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浙江省 >>杭州 >> 临安区 >> 昌化镇 >> 朱白村

朱白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朱白村谷歌卫星地图)


朱白村简介

  昌化镇朱白村位于昌化镇西南部,有原永进、朱白、石坦三村合并而成。全村总面积15.26平方公里,山林面积20199亩,辖17个村民小组,有农户370户,总人口1152人,境内有原始森林保护区300余亩,村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为山核桃和毛竹。2015年村民人均收入19947元。
  昌化镇朱白村区位优势明显,北接龙岗,南连河桥。有千亩山核桃林和千亩毛竹林,年产山核桃100余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家祠堂和百年以上的银杏树、榧子树坐落在朱白村。森林资源丰富,交通便捷,为朱白村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十三五”期间,朱白村将以发展绿色经济为抓手,保护青山绿水,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打造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村。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30112108 310000 -- 查看 朱白村谷歌卫星地图

朱白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朱白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朱穴村

  朱穴村位于昌化镇西南面,与昌化老城仅一河之隔,全村总面积11.57平方公里,山地13860亩,辖10个村民小组,有农户300户,总入口1046人。村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种植业,2015年村民人均收入25827元。被浙江省委命名为基层先进党组织、杭州市“小康村”。   朱穴村区位优势明显,昌化人民医院、杭州中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坐落在朱穴村。医疗保障设施齐全,现代农业发展迅猛,为朱穴村的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十三五”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十三五”期间,朱穴村将以现代农业、观光农业为重点,大力发展种植业,增加农民收入,努力打造生态科技农业、旅游观光农业的示范村。   

朱白村

  昌化镇朱白村位于昌化镇西南部,有原永进、朱白、石坦三村合并而成。全村总面积15.26平方公里,山林面积20199亩,辖17个村民小组,有农户370户,总人口1152人,境内有原始森林保护区300余亩,村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为山核桃和毛竹。2015年村民人均收入19947元。   昌化镇朱白村区位优势明显,北接龙岗,南连河桥。有千亩山核桃林和千亩毛竹林,年产山核桃100余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家祠堂和百年以上的银杏树、榧子树坐落在朱白村。森林资源丰富,交通便捷,为朱白村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十三五”期间,朱白村将以发展绿色经济为抓手,保护青山绿水,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打造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村。   

虞溪村

  昌化镇虞溪村位于昌化镇北面,有原杨村、箬建村合并而成。全村总面积34.37平方公里,山林面积44539亩,辖23个村民小组,有农户634户,总人口2055人。村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山核桃,2015年村民人均收入22097元。   虞溪村区位优势独特,山林资源丰富,2015年山核桃产量达330吨,有农家乐三家,是旅游休闲光观度假之地。近年来,先后完成了“万里清水河道”、“千库保安”、山核桃喷滴灌、150亩虞溪粮食功能畈工程等重要项目。村庄整治,道路宽广,杭徽古道之一“道场坪”坐落在虞溪村,风景优美。为虞溪村的经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为“十三五”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十三五”期间,虞溪村将以发展特色农业为主,三产休闲为辅,农民增收为目标,打造村民富裕、文明和谐的特色村。   

双塔村

  双塔村位于昌化镇的东南面,由原水南、宜养两村合并而成。全村总面积9.51平方公里,山林10020亩,2007年村规模调整,由原水南、宜养两个村合并,辖8个村民小组,有农户382户,人口1260人。并集聚了2200个外来人口。多年来双塔村被评为杭州市精神文明村,2007年成功举办了“昌化水南水灯节”,2010年被评为临安市致富型农村党组织。村民经济主要收入来源于劳务收入和竹笋,2015年村民人均收入26054元。   双塔村区位优势独特,昌文线穿村而过,省级重点中学昌化中学、昌化工业功能区坐落在双塔村,有企业39家,工业产值4亿元,企业职工1600余人,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捷、劳动就业率高而创全镇之最,工业园区的建设,为双塔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十三五”期间,双塔村将以发展现代农业和劳务输出为重点,致力于增加农民收入,增强集体经济,打造名副其实的美丽精品村。   

石铺村

  石铺村位于昌化镇建成区东面,有原石砍、芦岭两村合并而成。全村总面积12.88平方公里,山林面积16538亩,辖16个村民小组,有农户360户,总人口1115人。村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种植业和企业工资性收入,2015年村民人均收入21884元。先后获得杭州市新农村村庄整治村、省级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优胜村等荣誉称号。   昌化镇石铺村森林资源丰富,农田水利设施完善,植被保护良好,交通便捷。优良的种植条件是开发旅游光观农业的绝佳之地。也为石铺村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石铺村将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加工业为辅的发展方针,着力打造物质富裕、乡风和谐的文明村。   

上营村

  昌化镇上营村位于昌化镇最西面,2007年村规模调整时,有原龙岗划入昌化镇辖区。全村总面积1.23平方公里,山林2463亩,辖3个村民小组,有农户119户,总人口398人,村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竹笋和山核桃。2015年村民人均收入24439元。被评为临安市文明村。   上营村的区位优势明显,千亩良田、龙岗工业园区坐落在上营村,交通便捷、村庄整洁、地域平坦。村民安居乐业,为上营村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十三五”期间,上营村将以发展绿色经济为主,农民增收为目标,努力打造环境优美、村民富裕的文明村。   

联盟村

  昌化镇联盟村位于昌化镇西部,属昌化镇建成区的拓展区,有原联盟、沃溪村合并而成。全村总面积20.70平方公里,山林面积23212亩,辖19个村民小组,有农户577户,总人口1689人,村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劳务、竹笋、草莓,2015年村民人均收入21762元。   联盟村的区位优势是地域开阔,粮田千亩,有120万方大源塘水库、黄干溪小流域、千亩石笋基地、百亩草莓基地,有清代“道山庵”、“久安桥”,两昌地区最大的山核桃一体化初加工市场。浙西驾校坐落在联盟村。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十三五”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十三五”期间,联盟村将以发展现代农业、初加工制造业、三产服务业为突破口,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打造昌化镇经济发展、农民富裕、文明和谐的特色村。   

九龙村

  昌化镇九龙村位于昌化镇西面,有原五丰、三星、龙寺、甲子四村合并而成。全村总面积20.68平方公里,山林总面积23778亩,辖12个村民小组,有农户440户,总人口1340人,村民经济收入主要收入来源于山核桃、竹笋和蔬菜,2015年村民人均收入21851元。先后获得国家级低保工作示范村、杭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九龙村的区位优势独特,杭州市菜篮子工程、浙西九龙高山温泉度假区均坐落在九龙村,农业设施完善、旅游资源独特、森林资源丰富,为九龙村的社会经济发展奠定了物资基础,也为“十三五”的发展激发了新的活力。   “十三五”期间,九龙村将以发展现代旅游业为契机,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壮大集体经济为重点,努力打造昌化镇经济发展、村庄秀美、村民富裕的富美村。   

后营村

  昌化镇后营村位于昌化镇建成区西北面,全村总面积5.94平方公里,山林面积7265亩,辖9个村民小组,有农户266户,总人口777人,并集聚了近1000个外来人口。有个私企业30多家,企业职工300余人,多年的发展,形成了里后营以山核桃种植为主、外后营以办企业和种植蔬菜为主的格局。村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个私企业和种植业,2015年村民人均收入23813元。   后营村也是昌化镇的建成区,山清水秀,适宜居住、休闲、垂钓养生。华光潭移民区、秀水山居坐落在后营村。随着里后营的整体搬迁,土地综合整治近1000多亩土地有待开发,适宜建成生态观光农业。为后营村的经济发展拓展了新的空间。   “十三五”期间,后营村将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突破口,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努力打造生活富裕、文明和谐的小康村。   

后葛村

  昌化镇后葛村位于昌化镇的西北面,有原后葛、良源、二村三村合并而成。全村总面积46.72平方公里,山林面积53399亩,辖18个村民小组,农户409户,总人口1330人。生态植被丰富,境內有生态公益林39518亩(其中国家级23265亩、省级16253亩)。是清凉峰自然保护区的重要区块。村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山核桃、竹笋,2015年村民人均收入22241元,是临安市特色村。   后葛村区位优势特独。森林资源丰富,旅游资源充足,文化底蕴深厚,凉源峡漂流坐落在后葛村,2015年接待游客6万人次。三产的发展,为后葛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物资基础,也为“十三五”的发展明确了前进的方向。   “十三五”期间,后葛村将以发展传统农业和现代三产为抓手,以增加集体经济为重点,大力发展旅游业,开拓农家休闲、光观、度假产业,努力打造昌化镇经济社会发展、村民富裕、乡风文明的精品村。   

白牛村

  昌化镇白牛村地处昌化镇西面,属浙江省中心村,有原白牛、高犁、沥溪三村合并而成。全村总面积12.44平方公里,山林面积12907亩,辖16个村民小组,有农户554户,总人口1553人。村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有电子商务、山核桃、竹笋、高山蔬菜等,2015年村民人均收入24713元,2014年为全国淘宝第一村。   白牛村的区位优势明显,白牛村以白牛桥而得名,是古代昌化县四大集市之一,称白牛桥市。国务院副总理汪洋1月20日在浙江调研外贸工作时,他走进昌化镇白牛村调研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情况,6月15,成功举办全省农村电子商务现场会。现有电商企业67家,商品销售额达3亿元,全年接待参观4万人次。电商的发展极大地带动三次产业的发展,为白牛村的发展展现了广阔的前景,也为“十三五”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十三五”期间,白牛村将以发展电子商务为抓手,农民增收为目标,增强村级集体经济为重点,打造昌化镇社会经济发展、村民富裕、文明和谐的中心村。   

东街村

  1、东街村是一个大村,集镇经济文化中心为一身,并竭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我们通过规避自身的劣势,利用自身优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迅速扩大了经济来源。2007年村级集体经济达到103万元。   2、为了深入贯彻中央的“三农”政策,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村两委会结合本村实际,提出了“稳定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发展第一、二产业发展”发展工作思路。我们动员有条件的村民配套发展有关的项目,迄今发展种植大户2个,个体工商户200多个。   3、在抓好村民增收的同时,我们还尽力完善村民的社会保障机制,努力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我们一是对60周岁以上的村民发放一定数额的生活保障金;二是对参加新型合作医疗保险的村民,每人每年给予一定的补贴。   

孙家村

  孙家村位于临安市昌化镇东北部,全村有11个村民小组,共354户1202人。全村土地面积合计29467亩,其中耕地面积793亩。近年来在村党委和村委会的积极领导下,村民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给百姓们带来了很大的实惠,2011年村民人均纯收入14761元。   在党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下,村领导班子大胆解放思想,紧急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经过孙家村党支部、村委会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先后投入资金建立了老年活动中心,村民健身活动场所,村幼儿园等公共基础设施。并花大力气对村容村貌进行了改造,对村内河道进行了整治,对昌孙公路进行了路面拓宽及浇筑。相信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村党支部、村委和广大干部群众的艰苦努力,孙家村一定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道路上大步前进!   

西街村

  西街村地处临安市中西部,既有悠悠水相畔,又有02省道和杭徽高速公路横贯其中,交通便利,信息发达,群众思想活跃。全村8个村民组,310户,899余人,其中有党员36名。西街村方园3、4平方公里,经济以发展工商业为主保,2011年人均收入超过13737元,村集体收入30万元。   


朱白村特产大全




朱白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