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浙江省 >>杭州 >> 桐庐县 >> 分水镇 >> 三合村

三合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三合村谷歌卫星地图)


三合村简介

  分水镇三合村位于分水镇东面,临05,16省道线,辖有23个自然村,由原石家村,张家村,马源村三个村合并而成。全村共有499户总人口1744人,劳动力1161人,区域面积11.8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65亩,其中水田面积974亩,山林面积16800亩,生态面积12000亩。近年来,村两委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以农业为基础。蚕桑生产是我村的主要产业。现有桑叶面积12000余亩,年养殖蚕茧2000余张。三合村人民以勤劳致富加快了村基本设施建设,美化了环境,热情的三合村人民欢迎广大宾朋友识之士来筑巢创业。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30122109 310000 -- 查看 三合村谷歌卫星地图

三合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三合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玉华社区

  分水镇玉华社区成立于2010年07月,辖区范围东起东门大道,西至大路村,区域面积12.78平方公里,共2255户,3992人,分布在12个自然村,有天英片、城西片、武盛片、老城区片,辖区内共有居民住宅小区39个,已实行物管小区有6个,自管小区5个,目前有常住人口13000多人。社区共有党员113名,下设4个党支部,工作人员5名。玉华社区着力做好“服务立区”、“素质强区”、“产业兴区”三个方面的工作,努力打造“社区服务优良,文化氛围优活,养老互助优化“的三优目标,积极推进社区党建工作,结合社区实际,加强党员队伍作风建设为重点,时刻树立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分江社区

  分水镇分江社区位于分水镇城区东面,以分水江沿江两岸为小区主要地域,东临三合村,南接新龙村,北达怡合、保安,地域面积14.89平方公里。现有居民2595户,常住人口6211人,社区设有3个党支部,现有党员86余人。辖区内有分水镇政府,分水江水利枢纽工程发电站、库区管委会、分水法庭、分水派出所、分水汽车客运站、2家三星级酒店,江滨公园等。  

砖山社区

  砖山社区隶属分水江水利枢纽工程库区管委会辖区,位于分水镇西部,分水江库区上游。该社区生态保护较好,环境优美,一年四季气候宜人,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其中生态公益林有6800多亩。全村面积8.65平方公里,社区办公室及配套用房430平方米。   该社区有村民365户,总人口976人,低保户7户,残疾人20名,文艺骨干20名,60岁以上老人145人,80岁以上19人   

外范村

  外范村位于分水镇西部山区,距分水镇政府驻地15公里。全村人口1755人,耕地面积656亩,山林面积20304亩,高山黄花菜基地3000亩。2009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797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7048元,村集体收入2.53万元。该村常住人口为1776人,就业年龄段人员为1029人,实际就业为922人,其中纯农业333人,单位就业303人(外出就业200人,就近单位就业103人),自主创业71人,灵活就业212人,公益性岗位3人,其他未就业人数107人(无就业能力2人,在校生105人)。   外范村地处山区,风景秀丽、空气清新,但原交通不便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近年来,在上级政府的扶持,村民的配合和村干部的努力下,村容村貌有了质的飞跃。地处高海拔山区的高塘自然村已通了盘山公路。“十百工程”重点治理了“脏、乱、差、散”现象,旧貌换新颜,打造了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的新外范。安全卫生的饮用水覆盖全村,整村改厕和污水处理工程已完工验收。新建的村民公园和老年活动中心,丰富了村民娱乐文化生活。为解决农村闲散劳动力的就业,积极鼓励引导部分村民在家设立制笔装配点,并利用村委闲置房设立由党员负责的党员服务装配点。以“一村一品”为主题,打造高山蔬菜“特色”品牌,高山黄花菜种植总面积达3000亩,被评为“省级黄花菜示范基地”。近年来,本村先后被评为县级文明村、生态村、特色农业专业村、先进党组织等。   

天英村

  分水镇天英村有10个自然村,25个村民小组,区域面积12.92平方公里。全村有农户1067户,3100余人。耕地面积1981亩,其中水田1864亩,山林面积9669亩,园地610亩。   2007年工农业总产值64198万元,其中工业产值59182万元,人均净收入9035元。   

里湖村

  里湖村位于分水镇西部,距分水镇5公里,天目溪畔。人口1881人,面积7.56平方公里。现辖区自然村有虹桥、里湖、溪边、虹桥坞四个自然村。 当年范蠡、西施就选择在这里隐居。这儿风光秀丽、环境幽雅,有一大片宽广的田地,可耕可牧;村前有一条清澈的前溪,可渔可浴;村中有一幢幢民居,可栖可读,实在是一个理想的好居处。 05省道旁,圭峰山屹立其北,圭峰寺高高耸立在山顶上,东来西往的过客在远处就能眺望到它的雄姿。北村口有一座六角亭,上有一副楹联:“览极苍茫旧人怡情榻范畈,望尽乾坤西施香消润圭峰。”一条宽敞笔直的新村道从北向南直达前溪旁,站在村中向南望,一座座层峦绵延的山峰近浓远淡,山姿各异。前溪上架有一座悬吊铁索木板桥,走在上面晃晃悠悠的如荡秋千。溪岸山脚下是一片近百亩的茶丛,锂鱼山、圭文山、安定山依依相连,山上一片葱绿,一排排整齐的茶丛布满山冈,向东一直延伸到前溪折湾处才断了山臂。西施墓原落在圭文山腰一把太师椅似的小弯里,背靠青山,山下清溪和里湖、范畈一目了然。山湾处有杨梅基地200余亩,2009年6月被杭州市评为“无公害绿色杨梅农特产生产基地”,其杨梅味甜、鲜,口感好,采摘杨梅环境好,每年6月份前来采摘的客人络绎不绝,是休闲、观光、旅游的好地方。村中“空心村整治”工程,为民居一改昔日破堪旧貌,一座座新农舍豪华气派,无言地向人们显示这里众多的小康人家。村容村貌得到整治,新农村建设得到全面协调发展,曾先后获得浙江省卫生先进单位、全面建设小康建设示范村、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集体、工业先进村、亿元村、农业工作先进集体、安全文明村等荣誉称号,逐渐成长为美丽富饶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在不断迈进!  

大路村

  大路村位于桐庐县西北部半山区,05、16省道新淳公路贯穿而过,境内有前溪和刘家溪经过,是一个依山傍溪、山青水秀、风景优美的绿色村庄。由原大路、刘家、张村、里邵四村合并而成,全村有12个自然村,24个村民小组,总户数873户,总人口2781人,全村区域总面积28.1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848亩,山林覆盖面积37638亩,园林面积2075亩。2012全村经济总收入33862万元。其中工业产值19065万元,农业产值2803万元,农民纯收入15938元。    现年84岁的陈长水老人,见证了大路村大半个世纪的变化,他说村后大雏坞口原有一座很像样的土地庙,不远处还有桂舞庵,寺庙边有几颗大樟树,可惜1958年大办钢铁时都被砍去了。大雏坞口对面的山上有一颗特大松树,厚厚的树皮隙间溢出许多松脂,有的人刮去照明用。后来这株树被砍掉,树的直径有一米多长,大家把这株树从山脚抬到横山头水埠头,用了80多人。对面山脚下有一座古墓,不知什么朝代留下的,也不知是什么人物,幕造得很气派,全用大块青石板铺砌。古墓边有棵大苦槠树,树中间有空洞,洞中可藏五六个人,他小时候常到那里去玩。    横山头小木桥的两边各有一颗几人围抱的大樟树。这里虽是小埠,但以前有船只往来,前溪里的水时涨时落深浅不一,人们常在涨水时运东西。溪流在横山头这个地方转了个大弯,故有几处深潭。昔时横山头只邵舍埠这段山脚路上有九个弯,人称九里弯,山上大树阴森茂密,白天都有强盗出没。为避免行人被抢,当时政府在横山头造桥,村河对面田间走。后来-28军军长陶广判山砍树,将大树砍光,从此强盗无处隐蔽藏身。    清咸丰年间,横山头出过一个武秀才徐炳茂,他武艺高强,后来到广东少林寺拜师深造,师傅见他为人善良忠实,将自己用毕生心血写成的三部书的一部赠送给他。这书是习武人必备的,跌打损伤、皮绽血流、筋断骨折,只要按书中所教方法治疗,疗效迅速。嘱其只能传子孙或高徒,不能外传。徐曾从军立功,后返故乡分水时带回这些书。乡里有病无钱求医的人,徐乐善都予以救助,他医术高明的美名也不胫而走。大路村袁树生有一次耕田时,不小心被铁将小腿骨头戳断,雪流如注,急请徐炳茂医治,用药后仅两个月就痊愈。徐炳茂有几个孙子,其中一个特聪颖,10岁时就用功读书,徐很感欣慰,决心好好培养他,但天不遂人愿,偏偏这个孙子在出天花时夭亡,老人很悲伤。    在大路村大雏坞口向北面坞里走4里为刘家村,又三里为中邵,再三里为里邵。淳分公路未开通时,里邵是往百江、东辉、合村、岭源去的捷径。    里邵村有30多户人家,村中原有一座三间两包厢的老屋,天井由大块厚厚的青石板铺成,台门上挂着有一块被岁月风雨及烟火熏染得发黑的匾额,匾左下角有明朝甲寅年落款,字迹模糊不清,想必出过人物。在“0后期被外地人将整幢房子连同那块古匾一起当旧料买去,当时重视古文化的郭正文先生在外地,当他回到乡得知古匾被卖时,痛惜不已。    里邵村最具有特色的是古木参天,山上、村里、路旁到处大树如盖,浓荫蔽道,最著名的有“四大天王树:枫、榧、松、桂。大山村出来的老虎口山脚边有一棵大枫树,两人多围抱,老态龙钟,枝叶横伸过大路挂到小溪上空。    柘树湾口有一颗三人多围抱的榧子树,枝繁叶茂,几乎把整个山弯都遮住了。一枝枝粗壮的伸展出去的树干有七八米长,像这样四面伸展的树枝上下有多排。每年摘榧子的时候热闹非凡,几十人上树将篮子、竹筐挂在树上像是悬挂着许多灯笼,树下老人、小孩、妇女忙着捡榧子。树下地坪上能容纳200多人乘凉歇息。约在1953年陆某因缺钱卖了此树,儒桥村一个木匠买去做木料,砍据了近半年时间才弄完。    琴山半山腰的坪上有一棵三叉大松树,主干有三人多围抱,取板材几十立方米。    中邵村有棵金桂,长在路坎上,有两人多围抱,树根向远处伸出近30米长,每年秋高气爽桂花盛开时香气醉人,刘家村、里邵村都能闻到其浓郁的香味。桂花飘香时,常有城里人专门到这里来住上一段时间,享受这大自然赐给的沁人心脾的芳香。可惜此树及琴山上的那颗大松树都在1958年“大办钢铁”时被砍掉了。    现在里邵村口还有四五颗青钢树及一棵较大的梓树,1958年时险被砍,刚巧郭正文从部队转业回乡,他苦苦劝止,才得以保留下来,但那“四大天王”千年古树却永远消失了。毁树容易种树难,要再见到这样大的古树不知到何年。   

百岁坊村

  百岁坊村居于分水镇西北部,是分水镇四个中心村之一,距分水镇13公里,区域面积14.22平方公里,全村总农户860户,总人口有2346人,现有土地1557亩、森林14783亩。2004年度由建设,定源,百联,三个村合并为中心村,该村有23个生产组,分布在7个小自然村,中心村设立在百联,2007年度工农业生产总值1亿元,人均收入6919余元,农户主要经济收入为蚕桑生产。现有蚕桑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95%以上,全年蚕种饲养张数已达3984余张,总产蚕茧量达196.7吨   近年来,百岁坊村完成了道路建设、“空心村”整治、“小流域”治理、宅基地整理、造地工程等工程建设项目。为保护环境,清洁家园,村成立了卫生领导小组,建立了“卫生监督,清洁小组”,现有清洁工4名,目前,村级环境卫生有了很大的改善,村容村貌有了很大的改变。   

怡华村

  怡华村位于分水镇西部山区,距分水镇政府驻地10公里。全村由7个小组组成,总面积3.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353亩,主要以种植桑叶、稻谷等农作物为主。山林面积5353亩,主要以种植竹、笋、茶叶等经济农作物。    全村常住人口744人,户数261户,低保户16户。80岁以上的老人21人,90岁以上老人1人。目前社区内硬件文化设施有棋牌室、学习室、老年电大学习中心、休闲公园等活动设施。怡华村党总支下设2个党支部,党员23人。    怡华村地处山区,风景秀丽、空气清新。近年来,在上级政府的扶持,村民的配合和村干部的努力下,村容村貌有了质的飞跃。 “十百工程”重点治理了“脏、乱、差、散”现象,旧貌换新颜,打造了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的新怡华。安全卫生的饮用水覆盖全村,整村改厕和污水处理工程同期推进,打造了卫生整洁的新农村。新建的村民公园和老年活动中心,丰富了村民娱乐文化生活。为解决农村闲散劳动力的就业,积极鼓励引导部分村民在家设立制笔装配点,并利用村委闲置房设立由党员负责的党员服务装配点。近年来,本村先后被评为县级文明村、生态村、特色农业专业村、先进基层党组织、浙江省卫生村等。   

小源村

  小源村位于桐庐县东北部,距分水镇15公里,是一个依山傍溪、山清水秀、风景优美的绿色村庄。由原松田、陈家、塔联三村合并而成,全村11个自然村,22个村民小组。总户数730户,总人口2100余人,全村区域总面积12.92平方公里。 近几年小源村在村干部的带领先,发展突飞猛进。我村农业主要来源于种桑养蚕和养殖业,村成功实现土地流转820亩,药材种植面积500亩,建立中药材种植面积500亩,建立中药材专业种植基地。对毛竹、山核桃进行低产林改造,有力促进了农业发展的持续增长。为解决剩余劳动力,村鼓励来料加工,引进加工项目,增加村民收入,2009年村级公共设施投入150万元,实施道路硬化、路灯亮化、墙体白化、新建卫生室,完成松田自然村“十百工程”休闲场所。实施改水工程,建立饮用水长效管理机制。村建有阅览室、老年人活动室、篮球场,丰富业余生活。 我村曾先后多次获综合考核二等奖,镇级农业先进集体,县级先进党组织,社会保障工作先进集体、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我们相信并且已经作好了充分的准备,逐步把我村建设成社会主义新农村。  

徐桥村

  1、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   分水镇徐桥村位于桐庐县中部半山区,地处分水镇西北部,距分水镇政府所在地10公里,南界保安村,西至临安界线,交通便利,村总面积达4.35平方公里。   2、气候条件   徐桥村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风速3.2m/s,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年均降水量1260毫米,年均气温15.8摄氏度。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夏季秋初常有热带风暴等灾害发生。   3.土壤   徐桥村地处桐庐县西北部半山区,土层深厚,地质分布均匀,有亚粘土层,淤泥质粘土层,可塑性沙土层等,垂直20米内有多层结构。   4.植被   徐桥村山林部分为生态公益林,树种以松、杉为主。全面实行封山育林,建立森林保护区,各自然村组织专门管护人员看守,并在节假日加大值班力度。   

富源村

  富源村位于库区东南部,由富家、老坞及张家坞三村合并而成,全村共541户,1452人。多年来在县委领导人及村干部的带领下,治理穷山恶水,种桑养蚕,改造环境,村庄发生巨变,经济有了发展,人民生活有了改善。富源人拆旧建新,移房造田,植树造林,成为以种桑养蚕为主,粮、农、林、牧业全面发展的新富源。   同时,村两委会牢固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理念,大力发展村级经济,以新农村建设为载体,传承“富源精神”,续写富源辉煌。   

三合村

  分水镇三合村位于分水镇东面,临05,16省道线,辖有23个自然村,由原石家村,张家村,马源村三个村合并而成。全村共有499户总人口1744人,劳动力1161人,区域面积11.8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65亩,其中水田面积974亩,山林面积16800亩,生态面积12000亩。近年来,村两委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以农业为基础。蚕桑生产是我村的主要产业。现有桑叶面积12000余亩,年养殖蚕茧2000余张。三合村人民以勤劳致富加快了村基本设施建设,美化了环境,热情的三合村人民欢迎广大宾朋友识之士来筑巢创业。  

塘源村

  塘源村位于分水镇东南面,辖区面积24.88平方公里,家庭住户648户,总人口2115人,分布三个自然村(塘源、民建、洪坑),拥有山林面积36025亩,水田面积737亩,旱地面积184亩。全村有33个生产小组,66名党员,各个自然村亦成立了相应的党支部。塘源村虽属山区村,但交通便利,风景迷人。尤其近年来相继推进新农村建设,意在争取努力改善我村的新农村面貌和乡村民风,为我村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基础。  

武盛村

  桐庐县分水镇武盛村是2004年11月村规模调整时新命名的,由分水镇原东关村、玉泉村、白沙村、县东村、县西村和库区移民安置点合并而成,驻分水集镇,是镇政府所在地,是分水镇对外开放开发的重要窗口、招商引资的主阵地,全村区域总面积9.93平方公里,村党委下设6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77名。现有农户1767户,在册人口4475人,外来人口25000余人,该村以制笔工业为主,是分水制笔业的发源地。   武盛村制笔业起步于80年代初原东关村,经过20多年的努力,已成为分水镇的制笔中心区,目前全村制笔企业已达300多家,年产值超过13亿元,几乎占据了分水镇制笔业的“半壁江山”,为当地百姓致富、增收作出了巨大贡献。2006年全村实现经济总收入11.7亿元,其中工业产值11.2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082元。原东关村领头人、现武盛村-孙关友于2005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三槐村

  三槐村位于风景秀丽的分水江水利枢纽工程上游,距分水镇7公里,村庄依山傍水,风景如画,交通便利,地理条件非常优越,是旅游投资的最佳选择。   三槐村区域面积14.8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90亩。2012年人均收入11000元,村里有绿色食品厂,另有家庭笔业装配。农业以养蚕为主,2012年被评为村镇建设先进集体。。   三槐村有两个自然村,17个生产小组,总人口849人,330户,休闲场所2个。今年又建成村卫生室,老年活动室等,人工湿地池40只,其中西华自然村28只,贺州自然村12只,总投资50.82万元。通过集中卫生整治村庄绿化及人工湿地池的建成,大大提高了整村生活环境,营造生态村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使三槐村成为真正的生态、休闲、和谐的村庄。  

城西村

  一、基本情况:城西村位于分水镇的西门,是分水镇的中等村,由原梧桐自然村和西关自然村合并而成,村主要沿05省道、新淳路而建,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行政区域面积3.8平方公里,共有山林面积4874亩,耕地总面积725亩。全村共有669户,人口1731人,下设8个村民小组,2013年人均纯收入21450元。城西村党总支下设西关支部、梧桐支部、企业支部三个支部,共有党员84名。   二、特色亮点:城西村作为分水的经济强村,大力发展工商业,投资新建分水镇南门综合市场,其配套的健身房、电影院等设施,为分水镇的整体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村风村貌也得到较大地改观,村民素质得到了全面的提高。近些年,先后获得了不少的荣誉称号和各种的奖励,2010年12月被浙江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授予浙江省卫生村,2010年7月被中华全国妇联授予中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等等,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都进一步得到了较为全面的发展。   

太平村

  分水镇太平村是一个偏僻的山区,距离分水镇20公里,总人口1386人,438户,劳动力852人,山林面积15068亩,耕地面积1125亩,常住人口1391人,区域面积7.56平方公里,人均收入7362元.随着新农村的建设的快速、协调的发展,村里的各项事业的全面推进,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得到了提高。  

盛村村

  村村简介   盛村村地处桐庐县分水镇北面,是一个交通便利、景色怡人、民风淳朴的小康村。村行政区域面积约10.76平方公里,现有人口1386人,455户,下属4个支部,5个自然村,12个生产组。现有耕地面积822亩,山林面积13690亩,农民人均收入达8500元,村集体年收入28900元。   盛村村依山傍水,土地肥沃,种养业发达。栽桑养蚕为本村支柱产业,全村桑园面积约1000余亩,年总产值达280多万元。黑木耳种植是本村的一大亮点,现有的种植大户,生产的黑木耳质优价廉,供不应求。放养土鸡的养殖,不仅解决了当地百姓的需求,且为周围乡镇的居民带来了美味可口的佳肴。2008年引进的珍禽蓝孔雀,更是为本地村民带来了发家致富的新途径。   近年来,盛村村在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村级经济持续发展,村庄面貌焕然一新。从2005年以来通过大量资金投入进行村庄整治,现有村容村貌发生了根本变化,各自然村已基本达到道路硬化、河流净化、庭院绿化、路灯亮化。家家户户喝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看上了丰富多彩的有线电视节目,村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过去相比有了质的飞跃。目前村民安居乐业、勤奋进取,正积极地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近些年来,我村的新农村建设与发展,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与赞许。07、08连续两年荣获“社会保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09年,荣获三组综合考评一等奖,计划生育工作一等奖,获得了“县级文明村”的称号,并建立了杭州市星光老年之家。盛村村两委班子是一支年轻而充满干劲的队伍,我们相信在村两委班子和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盛村村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三溪村

  三溪村位于分水镇西北部,距离分水镇18公里。全村总面积9.5平方公里,总人口796人,272户,耕地面积500余亩,山地面积9924亩。农民人均收入5452元。  

后岩村

  一、基本情况:后岩村位于分水江两侧,分老公路从村南穿过,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小村,生态环境优美、风景秀丽,碧波荡漾的天溪湖畔,三面环水,生态环境优美。后岩村“素有人才之乡、越剧之乡、板栗之乡”之美誉,而且板栗还是朝廷的贡品,它似珍珠般洒落在“中国画城”的——后岩村。全村面积为3.13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基本达到99%以上,其中山林面积3000余亩,耕地面积达420亩,全村现有202户人家,人口561人。2013年人均收入1.10万元,。后岩村党总支下设上后岩、下后岩二个支部,共有党员34名。   二、特色亮点:几年以来,后岩村以经济结构以农业为主,村民收入主要以蚕桑业,为提高村民收入,同时对蚕桑品种进行了改良提高产量,也加大加快种桑养蚕规模,形成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的格局,同时鼓励农民对三产的投入,积极发展农家乐,使农民走上小康之路。后岩村先后荣获过省级卫生村、市级村卫生村、市级文明村、杭州市“打造国内最清洁城市”先进单位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展现了新农村建设的风采。   

朝阳村

  一、基本情况:朝阳村地处分水镇东北面,S208省道穿境而过。朝阳村始建于唐代(据《潜阳乌窠章氏宗谱》载),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有113个姓氏,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6个16人,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千年古村。境内坞深垅长、群山连绵、满目苍翠,地势北高南低,相对高度海拔300-440米,以云湖山(海拔560米)为最高,山峰鼎峙、朝雾氤氲,村居民舍依山傍水、绿树掩映、错落有致,是一个青山碧水、银杏飘香、六畜兴旺、生机盎然的“江南山乡”。行政区域面积7.32平方公里,共有山林面积15404亩,耕地面积430亩。全村共有357户,人口1178人,下设8个村民小组,2013年人均纯收入14022元。朝阳村党总支下设朝阳第一、第二、第三三个支部,共有党员49人。   二、特色亮点:朝阳村拥有历史悠久的古树,银杏飘香,香榧面积达近600多亩,山核桃面积3000余亩,真正达到了村庄建设规范、村容村貌整洁、生态环境优良、乡风古朴文明。朝阳村前后获得县建设用地复垦先进村、县先进基层党组织、“五好”党支部、农业工作先进集体、省重点整治村、健康教育先进村、“空心村”整治村、县文明村等荣誉。   

保安村

  一、基本情况:保安村居于分水镇西北部,距分水镇8公里,由原保安、丰收、义林、潘家四个自然村合并而成,是分水镇三个中心村之一。全村区域面积17.5平方公里,现有山林面积14000余亩,耕地面积1900亩(其中旱地260亩)。总农户600户,总人口有1923人,村有16个生产组,分布在9个小自然村。保安村以种桑养蚕、药材、吊瓜和针织加工、外墙保温为主导产业。2013年度,农村工农业总产值为16510万元,人均纯收入14260元。下设5个党支部,中共党员101人。   二、特色亮点:保安村是一个人杰地灵,有着深厚历史文化的村庄。在2014年度,投入300余万元建设保安入村口景观“亲水平台”和健身长廊。在丰收自然村,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有为纪念做善事于一生的顾廷壁一家而立的“敕赐尚义之碑”,碑反面为“顾氏宗辞”。在潘家自然村,由长前乡人独自出资建造的江安桥(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立),又树立江安桥碑。同时开设老年电大学习班,培养老年腰鼓队、军鼓队、排舞队、健身球队,形成保安村的特色文化。工作上先后获得省、市卫生村,市四星级民主法治村,县、镇先进基层党组织,县文明村,小康村及镇综治先进集体,村镇建设工作先进集体,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打造“和谐保安”新风尚。   

新龙村

  一、基本情况:新龙村位于分水镇东南面,05省道以南,由原来的龙潭、臧家、大张三个村合并而成,三面环山,一面临江。“村在林中,家在绿中”,是新龙村绿色生态村庄的真实写照。行政区域面积9.7平方公里,共有山林面积13390亩,耕地总面积939亩。全村共有414户,人口1310人,下设11个村民小组,2013年人均纯收入19488元。新龙村党总支下设龙潭、臧家、大张三个支部,共有党员69名。   二、特色亮点:新龙村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招引进了万强农庄、新迪农业开发公司、龙美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农业项目,以生态农业引领观光休闲农业的发展,走出了一条生态型农业发展道路。先后获得“浙江省森林村庄”、“浙江省园林绿化村”、“浙江省待整治村”、“浙江省民主法制村”、“杭州市生态文明示范村”、“杭州市文明村”、“杭州市创先争优先进党组织”、“杭州市全面小康示范村”、“杭州市庭园整治示范村”、“杭州市廉政文化示范村”、“杭州市科技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东溪村

  一、基本情况:东溪村由东溪、柏山、印丰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位于杭州西部距离杭州约90公里,地处分水镇的东大门,05、16省道贯穿而过,也是分水镇制笔工业功能区的所在地,同时也是一个依山伴水、山明水秀、文化底蕴浓厚的绿色家园,有“徐凝故里”的美称。行政村区域面积7.8平方公里,有山林面积9033亩,耕地面积600余亩。全村共有1400余户,人口3700多人,下设21个村民小组,2013年人均纯收入21310元。东溪村党委下设6个支部,共有党员150人。   二、特色亮点:随着工业的发展,东溪村大部分土地已被征用,助推我镇小城市建设。为解决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东溪村积极实施失地农民基本生活养老保障政策、剩余劳动力再就业政策、三产创业支持政策,基本解决村内群众养老保障问题,且辖区内各类企业已有280多家,连续三年成为充分就业先进村,现已成为分水镇工业功能区建设的主力军。近年来东溪村工农业经济规模不断壮大,产业机构合理,经济快速发展,全村各项建设迅速发展,并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肯定和嘉奖,先后获得了“全国敬老村”、“亿元村”、“小康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室)先进单位”、“县充分就业创建优秀单位”、“镇工业先进村”等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桥东村

  一、基本情况:分水镇桥东村是由原桥东、周王坞二个村合并而成,位于杭州市西部约90公路,地处分水镇一江之隔城镇改革规划区域,05、16省道新淳公路贯穿而过,是已建成的分水江水利枢纽工程所在地,全村总面积8.66平方公里,山林覆盖面积12309亩,耕地面积443亩。全村共有525户,人口1320人,下设9个村民小组,2013年人均纯收入20951元。桥东村党总支下设三个小支部,共有党员80名。   二、特色亮点:桥东村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以及生态特色农业、(桥东区块以发展制笔业、服务业、加工业为主,周王坞区块以发展养殖蚕桑,大力发展毛竹、山核桃绿色生态农业为主,走出了一条生态型产业发展道路。曾先后获得“省级民主法制村”、“市级文明村”、“市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市级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等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儒桥村

  一、基本情况:儒桥村位于桐庐县西北部半山区,三面环山,一面临河,北连05省道,交通便利,地处分水江上游,由朗家园、赵家、陈家、毛山、前岩坞、后山6个自然村组成。行政区域面积5.16平方公里,共有山林面积6600亩,耕地面积1361亩。全村共有农户558户,人口1614人,下设九个村民小组,2013年人均纯收入19520元。儒桥村党总支下设第一、第二、第三三个支部,共有党员73名。   二、特色亮点:儒桥村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业和生态农业。2013年10月引进了杭州儒桥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该公司计划投资1.5亿元开发建设凤凰湾文化生态休闲农场项目,包括凤凰谷急速漂流、范蠡湾综合休闲区、起凤田创意农业区、状元林慢生活区、药仙谷生态体验区五个小项,其中凤凰谷急速漂流项目已于2014年6月投入运营并取得了较好收益,实现了分水镇旅游项目的零突破。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儒桥村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已建成杭州冠华王高铁盒铁蔬菜基地、桐庐县菜篮子工程基地、猕猴桃种植基地。曾先后获得“省级全面小康示范村”、“省级卫生村”、“省级文明村”、“省级双强百佳示范村”、“市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等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12年被确定为杭州市重点建设中心村。   

高联村

  高联村位于分水镇西面山区,山清水秀,空气清新。距镇政府15公里,2004年由原高联村、双坑村两自然村合并而成。全村15个村民小组,2个党支部,居民387户,人口1116人,其中党员49人。    村民多以种植毛竹、桑叶,养殖蚕,制作青笋干番薯干等农业生产为主。高联村自合并已来,严格按照规划建房修路,尤其近年来十百工程、整村污水处理、卫生改厕等,高联村改变了从前“脏、乱、差、散”的状况,实现了“道路硬化,路灯亮化,环境净化、绿化、美化”, 不仅大大提高了小区环境卫生,同时也转变了居民以往的生活观念,促成居民养成良好的文明卫生习惯。家家户户通上自来水、用上了卫生厕所,污水处理改善了环境,有了健身休闲的公园和建设器材,村民都有了自觉清洁家园,环境保护的态度。结合我村特点,积极争创文明、和谐、富裕、美丽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村。    目前,我社区的工作人员共计6人,做到分工明确、职责到人,以分工不分家为原则,积极配合社区党总支书记及居委会主任做好各项社会、经济事务。多年来,通过社区班子的共同努力和全体居民的支持、配合,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先后被区评为“文明村”、“先进基层党组织”、“信用村”、“星级村”、“卫生村”,“市级生态村”等荣誉。   


三合村特产大全




三合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