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浙江省 >>杭州 >> 桐庐县 >> 江南镇 >> 徐畈村

徐畈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徐畈村谷歌卫星地图)


徐畈村简介

  徐畈村位于江南镇东部,地处桐庐,富阳交界。依山傍水,地理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医疗器械与玩具箱包是该村的主要产业。
  全村拥有农户370户,人口1300余人,耕地500余亩,山林3692亩。村内规模企业有2家,个私企业与加工户十余家。全村有商店6家,古屋15座,汽车60余台。
     2006年,该村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深化落实“十百”工程,在村庄建设,土地整改,环境卫生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近年来,连续被评为“安全村”“生态村”“信用村”等荣誉称号。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30122113 310000 -- 查看 徐畈村谷歌卫星地图

徐畈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徐畈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鼓楼社区

  江南镇鼓楼社区于2012年12月28日正式挂牌成立,办公地址位于江南镇窄溪村兴安路2号,是江南镇首个社区。东临江南大道,南至三联路,西至窄石路,北靠富春江,辖区面积约2.5平方公里,共有居民995户1254人,其中劳动力人口695人,60岁以上老年人430人,育龄妇女254人。对划分区域以外的零星城镇居民,就近纳入社区管理。社区党委共有党员283名。鼓楼社区针对流动党员多,并且人员分散、流动性强、工作变换频繁的特点,社区党委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开展组织生活,社区建立了流动党员QQ群(群内已有209名党员),通过“网上网下”多种现代化手段与党员一起分享党的方针政策、党的会议精神等。社区成立至今已成立了居家养老服务站、图书阅览室等,并在首届桐庐社区运动会获得优秀组织奖、团体二等奖的好成绩,创建了浙江省体育示范先进社区。   

环溪村

  环溪村,地处桐庐县江南镇的最东面,坐落于三国文化的发祥地,著名的天山岗山麓。清澈的天子源和青源两条溪流汇合于村口,环溪村三面环水一面靠山,村由此而得名。“门对天子一秀峰,窗含双溪两清流”是对环溪村地理风貌的真实写照。环溪村系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古村落之一,拥有著名的爱莲堂、尚志堂、安澜桥、保安桥等众多古建筑。村口的千年古银杏,被誉为“夫妻树”,成为该村的一大景观。   环溪人历来崇尚文化,民间文体活动非常普及,现在由村民自发组织的梅花锣鼓队,经常为村民演出。在经济得到较大发展、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的今天,环溪村人更追求最雅的文化生活,“爱莲书社”应运而生,于2006年经县文化部成为全县唯一一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农村书社。   环溪村现有住房658户,人口2092人。08年在上级部门的要求和指导下,坚持走新农村建设道路,推行十百工程建设。在农业方面,完成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土壤改良项目;在工业方面,环溪村素有“箱包之村”的美誉。在工农业的发展方面环溪村一直走在各行政村的前列。  

梧村村

  桐庐县江南镇梧村村位于桐庐县江南镇东部,滨富春江南岸,距杭州70公里,杭千高速横贯全境,其服务区位于本村,区位条件优越,交通十分便捷。   白雾长遮千章秀,沙滩咋现一城新。在县委,县政府,镇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梧村村紧紧围绕“抓稳定,谋发展,办事实,聚民心”工作思路,按照“谋求 新发展,实现新跨越,建设新梧村”要求,推进经济社会全面持续协调发展。   经济发展势头迅猛,社会其他各项事业同步奋进,硕果累累,我村已有企业众多家,有箱包企业、针织企业等。   我村98%的人口参加了农村大病医疗保险,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障外来打工者工资即时足额发放到位,垃圾实行集中焚烧,二次改水全面进行,群众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现有女子艺术腰鼓队,男子锣鼓队.其中女子艺术腰鼓队在王月芬等共同努力之下勇夺县级腰鼓比赛第一名,男子锣鼓队也表现不俗.而男子锣鼓队全是村内的退休人员,体现了他们老有所乐,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   近几年,我村被评为“经济亿元村”,“市级文明村”,“文明信用村”。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舫济沧海。梧村人坚持“艰苦创业图发展,明确思路谋发展,统筹兼顾快发展”,我们坚信能把梧村的明天建设得更美好,更辉煌!   

华丰村

  华丰村位于江南镇的东南部,距杭千高速深澳出口仅数百米,交通便捷,民风淳朴。现有住户339户,人口1300余人。2007年全村工业产值3950万元,农业产值343万元,实现税收51万元,人均收入7689元。   随着江南镇开发区的建设,村两委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为中心,狠抓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加强党员干部的学习和自我学习,积极创建平安村,并先后获得了杭州市示范村,桐庐县先进村、桐庐县先进基层党组织、桐庐县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学用示范点。    现在,华丰村正按照规划,在硬化美化村庄道路、修建水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利民富民的道路上大踏步的前进。  

彰坞村

  彰坞村隶属于桐庐县江南镇,有农户567户,总人口1922,总耕地面积1430亩,自然环境良好,无工业污染企业。有家庭手工工厂2家,生产工艺竹编制品,其中茶道用具茶筅出口日本,成为当地村民一项比较重要的三产收入来源,帽厂2家,玩具4家,甲鱼养殖场2家,35亩,果园80亩。200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000万元,其中第二、三产业收入2300万元,人均收入8220元。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增强村民法制意识,提高文明程度,自觉执行村规民约。近三年来无重大刑事案件和一般案件发生;计划生育率、义务教育率、新型合作医疗大病保险率全部达到98%;村务公开,财务管理规范。村内有村庄附近的天子岗,相传为东汉孝子孙钟葬母处,历来是附近乡民踏青登高的游览胜地。堂梓上村是彰坞村的一个自然村,处于海拔700多米的群山之中,有世外桃源般的景致和环境。  

小潘村

  小潘村位于江南镇的中心地段,全村设有4个生产组,有农户320户,总人口1087人,总耕地面积5500亩。    近年来,村两委会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各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执政为民,与时俱进,发挥领导核心作用,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全村拥有正规私企5家,小型加工点6家。2008年全村集体可支配收入20万元,农户人均收入7439元。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增强村民法制意识,提高文明程度,自觉执行村规民约。近三年来无重大刑事案件和一般案件发生;计划生育率、义务教育率、新型合作医疗大病保险率全部达到100%;村务公开,财务管理规范。投入80余万元对村主干道拓宽重新硬化,现村内道路硬化率达90%。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建文明和谐家园”的步伐推动下,我们将进一步团结一致,依靠广大群众力量,配合政府,努力把农户建房新规划落实,把旧村改造推向热潮,努力把小潘村建设得更好、更美。  

珠山村

  珠山村位于江南镇的西南部,有农户1506户,总人口4800余人,总耕地面积2800亩。村两委会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各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执政为民,与时俱进,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各项事业稳定发展。村内有造纸厂1家,纸塑包装厂6家,纸管厂1家,针织厂2家,养殖场5家,果园280亩。200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880万元,其中第二、三产业收入360万元,人均收入8010元。  

锦江村

  锦江村位于美丽富饶的富春江边,由黄家、赵家、五联、会山四个自然村合并而成。现有住户1213户,人口4268人。地域面积5.5平方公里。   2009年,全村实现工业总产值3亿元,人均收入8620元。农业以窄溪牌河蟹、高科技葡萄、杨梅、芦笋等特色品种为主。工业以绣花为主的密集型产业为龙头。   近年来在上级各级领导的支持下,2005年度荣获杭州市都市农业市级示范村,经济发展村;2006年度市级生态村;2007年度市级卫生村,2008年度县级文明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标兵村,县级科普村。2009年浙江省卫生村2005年度荣获杭州市都市农业市级示范村,经济发展村;2006年度市级生态村;2007年度市级卫生村,2008年度县级文明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标兵村,县级科普村、2009年浙江省卫生村。      

石泉村

  石泉村位于江南镇北部,有农户402户,总人口1490,总面积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02亩。在村两委会的团结努力下,获得了先进党支部、体育特色村、工业先进单位、小康村、计生先进单位、信用村、民兵先进单位等各项荣誉。200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500万元,其中第二、三产业收入1900万元,人均收入8310元。   2008年,全村累计投入建设资金达200多万元,先后完善村级各项配套设施建设,大大地改善了村容村貌。期间,用于交通建设方面:投入资金75万元,硬化村内主干道路3公里;投入资金7.5万元,安装路灯50盏,方便我村村民夜间行路。   

舒川村

  舒川村位于美丽富饶的富春江边,由2个自然村七个小组组成。全村共有住户350户,人口1270人。 地域面积1.2平方公里。2007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创亿元,人均收入7350元。   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各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紧紧依靠党在农村的政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好的业绩。 舒川村与环溪村、梧村村、华丰村、彰坞村、小潘村、珠山村、锦江村、石泉村、深澳村、莲塘村、鼓楼社区、徐畈村、荻浦村、青源村、渔业村、窄溪村、石阜村、金茂村、凤鸣村、横山埠村相邻。  

深澳村

  深澳村位于桐庐深澳镇,距桐庐县城20公里,320国道线过其境。以深澳古村为主,还包括徐畈、环溪、荻浦三个村。总面积10.5公顷(其中深澳古村为7.5公顷)。这四个村沿应家溪西岸一字排列。   深澳、荻蒲在历史上统称深浦,深澳老街,全长200多米,南北走向,宽约3米。原为卵石铺设,现已改为水泥路面,两侧建筑为清中后期及民国建筑,多为店铺,成为附近一带的交易中心。村内还有黄家弄、后居弄、三房弄等传统街巷。   深澳文物古迹众多,另有怀素堂、恭思堂、景松堂、尚志堂等26处。深澳古建筑集中,保存有百余幢传统建筑,面积近四万平方米,其中有四十余幢清代建筑。重要的建筑有攸叙堂、神农堂、怀素堂、恭思堂、怀荆堂等,这些建筑与村内的水系构成了自己独特的风貌和特色。   深澳的传统风俗有时节(丰收节)、水龙会,舞狮、龙等。传统手工艺有造坑边纸、绣花、贴画等。  

莲塘村

  莲塘村位于江南镇南部,320国道旁,有4个自然村,全村共有村小组9个,人口1596人,504户,2011年度村集体经济收入16435元,农民人均收入12387元。该村交通便捷,资源丰富。   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各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紧紧依靠党在农村的政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好的业绩。  

徐畈村

  徐畈村位于江南镇东部,地处桐庐,富阳交界。依山傍水,地理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医疗器械与玩具箱包是该村的主要产业。   全村拥有农户370户,人口1300余人,耕地500余亩,山林3692亩。村内规模企业有2家,个私企业与加工户十余家。全村有商店6家,古屋15座,汽车60余台。      2006年,该村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深化落实“十百”工程,在村庄建设,土地整改,环境卫生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近年来,连续被评为“安全村”“生态村”“信用村”等荣誉称号。  

荻浦村

  桐庐县江南镇荻浦村位于江南镇东部,与富阳场口一溪之隔。全村共有16个村民小组,人口2335人,农户697户。荻浦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有省级文保单位3处(申屠氏宗祠、保庆堂、咸和堂)。2006年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村镇,2007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全村总面积为4866亩,耕地面积1144亩,林地面积3664亩,水域面积58亩,建村区面积(不含农用土地面积)692亩,其中人均建设用地121.3㎡。 我村上年度村集体可支配收入21.7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2000元,来料加工业为本村一大特色经济,自80年代初始兴起,经过二十余年发展现在全县享有一定知名度,目前共有经纪人20余人,从业人数近千人。规模企业(2000万以上)2家。   近年来,我们荻浦村作为桐庐县统筹城乡发展今年重点建设的中心村,于2011年初提出打造“古风荻浦”的品牌文化,重点挖掘古孝义、古树、古戏曲、古造纸四大特色古文化,力求做好古文化传承发展的文章,希望透过一砖一石一瓦去见证我们荻浦的历史底蕴与古村落文化风韵。先后荣获“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示范村”、“省级档案示范村”、“市小康体育特色村”、“市级卫生村”、“县最清洁村”、“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景区(民俗文化旅游村)”、“中国 桐庐.荻浦国际休闲乡村示范点”等荣誉称号。    荻浦村有宋代的范井,明代的水系,清代的石坊,庙庵,祠堂,民居等四十余处。更为难得的是,还保存有三座较完整的明代房屋建筑。       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江南镇党委政府始终以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为指导思想,认真帮助我村展开新农村建设工作。在旧村改造中坚持认真规划、保留特色、改善民生、有利发展。对我村的传统建筑保护,多方协调,组织维修。结合提升村民的生活质量,积极研究传统建筑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我们相信,保护和发展是能够统一的。一个美好,富裕,和谐的荻浦能在历史和现代化中找到自己的立足点。   

青源村

  桐庐江南镇青源村,距杭州65公里。现有住户615户,人口2050人,07年工农业总值近亿元,人均收入7425元。   近几年来,青源村克服资金困难,先后投资近200万元在村中各个角落建造了20多只垃圾箱,一个占地500多平方米的篮球场,配套健身器材,新建老年活动室,硬化村主干道及小巷,为村民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深得广大群众好评。    青源村依山而建,与明清时建的深澳古民居相连,与富阳龙门古镇相邻,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生态环境极其优美。 特别是青源谷户外休闲野营度假基地,景区内山溪常年流水淙淙、水质纯净;山林满目青翠,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很适宜户外休闲野营拓展活动。   

渔业村

  渔业村位于江南镇东部,自唐以来即为渔村,明、清形成大埠,溪有十八滩,一滩高一滩,水如染,山如削,峰险溪窄,鸢飞鱼跃。正因为溪流纵横,滩渊相间,野生鱼蟹种类丰富:白鱼、桂鱼、鳊鱼、潮鱼、江鲫、步鱼、黄刺、比目鱼、鲥鱼、鲚鱼、鲻鱼、鲈鱼、船钉鱼、河豚数不胜数,一二十斤的草鱼、青鱼、鲤鱼更是平常多见。窄溪鱼市,闻名已久,河鲜美食,享誉于世。明代刘伯温,因慕鱼鲜,常携友来品鱼。   烧鱼,沿用了祖辈独有的烹饪技法,少用调料,精心料理以保持鱼的鲜香嫩滑,原汁原味,食后齿颊留香,回味悠长。   窄溪古镇渔业文化底蕴丰厚,有富春江野生鱼114种,通过对渔文化的挖掘,近年来在320国道窄溪道口成功开发美食一条街,促进了城镇基础建设设施和商贸餐饮业的发展。   

窄溪村

  窄溪村地处富春江边,距桐庐县城12公里,杭州市70公里,320国道穿境而过,东南紧邻杭新景高速公路深澳出口处,水陆交通下分便捷,地势平坦,这里生态环境优美,自然资源丰富,水深滩广,工农业经济发达。    特别是“窄溪”牌铁壳秤砣蟹名称最响当当。每年入秋,大批河蟹都沿江而上聚集到这里来。所以,当地不但是个出好蟹的地方,还有很悠久的吃蟹传统。桐庐有好几个村都有铁壳蟹,以窄溪村最为有名,窄溪蟹之所以出名,在于它保留了野生蟹的原始野性。窄溪人养殖的铁壳秤砣蟹大部分为“中华绒鳌蟹”,不但取用富春江的野生蟹苗,还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抽取富春江水灌入蟹塘。窄溪人从外地采购大量螺蛳、鱼干做天然饲料。如此优越的养殖条件打造出的铁壳秤砣蟹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背壳锃亮,野性十足,肉质结实,鲜香味美   

石阜村

  石阜村位于江南镇南部,与320国道相邻,杭千高速贯穿全境。全村区域面积6.5平方公里,有24个村民小组,852户农户,人口3230余人。   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各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紧紧依靠党在农村的政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好的业绩。连续两年获得桐庐县先进基层党组织。   石阜村与环溪村、梧村村、华丰村、彰坞村、小潘村、珠山村、锦江村、石泉村、舒川村、深澳村、莲塘村、鼓楼社区、徐畈村、荻浦村、青源村、渔业村、窄溪村、金茂村、凤鸣村、横山埠村相邻。

金茂村

  金茂村,位于桐庐县江南镇的东南部,由姚家、枝茂、满林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全村共有790户住户,人口2500余人。2007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过亿元发展并重,农业主要以高梁、黄豆、渔业、黄鳝等,工业主要以镍铁合金生产为主。   在上级部门的领导和关心下,金茂村在硬件设施上投入资金,兴建了全民健身场所;同时为村的信息化建设费心费力,开通了江南镇第一个“固话彩铃村”和“虚拟网村”,提高了本村的对外形象,方便了群众之间的信息沟通。   今年,我村将继续走新农村建设道路,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带领大家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凤鸣村

  江南镇凤鸣村位于江南镇东南方向,环境优美,交通方便,北靠320国道,杭千高速公路穿村而过。有农户780多户,总人口2560余人,总耕地面积为325亩。全村有私人企业8家,小型加工点6家。2007年全村集体可支配收入30.5万元,农户人均收入8268 元。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增强法制意识,提高文明程度,自觉执行村规民约。近三年来无重大刑事案件和一般案件发生;计划生育率,新型合作医疗大病保险率全部达到100%,村务公开,财务规范。  

横山埠村

  横山埠村位于美丽富饶的富春江边,由3个自然村九个小组组成。全村共有住户320户,人口1180人。 地域面积1.3平方公里。2007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创亿元,人均收入7250元。   近年来,在镇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农业、工业一起抓,如养河蟹、养鱼、养鸡、芦笋、纸袋、镍铁、来料加工、五金为主,先后获得市级卫生村、环境整治重点村、体育特色村、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文明在行动重点村等荣誉称号。  


徐畈村特产大全




徐畈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