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07年11月,舒村与叶家合并为一个行政村,定名叶家庄村。
舒村,位于舒村坞口、富石岭对面。村民主姓胡,祖籍明经郡。叶家庄,别名崇坡。位于玍柴岭脚。村民主姓叶,祖籍南阳郡。叶家庄奠基于北宋年间,椿公为梓桐叶氏一世祖,至今已历三十余世也。解放初期,叶家曾是并峰乡政府的驻地。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30127107 | 310000 | -- | 查看 叶家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叶家村 |
公元2007年11月,舒村与叶家合并为一个行政村,定名叶家庄村。 舒村,位于舒村坞口、富石岭对面。村民主姓胡,祖籍明经郡。叶家庄,别名崇坡。位于玍柴岭脚。村民主姓叶,祖籍南阳郡。叶家庄奠基于北宋年间,椿公为梓桐叶氏一世祖,至今已历三十余世也。解放初期,叶家曾是并峰乡政府的驻地。 |
练溪村 |
练溪村位于淳安县东部,是一个移民后靠村,西与慈溪村遥遥相望,南和西湖村紧紧相邻,离鸠坑乡约18公里,距威坪镇大概25公里,到千岛湖镇差不多43公里,是梓桐镇的东大门,交通要道。全村余家、胡家、水碓埠、云岭新村四个自然村“以千岛湖为中心、沿环湖公路的圆环曲线”依次而建,依山畔湖,仅仅有条,镶嵌于山、水之间,巧夺天工,达自然与村庄的完美和谐,如画卷一般,让人如痴如醉,流连忘返。境内属丘陵山区,区域内山体连绵,山脉清晰,两山之间形成一峡谷,水资源丰富而清洁,气候宜人,环境幽雅,适宜人类居住。村地域面积较大,总面积9.7平方公里,自然村之间最长距离约1.5公里,四个自然村的村道硬化总长约6公里,湖岸线约8公里。拥有耕地226亩,山林10247亩。有茶叶基地680亩,水果园880亩,已产生经济收入的约260亩。桑叶245亩。201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8000余元,村集体可支配收入30万元。练溪村农户189户,526人,有12个村民小组。本村党支部共有党员26人,其中在家党员18名,长期外出党员8名。在练溪村村两委努力下,按照“以项目建设带动经济发展”的工作思路,狠抓项目建设,以项目建设推动集体经济发展,以项目建设转变农村产业结构,以项目建设改善农民生活环境,以项目建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这几年,村里的项目建设不断。像大的项目如:2007年的省级下山脱贫示范工程——淳安县梓桐镇练溪村云岭上自然村、坪州自然村整体搬迁工程顺利完成,极大地改善了云岭山村民的生活环境;2008年配合梓桐镇镇政府征收农民土地建造梓桐镇工业园区,着手调整村产业结构;2009年200多亩云岭山白茶基地建造和梓桐镇练溪村云岭山白茶合作社成立,确立村集体经济发展方向;其他项目还有村道硬化、“亮灯工程”、“三格式”厕所改建工程、篮球场的建造、健身场所的修建、饮水池、污水处理池、垃圾中转站的建设、改田改地”扩大耕地面积工程等等。这么多的项目建设以后,如今的练溪村已是荣获市、县级“文明村”、“卫生村” 、“优美村庄”等多项荣誉称号一个村。村庄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村里和谐稳定,村民安居乐业! |
慈溪村 |
慈溪村,别名徐溪、胡溪。位于研岭山南,千岛湖畔。村民主姓胡,祖籍安定郡。 相传此村有十八姓,胡姓最多。村前一溪称“胡溪”。明朝时,胡拱辰官拜南京工部尚书,为官清廉,惠民如子。为示纪念改“胡溪”为“慈溪”。 据《安定胡氏宗谱》载述:梓桐始祖珪公四世文杲公自胡家村迁徐溪(今慈溪),是为慈溪胡氏之先祖。由此可知,慈溪村的历史已有800多年了。 慈溪属移民后靠村。原慈溪村是梓桐源内大村庄,人文辈出。公元1959年新安江水库蓄水后,原慈溪没入水中,村民部分移往遂昌,部分移往江西,部分后靠建立新慈溪村。 慈溪村曾是外桐公社、外桐乡政府的驻地。也是梓桐源外半源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
富石村 |
富石,包括新屋里、前山脚、小富石、中央屋里和新岭脚5个自然村。1958年合建大队,为示丰收,美称“富丰”大队,1981年更名富石。村民主姓邵,祖籍东陵郡。 相传,邵姓-,以邑名为氏。公元前11世纪,周文王之庶子奭受封于召邑(今陕西省岐山西南),世称召公,后又转封于蓟(今北京一带),成为燕国始祖,其后有召氏。至东周,周室衰落,秦国兴起,召国遂被吞并。子孙为纪念故国,就以“召”为姓。战国时,居河南的召氏人由于某些原因,在“召”姓的右边加了一个邑旁,变为“邵”姓。 富石新屋里,相传邵氏祖先迁此,生聚螽衍,各庄分居。此地新房四起,故称新屋里村。 |
并峰村 |
并峰村,别名并坎、并坑。位于洋尖山南。村民主姓胡,祖籍安定郡。 胡姓起源见“杜井村”介绍。 相传此村后山峰并立,村落低凹处,故名并坎,又名并峰。胡祖十八世修公迁居里并坎;镛公十九世时,人口兴旺,村址逐渐外移,称外并坎。 公元2007年11月,并峰、岩峰合并为一个行政村,定名并峰村。 岩峰村,别名岩石下。相传村头有块大岩石,村后有山峰,村址在山峰下面,故名岩石下。村民主姓胡、程。 胡姓起源见杜井村介绍;程姓起源见程家源村介绍。 岩峰胡姓系慈溪迁此;程姓系程家源迁此。具体年代不详。 岩峰村属移民后靠村。 公元2007年11月,岩峰与并峰合并为一个行政村,定名并峰村。 |
叶家庄村 |
2007年11月,叶家庄村与舒村合并为叶家庄村。现有258户,833人口。耕地面积196亩,林地面积3520亩。村集体经济总收入1011万元,人均年纯收入5989元。 |
黄村村 |
黄村行政村,包括李家自然村。现有376户,1178人口。耕地面积439亩,林地面积2637亩。村集体经济收入1275万元,人均年纯收入6245元。 |
杜井村 |
杜井村位于淳安县西侧,地处梓桐镇镇政府所在地。2007年我县行政村调整后,杜井村由原杜井村、洋峰村、安山村、杨村四个行政村合并而成,全村现有548户,1723人口,14个村民小组。全村人多地少,山地多,平地少,拥有耕地面积628亩,其中水田面积442亩,旱地面积186亩;山林面积8084亩。杜井村的主导产业是蚕桑、茶叶,蚕桑1200亩,茶叶600亩。 |
西湖村 |
西湖村,曾名西基坪。位于米岭脚。新安江水库形成后,部分社员于1959年后靠建村。村前库水碧波如镜,有杭州西湖之比拟,故名。 西湖作为行政村,现包括西湖、上坑坞、下坑坞三个自然村。村民主姓为毕、方、童。 据史书记载,毕姓的始祖,是周文王的第十五子毕公高。毕公高,是《书经》上列名的人物,他的兄弟武王君临天下之后,把他封在毕国。周康王曾命他保卫东郊,因而作了《书经》上的那篇《毕命》。三千多年前的毕国,是今陕西省长安、咸阳两县之北,即渭水南北岸之地。毕公高传到春秋时势毕万之时,当了晋献公的大夫,-在魏,成了后世魏姓的始祖。所以,毕魏乃同脉也。 西湖毕姓,祖籍河南郡。 方姓起源见坑村介绍。 童姓起源见斗畈村介绍。西湖童姓系民国初期,由梓桐源童家迁居石洲里(现已沦为水域),1960年后靠至西湖村。 |
河联村 |
桐坑源村,位于桐岭北麓。村民主姓余,祖籍临淮郡。 余姓起源,据《风俗通志》载,余姓为“由余之后,世居歙州,为新安大族,望出下邳、吴兴”。春秋时,秦国有个臣医叫由余,他的祖先是晋人,避乱于西戎。由余本来在西戎为官,后奉命出使秦国,见秦穆公贤德大度,就留在秦国为臣。他为穆公谋划征伐西戎,使秦国成为西方霸主。他的后代子孙以其名字为姓,有的姓由,有的姓余。 另有一说,余姓系由铁木复姓所改,为元太祖成吉思汗(铁木真)后代,出自铁穆氏宰相之家。相传铁穆宰相乃忠臣,太祖听信谗言,要捉其五个儿子。五子星夜出城,逃至贵州,见太祖亲领追兵前来,就躲在凤锦桥下。追兵到来时,有人见桥下水波动荡,提出可疑。太祖未加细查,随口说:“江中有水,水中有鱼,何必大惊小怪,快快继续向前追赶”。铁穆氏五兄弟逃脱后,原想改为金氏,最后决定改为余氏。“余”字比金字少一横,又是“水中有鱼”之鱼字谐音,堪称一字双关。 余姓最早发祥地在陕西凤翔至咸阳一带。汉时迁入安徽歙县一带。唐代后迅速壮大,形成东南一带望族。 桐坑源村余姓相传清初由常宁黄坑源迁此。 公元2007年11月,桐坑与后洲、河山合并为一个行政村,定名河联村。 |
尹山村 |
尹山村,位于尹山山腰。村民主姓严、洪、方。 严姓起源见大塘里村介绍。洪姓起源,据《元和姓纂》所载,本姓共氏。西周时有太叔,受封于共国(在今河南辉县),称为共伯。春秋时,共国被卫国所灭,其后有共氏。在唐朝以前,部分“共”氏家族因避仇逃难而改为“洪”氏。又据《通志·氏族略》载:豫章有弘氏,因避宋朝讳而改为同音的“洪”氏。 自宋以来,尹山为梓桐风景名胜地。《明嘉靖淳安县志》记载:“尹山——在县西南70里,两峰南峙,跨石如桥,倚石如人,中有石室石棋,皆天然之胜。”元歙人郑玉与徐大年、俞士渊同游尹山,有诗云:“白发萧萧老郑虔,相邀同上尹山巅。新秋昨夜过微雨,古树空岩生翠烟。山佛倚天形耸瘦,仙桥驾壑影空圆。欲题姓氏留山骨,藓滑苔深不可镌。”山巅有寺,名尹山庵。其佛为新安越国公汪华第八子修真化此。明蜀阜人徐贯有《尹山庵》一诗,赞云:“梵宇萧萧山外山,欲穷幽讨未能闲。千寻拔地青峰耸,一道沿崖碧水湾。古木雨晴猿正挂,长林烟螟鹤初还。万缘到此都成幻,不在寻常色相间”。 2007年11月,联心、联爱、尹山村合并为一个行政村,定名为尹山村。 |
杏富村 |
公元2007年11月,富坡与杏坡合并为一个行政村,定名杏富村。 富坡村,别名石埠坎。位于上安岭北。村民主姓胡,祖籍安定郡。相传此村基原是个大水坎,数步石阶通向埠头。后人丁渐旺填平水坎建村,故名石埠坎村。 杏坡村,别名仁杏树下。位于上安岭北。村民主姓胡,祖籍安定郡。 杏坡乃胡氏祖居故址也,从四八公算起,至今已历900年左右。 杏坡村覆船形,乃梓桐胡姓风水宝地。洋坡古人胡步楼有诗云:“一座峰峦似覆船,梓桐始祖葬山前。兴来缓步登高望,现出钟灵毓秀巅”。又云:“覆船奇兆本天成,马鬣崇封始祖茔。水绕山环通气脉,地灵人杰卜簪缨”。 |
常宁村 |
常宁村,别名常宁头、云川、云溪,位于春头尖山南。村民主姓胡,祖籍安定郡。 常宁村地灵人杰。环村有笔峰、展诰诸山,挺拔秀丽。里人养和有《笔峰毓秀》诗:“三峰矗立势崔巍,似笔凌云面面开。天毓人文原有意,好教平步占春魁”。奭光《展诰烟霞》诗云:“此山平列彼山头,展诰奇峰景最幽。一幅烟霞凭读画,千秋翰墨出名流。荣标虎榜人文盛,宠锡龙章姓字香。乘兴登高欣远眺,洵知双桂有来由”。 常宁村作为行政村,包括枫岭脚、老梅坞、黄坑源、苏家坞、大路源等自然村。常宁是梓桐源内的大村庄,解放初期,曾是常宁乡政府的驻地。 |
胡江村 |
公元2007年11月,板桥与墩头合并为一个行政村,定名胡江村。 板桥村,今名江家村。位于梓桐镇驻地8公里处。村民主姓江,祖籍兰陵郡。 梓桐板桥村江姓,相传:此村于明朝中叶,江祖东荣、东山两兄弟狩猎至此,猎犬盘桓不辞,遂揣吉徙此。村以姓氏得名江家。后因村中隔小溪,架板桥往来,再名板桥。 墩头村,位于梓桐镇西南7公里处。村民主姓胡,祖籍安定郡。 据民国十九年《龙源胡氏宗谱》记载,明朝中叶,胡祖仟九公自枫岭脚迁居龙源墩头。因村前有前门、下门二墩,址落二墩之麓,故名。 |
姜桐村 |
姜桐村,梓桐镇政府驻地。位于梓桐源中段,洋尖山南麓。村民主姓胡,祖籍安定郡。 姜桐是梓桐源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风景秀丽,交通发达。里人剑勋先生有诗云:“杜井原居梓桐中,山明水秀气如虹。两桥相映交通便,车似流水人似龙”。 公元2007年11月,杜井村与邻近的洋峰、杨村、安山合并为一个行政村,定名杜井村。 |
唐家村 |
唐家村,别名楼下、金峰。村民主姓唐,祖籍晋昌郡。 梓桐源唐家,据《晋昌唐氏宗谱》载述,北宋元丰四年(公元1081年,道旻公徙居于此。初名楼下,后称金峰,子孙兴旺后,以姓取名唐家。由此可知,唐家村距今(公元2008年),已历927年。 唐家村是梓桐源较大的村庄,解放初期曾是唐家乡政府的驻地。 |
结蒙村 |
结蒙村,别名龙溪、节母坑。位于竹山尖东侧山麓。村民主姓徐,祖籍东海郡。 梓桐结蒙村,相传:在南宋高宗时,徐祖信公自安徽黟县朱坊村游猎到此,见此地一片蒙杆,刍荛簇簇,豁人心眼。其子九岭公便结茅于此,取名为结蒙坑。后来,出了一位“贞妇”,合村给她竖起“贞节”石牌坊(1967年拆除),故又称“节母坑”。 由此可知,结蒙村奠基于南宋高宗时,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了。 |
三联村 |
三联村,1958年由汪家、姚家、官祠堂、公坎桥头等村合并中的三姓组合为名。三联村属革命老区村。 |
程家村 |
程家源村,别名韶川,位于梓桐源头乾峰尖东。村民主姓程,祖籍广平郡。石门塘村,位于梓桐源头芙畈岭脚。公元2007年11月,石门塘与程家源合并为一个行政村,定名程家源村。 程家源村奠基至今(公元2008年)已有797年历史了。 程家源属老革命根据地村(简称老区村)。1936年,建立了中共地下党支部——程家源支部,书记程金仁。同年还组织了农民团,程樟林任团长。 |
卢家村 |
卢家村,别名富溪、云林。位于马鞍山北侧山脚。村民主姓卢,祖籍范阳郡。在2007年11月,卢家村与郑家村石岭下合并为一个行政村,定名卢家村。 卢家村与叶家村、练溪村、慈溪村、富石村、并峰村、叶家庄村、黄村村、杜井村、西湖村、河联村、尹山村、杏富村、常宁村、胡江村、姜桐村、唐家村、结蒙村、三联村、程家村相邻。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