为核心,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村干部带头干,不断学-结,村两委会班子成员中无一人发生违法违纪行为被查处现象。 农村经济健康发展。本村制定了村级经济发展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集体经济,大力推广农业科技,发展效益农业,积累壮大集体经济,农民收入逐年增加。经过几年的努力,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村所有集体房产都得到了有效利用,特别是农业、林业方面,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引进外资。2008年人均纯收入10595元,比2007年人均收入增加7.4%,村集体总收入39.24万元。 社会道德风尚良好。大地村认真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农村政策。积极开展文明户创建活动,扎实搞好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建有科普宣传橱窗,有计划地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科普宣传活动,发放各类宣传资料,定期组织老年人活动,经常宣传党的思想路线,多次进行有益的社会活动,落实各项社会宣传服务;农民崇尚科学文明生活,爱护环境,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尊老爱幼,家庭和睦,邻里团结,村里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村容村貌整洁优美。村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大地村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以《大地村总体规划》为依据,以示范村建设标准为基准,采用山林流转、土地房屋租赁、村民投工投劳、自筹资金、争取上级政府和部门专项资金补助等多种形式,总共投入建设资金110余万元,极大地改变了村整体面貌。全村道路硬化率达到92%。 |
太阳村 |
太阳村 太阳镇太阳村是太阳镇人民政府所在地。2007年11月份村级行政区划调整由原下太阳村、高拔村、乌岗口村、王家村、毛竹坪村合并为太阳村,位于行徽高速公路和02省道两边,交通十分便利,是太阳镇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工业经济、商贸服务较为发达。全村有五个自然村组成,村域面积10.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96亩,山林面积19046亩,现有31个村民小组,农户916户,总人口2563人,2007年人均收入9709元,位列全镇前矛。辖区内有太阳工具有限公司、临安制钳有限公司等大小企业10余家,效果良好。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于竹笋、个体商贸、养殖、外出经商务工。 |
锦坑桥村 |
太阳镇锦坑桥村地处镇政府西南角9公里处,东接景村村,西与河桥镇接壤,与柳溪江漂流景点相距2.5公里,景云公路惯穿全村,境内群山环抱,景色宜人。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176户,总人口545人。全村村域面积9.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74亩,林地面积12139亩。村农业以种植为主,主要经济作物包括竹笋、茶叶、蚕桑、香榧、在养殖业方面以家禽、生猪、甲鱼养殖为主。 |
上太阳村 |
上太阳村位于太阳镇西侧,地处杭徽高速公路与02省道之间,太阳大街西端,距离镇政府0.5公里。上太阳村又名上太庄,因《於潜地志》记载,於潜邑西南35公里有浪山太阳岩而得名。东连於潜,西邻昌化镇,北至安徽宁国,南接上庄村,距离临安市区约45公里,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村规模调整后,原先的界头村、朱柏坞村、上太阳村合并为现在的上太阳村。全村共有15000余亩山林,1260亩水田,区域面积13.2平方公里,区域内有桃源溪过境5公里,界头溪过境4公里,山塘水库7座。全村有30个村民小组,767 户农户,党员93人,总人口2197人,是太阳镇第三大行政村。近几年来,我村先后获得了杭州市文明村、杭州市四星级民主法制村、临安市园林绿化村、临安市“清洁庭院”工作示范村、先进党支部、长效管理先进村等荣誉。 2013年村民人均收入17541元,主要经济来源包括竹笋种植、食用菌种植、木材加工、胡羊养殖、生猪养殖以及蚕桑养殖等。本村辖区内有企业6家,分别是东方、诚信、砂管厂、桃园机械厂、围巾加工厂、七姐妹辣味厂和杰杰工具厂。近几年来,上太阳村以新农村建设为主线,在不断改善村容村貌的同时,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狠抓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以花卉、毛竹和城郊蔬菜为主的产业体系,现有园林花木面积200余亩、毛竹林面积1000余亩、菜竹等城郊蔬菜面积近千亩。上太阳村依托中华山水库、王家水库等优越的自然环境资源,结合“绿色家园,富丽山村”精品村建设,积极开发具垂钓、休闲、农家乐旅游为一体的现代观光农业园区,打造现代化的休闲娱乐庄园。 2012年,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村被列为临安市“绿色家园 富丽山村”精品村建设村,是全市首个集镇精品村建设单位。2013年上太阳精品村建设项目已全部完成,基本实现了“村美、家富、社兴、人和”的创建目标,一个生态设施完善、生态经济发达、生态人居良好、生态文化繁荣的新农村已呈现在人们的眼前。2014年我们将以精品村的创建为新的起点,以创建杭州市美丽乡村精品村为目标,在巩固已有成绩的基础上,切实实施百姓富裕工程,积极营造村庄良好生产和生活环境,将上太阳村建设成一个整洁、宜业、宜文、宜居的幸福家园,让全体村民都能感受到创建带来的变化,共享创建成果! |
浪山村 |
浪山村位于临安市太阳镇以南约10公里,离杭徽高速公路太阳出口处8公里,东邻於潜镇双坑村,南连潜川镇青山殿村,西至太阳镇锦坑桥村和河桥镇泥骆村,北靠太阳镇景村村,横麻公路从中经过,交通便利。村落依山而建,民屋傍水而造,属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典型山区村,这里山清水秀,生态环境良好,自然风光十分秀丽。作为2013年~2014年“绿色家园,富丽山村”以及少数民族特色村项目创建村,浪山村由诸家、浪山、杨家坞三个自然村组成,是临安市五个少数民族村之一,村内“蓝、雷、钟”三个姓氏的人口占到了全村人口的21%。全村党员86名,村民代表22人,共26个村民小组,农户581户,共1648人。 全村村域面积12.9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1122亩,主要以种植水稻、辣椒、桑树、雷竹为主;山林面积17170亩,主要以种植毛竹和杉树为主,其中毛竹面积3000余亩,菜竹面积1230亩;杭州市生态公益林1343亩,林木蓄积量1万5千余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90%,是太阳镇林业重点村之一。 浪山村的特色农产品主要有:七姐妹辣椒、天然竹笋、“龙潭”甲鱼、董公杜仲鸡等。全村旅游资源丰富:村内有古树群四个,其中一级古树33株,散生古树11株,此外还有梓树坞水库、万家园水库、荒田坞水库、西界坞水库、罗家大塘、小天目林场内的小天目农庄(又名董公度假村)、罗家祠堂遗址、董家石拱桥、董家古宅、小天目山和尚塔以及灵慧庙等,这些自然风景和人文古迹传承着浪山的历史和文化。 近年来,浪山村对全村公共基础设施进行了建设:顺利完成了全村村道硬化、路灯亮化以及道路绿化工程;修复水利渠道和铺设水管,完成浪山村饮用水工程,顺利解决了村民饮水问题。一直以来浪山村注重对畲族文化的保护和开发,通过少数民族特色村以及“绿色家园、富丽山村”项目的建设,致力于形成“一轴、六片、五心”(一轴是指沿通村公路的民族发展轴,六片是指诸家、董家、赵家、罗家、四门头五大民族居住片区和杨家观光旅游片区,五心是指诸家、董家、赵家、罗家、四门头五大民族中心景观)的村落布局和空间结构。 2013年~2014年浪山村结合“古韵畲村、风情浪山”的口号,在充分保护古村落原貌和古遗迹的前提下,浪山村根据村庄规划进行建设,包括开展诸家自然村村庄整治,主要是指畲族立面整治、破房拆除和改建畲族特色屋顶,新建诸家畲族门楼和文化长廊各一座,新建罗家休闲娱乐公园,新建龙翔岭迎宾广场,新建四门头文化礼堂和文化广场等。 通过一系列项目的建设,充分利用浪山村现有的古宅、古庙、古道等人文资源,古树名木、山塘溪水等自然资源,绿色农田、生态养殖等农业资源。将浪山村打造成为山清水秀、村美民富的以畲族文化旅游为主,其他生态种植为辅的畲族旅游精品村,把独一无二的畲族元素与浪山村地方特点相结合,走出一条彰显浪山特色的富裕之路! |
景村村 |
景村座落在太阳镇以南6公里,原名井村(以100口井命名),村庄面积5.3平方公里,由景村,徐家两个自然村组成,全村有27个村民小组,500余户,1600多人。最大居住点居住人数1121人,建村面积1.2平方公里。 2010年村集体可支配收入73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1375元,无负债。第一产业是我村的主要产业,以水稻,竹笋,畜禽养殖为主;村民其他收入以工厂上班为主。 到2010年底,全村已经建造2座垃圾中转站,垃圾箱40余只,配备保洁员2名,保洁车2辆,能满足全村90%以上的的日常垃圾处理;全村还集中建造污水处理池8只,日处理污水达到1000立方米,能满足全村排放污水90%以上。 公共服务设施,景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现已建立了村内村务财务档案室、公共健身场所,文化辅导站,老年活动中心、村务办公场所、卫生室、广播室、图书室、文化活动室、健身场所、农村放心连锁店等,农民信箱及党员远程教育站运行正常。 |
枫树岭村 |
枫树岭村 枫树岭村现有农户420户,人口1281人,村民小组20个。其中劳动力人口约有727余人,主要从事种养殖业。全村现有耕地面积592.1亩,以种植水稻、雷竹为主,山林面积4736亩,以种植毛竹和松树,杉树为主。全村绿化良好,森林覆盖率达80.4%。村内有排坞水库,上马坞水库山清水秀、环境优美。可配合市旅游,工业西进项目。枫树岭村地势平坦,经济较为发达,村内有占地350亩的太阳镇工业功能区,园区以医药玻璃制品、五金工具为主,是临安市特色工业园区之一。其中规模以上工企业13家,是太阳镇的工业中心、发展中心。企业打工、 出租和围巾织布等也是村民主要收入来源。 |
上庄村 |
上庄村位于太阳镇的南面3公里处,地域6.2平方公里,由上庄、中庄、下庄、朱夏坞、马家坞、文庄、王家园、坞口等8个秀美的自然村组成,横麻线、浪山溪穿村而过。全村14个村民小组,全村农户333户,人口1038人,其中常驻人口1030人。 镇容镇貌的好坏,反映一个乡镇“两个文明”建设的成果,反映出一个地区人口素质的高低,同时也是镇村两级领导班子是否具有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的标志。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村庄道路不成系统、住宅分布不合理、缺少公共绿地等问题,上庄村大力筹集资金实施农房集聚工程。村两委在对全村房屋进行彻底调查之后,决定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旧村改造的美好前景让老百姓纷纷支持配合,为完成农村党员干部违建违排-、“三改一拆”工作改造,共拆除旧房2000余平方米,整治建筑600余平方米,新建围栏450米,整治道路3000余米,河道1000米,增加了下庄绿化带及步行道建设以及相关配套设施4000平方米,在全村范围内进行道路拓宽,重点路段道路硬化,新建4处集中污水处理池,1座垃圾减量房,组织实施各项工程建设,完成村级硬件建设。集聚工程实施之后,村民可以方便快捷地享受生活、文化、医疗、卫生、休闲、商业等各项基础设施,力度之大、成效之明显让各大媒体争相报道。 上庄村积极发展农业经济作物产业,主要有香榧和甲鱼。此外,为实行以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机制,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适应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搞活农村经济,现设农业合作社一家,设施包括收割机、插秧机、粮食烘干机等,上庄村流转土地300余亩,村民主要以种植水稻为主,雷笋为辅。另有部分流转土地以种植经济苗木为主。极大的减少了土地抛荒现象。 乡村酒坊是上庄村的一道风景线,每到酿酒时节,在马路上就能闻到酒的香味,是因为酒坊门前摊晒着酒糟。酒糟经阳光一晒,酒精分子如母亲怀里的孩子受到果实吸引,欢腾地跳出来,满场子上转圈,转着转着就撒开了小腿,跑到马路上去了,村内还有少数个体商户,供应日常的生活用品,为村民提供发便。 为了方便村民办事,村二委决定实行每日值班制,保证村民能及时解决问题,这一做法,不仅深受村民好评,还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认可与支持。为了给村民业余有去处,闲暇时有活动场地,年节有组织活动场地,具备开展团体活动的条件,提高农民群众锻炼健身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强身健体增加村民的业余活动,提高村民的身体素质,建设了活动场地,此外为解决农民“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还增设了农家书屋,为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需要,每当夜色渐起,上庄村就会响起广播,能让群众近距离地听到党委政府的声音,让农户了解到更多致富信息。 |
太源村 |
太源村:座落在太阳镇北面,村庄南北距离13公里,富源溪贯穿全村,村委所在地距太阳集镇3公里,于2007年由原八亩、富源、斑竹三自然村合并而成,区域面积23.4平方公里,共27个村民小组,农户579户,人口1877人。 |
鹤里村 |
鹤里村由以前的鹤里村和朱后村合并而成。现有木岭坞、茅翁山、坞口桥、樊村及朱后5个自然村,17个村民小组,375户1142人。辖区面积约7.5平方公里,距太阳镇政府所在地18公里。全村共有林地面积约9275亩,耕地面积约909亩。 一、产业现状及发展设想 太阳镇是山核桃主产区之一,鹤里村种植山核桃也已经有多年的历史。201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3247元,其中主要以山核桃种植为主,其他依靠外出打工,苗木、竹笋等其他经济作物的种植。由于山核桃林分山到户,主要由农户分散管理,多年来没有科学的管理方法,为了提高产量而盲目施肥和使用除草剂等,造成林地过度经营,导致山核桃林地土壤结构和生态被严重破坏,病虫害增多,干腐病也急速蔓延,甚至有山核桃林成片死亡的情况。近年来,在上级政府部门的重视下,培训和宣传深入农村,农民的科学经营意识不断提高。为了更好的实现山核桃林科学管理,目前鹤里村成立了一家山核桃专业合作社“临安朱后山核桃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位于朱后塘坞和大毛坞有山核桃林面积300余亩,年产山核桃75吨,实行山核桃林统一经营管理,病虫害统防统治,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混交改造的模式,建成综合治理示范基地,以提高山核桃质量,实现山核桃产业健康发展。由于地理环境制约,目前村内尚无工业企业,同时村级集体经济来源单一主要靠上级部门“输血”为主,缺少自身的“造血”功能。 二、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近三年来,村两委会着重对基础设施进行建设。其中,村道硬化全覆盖,横乐线拓宽工程前期工作已初步完成。坞口桥扩建和水口面桥新建工程,已经完成招投标,正在施工阶段,11月底完工。文化礼堂建造前期征用工作已经完成,农民饮用水工程项目正在推进中。为了更方便村民出行,各自然村内路灯都安装到位。坞武线道路扩建工作,目前村干部正在积极争取中。 |
大溪坞村 |
临安市大溪坞村位于临安市西北部的千秋关南端,县道横麻线横穿而过,地处钱塘江流域天目溪的上游,距临安市区55公里。共有20个村民小组,401户农户,总人口1297人,党员53人。辖区由七里、大溪、寺坑三村经村规模调整组建而成,区域面积17.8平方公里,山林面积22907亩,耕地面积703亩,是个典型的山多耕地少、森林资源丰富的山村。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于山核桃、竹笋和特色花卉苗木等农业生产,2016年村农民人均收入23637元。 绿水青山,空气清新,环境宜人,就是这样的生态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通过村两套班子及村民的努力,走上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致富之路,相继获得了杭州市卫生村、临安市文化示范村、临安市文明村、临安市信用村、临安市先进党组织、临安市三资管理先进单位、临安市财务管理先进村、浙江省规范化档案室等,在下山移民工程项目中,大溪坞村龙门小区被评为首个“杭州市农村民居抗震示范小区”。 |
武村村 |
临安市太阳镇武村村位于临安市西北部,距太阳镇政府20公里。村庄总面积约9平方公里,共10个自然村,管辖13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376户,总人口1203人。共有山林面积12000亩,耕地569亩。村民主要靠山核桃为主要收入来源,山核桃种植面积约占林地总面积的90%以上,全村耕地面积569亩,人均耕地面积约0.48亩,村民也种植些经济作物如竹笋、苗木。 武村村村民经济收入主要依靠山核桃,另外依靠竹笋、花卉苗木、其他经济特产作物;近几年来,村民依靠着山核桃的行情,每年都有不错的收入,90%的人家都已经建好了新房。 近几年来村两委会积极努力争取相关项目来发展山核桃产业,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关心照顾下,在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在村两委会的努力下,武村获得了省级山核桃园区项目,园区总面积约为900亩。目前园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完成,在园区内安装杀虫灯、蓄水池大小二十多只,浇筑水泥路700余米,安装了节水灌溉,园区内浇筑上山的水泥路3条,大量种植黑麦草、紫云英、白山叶等作物以防止水土流失,同时进行林地畜禽套养,在园区内办了家鸡饲养基地等。 |
横路村 |
横路村地处太阳镇北部,是原横路乡政府所在地,是浙皖边贸重地,也是一个革命老区中心村,是由横路头、后干、鹤岭三村合并而成的新村,区域面积有9.4平方公里,由云雾山、鹤村对面、鹤村、方坞口、庄坞、上后干、下后干、前村、竹窠里、横路头、陈干、韩家、阮家、护国和大庙自然村组成,辖区共有23个村民小组,农户594户,总人口1770人。16省道依村而过,交通便捷,地理环境优越。全村林地面积有10955亩,耕地面积约1188亩,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山核桃、竹笋、花卉苗木以及外出务工收入,近年来,也有不少农户发展来料加工业务,2016年农民人均收入23676元。 乘着“绿色家园,富丽山村”新农村建设的春风,横路村两委狠抓历史机遇,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层层落实,村民积极响应,各项事业蒸蒸日上,群众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喜人的变化。村先后投入200余万元,对村道路系统进行改造,道路总硬化超过三万平方米,硬化率、绿化率、路灯安装率达到100%,同时进一步完善村庄内部道路系统,市政公用设施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已得到长足发展。村结合“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等行动,狠抓落实,主动作为,积极拆除危房和违章建筑,拆除一户多宅94户,完成土地复耕约68亩,新建成微动力污水池一座,无动力污水池10余座,完成全村集污纳管全覆盖。结合垃圾分类工作,村里为每户配备两只垃圾桶,还建了两个垃圾临时堆放点,一座垃圾减量房,今年还建了一座生态水冲式公厕,现在村里环境优美,卫生状况良好。 横路村是典型的低山丘陵山区,山多地少,其中山核桃林、竹笋资源丰富,以山核桃为主导产业,以笋干等为特色产业,同时打造农副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特色村,全面提高村民收入。 横路村在注重发展、改造环境的同时,把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重要一环来抓,共建成两座全防腐木廊桥,建成三个特色主题公园,共5600平方米,还建了三个六角凉亭,安装健身器材22套,完成绿化全覆盖。2012年以来村开始建造文化礼堂和便民服务中心项目,总投资200余万元,该项目-议室四、远程教育室、老年活动室、文娱舞台等设施为一体,让村民娱乐有去处,活动有地方。 通过全村上下的齐心努力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多方关心帮助,横路的村容村貌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已然形成了一种齐心谋发展,合力奔小康的良好氛围。近年来,横路村相继获得了“杭州市文化示范村”,“浙江省卫生村”,“服务保障G20峰会工作先进单位”,“服务保障G20杭州峰会先进集体”等荣誉。 |
登村村 |
太阳镇登村村位于临安市西北部,与安徽省宁国市云梯乡交界。区域面积7.5平方公里,由张家、牌坊坞、登村、桥头、埝坞、蜡烛坞、祠山庙、九亩山、马家畈、石埝坞十个自然村组成,管辖23个村民小组,总农户489户,人口1648人,2016年人均收入19900元,林地面积8449亩,耕地979亩。登村村民收入以种植山核桃、竹笋为主,加工业及外出副业为辅助收入。 2012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9.5%。全村93%村民饮用干净卫生的自来水,全村共有垃圾房1处,垃圾箱100余只。村容环境优美,健身场地有2000多平方米,各种健身娱乐设施齐全,有大型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室、台球室。2012年新建托老所,内设餐厅、医疗保健室、休息室等1000多平方米老年人活动场所。2010年新建示范性社区服务中心,总面积1000多平方米,内设150平方米医疗服务室,100多平方米党建活动室,有服务大厅、办公室、档案室、阅览室、综合工作室、农业综合服务站、社区卫生计生服务站、村务公开栏、宣传信息栏、人口学校、室外活动场所。方便村民办事,看病不出村就能解决,实行劳动保障业务代办制度。 登村有千秋关省级文物保护遗址,千秋关古名千秋岭。今在临安市西北60公里。往北为安徽宁国市境内,16省道即桐千线(浙江)北端。千秋关崇山高耸,隧道幽深,地势险要,系浙皖通道,杭州门户,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五代时后梁与吴越曾大战于此,南宋置关,以卫南宋都城杭州,始名千秋关。当时附近尚有铜岭、孔夫、豪堑、白沙等关。千秋关上原有指探洞、点将台、炮台、战壕、跑马槽等军事设施。岭高百仞,烟笼雾绕,鸟鸣涧间,林茂路曲。驰车达岭巅,回望行程,蜿蜒如龙舞,如绸飘,唐代诗人罗隐有“回望千秋岭上云”之诗句,形容山行之艰难,也说明了关之险要。 牌坊坞水库蓄水24万方,地处僻静、依山旁水、环境优美是旅游避暑的好地方。在石埝坞海拔812米的山顶上阳天池风景优美,有不少神秘传说。 通过全村上下的齐心努力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多方关心帮助,登村的村容村貌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已然形成了一种齐心谋发展,合力奔小康的良好氛围。近年来,登村相继获得了“杭州市民主法治村”,“杭州市四星级民主法治村”,“农民增收先进村”,“临安市改水改厕先进村”,“临安市人民调解先进集体”,“临安市第二次农业普查先进集体”,“临安市基层防汛体系建设先进村”,“临安市基层防汛体系长效管理先进村”“杭州市民情民意调查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 |
寨村村 |
太阳镇寨村村是中国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太阳镇下辖的一个行政村,东经119.30707444244、北纬30.188988189273,位于临安区西北部,太阳镇的东北部山区,桐千线两侧,南邻於潜镇英公村,北接太阳镇横路村;地处天目山麓,属低山丘陵区;地形总体脉络清晰,走向明显;区域面积24.8平方公里。村域内有一条主要河流--虞溪。因古代钱鏐、朱元璋均于此驻兵扎寨,故称寨村。并有“大鸣岩”、“万岁墩”等历史遗址,有着悠久的文化资源。 寨村村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适宜。四季中春季短,夏、冬季长,季节特别明显。年平均气温14.9-16℃,最低冬季平均气温为零下13-15℃,最高夏季平均为38-42℃,全年日照时数在1805-1939小时之间,年平均降雨量1700㎜左右,无霜期235天左右。 寨村村下辖35个村民小组,有16个自然村(香粉碓、下杨岭脚、上杨岭脚、平公山、寨里、方人(左右结构)塘坞口、石岭头、杨家坞、周家、沈家、李家、杨家、阮岭坞口、赤豆坞口、灰柴坞口、黄家厂)现有农户746户,在册户籍人口2364人,其中劳动力人口1437人。全村耕地面积768亩,共有林地面积29393亩,山核桃种植面积约占林地总面积的80%以上,村民主要以山核桃为主要收入来源,另外依靠竹笋、花卉苗木和其他经济作物为收入来源。还建设了无公害的山核桃生态园区,利用科学管理,使山核桃增产增收,保障村民的经济收入。如今,寨村90%以上的人家都住上了新房子。村里建起了健身场所,设立了舞蹈室,活动室。寨村村生态环境优良,风景秀丽,素有“山上优质山核桃,溪里肥嫩石斑鱼”之说。 |
桃源溪村 |
太阳镇桃源溪村位于太阳镇北面7.5公里处,因桃源溪而得名。北与横路接壤,南与上太阳村相接,通往横路、安徽方向的主要省道横乐线贯穿全村,交通方便,地理位置优越。桃源溪村由桃树岭、朱相坞、盛村三个自然村组成,全村共有23个村民小组,511户农户,总人口1532人。全村村域面积18.8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183亩,林地面积24321亩。 2016年全村的人均收入为23684元,桃源溪村以农业为主导产业,工业和服务业较少,主要种植的作物有竹笋、山核桃、水稻、茶叶等,其中竹笋和山核桃是村民主要收入来源。雷竹覆盖技术的普遍推广,使得雷竹种植成为全村致富的新途径。自然笋加工也成为了全村经济发展的一道特色,雷笋、早笋等大量加工成笋干和罐装笋,不仅提高了村民收入,还提高了村庄的知名度。此外,山核桃高产培育技术的推广,使近几年山核桃产量每年都在增长,一改往年大小年之分,甚至有几年面临绝收的风险,有效提高了村民的收入。 桃源溪村党总支共有党员68人,预备党员1人,女党员7人,党员年龄结构分布情况:35岁以下7名,35-45岁11名,46-60岁21名,60岁以上29名。党员学历程度分布情况:大专以上学历6名,高中及中专学历14名,初中及以下学历48名。 |
谢家桥村 |
谢家桥,山清水秀,人杰地灵,风景独特,向世人展现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动画面——新建别墅粉墙黛瓦,整洁的村道两边绿树环绕,清澈的桃源溪石斑鱼成群穿梭,是深藏在大山里的一颗“明珠”。谢家桥,位于临安市西北部的千秋关南端,县道横麻线横穿而过,地处钱塘江流域天目溪的上游,距临安市区55公里。共有10个村民小组,250户农户,总人口790人,党员31人。辖区分上谢、章家、谢家桥3个自然村,区域面积7.6平方公里,山林面积10803亩,耕地面积370亩,是个典型的山多耕地少、森林资源丰富的山村。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于山核桃、竹笋和特色花卉苗木等农业生产。2016年农民人均收入23019元。 自新农村建设以来,谢家桥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村庄发展了,村民腰包鼓了,环境美了,文化活跃了,各种荣誉也接踵而至,相继获得了“浙江省全面小康示范村”,“浙江省园林绿化村”,“浙江省卫生先进村”,“浙江省文明村”,“浙江省特色旅游村”、“浙江省森林村庄”,“杭州市民主法治村”,“杭州市清洁能源示范村”,“杭州市远程教育五好学用示范点”,“杭州市十大生活品质之村”,“杭州市文化示范村”,“临安市‘绿色家园,富丽山村’特色村”,“临安市示范文明村”等荣誉。 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谢家桥欢迎您!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