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浙江省 >>杭州 >> 临安区 >> 龙岗镇 >> 林坑村

林坑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林坑村谷歌卫星地图)


林坑村简介

  林坑村系原林川、东坞、西坞三村合并而成,村域面积13.8平方公里,辖494户1656人。林坑村现有山林面积1.7万亩,耕地1084亩,其中水田870亩,山核桃种植面积9329亩,占山林面积的54.9%,年产山核桃250吨,是农民收入的主要经济来源。
  “发展是第一要务”,我们将创建与发展相结合。通过一年的努力,完成东坞黄泥塘水土保持工程、东坞山塘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成500亩山核桃高效示范基地;完成4万余平方米的“赤膊墙”粉刷;道路硬化11余公里道路两侧全部完成绿化,安装照明路灯90余盏,新建日处理100吨以上污水处理池2处,新建固定垃圾箱23只,移动垃圾箱70余只,建立安装健身休闲场所2处。
  我村已通过省级村庄整治组验收,等到了充分的肯定。其余几个工程也全部完工,特别是500亩山核桃高效示范基地的建立,得到了省委书记赵洪祝的高度赞扬。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30112117 310000 -- 查看 林坑村谷歌卫星地图

林坑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林坑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汤家湾村

  我村自改革开放以来,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发展三大产业,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其中农业以娘娘畈的耕作为主,盛产小麦、水稻、玉米及油菜;工业方面主要以炒货食品深加工为主,木材加工、服装、丝织等轻工业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服务业方面更是为龙岗镇的旅游服务做出了贡献,深得外地旅客的好评,其中以提供旅客餐饮及住宿服务为主。   一直以来,我村坚持走多元化,集约化的经济道路,因而摆脱了农民对农业及畜牧业的依赖,粮食生产逐渐形成了机械化一条龙服务,民营企业也有了长足发展,逐步解决了剩余劳动力,增加了农民收入,其中,2011年我村农民人均收入达11000余元。   另外,我村在围绕经济建设的同时,也积极推进村个向事业的发展。努力打造和谐、文明、优美的新农村形象。 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我村办起了多个健身娱乐场所,创办了老年活动中心、图书室,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活。卫生方面也大有改观:在各个村都建造了垃圾箱和垃圾中转站,并配备了清运车和保洁员,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此外,我村积极响应打造“三化农村”的号召,使得道路硬化了,路灯亮化了,环境也进一步绿化了。近年来,我村连续获得了杭州市“先进基层党支部"、临安市”新农村建设先进村“、临安市”文化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新农村建设是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为此,我村将继续着力于全村的新农村建设工作,为把我村建设得更整洁,更文明,更美好而努力奋斗。   

大峡谷村

大峡谷村  有“峡谷第一村”之称的大峡谷村,位于18省道9公里处,国家4A级景区浙西大峡谷主要景点“剑门关”、“柘林瀑”、“浙西第一漂流”都座落在本村区域内,四周山峦叠翠,终年云雾缭绕,门前溪水潺潺;高高低低的石板路,依山而建的民居,具有典型的昌北民俗风情。2008年小村合并后,有柘林、兰坪两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现共有常住人口597人,193户,占地面积18.6平方公里,全村耕地面积 505 亩,全村共有生态公益林1200余亩,森林覆盖率86%。主要经济来源于“农家乐”接待收入及土特产山核桃,笋干等, 2011年人均纯收入达12912元,村集体经济收入102万。近年来,我村立足实际,通过创新思想观念,发展旅游特色产业,“农家乐休闲旅游迅速发展为新的休闲娱乐方式,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新的经济增长点。全村现有农家乐经营户28家,床位800余张,餐位数1500个,停车位150余个,旅游从业人员达到200余人; 2011年全村共接待游客近1.43 万人次,收入达160余万元,乡村旅游工作已经成为该村农村收入和集体经济新的旅游经济已经成为该村农民收入和集体经济的新的增长点。大峡谷村先后被评为临安市先进党支部、临安市安全文明村、文化示范村,杭州市“庭院整治”示范村,省级重点整治村,临安市“清洁乡村”工作示范村、临安市文明村、杭州市生态村,杭州市“幸福里的醉美乡村”参评单位,市级农家乐休闲旅游特色村、省级旅游特色村等  

桃花溪村

桃花溪村  桃花溪村位于浙西大峡谷的北部,毗邻浙西天池,桃花溪穿村而过,距杭州120公里,全村人口876人,十个村民小组,276户,8个自然村。全村18.7平方公里,山林面积35389亩,耕地面积1398亩,山核桃林2600亩,毛竹2000亩,小竹2000亩,山村景色迷人,也是典型的“白云人家”旅游特色村。 全村共有党员49名,村两委干部7人,历年来,村党支部领导村委会带领全村百姓在维护稳定,发展经济,改变村庄面貌,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村民生活水平等方面作出了不少的努力,多次被浙江省、杭州市评为“优秀基层党组织”、“浙江省农家乐特色村”“浙江省特色旅游示范村”、“杭州市级生态示范村、卫生先进村、文明富裕村”等荣誉称号。  

华光潭村

华光潭村华光潭村华光潭村  华光潭村位于临安市西北部,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村。她位于国家4A级景区——浙西大峡谷的源头,村庄环绕水库而居,依青山傍秀水,环境清幽怡人。在临安市撤并乡村的浪潮下,2007年10月,她由原石浪、兔川、坞口、车阗寺四村合并而成,属华光潭库区移民新村。这里降雨充沛、空气清新、四季分明、自然环境优美,每年吸引了广大江浙沪等地旅客慕名前来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全村辖4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330户815人口,现有林地面积8739亩,耕地面积551亩,森林覆盖率达78%,2011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39.1万元,人均收入收入达到12402元。华光潭村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下,村两委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建设绿色家园、打造富丽山村”发展目标,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开拓创新,艰苦创业,村级各项事业发展势头良好,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近年来,该村先后获得了“杭州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示范村”、“杭州市卫生村”、“临安市文明富裕村”、“临安市先进基层党组织”、“临安市重点村”、“临安市园林绿化村”、“临安市文明村”、“临安市文化村”等荣誉。2012年度,该村被列为临安市级“绿色家园、富丽山村”产业特色村项目实施村。  

仙人塘村

仙人塘村仙人塘村  仙人塘村位于国家4A级旅游景区—浙西大峡谷腹地,18省道穿境而过,投资10亿、总装机容量8.5万千瓦的华光潭电站坐落其中。“上有螺丝尖顶,下有八仙龙潭”而得仙人塘之名。境内峰峦叠嶂,山高水长,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名副其实的“森林氧吧”。2007年由大九岭、周家、胡家、叶家、上阴山、新兴六个自然村合并组成新村,全村共287户,1508人。山核桃、毛竹、茶叶,为境内主要产业。近几年村民大力发展高山蔬菜产业,产品远销沪杭。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浙西大峡谷的品牌效应,淳朴善良的劳动人民,为仙人塘村迎来了一批批远方的客人。疲惫于城市喧嚣的人们,来体验一下“山-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吧。如诗如画般的峡谷风情,宁静安详的田园生活,身临其境,令人不觉沉浸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中…   村两套班子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道路硬化、村庄绿化、环境净化;积极创建市级“文明村”、“文化村”、“卫生村”、“动物防疫规范化村”等。相信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仙人塘村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龙井桥村

  龙井桥村概况   龙井桥村地处临安西部, (由原杨岭 亭子 龙井三个小村合并而成) 位于大峡谷镇人民政府所在地,在浙西大峡谷景区旁边,八山半田分半水,不仅拥有一流的自然山水资源,而且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龙井桥村有一流的生态环境,优美的自然风光。一条秀丽的小河串村而过。它的名字叫“桃花溪”河上有一座千年的古桥,它的名字叫“长乐桥”还有一个墓园,他是革命烈士的纪念碑,碑上刻着在这个革命老区里献出生命的红军战士姓名。《昌化县志》北区疆域图有“龙井桥”地名。据传,村前桃花溪中,有一盘石,状似龙头,上方有井,俗称龙井。村中并有石拱桥,称“长乐桥”。以此龙井和石桥,故名龙井桥。龙井桥村共有村民198户.   

郡沃村

  龙岗镇郡沃村座落在杭昱线100公里处,距龙岗镇政府4公里,杭徽高速公路、杭昱02省道平行贯穿而过。郡沃村系群干、沃村于2007年10合并而成。全村共有农户221户668人,村域总面积4.4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303.9公顷,耕地面积40.7公顷。   近年来,村两套班子紧紧围绕党的“三农”政策,把如何增加农民的收入当作农村工作的重点来抓。大力发掘潜力,勇于创新,立足于本村的资源环境优势,以发展山核桃产业为主导,竹笋,吊瓜为辅的生产项目,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根据本村的实际情况,建设山核桃林套种杨桐、柃木高效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基地,以山核桃加工产业为龙头,大力发展食品加工业,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个私企业的长足发展,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及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近年来,村里建起了村办公场所,老年活动室也已通过市级验收,我村充分重视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培育了文明村民,使村民文化素质普遍提高;抓整治,保整洁,环境面貌大为改观;村辖区公用设施完善,中心村的主干道和村间道路全部硬化,亮化;设立垃圾箱30余只,垃圾中转房2座;村全面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煤气等清洁能源;粪便无害化处理达标率达70%;村辖区的主要溪流水质及空气质量、土壤质量、环境噪声均达到环境的要求;自来水入户率100%,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   我村以创建科技示范基地,科技示范户为载体,推进农村科普工作。   

林坑村

  林坑村系原林川、东坞、西坞三村合并而成,村域面积13.8平方公里,辖494户1656人。林坑村现有山林面积1.7万亩,耕地1084亩,其中水田870亩,山核桃种植面积9329亩,占山林面积的54.9%,年产山核桃250吨,是农民收入的主要经济来源。   “发展是第一要务”,我们将创建与发展相结合。通过一年的努力,完成东坞黄泥塘水土保持工程、东坞山塘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成500亩山核桃高效示范基地;完成4万余平方米的“赤膊墙”粉刷;道路硬化11余公里道路两侧全部完成绿化,安装照明路灯90余盏,新建日处理100吨以上污水处理池2处,新建固定垃圾箱23只,移动垃圾箱70余只,建立安装健身休闲场所2处。   我村已通过省级村庄整治组验收,等到了充分的肯定。其余几个工程也全部完工,特别是500亩山核桃高效示范基地的建立,得到了省委书记赵洪祝的高度赞扬。  

兴龙村

  兴龙村位于龙岗镇汤家湾东面,杭徽高速公路龙岗出口与02省道交界处。二00七年十一月,根据临安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我村调整村规模,撤销燕岭村、中胜村、茆里村建制,设立新的兴龙村,村委会驻地设为原茆里村。现我村土地面积12955亩,其中山核桃经济林2000余亩;全村分10个村民小组,共408户,1318人,人均年收入9126元。我村先后还获得“文明村”、“小康村”等荣誉称号。村级经济的发展壮大与村文明建设的不断提高,让我村各方面事业得到了有力的支持和快速发展。   一、村庄整治方面   我村今年作为杭州市级重点整治村,结合临安市村庄整治工作文件精神和镇党委、政府的要求,结合本村实际,实施村庄整治规划,从加强领导,制定实施方案,突出工作重点,明确责任,强化监督等方面入手,扎扎实实地开展了村庄整治工作,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生产、生活环境有了新的改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我村新建垃圾中转房3座,垃圾箱42只,垃圾桶20只,配置垃圾清运车5辆,同时配备保洁员 人,做到垃圾日产日清,集中处理;浇筑柏油路3.3公里,水泥路2.4公里,同时主干道安装路灯95盏,让出行的村民安心、放心;河道清理3.4公里;房屋赤膊外墙进行粉刷,共计22000余平方米;土地复垦450余亩,为土地资源贡献力量;家家门前拥有“小花园”等等,使我村真正做到了“环境美化了,道路硬化了,路灯亮化了”。   二、村庄文化方面   首先健全村办公活动场所,主要是村办公楼的修建。按照要求,进行办公室各部门功能划分,建立老年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等,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也方便村委干部和群众的交流。其次新建共厕一座,完善公共卫生。在宣传廉政文化方面,结合实际,努力营造“廉洁、守法、诚信、文明”的社会风气和氛围,让全村党员群众做到以廉为美,以廉为善、以廉为荣。我村积极利用宣传窗、标语、横幅进行广泛宣教,使廉洁文化深入人心。我村利用村务公开栏对村级财务、生育指标、林权转制等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信息公示上墙,让群众明明白白,让“村官”清清白白。   三、村庄经济方面    我村西与龙岗镇城镇区相连,与地塔自然村隔地塔溪相望,北部为龙岗工业功能区所在地,杭昱高速公路和省道杭昱线穿村而过,交通极为方便。几年来,我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城乡一体化。在工业方面,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积极实践镇党委、政府的发展思想,争取成为了龙岗工业功能开发区所在村。在农业方面,村庄的经济林产业逐年发展,其中以山核桃最为突出,年产量100余吨。经过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逐年壮大,村民过上幸福的小康生活。   新农村建设是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我村在不断建设中不断总结,努力完善各项建设,积极争取各个创建项目,让我们村有越来越多的荣誉,有越来越高的经济收入,有越来越高尚的文明,让我们村成为龙岗镇新农村建设的典范。   

龙井村

  龙井村溪源纵深,森林覆盖率高,山水资源丰富。现已开发临安市杭临龙潭水电站和浙西大龙湾风景旅游公司,效益良好。龙井村虽然村民不是十分富裕,但以两家企业为支撑,使新村民向高福利的目标迈进。目前已建立了教育奖励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免费制度,电视收看免费制度,生态建设补助制度,村民年终福利制度。用于各项村民福利的资金在60万元以上,村主干道都进行了硬化和绿化。  

峡谷源村

  峡谷源村位于临安市龙岗镇华光潭水库上游,与安徽省绩溪县、临安市马啸衔接,区域面积6.84平方公里。峡谷源村浪广岭、太子尖毗邻清凉峰国家自然保护区,青山绿水、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每年盛夏,前来避暑游玩的客商络绎不绝,更是无数“背包族”、“驴友”、“骑友”向往的旅游胜地。峡谷源村依托鸡血石、田黄石及其工艺品的销售,增加了村民的经济收入,提高了群众的生活水平,改变了农村的村容村貌。全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总户数258户,总人口725人,劳动年龄段内的劳动力为479人,村集体收入33万元,人均纯收入为11117元。全村共有耕地面积为591亩,其中水田为248亩,旱地为243亩。实有山林总面积8677亩,家庭承包责任山739亩,集体统管山7938亩。其中生态公益林4555亩。  

百丈村

  龙岗镇百丈村,有原双十、毛山、杨树三个村组成。距离昌化镇以西16公里,地处百丈山麓,因而得名。我村沿山而筑、层叠而上,董溪贯穿全村,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昔日是去往昌北地区的交通要道,地理位置十分险要。全村有村户284户,923人,总耕地面积为1150亩,山林面积2万余亩,另外,山核桃种植面积800余,毛竹1500余亩。其中,山林、毛竹、山核桃是双石的主要经济来源,而毛山道主要经济来源是毛山发电站及毛竹;杨树以种植业为主。   为了积极响应创建和谐社会,我村自改革开放以来,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大战三大产业并取得一定成效。其中,杨树以水果种植、高山蔬菜种植为重点,集中发展科技农业,努力将农业向多元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使村民摆脱了对原始种植业、畜牧业的依赖。   工业方面,毛山电站利用天然水利资源进行发电,为毛山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旅游服务也方面,我村也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其中双石有着独特的自然风景吸引了外地游客。日后,我村也计划继续开发旅游项目,为我村第三产业的发展谋出路。    当前,正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初期,我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不忘提高村民生产生活环境的质量,努力营造文明向上,整洁优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新风尚。并结合新农村建设工作,使我村村容村貌得到了明显改观。其中,卫生方面,我村新建垃圾桶16只,垃圾中转站一座,并配备清运车一辆,保洁员4名。   文化方面,我村于2008年7月组建了一支村民舞蹈队,并多次参加市级、省级文化娱乐活动。的同时,也宣扬了民俗文化。此外,我村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以及政府领导的帮助下,积极改善道路基础设施,使得杨树通往双石的村道基本硬化没接下来,我村预计在未来三年内,继续将我村其余村道、林道进一步改善,以方便村民的农田、山林耕作。    新农村建设,是顺应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发展农村经济、统筹城乡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为此,我村将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发展新时期的新机遇,通过村两套班子的努力,与广大村民积极配合,使败仗村走上快速、健康、有序的发展道路。   

相见村

  相见村:位于龙岗镇北部,坐落于浙西大峡谷景区内。共辖2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现有138户,425人,耕地面积422亩。  

玉山村

  中国“四大名石”之一昌化鸡血石的产地,因此又称“国宝村”。位于浙江省临安市昌化镇西50公里的浙西大峡谷源头,海拔1300多米出产昌化鸡血石的玉岩山脚,山村周围群山环抱,峻岭绵延,高山峡谷形成了独特的气候条件。当地民谣有:板桥直垄通,风雨不断踪。夏天盖棉被,十月雪花飘。   当地流传着许多有关鸡血石的传说,最为感人是凤凰灭蝗虫,血洒玉岩山的故事。鸡血石的开采和利用,始于元代,兴于明、清。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鸡血石可以切磨制作成各种规格的印章及工艺品欣赏和珍藏。鸡血石由于产量稀少(昌化玉山是全世界仅有的产地),开采艰险,因此一方好的鸡血石价格极为昂贵。“玉在山而草木润,人藏玉而万是事兴”收藏鸡血石会带来好运。昌化鸡血石在治印、工艺雕刻、藏品赏石领域,以自身的影响构成了“鸡血石文化”,清朝康熙、乾隆和毛主席都藏有鸡血石印章。要深刻了解昌化的“鸡血石文化”只有到它的原产地——“玉山村”。   玉山村共有130多农户,500多人口,其中130多人从事矿石开采。存款在100万以上的农户占50%以上,全村共有30多辆家庭轿车。仅去年一年鸡血石的产值达1500万元,远销香港、台湾、日本、新加坡、美国等地。  

五星村

  临安市大峡谷镇五星村位于浙西山区,由原来的上坪村、下坪村、三垅村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五星村拥有丰富的自然山水资源和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勤劳的五星村民利用天然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的自然风光开办了别具一格的农家乐,热诚的欢迎各位旅客的光临。  

太平村

  太平村位于龙岗镇西部山区,由原狮溪、太平两村合并而成,村域面积7.5平方公里,辖212户661人。全村50%以上的村民从事矿山开采和玉石经营,2011年村集体收入1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1043元。太平村地理位置独特,生态资源良好。村庄平均海拔在800米以上,夏季天气凉爽,适宜避暑;冬季则多数时间被大雪覆盖,到处银装素裹,呈现出一派江南地区的“北国风光”。   近年来,太平村积极探索新农村建设模式,开展道路硬化、路灯亮化、环境美化、污水净化以及修建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等工程,继续发挥村民主体作用,以村庄整治为重点,科学领导,统筹规划,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太平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样板村、示范村。  

上溪村

  上溪村位于龙岗镇西部山区,平均海拔在800米以上,由原竹岭、上溪、落塘三村合并而成,村域面积9.57平方公里,辖203户634人。上溪村现有耕地面积482亩,林地面积11360亩,2014年村农民人均收入14698元。   上溪村生态资源丰富,有昌化鸡血石、山核桃、高山蔬菜等特色产品。村庄地理位置独特,处于百丈岭和纤岭两条古道的中间,近年来,前来徙步登山游玩的游客及“驴友”络绎不绝。同时也是外地客商到昌化石产地进行商务活动的必经之路,村两委依托昌化石原产地优势,积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规划建设昌化石产地文化中心。近年来,村两委会着力改善村容村貌,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逐步把上溪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美、村风民风和谐、产业模式多样、社会保障健全、乡土文化深厚、农民生活安康的新农村,实现“村美、家富、人和”。  

东塔村

  东塔村位于杭州市临安的西北部,由原后山、毛塔、浮桥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村,毗邻著名的国家4A级景区浙西大峡谷景区,风景秀丽。全村现有常住人口242户,747人,现有耕地面积481亩,森林覆盖率达到85%。近年来,东塔村依托其有利的地理位置优势,在各级领导部门和村两委的努力下,全村人民开拓进取,奋发建设,使得全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上了很大一个台阶。通过各项工作的开展,实现了道路硬化、路灯亮化、环境美化,也相继成功创建了临安市卫生村、省重点整治村、低产田改造等等项目,极大的改变了村容村貌和生活环境,提高了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村两套班子利用优势,发展经济实力;科学合理规划,确保村容整洁;严格各项制度,实现村务民主管理,抓住机遇,精心策划,集中精力、财力,为的经济发展做更大的贡献。  

华川村

  龙岗镇华川村位于龙岗镇的西北面,西与岛石镇交界,北与安徽交界。距龙岗镇政府27公里,总人口644人,辖6个村民组,可耕地300余亩,山林面积8500亩,村党组织设支部,村“两委”2013年换届后由6人组成。全村共有党员29人,其中女党员2人。村民主要收入以种植和打零工为主,主要是种植山核桃、茶叶。2014年村人均收入19461元,其中山核桃收入占总收入的80%以上。村集体主要以项目补助收入为主。近年来,村两委班子注重为民办实事,通过建设新办公大楼,“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硬化道路,修建林道,加固水库挡墙,铺设林地喷滴灌工程等基础工程建设,村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新溪新村

  新溪新村:由新溪、许联两村合并而成,座落于龙岗镇政府西部5公里处。共有1118人,366户,现有居住点6处:塘源、新溪坞、杨树坞、许联、新溪、里同家等。  

国石村

  国石村:位于浙西大峡谷上游,区域面积5.98平方公里。共有10个村民小组,总户数358户,总人口1047人。  

鱼跳村

  鱼跳村:位于浙西地区,2007年10月由原鱼跳、赤岭、朱岭三村合并而成,共有256户,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756人。总面积9.6平方公里。  

望湖村

  望湖村:地处浙西山区,座落在华光潭水库南岸,辖周家、张姚、韩家、杨家、徐家等5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有268户,人口815人。18省道支公路直达各自然村,总面积8.4平方公里。  

无他村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村积极鼓励和发展个体私营企业,目前全村现有企业近20家,以食品(山核桃)和零件加工等为主导行业,村民有60%以上的以劳力务工为主,而真正从事传统农业者不足30%,有效的转变了村经济结构。在加强了传统型经济林木山核桃的现代化管理,我村同时也加大了对发展现代农业的力度。近年来新发展了以黑李为主的经济林木,并竭力打造成为临安的黑李种植基地。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集体经济的壮大,村里投入巨资兴办公益事业。村内道路已基本硬化,村内绿化面积不断上升。特别是新一届村领导班子上任后,村里修建了篮球场一座,大大丰富了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在村头新建景观凉亭一座,大大方便了村民的进出候车。特别是紧抓创建区级整治村的契机,陆续投资修建了村办公大楼,垃圾箱 座,垃圾中转房一座。粉刷墙面 平方米。新建铺设了生态污水处理管道2座,对部分村民的生活污水和工业企业生产污水进行了统一收集处理。无他村基本符合了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通过了村庄整治验收,并被评为了杭州市卫生村。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远而繁重的任务,要建设新农村,培育新农民,让农民富起来,必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为村民半实事。我村将在村两委会的带领下,完成上级任务,因地制宜,长远考虑,制定规划,续写无他村辉煌。  


林坑村特产大全




林坑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