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溪源村位于湍口镇西北部,村域面积14.913平方公里,于2007年11月由塘溪、岔口两村合并而成,有8个村民小组,驻地岔口。全村共285户,1035人。山多地少,现有耕地374.4亩,山林面积22544亩,其中用材林16398亩,经济林6146亩。2008年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为49万元,农民人均收入为6882元。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30112111 | 310000 | -- | 查看 塘溪源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洪岭村 |
洪岭村:由以会头湾为中心,向四周扩散的多个小村庄组成,于2007年由原柴家、东川、天源三村合并而成,辖区面积19.006平方公里,400户,总人口1245人。 |
塘溪源村 |
塘溪源村位于湍口镇西北部,村域面积14.913平方公里,于2007年11月由塘溪、岔口两村合并而成,有8个村民小组,驻地岔口。全村共285户,1035人。山多地少,现有耕地374.4亩,山林面积22544亩,其中用材林16398亩,经济林6146亩。2008年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为49万元,农民人均收入为6882元。 |
凉溪村 |
凉溪村位于湍口镇西部,于2007年11月由原凉溪村和车齐村合并而成。全村170余户人家零星地分布于三条山谷,总人口数为603人。凉溪村有耕地166亩,林地26525亩。全村分8个村民小组。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全村的经济也有了很大的发展。2008年全村集体经济总收入3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7210元。凉溪村是典型的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村落,其中更以山核桃等经济作物为主。 近几年来,村里不断投入资金兴办公益事业。完成了全村主要道路的硬化,大大方便的全村村民的进出。在蒲坑口还新建了老年活动室、村民健身小广场等。 凉溪村是一个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村容整洁、民风纯朴的村庄,相信在全村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无论在经济还是在文化上,凉溪村都会有更大的发展。 |
塘秀村 |
塘秀村座落于临安市湍口镇,距湍口镇政府16公里,由原塘里、秀上、葛家三个自然村合并,全村总户数234户,总人口800人,山林面积18000亩,农田面积247亩,旱地面积47亩,山核桃面积3151亩,药枣面积650亩,毛竹面积1165亩,石笋面积280亩,茶叶面积600亩,是一个典型的生态型山村。村级集体经济比较薄弱,2009年村民人均收入达收入7845元。计划生育组织健全,计划生育率100%,无计划外生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97%以上。 几年义务教育得到全面普及,全村无漏学、失学现象。社会文明风尚良好,近几年全村未发生治安事件。2002年被镇政府授予“安全文明村”。2004年12月,顺利通过了临安市新 农村建设办公室的验收,被湍口镇政府授予“放心村”。被临安市安委会授予“卫生村”。随着2008年临安市清洁乡村的活动的开展,村庄卫生变的干净整洁。村民也开始渐渐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2008年被杭州市评为杭州市级“文明村”。 |
湍源村 |
湍口镇湍源村位于湍口镇的南部,是湍口四条源中地势最平坦,居住人口最集中的一条源。2007年村规模调整的勤丰、陆家两村合并而成,全村11个村民小组,396户农民,农业人口1285人。湍源村拥有山林面积28000余亩,其中山核桃面积10600余亩 ,大力发展山核桃这一主导产业。组织山核桃管理培训,建立了山核桃生态示范园区,省级山核桃林节水灌溉项目正在实施。山核桃产量逐年增加,村民收入逐步提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村民对生活环境和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有线电视入户率达100%;通信网络全覆盖;建有村办公场所:老年活动室、图书阅览室;成立了昌化民歌演唱队等。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湍源村着力新农村建设,全面实施“道路硬化、路灯亮化、村庄美化、卫生洁化”。贯通全村的6.7公里道路及主要村道全部硬化,客运班车准时营运,村民出行方便。做好“清洁乡村”工作,建立垃圾箱,村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通过河道整治,河道畅通,溪水清澈,溪鱼成群。做到村容整洁,环境优美。 |
童家村 |
湍口镇童家村是湍口镇洪岭片最大的行政村之一,由原来的童家、西川、赤坑三个村合并而成,包括何家、张家、童家、范村、灰岭脚、庄前等十多个自然村,幅员面积达4平方公里,全村有人口1200人,耕地700亩,现有山林总面积20万亩,其中毛竹2万多亩,分布在西川、赤坑、童家将近20多个山坞里。水稻种植和竹林笋种植农副产业是村级主要经济产业, 2009年以来,先后完成100多亩低产农田改造、新建堰坝2处、立面浇筑堤坝600多米,开展清水河道治理1500米,还对一些溪沟进行砌坎,水沟进行修复,农田灌溉渠道进行了整修等,为农民农业发展、增收提供了保障,并紧紧依托我村农副产品特色,大力发展山核桃、番薯干等农副产业,努力打造自身品牌,不断开拓市场,切切实实为农民谋利益。童家村特色农产品为花木、毛竹、药枣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洪岭馒头节”,每年的农历五月,正是春粮小麦丰收季节,到了六月,农忙已过,农民生活相对空闲,于是,当地百姓家家户户做馒头,用馒头和其他食品来祭祀方腊起义军的亡灵,形成了独特的地方文化风俗,。童家是中心村,2012年正努力创建精品村,村舍呈长方形布列,环山抱水,环境优美。 |
二联村 |
二联村坐落于湍口镇东南角,与桐庐、淳安两县相邻,谓之“鸡鸣三县”的独特地区,淳安的溪水经桐庐的瑶溪流经二联进入分水江。全村195户,8个村民小组,585人,散布在13.01平方公里范围内,村居分散地势复杂,复杂的地域环境和交叉的行政区域划分并未成为祖辈们“同饮一溪水,同种一畈田”的矛盾障碍,上辈的传统美德延续至今,而世代和睦相处。2010年全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3080元,村集体经济总收入54.53万元,人均集体可支配收入达932元,农村经济总收入1100万元。 二联村村道硬化率100%;饮用水工程于09年完成并验收通过;全村通电率100%,家家户户安装有线电视;在特色村的建设过程中,将要兴建500立方米的防洪堤。本村的绿化环境、生态环境、卫生环境都得到了提升;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硬件设施已全部到位。现在的二联村,村庄生态环境优美,石斑鱼基地已建成,红豆杉产业有一定名气,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
雪山村 |
湍口镇雪山村位于湍口镇东北部,由原军建、潘庄、韩家、横塘四个村合并而成,平均海拔500余米,长年温度较低取名雪山村。全村地域面积28.8平方公里,为全镇之最,有12个村民小组,共323户,农业人口1049人,全村林地面积30.6万亩,人均山林面积29亩,耕地面积867亩,人均仅0.83亩,山多地少,是个典型的山区村。2009年雪山村集体经济总收入为61万元,农民人均收入为7591元。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村民对生活环境和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有线电视入户率达100%;通信网络全覆盖;建有村办公场所。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贯通全村的6.7公里道路及主要村道全部硬化,客运班车准时营运,村民出行方便。做好“清洁乡村”工作,建立垃圾箱,村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通过河道整治,河道畅通,溪水清澈,溪鱼成群。做到村容整洁,环境优美。根据新农村建设经济发展的要求,该村致力发展经济,结合本地特点大力发展毛竹产业。开展笋材二用基地建设,大力发展高山蔬菜以及两瓜,建立了高山蔬菜专业合作社,为农民提供信息、协调等服务,通过努力村民人均收入已近8000元。 |
迎丰村 |
湍口镇迎丰村总面积11.2平方公里,8个村民小组,3个自然村,分别是凤凰山、杨村、万家。2009年全村总户数296户,其中农户数295户,总人口944人,其中农业人口942人。耕地面积465.5亩,其中水田427亩,旱地38.5亩,林业面积14629亩,人均耕地面积0.493亩。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10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8380元。迎丰村目前产业现状主要以农作物种植和林业生产为主,发展的设想为:扶持蔬菜、杂粮、养殖等已有产业做大做强;出台创业优惠措施,鼓励和推动村民自主创业;引进对外合资企业在本村投资,逐步形成新的产业发展方向。村道硬化率100%;饮用水工程也以全部验收完成;全镇自来水厂正在我村紧锣密鼓地建设中;全村通电率100%,家家户户安装有线电视,部分家庭已升级为数字电视;有电信、网通服务站点;已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山核桃节水灌溉工程,山林水土保持项目。 |
湍口村 |
湍口镇湍口村总面积18平方公里,与沈溪合并,村规模调整后,15个村民小组(湍口老村9个,沈溪6个),全村总户数452户,总人口1512个人,人口自然增长率4%,耕地面积528亩,其中水田328亩,旱地200亩,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69万元,农民人均收入8100.00元(包括山林流转,农户山核桃的收入在内)。湍口村村道硬化率100%;饮用水工程于07年完成并验收通过,自来水厂正在建设中;全村通电率100%,家家户户安装有线电视,部分家庭已升级为数字电视;有电信、网通服务站点;已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山核桃节水灌溉工程,山林水土保持项目。以生态致富农民为目标,大力发展非木质和生态旅游经济。目前全村全村农家乐经营户有47户,接待床800余张,餐位1200余人,2008年度“农家乐”经营收入近100万元,既解决了就业问题,又壮大了集体经济,实实在在的促进农民增收。较好地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三赢局面。 |
三联村 |
三联村位于山核桃之乡昌化湍口镇,地理位置优越,昌文公路南北直穿我村,交通便捷。 人口组成 : 2007年全村有500户人家,总人口1600人,分为15个村民小组。 经济结构 : 三联村是典型的、以农业生产为主,以山核桃等经济作物为主,及农副产品加工业为辅的村庄,没有村办的企业。全村耕地面积800 亩,其中水田500亩,旱地300亩,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2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6000多元。全村有200余名精壮劳力,常年在大、中城市打工。家庭经营的小生意,近年来发展很快,但总体效益非常一般。全村有5个养猪专业户,5个养羊专业户, 3家医疗站,各类店铺大小10家,农用拖拉机19台,载重卡车3辆,联合收割机1台,挖掘机1台,大、中、小营运车辆15辆。 发展方向: 三联村多山,丘陵,山林面积大,多石灰山,适合山核桃生长,是昌南地区著名的山核桃产区;水利设施方便,日照充足,是有名的蚕桑基地,同时,建立经济合作社,增加村民家庭收入;继续抓好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加强技能培训,向外输送剩余劳动力。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村民当家,依法治村,逐步改善全村水、路、电、渠等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为建设文明富裕的新三联而努力。 |
桐坑村 |
桐坑村位于湍口镇西部,紧邻淳安县,村域面积5.637平方公里,有2个村民小组。全村共124户,427人。山多地少,现有耕地75.2亩,山林面积5351亩,其中用材林2967亩,薪炭森573亩,经济林1811亩。2008年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为1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为6621元。 |
石室村 |
石室村村委驻地在顾家自然村。北纬30度,东经119度。距湍口镇政府9公里。村城四至:东临塘溪源村,南界淳安县瑶山乡,西至桐坑村,北靠塘秀村。村域面积12.0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9亩,其中水田234亩、旱地65亩。山林面积17595亩。全村223户,728人,8个村民小组。 村出山坞,群山环抱,山多巨石故名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