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浙江省 >>杭州 >> 桐庐县 >> 凤川街道 >> 翙岗村

翙岗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翙岗村谷歌卫星地图)


翙岗村简介

  凤川街道翙岗村位于凤川街道南面,320国道以北,由原来的凤岗、凤新、凤镇、石桥、梅山五个村合并而成,东侧与大源溪相接,北面毗邻三鑫村。明初著名政治家刘伯温这样描述翙岗“村南黄杨尖三峰插天,犹如护卫列戟于后,东面大源、小源两水滢回,呈龙盘凤翥之天子气象”,并题匾“凤翙高岗”,也这是翙岗村名的由来。翙岗村行政区域面积8.8平方公里,共有山林面积10200亩,耕地总面积3236亩。全村共有1787户,人口4878人,下设21个村民小组。翙岗村党委下设凤岗、凤新、凤镇、石桥、梅山五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81名。翙岗村现大力开展古村落保护开发利用,目前虽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已获得国家级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省农办的美丽乡村精品村和传统文化村落、省级中国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文化村落等诸多荣誉,下一步打算在财政扶持的基础上,由村进行资金引进、招商等,加大资金来源,为更好地开展古建筑开发利用打好坚实基础。翙岗村还曾先后获得2010年度县先进基层党组织、2010-2012年县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县级体育特色示范村、市劳动保障站(室)先进单位、市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示范村等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30122005 310000 -- 查看 翙岗村谷歌卫星地图

翙岗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翙岗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翙岗村

  凤川街道翙岗村位于凤川街道南面,320国道以北,由原来的凤岗、凤新、凤镇、石桥、梅山五个村合并而成,东侧与大源溪相接,北面毗邻三鑫村。明初著名政治家刘伯温这样描述翙岗“村南黄杨尖三峰插天,犹如护卫列戟于后,东面大源、小源两水滢回,呈龙盘凤翥之天子气象”,并题匾“凤翙高岗”,也这是翙岗村名的由来。翙岗村行政区域面积8.8平方公里,共有山林面积10200亩,耕地总面积3236亩。全村共有1787户,人口4878人,下设21个村民小组。翙岗村党委下设凤岗、凤新、凤镇、石桥、梅山五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81名。翙岗村现大力开展古村落保护开发利用,目前虽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已获得国家级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省农办的美丽乡村精品村和传统文化村落、省级中国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文化村落等诸多荣誉,下一步打算在财政扶持的基础上,由村进行资金引进、招商等,加大资金来源,为更好地开展古建筑开发利用打好坚实基础。翙岗村还曾先后获得2010年度县先进基层党组织、2010-2012年县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县级体育特色示范村、市劳动保障站(室)先进单位、市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示范村等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园林村

  凤川街道园林村是2004年村规模调整后由原旺家弄、上喻和凤龙三个村合并而成,东临桐庐经济开发区凤川区块,南接杭新景高速公路,西与城南街道接壤,北依320国道,杭新景高速和320国道穿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全村下辖10个自然村,住户1125户,总人口3190人,区域面积4.72平方公里,土地面积6170亩。园林村党委下设凤龙、旺家弄、上喻三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31名。园林村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下,认真组织群众走联合发展的经营模式,以森禾苗木公司为龙头,进一步扩大花卉苗木种植规模,引进新品种,同时认真进行市场调研,结合园林村特色,积极申报农业项目,逐步形成园林村种植业特色农业,为提高农民收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园林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迅猛发展,先后获得杭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桐庐县创建平安村工作先进集体、浙江省行政村示范档案室、杭州市卫生村、杭州市“庭院整治”工作示范村等一系列的荣誉称号。  

岩桥村

  岩桥村位于桐庐县的东部,桐君街道的东部边缘,东面与凤川接壤,与仁智村相隔一条七常线;南部与东兴村相邻;西面与下洋洲村相距2公里;北与滩头村相隔320国道。距桐庐县城中心4公里,由岩桥、桥外、大埠上三自然村组成,农户636户,人口2120人。   

桑园村

  桑园村位于桐庐县开发区中心位置,地处桑园路与云栖路中心路段,毗陵规划中的树人大学桐庐新校区,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全村总人口750人,农户总数270户,2008年度村集体经济收入17.43万元,人均收入8018元。村两委会成员团结一致,齐心协力,艰苦创业,为改变桑园村的面貌奋斗不息,认真抓好农村经济结构向城市化发展的机遇,努力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经过多年的努力与拼搏,在有关领导和政府的支持下,我村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中在2008年被评为桐君街道最清洁村。  

滩头村

  城南街道滩头村位于富春江旁,属经济开发区块,距桐君街道办事处6千米,离县城5千米,全村共有2290人,是一个城乡结合部村。   滩头村在七十年代初,村貌旧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及上级领导的重视与关心,在新一届村委班子上任以来,为改变以往的村容村貌,特组织开展了以下工程:   一、建设新农村,村镇规划及旧村改造。   此次改造共计拆除农户旧房危房9200余平方米,总投资110万余元。在原基新建住房96户,共计9172平方米,幢幢高楼耸立,村容村貌有了极大的变化。   二、创卫清洁家园。   为响应县政府及街道办事处“清洁家园”的号召,村委在全村范围内整顿、解决了存在多年的臭水沟、杂草、垃圾堆放等问题。铺设水泥路面、集中处理垃圾、搞清卫生死角   

潇源村

  凤川街道潇源村位于凤川镇东南部,东临诸暨市,南接新合乡,山林植被丰富,自然环境优美,全村总人口1231人,总户数417户。   主要农产品:韭菜花,柠檬,弥猴桃,平菇,大树菠萝,美国香瓜   村内资源:方铅石,煤   改革开放以来,全村社会经济和精神文明等方面均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生产和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09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7132万元,其中工业产值1006万元,村域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新局面已经形成,全村的社会经济建设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外源村

  凤川镇外源村位于凤川中部,该村北接三鑫村,南连潇源村和大源村,自然环境较好,植被丰富,空气清新,气候宜人。全村现有高家、上店、中巡、凤源四个自然村,总户数458户,总人数1499人。   改革开放以来,全村社会经济和精神文明等方面均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生产和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09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6618万元,其中工业产值1080万元,主要工业产品针织及玩具加工等。村域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新局面已经形成,全村的社会经济建设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2009年全村人均收入达9640元。   

西庄村

  西庄村位于桐庐县东部丘陵地带,东经119.40。,北纬29.35。处于凤川镇西北部,距凤川镇政府2KM,村东南群山叠起,西北与桐庐镇仁智村毗邻,北与上喻村相接。元代,华姓由河南辗转迁居来此,建村居于临溪西,故而得名。 2010年户籍人口1421人,户数458户,党员44人,山林面积6557亩,人均收入9646元。   目前社区内有图书室、阅览室、电视室、乒乓球室、远敎播放室等文化设施。现有华星印务公司、华旭工艺品厂等数家企业,农业经济发展快速,以“华欣生态农庄”和“华洋苗木场”为中心,蜜梨和花卉150亩,形成了500亩水果、花卉、苗木、水产基地。几年来,西庄村先后被授予县级小康村、文明村、“十百”工程示范村、省级生态村、省级卫生村等荣誉称号。   

大源村

  桐庐县凤川镇大源村位于凤川镇的最南端,属纯山区乡村,大源村由东毛、西毛、东下坞、西下坞、戴家畈、潘西坞、甘竹、华家塘八个自然村组成,全村农户总数677户,总人口2084人,拥有耕地1089亩,山林75624亩,人均占有耕地0.52亩、林地36亩;区域面积56平方公里。县道公路柴雅线穿境而过,所属8个自然村村通车。富春江支流大源溪主流源头发源于华家塘自然村的倒山岭。境内有二条溪流,支流于东毛村口汇合流入位于大源溪下流外源村境内的蓄水为1700万方的肖岭水库。  大源村森林资源丰富,生态公益林封育良好,森林植被茂盛,山清水秀、景色秀丽、旅游景点众多,沿柴雅线向东南延伸5公里,过雪水岭隧道可到达著名的“天龙九瀑”景区。沿线有“神仙棋盘石”,“龙翘尾”“船形山”等景区可观赏。另一主流域从西毛到华家塘,一线的景点有:从田落坞翻越老虎到西坑可进入富春江镇的白云源景区,下车坑进入凤川镇小源山群众景区,这一条线是一个野营登山休闲好去处。从华家塘进入倒山岭,沿途有“老鹰嘴”“天鹅下蛋”等颇具特色景点可供游玩。  大源村特农林产品有箬叶、茶叶、杉木、毛竹、笋、香榧等,特别是“三源箬叶”,大源村是主产区,“三源箬叶”曾获省农博会金奖与银奖,年产量在百吨左右,大源村山高气爽的地理环境为生产优质茶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因此是生产“雪水云绿”名茶的主产区。同时大源村山清水秀无环境污染,也为生产无公害农产品提供了保障,大源村有万亩毛竹林,是省级无公害毛竹笋生产基地,另外还有“云海农庄”等休闲度假场所,内有观景、野营、野餐、餐饮住宿等设施,是城市居民放松心情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大源村在新农村建设中,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规划建设,把旧村改造与新村建设想结合进行建设,村内里弄道路全部实现路面硬化,村庄环境进行了绿化、美化,通过清洁家园行动建立常年保洁制度配备人员与设施等措施,保持了村庄的常年清洁美观。在每个自然村都规划建成了村景公园与休闲娱乐场所,配备了健身器材。  大源村的经济主要来源为林产品产出收入,占村民60%的劳动力从事外出务工,10%劳动力从事交通运输、建筑、商贸等行业,家庭妇女主要从事设在村内的针织、玩具加工点的加工业,务工收入是村民主要收入来源。耕地以种植粮油作物为主,以解决自家口粮需求。到2007年村民人均年收入为7600元。  

三鑫村

  三鑫村由肖岭、雷坞、竹桐坞3个自然村组成,现有农户523户,总人口1798人,在册党员72人,地处凤川街道中北部丘陵山区,地域总面积33487亩。东于本街道大源村、外源村山岗相连,南与富春江镇的观音尖山脊为界,西与桐庐县的闹天岗与观音尖一线山岗交界,北距凤川街道所在地1.5公里,居住村落处大源溪、小源溪二流交汇处,风景秀丽,县道公路柴雅线穿村而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三鑫村属浙西北丘陵半山区,前临溪,后靠山,地势南高北低,东北以山脊为界,最高峰海拔906米,山体多为山灰岩体,属侵蚀剥蚀构造地貌。   自2004年合并行政村以来,三鑫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迅猛发展,先后获得市清洁能源利用特色村、科普文明示范村、特色农业专业村、土地整理先进村、杭州市生态村、造田造地先进村、特色农业示范园区、县级文明村、县级美丽乡村先进单位、县级“美丽庭院”创建示范村、省级卫生村等一系列的荣誉称号。2012年全村村民人均收入13604元,村级集体经济10.9余万元。   

柴埠村

  柴埠村位于风川镇北部,东为江南镇压,西面桐君街道,北临富春江;全村总户数591户,总人口1625人;320国道路穿境而过,柴埠村是县通公路柴雅线的起点,沿柴雅线向南2公里是杭千新景高速公路,柴埠村两距县城5公里,距镇所在地4公里。由于处优势水陆交通地理位置,2007年柴埠村被确立省级工业功能开发区,通过对低丘缓坡平整,目前已有20家大型规模企业进驻投资建厂,整个工业区分5期完成,建成后的工业区范围规模达到万亩,产值将超百亿。    柴埠村通过规划,新农村建设与园区建设同步进行,规划建设中的新村布局合理,道路宽畅,所建新居规格交档,整洁美观,呈现都市乡村风貌,柴埠村与工业区建设触为一体,在工业园区生产、交通、生活各项设施配套,园区内路灯高化,四旁绿化,与现代化厂房一起扮靓园区景色,柴埠村以天气开放崭新姿态迎接八方来客,四海商家。   

下洋洲村

  城南街道下洋洲村位于桐庐县城南街道春江东路,美丽的富春江南岸。村庄面积333500平方米,包括里庄坞自然村和移民新村。2012年人均收入达到1160元。现有山林388亩,有固定资产3000余万元。现村自有规划综合商业用地80余亩。全村总人口2180人,11个村民小组,现在册党员117人,4个党小组,经民主选举产生,共有村民代表34人。 下洋洲村村委干部非常关心村民的生活品质,为努力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先后完成了排污排水工程、绿化工程、亮灯工程和自来水安全提升改造工程。为了进一步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我村结合本村实际并经村两委会、村民代表会议讨论、研究、决定全面启动下洋洲里庄坞自然村旧村改造工程,并在积极促成和房地产开发商一起合作开发留用土地,促进集体经济发展。村民为了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村民们还自己组建了腰鼓队、舞蹈队,舞蹈队还多次代表本村接受邀请去参加各种演出。同时我村还建有老年活动中心、老年食堂、老年大学培训中心,给老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活动场所。为了方便村民看病,村还建有社区卫生服务站。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在全村广大党员群众的积极配合下,各项工作全面发展。先后荣获了:“年度综合考核优胜单位”、“年度群众工作经规范化建设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标点村”、“清洁村”、“治保工作先进集体”、“计生妇女工作先进集体”、“征兵工作先进单位”、“森林防火工作先进集体”、“村级财务管理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上洋洲村

  桐庐县城南街道上洋洲村,位于桐庐江南开发区中心地段,村前富春商贸大街贯穿而过,村后美丽富春江,一江春水向东流,正是江南明珠,全村671户,二千余人口,外来居住打工人员超过本村人数,是开发区最大的自然村,这里是工业区,厂多、人多,经济发达、市场繁荣,也是我县开发区以来最早征用土地的一个村。    我村是一个人多村大、居住相对集中的自然村,一直以来没有文体活动场所,针对这一薄弱环节,在县政府及上级有关部门的重视指导下,结合“十百工程”搞好提高村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活跃文体生活,抓好“三个文明”建设,经村两委会研究决定,2006年在村中建造体育健身活动场所,设立灯光篮球场及健身器材为一体的公园,便于村民们锻炼与休闲。   


翙岗村特产大全




翙岗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